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渝城市群對經濟主軸的小城鎮有影響嗎
中國3大城市群競爭力其強弱依次是:1.長三角城市群2.珠三角城市群3.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東部沿海、沿江發達地帶交匯部,區位優勢突出,經濟實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數量已接近北美、西歐、日本的世界級城市群,並有可能突破1億。長江三角洲是我國以至世界經濟增長最迅速、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地區之一,構造世界級城市群條件已基本具備。率先建設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能為探索中國的城市化道路進行試驗、積累經驗,為我國城市群建設提供示範。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總產值佔全國近1/4。改革開放後,長江三角洲多次出現大規模工業化浪潮。首先是鄉鎮工業異軍突起,浦東開發後外向型經濟又迅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後期,台灣電子信息製造業大批轉向長江三角洲,上海、蘇州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處在中國東部「黃金海岸」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對內、對外經濟聯系都十分便利。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有如此優越的條件,因此能夠成為世界級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樞紐,從而加速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加快中國的經濟國際化進程。[編輯本段]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我國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鎮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它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徐州、淮安、連雲港等,浙江的嘉興、湖州、紹興、寧波、舟山、溫州、台州等,包括江蘇、浙江全境和上海市,以滬杭、滬寧高速公路以及多條鐵路為紐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近年來,長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礎設施、發達的科技教育和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熱土」。2004年上半年,這一地區以佔全國2%的陸地面積和約佔10%的人口數量,創造了全國26%的GDP,完成了全國37%的外貿出口額,吸引了全國52%的實收外資,其經濟總量領先於我國另外兩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按照國務院2008年關於進一步發展長三角的指導意見,正式確定將長三角擴大到兩省一市,即江蘇浙江全省,上海市。這個戰略性規劃兼顧了區域平衡和互補,將蘇北和浙西南納入長三角范圍,在土地、資源、人才等層次上明顯提升了長三角的實力和發展潛力,長三角佔中國經濟總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蘇北和浙西南將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地區,對拉動整個地區經濟增長、促進長三角核心地區產業配置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編輯本段]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點發展區域城市群的發展應該遵循一定的城市發展規律,在城市群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其發展的重點區域。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據城市發展理論和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趨勢與走向的分析,目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發展已進入城市帶發展規律的第二階段。即著重發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區,加強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個城市帶城市網路高級化。目前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點發展區域應該有以下五類:1.區域內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核心城,上海。2.區域內新興的中心城市,如蘇州、無錫。3.區域內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遊與加工產業中心蘇州、無錫,行政文化和商業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寧波、舟山、大小洋山等。4.區域內欠發達地區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蘇北的揚州、南通,浙北的嘉興、湖州。5.區域內中心城市的郊區城鎮;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蕭山等。[編輯本段]長江三角洲重點城鎮的發展歷程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加之有著發達的水系、豐饒的土地優於全國的農業、手工業,使其在我國封建社會的中後期就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可觀的城市群。從明代到清代,長江三角洲出現了九座較大的商業與手工業城市紡織業及其交易中心南京(江寧)、杭州、蘇州、松江;糧食集散地揚州、無錫、常州,印刷及文具製作交易中心湖州。而上海(元代始設縣)此時已發展成為沿海南北貿易的重要商業中心。自近代以來的150多年的時間里,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鴉片戰爭後,對外開放條件下商品經濟初步大發展時期,長江三角洲地區新興現代工商業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階段。(1842~1949年)該階段外國商品開始湧入中國,中國原料型產品開始向外出口,外商貿易與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入中國。同時進口替代性的早期現代工業也開始發生發展。此時的上海在19世紀下半葉通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崛起為一座工商業大都市,到20世紀30年代成為了整個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的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業中心。同時無錫、南通、寧波也通過優越的地理區位對外通商、以港興市成為次一級的重要城市。而南京、杭州、鎮江、揚州、蘇州、常州等老城因為大運河的衰退而地位下降。(2)計劃經濟體制年代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功能趨同階段。(1949~1978年)該階段在種種特殊的環境條件下,中國選擇了蘇聯式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和封閉型經濟發展戰略。各城市千篇一律大工業,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使得城市功能趨同,城市化進程極其緩慢。(3)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城市功能重新分化重組。上海以其優越的地理區位重新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整個城市群的經濟中心、第三產業關系、城市功能進行了重新定位和分工。通過以上對上海及其周邊城市群歷史上,特別是近代以來的興衰發展演變過程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中重點城市的發展是在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的基礎上,依靠港口、航道、交通樞紐等重要區位,內引外連,以上海為貿易、金融、信息中心向海外發展。這也是中國經濟從封建農業經濟向半封建半殖民經濟近而向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使然。解放後雖經歷了計劃經濟的趨同化發展階段,但經過改革開放後的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調整,依然回到了依託上海、依靠交通、向海外發展的方向上來。這是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其間上海的中心地位有一個從確立到消失到再確立的過程,整個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網路也經歷了從發展到停滯到再發展的過程。由此可見一個中心城市的確立對一個城市帶的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性。[編輯本段]上海及長江三角洲重點城市關系現狀從空間角度對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整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呈橫"W"型,上海位於兩個"V"的交匯處,江蘇的城市位於北翼,浙江的城市位於南翼,北翼的城市多於南翼。就行政級別而言,長江三角洲有國家直轄市上海,省會城市南京、杭州,國家計劃單列市寧波以及11個地級市,共計15個大中城市。就城市人口而言,可以把整個分為五個等級:人口大於500萬的特大城市有上海;大於200萬的有南京、杭州;100~200萬的有蘇州、無錫、寧波、常州;50~100萬的有南通、揚州、鎮江;20~50萬的有紹興、泰州、湖州、嘉興、舟山。以下是以上海為中心,通過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的首位度、中心度和其他城市網路空間特徵的分析,討論上海與周邊城鎮關系及其重點發展區域。就首位度而言,通過計算可以發現這一地區的城市首位度S=3.7(首位度計算公式為:S=第一位城市人口/第二位城市人口)。第一、二、三產業的首位度分別為l.47,2.86和4.0。由此可見長江三角洲經濟已較發達,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較低。第二產業的首位度為2.86,相對城市首位度3.7較低,說明上海第二產業在整個城市群中的地位相對下降,這正是上海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城市功能的結果。也是上海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向外擴散第二產業,努力成為三個中心的結果。但相對而言,上海的第二產業首位度還是較高,主要因為上海仍保持了六大支柱產業。隨著向外擴散的主要趨勢,今後一段時期其首位度仍將會持續下降。上海城鎮體系第三產業的首位度為4,說明上海的第三產業已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相對一些國際性的大都市上海有較大差距,目前還處於積聚階段。隨著城市分工定位的進一步明確和加深,該首位度還將持續上升。通過中心度的計算分析,清楚地反映出上海及三角洲各城市在不同產業中所起的中心職能。1.對第一產業的分析可見該中心度在各個城市分布的規律並不明顯,中心度較高的主要集中在發達和落後兩類地區,表明一方面落後地區農業比重較大,另一方面發達地區農業經濟技術水平較高,第一產業也較發達。2.對第二產業,上海仍保持較高中心度,受"蘇南模式"和上海輻射影響的蘇州、無錫和有國家計劃單列市特權的天然良港——寧波的中心度也較高。而南京、杭州則因為國家長期"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的政策暫時落後於一些區位、交通和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中心度最低的蘇北幾個城市因為長江天塹等交通因素而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3.對第三產業,上海保持了更大的中心度(0.49),其原因是第二產業的外擴造成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政府優先發展第三產業的政策導致資金、人才等要素向第三產業的集聚。4.通過對綜合中心度分析進行聚類分析,長江三角洲城市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上海;第二層:無錫、寧波、杭州、蘇州;第三層:舟山、紹興、鎮江、嘉興、南京、湖州;第四層:揚州、常州、泰州、南通。以上海為中心,蘇錫杭甬之所以位於第二層自不必言,第三層的城市有的是因為區位條件不好(鎮江、紹興)或交通不便(舟山、湖州),但卻都地處發展軸線(鎮江、紹興、湖州)或特色產業(舟山漁業)。南京雖是省會城市,但是一方面其是歷史文化名城,從國際上來看,這種類型的城市都有一種慣性,即延承傳統觀念或傳統文化比較強,接受新鮮文化比較慢;另一方面是產業擴散分為等級擴散和遷移擴散,南京交通雖然較好,但是離上海較遠,接受上海產業轉移較慢,等級擴散現象不明顯,因此需加強滬寧間的道路建設或自身的跳躍式發展,使其成為承接東部引領西部的重要城市。嘉興從區位而言與蘇州、無錫相似卻不及蘇、錫發達,可能與"經濟斷裂點"有關。根據康弗斯提出的"斷裂點"概念來計算兩座中心城市的分界點即斷裂點,得出上海與南京的斷裂點在距上海市中心約200公里處,上海與杭州的斷裂點在距上海市中心約140公里處。這兩個地方大致是目前的常州與嘉興地區。它們受兩個中心城市的吸引和輻射正好處於最弱的地區,這大概可以解釋這兩個城市為什麼不及蘇、錫那樣發達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還是自身發展上的政策與模式問題。隨著上海城市輻射功能的加強,這兩個地區的經濟也將地受到上海的影響,上海應加強與它們的聯系與協調。[編輯本段]影響長江三角洲重點區域的變數總結十五規劃內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經濟、政策、交通、信息變數對城市群中各個城市的不同影響,不難看出今後五年內本地區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的重點區域。重要變數有如下幾方面:(1)經濟變數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將加快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城市的產業結構變動。上海將繼續加強對第三產業的扶持,使其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第三產業佔GDP近60%的平均水平。蘇州、無錫、寧波、杭州、紹興等五個城市在今後五年內出口加工產業的優勢地位也將因為加入WTO而憑借其自身優勢得到進一步的加強。(2)政策變數主要是就國家及長江三角洲兩省一市的"十五"規劃而言。根據江蘇省"十五"規劃中的"三圈四市",蘇州將進一步加強上海"後花園"的作用,無錫將強化其區域性經濟中心、交通樞紐、旅遊勝地的地位,成為長江三角洲一座新崛起的大都市。杭州在蕭山、餘杭並入之後,"十五"規劃期間也將加大其長江三角洲南翼最大的經濟、文化、旅遊中心和交通樞紐的地位。(3)交通變數隨著"十五"規劃內長江三角洲快速幹道網的建成,將形成以滬、寧、杭三個中心城市為節點,相互構成一個大三角的高速公路網,這必將帶動沿線各節點城市的新一輪發展。特別是寧杭公路的建成將極大地促進湖州的經濟發展。還有沿海大通道的建設對杭州灣沿岸城市(紹興、嘉興)也有著巨大的帶動作用。另外,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建設將使得上海真正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同時也將帶動舟山群島(如岱山)和蘆潮港等地區的港口加工業的興起。崇明越江工程的啟動不但將使崇明島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會帶動整個蘇北經濟的騰飛,從而使得整個長江三角洲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編輯本段]長江三角洲重點城市目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1.核心城市現代化功能不完善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都市連綿區的核心城市,在現代化功能的發揮方面與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由於第三產業比重不足與落後,使上海缺乏必要的金融、信息和投資手段對全國經濟施加影響。在資金籌集、對外貿易領域,上海與一般大城市地位相似,國家級或跨區域的大銀行、大集團數量較少。城市內部交通信息體系尚不發達,影響了城市功能的組織。2.行政區劃分割導致的矛盾日益尖銳地區之間各自為政,阻礙了經濟資源的自由流動和跨地區的經濟合作。長江三角洲分屬二省一市的15個城市,行政隸屬關系非常復雜,地區之間的協調難度很大。再加上長期的條塊分割管理,更助長了各自為政、甚至以鄰為壑的不良風氣。這種不良風氣嚴重干擾了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與協調。3.城市產業結構趨同嚴重,城市間分工不明確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增加地方收入,各地在發展經濟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幾個稅大利高的產業上,再加上長江三角洲地區內部自然稟賦比較相似,因而本區的產業結構趨同問題十分嚴重。產業結構趨同使得各地區不能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同時也使得投資和生產分散,不能發揮規模經濟效應,降低了國家的整體經濟效益;更為嚴重的是會形成大量的重復建設,導致生產能力閑置和資源的浪費。4.生態環境污染嚴重本區人口密度高,土地承載壓力本來就很大。近年來,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迅猛發展,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劇增加,更加惡化了生態環境,使本區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編輯本段]重點區域協調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目前長江三角洲的城市體系已比較完備,已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縣城、縣屬鎮和鄉級鎮組成的七級城鎮體系,城鎮等級齊全,類型多樣,各類城市的數量也呈現出"寶塔型"的特點,大中小型城市的數目之比分別為4∶17∶30。這樣一種城市體系結構,有利於控制核心城市人口的盲目膨脹,實現各級城市之間的合理分工,發揮城市帶的整體優勢,是比較合理的。但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內部各城市間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解決的重點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對策思路有以下幾條:第一,加強上海作為區域核心城市的綜合功能,特別是要著力培育作為區域以及更大范圍內要素配置中心的功能和綜合服務功能。第二,增強區域內次中心城市經濟實力,提升其在各自范圍內的集聚、輻射能力,確定城市功能特色,促進城市功能的互相銜接。第三,在整個區域范圍內,推進分層次的人口和經濟要素的集中,逐步理順地級市、縣級市的關系,並解決小城鎮過於分散的問題,使城市體系空間布局合理化。第四,以現代化交通體系為依託,建設一體化城市體系,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的網路化建設。長江三角洲地區跨區域交通體系建設,一是要圍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要是建設主樞紐港(大小洋山港),建設集疏運系統,促進形成各港口的合理分工;二是要與城市體系的完善緊密結合,基本目標是使三角洲地區任何兩個地級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都能控制在4個小時以下,其中上海到各個地級城市在3個小時以下。在該地區城市功能定位上,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本三角洲地區的資源配置中心,即最高等級的城市(上海)。第二類是地區性的資源配置中心,即二級城市或區域副中心。這兩類城市都應是具有綜合功能的城市。第三類是具有專業功能的城市,如旅遊城市、交通樞紐城市、專業性工業城市等。區域整體城市化水平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2020年,使整個城市群承載6000萬以上人口,包括本地區人口的60%即4000萬以上,以及外來人口約2000萬;承載絕大部分新增工業及教育產業、文化產業和衛生事業;形成國際、國內人員與物資大規模高效率流動的現代化交通網路。第五,除大力提高核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以外,還應該加強中小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郊區城鎮的城市化的建設。通過加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改造力度,建設新區等途徑,擴大城市規模,發揮城市基礎設施經營的規模效應,推進上海與周邊城鎮的城市化水平。加大上海與周邊重點城鎮的協調與輻射力度,充分利用"十五"規劃期間的政策、信息、物流等變數,提升上海在整個長江三角洲城市網路中的中心地位。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長三角地區城市的交通壓力越來越大。目前,城市隧道建設在長三角地區悄然興起。城市隧道一般指交通隧道,是連接公路、城市道路的重要節點,也包括水運隧道與管線隧道等。珠江三角洲地區「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於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後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礎上出現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來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實際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個不同層面既相互區分又緊密關聯的概念。《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中明確說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市和肇慶市,總人口4230萬,土地總面積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包括城市建設用地、建制鎮建設用地和村莊建設用地)面積6640平方公里。[編輯本段]小珠江三角洲地區「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廣東省委在七屆三次全會上提出建設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珠三角」最初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6個城市及惠州、清遠、肇慶三市的一部分組成(不含香港澳門2個特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廣東珠三角。後來,「珠三角」范圍調整擴大為由珠江沿岸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個城市組成的區域,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積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廣東省國土面積的14%,人口4283萬人,占廣東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總值達29745.58億元(4342.843億美元),佔全國10%。2009年1月8日,國務院發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綱要提出,到2012年,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9個城市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000元。[編輯本段]大珠江三角洲地區「大珠三角」有兩個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粵港澳。目前通常所說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廣東、香港、澳門三地構成的區域。「大珠三角」面積18.1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8679萬,2003年GDP總值3287億美元。以經濟規模論,「大珠三角」相當於長三角的1.2倍。[編輯本段]泛珠江三角洲地區「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鄰、經貿關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東9省區,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泛珠三角」面積200.6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45698萬,GDP總值52605.7億元(6356億美元)。其中,9省區面積佔全國的20.9%,人口佔全國的34.8%,GDP總值佔全國的33.3%。[編輯本段]大珠三角城鎮群大珠三角城鎮群地域范圍包括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市的全境,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和惠陽區、惠東的博羅縣,肇慶市的端州和鼎湖區、高要和四會市,土地面積超過42831.5平方公里。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香港發展局和澳門運輸工務司三方,首次合作開展的策略性區域規劃研究《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2009年10月已完成研究報告。粵港澳三地政府在澳門聯合發布成果,由香港、澳門和珠三角九市組成的「大珠三角」地區將建設成世界上最繁榮、最具活力的經濟中心和世界級的城鎮群。作為我國首個跨不同制度邊界的空間協調研究,該報告制定的分區目標是:珠三角要建設成為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及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香港要繼續鞏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為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之一,努力建設享有優質生活的全球城市;澳門要成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旅遊休閑中心和區域性商貿服務平台。研究報告提出構建大珠三角的多層次、多中心的空間發展模式,其中,「一灣三區」是指珠江口灣區和廣佛、港深、澳珠三大都市區。對外,它將以「標志」角色形成類似於紐約、倫敦等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空間;對內,以「中樞」角色帶動大珠三角城鎮群、環珠三角地區的整體發展。未來,通過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大珠三角將實現城際一小時交通圈。簡介京津冀城市群[2]總體結構採用「點———軸」發展模式;京津冀城市群未來發展從「2+8+4」模式入手。按照國家發改委的界定,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唐山、保定、秦皇島、廊坊、滄州、承德、張家口八個地市其所屬的通州新城、順義新城、濱海新區和唐山曹妃甸工業新域。京津冀城市群區域面積為18.34萬平方公里,人口8500萬。[1][編輯本段]發展模式京津冀城市群「點」的發展即以核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等為主要「節點「,統籌發展;「軸」的發展就是城市群內外主要交通走廊和產業帶的發展。「點」的具體發展構想是採用「2+8+4」模式,推進城市群「節點」城市發展,即推動兩個核心城市、八個次中心城市及濱海新區、通州、順義、唐山曹妃甸等新興城市的發展;「軸」的發展構想是以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間的主要交通線以及沿交通線分布的產業帶和城市密集帶構成的。「軸」的發展將以中關村科技園和濱海新區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依託,以快速綜合交通走廊為紐帶,促進通州、廊坊、濱海新區城市群主軸的發展;以濱海臨港重化工產業發展帶和渤海西岸五大港口為發展核心,促進秦皇島市、唐山市、天津市、滄州市沿海地區城市發展帶的快速發展。[1][編輯本段]主要問題京津冀城市群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方面。一是京津冀城市群經濟發展整體水平有待提高。京津冀城市群的經濟總量比較大,但反映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遠低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二是核心城市對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明顯。京津冀兩大核心城市並存,低等級城鎮數量過多,中等城市偏少。其中北京市的城市功能、技術和產業已開始向周邊地區擴散;天津由於作為北方經濟中心的發展和濱海新區的開發建設,在一定時期內極化作用正在增強;河北8市等次中心城市經濟實力不強,與京津兩市的發展水平差距顯著,接受核心經濟輻射能力有限,使城市群邊緣地區很難分享中心城市的發展成果。[1][編輯本段]城市定位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在於定位準確,各城市應該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錯位發展。京津「雙核」城市應定位於引領區域、全國及國際競爭的經濟實力和輻射功能;8個次中心城市應按照各自的比較優勢和城市群區域一體化原則,承接京津的輻射,疏解京津過於集中的城市功能;積極推動濱海新區、通州、順義和曹妃甸等新興城市發展。[1]
㈡ 惠州碧桂園太東·天熹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惠州碧桂園太東·天熹
城市:惠州
別名:天熹花園
樓盤位置:惠州市博羅縣羅陽街道辦北環路1889號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高層,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3.13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33棟樓,停車位3797
周邊配套:市政配套:博羅縣政府、博羅文化中心、博羅縣圖書館、博羅縣檢察院、博羅縣國稅局、博羅縣工商局、博羅縣交警大隊等,5 分鍾盡享至優市政配套。
生活配套:休閑廣場、文化廣場、東山公園、體育中心、縣圖書館、萬怡酒店、富力現代廣場商業綜合體、大潤發廣場、博羅物流產業園等等,全面滿足業主的生活需求。
五大公園:東山森林公園,人民公園、葫蘆嶺貝丘遺址公園、七彩濱江公園、博羅文化廣場等。日常生活散步、運動必選之地;是父母跳廣場舞、孩子溜冰、爬山的好地方。
教育配套:項目周邊名校林立,全縣最優質最先進的教育配套皆集中在此,項目自身配備的幼兒園、小學;北大附屬幼兒園、偉才幼兒園、博羅縣機關幼兒園、培正幼兒 園、育英中小學、華僑中學、博羅中學等,並且,縣政府也發表文件,在惠博片區將規劃新建 6 所中小學,屆時將為業主的小孩提供更多優質、便利的教育條件。一套房子 即可解決孩子從幼兒園-高中的讀書問題,暢享一站式教育配套。
醫療配套:羅陽醫院、博羅中醫院、惠州中心醫院博羅分院等醫療配套,為您的健康悉心護航。 銀行金融:周邊有中行、建行、工行等幾大銀行,存錢取款十分便利。
內部配套:自身配套:規劃有游泳池、兒童樂園、太極廣場、12班幼兒園、18班小學、架空層泛會所等配套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㈢ 惠州辦社保卡需要什麼
惠州建行博羅縣支行長寧分理處博羅縣長寧鎮羅浮路163號
博羅縣支行北門路分理處博羅縣羅陽鎮北門路51號
博羅縣支行城北分理處博羅縣羅陽鎮博義路1號
博羅縣支行義和分理處博羅縣羅陽鎮博義路北184號
惠州建設銀行博羅支行博羅縣羅陽鎮羅陽路170號
博羅縣支行城東分理處博羅縣羅陽鎮商業街光明路口81號
博羅縣支行石灣分理處博羅縣石灣鎮石灣中路70號
惠東白花分理處惠東縣白花鎮新中街5號
惠東吉隆分理處惠東縣吉隆鎮廣汕路157號
惠州建行惠東城東分理處惠東縣平山鎮廣汕路100號
惠東中心市場分理處惠東縣平山鎮建設路19號
集中申辦社保卡方法
適用對象:用人單位及城鄉農村參保人員
辦理資料:用人單位委託函、經辦人身份證、單位社保登記證或其他有效證件。
辦理流程:惠州市、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合作銀行提供集中辦理服務。單位到合作銀行統一領取登記表發給員工填寫,再交回銀行,卡辦下後由銀行將卡發放到單位。
個人申辦社保卡流程
適用對象:退休人員和以個人身份參保的靈活就業人員、失業人員、城鎮居民參保人員
辦理所需資料說明
1、本人有效身份證,包括二代身份證、居民戶口簿、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外國護照;
2、委託人二代居民身份證或居民戶口本和與申請人關系有效證明或委託函(他人代辦)。
辦理流程:申領人攜帶規定資料到合作銀行網點填表辦理,卡辦下來後再攜帶個人身份證、領卡回執到銀行網點領取。如需啟用金融服務,需要在銀行櫃台完成卡片激活操作。
【補充說明】
1、不滿十六周歲的申辦人須由其監護人代為辦理。
2、個人申辦需到合作銀行各網點現場辦理。
3、社保卡具有唯一性,一人只能持有一張,實行實名申辦和使用,如不幸遺失,必須及時辦理惠州社保卡掛失。
4、惠州社保卡合作銀行如下: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5、參保人辦理了社會保險參保業務後,還需所在單位社保人事負責人或本人辦理社會保障卡申領業務後,才能拿到社會保障卡。
社保卡辦理常見問題
按照規定單位集中申辦社保卡,只需要攜帶用人單位委託函、經辦人身份證、單位社保登記證或其他有效證件到社保中心或銀行網點辦理即可。詳情可以咨詢博羅縣社保局。
惠州社保卡個人申辦流程比較簡單,申請人只要攜帶身份證或戶口簿到惠州社保合作銀行網點填表辦理即可。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想找工作,惠州博羅羅陽鎮附近有哪些工業區
距離羅陽鎮由近到遠的工業區分別有: 1,洲際工業園 2,獺湖工業區 3,佳德威工業園 4,宏博工業中心5,雞麻地工業區6,來旺工業區7,義和西區工業區
㈤ 廣東惠州市博羅縣長寧鎮
長寧鎮簡介:
長寧鎮位於珠江三角洲東部、博羅縣西部,地處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美稱的羅浮山下,廣汕、廣梅公路縱貫全鎮,交通便利。全鎮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轄有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173個村民小組,另有羅浮山水果場、羅浮山林場以及駐軍部隊共約2萬人。
長寧鎮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三高"農業發達。全鎮現有良田33969畝,水產養殖面積5170畝,水果種植面積8937畝。近幾年來,我鎮的"三高"農業發展迅速,目前有400畝的花卉基地、600畝的花木基地、1000畝的大閘蟹養殖基地、3800畝的荔枝基地、萬頭瘦肉型現代豬場以及7個大型的蔬菜基地等多個農業產業化基地。尤其是花卉業的發展,更是我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點發展產業?quot;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得到不斷完善。此外,我鎮獨有的羅浮山特產"酥醪菜",風味獨特,深受青睞,並於99年榮獲"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銅獎"榮譽稱號。
長寧鎮地處珠江三角洲范圍之內,是省工業衛星鎮之一。廣汕、廣梅及廣惠高速公路(在建)貫穿全鎮。鎮內還有長河路、長福路、羅浮大道等公路。長寧鎮處於廣州、深圳、惠州、東莞、河源等城市的包圍之中,距離廣州88公里,惠州42公里,經龍橋大橋去深圳78公里,和經濟發達的東莞重鎮石龍相距僅18公里。公路交通非常發達,區位極佳。
長寧緊鄰省級風景名勝區羅浮山,飛瀑流泉,峰奇景異,山勢雄偉,古木參天,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是著名的旅遊休閑勝地,且集道佛文化於一身,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放眼將來,羅浮山將建設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東南亞道教文化聖地,21世紀綠色風光觀賞區和亞熱帶綠色教育地區,也將是未來廣州、深圳、惠州,東莞這幾個城市為主的城市群落中最負盛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因此,長寧所倚靠的羅浮山的旅遊資源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以如此好的地理位置和如此方便的交通條件,無論是選擇到長寧鎮發展工業還是發展旅遊業,前途是光明的,都會獲得成功,都將得到豐厚的回報。
長寧鎮基礎設施完善,正在搶建之中的廣惠高速公路(2003年竣工)貫穿全鎮。全鎮建有自來水廠1個,日供水量為10000立方米,可供10萬人飲用及工業用水;建有3.5萬伏的輸變電站1個和1300萬千瓦的兩級水電站1個,目前正在建設1個11萬伏的輸變電站;現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4512門,圩鎮和工業園區各個角落都設有公用電話亭,共92個。
改革開放以來,長寧鎮依靠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外向型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全鎮共有工業園區3個,面積達3000畝;廣東光谷科技園和羅浮山制葯工業城正在籌建之中;全鎮共有鎮辦、村辦、內聯和外引等工業企業280間,其中外資企業31間。99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50913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104235萬元,比上年增長17.18%,其中工業產值90498萬元,農業產值13737萬元;商貿飲食服務業完成12756萬元,建築業完成6756萬元,交通運輸業完成4045萬元;協議利用外資15520萬元,實際利用外13460萬元;財稅包干任務完成1089.24萬元,農村人平收入達4172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長寧鎮地處旅遊資源豐富,第三產業興旺。全鎮現有大小賓館、酒樓96家,其中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有16家,百貨商場20家。羅浮山大酒店和羅浮山嘉寶田鄉村俱樂部、羅浮山桃源渡假山莊等一批高檔次的旅遊休閑項目的建設,更為我鎮的旅遊業起到促進作用。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725戶,從業人員近2000人,第三產業總產值為22557萬元。
㈥ 中國三大城市群,是嘛三個
中國三大城市群分別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群逐步增加,2018年國務院共先後批復了9個國家級城市群,分別是:長江中游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蘭西城市群。
(6)惠州市博羅縣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中國城市群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的顯著特徵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經濟規模佔全國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未來20年,長三角的腹地將繼續擴大,浙江大部、江蘇大部、安徽一部分地區都將進入城市群的范圍。
珠三角地區將和香港、澳門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其優勢更大,輻射力更強,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帶。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優勢十分明顯,互補作用強。
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優勢、天津具有港口和製造業的優勢,石家莊具有商貿業的優勢。尤其是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成為國家戰略,對城市群發展的影響更大。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籬,發展的潛力就會迅速釋放出來。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來20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㈦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博羅湖鎮支行怎麼樣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博羅湖鎮支行是1995-07-07在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注冊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注冊地址位於博羅縣湖鎮圩鎮長旺街。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博羅湖鎮支行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132274707792XH,企業法人鄒志鵬,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博羅湖鎮支行的經營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結匯、售匯;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代理資金清算;各類匯兌業務;代理政策性銀行、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貸款業務;貸款承諾;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匯借款;發行、代理發行、買賣或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外匯票據承兌和貼現;自營、代客外匯買賣;外匯兌換;外匯擔保;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企業、個人財務顧問服務;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管業務;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企業年金託管業務;產業投資基金託管業務;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託管業務;代理開放式基金業務;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業務;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在廣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039531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101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博羅湖鎮支行更多信息和資訊。
㈧ 博羅縣下面各有多少個鎮
截至2011年8月,博羅縣轄17個鎮,(羅陽鎮、龍溪鎮、龍華鎮、園洲鎮、石灣鎮、福田鎮、長寧鎮、湖鎮鎮、橫河鎮、柏塘鎮、公庄鎮、觀音閣鎮、楊僑鎮、麻陂鎮、石壩鎮、泰美鎮、楊村鎮。
博羅縣為中國廣東省下轄縣份,隸屬惠州市。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傅羅縣,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為博羅縣。1963年屬於惠陽專區管轄,1988年屬於惠州市管轄。是廣東省四大古縣之一。
博羅本地居民以漢族客家人為主。博羅亦是少數民族分布較多的廣東縣份之一,有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
(8)惠州市博羅縣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部分鎮介紹:
1、羅陽鎮
羅陽鎮,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中心點為東經114°17′,北緯23°10′,地處東江中下游。因位於羅浮山東麓,故名「羅陽」。處於廣州、惠州、深圳、東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輻射區,是博羅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中心。
2、龍溪鎮
龍溪街道是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珠江三角洲東端,東江中下游,南與東莞橋頭鎮、惠城區潼湖隔江相望,北靠太平山,溪從大山出,形似龍舞,是一塊藏龍納福的寶地。
㈨ 珠海市香洲區的郵政編碼
香洲區郵政區碼:519000。香洲區隸屬於廣東省珠海市,位於南海之濱、珠江口西岸,東水連香港,南接壤澳門,背倚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廣東省珠海市中心城區。
也是珠海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行政區域面積555.29平方千米,2018年末全區常住總人口93.7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4.71萬人,轄9個街道、6個鎮,145個社區、7個行政村。
(9)惠州市博羅縣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廣州其他地區郵政編碼:普寧市515300、揭西縣515400、揭東縣515500、潮安縣515600、饒平縣515700、澄海區515800、南澳縣515900、惠州市516000、博羅縣516100、惠陽區516200、惠東縣516300、龍門縣516800、汕尾市516600、陸河縣516700;
海豐縣516400、陸豐縣516500、河源市517000、連平縣517100、和平縣517200、龍川縣517300、紫金縣517400、東莞市523000、中山市528400、深圳市518000、寶安區518100、珠海市519000、斗門區519100、潮州市521000、揭陽市522000、佛山市528000。
網路-香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