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機構框架的邏輯

金融機構框架的邏輯

發布時間:2021-07-24 10:50:20

『壹』 財務分析的邏輯框架

從財務的角度看,盈利質量、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是系統、有效地分析財務報表的三大邏輯切入點。任何財務報表,只有在這個邏輯框架中進行分析,才不會發生重大的遺漏和偏頗。
1、應從盈利質量、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的邏輯框架分析。
2、盈利質量可以從收入質量、利潤質量和毛利率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收入質量,可評估企業依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營業務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進而對企業能否持續經營做出基本判斷;利潤是企業為其股東創造價值的最主要來源,是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毛利率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了銷售收入的利潤含量,而且決定了企業在研究開發和廣告促銷方面的投入空間。
3、 資產質量可以從資產結構和現金含量這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資產結構是指各類資產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析資產結構,有助於評估企業的退出壁壘、經營風險和技術風險;資產的現金含量越高,企業的財務彈性就越大。對於擁有充裕現金儲備的企業而言,一旦市場出現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或其他有利可圖的機遇,它們就可迅速加以利用,而對於出現的市場逆境,它們也可以坦然應對。
4、現金流量可以從經營性現金流量(Operational Cash Flow)和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這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相當於企業的「造血功能」,企業通過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營業務就能夠獨立自主地創造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是指企業在維持現有經營規模的前提下,能夠自由處置(包括還本付息和支付股利)的經營性現金凈流量。
盈利質量、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是相互關聯的。盈利質量的高低受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的直接影響。如果資產質量低下,計價基礎沒有夯實,報告再多的利潤都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企業每年都報告利潤,但經營性現金流量卻入不敷出,那麼,這種沒有真金白銀流入的利潤,實質上只能是一種「紙面富貴」。這種性質的利潤,要麼質量低下,要麼含有虛假成分。同樣地,資產質量也受到現金流量的影響。

『貳』 邏輯框架法的介紹

邏輯框架法(LFA)是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在1970年開發並使用的一種設計、計劃和評價的方法。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國際組織把它作為援助項目的計劃、管理和評價方法。

『叄』 中西方金融機構體系的區別和聯系

1、聯系:

中西方文化傳統不同,造成了兩者後來在行政管理諸多領域的不同。中國中央集權體制形成得早,在秦完成統一後即宣告成型。

而西方一直到中世紀都沒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權。所以在東方的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中央號令和約束地方,中央和地方之間一直呈現的是一種此消彼長的微妙矛盾關系。

不管是古時候的鹽鐵專賣還是改革開放後的分稅制改革,都清晰地體現出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這種矛盾。

對應過來,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也是按照嚴格的自上而下的邏輯構建的,「一行三會」從幾個方面對金融系統的各個領域進行監管。

一句話,中國的金融監管是出於中央穩定金融領域全局安全,進而保證全國基本面穩定的一種需要。

區別: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體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國家社會政治體制決定的,西方是個體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市場參與者主體是民企,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或者說是國家資本主義體制領導下的混合特色經濟制度。

西方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現代金融監管制度也發展了幾百年的歷史,最開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蘭---英國----美國 。

其實現在全世界國家的金融機構設置及業務監管模式,還有金融業態大體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險 證券 銀行業 三大板塊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創新程度不一樣導致的金融衍生品發展程度也不一樣。西方的法治環境,監管環境更好更完善,他們的金融產品比較多,業態也比較豐富

(3)金融機構框架的邏輯擴展閱讀:

反觀西方,其文化傳統上的地區自由主義導致了中央集權遲遲不能產生,所以西方人很長時間里一直都是各自為政的。

後來隨著民族國家的崛起,西方不少國家相繼建立了集權體制,但是從總體上說,西方人的地方自主觀念依然很強烈。

進入市場經濟階段後,西方的很多金融監管機構,不是因為中央要對其加以監管才成立的,反而是在市場化競爭中出現了混亂和惡性競爭,使得這些金融機構聚集在一起公議,討論建立一個能夠維持市場秩序,平衡各方利益的監管主體,這樣,才有了美聯儲等機構的誕生。

雖然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凱恩斯主義政府幹預理論盛行不衰,但是西方傳統的地方和個體自治主義傾向一直是存在的。

『肆』 邏輯框架法的邏輯關系

通過應用邏輯框架法來確立項目目標層次間的邏輯關系,用以分析項目的效率、效果、影響和持續性。
1)項目的效率評價主要反映項目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即反映項目把投入轉換為產出的程度,也反映項目管理的水平。
2)項目的效果評價主要反映項目的產出對項目目的和目標的貢獻程度。
3)項目的影響分析主要反映項目目的與最終目標間的關系,評價項目對當地社區的影響和非項目因素對當地社區的影響。
4)項目可持續性分析主要通過項目產出、效果、影響的關聯性,找出影響項目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並區別內在因素和外部條件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

『伍』 中國目前的金融機構框架是什麼樣的希望全面一點.

簡單來講:
貨幣發行行(兼外匯管理)--人行

三家監管單位:1、銀監會
2、證監會
3、保監會

政策性銀行1、國家進出口銀行
2、國家開發銀行
3、農業發展銀行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1、工行
2、農行
3、中行
4、建行
股份制銀行:1、交通銀行
2、招商銀行
3、民生銀行
4、興業銀行
以及:中信、浦發、廣發、光大、等多加全國性股份銀行
和區域性城市商業銀行
還有像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郵儲和農村信用社等

證券公司包括太多像:民生、渤海、華夏、國泰君安等等等等。
交易所有:上交所和深交所(香港和台灣地區也分別有的)
還有:大連期貨(大豆等)、鄭州期貨(綠豆等)、上海期貨(銅等)

保險公司:
分工:政策、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農業保險等
1、中國人保控股公司
2、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4、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5、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6、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

7、 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
8、 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
9 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0、 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1、 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2、 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4、 太平保險有限公司

15、 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16、 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7、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18、 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9、 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

20、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

24、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34、 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35、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36、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
太多太多
等等等

上面沒有涉及全外資金融機構

『陸』 經濟學分析框架

現代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類似於人們處理個人、家庭、經濟、政治、社會各類事務時所採用的方式。大家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情,與人打交道,首先要了解國情和民風,也就是要知道現實環境和所要打交道人的品行和性格;在此基礎上,決定相應的待人處事規則,從而在權衡利弊後作出激勵反應,爭取達到盡可能最佳的結果;最後對所選擇的結果及所採用的規則進行價值判斷和評估比較。
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完全是按照這種方式來研究經濟現象和人類行為的。這種分析框架具有高度的規范性和一致性。它首先給出想要研究的問題,或想要解釋的某種經濟現象,即經濟學家首先需要確定研究目標,然後試圖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釋的問題。比如,下列問題是現代經濟學直到現在仍在試圖研究或回答的一些問題: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周期和經濟衰退?面對經濟周期和經濟衰退,政府應採用什麼樣的宏觀經濟政策?為什麼一些國家非常富裕,同時另外一些國家卻非常貧窮,而不是整個世界同時富裕起來?人們生活在其中的市場制度安排是如何運作的,它有什麼樣的優越性?市場在什麼時候會失靈,如何解決?如何解決經濟外部性問題,是通過政府幹預,通過明晰產權的辦法來解決,還是通過其它辦法來解決?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解決經濟人的激勵問題?中國經濟學家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經濟制度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比如:如何改革金融體系和國有企業,如何解決經濟效率與公平的兩難,以及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看起來非常不一樣,但研究這些問題的基本分析框架卻可以是一樣的。一個規范經濟理論的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以下五個部分或步驟組成:(1) 界定經濟環境;(2) 設定行為假設,(3) 給出制度安排;(4) 選擇均衡結果;及(5)進行評估比較。可以這樣認為,任何一篇邏輯清楚、層次分明、論證合理的經濟學論文,無論結論如何或是否作者意識到,都基本上由這五部分組成,特別是前四部份。可以說,寫經濟學方面的論文,就是對這些部分進行具有內在邏輯結構的填空式寫作。掌握了這些組成部分,就掌握了現代經濟學論文的基本寫作方式,更容易學習和研究現代經濟學。
在對這5個部分逐一進行討論之前,先對制度(institution)這一術語進行界定。制度通常被定義為一組行事規則的集合,這些規則與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有關,支配和約束社會各階層的行為(Schultz,1968;Ruttan,1978;North,1990)。由於人們在考慮問題時,總是把一部分因素作為外生變數或參數給定,另外一部分則作為內生變數或因變數,這些內生變數是由外生變數所導致的,從而是這些外生變數的函數。於是,按照Davis-North( 1971,pp6-7) 的劃分方法,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又可以將制度劃分成兩個范疇:制度環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和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制度環境是一系列基本的經濟、政治、社會及法律規則的集合,它是制定生產、交換以及分配規則的基礎。在這些規則中,支配經濟活動、產權和合約權利的基本法則和政策構成了經濟制度環境。制度安排是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合作和競爭的規則的集合。制度安排可以理解為人們通常所說的游戲規則,不同的游戲規則導致人們不同的激勵反應。盡管從長遠看,制度環境和制度安排會互相影響和發生變化,但如Davis-North明確指出的那樣,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通常將經濟制度環境作為外生變數給定,而經濟制度安排(如市場制度安排) 則根據所要研究或討論的問題,可以看成外生給定也可內生決定。

『柒』 我過現代金融機構體系的框架是什麼

你說的框架應該是指支柱。

中國所謂「金融四大支柱」,即:銀行、證券、保險、信託

1、銀行即商業銀行,是間接融資渠道。
由於銀行業前期的「半官半商」色彩和長期經營優勢,獲得了其他三類金融機構難以匹敵的品牌、資產和渠道優勢。目前銀行業開放速度加快,國有銀行改制行路大半,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始分別尋找自己的細分定位。與此同時,有實力的銀行發起了保險業投資的新攻勢,其公司金融部們也開始向投行功能過度,而帶有信託性質的理財業務也逐步開展。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大型銀行將成為兼具所有金融業務職能的「全能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占據無可匹敵的優勢地位。

2、證券業實際上是從商業銀行的證券部門分離出來的,也就是歐美所謂「投資銀行」。
由於市場規則混亂,資本市場低迷,對外開放遲緩。目前的證券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低迷時刻。此時監管層有意放寬證券業開放,國際投行紛紛「逢低吸入」,可以想見,外資將在中國證券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隨著高層推動直接融資發展,如果股市復甦,流失到海外的融資大單返回A股上市,證券業或有一線生機。

3、保險業是個相對封閉的系統。
中國保險業正經歷過一波投資高潮,目前正處在盤整期。整體來看,雖然中國人口眾多,社保體系不完整,正是壽險業的天堂。但中國貧富差距嚴重,真正消費保險的群體遠未崛起。而在此前的「壽險業大爆炸」中,代理人的誠信廣受質疑。所以保險業必然經歷一個長期的慘淡經營的過程。

4、信託業是中國「特產」。
在國際上,信託僅是一種金融協議模式,並不構成一個行業,中國的「信託公司」在國外大致相當於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身為「最有想像力的金融工具」,信託業在中國「興風作浪」,典型的「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目前監管層把銀行作為重點,對信託業以「嚴加管教」為主,已經連續進行了5次大規模整頓,中國信託業還在摸索自己的道路,短期之內都不可能進入金融業的主力地位。

『捌』 金融體系的基本框架

按我國金融機構的地位和功能進行劃分,主要體系如下:
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加強外匯管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的主要區別為:中國人民銀行是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不辦理具體存貸款業務;中國銀行則承擔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相同的職責。
金融監管機構。我國金融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2003年4月成立,主要承擔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出來的銀行業的監管職能等,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及信託投資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1992年10月成立,依法對證券、期貨業實施監督管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1998年11月設立,負責全國商業保險市場的監督管理。按照我國現有法律和有關制度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保留部分金融監管職能。
國家外匯管理局。成立於1979年3月13日,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1993年4月,根據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及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外匯管理局為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國家局,是依法進行外匯管理的行政機構。
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由政府發起並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我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包括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其業務的開展受國家經濟政策的約束並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業務指導。
商業性金融機構。我國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和保險機構三大類。
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指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從事中間業務為主的營利性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恆豐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包括城市信用社及農村信用社。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
證券機構是指為證券市場參與者(如融資者、投資者)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包括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這里所說的證券主要是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發行和流通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存托憑證等有價憑證,通過證券這種載體形式進行直接融資可以達到投資和融資的有機結合,也可以有效節約融資費用。
保險機構是指專門經營保險業務的機構,包括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保險公司和在華從事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分公司及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框架的邏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
指數基金對比混合基金 瀏覽:116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
天下金理財 瀏覽:936
為什麼內部融資增加的是經營負債 瀏覽:640
廣安歐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26
10000曰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懶人投資不是假的吧 瀏覽:514
鼎立股票行情 瀏覽:435
天治旗下品種基金 瀏覽:149
人民幣和韓幣匯率今天 瀏覽:93
人眾金融白領投資 瀏覽:208
告投資者說 瀏覽:165
浙江祥貴貴金屬關閉後 瀏覽:128
香港天富寶貴金屬官方網 瀏覽:183
4500和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531
匯添富醫療基金001417還能漲嗎 瀏覽:583
2008年鎳價格 瀏覽:145
信託地產通道 瀏覽:396
用車貸款怎麼貸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