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經營的影響(回答對我幫助大追加200分)
1.其實我們給你只是參考
2.你說要宏觀的寫,我的建議是你不要寫的范圍太大了,那樣只會全篇找不到一個重點 ,重點肯定是中國,我們是中國人的
3.經濟危機的變數太快,所以我們的文章永遠難以跟上時代的,所以你心裡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那也宏觀的
4.至於圖表,自己要什麼內容,缺什麼找什麼,沒有一定的。
5.經濟危機今天的變數就很大,美國拚命印鈔票,貨幣貶值……………………
一下內容不錯的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0.引言
最近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正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9月14日所言,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之中,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將持續相當長時間,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甚至將誘發全球一系列經濟動盪。格氏這番話並非危言聳聽,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金融業的表現已部分地證實了這一點。五大投行消失三個,餘下的兩個改為銀行控股公司,雷曼兄弟進入破產保護,保險業巨無霸美國國際集團(AIG)已被政府接管,儲貸龍頭銀行華盛頓互惠公司被查封接管。那麼,美國為何發生了這檔危機,原因是什麼,它對中國有哪些啟示?這些皆是我們亟待關注的問題。
1.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基本動因
美國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強國,佔全球1/4GDP,手握世界貨幣美元,從來都把在經濟、科技、軍事領域充當全球老大作為自己最為根本的國家安全戰略。但人算不如天算,這次金融危機卻愣是在美國發生了。正如美國總統布希所言,美國金融市場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市場信心遭到打擊,金融系統有停止運轉的危險。情急之下,美國政府不得不巨資救市。那麼,這場危機的基本動因是什麼?
(1)巨額負債下的經濟發展
在經濟增長理論中,索洛以總量生產函數Y=f(K,L,t)揭示了資本(K)、勞動(L)、技術(t)三者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性。無疑,美國有著世界上最快的技術進步,有著蜂擁而至的來自全球各國的優秀勞動力,有著全球最為充裕的資本供給。但問題恰恰在於,在美國社會總投資中,相當部分是靠債務形成的。美國的經濟增長2/3靠國民消費,而千千萬萬的美國人靠債務超前消費。2005年後美國的個人儲蓄率不到10%。美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但同時也是最大的債務國。在紐約曼哈頓42街和第六大道交叉口,豎著一塊很大的電子廣告屏幕「國家債務鍾」(The National Debt Clock),動態地顯示著美國債務總額的上升情況,1996年6月15日某個時點為5141億美元,並顯示平均每個美國家庭承擔
的債務為6693美元;2008年9月30日(08財年最後一天)某個時點為100247.25億美元 ,到2008年10月1日(09財年第一天)某個時點又增加了100億。 美國標榜自己是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其中房地產與汽車是美國人內需的重頭。但典型的是,美國房屋價格昂貴,超過一般人年收入數倍甚至數十倍,於是金融機構推出了次級按揭貸款,專幫信用記錄較差的窮人買房,這就鼓勵了透支消費,刺激了需求,帶動經濟高速運轉與持續增長。但這種貸款周期長,佔用金融機構大量流動資金,這就不可避免地影響了金融機構的資金周轉。在利潤動機驅動下,為房貸公司提供二級擔保的機構也應運而生。次貸經營機構將一時收不回來的貸款打包,轉換為各種形式的債券而推向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個人欣然購買。金融機構回籠資金後又繼續放貸。美國准國有的「房地美」和「房利美」(簡稱兩房公司)是次貸債券的最大收購機構,其資金來源也是向資本市場籌集。它又通過發放大量金融衍生工具將風險轉嫁給更多的機構和個人。有人估計,「兩房」持有的住房或擔保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高達5萬億美元,其中超過3萬億美元為美金融機構所持有,約1.5萬億美元為外國投資人所持有。由此不難看到,美國的經濟發展,相當程度上是行走在漫長的債務鏈條上的,由此整個經濟運行就很難真正穩健前行。
(2)過度的金融創新導致政府難以有效監管
過去若干年裡,為滿足居民借貸消費和企業融資的需要,華爾街金融機構創造了大量金融衍生產品,把內需泡沫輪番放大。60年代至今,華爾街發明了數千種金融衍生產品,存活下來的也在50多種,其中不少暗含著高風險,經濟特別是金融系統中的風險因素自然也就被放大了。熊彼特曾言,「創新是創造性的毀滅」。美國過度的金融衍生產品創新,也就給美國經濟惹了麻煩。諸如雷曼兄弟把信用與次貸結合的信用風險轉移衍生產品創新即是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該產品固然助推了房地產業發展,但由此衍生的2007年上半年的次貸危機,恰恰成為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的導火索。道理很簡單,這種「雞生蛋、蛋生雞」式的債務風險傳遞一旦超過了某種程度,就不可能不引發金融危機。
進一步看,美國、英國、歐盟國家和日本在內的國家和地區佔了全球金融資產總額的80%,這其中美國又佔大頭。一般認為,美國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是寬進嚴管。其實很難做到嚴管。美國全社會圍著資本轉,金融衍生品的品種多、無節制蔓延、交易量大,大大超出了政府的監管范圍和能力。由此,無論是疏於監管,還是難以監管,五花八門的金融衍生產品的游盪、泛濫、蔓延,就可能使金融系統運行的小錯誤累積而演變成為危機。以次貸危機的形成為例,美國商業銀行和住房貸款公司降低貸款條件,向還款能力差的住戶發放住房抵押貸款,然後把貸款變為債券(被稱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進入金融市場。投資公司和對沖基金又把它作為抵押品,發行被稱為抵押債務債券的金融產品。如此反復發行債券,就出現了抵押債務債券的抵押債務債券,衍生出的金融衍生產品越來越多。保險公司也不甘寂寞,開辟了專門為債券持有者的保險業務。一旦債券價格下跌,保險公司將向債券持有人支付損失,或以債券原價購買所保險的債務。有人估計,
華爾街的平均杠桿比率是14.5倍。固然金融杠桿是利潤的放大器,但它也因此而成為金融風險的放大器。如此這般的金融創新,美國金融監管部門能顧得來嗎?
2.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國需要思考的問題
(1)面對全球救美的呼聲,中國怎麼辦?
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生產美元,世界使用美元,美國成為經營美元紙幣的「全球發鈔銀行」。美國通過發鈔權造就的紙幣換取全球任何有價值的商品,發行美元即可使美國發財。美元在全球的發行量超過美國經濟規模的三倍多。美國在國內實行赤字財政,預計200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13.84萬億美元,但財政赤字目前已達到10.6萬億美元,最近美聯儲與財政部又計劃聯手拋出7000億美元救市,二者相加,美國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1.3萬億美元,這佔到2008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81.647%。據估計,這7000億美元還得靠發行國債獲得,而這筆國債必然是全球買單,即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買單。中國擁有1.8萬億多的外匯儲備。截至2008年6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已高達5000多億美元,規模僅次日本,是美國國債第二大持有國。最近一年裡,日本減持美國國債363億美元,中國反而增持了數百億美元美國國債。為沖銷外匯占款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我國央行連續發行央行票據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其票面利率已超過所購買的美國國債的利率。由此,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已遠低於由於這些儲備資產所帶來的調控成本。 面對美國政府可能發行的新的國債,我們還要買單嗎?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銀行業在美國的債券投資不可小視。據有關上市銀行披露的數據,至2008年6月末,6家上市銀行(集團)所投資的美國兩房債券賬面總值約為253.18億美元。其實,中國共有14家銀行業機構投資美國兩房債券,除6家上市銀行外,還有部分其它銀行。至2008年6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共持有美國兩房相關公司債券約310多億美元;其中持有兩公司擔保的債券170多億美元,持有兩公司發行的債券約140億美元;五家大型銀行共持有兩房公司相關債券超過200億美元,約占總數的2/3(含兩房公司擔保的債券100億美元,兩房公司發行的債券120多億美元);政策性銀行持有兩房公司相關債券60多億美元(大部分為兩房公司擔保的債券,兩公司發行的債券約為6億美元);股份制商業銀行持有兩房公司相關債券20多億元美元(兩房公司擔保的債券15億美元,兩房公司發行的債券6億多美元)。基此,為了減少我們自身的損失,中國似乎又必須協力美國救市。 有媒體稱,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國政府的姿態遠比美國的西方盟友更加堅定,中國將選擇同美國一道救市;在拯救美國的金融危機方面,中美兩國已表現出同舟共濟的局面。從中美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出發思考這一問題是中國必須持有的立場,但期望通過拯救美國這場金融危機而改善與美國的戰略利益關系,這或許是一個難題。
(2)面對自身經濟的內在矛盾,中國怎麼辦?
1978年至今改革開放30來,2007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246619億元人民幣。這無疑是喜人的!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矛盾居多的國內經濟運行,我們又常常不得不去思考「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危機」的問題。要恰當回答這一問題,借鑒美國這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我們也需要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甚至需要反思某些宏觀思路。 一是需要反思我們現行的經濟發展模式。1988年初,國內提出了「「國際大循環的經濟發展戰略構想」,即提出在沿海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外向型經濟,一方面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我國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外匯資金。該戰略的要點之一是充分利用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在沿海地區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搞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沿海加工業把生產經營的兩頭(原材料和銷售市場)放到國際市場上去,以解決沿海與內地在這兩個方面的矛盾。應該說,這一戰略模式對於20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實際操作中的部份走樣也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例如,我們希望把生產經營的兩頭(原材料和銷售市場)放到國際市場上去,即從國外獲得原材料,加工為產成品後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客觀地看,部份地區和企業做到了這一點,但相當多的地區和企業卻是深挖當地資源,加工後賣到國外,甚至直接出口國內礦產品。客觀上,國內資源短缺的加劇,與此做法有著很大關系。2007年我國外貿順差2600多億美元,這其中多少是靠深挖國內資源加工後賣到國外、甚至直接出口國內礦產品形成的?這是一個值得深刻關注的問題。 二是需要反思我們過高的對外經濟依存度。2008年8月5日國家統計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二季度經濟述評文章稱,目前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另據有關文獻,2007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1670億美元,其中出口12210億美元,進口9460億美元。客觀上,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國際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就會很大。2007年這一現象尤為突出,當年1-9月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1%,創建國以來最高水平。盡管全國出口額最大的200 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77%;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62%。即我國巨額外貿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華外商投資企業造成的,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大於其他企業的出口額。2001年到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依次為50.1%、52.2%、54.8%和57.1%。但這些企業畢竟是中國法人企業,同時還有一少半的出口企業是中資企業。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國家(美國、歐盟國家、日本、韓國等)的經濟必然會受到較大程度的負面影響,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勢必傳遞給我國的出口企業,進而通過產業間的技術經濟關聯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健運行與持續發展。如果說,在美國,金融危機很可能引發實體經濟的危機;而隨著國際經濟增長的減速,因為過高的對外經濟依存度,我國實體經濟遭殃的進程很可能早於美國自身的實體經濟。
三是需要反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過快升值的利弊。無疑,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人民幣應該升值。具體來看,人民幣適度升值,可以給我國帶來四大好處,諸如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使國內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有助於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負擔;有利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有助於緩和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但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升值過快,也會有四大不利,諸如會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不利於我國引進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增大國內的就業壓力;巨額的外匯儲備勢必面臨縮水的威脅。現實情況是,人民幣升值後,出口企業成本壓力增大,一些企業甚至難以持續經營,其中包含大量深挖國內資源加工後賣到國外、甚至直接出口國內礦產品的企業,狙擊了只顧局部利益、不顧國家大局的地區行為和企業行為。這無疑有助於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但人民幣過快升值也有很大的負面效應,即使我國的外匯儲備代表的國民財富大量縮水。人民幣升值前後兌美元的匯率由約8.2:1變為約6.9:1,人民幣升值約15.8%。目前我國擁有1.8萬億多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約15.8%,相當於外匯儲備代表的國民財富縮水15.8%,這約為2844億美元,比我們2007年的外貿順差(2600億美元)還要多,相當於我們失去了28個航母編隊(美國每個航母編隊的價值約100億美元)。如果真是這樣,再加上相當多的地區和企業靠深挖當地資源加工後賣到國外賺取外匯的現實,我們相當於使用國內日漸短缺的礦產資源加上廉價的勞動力,掙到了建造28個航母編隊的資金,結果又通過人民幣升值部分地還給了美國人。
3.結束語
這次美國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發生的,一方面,這很可能引發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的變化;另一方面,基於美元現在的地位,美國的金融危機也很可能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甚至是實體經濟危機。特別是,由於中國過高的對外經濟特別是對外貿易依存度,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很可能首先引發中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的災難,我們必須對此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② 金融危機什麼行業受影響最大
華爾街金融危機攪動全球經濟,也刺痛了中國老百姓的神經。近日,繼「曬賬本」、「曬工資」之後,天涯論壇一則名為《大家說說各自公司的情況》的帖子又開始曬起了「金融危機對所處公司的影響」。帖子發出僅6天,回帖就達900多條,點擊率更超過8萬。記者從回帖中發現外貿和製造業受到沖擊最大,地產和建築相關的產業受到較大影響,但仍有部分行業受影響較小,甚至業務逆流而上。
影響最大:外貿、製造行業
網友「蘭色連衣裙」就職於一家港資企業,公司從2007年末開始一直虧損,今年7月份時被日本兩家公司收購。收購後,公司市場渠道部香港公司以及各個部門都大幅裁員,包括總裁、總經理、市場總監等在內的眾多中高層也被迫離職,自己的部門也由最高峰時的10人變成現在的3人,而公司市場部更是全盤端掉,北京、杭州等分公司直接關閉。
網友「頂鋼盔路過」從事廣告行業,公司從開年閑到現在,總共只做了2單生意,一單18萬元,一單20萬元,但錢卻至今沒有收到,公司里基本上能炒的都炒掉了。
網友「鍵盤很重」在福州一家船運公司工作,今年以來出口量急劇下滑,各條航線箱量銳減,歐地、美加、澳線、中東西非、東南亞各航線的貨量都呈直線下降趨勢。各船運公司大打價格戰以爭奪有限的貨源,導致歐地、中東等航線的運價水平下降60%有餘,且仍在急速下降中。各船運公司員工的收入普遍下降25%。
四川網友「yuelei」經營著一家服裝店,但是今年以來的營業額比去年下降30%—40%,利潤下降30%,門面費用卻增加了20%。
未受影響:農化、醫療行業
與此同時,在內地經營著一家農化廠的網友則表示,公司產品90%出口到印度和南美,幸運地避開了金融海嘯最嚴重的地區。加上今年業內行情好得不行,價格直線上漲,公司利潤相比去年同期漲了近一倍。
做機票代理的網友也表示,生意不錯,比去年多賺40%。在醫療行業中大家也普遍反映「行業景氣度上升,收入低中有升」、「無論什麼危機,生老病死總是不會受到沖擊」。此外還有教師、公務員等行業也未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
③ 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和最小的企業分別是什麼類型的企業
鋼鐵之列的,最大,電子行業,游戲製作,軟體開發最小
④ 金融危機對上市公司有什麼具體影響
這個就很多了。你只要想想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個行業都不能正常運轉。庫存過多。資金鏈斷了,沒有生產。也就消費減少。投資也減少。從而好多企業倒閉。上市公司一樣,生產的東西沒有消費者去消費怎麼行。而且股市也會大跌,上市公司股價自然會跌了。公司就很難正常運轉。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經濟原理。希望能幫助你
⑤ 公司去年受
呵呵 我們公司幾年來都在持平呢,還不是要幹下去,主要看老闆吧。
⑥ 求解答過程: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
解:(1)設今年甲型號手機每台售價為x元,由題意得, ![]() 解得x=1500, 經檢驗x=1500是方程的解, 故今年甲型號手機每台售價為1500元; (2)設購進甲型號手機m台,由題意得, 17600≤1000m+800(20-m)≤18400,8≤m≤12, 因為m只能取整數,所以m取8、9、10、11、12,共有5種進貨方案; (3)設總獲利W元,則 W=(1500-1000)m+(1400-800-a)(20-m), W=(a-100)m+12000-20a, 所以當a=100時,(2)中所有的方案獲利相同。 |
⑦ 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某出口公司精簡員工後,剩120人比原來少多少人。。
30÷(120+30),
=30÷150,
=20%;
答:現在比原來精簡了20%.
故選:A.
⑧ 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最終導致全世界人民都受到不等價的影響!我過與外國相比,我國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是比較小的,這與各個國家消費習慣的不同有關,美國開始的金融危機主要是次貸危機引起的,美國是個喜歡貸款消費的國家,包括買房在內的很多消費都要通過消費,而並非所有美國人都有足夠的信用資格可以貸到優質的貸款,這種情況下,很多人申請了次級貸款,這種貸款的特點是利率高,風險高,但貸款的門檻很低,本來美國經濟繁榮時期這種貸款沒有什麼問題,但隨著美國突然宣布大幅升息,同時房價突然走低,許多人在壓力之下選擇了違約,不再還貸,而銀行收回的抵押物因為貶值而不能補償原有的本金加利息,這使銀行大面積虧損,銀行的虧損導致了企業獲得貸款變得困難,資金鏈出現問題,銀行業的危機也逐漸傳導到了經濟各個方面。歐洲的一些與美國消費習慣相似的國家的情況也與此類似。 而我國與他們情況不同的一點是中國人並不習慣超前消費,我們在貸款之前大多都有足夠的能力保證按時還貸,這保證我們不會出現次貸危機這種情況,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進出口企業的業務上,因為外國經濟的不景氣,我們很多進出口企業因為業務劇減而生存困難,但這並沒有直接威脅到我國的經濟命脈,所以說盡管金融危機對我國也造成了很大影響,但相對其他國家,我國受沖擊較少。 中國預計2009年年末就會興起!面對金融危機.我們要放寬心態,坦然面對一切!
⑨ 哪些上市公司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自己碼的字:
金融危機影響的是處於金融危機的制專造鏈條上的主屬體:
1. 接受辦理次級貸款的房貸機構,例如各大美國商業銀行;2. 為分散風險,商業銀行等房貸機構又將貸款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及投資銀行等機構,這些機構後來也深受影響;3. 前一環節中的後者也為了分散風險,又將貸款處理成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賣給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在內的全球投資者,這些全球投資者主體也成為受害者。
除了這些創造次級貸款的資金鏈條上的主體外,由於全球一體化的經濟,金融危機對於各國的依賴於出口的公司也造成很大的出口降低的影響。此外,金融危機使得房市崩盤,那麼房地產公司也深受其害。並且,股市和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危機的推波助瀾者也深受起害,並一蹶不振,使得大部分上市公司融資變得艱難。
⑩ 金融危機主要影響哪些企業
幾乎面面俱到都受影響,比較嚴重的是:外貿、電子、紡織、機電、鋼鐵、化工、金融!
第一
出口在我國經濟成分中佔了很大一部分,現在國外發展緩慢,由於預期不好,所以我國的出口已經放緩,我們的企業生產的產品既然賣不出去,那貸款(從銀行)自然沒法換還。所以對銀行也是打擊。這是對大的企業來說
其次,小的企業,不可能像大企業一樣去裁員等等,所以很多就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