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興發集團內蒙投資公告

興發集團內蒙投資公告

發布時間:2021-01-19 21:34:17

1. 蒙牛在乳業製品中快速成長,該企業在初期營銷過程中採用了那些方法與策略

蒙牛的品牌定位

蒙牛從產品的推廣宣傳開始就與伊利聯系在一起,從蒙牛的廣告和宣傳冊上可以解讀出蒙牛的品牌定位是一種比附定位策略,如蒙牛的第一塊廣告牌子上寫的是「做內蒙古第二品牌」;宣傳冊上閃耀著「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蒙牛乳業……我們為內蒙古喝彩」;在冰激凌的包裝上,蒙牛打出了「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這與阿維斯出租汽車公司強調「我們是老二,我們要進一步努力」的定位策略是一致的。蒙牛利用伊利的知名度,無形中將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蒙牛這種謙遜的態度、寬廣的胸懷,讓人尊敬、信賴,獲得了口碑。

蒙牛認為,一個品牌並不單單是一種產品的問題,而是一個地域的問題,內蒙古就是一個大品牌。因而蒙牛沒有把目光局限在自身的成長上,而是高瞻遠矚,根據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擁有量全國第一、牛奶增速全國第一的狀況,提出了「建設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倡議。從2000年9月起,蒙牛投資100多萬元,投放了300多幅燈箱廣告,廣告正面主題為《為內蒙古喝彩》,下書:「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興發集團、蒙牛乳業;塞外明珠輝照寧城集團、仕奇集團;河套崢嶸蒙古王;高原獨秀鄂爾多斯……我們為內蒙古喝彩,讓內蒙古騰飛。」背面的主題為《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蒙牛把自己和內蒙古的一些著名企業放在一起,提出共建中國乳都,這與「高級俱樂部策略」的思想是一致的。其實,蒙牛當時無論從歷史、地位、和規模上都不足以和這些著名品牌相提並論,然而蒙牛把自己和他們放在一起,是想讓消費者認為,蒙牛和它們一樣,也是名牌。而且「建設中國乳都」、「為內蒙古喝采」這樣的寬廣視野和高尚情操又體現出蒙牛的博大胸懷,為內蒙古積聚了巨大的無形資產,不僅不會招致反對,反而會提高人們對蒙牛的好感,提升了品牌的美譽度。

蒙牛運用比附定位策略的思考

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是非常成功的,透過蒙牛的成功,可以折射出三個層面的思考。

思考一:比附定位策略有利於品牌的迅速成長,更適應品牌成長初期。蒙牛認識到,中國大部分奶製品企業採用的都是國際一流設備,生產水平不相上下,產品同質化。面對有極高潛力的市場和加入WTO後與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最緊迫的事莫過於搞好品牌建設,因而對於要創名牌的蒙牛來說,在創業初期使用這種策略是適宜的,可借伊利的名氣提高自身品牌的影響。但當品牌成長到一點程度後,一般不適宜再用。蒙牛的品牌戰略是「三步走」:第一步,做「內蒙古牛」;第二步,做「中國牛」;第三步,做「世界牛」。顯然,蒙牛走完第一步後,不宜再採用同樣的策略。

思考二:比附定位有利於避免受到攻擊,防止失敗。蒙牛採用比附定位策略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保護自己。蒙牛剛啟動市場時只有1300多萬元,在伊利、草原興發這兩個資本大鱷面前顯得非常弱小,從競爭層面上看,興發和伊利聯手幹掉蒙牛,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伊利只跺跺腳,蒙牛也可能東倒西歪,而事實上也出現過蒙牛的奶車被攔截的事情。蒙牛名為伊利和興發免費做廣告,實為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壯大了自身,防止了兩敗俱傷。而且蒙牛有一句口號: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蒙牛明白,只有把這個行業的市場做大了,大家才都有飯吃。伊利和興發看到蒙牛如此「大度」,不僅為自己,還為別人,又怎能忍心去「扼殺」它呢?如果蒙牛隻顧自己的廣告轟炸,則完全有可能遇到更多刁難甚至重創。

思考三:比附定位策略並非真正的謙虛,體現了實在風格。蒙牛將「向伊利學習」、「爭創內蒙乳業第二品牌」打在產品包裝上,給人一種謙虛的印象,並非是純粹的營銷策略,而是蒙牛的締造者牛根生的「感情用事」。牛根生在伊利幹了16年,從一個刷瓶子的小工干到伊利副總的位置,完全是伊利一手栽培的結果。提起伊利總裁鄭俊懷,牛根生言必稱「領導」,牛根生是感恩的,不管他和鄭俊懷之間有什麼恩怨,牛根生都對鄭俊懷、對伊利懷著一股感激之情,在牛根生看來,伊利仍是蒙牛的榜樣,應該向它學習;而事實上,從蒙牛的實際情況來看,也應該是這樣。正如牛根生自己說:「蒙牛要和伊利競爭?我們不配!」所以,蒙牛是現實的,真實的,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並不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謙虛。

2. <急!高懸賞!>內蒙古近年來耕地面積、人口、牲畜的增長(具體數字)

內蒙古 耕地面積 統計表

發表年份 統計對象 數字 全文快照 來源文獻
1985 內蒙古自治區 達.25萬畝 全年各級推廣部門與農民簽訂技術聯產承包合同9.9萬份,耕地面積達478.25萬畝,增產幅度平均2.5成以上。 查看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農業, 欄目:各地農業,《中國農業年鑒》(1985年)

1988 內蒙古自治區 有489.5萬公頃 農業資滾內蒙古有耕地面積489.5萬公頃,人均耕地3.6畝,居全國之首。 查看
來源:自然資源, 欄目:內蒙古概況,《內蒙古統計年鑒》(1988年)

1989 基礎教育; 65萬畝 全縣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人均不到4畝,且多為鹽鹼沙灘,春旱秋澇,十年九災。 查看
來源:一、基礎教育, 欄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中國教育年鑒》(1989年)

1989 種植業; 擴大到487.1萬公頃 據統計,去年全區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勞動積累工達3516萬個,比上年增加679萬個;動用土石方1.1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0.4%,配套機電井8.3萬眼,比上年增長16.8%;因地制宜,新開荒地4.1萬公頃,使全區耕地面積擴大到487.1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發展到107.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4.1萬公頃。 查看
來源:種植業, 欄目:1988年內蒙古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內蒙古統計年鑒》(1989年)

1994 內蒙古自治區 有496.6萬公頃 內蒙古有耕地面積496.6萬公頃。 查看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 欄目: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年鑒》(1994年)

1996 內蒙古自治區 有496.6萬公頃 有耕地面積496.6萬公頃。 查看
來源:概況, 欄目:內蒙古自治區,《中國年鑒》(1996年)

1996-1997 內蒙古自治區 531萬公頃 撰拱舉朴熱:蕊群麟我然炭仁全區耕地面積531萬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23公晚超過全國人均耕地一3倍多。 查看
來源:第一節自然資源與投資環境, 欄目:第十章內蒙古自治區,《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年鑒》(1996-1997年)

1998 內蒙古自治區 為549.14萬公頃 1995年耕地面積為549.1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森林面積1406.6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n.9%;草原總面積8666.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3.3%;淡水總面積85.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7寫。 查看
來源:土地資源, 欄目:自然資源,《內蒙古年鑒》(1998年)

2001 內蒙古自治區 8201千公頃 土地總面積中,耕地面積8201千公頃,佔全國耕地面積的6.3%;人均耕地0.34公頃;草原面積86腸7千公頃,佔全國草原面積的73.3%,可利用草場面積達68180千公頃,居全國之首。 查看
來源:土地資源, 欄目:內蒙古自治區,《中國農業年鑒》(2001年)

2001 內蒙古自治區 全國耕地面積的6.3% 土地總面積中,耕地面積8201千公頃,佔全國耕地面積的6.3%;人均耕地0.34公頃;草原面積86腸7千公頃,佔全國草原面積的73.3%,可利用草場面積達68180千公頃,居全國之首。 查 看
2004 內蒙古自治區 1.1億多畝 內蒙古自治區現有土地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總人口2377萬人,全區草原面積13億多畝,佔全國的1巧,耕地面積1.1億多畝,農村人口人均佔有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草原面積、人均耕地面積位居全國首位;森林面積近3億畝,佔全國的1 查看
來源:a.概況, 欄目:3.5內蒙古自治區,《中國食品工業年鑒》(2004年)

2005 內蒙古自治區 40萬公頃 山南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說,總面積1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萬公頃,待開發面積27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灌區,是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也是內蒙古糧、油、糖、瓜果、畜產品的主要產區。 查看
來源:三、知名企業, 欄目:第四節內蒙古區糖酒市場,《中國糖酒年鑒》(2005年)

2005 內蒙古自治區 709.1萬公頃 全區天然草原8666.7萬公頃,居全國第一,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耕地總面積709.1萬公頃,人均佔有量達4.5畝,是國家12個重要糧食主產區之一森林1866.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7.5%,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防線和林產品供給基地。 查看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縣域經濟發展情況, 欄目:2005年度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情況,《中國縣域經濟年鑒》(2005年)

2006 農墾; 593962公頃 土地總面積537190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93962公頃,牧草地面積2528233公頃,林地面積241716公頃,水面面積83036公頃,茶果桑園面積1648公頃。
2008年,內蒙古凈增耕地1.5萬畝,全區農業人口人均耕地超過10畝,補充耕地評估結果位居全國首位,保證了重點建設和民生項目用地
2009 1.07億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
內蒙古自治區 6,100,104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的幾項主要統計數字

(一九六四年)
內蒙古自治區 12,348,63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關於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主要數字:內蒙古自治區 19,274,279人
年份 年中數合計 年末數合計

牲畜1950 1191.4
1960 3315.5
1970 3865.2
1980 4656.8
1990 5307.5
2000 7300.5

3. 內蒙古產業結構

內蒙古的產業機構是以第三產業為主,第一、二產業為輔。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03.2億元。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47.2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6408.6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8047.4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比例為10.2:39.8:50.0。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3%、14.8%和74.9%。

1、第一產業(農業):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98.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8%。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頭數達12614.8萬頭(只),比上年下降7.2%;牲畜總增頭數7148.6萬頭(只),總增率達52.6%。

2、第二產業(工業):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全部工業增加值5109.0億元,比上年增長3.6%。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3.7%;實現利潤增長1.2倍。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2%,產成品庫存額增長8.8%。

3、第三產業(服務業):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新開工項目17404個,下降11.5%;在建項目投資總規模39027.9億元,增長5.6%。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郵電業務總量516.9億元,比上年增長86.7%。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2952.8億元,比上年增長8.4%。

(3)興發集團內蒙投資公告擴展閱讀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404.6億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19.3億元,下降7.0%。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單位投資6647.5億元,集體單位投資92.6億元,個體投資225.5億元,其他經濟類型單位投資7439.0億元。

從三次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891.1億元,增長15.0%;第二產業投資5617.6億元,下降13.4%;第三產業投資7895.9億元,增長11.6%。按項目隸屬關系分,地方項目完成投資13746.6億元,中央項目完成投資657.9億元。

閱讀全文

與興發集團內蒙投資公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
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舉措 瀏覽:221
8萬投資人徹夜難眠 瀏覽:240
12月28日上海金交所銅期貨價格 瀏覽:219
易方達基金網基金 瀏覽:381
p2p理財人跑路了怎麼辦 瀏覽:310
期貨橡膠未來 瀏覽:108
建行日鑫月溢理財產品 瀏覽:891
股票期權通俗 瀏覽:653
遠期外匯價牌 瀏覽:284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麼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