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色列,一個創新強國是怎麼煉成的
五大創新途徑
以色列的創新生態系統極富活力,吸引了數以百計的跨國公司、中等規模公司以及一些小型初創公司,這些公司或已和以色列的企業建立了夥伴關系,或已在該國建立了組織機構。
新型模式百花齊放,非以色列公司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把握以色列矽谷——「硅溪」——的機遇。
1. 在以色列開展研發活動
目前,超過250家外國公司在以色列設立了研發中心。例如,英特爾在該國設立了四個研發中心和一家晶元工廠,總產值幾乎占以色列技術出口額的10%;圍繞英特爾在以色列的創新基地,一個由1000多家初創企業和供應商組成的半導體產業群蓬勃發展起來。盡管運行研發中心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但開展研發活動仍是跨國公司利用以色列創新能力、有效應用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
五大創新啟示
以色列正在轉型成為科技強國,這不僅給公司和企業家創造了機會,而且給全世界希望促進本國初創企業發展、提升本國創新文化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寶貴經驗。
1. 構建智庫
以色列始終大力發展教育和科研,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研究和學術機構培育高新人才、鼓勵新鮮創意,是其初創企業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該國民間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1%,是歐洲平均投入(1.9%)的兩倍多。此外,以色列擁有七所研究型大學,其中兩所大學的自然科學學科位列世界前50名。
2. 改善移民與安置政策,弘揚企業家精神
以色列匯集了來自70個國家的移民,已經成為一個富有活力、文化多元的大熔爐。在多種措施的支持下,這些移民成為以色列創新體系多元化人才的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圍內,以色列人口中的工程師和博士比例最高。國家需要為移民提供成功機會並助其真正紮根於此,避免人才流失造成的經濟損失。
3. 不畏風險,不懼失敗
以色列科技企業家非常重視敢想敢為的精神,也憑借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以非凡的速度和敏捷度推行自己的理念。充滿創新和冒險的文化——包括不懼失敗的精神——已經成為以色列基因的一部分。缺失這種精神的國家可以通過明智的政策進行彌補,包括企業家項目、學校教育、簡化與靈活的破產規定等。
4. 集中激勵制度及明智的創新支持政策
以色列政府通過集中激勵和創新政策為企業家提供支持,助其邁出第一步。國外投資商的研發中心、孵化器和創新實驗室也從諸如減稅、撥款等激勵政策中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政府應減少對企業的干預,讓企業家更自由地實踐其創新理念。
5. 化弊為利
由於自然資源匱乏、安全環境不夠穩定,以色列必須重點發展科技,彌補不利條件。各國不應單純模仿他國,而是應因地制宜,發展本國特色技術與服務。高科技集群的建設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現有的行業、大學和富有創造力的城市環境共同努力創造。
總之,多元化是創新之源。對於企業而言,創新方式多樣且復雜;多元化的方式方法也適用於整個創新生態系統。隨著數字化的快速發展,企業需理解多種創新生態系統,創造性地結合自身獨特優勢參與其中,最終獲得成功。
2. 以色列在中國有哪些風投公司
以色列在中國的風投公司比較知名的有英菲尼迪,這家公司的老闆叫 阿米爾專,他們公司屬的牌照編號是001,是最早進入中國的以色列pe基金之一。他們肩負著國家的重託,說白了,以色列國內有國際派,也有國內派兩股政治力量, 他們屬於國際派,幫助貫徹國家的對外傳播影響力,推動以色列工商業企業走向中國、印度這兩個市場的超級使命,因而在中國試圖復制以色列的項目,目前來看,雖然他們技術很強,也很有錢,但是都失敗了。
他們目前在找中國團隊,願意出錢、出技術,在中國把以色列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成功的項目復制或再造。
至於直接投資,以色列人投的都比較大。不過,他們有一項別的業務,就是帶中國企業家去以色列考察和買公司。
3. 以色列正研發超級晶元有多快
有「中東矽谷」之稱的以色列高科技發達,其晶元產業和半導體技術尤其令人矚目,每年創造的出口額占以色列總出口額的20%以上。眼下,以色列正在研發體型更小、速度比傳統晶元快100倍的超級晶元,前景令人充滿期待。
新聞配圖
利維的科研團隊,恰恰在這兩個難題上取得了突破。他們巧妙地繞開了眼下光子器件微納加工精度低、重復性和擴展性差的技術難題,把快閃記憶體技術引入到硅基光子器件加工中,成功實現了可靠的、能夠重復的光子器件的制備。這一舉措對未來集成光子晶元的問世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開拓性,從而有望引發晶元業的一場革命。有分析稱,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填補太赫茲鴻溝,並創造出全新的、更強大的無線設備,能夠使晶元以比目前高得多的速度進行數據傳輸,是一項足以改變晶元高科技領域游戲規則的技術。
事實上,從電子通信向光通信的轉變,對晶元製造商頗有吸引力,因為破除技術壁壘後,光通信可以顯著提高晶元的運算速度並大大降低功耗。人們期盼著比傳統晶元快百倍的太赫茲級微晶元能夠早日問世,以更好地造福人類。
4. 為何很多大公司都在以色列建研發中心
以色列,一個沒有石油資源、連水都很缺乏的國家,剛剛建國58年、人口只有700萬的國家,每年的GDP為1240億美元,人均GDP 17900美元,年增長率5%。 摩托羅拉首席運營官麥克·扎法羅維斯基說:「以色列公民的智慧和靈巧是這個國家最大的自然資源。」從全球高科技人才的百分比排名來看:第一是美國,第二是荷蘭,第三是以色列。數據表明,以色列研究生學歷佔到勞動力的24%。 以色列工業貿易和勞工部外貿司副總司長赫什(Boaz Hirsch)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特別強調,國家對高科技企業的扶持,是以色列「兩頭在外」的高科技企業迅速成長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他們一般只為全球最優秀的大公司做尖端服務。 所謂「兩頭在外」,即「市場在外,大規模生產在外」。由於當地市場有限,以色列的大多數公司,承擔的都是「賣方的賣方」角色,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他們只牢牢占據研發環節。 以色列將國民生產總值的4.8%投入到研發上,是世界上研發投資比例最大的國家。 「以色列的經濟構成正在改變,高科技出口在1994年是26%,現在已到了34%。在納斯達克,以色列擁有75家上市公司,總數量僅在美國之後位居次席。由於擁有好的創意和新的技術,有超過30家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在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等地上市。」赫什介紹說。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2004~2005》顯示,技術成熟度以色列第一;風險投資利用率,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科研方面排名第三。以色列在多個高科技領域,跟美國、荷蘭、瑞典等國家排在第一方陣。 是什麼讓以色列的科技可以如此進步?赫什總結了六點原因: 政府願意扶植這些企業的研究與發展;政府鼓勵他們擁有高技術的人員;政府鼓勵高科技企業冒險,失敗的成本由政府承擔。同時,大量、有效的風險投資源源不斷地進入以色列;大量國防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企業家精神。 赫什舉例說,ICQ在還未盈利時就已賣了4億美元。由於以色列市場太小,所以大多數高科技公司都以全球市場為目標。風險投資業在以色列非常風行,並且大部分都是外國的。在2000年達到頂峰,一年內大約有41億美元進入以色列。2006年仍然有十幾億美元流入這里的高科技公司。
5. 被稱為晶元領軍人物的Avigdor Willenz,究竟有多優秀
Avigdor Willenz是一位在以色列半導體晶元領域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出現讓國際的半導體晶元行業發展速度加快了很多。他以自己的實力先後創辦了幾家專門研發半導體晶元的科技公司,而在他的公司創辦之後不久,就在半導體晶元行業有了非常不錯的發展。
在2016年Avigdor Willenz又創辦了現在非常有名的Habana Labs,這個公司的總部是位於以色列的,而這個公司的主營產品也是晶元。在這個公司成立兩年之後,發布了最新產品 Goya晶元,這個晶元的性能比普通的CPU好了將近十倍。在2019年裡,這個公司又推出了訓練晶元 。
6. 在NASDAQ上市的以色列企業有哪些
多看看VC吧,很多公司都有他們的投資背景,以色列人追逐資本和科技的腳步
7. 境內公司在以色列投資當地一家公司(30%股份)投資所得收益企業所得稅如何交
我司是一家境內企業(北京民營企業)要投資一家以色列當地的公司,所佔股份30%。投資後的收益(如股息、年終分紅等)該如何交企業所得稅?我國和以色列簽訂的有避免雙重征稅協議,雙邊協議稅率是10%,這部分收益在中國交多少企業所得稅?多謝各位老師的幫忙!
8. 為什麼以色列正成為中國投資的主要目的地
原因如下:
1、以色列只有800萬人(相當於上海三分之一的人口專),國內人口不足以支撐一個大屬公司,只有靠不斷創新。他跟中國不同。中國13億人口,國內有足夠的人口支撐市場。
以色列企業必須都靠創新來發展,努力研發自己的獨特科技,然後收購別人或被收購。因為以色列人口只有幾百萬,所以它不創新只有完蛋。而就算成功,也只是苟延殘喘,必須被收購。
所以中國的企業有了成就,往往是做大,專精一門就可以。而以色列企業,因為人口基數問題,根本就無法做大,只能挖掘創新能力!
而中國正好缺少這些,但是中國公司都有資金,這樣一拍即可,以色列有技術,中國有資金,所以色列正成為中國投資的主要目的地
9. 以色列的晶元水平如何
以色列的軍用晶元技術非常高超,在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