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細的個人事跡
張細,廣東東莞人,「假發大王」,為張氏投資有限公司主席。他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香港謀生,幾經艱辛,終有所成,並於1979年回鄉創立了全國第一家農村「三來一補」企業——龍眼張氏發具廠。經過多年的發展,張細在香港和南粵大地已有多家公司。目前,他分別擔任著香港張氏投資有限公司、東莞海龍美發用品有公司、宏達紙品廠、廣州金創利房地產開發有公司、東莞君悅國際大酒店(五星級)主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靠生產練習假發起家的張細,通過自己的「敢、苦、巧」把練習假發這個產業做到了極致,成為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時至今日,在全球經濟急劇變化下,他的張氏發具廠規模卻一再擴大,已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假發生產企業。1997年香港虎門同鄉總會成立,他以高票當選首屆主席。2000年至今蟬聯多屆香港虎門同鄉總會會長,2007年以高票當選為第31屆香港東莞同鄉總會會長,本屆又獲連任。張細先生雖身在香港,卻情牽祖國、心繫家鄉,長期以來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家鄉的建設事業出錢出力,表現出了濃濃的桑梓情和拳拳的赤子心。據了解,他曾為建設虎門敬老院、三東社區老人居住中心、虎門助學基金等屢捐善款。作為全國第一家村辦「三來一補」工廠創辦者之一、香港著名實業家,張細是東莞人「外流與回歸」的典型代表,是時代潮流中的一滴水珠,折射出那段歲月從狂熱走向理性的變遷。 2012年,獲世界莞商大會「傑出莞商」。
從「外流」到「回歸」
1980年張細再次踏上逃港的漁船。兩年後他與弟弟張光衣錦還鄉,穿梭於莞港兩地,轉眼就是數十年
73歲的東莞虎門鎮龍眼村人張細,是一個濃縮了東莞人「外流與回歸」故事的典型代表。
時光回到1971年的一個深夜,吹北風。東莞人張細劃著小魚船向香港沙角出發,天不助人,到天亮時只劃到了大鏟小島,給當地民兵抓住,送交邊防軍。他的第一次偷渡以失敗收場。
9年後,他再次踏上偷渡之路。「當時已經改革開放,我應該是不用去香港。奈何當時心情很復雜,一是怕政策改變,二是三個兒女已經到了香港,在弟弟家中寄養。」張細回憶。
最終還是去了,「和妻子、小女兒三人坐條小船,由深圳落馬洲橫渡,二十分鍾到達元朗」。到港後,張細被抓關進警署兩個月,其間請律師與移民局打官司,最後因三個小孩在港沒有人照顧得政府同情終於批准在港居住。兩年後又申請小兒來港,張細一家團聚。
若干年後,與其他港商一樣,張氏兄弟「迴流」內地。東莞成為他們投資內地的首站。1978年,一個叫張子彌的港商,在東莞投資了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年,張細之弟張光回莞創立全國第一家村辦「三來一補」工廠,與東莞輕工局簽下回鄉投資合作的東輕工(1979)02、03、04號文件,在虎門、東坑、附城三地分別開設龍眼發具廠、漂染廠、東莞電器廠。後來這三廠皆由張細負責運營。
從「假發大王」到「不倒翁」
「擁有了不要再冒險,沒有的不需要去冒險」
張細旗下的多個企業,規模在圈中並不算大,但卻是生意場上的「不倒翁」。當前,張氏發具廠生產的假發、發具品種已達2000個,目前全世界每年仍有50萬頂假發缺口,全世界約有25%的練習假發均是從張細的工廠運出,這個當年「三來一補」小作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假發生產企業。
張細對任何東西皆求穩,希望能對大局了如指掌。「要爭的東西一定爭到,不應爭的東西就低調顧大局。」張細自己也樂於做「不倒翁」,像他這種年過七旬的企業家,大部分已經退居二線,而他仍然堅守。他說,做人做事能「不倒」已經很好。「公司已經發展到現在,若沒有強的接班人,不考慮繼續壯大。」
張細原本把平生創下的企業全部都交給長子,其餘兒女沒有繼承。然而長子四年前因交通意外逝世。
張細近些年的生意與生活重心逐漸往內地轉移。
去年開始,張氏集團陸續在德慶投資了近2億元,建成內衣廠、茶場及地產公司,有近500畝的土地將開發。因為土地價格的升漲,德慶的資產市值已翻番成約4億元。
今年9月,按張細的計劃,與朋友何啟林興建的東莞君源國際大酒店(五星級)也將盛大試業。
⑵ 香港張氏宗親總會地址
香港張氏宗親總會香港灣仔庄士敦道89-90號庄士敦大廈4樓張氏宗親總會 會長. 張有洪 副會長、張清河
⑶ 香港為什麼那麼香:香港有個銅鑼灣
原題:說說銅鑼灣列孚 筆者這個專欄名稱叫做「銅鑼灣」。那麼,在這里也就寫寫這個銅鑼灣,讓讀者對這個地區增加一些認識,雖然我知道不少上海朋友都到過香港,到過銅鑼灣。 銅鑼灣,是港島最熱鬧繁華的商業中心,這雲集了香港最大型百貨公司,包括最高檔百貨公司在內;這里也有數不清的各式食肆、精品專門店以及電影院;同時,這里也擁有人 流最密集的步行專用區,盡管這條步行街很短、很短,但是,如果用摩肩擦踵這句成語來形容行人躋迫的話,也許,銅鑼灣這條最短的步行街人流之躋擁以此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銅鑼灣的核心地帶是在東角道、怡和街與軒尼斯道交界處的三角地帶,在這三角地帶有四 個地鐵出口的同時,也有多達十多條巴士站,有軌電車站也有兩個。故此,如此發達的公共交通網路將人流運載到這里,做成了大量人流的集中涌現。特別是星期六、日以及公眾假期期間,簡直是水泄不通。每當紅綠燈閃出行人綠燈時,成百人一起橫過馬路的景象,蔚為壯觀,一點都亞於東京的銀座。 銅鑼灣夜景之一,此圖為東角道與怡和街交界處。 不過,如果你不想與這么多人躋在一起但又想繼續逗留在銅鑼灣,有一個好去處就是百德新街的購物食肆區。在這里,你大可放慢腳步,仔細瀏覽各式的店鋪。百德新街的都不大,但均十分精緻,但絕對能滿足任何人的購物慾望;同樣的,這里的食肆也有各國風味,准能令你大快並能大朵頤、一飽口福。 廣義的銅鑼灣是從東從維利亞公園的東門起,西至軒尼斯道的鵝頸橋;南從銅鑼灣避風塘起,北至掃帚桿(即政府大球場)止。但是,狹義的銅鑼灣,則只是指前述核心地帶以及周邊街道。 銅鑼灣的興起,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在此之前,這里不過是一遍低矮樓房,以及是牛奶廠、倉庫。但是,自1960年代初起,先有香港世家張氏家族在這里投資建了一批豪華住宅(即百德新街一帶),然後再在怡和街建了香港首家日資百貨公司——大丸百貨公司,這樣,這一帶漸漸就熱鬧了,連同東角道、洛克道和謝菲道的東段也帶旺起來,再加上東鄰全港最大的市區公園維多利亞公園,這樣一來,銅鑼灣很快就取代了港島區原來最熱鬧的灣仔,成為香港著名購物消閑地區。現在,香港望族利氏家族在其擁有的利園山原址(軒尼斯道南側)新建的一座集購物飲食休閑娛樂和寫字樓、酒店一身的利興中心即將落成,屆時,這里將增添一處更為時尚的高端消費商場,恐怕那時候的人流更形躋迫。 筆者在此作過銅鑼灣曾出現過世界上最貴租金的店鋪報道,即位於景隆街與謝菲道交界處的一個水果汁店。如今,這個狹小的鋪位已一分為二,分別成為街邊小吃店和小型精品店了。但是,租金多少?則不得而知。 香港這個不夜城,要是少了銅鑼灣,那香港的夜色肯定會失色的。
⑷ 香港張氏家族是世界首富嗎
猶太銀行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才是傳說中的首富吧?自拿破崙時期崛起於英國,至今歷時兩個世紀,很多家業都為了保密而不上市,也是貨幣戰爭中歌頌的傳說一般的家族
⑸ 北京張氏家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張氏家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2月0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推廣等。
法定代表人:張鵬
成立時間:2015-02-04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1860248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南路29號院3號樓4層4349室
⑹ 張細的介紹
1938年,出生於東莞市虎門鎮龍眼村,當過村裡集體大食堂的堂長,也擔任過村小學的民辦教師。1980年成功偷渡至香港,1982年清明節回到龍眼村,如今仍在經營中國第一家村「三來一補」企業———東莞海龍美發用品有限公司。張細,廣東東莞人,「假發大王」,為張氏投資有限公司主席,為全世界最大的假發生產企業掌門人。他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香港謀生,幾經艱辛,終有所成,並於1979年回鄉創立了全國第一家農村「三來一補」企業——龍眼張氏發具廠。經過多年的發展,張細在香港和南粵大地已有多家公司。目前,他分別擔任著香港張氏投資有限公司、東莞海龍美發用品有公司、宏達紙品廠、廣州金創利房地產開發有公司、東莞君悅國際大酒店(五星級)主席。
⑺ 西寧張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西寧張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1994-09-09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西寧市城西區五四大街45號。
西寧張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301002266473844,企業法人蔣詠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西寧張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飼料銷售;場地租賃(上述經營范圍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西寧張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西寧張氏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⑻ 香港查氏集團的歷史
查濟民身兼中國染廠集團有限公司及香港興業國際集團主席,並為名力集團前主回席。名力答集團為香港査氏集團旗下的一家投資公司。1988年,名力集團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由查濟民出任主席。
名力集團也投資了和摩根士丹利及中國建設銀行共同成立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2001年,受到全球科網股爆破,本公司進行大規模私有化正式退出香港股市。
2007年,本集團以10億港元收購亞洲電視股權。
企業旗下香港興業、中國印染、興勝創建、亞洲電視等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