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以來,伴隨著中國A股市場的劇烈震盪,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而運用對沖手段的私募證券基金卻仍然顯示了不俗表現。但隨之而來的特殊時期的監管措施給對沖基金的策略實施帶來了空前的挑戰。對於在中國剛剛起步的對沖基金而言,如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開發新的投資機會是私募證券基金,特別是對沖基金所面臨的迫切問題。面對當前幾乎「武功全失」 的對沖工具,各界對沖基金大佬們又有什麼感想?
9月23日,由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主辦的「2015 SAIF金融E沙龍暨SAIF對沖基金領軍人才俱樂部成立儀式」在滬舉行,各界業內大佬以多年海內外從業經驗為依託,共商中國私募證券基金的困境與對策。其中包括上海九鞅投資管理CEO何華、SAIF金融學教授、中國私募證券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嚴弘、博煊資產總經理居雄偉、系數投資CEO胡斌等。
嚴弘此前便為《第一財經日報》撰文指出,「股指期貨是引領股市下跌的元兇」這一觀點不但沒有任何可靠的依據,而且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說法。「從金融學原理上講,股指期貨是股指現貨的衍生品,若運用得當股指期貨對現貨頭寸起到套期保值、管控風險的作用。在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偏離其應有的關系時,跨市場的套利交易則會把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重新拉回到均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