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中國銀行南京花園路支行徐庄軟體園金融服務中心

中國銀行南京花園路支行徐庄軟體園金融服務中心

發布時間:2020-12-31 17:58:58

❶ 中國銀行在南京的地址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
江蘇省南京市中山南路148號 84207888

中國銀行南京市城中支行
南京市洪武路29號 84417888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華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華路50號 52260043

中國銀行南京市明故宮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東路311號 84809933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山東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東路 378號 84402346

中國銀行南京市太平南路分理處
南京市小火瓦巷7號 84516394

中國銀行南京市新街口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東路3號 84728304

中國銀行南京市玄武支行
南京市洪武北路127號 84723331

中國銀行南京市珠江路分理處
南京市珠江路185號 57716618

中國銀行南京市花園路分理處
南京市花園路18號 85405820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南大廈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路129號 84716379

中國銀行南京市新港支行
南京市新港開發區金融樓第一幢 85802656

中國銀行南京市黃家圩分理處
南京市和燕路168號 85514113

中國銀行南京鼓樓支行
南京市北京西路34號 83279784

中國銀行南京市湖南路支行
南京市湖南路209號 83228805

中國銀行南京市山西路分理處
南京市山西路57號 83308906

中國銀行南京市國葯大廈分理處
南京市漢中路6號 84709782

中國銀行南京市古南都分理處
南京市廣州路177號 83317079

中國銀行南京市雲南北路分理處
南京市雲南北路77號 83305510

中國銀行南京市鼓樓分理處
南京市漢口路2號 83319013

中國銀行南京市百子亭分理處
南京市百子亭42號 83612044

中國銀行南京市薩家灣支行
南京市中山北路212號 83416500

中國銀行南京市福建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北路238號 83342293

中國銀行南京市鹽倉橋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北路313號 83413316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山北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北路178號 83356134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央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央路224號 83618861

中國銀行南京市模範馬路分理處
南京市新模範馬路17號 83327081

中國銀行南京市城南支行
南京市中華路249號 52214101

中國銀行南京市張府園分理處
南京市建鄴路76號 84201482

中國銀行南京市集慶路分理處
南京市集慶路118號
52301612

中國銀行南京市建康路分理處
南京市建康路264號
86641182

中國銀行南京市夫子廟分理處
南京市平江府路199號
86622270

中國銀行南京市城西支行
南京市建鄴區倉巷122號
52336144

中國銀行南京市建鄴支行
南京市漢中路180號
86519869

中國銀行南京市南湖分理處
南京市南湖東街10號
86601212

中國銀行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分理處
南京市海棠里18號
86524414

中國銀行南京市茶南分理處
南京市拓園68號
8664

中國銀行南京市鳳凰西街分理處
南京市鳳凰西街26號
86510744

中國銀行南京市水西門分理處
南京市水西門大街59號
86618290

中國銀行南京市王府花園分理處
南京市三茅宮8號
84203483

中國銀行南京漢中路支行
南京市漢中路129號
84702335

中國銀行南京市白下支行
南京市白下路199號
84419906

中國銀行南京梅花山莊支行
南京市苜蓿園大街60號
84273065

中國銀行南京市瑞金路分理處
南京市瑞金路7號
84486272

中國銀行南京市大光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光路67號
84581725

中國銀行南京市游府西街分理處
南京市游府西街45號
84508224

中國銀行南京下關支行
南京市姜家園16號
58822170

中國銀行南京定淮門支行
南京市定淮門11號
86210342

中國銀行南京市建寧路分理處
南京市建寧路263號
58824925

中國銀行南京市熱河南路分理處
南京市熱河南路37號
58805027

中國銀行南京市大橋南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橋南路18號
58809081

中國銀行南京市大廠支行
南京市大廠區葛關路333號
57796586

中國銀行南京市新莊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新華西路30號
57795214

中國銀行南京市南鋼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南鋼三村蘇果超市旁
57013667

中國銀行南京市園東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新華路270號
57015849

中國銀行南京市揚子九村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揚子九村技校旁
57010618

中國銀行南京市揚村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揚村路
57051259

中國銀行南京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支行
南京浦口高新開發區金融綜合樓
58844022

中國銀行南京市浦口分理處
南京浦口浦園路18號
58853341

中國銀行南京市江寧支行
南京市金箔路248號
52282885

中國銀行南京市江寧經濟開發區支行
南京市勝太路9號
52104187

中國銀行南京市土山路分理處
南京市江寧區土山路大市口1號
52182841

中國銀行南京市大街西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街西路22號
52288452

中國銀行南京市翠文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街西路183號
52289844

中國銀行南京市祿口機場分理處
南京市祿口機場候機廳
52482136

中國銀行江浦縣支行
南京市江浦縣文德路29號
58881418

中國銀行江浦縣車站分理處
南京市江浦縣文德東路2號
58884514

中國銀行溧水縣支行
南京市溧水縣永陽鎮中大街9號
57213620

中國銀行溧水縣狀元坊分理處
南京市溧水縣永陽鎮小東門街28號
57212499

中國銀行六合縣支行
南京市六合區雄州鎮龍津路13號
57754539

中國銀行六合縣延安橋分理處
南京市六合區雄州鎮延安路34號
57759425

中國銀行高淳縣支行
高淳縣淳溪鎮寶塔路5號
57313491

中國銀行高淳縣淳興分理處
高淳縣淳溪鎮鎮興路172號
57320213

❷ 中國銀行南京城中支行行號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城中支行 104301003062

❸ 南京市中心哪家中國銀行可以兌換外幣

總部不在南京。
網 點 名 稱 地 址 辦 公 電 話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 江蘇省南京市中山南路148號 84207888
中國銀行南京市城中支行 南京市洪武路29號 84417888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華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華路50號 52260043
中國銀行南京市明故宮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東路311號 84809933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山東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東路 378號 84402346
中國銀行南京市太平南路分理處 南京市小火瓦巷7號 84516394
中國銀行南京市新街口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東路3號 84728304
中國銀行南京市玄武支行 南京市洪武北路127號 84723331
中國銀行南京市珠江路分理處 南京市珠江路185號 57716618
中國銀行南京市花園路分理處 南京市花園路18號 85405820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南大廈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路129號 84716379
中國銀行南京市新港支行 南京市新港開發區金融樓第一幢 85562656
中國銀行南京市黃家圩分理處 南京市和燕路168號 85514113
中國銀行南京鼓樓支行 南京市北京西路34號 83279784
中國銀行南京市湖南路支行 南京市湖南路209號 83228805
中國銀行南京市山西路分理處 南京市山西路57號 83308906
中國銀行南京市國葯大廈分理處 南京市漢中路6號 84709782
中國銀行南京市古南都分理處 南京市廣州路177號 83317079
中國銀行南京市雲南北路分理處 南京市雲南北路77號 83305510
中國銀行南京市鼓樓分理處 南京市漢口路2號 83319013
中國銀行南京市百子亭分理處 南京市百子亭42號 83612044
中國銀行南京市薩家灣支行 南京市中山北路212號 83416500
中國銀行南京市福建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北路238號 83342293
中國銀行南京市鹽倉橋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北路313號 83413316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山北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山北路178號 83356134
中國銀行南京市中央路分理處 南京市中央路224號 83618861
中國銀行南京市模範馬路分理處 南京市新模範馬路17號 83327081
中國銀行南京市城南支行 南京市中華路249號 52214101
中國銀行南京市張府園分理處 南京市建鄴路76號 84201482
中國銀行南京市集慶路分理處 南京市集慶路118號 52301612
中國銀行南京市建康路分理處 南京市建康路264號 86641182
中國銀行南京市夫子廟分理處 南京市平江府路199號 86622270
中國銀行南京市城西支行 南京市建鄴區倉巷122號 52336144
中國銀行南京市建鄴支行 南京市漢中路180號 86519869
中國銀行南京市南湖分理處 南京市南湖東街10號 86601212
中國銀行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分理處 南京市海棠里18號 86524414
中國銀行南京市茶南分理處 南京市拓園68號 8664
中國銀行南京市鳳凰西街分理處 南京市鳳凰西街26號 86510744
中國銀行南京市水西門分理處 南京市水西門大街59號 86618290
中國銀行南京市王府花園分理處 南京市三茅宮8號 84203483
中國銀行南京漢中路支行 南京市漢中路129號 84702335
中國銀行南京市白下支行 南京市白下路199號 84419906
中國銀行南京梅花山莊支行 南京市苜蓿園大街60號 84273065
中國銀行南京市瑞金路分理處 南京市瑞金路7號 84486272
中國銀行南京市大光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光路67號 84581725
中國銀行南京市游府西街分理處 南京市游府西街45號 84508224
中國銀行南京下關支行 南京市姜家園16號 58822170
中國銀行南京定淮門支行 南京市定淮門11號 86210342
中國銀行南京市建寧路分理處 南京市建寧路263號 58824925
中國銀行南京市熱河南路分理處 南京市熱河南路37號 58805027
中國銀行南京市大橋南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橋南路18號 58809081
中國銀行南京市大廠支行 南京市大廠區葛關路333號 57013856
中國銀行南京市新莊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新華西路30號 57795214
中國銀行南京市南鋼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南鋼三村蘇果超市旁 57013667
中國銀行南京市園東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新華路270號 57015849
中國銀行南京市揚子九村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揚子九村技校旁 57010618
中國銀行南京市揚村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廠區揚村路 57051259
中國銀行南京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支行 南京浦口高新開發區金融綜合樓 58844022
中國銀行南京市浦口分理處 南京浦口浦園路18號 58853341
中國銀行南京市江寧支行 南京市金箔路248號 52282885
中國銀行南京市江寧經濟開發區支行 南京市勝太路9號 52104187
中國銀行南京市土山路分理處 南京市江寧區土山路大市口1號 52182841
中國銀行南京市大街西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街西路22號 52288452
中國銀行南京市翠文路分理處 南京市大街西路183號 52289844
中國銀行南京市祿口機場分理處 南京市祿口機場候機廳 52482136
中國銀行江浦縣支行 南京市江浦縣文德路29號 58881418
中國銀行江浦縣車站分理處 南京市江浦縣文德東路2號 58884514
中國銀行溧水縣支行 南京市溧水縣永陽鎮中大街9號 57213620
中國銀行溧水縣狀元坊分理處 南京市溧水縣永陽鎮小東門街28號 57212499
中國銀行六合縣支行 南京市六合區雄州鎮龍津路13號 57754539
中國銀行六合縣延安橋分理處 南京市六合區雄州鎮延安路34號 57759425
中國銀行高淳縣支行 高淳縣淳溪鎮寶塔路5號 57313491
中國銀行高淳縣淳興分理處 高淳縣淳溪鎮鎮興路172號 57320213
外幣兌換去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 江蘇省南京市中山南路148號

❹ 中國銀行南京總行行長待遇

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和長春中心支行為副廳級單位,受沈陽分行委託分別負責黑、吉兩內省人行財務和業容務工作。這樣黑吉兩省人行基層單位就有了兩個爹(上級行),一個在沈陽,一個在省會,只有遼寧省內分行各支機構全直管。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是人民銀行總行的派出機構,接受人民銀行總行、沈陽分行的領導和管理,按照上級行授權,依法在吉林省履行中央銀行職能。國家外匯管理局吉林省分局與其合署辦公。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肩負著管理、協調、指導全省人民銀行貨幣信貸、金融穩定、金融服務和外匯管理等業務工作職責。業務管轄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城市、遼源市、松原市、白山市、延邊州8個市(州)中心支行以及全省40個縣(市)級支行。

❺ 中國銀行南京城中支行開戶行號

查行號你可以上
浙商銀行
網站,在左邊的下來一點,有在線查詢,選下面第二個是現代化支付行號查詢。
這里全國的所有銀行行號都能查到。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❻ 南京市中國銀行的總部在哪裡

新街口的大洋百貨往南200米,那裡是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換外幣比較方便。另外新街口洪武路的麥當勞旁邊的中國銀行也很好換外幣,老外們經常都在那出沒。

❼ 中國銀行在北京海淀區的網點分布

請您關注「中國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選擇下方菜單中「微服務-周邊網版點與ATM-排隊取號或權周邊ATM」功能,查詢所需的中行網點信息。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❽ 中國銀行有什麼背景

歷史

鴉片戰爭後,外國銀行湧入中國,通過壟斷國際匯兌業務、資本輸出、政治貸款、發鈔、經營中國對外賠款等手段,扼住了中國金融、財政的咽喉。1895年甲午戰爭後,外國資本大量涌進國門,中國的金融、財政狀況更加惡化。19世紀末,國內有識之士倡導興辦銀行,「以中國之銀,供中國之用」。
編輯本段
前身

中國銀行中國銀行的前身是中國第一家國家銀行——大清戶部銀行。光緒30年元月28日(1903年3月14日),奕劻上奏「試辦大清戶部銀行推行銀幣」。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國家銀行——戶部銀行於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1906年,戶部更名為度支部。1908年2月,戶部銀行改為大清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到1911年,大清銀行在全國各省省會和通商口岸設立分支機構35處,成為清末規模最大的銀行。
編輯本段
性質

大清銀行為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股本總額1000萬兩白銀,官商各佔半數。辛亥革命爆發後,作為清政府中央銀行的大清銀行,除上海分行外,分支機構絕大部分已經停業。為了保全商本,以大清銀行秘書長項藻馨為主的大清銀行股東,於1911年11月5日成立了股東聯合會,並於11月14日發布公告,公告的主要內容為:接各處分行報告,軍政府有誤認大清銀行全系官股,取去現洋庄折等要件,甚至將行員拘留,賬款紊亂,事機萬急;要求股東於11月18日到漢口路開會商討對策。參加股東會一系列活動的主要是大清銀行浙江籍股東及部分高級負責人。1911年12月4日,股東聯合會改名為「商股聯合會」。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告成立。大清銀行副監督陳錦濤經時任政府司法總長的伍廷芳提名,出任臨時政府財政總長。此時,迅速建立新政府的中央銀行,是非常緊迫的事情。大清銀行本來就是清政府的國家銀行,實力雄厚,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央銀行是再合適不過了,正如陳錦濤在致臨時參議院咨文中所說「借已有之基礎,應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長民國之實力,又可因其資金為通融,實為民國國家與銀行股東兩得兼利之道。」於是陳錦濤常駐上海,於漢口路大清銀行樓上專門籌劃此事。陳錦濤開始藉助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的力量,著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建立政府中央銀行。
編輯本段
轉型

經過大清銀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醞釀籌劃,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於1912年1月初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之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一面停止大清銀行貿易,實行清理。其原有之官股500萬兩,即行消滅,備抵此次戰事地點各行所受損失及一切濫賬;一面組織中國銀行,以大清銀行房屋生財等項,統歸接收應用。股東等原有之大清銀行股份500萬兩,仍承認為中國銀行股份,照票面價額,換給股票作為舊股,另再加招商股500萬兩。」報告還對大清銀行如何改為中國銀行的具體辦法提出了意見:「一方面另設大清銀行清理機關,附屬於中國銀行內,另置簿據,劃分界限;另一方面自財政部批准之日起,作為籌備期間,由財政總長委任正副監督會同大清銀行股東代表籌辦一切。」
孫中山見到報告後,立即面示陳錦濤:「新政府既已成立,凡商民已得舊政府正當之權利,自宜分別准予繼續。所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添招商股500萬兩,認為新政府之中央銀行,由部籌款,以雄財力,並請派正副監督,先行開辦,剋期成立。凡新舊營業賬款,請分電各省都督力加保護,並將該行原有房屋、器具、簿據等項先行發還各節,大致尚屬妥協,著即准行。」
陳錦濤立即以財政部名義,於1912年1月24日將上述指示書面批復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同時委任吳鼎昌、薛頌瀛為正副監督。1912年1月28日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召開股東大會,傳達了批示。大會決定由股東會職員組成中國銀行臨時理監事會,負責與正副監督籌訂章程,並管理全行事務。
編輯本段
百年歷程

發展年表
1912年 中華民國順勢成立,中國銀行應運而生
1912年—1928年 中國銀行成為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銀行
1916年 抗拒袁世凱政府停兌令,全力維護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 中行歷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鈔問題
1917年 則例之爭——官商爭奪中行領導權的斗爭
1927年 武漢國民政府集中現金,漢口中行損失慘重
1928年 中行重要轉折點——改組為國際匯兌銀行
1930年-1937年 興建外灘中行大廈,抗衡上海外資銀行
1932年 發起成立中國徵信所,開創中國徵信事業
1929年-1936年 中行開設海外機構,拓展我國外匯業務
1929年-1936年 擴大貸款規模,轉變貸款結構,支持國內生產發展
1931年 組建中國保險公司,推動保險業務發展
1932年 平息公債風潮,推動整理公債
1933年-1935年 世界銀市劇烈動盪,中行力阻白銀外流
1932年-1933年 中國銀行力主廢兩改元,積極參與幣制改革工作
1935年 國民政府壟斷金融,強迫中行再次改組
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聯總處,調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 加強鈔券調運,供應抗戰需要
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匯市,全力維持匯價
1939年-1943年 堅持進行貨幣斗爭,抵制日偽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 努力爭取僑匯,積極支持抗戰
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惡性通貨膨脹給中行帶來嚴重影響
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匯移存,中行迫於壓力抵制未果
1949年 各地職工迎接解放,中行被順利接管
1949年-1952年 承擔外匯經營管理工作,成為我國外匯專業銀行
1949年-1950年 積極穩定金融物價,促進國民經濟恢復
1950年-1952年 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促進對外貿易發展
1964年-1976年 加強外匯資金運用,支持遠洋運輸船隊建設
1968年-1976年 試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實現出口收匯保值
1973年 加強調研工作,按時完成陳雲同志布置的十個調研專題
1978年 順應改革開放需要,開創中國信用卡先河
1979年-1980年 中國銀行進行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管理總局成立
1979年-1989年 加強外匯管理,發行外匯兌換券
1979年 解決中美凍結資產問題,促進中美金融合作發展
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資利用,發行國際債券
1979年-1980年 恢復國際金融組織合法席位,支持國內經濟文化建設
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幣澳門幣發行權,利於港澳經濟繁榮穩定
1994年 中國銀行改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奧運存摺2004年 中國銀行穩步推進股改工作,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008年 百年奧運,百年中行——北京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2006年 中行實現精彩上市,開啟百年歷程新篇章
2009(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爐的「2009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體現了今天的中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這次調查共涉及17個行業,457 家候選公司。中銀行憑借良好的信譽度入選明星榜。
2010年 在《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巴菲特雜志年度金融大獎」評選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圍「2010年(第七屆)中國25家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1912-1949)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在台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間和台灣交通銀行(Chiao Tung 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0-1978)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和原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1979-20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
中國銀行奧運紀念幣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作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2003-2004)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中國銀行成為了國內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發行上市的公司。作為國內A股市場IPO最大、市值最大、流通股份最多的上市公司,中行上市沒有分拆任何資產,而是採取了整體上市方式,為國有銀行改制試點創造了一個成功範例。整體上市不留存續公司,有利於建立和鞏固良好的治理機制,實現中國銀行品牌的統一經營,提高其國際競爭力。這既符合中行適應金融改革、開放、發展的需要,也符合自身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股權投資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業務發展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台。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程大穩拍攝於2009年,中國銀行總部大廈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銀行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為中國品牌群體性的崛起奏響華彩樂章。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後,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2009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海外發展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後分別在中國香港(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集友銀行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英國保誠信託有限公司、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 、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 )、中國澳門(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新加坡(新加坡分行、大坡支行、小坡支行、加東支行、中區支行、唐城支行、中銀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日本(東京分行、大阪分行、橫濱分行、大手町辦事處)、澳大利亞(悉尼分行、中國銀行(澳大利亞)有限公司、中國城分行、墨爾本分行 、巴拉瑪打分行、好事圍分行、珀斯分行)、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中國銀行 )、哈薩克(哈薩克中國銀行、亞聯分行)、韓國(首爾分行、安山分行 、大邱分行、九老分行)、泰國(曼谷分行)、越南(胡志明市分行)、菲律賓(馬尼拉分行)、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分行、泗水分行)、巴林(巴林代表處)、英國(倫敦分行、中國銀行(英國)有限公司 、倫敦中國城分行、曼徹斯特分行 、格拉斯哥分行 、中銀國際(英國)有限公司 )、瑞士(中國銀行(瑞士)有限公司)、盧森堡(盧森堡分行、中國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 )、荷蘭 (中國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鹿特丹分行 )、法國(巴黎分行、十三區分行)、德國(法蘭克福分行、漢堡分行、杜塞爾多夫分行)、義大利(米蘭分行)、俄羅斯(俄羅斯中國銀行)、匈牙利 (匈牙利中國銀行 )、美國(紐約分行、紐約華埠分行 、洛杉磯分行)、英國開曼群島(開曼分行)、巴拿馬(巴拿馬分行)、加拿大(中國銀行(加拿大)有限公司、多倫多中區分行、多倫多士嘉堡分行 、多倫多萬錦分行、溫哥華分行 )、巴西(中國銀行(巴西)有限公司、聖保羅代表處 )、尚比亞(尚比亞中國銀行)、南非( 約翰內斯堡分行)、比利時(布魯塞爾分行)和柬埔寨(金邊分行)等31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編輯本段
成就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中國銀行榮獲2009年」中國最佳私人銀行」
中國銀行獲2008年度「最佳融資銀行」獎
中國銀行榮獲「2008年度中國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示範單位」全部名單
「2008年度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十佳商業銀行之「最佳財富管理品牌獎」
2008年財資「2008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
2009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2010年8月2日,由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路中心、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組織的「2010年全球契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典範報告獎」評選結果在上海世博園聯合國館正式揭曉,中國銀行200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被評為「2010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典範報告」。中國銀行被巴菲特雜志、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經濟學人周刊聯合評為2010年(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2位。
編輯本段
銀行標識

中國銀行行標於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國銀行標識LOGO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標識由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設計。

閱讀全文

與中國銀行南京花園路支行徐庄軟體園金融服務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保基金怎麼進了鹽湖股份 瀏覽:567
560002基金發行價 瀏覽:241
貴金屬深加工流程 瀏覽:395
債券價格表 瀏覽:309
炒外匯圖片 瀏覽:222
德州線下貸款 瀏覽:725
後市融資 瀏覽:735
一塊錢人民幣等於多少比索 瀏覽:362
歐元匯率人民幣最高多少 瀏覽: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資 瀏覽:333
銀行黑名單怎麼貸款買車 瀏覽:764
中小型融資擔保企業法務怎麼樣 瀏覽:790
人民幣的匯率牌價在哪查詢 瀏覽:848
價格調整計算公式 瀏覽:930
美原油今天開盤價格 瀏覽:364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
指數基金對比混合基金 瀏覽:116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
天下金理財 瀏覽:936
為什麼內部融資增加的是經營負債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