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馬雲投資雲物流

馬雲投資雲物流

發布時間:2023-05-01 05:34:23

Ⅰ 馬雲有哪幾次創業時間段分別是什麼時候

1994年開始創業:
1994年30歲而立之年的馬雲開始創業,創立杭州第一家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
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31歲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卻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互聯網。
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馬雲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
開始設想回國建立一個公司,專門做互聯網。馬雲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他立即決定和西雅圖的朋友合作,一個全球首創的B2B電子商務模式,就這樣開始有了創意。並起名中國黃頁(chiinapage)。
回國當晚,馬雲約了24個朋友做外貿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義上的學生,給他們介紹,結果23人反對,只有一個人說可以試試。馬雲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還是決定干,哪怕24人都反對,他也要干。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調頭,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馬雲提起當初,贊賞的是自己的勇氣而不是眼光。
1995年4月,31歲的馬雲投入7000元,又聯合妹妹、妹夫、父母等親戚湊了兩萬元,創建了「海博網路」,「海博網路」從此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產品就是 「中國黃頁」。
1996年,32歲的馬雲艱難的推廣自己的中國黃頁,在很多沒有互聯網的城市,馬雲一律被稱為「騙子」,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他天天都這樣提醒自己:「互聯網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然後出門跟人侃互聯網,說服客戶。業務就這樣艱難地開展了起來。1996年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也就是這一年,互聯網漸漸普及了。
1996年3月因為杭州電信的實力懸殊的競爭,最後馬雲不得已和杭州電信合作,馬雲的中國黃頁資產折成60萬,佔30%股份,杭州電信投入140萬人民幣,佔70%股份。後因經營觀念不同,馬雲和杭州電信分道揚鑣,放棄了自己的中國黃頁,並將自己擁有的21%的中國黃頁股份,全數送給了一起創業的員工。
這年是1997年,這是馬雲創業生涯第一次的失敗,這年馬雲33歲。
1997年,馬雲離開中國黃頁後,受外經貿部邀請,加盟外經貿部新成立的公司,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由馬雲組建、管理,馬雲佔30%股份,參與開發了外經貿部的官方站點以及後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馬雲的btob思路漸漸成熟「用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服務」。連網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互聯網像一個無窮的寶藏,等待人們前去發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語打開的那個山洞。
1999年,35歲的馬雲受夠了在政府企業做事條條框框的束縛、磕絆與畏首畏尾,不甘心受制於人的馬雲推辭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請決心南歸杭州創業,團隊成員全部放棄其他機會決心跟隨。這年1999年,這是馬雲遭逢的人生的第二次創業失敗。
1999年1月15日,馬雲和他的團隊悄然南歸。
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家園馬雲的家中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18位創業成員或坐或站,神情肅穆地圍繞著慷慨激昂的馬雲,馬雲快速而瘋狂地發表激情洋溢的演講「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著往前沖的時候,你們都不會慌了。
你們拿著大刀,一直往前沖,十幾個人往前沖,有什麼好慌的?」在這次「起事」的會議上,馬雲和夥伴共籌了50萬元本錢。並按照慣例進行了全程錄像,馬雲堅信這將有極大的歷史價值。

Ⅱ 馬雲「打死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所犯過的這10大致命錯誤

有語雲:「沒賠過一千萬,就不可能賺一個億!」換個說法,就是「失敗是成功他媽」。 即便是奉為「創業神話」的馬雲,同樣不是完人,也犯過許多致命錯誤,次次驚險。 2013年的一次頒獎典禮上,馬雲說,如果將來要寫書,就寫《阿里的1001個錯誤》。 他還說,阿里其實不止犯過1001個錯誤,許多錯誤看到了,但理會的時間都沒有。 今天,我們不妨就來盤點下,15年間,馬雲犯過的十大最嚴重錯誤... 1. 好大喜功 遷都上海鎩羽而歸 時間:1999年 原因:盲目追求高大上 結局:公司總部重新遷回杭州 再也沒離開過 1999年,阿里剛起步,員工的辦斗薯公場所,是馬雲那150平米的家。獲得融資後,馬雲開始飄飄然,將公司總部搬到美國,國內總部搬到上海,馬上發現水土不服,又重新遷回杭州。財經評論人吳曉波表示,這是馬雲犯下的第一個錯誤。 事後分析,上海城市多是大型國企、外資企業,而阿里服務對象多是中小企業。杭州聚集著大量製造外貿企業,它們有實實在在的電商需求。 點評:馬雲年輕時也犯過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毛病,遠離自己的用戶和「上帝」。這點尤其值得其他創始人警醒。據了解,很長一段時間,浙江一直是阿里收入最高的省份,後來才被廣東超越。 2. 擴張過快 運營費用居高不下 時間:2001-2003年 原因:財力增強導致節奏失控 結局:公司大幅裁員、減薪 1999年創辦之初,阿里實現市場凈利潤287萬元。隨後,又分別獲得高盛、軟銀等500萬、2000萬美元的投資。財蘆銷昌力的增強,打亂了馬雲原有的節奏,拿到錢後的阿里反陷入混亂之中。 2000年,阿里在海外瘋狂擴張,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在中國香港、美國、歐洲、韓國,需要大量市場推廣、廣告費用,每月開銷是天文數字,且沒有分文收入。2001年1月,阿里銀行賬戶余額不足1000萬美元。 很快,阿里召開了歷史上的「遵義會議」。當時擔任首席運營官的,是從GE空降的關明生,他在一天之內就把美國團隊從40人裁到3人,並且相繼關閉在香港、北京、上海辦事處。剩下的員工,薪資減半但期權加倍。三個月後,阿里每月運營費從200萬美元,縮減到50萬,度過了危險期。 3. 盲目相信空降兵 「集體陣亡」 時間:2001年 原因:太年輕 結局:空降兵大陣亡18羅漢7位猶在 1999年,阿里18羅漢放棄北京高薪,跟著馬雲回杭州創業。兩年後一次演講上,馬雲告訴他們,不要想著靠資歷任高職,「你們只能做個連長、排長,團級以上幹部得另請高明。」大規模引進職業經理人。 事後總結馬雲承認,自己犯了錯誤。15年過去,此次赴美上市,28位合夥人名單里,還有7位「羅漢」,依然堅守在阿里,如彭蕾、戴珊、謝世煌、吳泳銘......個個身居要位。其餘離開的11位,也大多擔任要職。反而那些當時請的「空降兵」,早就「集體陣亡」。 馬雲著實小看了當年那群「土鱉」,也小看了自己。一次公開演講,馬雲說道,真沒想到,十年以後,我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點評:一個高成長型公司什麼時候引入職業經理人,經理人在創業團隊中扮演什麼角陪扒色如何扮演好角色,實在是高難度的問題,馬雲也曾因此吃過虧,但他也因此收獲了像曾鳴這樣的「創業經理人」。 4. 作死雅虎中國 險喪阿里控制權 時間:2005年 原因:私交甚好的楊致遠下台 結局:背著罵名將雅虎股權逐漸贖回 2005年某一天,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與馬雲,在美國一高爾夫球場相遇,那場球賽馬雲贏了,給楊致遠留下深刻印象。回去的路上,楊與馬並肩而行,並說「我們把交易定了吧」。那時,楊致遠希望將雅虎中國像美國雅虎一樣強大,遺憾的是,中國的局面遲遲打不開。 從談判到簽署協議,只用了三個月。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後者獲得阿里39%股權。 馬雲野心勃勃,請來了著名導演給雅虎中國拍廣告,但雅虎中國後來變得既不像門戶,又不像搜索引擎,馬雲在雅虎中國上幾乎毫無作為,喪失了跟中小企業相關度很高的搜索引擎發展戰略機遇期,後來推一淘等搜索引擎其實就相當於阿里平台內部搜索引擎。今年,阿里更是將搜索業務整體打包給UC,以UC班底為核心組建神馬搜索。 2007年,阿里香港上市IPO文件中披露,2010年起,雅虎將增強在阿里董事會話語權,持股份額將高於35%,並不排除馬雲存在被驅逐出董事會的情況。後來鬧得沸沸揚揚的馬雲將支付寶資產轉為阿里管理層所有的爭議都是當年「收購雅虎中國」,出讓過多的阿里股權給雅虎埋下的禍根。 5. 收購口碑網整合失敗O2O機遇沒抓住 時間:2006年 原因:戰略失誤 口碑與對手差距拉大 結局:盲羊補牢,阿里戰略投資美團 2004年,阿里前員工李治國出走,創辦口碑網。前幾年發展很快,用戶突破100萬。當時的阿里,恰好進行架構調整,成立2B、2C事業群,馬雲希望把口碑網整合進來,壯大2C端力量。 2006年,馬雲找到李治國,問:「是想讓口碑獨立上市呢還是回到阿里一起干針對2C的事?」李治國毫不猶豫選擇後者。當年,阿里以600萬美元戰略投資口碑網。兩年後,口碑網被阿里全資並購。 隨後的幾年,口碑網曾一度成為大重點評最大競爭對手。2009年,阿里升級「大淘寶」戰略,口碑網被並入淘寶。原以為,淘寶能給口碑導入足夠的流量,其實不然。口碑網與大眾點評、以及後來冒出來的美團的差距越來越大。 2011年阿里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入股口碑的競爭對手——美團。這標志著在阿里戰略中,口碑網已被邊緣化。事後,一業內人士為這樁交易惋惜,「如果當時(口碑)做起來,現在能省幾億美元。」 點評:口碑網整合失敗,最大的後遺症是讓阿里痛失O2O發展的戰略機遇,讓大眾點評做大,現在成為騰訊搶奪O2O的重要支柱。如果口碑網能跟大眾點評勢均力敵,那麼阿里現在在O2O布局上從容很多。 6. 投資星辰即便失敗 痛失物流發展戰略機遇期 時間:2009年 原因:雲物流概念燒錢過猛 結局:星晨急便破產 阿里物流戰略慢了幾年 物流企業星晨急便於2009年成立,一年後分別獲阿里5000萬、2000萬元投資。當時,京東體量還比較小,阿里完全有機會在自建物流+自營B2C上趕超京東,可惜阿里只做到了天貓的壯大。阿里將「雲物流」的實踐交給了星辰急便,將「雲物流」的技術交給了馬雲個人參股的浙江百世物流。2011年,星晨急便倉促收購鑫飛鴻,但整合並不順暢,不到四個月,雙方決裂,元氣大傷。 另外,星晨急便採用的是加盟制,2012年,該制度帶來的混亂全面爆發,陷入空前危機,一些高管出現「失聯」。據網路流傳的一條簡訊,那時的星晨急便,用掉了阿里的7000萬元,自己的5000萬元也賠光了,另對外負債1600萬元。 2012年3月,星晨急便停止營業。當年5月,創始人陳平計畫B輪一億元融資,又被阿里董事會否決。自此東山再起無望,阿里7000萬元投資打了水漂。 點評:星辰急便的失敗對阿里的影響是深遠的,阿里巴巴的自建物流戰略由此慢了幾年,給京東靠自建物流配送做大提供了戰略機遇期。 7. 淘寶商城服務費提升過猛 引網上騷亂 時間:2011年 原因:不滿費用大幅提高 結局:重新調整新規,延後執行期 2011年10月,淘寶商城(現已更名天貓」)發布新規,提升技術服務年費,從以往的6000元提升到3萬、6萬兩個檔次,漲幅5倍至10倍。同時,商戶的違約保證也全線提高,由以往的1萬元漲至5萬元、10萬元、15萬元不等。 該舉措引發了部分中小商戶的不滿,他們通過惡意購買等方式,對天貓大賣家進行攻擊,如先購買、付款,然後給予低評價,再申請退款。對此,馬雲在微博上強勢回應「雖離經叛道,但仍會一意孤行」,淘寶商城也公開表示「已經報警」。 但對峙局面持續不長。2011年10月17日,淘寶商城將對新規進行調整。方案中,將新規執行期後延,此外,阿里還出資總額18億元,幫助淘寶商城賣家成長。 點評:這個事件是對馬雲提出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價值觀的沖擊,在越來越龐大的阿里平台,當阿里需要做收入,當越來越多的土豪在阿里做巨額投放,中小賣家很難再回到淘寶蠻荒時期的好日子,生意真的是越來越難做了。 8. 支付寶「單飛」馬雲陷契約門 形象跌下神壇 時間:2010年 原因:為拿第三方支付牌照 結局:支付寶由外資轉為內資 這個事兒鬧出時,支付寶正准備申請牌照。當年,央行發布新文,對第三方支付企業實行牌照制度。中間有一個問題,2009年6月之前,支付寶是一家100%外資控股企業。馬雲的想法是,若把支付寶變成內資,拿牌照會順利許多。 接盤支付寶的是一家內資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馬雲向其轉讓了70%股權,使支付寶變成一家合資公司。2010年,馬雲又成立「牌照小組」,讓時任支付寶CEO彭蕾掛帥,研究如何拿到牌照。當年8月,支付寶把剩下30%全部轉成內資。 這兩次股權轉讓,被外界理解為「支付寶單飛」。最終馬雲如願以償,2011年5月,支付寶獲得牌照,但卻給馬雲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當時支付寶幾個股東,雅虎楊致遠、軟銀孫正義對該行為並不贊同,這意味著他們將失去對支付寶的控制權。僵持不下一段時間,馬雲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持先拿牌照再說。 點評:從情感上很多創業者肯定是支持馬雲把支付寶轉為內資控制,但從商業契約精神看,馬雲首先應該守約。這次事件是馬雲從神壇跌落下來的標志性事件。 9. 中國供應商欺詐 阿里陷誠信危機 時間:2011年 原因:管理不善 結局:高管辭職 2011年,阿里B2B公司CEO衛哲引咎辭職,後者曾被馬雲游說6年,最終加入阿里。面對這份辭呈,馬雲選擇的是批准。這是為何? 原來阿里發現B2B公司中,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有欺詐現象,更嚴重的是,有跡象表明,公司內有直銷團隊默許、協助這類現象發生。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取證,2009、2010年分別有1219家、1107家的中國供應商涉嫌欺詐。隨後,這2326家供應商全部做關閉處理,並提交司法機關調查。 當年,馬雲通過知情人獲知,央視「315」晚會主題包含淘寶假貨,馬雲立刻開展自查,並拿出170萬美元對2249名受害者進行賠償。 該年2月,馬雲發郵件自曝家醜,將所有事件公之於眾。以上事件,馬雲有管理之過,但經歷陣痛,還是挽回了部分公司形象。 10. 推「來往未達目的 狙擊微信失利 時間:2013年 原因:盲目跟風、高管分歧 結局:來往失寵 阿里另謀出路 為應對和壓制如日中天的微信,2013年9月,阿里巴巴推社交APP「來往」,馬雲信心十足,稱要火燒南極,打到企鵝家裡去。 2013年10月,來往用戶增長不力,大概為100萬。馬雲親自動員,給員工下硬指標,若能拉來100個外部用戶,便獎勵紅包。幾個月後,阿里熱情大減。 去年年底,來往4.3版本上線,被認為不再與微信正面交鋒,由IM工具轉向社交。2014年3月,阿里注資美國聊天類應用Tango(類似微信)。 由此可見,馬雲已清醒地認識到,沒有社交基因的阿里,自己做IM出不來,最多是一個移動端的旺旺。其實馬雲在做來往的時候下定決心買掉陌陌會更明智。當然,很多創始人都會認為自己做得比其他創業公司強,但事實經常會打這些強者的耳光。 其實做大老闆也不容易啊!成天操心這操心那的,忙得都沒時間享受人生!我還記得馬雲自己在節目訪談上也曾說過,如果人生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他不會想要再當馬雲!因為實在太累了...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點個贊分享出去吧!

Ⅲ 馬雲47億拿下申通,有人說順豐和京東危險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最近,馬雲的阿里巴巴以46.6億投資申通快遞,申通快遞開盤一字漲停,市值高達344億元。阿里巴巴是全國最大的電商平台,和快遞行業合作共贏的局面可謂是完美,所以馬雲當初成立了菜鳥網路,藉助阿里巴巴的大數據,整合快遞行業。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面對京東自建的物流體系和強大的順豐,要保證以後商品的快速流通,阿里巴巴必須有完善的物流體系才能保證後院安定。

馬雲投資申通,能把現在消費者對申通糟糕的體驗能變好就不錯了,貴重物品投遞以及商務件還是順豐強的一筆,這是快遞行業利潤最高的板塊,別的快遞企業還沒有順豐的信譽。

Ⅳ 百世匯通是馬雲的嗎

問題一:匯通快遞真的被淘寶收購了嗎?馬雲對匯通未來的發展有何看法?請高手探討匯通快遞未來的發展動向。 是的,淘寶控股匯通快遞了,淘寶佔有匯通70%的股份,是匯通的第一大股東。
馬雲控股匯通,是把他的事業線向下游延伸,既能控制物品的發運速度和物品優先發運、又能憑據接商品銷售平台為自己的物流提供更多的服務對象,是一種強強聯合,其實也是一種壟斷,如果將來淘寶的物流全部被匯通做了,我們消費者將是受害者,只能被動的接受劣質的服務。
你看一下你們縣城區域裡面是否有匯通,與匯通的地市級公司溝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把縣域業務給做了。同時要求你在當地有較好的客源。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你能把自己給養起來。

問題二:淘寶創始人馬雲和百世匯通是什麼關系 百事集團建立的時候進行融資,馬雲個人投資了一部分錢

問題三:馬雲與百世匯通什麼關系 百事集團建立的時候進行融資,馬雲個人投資了一部分錢

問題四:馬雲旗下百世匯通快遞怎麼樣,馬雲旗下百世運悔匯通快遞好 評價一個快遞公司的優劣應該從速度、價格、服務、網路四個方面來衡量。
綜合排名在前幾位的快遞應該是:郵政(EMS)、順豐、申通、圓通、韻達、中通、宅急送
順豐:以獨有的速度優勢占據行業領先位置,以高端客戶群為主要受眾,在華南地區優勢特別明顯。但價格也是同行業中最高的,可以和郵政相比。服務優良、網路基本覆蓋經濟發達地區地級以上所有城市,和宅急送、郵政一樣網點全部直營。
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採取加盟的方式經營,價格靈活(可以還價),網路覆蓋較廣,速度居中。但服務參差不齊,走低端客戶路線。
其中申通的價格最貴 不過他的網點最多 圓通次之 其次中通跟韻達
宅急送:曾經的行業老大,網路覆蓋除了郵政外沒有哪一家快遞能比,價格居中,比郵政、順豐低,但高於其他快遞,走中端客戶路線。由於此公司有快件(即快遞)和普件(即普通物流)之分,加上公司近期變革較大,口碑逐漸下滑。比較適合企業和項目物流。

問題五:百世匯通快遞馬雲撤資了嗎2016年 沒有吧 百世是菜鳥的一部分 怎麼可能撤資

問題六:百世匯通是不是真的被馬雲收購了 求證 15分 沒有,馬雲要進旁納正軍快遞行業,而且他想辦快遞完全沒有收購的必要,匯通的規模還有些滿足不了馬雲的設想

問題七:百事匯通和馬雲是什麼 馬雲投資百世物流,百世物流收購匯通
馬雲的雲物流百世,需要一個網路完成 說這話那天喝多了,酒醒以後。他說不記得說過這話。

問題八:百世網路公司,就是控股百世匯通的那個公司,跟馬雲是什麼關系?說詳細點 匯通快運2003年被百世網路收購、簡稱「百世匯通」。收購後網路傳出馬雲與郭台銘佔有匯通70%的股份。百世匯通實際屬於控股、投資公司一樣。要是馬雲真具有這么大的股份他怎麼不對百世匯通加大力度幫助?而是讓他自生自滅?何必自己考慮大量弄他自己的菜鳥物流呢?

問題九:匯通快遞被阿里巴巴馬雲收購了嗎 匯通很早就唄百世收購了,現在叫百世快遞,跟馬雲沒關系

問題十:馬雲快遞公司叫什麼 菜鳥物流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宣布,「中國智能茄鉛物流骨幹網」(簡稱CSN)項目正式啟動,合作各方共同組建的「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菜鳥」小名字大志向,其目標是通過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台,在全國任意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送達。

Ⅳ 馬雲阿里巴巴歷史上投資收購過哪些公司

2005年8月,中國雅虎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收購。
200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戰略投資口碑網。
2008年5月,phpwind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前期隸屬於支付寶。2010年4月,phpwind正式進入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成為阿里雲計算戰略性重點產品。
2009年9月,阿里巴巴以5.4億投資萬網,完成與其結盟。
2009年12月,浙江百世物流科技公司由郭台銘和馬雲連手創立的,總投資額已經超過1億元。初期該公司業務范圍仍僅局限在杭州市區,主要客戶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富士康。
2010年3月29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入股星辰急便,注資額約3000萬元。這讓星辰急便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但馬雲並沒有對星辰急便的業務和管理投入太多精力,投資物流行業對馬雲更像是一種戰略嘗試。
2010年6月25日,據國外媒體報道,阿里巴巴周四稱,該公司已經收購了美國電子商務SaaS(軟體即服務)提供商Vendio Services,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收購活動。
2010年8月12日阿里巴巴近日向易圖通公司注資3500萬美金,一舉成為易圖通最大的股東。
2010年8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已和專門服務eBay商家的第三方工具開發商Auctiva達成收購協議。這是近兩個月阿里巴巴在美國市場的第二宗收購。
2010年10月,阿里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雲峰基金作為財務投資者聯手投資搜狗。投資1500萬美元。2012年7月2日,搜狐公布以2580萬美元回購此前阿里巴巴所持有搜狗10.88%股份。
2010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購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
2011年5月4日比特網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正式確認:集團於近日完成了對流量統計技術提供商CNZZ的收購。
2011年7月,美團網B輪融資5000萬美元,阿里巴巴領投。
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戰略投資丁丁網布局O2O。
2013年4月,阿里默認收購蝦米網,合推新產品。
2013年4月29日,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
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2.94億美元投資高德,阿里持有高德約28%股份。
2013年7月16日:阿里巴巴入股中國旅遊網站窮游網。
2013年9月25日:阿里巴巴收購中國雲存儲網站酷盤(Kanbox),收購金額未披露。
2014年2月10日:阿里巴巴提出以11.3億美元收購該公司尚未擁有的在線地圖公司高德(AutoNavi)的剩餘股權。阿里巴巴已於2013年5月以2.94億美元收購了高德28%股權。
2014年3月12日:阿里巴巴同意以8.04億美元收購影視製作公司文化中國傳播集團(ChinaVision Media Group) 60%股權。
2014年3月20日:阿里巴巴向視頻通話初創企業TangoMe Inc.投資2.15億美元。
201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向中國百貨商店運營商銀泰商業集團(Intime Retail Group)投資6.92億美元。
2014年4月3日,馬雲擁有的一家公司同意以5.32億美元收購金融軟體開發商恆生電子(Hundsun Technologies) 20.6%股權。
2014年4月8日,阿里巴巴創始人擁有的投資公司同意以10.5億美元收購數字電視公司華數傳媒20%股權。
2014年9月,曠視科技獲螞蟻金服戰略融資;
2016年1月,阿里成為中天微第一大股東;
2016年年中,思必馳獲阿里巴巴領投的C輪2億元人民幣投資;
2016年年末,思必馳又進行了新一輪D輪融資,此次融資並沒有對外透露投資方。
2016年11月,阿里與騰訊對Barefoot Networks進行了C輪2300萬美元的領投;
2017年1月,螞蟻金服、聯發科等對深鑒科技A+輪融資4000萬美元;
2017年8月,寒武紀獲阿里等1億美金A輪投資;
2017年10月,曠視科技獲阿里4.6億美元投資;
2017年11月,商湯科技獲阿里15億人民幣投資;
2017年11月,KneronA輪獲阿里等過千萬美元投資;
2018年4月,螞蟻金服針對商湯科技再次領投C輪6億美元融資;
2018年4月,極鏈科技獲3.49億元融資,阿里、曠視科技領投
2018年4月,阿里全資收購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
2018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北京先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Ⅵ 馬雲快遞公司叫什麼

叫做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5月28日,是由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控股集團、順豐速運、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快遞)宅急送、匯通,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組成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簡稱CSN)項目,馬雲任董事長,張勇任首席執行官。

2015年3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COO、菜鳥網路CEO張勇在菜鳥網路內部年會上宣布,任命童文紅為公司總裁。童文紅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自2013年5月菜鳥成立之初即擔任COO,一直是菜鳥網路業務的主要操盤人。

2018年7月,菜鳥再次布局同城配送領域,宣布以眾包業務和其他業務資源及2.9億美元戰略投資即時物流平台點我達,成為其控股股東。

(6)馬雲投資雲物流擴展閱讀

據悉,菜鳥網路計劃首期投資1000億元,希望在5-8年的時間,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

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稱,這將是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即年約10萬億網路零售額的智能骨幹網路。目標是「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

阿里方面反復強調的一點是――不做自建物流。其核心目標是為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等各類企業提供平台服務而不是自建物流或者成為物流公司。

馬雲也在發言中「寬慰」快遞公司:「我們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阿里巴巴永遠不會做快遞,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相信中國有很多快遞公司做快遞可以做得比我們好。」

2015年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已聯手雲鋒基金,對圓通速遞進行戰略投資。業內人士分析,這對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企業震動很大,或將加速國內快遞市場洗牌。

「菜鳥網路作為平台,不會買一輛貨車,也不會僱傭一個快遞員,我們只做平台。」童文紅表示,此次投資目的是推動整個快遞行業的服務升級。

「今天的物流不是資源問題,而是沒有聚合的訂單。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訂單聚合起來,讓社會化的服務來支持這些訂單。」童文紅說,比如中國貨運航空虧損,很多腹倉都沒裝滿。圓通速遞新開通一條跨境電商航線,我們合作研究怎麼讓飛機飛起來不虧本。

「物流就是聚合,規模發生效應。這是行業特性,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一車貨的運費一定比一件貨的運費平均價格低廉。」童文紅說,菜鳥搭建的是中國智慧物流骨幹網路,這個網路給商家使用、倉配的服務商使用,如果快遞公司需要也完全開放[9]

童文紅認為,菜鳥的長板就是數據,不僅有客戶、商家、消費者的數據,還有物流信息路由的數據。憑借這些數據,菜鳥做的是物流訂單的聚合工作。

閱讀全文

與馬雲投資雲物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傳統外匯海星 瀏覽:897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
華天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746
海星股票 瀏覽: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14
幫貸寶貸款靠譜嗎 瀏覽:92
ADx融資 瀏覽:380
p2p理財圖片 瀏覽:939
國元證券基金託管 瀏覽:578
今日菜百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29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
通達信資金分時凈買入指標 瀏覽:277
北川幣理財 瀏覽:319
df融資 瀏覽:462
手機版東方財富怎麼看北向資金 瀏覽:26
一元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84
股票什麼書好 瀏覽:722
eg1906合約最後交易日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