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九家金融機構被接管

九家金融機構被接管

發布時間:2021-08-25 19:25:18

㈠ 截至目前30年內的金融危機都有哪些能詳細介紹一下。

2013年算不上經融危機,下面介紹歷史上有名的幾次金融危機:
1、637年鬱金香狂熱
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
2、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3、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
4、1907年銀行危機
美國1901年的5月,發生了交易所危機,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跌落,到了5月9日,一次暴跌開始了。在一次交易中,北方太平洋股票就下跌了400點。這次下跌引起了大規模的恐慌。到了1903年,美國才開始了全面的經濟危機。鐵礦石開采量下降了 22.5%,生鐵產量下降了8.4%,鋼產量下降了7.3%,失業率高達10.1%。
1907年3月,美國爆發了交易所危機;1907至1908年,美國破產的信貸機構超過了300個,共負債3.56億美元,還有2.74萬家工商企業登記破產,共負債4.2億美元。隨著恐慌的加深,儲戶一窩蜂地擁到全市各家銀行提款。還有一些儲戶因為疲憊不堪便僱人給他們排隊(後來成為華爾街名人的高盛公司的悉尼·溫伯格,當時排一天隊賺10美元)。1907年的危機中,美國工業生產下降的百分比要高於在此以前的任何一次危機,失業人數最多時估計為500-600萬,這是以前各次危機中未曾 有過的。
危機波及世界許多國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傾銷商品。這樣一系列危機加劇了英德、法德之間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危機中孕育。
5、一九二九年黑色星期四
繁榮與樂觀似乎是戛然而止,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價格突然從高峰暴跌,正式拉開了大危機的序幕。
那些平時被認為可靠的大公司股票價格一路向下翻著跟斗,29日股票慘跌到一個新低,一天之內被拋售1638萬股,損失比協約國所欠美國的戰債還大5倍。農業資本家為維持高價,確保利潤,除縮小耕地面積、實行減產外,還把大量農產品、畜產品加以銷毀。美國將1000多英畝的棉花毀在田間,將大量小麥當燃料燒,將所存牛奶傾入密西西比河中。加拿大讓小麥爛在田裡,阿根廷將豬肉壞在倉庫中,巴西將咖啡投入爐中做燃料。這就是此後3年目睹之種種怪現狀。這次大危機不僅在經濟上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帶來了極慘重的政治後果---法西斯主義在興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6、戰後第一次危機
1948年8月開始至1949年10月結束。這次危機是美國經過了戰後短暫的繁榮後的突然爆發。危機期間,美國工業生產指數下降了10.1%,失業率達到7.9%,道· 瓊斯工業股票的平均價格下降了13.3%。這次危機是由戰爭時形成的高速生產慣性同戰後重建時,國際國內市場暫時縮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機導致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出台。
7、七十年代「石油危機」
1973年,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運用石油武器來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削減石油產量。結果是石油價格暴漲,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到了1978年,伊朗發生政治局勢的變換,造成了石油生產的不穩定,生產一度從每天600多萬桶降到了70萬桶。這樣,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出現了。
8、八十年代債務危機
70年代,拉美國家的債務迅速膨脹,到了1981年,危機從墨西哥開始。其到期的公共債務本息達到268.3億美元,墨西哥無力支付本息,要求國外銀行准許延期支付,但是遭到拒絕。政府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無限期關閉兌匯市場,暫停償付外債等措施,從此爆發了債務危機。
9、一九八七年金融地震
1987年10月19日,美國的道·瓊斯工業股票下跌了508點,跌幅為22.6%。全國損失5000億美元。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
10月20日,倫敦股票市場下跌249點,損失達11%,約為500億英鎊。香港股票停止交易。巴黎股票市場下跌9.7%,東京股票市場下跌14.9%。
造成美國股票市場發生劇烈振盪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投機,導致了股票市場的不穩定,美國連年出現的巨額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是引發這次股票暴跌的罪魁禍首。在1987年暴跌以前,美國連續5次提高利率,投資股票的利潤相對較低,導致了相當一部分資金持有人的投資方向發生了變化。
這次股市暴跌,對世界經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首先,使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大受損傷。其次,股市暴跌引起了債券市場和黃金市場的價格上漲,同時使匯率下跌,對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造成了破壞。
10、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泰國中央銀行在無奈之下,宣布放棄實施14年之久的泰銖與美元掛鉤的匯率體制,改由市場浮動決定匯率。泰銖對美元的匯率隨即大幅下跌,而由泰銖貶值為序幕的金融風暴迅速席捲東南亞各國,並觸發了韓國的金融危機。日本、香港等金融市場和全球股市激烈動盪,中國經濟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從表面上看,亞洲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索是國際金融投機商的興風作浪。實際上,導致這場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則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結構性失調;金融調控不力;經常項目赤字過高;過分依賴外國游動資本等眾多原因。
亞洲金融危機持續兩年多,是戰後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金融危機。它使一些國家經濟一度衰退,世界經濟增長放慢,1998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將只達1997年的將近一半。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的區域性通貨緊縮,以及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難以解除。時至今日,雖然一些國家的經濟開始步出低谷。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復甦之路仍將是曲折的。
11、2008年的環球金融危機
又稱金融海嘯、信用危機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全球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㈡ 2005年中銀信託投資公司為什麼被接管

小康,這個問題你需要自己去好好了解,而不是找現成的資料。作為班主任,看到你這樣的行為,我很失望。

㈢ 美國針對金融危機採取的措施

美歐英日兩天狂砸3000億剿殺金融危機
美聯儲9月16日宣布,通過隔夜回購協議向金融體系注資500億美元。這也是該行連續第二天大舉注資。9月15日,美聯儲已向美國銀行體系注資700億美元,為「9·11」以來最大規模的單日注資行動。

美聯儲出手拯救AIG 友邦保險虛驚一場 2008年09月22日18:11 財富時報

美德兩國出台金融股賣空禁令 2008年09月20日22:40 CCTV

美聯儲將向銀行業提供9000億美元現金貸款 2008年10月07日14:02 中國新聞網

全球央行史無前例集體大降息 解決流動性問題 2008年10月09日07:16 南方網

AIG再獲美聯儲378億美元注資 2008年10月10日06:08 東方網

美政府大蕭條以來首次購買銀行股份 2008年10月11日09:53 騰訊財經

美國2500億美元注資銀行業 公布銀行注資額 2008年10月15日07:11 中國證券報

美聯儲上調准備金利息支付 2008年11月06日08:05 騰訊財經

美國財政部本周將向九家銀行注資1250億美元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表示,本周會向九家銀行注資1250億美元。

美聯儲本月第二次降息 美基準利率降至四年低點
中新社紐約十月二十九日電(記者 魏晞)美聯儲為期兩天的例行貨幣政策決策會議周三結束。會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降低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五十個基點,至百分之一 。

美聯儲與四國央行建立各300億美元貨幣互換安排
中新網10月30日電 綜合外電報道,美聯儲(Fed)周三宣布與四國央行建立貨幣互換安排,旨在改善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傳美擬斥6000億美元按揭擔保 救300萬財困業主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次按問題令美國樓價大跌,美國數以百萬計屋主面臨收樓。據香港《文匯報》31日援引外電報道,消息指財政部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官員即將達成協議,同意提供高達6000億美元按揭擔保,協助300萬財困屋主。如果消息屬實,標志政府將動用聯邦救市措施以外的資金拯救樓市。

美政府再斥資335.6億美元購買21家銀行股份 2008年11月18日10:03 新華網 劉洪

㈣ 史上歷次金融危機分別是

1、美國金融危機

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風暴,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可以說是人們始料不及的。

大體上說,可以劃成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借了住房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引起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流動性的危機。

這些金融機構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的一些有關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有一個足夠的流動性對付債權人變現的要求。第三個階段,信用危機。就是說,人們對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懷疑,造成這樣的危機。

2、香港金融保衛戰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3、國際金融危機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

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

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

4、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5、環球金融危機

2007-2008環球金融危機

又稱金融海嘯、信用危機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

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㈤ 中銀信託被接管是什麼情況

如果是接管就是出現了嚴重的風險點比如管理嚴重混亂,嚴重違法違紀等,一般是被銀監會接管進行整頓也可能被重組或破產!不過放心對信託財產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信託財產是獨立於受託人的!

㈥ 上次金融危機是在什麼時候

2008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

早在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形勢看來似乎不是很壞。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被迫接管「兩房」,以表明政府應對危機的決心。

㈦ 有了存款保險公司,銀行發生恐慌的可能性已經消除,因而貼現率也就不再需要了,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明顯是錯了,有了存款保險公司並不能就消除了銀行發生恐慌的可能,發生恐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只能說是一旦發生恐慌將會有一定的保障而已,就好比如說買了車險就不會發生車禍了,哪有這種邏輯的;再說了,貼現率是指持票人需要現金而以沒有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將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又不跟銀行發生恐慌扯上關系,更沒有什麼因果關系。

㈧ 山西金融系統地震,會帶來什麼後果

金融不穩,可能導致資產波動較大,引起人們的擔心,如果跌股幅度較大的話,可能會損失不少,不過這都是正常的,會回升的。

㈨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大事記

1996年:公司在原中國證券交易系統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設立,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及九家金融機構為出資人;公司獨立開發出中央債券簿記系統,實現了債券登記託管和交易結算的電子化;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開發出債券發行系統和公開市場操作系統,為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搭建了技術平台,並首次採用遠程數量招標方式支持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央銀行融資券;參與並完成世界銀行「中國國債託管清算結算系統與場外市場」、「中國政府債券簿記系統設計」和「中國債券市場風險控制機制與信息系統建設」技援項目,為公司業務的開展和市場架構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1997年: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作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在中國人民銀行立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債託管管理暫行辦法》頒布,依據該辦法,財政部授權本公司主持建立和運營全國國債託管系統;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各商業銀行停止在證券交易所證券回購及現券交易的通知》發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始建立,公司被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為市場的債券託管與結算機構,承擔銀行間債券市場統一託管結算職能;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暨一級交易商管理暫行規定》,公司開始承辦公開市場業務的債券登記、託管和結算業務,為公開市場業務提供相應的技術平台和業務支持;中國人民銀行《特種金融債券託管回購辦法》頒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授權,公司承擔特種金融債的託管、信息播報、統一結算及代理抵(質)押權人職能。
1998年:債券發行系統啟用,當年支持國家開發銀行以招標方式發行金融債券410億元,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由此實現了從派購發行向市場化發行的歷史性轉變;中國債券信息網建成和啟用,成為主管部門指定的市場信息披露平台,促進了市場透明度的提高;全面完成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實物國債保管庫的移交接收工作,實現了實物國債保管庫的統一管理;企業債開始實行記賬式發行,經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公司行使企業債總託管人職能,開始提供中央企業債及其他一些企業債的託管服務。
1999年: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建成並投入運行,改善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基礎設施;公司制定了《銀行間債券交易結算規則(試行)》和《銀行間債券交易結算應急規則》;財政部通過債券發行系統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記賬式國債,由此開始了以遠程招標方式進行的國債無場化發行。
2000年:公司改制為國有獨資金融機構,公司主要負責人由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管理,業務上接受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的管理,財務上接受財政部的監管;中國人民銀行《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易管理辦法》頒布,公司被指定為市場的債券登記、託管與結算機構。根據該辦法,公司會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組織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簽署《債券回購主協議》,市場的規范化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開辦債券結算代理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公司圍繞結算代理業務進行了大量的業務技術准備,從而為農信社等小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法人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2001年:公司黨委成立,受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直接領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統一採用債券收益率計算方法有關事項的通知》和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落實債券凈價交易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要求,完成對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相關的技術改造;制定《債券拍賣操作規程(試行)》;結束實物國債庫房管理業務,圓滿地完成了我國歷史上最後一批實物國債的保管任務。
2002年:金融機構進入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資格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機構投資人在公司開戶數量有較快增長,公司加大了培訓和服務的力度;商業銀行國債櫃台交易中心業務處理系統投入運行,具有中國特色的兩級託管體制初步形成,公司作為一級託管人發揮了重要的服務與監督功能;客戶賬務語音查詢復核系統建成使用,為投資人提供了自我保護的渠道;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二期)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科技司組織的專家鑒定,獲得「銀行科技發展一等獎」。
2003年:配合國家開發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美元債券;完善債券發行系統,支持財政部實現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國債市場的國債發行,促進了國債一級市場的統一;取消企業債券託管憑證,實現企業債券託管電子化,與八家企業債券承銷商的櫃台交易系統聯網;成功進行異地災備中心的切換演練,驗證了異地災備系統的業務支持能力和公司的系統安全保障水平;適應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需要,編制了中國債券指數和中國債券收益率曲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公司領導班子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管理。
2004年:成功進行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第三期的升級改造,並順利上線運行,公司的業務系統功能和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與人民銀行大額支付系統聯網運行,實現商業銀行債券交易的「券款對付」結算。這是中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標志著公司結算業務向國際標准又邁進了一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買斷式回購業務管理規定》,推出債券買斷式回購業務結算及保證金、保證券管理服務;協助中國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國內第一隻商業銀行次級債,商業銀行充實附屬資本有了新的途徑;通過商業銀行國債櫃台業務系統,配合財政部成功發行國內第一隻電子記賬憑證式國債,為我國今後採用電子記賬方式向個人發行不可流通國債進行了有益嘗試;配合財政部進行了國庫現金管理方式的創新探索,提前贖回了部分存續期內的國債;與香港金管局簽署債券結算業務合作協議,實現了公司的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與香港金管局的中央結算系統單向聯通,為有外匯經營權的內地金融機構參與港幣債券市場投資提供了一條可供選擇的安全和低成本的結算渠道。
2005年:中央債券綜合系統與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債券交易報價系統連接運行,初步實現了債券交易、結算的直通式處理(STP);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三期)通過了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組織的專家鑒定;經過一系列業務和技術准備,成功地配合市場推出了債券遠期交易、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債券以及熊貓債券等新品種;公司與聯網客戶簽署《客戶服務協議》,明確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增強了託管結算服務的規范性;與明訊銀行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在培訓、研發、跨境結算業務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2006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公司成立10周年慶典活動,銀監會、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財政部的領導及國內外相關金融機構人士到會祝賀。開展小額支付系統質押額度管理業務和大額支付系統自動質押融資業務,配合制定相關業務的管理辦法和規則規程。根據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的規定,先後設計開發並上線運行「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和「國債買回」業務系統,大力支持國庫現金管理市場化運作。推出債券雙邊借貸業務。
儲蓄國債(電子式)櫃台業務系統正式上線運行,進一步擴大了個人投資者的債券投資渠道。中債收益率曲線與估值完成升級,開始進入商用領域。建設完成客戶電話服務平台,建立了客戶信息和知識庫的共享及客戶需求的快速反饋機制。推出債券估值服務和數據下載通道服務,進一步方便客戶業務操作。智能統計系統上線,及時、准確地為主管部門和市場成員提供各類債券統計分析數據。組織簽訂《丙類結算成員客戶服務協議》和《債券發行、登記及代理兌付服務協議》。成功組織債券綜合業務系統異地災備系統的切換運行,提高系統的安全等級和應對災難等突發事件的危機處置能力。與全美證券託管公司、美國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亞洲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加拿大證券學院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7年:公司通過發行系統及公開市場交易系統等業務平台支持1.55萬億特別國債的發行,有效配合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實施。「2007年中國鐵路建設債券」通過債券發行系統成功發行,成為首隻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採用招標方式發行的企業債券。中債收益率曲線被中國銀監會指定為各商業銀行債券類資產估值定價和風險管理的基準,被中國證監會指定為所有證券基金持有的銀行間債券估值定價標准,被中國保監會指定為保險公司進行動態償付能力壓力測試的基準。推出擔保品逐日盯市服務。推出持倉指數和定製指數。開通中國債券信息網網站英文版,網站點擊率在國內同類網站中居領先水平。研究制定《中央債券綜合業務系統突發事件處置預案》,提高突發事件的先期處置能力和應急反應效率。進一步完善災備系統,成功進行櫃台業務系統異地災備切換運行。信息產品質量檢測和分析系統上線,每年向市場發布《中債價格指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進一步完善了中債價格指標產品體系。中央國債數據字典和ISIN資料管理系統成功上線運行。
推出以全債市場為樣本的中債綜合指數。與明訊銀行就跨境結算業務簽署了合作協議,為國內有資質的金融機構參與國際債券市場投資提供一條可供選擇的便利途徑。與歐清銀行簽定《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8年:推出非銀行金融機構DVP結算業務。中債電子密押系統上線運行,完善了密押管理方式。資金賬戶管理系統上線運行,為與債券相關的資金清算與結算尤其是DVP結算業務提供了力的業務與技術支持。全年辦理債券交易結算突破百萬億元。經國家公安部安全測評中心評估,我公司的中央債券簿記系統、債券發行系統、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支持系統、自動質押融資系統為第三級,小額質押額度管理系統、債券櫃台業務中心系統為第二級,並在公安部予以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備案。發行系統首次支持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成功招標發行,成為廣泛涵蓋銀行間市場各債券品種的發行業務平台。中國債券信息網全面改造上線運行。與人民日報新聞信息中心合作,公開出版《中國債券》月刊。「中債價格指標產品」被中國證券業協會列為證券從業人員後續培訓的選修課程。《債券託管結算業務》、《全國債券從業人員培訓教材》(三本)在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組織開展的「2006-2007年度優秀科研成果」評審活動中,獲得「教材類」一等獎。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同志一行視察我公司。要求公司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立足於促進全國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努力發揮債券統一託管結算的基本職能,積極參與金融市場創新,扎實穩妥地推進自身的快速發展。銀監會、證監會正式發文明確,在上市商業銀行進入交易所試點工作中,我公司做後台,負責上市商業銀行在交易所債券交易的登記、託管、結算工作。 公司參股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櫃台中心系統改造及40家試點銀行儲蓄國債聯網接入工作。建設統一語音查詢平台。
425家非銀行機構與我公司簽訂DVP結算相關協議,開立資金專戶,結算面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
成功實施IT系統評估項目,為進一步做好IT建設和規劃打下基礎。與人民日報新聞信息中心合作,公開出版《中國債券》月刊。「開發完成債券業務實時監測系統,及時監測異常信息。制訂《中央債券簿記系統債券利息核算方法》、《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信息披露操作細則》、《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息披露操作細則》、《儲蓄國債(電子式)相關業務實施細則》等業務規章。全面啟動公司文化建設工作,制訂《公司文化建設工作方案》,出台《公司文化綱要》。成立公司紀委及紀檢監察辦公室。
2010年:業務量穩步增長,全年支持發行各類債券突破千期;完成債券結算量162.81萬億元,同比增長33.38%;年底債券託管余額突破20萬億元。新一代客戶端正式上線運行,在功能上具備更強的兼容性,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渠道和更人性化的服務界面。 在不斷提升質量、擴大市場影響力的基礎上,實現了中債信息產品的市場化運營。基本完成擔保品管理系統開發工作,並起草了相關協議和制度。非金融企業債券招標發行系統、債券業務實時監測系統正式上線運行。擬定《業務監測管理辦法》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結算額度監測預警方案》,制定《境外機構投資者業務指引》和《債券賬戶業務指引》,修訂《客戶服務協議》。公司搬入新辦公樓(金融街10號),並成功完成系統遷移工作,初步建立了「三中心」格局下的系統運維體系。

閱讀全文

與九家金融機構被接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匯添富醫療基金001417還能漲嗎 瀏覽:583
2008年鎳價格 瀏覽:145
信託地產通道 瀏覽:396
用車貸款怎麼貸 瀏覽:55
創鑫貸理財 瀏覽:451
投資者的理財意識風險 瀏覽:975
悟空理財與pro 瀏覽:546
股指期貨第四次調整 瀏覽:581
微粒貸貸款的利弊 瀏覽:424
歡樂頌2外匯交易系統 瀏覽:525
信託資金的風險 瀏覽:650
黃金外匯110 瀏覽:193
富人理財方法 瀏覽:627
中山市小額貸款銀行 瀏覽:177
民生銀行電子外匯轉賬 瀏覽:729
外匯轉賬交稅 瀏覽:918
外匯暴利方法 瀏覽:65
廈門諾亞理財 瀏覽:251
中信擔保理財 瀏覽:734
美電貝爾股票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