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趙偉2016鄭州國際金融中心

趙偉2016鄭州國際金融中心

發布時間:2021-08-03 22:38:25

① 作為中國公民我們在維護香港穩定上應該怎麼做

不少內地青年,有著對香港的美好記憶。對比如今被激進示威者攪得烏煙瘴氣的香港,他們紛紛呼籲:「香港不能再亂下去了」「希望和平、安寧、繁華的香港盡快回來」……

「看到自己曾經居住的社區和漫步的街道以混亂無序的樣貌出現在新聞中,我著實痛心。」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現在北京一家影視公司任職的王柯鈞說:「無論如何,暴力活動都不應被容忍包庇。抵制暴力,恢復秩序,是每一個愛國愛港人士現在最大的期盼。」

各種激進亂港活動,嚴重影響市民生活,對香港的經濟發展造成負面沖擊:旅遊、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受到嚴重影響,訪港旅客數量從7月中旬開始持續下跌,二季度經濟增速創10年來新低……

線上線下,廣大內地青年通過各種形式表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一場關乎香港命運的「保衛戰」。當前最重要的是穩定局勢,在穩定的前提下,才有空間去溝通討論解決一些深層次問題。正如微博網友「像澍」所說:「我們從不放棄,加油香港,站起來!」

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生許博,曾經到香港參加學術會議,香港的繁榮美麗、整潔有序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激進示威者的所作所為,損害了香港多年積累的發展成果,阻礙了香港前進的腳步,註定『失道寡助』!」

「穩定安寧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基礎,混亂、暴力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希望香港能早日恢復昔日我們印象里的高素質、有秩序、有人情味的樣子。」在上海一家媒體工作的林女士說。

和衷共濟 重振「東方之珠」發展信心

關鍵時刻,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宣布推出總額191億港元的一系列利民紓困措施,著眼穩定人心、提振信心。此舉受到香港民眾的歡迎,也引發廣大內地青年的共鳴。大家希望,一切愛國愛港的人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凝聚起共護家園的正能量。

「近期香港暴力事件如果持續下去,將大大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的聲譽。香港社會應齊心協力,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止暴制亂,全力支持警方嚴格執法,全力支持加強經濟民生建設,重振『東方之珠』的風采。」曾經在香港工作、如今在內地創業的黎媛一直關注著香港局勢。

「希望越來越多香港市民站起來一起守護香港這個家!」微博網友「原來是涓涓呀」留言說。

青年教師孟蝶工作的人大附中深圳學校與香港一水之隔。她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希望能夠在工作中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清醒認識問題根源,明辨是非。

「『人心齊,泰山移』,大家都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不斷提振戰勝眼前困境的信心,相信香港魅力會再次閃耀香江之畔。」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生董一表示。

攜手同行 共享祖國發展機遇

8月21日至26日,近700名香港青年通過「四海一家·川港同行」青年交流團來到四川,通過實地走訪、參觀體驗、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親身感受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成就。

回想起24日晚上一名香港青年主動提議合唱《我的中國心》的一幕,青年交流團志願者、西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喬振經感慨地說:「希望祖國的新時代青年們都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永遠心連心、手牽手地並肩前行。」

不少內地青年表示,希望與香港青年攜手並肩,一起為更美好的明天奮斗。

「無論身在香港還是內地,我們都是中華兒女。」從事青年工作的光大集團團委副書記楊穎表示,青年人是很容易成為朋友的,希望內地和香港青年之間多多互相傳遞善意,希望香港青年能多了解內地的發展狀況,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國家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的歷史性機遇就在眼前,希望香港青年把目光視野放寬,把自身的命運和香港的未來、祖國的未來聯系起來。」經常往來香港內地之間的房地產從業者趙偉超說。

「祖國的日益強大,給我們年輕人提供了廣闊舞台。希望能和香港青年攜手同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享發展機遇,共謀美好未來。」32歲的江西玉山青年謝堅進說。

「流在心裡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內地和香港青年對祖國的摯愛真情。「祖國的明天會更好!土壤好了花兒才會更好地綻放!」微博網友「北北·北極星」留言寫道。

② 趙偉的學術成果

科學研究
在科學研究方面,作為著名的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的會士,趙偉教授在分散式計算,即時操作系統,計算網路和資訊與網路安全等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所領導的科研團隊獲得了多種榮譽與獎勵,包括IEEE分散式計算系統國際會議頒發的「最佳論文獎(1992年)」,IEEE美國國家空間與電子會議頒發的「最佳論文獎(1998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專案局(DARPA)頒發的「技術轉讓獎(2002年)」,IEEE國際通訊會議頒發的「最佳論文獎(2008年)」等。他所指導的研究生在美國電腦協會(ACM),國際科研競賽中名列第二。2007年,他被IEEE分布與並行技術委員會授予「卓越成就獎「。趙偉教授還是兩項美國專利的發明人,並有三百多篇論文在期刊,會議及書籍中發表0.2011年,他被中國科技部任命為國家973物聯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趙偉教授也是學術領域中的傑出領導人。他是包括「IEEE電腦期刊」和「IEEE並行與分散式系統期刊」在內的多個科技期刊的編委。他曾任IEEE即時系統技術委員會主席,並擔任過十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和總主席,包括IEEE即時技術及應用大會,IEEE即時系統大會,以及IEEE分散式計算系統國際會議 。
高等教育、科研管理在高等教育與科研管理的廣泛領域內,趙偉教授有著豐富的經歷。在擔任德克薩斯A&M大學電腦科學系系主任期間(1997-2001年),該系的科研經費翻了兩番,該系本科教育在全美教育排名調查當中躍升為第十七名。趙偉教授負責組建了「德克薩斯A&M大學資訊安全中心」,並擔任該中心的創辦主任。該中心被美國國家安全局評為「優秀學術中心」。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任職期間,他所領導的電腦與網路系統分部按期完成率提高了24%,經費和課題申請分別增了20%和14% 。

③ 趙偉的介紹

趙偉,1974年10月出生,雲南省大理市人,白族,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現為經濟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武漢大學中國住房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兼職:湖北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常務副秘書長;中國高等院校房地產學者聯誼會理事;中國住房保障·武漢論壇秘書長

④ 趙偉的主要作品

1) 趙偉、白長虹「對當前我國大型零售企業業態變革的思考」,《中國軟科學》,2000年第2期。
2) 趙偉,「論現代企業成長的組織戰略:一種新的透視」,《南開管理評論》,1999年第2期。
3) 白長虹、趙偉,「論大型百貨零售企業整體服務質量」,《商業經濟》,1998年第2期。
4) 趙偉,「從結構到文化:經理人激勵研究」,《南開大學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2001年11月24-25日)論文集》,中國財經出版社。
5) 趙偉,「論企業的競爭戰略」,《中外管理》,1996年第11期。
6) 趙偉,「等級制真的到了窮途末路嗎」,《中外管理》,1996年第6期。
7) 趙偉,「企業管理結構的發展趨勢」,《中外管理》,1995年第8期。
8) 李維安,趙偉等,「百名企業家訪談系列:訪三九集團總裁趙新先」,《南開管理評論》,2000年第1期。
9) 李維安、趙偉等,「百名企業家訪談系列:訪中遠散貨公司總經理張良」,《南開管理評論》(第3作者),2001年第2期。
10) 趙偉,武立東,「迎接知識經濟 推動管理創新」,《南開管理評論》,1998年第2期。
11) 趙偉,「提升管理教育 塑造南開MBA品牌」,《南開管理評論》,1999年第5期。
12) 李維安,趙偉,「管理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及我國面臨的挑戰」(第二作者),鄭海航、黃津孚主編,《中國企業管理:直面WTO挑戰》(第二屆企業管理研究與學科建設論壇論文集),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447-458頁。
13) 趙偉,「現代企業家機能探析:領導視角」,《企業家精神國際論壇第二屆年會文集》,2002年9月。
14) 趙偉,王國勛,「基於人力資本視角的CEO薪酬決策問題研究」(第一作者),《南開大學第二屆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4月。 1) 參著:《現代企業活力:理論與評價指針體系》,中國財經出版社,2002年5月,負責第1、3章部分內容及附錄等。
2) 獨立譯著:《領導與戰略規劃》,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1月。
3) 主譯:《領導智慧論語》,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4月。
4) 《最新國際企業管理》(韓經綸主編),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作者主要負責撰寫第6、8章,共5.3萬余字。
5) 《國際市場經營辭典》(趙旻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作者主要負責撰寫國際貿易方面的內容,約4萬字。
6) 《市場學》(李景泰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第2版。作者負責編寫第二、五、十六章,共6萬余字。
7) 《中國的經濟改革與開放》(宮占奎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作者主要撰寫第10章,約1.6萬余字。

⑤ 趙偉的研究概況

1. The contribution of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to proctivity changes within China, 1991–2007, Wei Zhao, Lin Liu, Ting Zhao,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Volume 16,Issue 2,June 2,June 2010,Pages 121-130*
2.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disparity in East Asia, with Hamaguchi, N.,the Economics ofEast Asian Integrationby Masahisa Fujita et al (ed.),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 2011, Pp.397~422.
3. Emerging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RIETI discussion paper,March 2011 11-E-032.
4. China』s WTO Accession: commitments & prospect,Journal of World Trade,No.2, Vol. 32,pp. 51–75, 1998
5. ODI and Home Country's Instrial Upgrading: Mechanism and preliminary evidence, (with Jang Dong),RIETI discussion papers,Mar. 2011.No. 11-E-031.
6.Dynamic Externalities and Manufacturing Proctivity: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amongChina's top three municipalities. (with ZHAO Ting),RIETI discussion papers, Nov. 2012, No.12-E-072.
7. Procers' Service Improvements and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When Taking Trade Costs as a Mediator Variable: Mechanism and evidence fromChinaRIETI discussion paper, (with ZHENG w.w.), Nov. 2012, No.12-E-073.
8. 異質性:城市分層與中國城市化選擇,《新華文摘》(封面文章),2013(23):47-50(原載《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9期34~43頁)
9.勞動成本與進口中間產品質量,趙偉、鍾建軍,《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年第11期
10. 區域開放與產業集聚:一個基於交易費用視角的模型,趙偉,王春暉,《國際貿易問題》,2013(7):38-42
11. 貿易成本論:NEG視野的綜合與分解,趙偉、鄭雯雯,《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3):83~90.
12. 新新貿易理論難以構成貿易理論演化新階段,《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1月11日A06版(經濟學專版)
13. 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對外經濟戰略,《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012(7):50~53.
14. 中國經濟能實現從無衰退粗放到無衰退集約嗎?——全球視野的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社會科學戰線》2012(7):49~56。
15. 異質性、出口與中國企業技術創新,趙偉、韓媛媛、趙金亮,《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12, V32(4): 5-15*.
16. 工業化-產業集聚與制度演化:浙江模式再思考,《社會科學戰線》,2011年第1期。
17.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中國與印度的比較——後冷戰以來績效與分析框架,《當代亞太》,2011年第1期。
18. 當西方理論遭遇「中國情景」一體化與集聚「混搭」,《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4月7日第9版。
19. 工業化與城市化:沿海三大區域模式及其演化機理分析,(原載《社會科學戰線》);《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10年第2期。
20. 異質性、沉沒成本與中國企業出口決定:來自微觀企業的經驗證據,趙偉、趙金亮、韓媛媛,《世界經濟》,2011(4):62~79*
21. ODI與母國產業升級:先行大國的經歷及其啟示,趙偉、江東,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導刊》2010(9):56-65(原載《浙江社會科學》,2010(6):2-10).
22. 市場重心變化與製造業空間重構:小企業視點的分析與實證,趙偉,鄭雯雯,《國際貿易問題》,2011(11):157~167.
23. 外向FDI與中國產業升級:機理分析與嘗試性實證,趙偉、江東,《浙江大學學報》,2010(3):116-125.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10(8)轉載。
24. 市場一體化與中國製造業區域集聚變化趨勢研究,趙偉,張萃,《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9(2):18-32
25. 製造業區域同構抑或異構:兩大三角洲層面的分析,趙偉,張萃,《經濟學家》,2009(4):
26. 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中國因素:多視野的分析與判斷,《當代亞太》,2009(2):93-108
27. 對外開放與中國製造業集聚:機理分析與實證研究,張萃、趙偉,《國際貿易問題》,2009(9):89-96.
28. SLI模式:中國民營企業國際化的一種理論解釋,《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08年第18期(原載《學習與實踐》2008年第6期)。
29. 工業化與省域經濟「二重」開放:遼寧路徑,《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10期。
30. 對外貿易、FDI對中國農民收入分化影響的實證研究,趙偉、趙曉霞,《國際貿易問題》,北京2008年第3期。人民大學復印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8(6):67-74
31. FDI與中國製造業集聚:基於20個行業的實證分析,趙偉、張翠,《經濟研究》2007年第11期。
32. 長三角經濟:一個多層次核心-外圍綜合框架,《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33. 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三個視點的判斷,載《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第5期。
34. 區域開放之制度轉型與經濟增長效應:一個研究綱要,《求索》,2007年第3期。
35.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省際差異及其結構分解,趙偉,何莉,《經濟地理》,2007年第2期。
36. 出口與企業生產率:由實證而理論的最新拓展,趙偉、李淑貞,《國際貿易問題》,北京,2007年第7期。
37.沉沒成本與出口滯後,趙偉、陳文芝,《財貿經濟》,北京,2007年第10期。
38. 民營企業國際化:幾個基礎而現實的論題,《新華文摘》2007年第13期「論點摘編」,159-160頁;人大復印復印報刊資料《鄉鎮企業·民營經濟》(F22)轉載(2007年第7期)。
39. 中國企業國際化:全球歷史視野的分析,《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07年第2期
40. 異質性勞動力流動與區域收入差異:新經濟地理學模型的拓展分析,趙偉、李芬,《中國人口科學》,2007年第1期。
41. 外向FDI與中國技術進步:機理分析與嘗試性實證,趙偉、古廣東、何元慶,《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42. 中國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再認識——基於增長收斂機制的分析,趙偉、馬瑞永《管理世界》2005年第11期。
43. 中國區域經濟開放:多層次多視野的考察,《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6期。
44.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地區差異的收斂性分析,趙偉、何莉,《財貿經濟》,2006年第9期。
45. 貿易與經濟增長收斂性研究綜述,趙偉、馬瑞永,《國際貿易問題》2006年No.5。
46. 人力資本與跨國收入差距研究的新進展,趙偉、汪全立,《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2期。
47. 人力資本與技術溢出:基於進口傳導機制的實證研究,趙偉,汪全立,《中國軟科學》,北京,2006年第4期。
48. 中國區域金融發展的收斂性、成因及政策建議,趙偉、馬瑞永,《中國軟科學》2006年第2期
49. 中國區域金融增長的差異——基於泰爾指數的測度,趙偉、馬瑞永,《經濟地理》2006年第1期。
50. 大中國經濟一體化進程及其決定因素―一個基於平價條件差別的視角,趙偉、程艷,《國際貿易問題》,2006年1期。
51. 滿洲里對俄邊貿:現狀與問題,趙偉、應艷、趙婷,《浙江經濟》,2005年20期,《人民網》轉載。
52. 采購商驅動全球價值鏈與溫州鞋業國際化,趙偉、秦政強,《價格理論與實踐》2005年4期。
53. 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的分解——基於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的實證分析,趙偉、馬瑞永,《統計研究》,2005年7期。
54. 臨夏模式:形成、發展與轉型,王必達、趙偉,《經濟地理》,2005年第5期。
55. 測度中國省域經濟「二重」開放,趙偉、徐朝暉,《中國軟科學》,2005年第8期。
56. 民營企業國際化:幾個認識誤區與可行路徑,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復印資料《鄉鎮企業研究》(復印),2005年第10期,200510。
57. 測度中國省域經濟「二重」開放,趙偉、馬瑞永,《中國軟科學》2005年第8期。
58. 我國市場化工業化進程中的區際國際貿易,趙偉、何元慶,《社會科學戰線》,2005年4期。
59. 民營企業國際化:現狀評價與路徑建議,《國際經濟合作》2005年8期。
60. 盯住匯率的可持續性:一個基於匯率預期的分析框架,趙偉、楊會臣,《世界經濟》,2005年第7期。
61.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現狀分析與趨向預期,趙偉、古廣東,《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第1期。
62. 對外開放程度度量方法的研究綜述,趙偉、何元慶、徐朝暉,《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第6期。
63. 世界經濟中期發展前景與「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64. 產業轉移方式的動態均衡研究——基於「泛珠三角」的研究,趙偉、汪全立,《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5年第3期。
65.知識產權保護與外國直接投資——基於中國的實證檢驗,趙偉、呂盛行、管漢暉,《價格理論與實踐》2005年3期。
66. 貿易與增長關系研究綜述,趙偉、管漢暉、呂盛行,《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12期。
67. 加入WTO的制度變遷效應——基於產業組織的分析,趙偉、黃上國,《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4年第2期。
68. 中國彩電企業遭受美國反傾銷訴訟的原因和對策分析,趙偉、管漢暉,《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第8期。
69. 「外源化」及其經濟學分析,趙偉、周飛燕,《外國經濟與管理》,上海,2004年第8期。
70. 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理論最新進展及啟示,趙偉、管漢暉,《財貿經濟》,北京,2004年第9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11期轉載。
71. 當代跨國並購浪潮與中國企業「走出去」,趙偉、古廣東,《國際經濟合作》,北京,2004年第10期
72. 「溫州模式:作為區域工業化範式的一種理解」,原載《社會科學戰線》02年1期,《新華文摘》轉載,2002年第5期。
73. 從國際化到區際化抑或從區際化到國際化:兩大三角洲區域開放路徑比較,《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2期。
74.1990年代以來的美國外貿政策,趙偉、陳勇,《亞太經濟》,廈門,2003年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年4期轉載。
75. 產業結構、要素稟賦與中日貿易模式,趙偉、賈玉平,《浙江學刊》,杭州,2003年1期。
76. 履行加入WTO承諾與中國制度變遷,趙偉、黃上國,《浙江大學學報》,杭州,2003年2期。
77. 浙江經濟:發展階段轉換與區域經濟重構,《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1期。
78. 中國企業「走出去」:進程、問題與格局,趙偉、嚴浩坤,《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6期。
79. 區域開放:中國的獨特模式及未來趨勢,載《浙江學刊》,2001年第2期。
80. 浙江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比較優勢與規模預期,《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
81. 長江三角洲地區引進外資環境分析,《浙江大學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城市經濟、區域經濟》(F107)2001年第1期。
82. 美國外貿:「新經濟」背景下擴張的主要特點,《亞太經濟》,廈門,2001年第3期。
83. 加入WTO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浙江社會科學》,杭州,2000年第1期。
84. 加入WTO,中西部地區何以應對新挑戰?《江淮論壇》,合肥,2000年第3期
85. 企業並購與政府幹預:實證研究與理論分析,趙偉、鄧曲恆,《浙江學刊》,杭州,1999年6期。
86. 現代競爭政策:基本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浙江社會科學》,杭州1999.No.5。
87. 歐盟自由貿易區的東擴、南展及其經濟意義,《浙江社會科學》,杭州,1999年第1期。
88. 經濟全球化:我國從中得到的利益與面臨的問題,《國際經貿探索》,廣州1999年第1期。(《CUPA》99.No.3轉載)。
89. 中國外貿:擴展的動力及面臨的選擇,載《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卷。
90. 美國現代中央銀行體制溯源,《杭州大學學報》,98.No. 4。
91. 中國入世貿:久拖不決的成本與利益,《世界經濟研究》(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98.No.5)。
92. 外部約束:中國兩種工業化區域模式擴散的主要障礙,趙偉、黃先海,《中國工業經濟》,北京,1997年11期。(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93. 大國規模:中國外貿長期增長與管理的新環境,《國際貿易問題》,北京,1997年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94. 日本宏觀經濟政策走勢的三個特徵,《世界經濟》,1997年10期。
95. 日本宏觀經濟政策——90年代面對的主要問題及其走勢,《經濟學動態》,北京,1997年7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96. 市場導向:中國今後引進外資的長期思路,《浙江社會科學》,杭州,1997年4期
97. 凱恩斯主義抑或貨幣主義——90年代美、英、日三國經濟政策比較研究,《世界經濟研究》,上海,1997年第2期。
98. 制度創新: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關鍵環節,《國際貿易問題》,北京,1996年10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99. 我國中西部地區引進外資的戰略選擇,趙偉、孫玉霞,《經濟學家》,成都,1996年3期。
100. 新興證市:近十年的發展及其引出的問題,《世界經濟研究》,上海,1995年第5期。
101. 從東亞模式簡論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模式選擇,《亞太經濟》,廈門,1995年6期。世貿組織成立前後發展中國家製成品出口的形勢與對策分析,趙偉、潘未名,《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1995年7期。
102. 中國引進外資的技術選擇,趙偉、潘未名,《國際貿易》,北京,1995年1期。
103. 英國私有化:90年代的困境與前景,《歐洲》,北京,1995年4期。
104. 90年代英國私有化的困境與前景,《外國經濟與管理》,上海,1995年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轉載。
105. 統一市場下的歐共體區域政策探析,《歐洲》,北京,1994年4期。Pp. 100-107
106. 重返關貿對中國總體經濟之影響,《社科縱橫》,蘭州,1993年2期,Pp. 94-97。
107. 體制轉型進程中我國的區域經濟失衡與政策困境,《區域經濟研究》,成都,1993年第2期,Pp. 45-47。
108. 簡論日本的競爭政策,《現代日本經濟》(吉林),1993年第1期,Pp. 26-29。
109. 略論西方國家的貨幣調控手段,《蘭州大學學報》(蘭州)1993年第1期,Pp. 58-64。
110. 歐共體的區域差異、經濟政策及其一體化發展,《西歐研究》(北京),1992年第6期,Pp. 30-37。
111. 城市化研究與發展經濟學,《中外城市研究》,蘭州,1991年第1期,Pp. 119-126。
112. 英國競爭政策研究——沿革與變革,《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蘭州,1991年第4期,Pp.47-52。
113. 英國農業資本主義化道路初探,《蘭州大學學報》,蘭州,1983年第3期。
(除寫明合作者外,其餘皆為本人獨著)
資料來源: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網站,浙江大學教授個人主頁。

⑥ 區塊鏈應用操作員標準是什麼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頒布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有關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了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國家職業技能標准,現予頒布施行。
為規范從業者的從業行為,引導職業教育培訓的方向,為職業技能鑒定提供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客觀需要,立足培育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了《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國家職業技能標准(2021年版)》(以下簡稱《標准》)。

一、本《標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 年版)》為依據,嚴格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准編制技術規程(2018 年版)》有關要求,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職業技能為核心」為指導思想,對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從業人員的職業活動內容進行規范細致描述,對各等級從業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論知識水平進行了明確規定。
二、本《標准》依據有關規定將本職業分為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和一級/高級技師四個等級,包括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權重表四個方面的內容。
三、本《標准》起草單位有:中國電子商會、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北京中鏈智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谷星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鏈人國際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天河國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湖南鏈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格瑞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有:王寧、周明、李銀科、崔華楠、劉權、趙惟、張曉媛、盧毅、李攀、杭斯喬、於秀明、秦備、袁佳、劉學波、譚林、劉大宇、趙振華。參與編寫人有:衛天英、文武、金晶、趙永新、張小軍、肖偉、王棟、馬臣雲、朱江、於佳寧、陳有誠、劉麗娜、吳嘯、陳曄、張偲。
四、本《標准》審定單位有: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區塊鏈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江西軟體職業技術大學、北京職真真科技有限公司、清華 x-lab 區塊鏈實驗室、北京郵電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金融科技研究所、杭州煥耀科技有限公司。審定人員有:李鳴、陳曉華、庄力可、朱幼平、吳宇建、傅明、任豪、胡駿、武井剛、趙偉、鄭定向、袁煜明、張金琳、夏立、落紅衛、劉靖、庄躍清。
五、本《標准》在制定過程中,得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現代職業教育研究院、中國電子網信學院、北京國際金融科技認證中心有限公司、中天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中國兵器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國略標准技術(湖北)有限公司、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鏈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恆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及葛恆雙、王小兵、張靈芝、賈成千、唐輝、張傑、劉永相、邱元、李帥、樓樺、李慧、高宏、鍾宏、王曉亮、張翔、尚堃、姜日鵬、高航、邢萌、商思林、趙一丹、範金剛等有關專家的指導和大力支持,在此一並感謝。
六、本《標准》業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自公布之
日起施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以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准為基礎,組織編寫培訓大綱和培訓教材,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指導社會培訓和評價機構開展新職業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培訓和專業技術水平評價工作,促進培養與使用、評價相銜接。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⑦ 河北金融學院的辦學條件

截至2015年4月,河北金融學院有教職工7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36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33.7%,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比例達90.3%。有河北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全國優秀教師、河北省優秀教師、河北省教學名師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0餘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
全國優秀教師:鄭艷娟
河北省優秀教師:李海燕、張滄麗
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先進個人:陳尊厚、湯志江、唐曉娟、趙惠娟、王春滿、李愛蘭、張紅霞、朱謙、張金勝、李海燕、袁國強
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楊兆廷、王憲明、楊偉坤、苗繪
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陳志強、秦菊香、李海申、楊 蕾、李志明、邢琳、郭凈、閻東彬、陳小榮、胡繼成、李明
省級教學團隊:金融學教學團隊、會計學教學團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學團隊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序號名稱團隊帶頭人團隊成員1 金融學教學團隊 陳尊厚 王春滿、秦菊香、李海燕、張建民、李艷紅劉秀蘭、尹繼志、苗繪、秦響應、郭凈、耿軍會 2 會計學教學團隊 程培先 侯艷蕾、唐曉娟、趙興梅、郭長城、楊會朴、劉紅紅、宋艷敏、李小娟、王鑫斌、趙愛莉、胡俊芬、賈亞麗 3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學團隊 鄭艷娟 王濤、何志強、張紅霞、曹瑩、崔新會 郭佳、朱建林、齊曉娜、安文廣、杜光輝、劉沖、李明祥 省級精品課程教學團隊: 序號部門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錄課老師1 保險系 保險學 王香蘭 王香蘭 2 信管系 C語言程序設計 趙秀明 趙秀明、鄭艷娟、張紅霞、羅新方 3 會計系 中級財務會計 唐曉娟 唐曉娟、楊會朴、陳琳 4 經貿系 統計學 李愛蘭 李愛蘭、張娟、劉學兵、周素彥、謝敬、張滄麗 5 信管系 資料庫原理 張宇敬 張宇靜、崔新會、朱建林、趙秀明 校級精品課程教學團隊: 序號部門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職稱1 商務外語系 金融英語 趙惠娟 教授 2 法學系 金融法 王儒靚 教授 3 管理系 市場營銷學 趙清華 教授 4 會計系 基礎會計 唐曉娟 教授 5 經貿系 現代物流管理 胡書金 教授 6 保險系 財產保險 高鵬 副教授 7 金融系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李艷紅 教授 8 金融系 證券投資學 李海燕 教授 9 金融系 金融學 張建民 教授 10 管理系 管理學 尚雲仙 教授 11 商外系 國際貿易實務(英語) 趙惠娟 教授 12 商外系 綜合英語教程 徐三喬 教授 13 會計系 ERP沙盤模擬實訓 曹榮 教授 14 信息管理與工程系 計算機網路原理 趙秀明 教授 15 金融系 國際金融 王敬花 副教授 16 管理系 公共關系學 李紅英 副教授 17 法學系 國際經濟法 王儒靚 教授 18 法學系 經濟法 王儒靚 教授 19 商務外語系 劍橋商務英語 王傑 副教授 20 經貿系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田曉麗 教授 21 信管系 網路操作系統應用 鄭艷娟 教授 22 信管系 數據結構 張宇敬 教授 23 信管系 Java程序設計 張紅霞 副教授 24 會計系 會計電算化 程培先 教授 25 會計系 財務管理 宋艷敏 教授 26 管理系 人力資源管理 石春玲 副教授 27 管理系 廣告學 趙曉明 講師 28 經貿系 宏觀經濟學 季小江 教授 29 信管系 管理信息系統 張紅霞 副教授 30 信管系 Web開發技術 曹瑩 副教授 31 保險系 精算數學 徐思雲 講師 32 保險系 財政學 鄭思海 講師 33 會計系 財務分析 侯艷蕾 教授 34 會計系 高級財務會計 楊會朴 副教授 35 會計系 審計學 周文平 副教授 36 法學系 憲法學 趙建敏 講師 37 基礎部 線性代數 李春萍 教授 翻轉課堂教學團隊: 序號部門負責人成員擬開設課程1 金融系 郭凈 耿軍會、劉莉 證券投資分析 2 外語部 黃小芳 周麗岩、張紅妹韓靜、張立改、張娟 大學英語3、4、1 3 外語部 田秀峰 馬瑞賢、劉小杏、劉麗娟、么會玉、祁艷晶、谷利紅 大學英語1、2、3 4 基礎部 王曉波 李建平、武媛媛、趙俊卿、王瑩、受志敏、鄧芳寧、宋麗琴 應用文寫作 5 會計系 尹航 張曉萍、孔慶景 稅務會計 6 會計系 李小娟 田瑩瑩、陳晨、韋彩霞、許傑慧 內部控制 7 社科部 劉建濤 丁立磊、陳鵬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8 國際教育學院 趙惠娟 徐方方、張微 安文廣 市場營銷學(雙語) 人力資源管理(雙語) 9 國際教育學院 張楠楠 朱麗嬌、鈕萌、徐麗沙 雅思閱讀 10 經貿系 李毅 劉艷、孫曉美、宋薇 WTO與國際經貿慣例 11 經貿系 孫曉飛 郭曉梅、張蕊 《資本論》選讀 12 商英系 徐三喬 李南哲 英語筆譯 13 商英系 周王宏 楊佩、湯倩 綜合商務英語1 14 管理系 胡艷輝 方守林、劉立坤 人力資源管理 15 管理系 孫娜 彭磊、趙曉明、趙青、王剛 廣告學 16 信管系 鄭艷娟 李峰、陳剛 C語言程序設計 17 商務外語系 李銳 賈建楠、劉志平 綜合英語 18 基礎課教學部 尹亮亮 武萌、賈培佩、劉曉霞、肖倩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19 基礎部 王宏艷 侯毅葦、張曉媛、田毅、李林漢 高等數學 20 國教學院 錢恆 崔禹、戴馨洋、顧珣、朱麗嬌 大學英語 21 國教學院 趙偉 董俊、鈕萌、張博、王金輝 雅思寫作 22 信息管理與工程系 張宇敬 曹瑩、苗志剛、臧建蓮、齊曉娜 資料庫原理 23 外語部 楊樂然 張亞敏、邵文靜、薛晶晶、楊玉琢 大學英語 24 外語部 侯賀英 馮婧晗、翟小娜 張旭 大學英語 25 法律系 杜亞濤 陳麗琴、趙建敏 王換娥、魏博洋 經濟法(非法學專業) 26 法律系 張雪菲 耿平、杜興濤、王艷生、秦雅靜 經濟法 27 會計系 馬一寧 王曄、魏杏芳 管理會計 28 經濟貿易系 劉政永 張娟、李愛蘭、謝敬、劉超 統計學 理論課實踐教學項目團隊: 序號部門負責人課程名稱項目名稱1 金融系 谷曉飛 金融工程 金融衍生品數值計算與建模 2 經貿系 魏鳳蓮 倉儲與配送管理 多級庫存管理綜合實驗 3 信管系 張紅霞 Java程序設計 基於ISOG模型的「模擬銀行」實踐教學項目研究 4 管理系 於瑞卿 市場調研與預測 市場調查——《市場調研與預測》課程實踐教學項目 5 經貿系 劉濛 國際貿易實務 進出口貿易模擬操作 6 社科部 李秋生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青春中國:金融學院「模擬人代會」 7 信管系 崔新會 操作系統 小型操作系統設計與實現 8 金融系 劉莉 投資銀行學 證券發行業務項目的設計與實踐 9 信管系 李峰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基於C++的校園PM2.5模擬實時監測系統 10 會計系 李小娟 財務審計 業務循環審計實訓 11 法律系 張雪菲 經濟法 《經濟法》實踐教學 12 基礎部 武媛媛 應用文寫作 新聞采寫與製作 13 會計系 尹航 商業銀行會計 支票業務操作實訓 14 金融系 秦響應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實務 15 會計系 郭長城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項目投資實訓 16 經貿系 朱謙 電子商務概論 電子商務概論理論課實踐教學 17 信管系 曹瑩 web開發技術 留言簿的設計與實現 18 管理系 趙永新 客戶關系管理 客戶關系管理分行業實踐教學 19基礎部 尹亮亮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數理統計與實踐 跨專業綜合實訓團隊:
序號團隊名稱成員研究領域所在部門1 「大金融」綜合實訓指導團隊 熊曉軼 經濟學 國際教育學院 2 陳小榮 金融業務、金融機構 金融系 3 張欣欣 國際貿易、國際商務 商外系 4 劉 倩 農村金融 實驗教學中心 5 商麗景 經濟學 經貿系 6 杜寶蒼 企業管理 管理系 7 劉會靜 電子商務 經貿系 8 孫曉美 國際通商 經貿系 9 李嫣資 技術經濟及管理 國際教育學院 1 企業運營模擬實訓指導團隊 馮小翠 企業管理 管理系 2 王 剛 企業管理 管理系 3 劉笑言 會計 國教學院 4 付山亮 資本市場與會計 國教學院 5 田 倩 財務管理 會計系 6 賀美亮 物流 經貿系 7 趙麗娜 國際貿易、金融 實驗教學中心 8 田 原 世界經濟、農村金融 實驗教學中心 9 尹 航 財務管理 會計系 截至2015年4月,河北金融學院有國家級品牌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省級本科教育創新高地2個,省級精品課程6門;有國家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學實驗室4個,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金融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金融學(理財方向)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金融學、財務管理、保險學、工商管理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河北金融學院管理信息化實驗中心、河北金融學院「大金融」模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精品課程專業名稱院系等級財務會計會計系省級保險學保險系省級統計學經濟貿易系省級C語言程序設計信息管理與工程系省級資料庫管理信息管理與工程系省級資料來源: 截至2015年4月,河北金融學院有省級重點(重點發展)學科4個,校級重點(重點發展)學科4個,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
河北省重點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3.02 金融學 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0.02 會計學 2013.02 企業管理 2013.02 計算機應用技術 校級重點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3.02 統計學 2014.10 產業經濟學 校級重點發展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4.10 經濟法學 2014.10 國際貿易學 校級優秀基礎學科: 批准時間 學科名稱 2014.10 應用數學 2014.10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專業型碩士授權點專業:金融碩士 河北金融學院為河北省金融研究基地,截至2015年10月,該校有6個省級科研平台和3個市級科研平台。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河北省科技金融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科技金融重點實驗室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
其它省級科研平台: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信息服務平台、河北省高校智慧金融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河北金融學院國際金融研究院
市級科研平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保定市金融研究中心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3月,河北金融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00餘萬冊,電子圖書(電子期刊)320萬冊(種),其中經濟類圖書佔50%左右;有紙質型期刊1130多種,其中經濟類期刊佔49%。圖書館備有《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的鏡像站點,還擁有超星讀秀知識庫、百鏈雲圖書館、超星移動圖書館以及中科考試資源資料庫等電子資源和3000GB多媒體視頻點播數據。
學報期刊
《金融理論探索》(原名《金融教學與研究》)是由河北金融學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金融學術期刊。雙月刊。創刊於1985年5月。本刊致力於建設金融經濟理論、扶植金融學人,堅持「求真、求實、求用」的學術原則。主要設有理論研究、經濟論壇、熱點追蹤、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區域金融、保險研究、信託與租賃等欄目。適合金融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者、金融業務工作者和財經類院校師生閱讀。
《金融理論探索》曾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多次被評為河北省優秀期刊和河北省高校優秀學報,曾被評為河北省「十佳」社科期刊,並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⑧ 中國那個城市最長壽

最近我們中國人平均壽命在慢慢上升,我們中國平均壽命上升的同時顯示著我們生活環境以及生活質量的穩步提升,人均壽命體現在環境日益變好,醫療條件變好!
中國人均年齡是75歲.沒有人能夠知道任意一個人的壽命能有多長。但是我們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預測某個人群的平均壽命,這叫做人均預期壽命。

中國人均壽命排行
1、北京市

據媒體報道,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人均期望壽命數據如下:北京市2013年6月24日,《中國青年報》《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81.35歲》:剛剛頒布的《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白皮書》顯示:去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069.3萬人,戶籍人口為1297.5萬人,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35歲,比2011年的81.12歲增長了0.23歲。其中,男性79.35歲,女性83.42歲,女性高於男性4.07歲。北京市居民期望壽命較全國平均水平高7.85歲,與世界高收入國家水平相當。

2、天津市

2013年3月15日,《每日新報》(記者李佳萌)《天津人均期望壽命達81.19歲今年實行看病一卡通》:昨天,記者從市衛生局召開的2013年度工作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天津的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19歲,人民健康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醫療資源正在向新興人口密集區域、醫療資源短缺地區調整。

3、上海市

2012年02月20日,《中國新聞網》(記者陳靜)《上海人均期望壽命近83歲》:上海市衛生局今日稱,2011年,上海戶籍人口期望壽命為82.51歲,民眾健康三大指標保持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平均水平。

4、重慶市

2008年12月15日,《重慶時報》(記者趙偉)《重慶人均期望壽命76歲2020年人人享基本醫療》:2007年,重慶人均期望壽命監測數為76.05歲,這一數據比全國平均值高出3.05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5、廣東省

2013年1月15日,中新網(唐貴江粵衛信《廣東人均期望壽命76.1歲主要健康指標居全國前列》:記者15日從廣東全省衛生工作會議獲悉,經過過去五年改革發展,廣東省衛生事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人均期望壽命76.1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國家統計局透露,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2010年的74.83歲提高1.51歲。分性別看,男性為73.64歲,比2010年提高1.26歲;女性為79.43歲,比2010年提高2.06歲,女性提高速度快於男性,與世界其他國家平均壽命的變化規律相一致。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1.60歲,其中高收入國家為79.28歲,中上收入國家為74.83歲,中下收入國家為67.48歲,低收入國家為61.80歲。

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僅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超過了中上收入國家,反映出中國人口質量良好的發展態勢,表明人民的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續、明顯的改善,廣大民眾享受到了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成果。

在老年人健康狀況方面,國家統計局透露,2015年,中國老年人口中有40.50%身體健康,41.85%身體基本健康,兩類合計占老年人口的82.35%;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佔15.05%,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僅佔2.60%。

2016年中國出生人口17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與2012-2015年平均每年出生1654萬人相比,2016年多出生132萬人,二孩出生人數和比重都有明顯上升。與2012年相比,2016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提高了0.85個千分點和0.91個千分點。

閱讀全文

與趙偉2016鄭州國際金融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g1906合約最後交易日 瀏覽:401
ST岩石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51
徵信信用貸款逾期13次 瀏覽:755
建行個人理財產品 瀏覽:85
中航機電股票代碼 瀏覽:804
熱軋卷板期貨行情1910 瀏覽:902
期貨研投公眾號有哪些 瀏覽:298
神龍理財公司 瀏覽:286
外匯雙頭低 瀏覽:102
銀行理財投資者穿透 瀏覽:839
豐樹基金出錯嗎 瀏覽:981
來不及還貸款 瀏覽:949
民間貸款2436 瀏覽:394
5萬5日元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03
中國人民銀行5月15日人民幣 瀏覽:340
傻人買什麼股票強 瀏覽:817
2016年1月1日外匯牌價 瀏覽:724
外賣小哥理財月入五萬 瀏覽:65
模模搭融資 瀏覽:813
天原管道價格表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