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北京有哪些外國投資銀行

北京有哪些外國投資銀行

發布時間:2021-01-23 22:51:51

『壹』 我國投資銀行在業務上與國外投資銀行的差距有哪些

業務規模、業務種類的差別,特別是資產管理類業務。融資也是大問題,渠道太少。

『貳』 國內外投資銀行有哪些

多的你數不清,

『叄』 外國投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歷史

還好你不是要從盤古開天開始哦~狂暈~
==============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

從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間,中國銀行的職能發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 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

2004年,中國銀行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整體改制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名稱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中國銀行引入蘇格蘭皇家銀行和淡馬錫等戰略投資者。

2006年,中國銀行於6月1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7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3月20日,中國銀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BS)合作向社會公眾推出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業務。

中國銀行行牌來歷

上世紀50年代,為了以新面貌向世人展示中國銀行對外形象,時任中國銀行董事長的南漢宸邀請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為中國銀行題寫行名。郭老欣然應允,寫就蒼勁、飄逸的「中國銀行」四個大字。自此,中國銀行海內外機構均使用這一行牌。

中國銀行業綜合經營20年簡史
20世紀70、80年代,隨著非銀行金融業務如證券、保險、信託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發展,國際上,實施分業經營的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其作為貸款人的重要性日漸下降。從資產業務方面看,資本市場、投資銀行、租賃公司及外國銀行紛紛搶走了商業銀行的大批客戶和業務。從負債業務方面看,居民紛紛把積蓄投向公債、股票和投資基金以圖更有利的回報。投資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基金、股票市場和養老基金都成為銀行負債業務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隨著這些金融機構的迅猛發展,銀行資金來源急劇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銀行利差的急劇下降。為了生存,商業銀行不得不尋找途徑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兩大業務領域與投資銀行開展競爭,規范和劃分金融分業的籬笆逐漸的被拆除了。(謝平等《分業經營、混業經營及其監管問題研究》)
1、1979年,中信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1980年代,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相繼組建,並採取固定分工的方式劃定了經營范圍,使資金在系統內自上而下分配。這四家銀行分別面向農村、外匯、基本建設和城市工商提供金融服務
1984年,國務院組織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小組專門研究綜合經營的問題,基本上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贊同德國模式 ,百貨公司式的經營;另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嚴格的分業經營管理模式。中國還是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開始階段,德國模式在宏觀管理上有難度,所以還是決定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後來決定以交行作為試驗田,單獨搞綜合經營試點。
1987年4月1日,作為股份制、綜合類、現代商業銀行的試驗田,交通銀行重新組建。它可以經營本外幣業務,從事短期和長期貸款業務,也可以經營保險、證券、信託、投資、房地產等各種非銀行金融業務,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綜合經營試點銀行。交通銀行的重組,打破了資金的城鄉分割、工商分割、國內與國外分割。
2、1986年建行成立中國投資咨詢公司;1987年成立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信託投資公司;1989年,建行與其他境內外機構成立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租賃公司--友聯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3、1987年11月開始,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開辦保險業務。1991年4月26日,交通銀行將保險部獨立出來成立了全資附屬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交通銀行行長戴相龍任公司董事長,並為太保擬定了著名的廣告詞--"太平洋保險保太平"。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為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之後的第二家全國性、綜合性保險公司。1995年3月9日,太平洋保險公司由交行全額投資改制為由交行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企業。
4、1988年9月,交通銀行在其證券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是新中國最早的證券公司之一。1992年8月,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1994年1月,海通改制為全國性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為交行控股子公司,交行總部及各分支行一律不再經營證券業務。1994年9月27日,"海通證券有限公司"正式設立,董文標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5、1993年11月,交通銀行明確地勾勒出了一個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模式,"堅持綜合經營和分業管理,逐步形成兩大業務體系,即以交通銀行本體經營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體系和以交通銀行附屬、控股子公司為主體的非銀行金融業務體系。"
6、1995年,建行與摩根斯坦利合資成立了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的真正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7、1992年下半年開始,金融機構違規經營嚴重,風險集中涌現,金融秩序混亂。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國有商業銀行不得對非金融企業投資","在人、財、物方面要與保險業、信託業和證券業脫鉤,實行分業經營。"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保險法》也相繼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金融體制分業經營的格局確立。
8、1996年中國銀行在倫敦注冊了一家投資銀行,後來遷到香港。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銀國際,這是第一家中資的投資銀行,前身是始建於1979年的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隨後,中銀國際和內地五家大型企業合資組建了中銀國際證券公司,又投資了中國第一支產業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
9、1999年8月28日,交通銀行與上海市政府正式簽定轉讓協議,太平洋保險公司、海通證券公司正式與交通銀行"脫鉤",劃歸上海市政府領導,交通銀行在兩家公司的全部出資額及相關權益也同時轉讓。
10、2002年3月,建行成為國內首家獲得人民銀行批准開展財務顧問業務的商業銀行。2003,為了推動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建行設立了專門的投資銀行部。
11、中信集團從開始創立到現在一直以綜合經營為特徵,除了金融的綜合經營以外,在集團范圍,實還涉足許多其他領域。2002年8月8日,人民銀行批准成立中信控股公司。
12、2004年,中國光大銀行向銀監會申請在國內第一家開辦理財業務。
13、2005年,交通銀行被監管部門批准為綜合經營試點銀行,開始實施管理和發展的戰略轉型,其戰略目標是朝著"國際公眾銀行、創新型銀行、綜合性銀行、經營集約化銀行、管理先進型銀行"的目標邁進,努力創辦一流現代金融企業。
14、2005年,國內商業銀行獲准發起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邁出了銀行業綜合化經營的重要一步。
15、2005年8月,交通銀行和國際知名的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內大型企業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別為65%、30%、5%。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為2億元。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的成立,標志著交通銀行在綜合經營方面取得突破。公司目前已成功發行5個基金產品,管理資產規模達到594.58億元,客戶人數近200萬。
16、2007年5月,交通銀行以12.2億元並購重組了湖北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交通銀行和湖北省財政廳分別持有85%和15%的股權,並將其更名為"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交銀國信")。這是境內信託業經歷多次整頓後首次引入商業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也是第一家銀行系信託公司。
17、2007年,交通銀行被監管部門批准發起設立交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並在香港成立了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交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交銀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綜合經營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資料收集 吳雨珊)

『肆』 投資銀行業的國外投資銀行業的發展歷史

投資銀行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是當時投資銀行業僅僅作為商業銀行的一個業務部門被包含在銀行業的范疇之中,銀行業的含義比今天要寬泛得多。當然,在19世紀,投資銀行業務並沒有占據主導地位,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只是給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而且由於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證券市場風險太大,不是銀行投放資金的適宜場所,因此對銀行從事證券市場業務有所限制。美國1864年的《國民銀行法》就嚴厲禁止國民銀行從事證券市場活動,只有那些私人銀行可以通過吸收儲戶存款,然後在證券市場上開展承銷或投資活動。可以認為,這些私人銀行就是投資銀行的雛形。盡管國民銀行和私人銀行都被稱為銀行,但在業務上,私人銀行一開始就兼營商業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
(一)投資銀行業的初期繁榮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些大銀行就已開始著手為戰爭的結束做准備。戰後,大量公司也開始擴充資本,投資銀行業從此開啟了其真正意義上的、連貫發展的序幕。雖然有1864年《國民銀行法》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承銷與銷售等業務,但美國商業銀行想方設法繞過相關的法律規定,仍然可以通過控股的證券公司將資金投放到證券市場上。美國的J.P.摩根、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庫恩洛布公司都是私人銀行與證券公司的混合體,1927年的《麥克法頓法》則乾脆取消了禁止商業銀行承銷股票的規定。這樣,在20世紀20年代,銀行業的兩個領域終於重合了,同時,美國進入了產業結構調整期,新行業的出現與新興企業的崛起成為保持經濟繁榮的支撐力量。由於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成本低、期限長,導致公司的融資途徑發生了變化,新興企業在擴充資本時減少了對商業銀行貸款的依賴,這使美國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於證券市場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的結合,以及美國經濟的繁榮,投資銀行業的繁榮也真正開始了。這一時期投資銀行業的主要特點是:以證券承銷與分銷為主要業務,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混業經營;債券市場取得了重大發展,公司債券成為投資熱點,同時股票市場引人注目。銀行業的強勢人物影響巨大,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混業的發展。
(二)20世紀30年代確立分業經營框架
1929年10月,華爾街股市發生大崩盤,引發金融危機,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在大蕭條期間,美國11000家銀行倒閉,占銀行總數的1/3,嚴重損害了存款者的利益,企業也由於借不到貸款而大量破產。對大蕭條的成因,事後調查研究認為,商業銀行、證券業、保險業在機構、資金操作上的混合是大蕭條產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商業銀行將存款大量貸放到股票市場導致了股市泡沫,混業經營模式成為罪魁禍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為避免類似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證券業必須從銀行業中分離出來。在此背景下,以《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為標志,美國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1933年通過的《證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對一級市場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格規定了證券發行人和承銷商的信息披露義務,以及虛假陳述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並要求金融機構在證券業務與存貸業務之間做出選擇,從法律上規定了分業經營;1934年通過的《證券交易法》不僅對一級市場進行了規范,而且對交易商也產生了影響;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取代了聯邦貿易委員會,成為證券監管機構。
(三)分業經營下投資銀行業的業務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業及其面臨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商業以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規模明顯增長,資本市場迅速發展,資本商品也日新月異,交易商、經紀人、咨詢機構等不斷增加,保險業與投資基金相繼進入這個市場,資本市場在美國金融業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由於銀行儲蓄利率長期低於市場利率,而證券市場則為經營者和投資者提供了巨額回報,共同基金的興起吸收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儲蓄資金,甚至證券公司也開辦了現金管理賬戶為客戶管理存款,這使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萎縮,出現了所謂的脫媒現象;技術進步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更加復雜的衍生金融交易可以使用電腦程序安排;歐洲市場兼容型的金融業務使其競爭力更強。
(四)20世紀末期以來投資銀行業的混業經營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加拿大、西歐等國相繼經歷了金融大爆炸,銀行幾乎可以毫無限制地開展投資銀行業務,這也是美國放鬆金融管制的外在原因。在內外因素的沖擊下,到了20世紀末期,1933年《證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等制約金融業自由化的法律體系已經名存實亡。作為持續了20餘年的金融現代化爭論的結論,1999年11月《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先後經美國國會通過和總統批准,成為美國金融業經營和管理的一項基本性法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意味著20世紀影響全球各國金融業的分業經營制度框架的終結,並標志著美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真正進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業經營的新時代。
(五)美國金融風暴對投資銀行業務模式的影響
2008年美國由於次貸危機而引發的連鎖反應導致了罕見的金融風暴,在此次金融風暴中,美國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崩潰,其原因主要在於風險控制失誤和激勵約束機制的弊端。
美國監管機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原投資銀行模式過於依靠貨幣市場為投資銀行提供資金,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之後,對於投資銀行的借貸就變得日益困難。如果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原投資銀行機構就將獲准開展儲戶存款業務,這可能是一種更為穩定的資金來源。為了防範華爾街危機波及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批准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從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銀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戶的存款,成為銀行控股公司將有助於兩家公司重構自己的資產和資本結構。

『伍』 國外都有哪些有名的精品投行

四大投行,美林、摩根斯丹利、高盛、花旗。
美林(Merrill Lynch),(NYSE:MER, TYO:8675),世界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裡響叮當名字里佔有一席之地。該公司在曼哈頓四號世界金融中心大廈占據了整個34層樓。2008年金融危機被美國銀行收購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NYSE:MS),財經界俗稱「大摩」,是一家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並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目前在全球27個國家的600多個城市設有代表處,雇員總數達5萬多人。2008年9月,更改公司注冊地位為「銀行控股公司」。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設在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其所有運作都建立於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高盛集團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公司亦持續不斷地發展變化以幫助客戶無論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銳地發現和抓住投資的機會。
花旗銀行。1812年6月16日, 紐約州特許設立花旗銀行, 其英文名稱為「City Bank of New York」。9月14日,花旗銀行在華爾街52號開業,為紐約的一些商戶提供服務。銀行總裁是塞繆爾.奧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獨立戰爭中與喬治.華盛頓並肩作戰。

『陸』 國外的投資銀行都有哪些

個人不建議,即便給你投資你把外匯轉到內地也不容易,這裡面水太深,別想那些不合實際的了。

『柒』 國內的投資銀行和國外的有什麼不同

美國的投來資銀行和中國的證券源公司不是一個概念。美國的投資銀行是要其國家法律准許的條件下,經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所從事的投資銀行業務。中國的證券公司是經一定審批程序成立的從事證券業務的公司。一般來說,投資銀行業務范圍大於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是投資銀行業務中的一種。國內的證券公司的投資銀行部是辦理其經核准批准范圍內的投資銀行業務。如果要與國外比,則要看其經營范圍的內容是否一樣。

『捌』 國內的投資銀行和國外的有什麼不同

我國證券公司和國外的一些大的投資銀行相比,中國的證券公司在很大程專度上是用凈資產經營,屬現在基本不負債,中國的證券公司的資產是不能用的,大量的是股民的保證金,這是不能動的,好多破產的是動用了客戶的保證金去投資,然後倒閉。而且中國的回報率相對來說很低。

『玖』 國內的投資銀行和國外的有什麼不同

怎麼說呢,有很大的區別。但我覺得最大的區別就是實力和環境吧。美國差不多有3000多家投行,但是他們有幾家非常牛的像高盛、美林、黑石這種,實力都非常強。我國像中金這種跟人家也根本沒法比。另外,美國市場VC遍布,資本市場已經很成熟了,只有科技、電信、傳媒這種行業的項目還有些可做,其餘的不具備投資價值了已經(價值與價格匹配了,無可操作空間),國內還是很多的,什麼行業都有,很多都在追逐商業模式的創新。由於市場成熟程度的不同導致了兩種情況,一是我們的金融產品、創新產品、金融工具較國外有巨大的差距;二是我們的券商現在基本都在用凈資產經營,是不敢杠桿經營的,(04、05年用客戶保證金經營在股市不利沖擊下大批券商倒閉),這與國外動輒20倍的杠桿也差之甚遠。想到什麼說什麼,僅供參考吧。

閱讀全文

與北京有哪些外國投資銀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戶頭是 瀏覽:3
690捷克克朗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9
襄陽外匯控流出 瀏覽:542
指數基金一定拆分嗎 瀏覽:897
公募基金年度報告披露要求 瀏覽:805
熊貓幣福字幣投資 瀏覽:1000
2014年北京92號汽油價格 瀏覽:717
2017年12月份長江鋁錠價格 瀏覽:518
什麼樣的人做期貨夜盤 瀏覽:123
春生科技基金 瀏覽:819
沈陽新松股票代碼 瀏覽:29
天能鋰電投資理財是騙局嗎 瀏覽:96
渤海信託電話 瀏覽:210
工資貸款包裝犯罪嗎 瀏覽:95
人民幣的兌換哪個幣最高 瀏覽:304
再生銅投資 瀏覽:70
傳統外匯海星 瀏覽:897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
華天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