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電影《太平輪》評分很低
看完整部電影,我就知道評分這么低都是有緣由的。
吳宇森導演是誰?導出過《英雄本色》、《變臉》、《碟中碟2》等經典電影的香港暴力美學大導演,但這部《太平輪》著實顯得有些雞肋。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說得就是這樣的境況吧。平庸是大多數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電影想要探討的東西似乎很多,家國存亡,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大大小小的人物被時代的洪波沖得顛沛流離,時間線從抗日戰爭拉到內戰結束,一切都顯得太匆忙草率,導演似乎只是為了把沉船這一高潮點盡快安排出現而已。
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出戲,而《太平輪》顯然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就拿最後一段戰爭中國共雙方的對峙來說,一方太過完美,贏得太過順利容易,要知道,這可不是打著抗戰神劇招牌的片子,戰爭片最怕的就是這種戰斗神話式的東西,無法令人信服自然使人出戲。
以上,僅為我個人主觀對本片的看法。
B. 《太平輪》票房失利的三個為什麼
又一個大導演的大片失利,這一次是吳宇森。《太平輪》上映6天僅獲得約1.14億票房,張一白執導的青春片《匆匆那年》首映2天便超過了這一數字。
雖然明星很多,這個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尖叫。好多人抱怨,半集完了都沒登船,分成上下集也是一個吐槽點。這是傳統電影導演的一個問題,缺乏產品經理思維。比如,為什麼拍成上下集,一個重要原因不是為了更好看,而是為了收回成本。
===吳宇森的分割線:
來源:好奇心日報 文:俞斯譯
擁有國際大導演、大明星和過億元投入的《太平輪》在上映幾天內表現平平。觀眾為什麼不買賬?原因可能有這些。
豆瓣上這部電影的打分一直在下降,昨天還有 5.5 分,今天降到了 5.4 分。演員的表演、劇情的設置都是大家最集中的吐糟點,「有錢就是任性,半集完了都沒登船。」一名豆瓣網友這么評論道。
電影的評分更直接影響了票房,《太平輪》(上)首日排片率達到了 34.61%,但平均上座人數只有場均 16 人。
隨後兩天的情況更糟糕,在排片只下降了 0.45% 的情況下,周三的票房卻大跌 33% ,從 2420 萬跌至 1630 萬元,這進一步導致了院線信心不足,給予這部電影的場次在周四下降為 33.11% ,並創造了 1450 萬的票房新低。而在今天《匆匆那年》上映後,《太平輪》(上)的排片量一下子降到了 24.55%。
如果不是因為 3D 的高票價,《太平輪》(上)的表現還會更加糟糕。我們自然也產生了一個疑問:這部由大導演吳宇森指導,由小馬奔騰、樂視影業、華誼等多家國內一線電影公司參與,雲集了黃曉明、金城武、章子怡、佟大為、宋慧喬、長澤雅美等大牌明星,被稱為「東方泰坦尼克號」的電影,為什麼最後會淪落地這般境地?
對於一個籌備期超過 6 年,投資幾億元的電影項目來說,任何一個環節的錯誤都可能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我們列了一些大家關心的關於《太平輪》(上)的疑問,從這些答案中可以尋找到這個項目暫時失利的蛛絲馬跡。
為什麼要分成上下兩集
大概有很多人都想搖著吳宇森的肩膀問這個問題吧。這也是大家吐糟最多的地方:一部叫《太平輪》的地方,船去哪兒了?
參與這個項目的知情人士告訴《好奇心日報》,這個項目原本並未打算分成上下集,「很多主要演員都是後來才知道要這么分的」。片方這么做也實屬無奈,這個籌備了5 年,拍攝了 9 個月的項目出現了超期和超支現象,片方對外宣稱的總預算達到了 4 億人民幣,而根據《太平輪》的維基網路顯示,項目的總預算為 4860 萬美元(3 億人民幣)。
在國內現行的票房分賬體系中,片方每投入一塊錢,需要產出三塊錢的票房才可以回本。即使是按照 3 億人民幣計算,《太平輪》也至少需要達到 9 億票房才能實現收支平衡——如果片方想要賺錢的話,起跑線就是 10 億了。
讓我們猜一下,片方在評估了電影之後認為票房回收壓力過大,所以就決定拆成上下兩部「賣兩次」,不過即便如此,以登船前後作為上下部的分割點也是有待商榷的決定,這會導致看第一部的觀眾會覺得自己被欺騙了——這也是許多人真實的想法,或許壓縮一些故事背景,加入半小時登船後的劇情會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為什麼有這么多明星
《太平輪》是最近幾年主演陣容最強大的一部電影,三對戀人,六名主演都是一線明星。吳宇森第一次向外界透露自己將執導《太平輪》時,確定的主演只有張震和宋慧喬,包括黃曉明、章子怡、佟大為、長澤雅美等都是隨後再逐一加盟的。
這里有一個背景是,原來電影的投資結構是「小馬奔騰占 50%,華策影視占 40%,中影集團占 10%」,但隨後華策影視退出的項目,小馬奔騰不得不投入更多的錢去補缺。項目的回收壓力變大,找更多有票房號召力的一線明星變成了必要的選擇。
多位一線明星確實幫助電影更好的進行海外市場的銷售。根據小馬奔騰影業海外部負責人黃國賢提供的數據,《太平輪》在海外的預售金額已超過 1000 萬美元。
不過這么多一線明星也給影片帶來了一些問題,片酬的增加是一方面,更大的問題在於當電影被分成上下兩部分之後,原本兩個小時的故事被拉長為了四個小時,為了突出這些明星的戲份,那些原本應該作為三段愛情故事背景出現的場景——比如某某大戰,反而變成了故事的主線,為數不多的幾場愛情戲反而成了點綴。
為了更高的票房目標,找來了更多的大明星加盟;但更多大明星的加盟又反過了變成了《太平輪》敘事上的負擔,尤其是分成了上下兩部之後。
為什麼是吳宇森
在 2008 年 5 月的戛納電影節上,吳宇森第一次向外界宣布自己將指導一部名叫《 1949 》的電影,這就是後來的《太平輪》,那時候確定的主演有張震和宋慧喬。
隨後,這個項目就進入了漫長的籌備期,值到 2013 年 7 月才開機。在長達 5 年的籌備期中,有過兩次明顯的中斷。與第一次因版權問題中斷相比,第二次的中斷對項目的影響更大。
2011 年 4 月,《太平輪》項目在解決版權問題後重啟,但沒過幾個月,當時 65 歲的吳宇森被檢查出了淋巴癌——幾乎在每個最近的采訪中,都提到了這件事。但很少被提及的是,吳宇森從患病到停止工作到進行化療、恢復再到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只花了一年時間。在拍攝過程中,他需要每天需要吃好幾種葯來保持血壓穩定,拍攝期長達 9 個月,對於任何一個大病初癒的 68 歲老人來說,都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
從這個角度來說,《太平輪》成為吳宇森一個「不得不做」的項目,他也的確已經盡了自己的力。
===江南春+金錯刀:2015年移動互聯網實戰第一講:
《贏在微創新2.0:爆品戰略》微創新總裁實戰營第15期,2015年1月17–18日,北京
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 + 互聯網創新教練金錯刀:
江南春,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互聯網品牌實戰打法《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品牌引爆》。金錯刀,一個人的商學院,微創新思想提出者,小米顧問,2015年度血與骨的升級第一講!
參與感真刀實槍的打法,小米爆品戰略4大行動秘笈:
1、如何打造你的痛點戰略?小米從0到600億的第一原點就是找痛點,雷軍、黎萬強、KK、王川、洪鋒等5大創始人獨家找痛點的核心方法,以及金錯刀歸納的找痛點方法論。
2、如何打造你的爆品戰略?90%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最大挑戰就是爆品確實,如何讓產品尖叫,如何設計流量產品,如何做爆品。
3、如何打造你的粉絲戰略?沒有粉絲就沒有未來,如何讓用戶參與設計,如何做特權,如何維護鐵桿粉絲。
4、如何用移動互聯網爆點式營銷?如何設計參與節點,如何設計互動方式,如何引爆口碑事件。
C. 電影《太平輪(上)》中你最喜歡哪個角色
我最喜歡男主角。2014年賀歲檔這個火熱的季節中,第一部迎來的大製作就是12月2日全明星陣容史詩片《太平輪(上)》,導演吳宇森,這個國際級大導演的名字,完全可以與12月另外兩位大咖導演姜文、徐克平起平坐,從而形成賀歲檔三足鼎立的角逐之勢。但這部電影卻也是最令人糾結的一部。首先這個關於太平輪的故事被拆分為上下兩集就讓很多觀眾摸不著頭腦,其次作為一部史詩電影,也恰恰是當今內地影市浮動較大的題材,從《金陵十三釵》到《一九四二》票房成績雖然喜人,但與動輒數億的投資相比,畢竟還是沒有達到預期。
這樣的處理方式類似於美國電影《燃情歲月》和《硫磺島家書》,避免了因角色過多造成了混亂和流水賬敘述,而多條線索掌控起來難度也更大。但在這部電影導演卻將其整合的條理清晰,節奏方面張弛有度,在華語同類電影中,這樣的群戲和鮮明的敘事結構足見吳宇森的功力。而對於人物和情感的刻畫,向來是吳宇森的強項,效果自然不俗。
D. 國產片太平輪太垃圾了,跟泰坦尼克號比不是一個擋次
如果你把他當泰坦尼克號看他就是垃圾,如果你把他當中國當初亂世的故事看的話那就又一個概念了
E. 為什麼太平輪票房這么低
所以一般娛樂電影的票房會好一點,但口碑會很好有的電影是有深度的,一個票房大賣。
有深度的電影在票房上可能會差點。
好電影不能單單拿票房來衡量的。
目前大家的口味都偏重於娛樂。
就好比當年的《東成西就》《東邪西毒》,一個獲獎,原版人馬,有的電影是純粹的娛樂
F. 太平輪上下兩部有關聯嗎有什麼關聯,詳細點的。
當然有,前一部是描寫解放戰爭至結束,主角登上太平輪去往台灣。後一部則是太平輪在中途沉沒的故事。
G. 太平輪很好看 為什麼票房這么差
因為叫好的電影未必叫座啊~ 這都是隨緣的
H. 《太平輪》時隔四年日本公映,為什麼吳宇森的「太平輪」沉得如此慘烈
近年來類似《太平輪》這樣的電影,一般評分都會比較低,倒不僅僅是太平輪一個人的鍋,堆砌明星,人人都有戲份,相互走過場,自然的結局就是劇情不緊湊,敘述不清楚,則評分必然低也!
《太平輪》吳宇森導演,眾所周知吳宇森導演並不是一個爛導演,他過往的作品有不少經典之作,《英雄本色》、《變臉》等,都是口碑與票房齊飛,劇情與明星相得益彰的佳作!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吳宇森本人是一個對電影品質有追求的人,同時大家都知道這部《太平輪》電影推出的時候就說了有上下兩部,意味著導演本人也是沖著要拍滿兩部去的,但是按照1拍攝的效果,還要繼續拍攝2,且並沒有太大改觀,勇氣也是著實可敬可佩。
我們簡單分析下,為何《太平輪》的一切都從希望變成了失望?原因在哪裡?
第一:流量明星太多,明星的名字就不一一念出了。如此眾多的大牌明星出現在一部電影里,前車之鑒,諸如《開國大典》,也是被炮轟的夠嗆。原因很簡單,明星都是大牌,導演個個不想得罪,同時又想個個利用,不得浪費,所以一部一百分鍾的電影,分散給這么多明星,你還指望劇情可以過得去,那就必然很難,但是是否就一定如此呢?香港老一代電影里也有很多明星薈萃的,但是依舊拍攝的很好。
所以第二個原因,就在於劇情設計的有很大瑕疵,甚至是失誤,如此眾多的明星,本該製造一出出對手戲才是,而縱觀整部電影,明星基本是各自為陣,甚少有出現在同一個場景里的片段,更恍說還得演出一出出精彩的對決了。所以看電影就如同看一個個明星的專訪,可想而知,這樣的電影必然會口碑撲街!罵聲一片了!
無法得知,太平輪是否還會再有第三、第四部,但是如果繼續如同前面兩部一樣胡鬧,我想吳宇森導演的生涯晚期口碑也將夠嗆了!
I. 太平輪彼岸結局是什麼
金城武飾演的嚴澤坤 在沉船後與一男子爭搶救生木板,被刺死沉入海底,死前彷彿看到了 志村雅子來接他。
章子怡飾演的於真和佟大為飾演的佟大慶一起在沉船事故中活了下來。黃曉明飾演的雷義方在戰爭中犧牲了,宋慧喬飾演的周蘊芬生下了雷義方 的孩子。顧上校也活著。
電影拍攝背景:
《太平輪》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1949年1月27日,一艘名為太平輪的船從上海出發開往基隆,途中因為超載、夜間航行未開航行燈而被撞沉,導致船上近千人罹難。這一沉船事件發生後,太平輪一度被稱為「中國的泰坦尼克號」。
為了真實反應太平輪這一歷史事件,影片《太平輪》籌備四年多,拍攝十個月,耗資近四億元人民幣,金城武、章子怡、黃曉明、佟大為、宋慧喬等眾多大咖加盟,導演吳宇森更是華人的驕傲,影片的特效全部由《泰坦尼克號》的原特效團隊完成,堪稱中國版《泰坦尼克號》。
J. 泰坦尼克號與太平輪的對比分析
泰坦尼克號是愛情災難的經典
太平輪只能說是一部戰爭題材的苦情戲
不是一個級別
詹姆斯卡梅隆和吳宇森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