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抓住機遇的事例
日本從前有個叫騰庵的人,早年開過釀酒作坊。那
時日本酒坊釀出的酒比較混濁。有一次,騰庵手下的一
個伙計因為對騰庵不滿,決定離開酒坊。這個伙計在離
開前故意抓了一把灰丟進酒桶里,目的是想把酒弄臟,
讓它賣不出去。騰庵碰到這樣的人為災禍,心裡自然十
分氣憤。懊喪的心情使他久久地看著大酒桶發呆。奇怪
的是,過了一陣,他發現被撒了灰的酒漸漸地變清了!
後來,他請人化驗分析才明白,原來正是摻進去的灰使
酒里的雜質沉澱了。從此,騰庵就用這種方法生產出當
時別的酒坊還製造不出來的清酒,大受顧客的歡迎,他
本人也因此發了大財。
機遇只所以成為成功的關鍵是根據馬列主義唯物世界觀得出的。我們說客觀條件決定人的主觀意識,一個人的成功要憑借的不只是自己的主觀努力,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曾慨嘆過: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古人如此,今人依然。我們的主觀努力不就是要充分發揮外界條件的最大優勢嗎?所以說無論成功的人是處於優勝還是劣勢,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由於外界機遇的存在,而自身的努力也不過是加快成功的動力而已. 2.成功的關鍵是機遇 ,千里馬遇不到伯樂價值還不如一頭騾子.
B. 名人抓住機遇的事例
1、世界酒店大王希爾頓,早年追隨掘金熱潮到丹麥掘金,他沒有別人幸運,沒有掘出一塊金子,可他卻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種眷顧。當他失望地准備回家時,他發現了一個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商機,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當別人都忙於掘金之時他卻忙於建旅店,他頓時成為了有錢人,也為他日後在酒店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2、中國首富李嘉誠想必人人都知道吧。他的成功在於對時機的把握。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還相對落後,土地也沒有現在這樣的「寸土必爭」。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嘉誠把握住了商機,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借巨款購買了大量的地皮。這樣的舉動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啊。也正是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資使他發家起業,成為了亞洲地產大亨。
3、毛遂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一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一次,秦國大舉進攻趙國,情況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決定挑選出20名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可是只有19人合乎條件。這時,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願隨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一開始不以為然:「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裡,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鑽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現他。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面顯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說:「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裡鑽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一樣放進您的口袋裡呀。」平原君便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只有毛遂面對楚王,慷慨陳詞,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楚王終於被說服了,與平原君締結盟約。趙國於是解圍。
事後,平原君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可是以前我竟沒發現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一個人才呢!」
4、16歲的麥克斯韋初到劍橋,一切都覺得新鮮。這一時間,他專攻數學,讀了大量的專門著作。不過,他讀書不大講系統性。有時候,為了鑽研一個問題,他可以接連幾個星期什麼事都不幹;有時候,他又可能見到什麼讀什麼,漫無邊際。
這個善於學習和思考的年輕人,需要名師點撥,才能放出異彩。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麥克斯韋果然遇到了一位好老師,這就是霍普金斯。霍普金斯是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一天,他到圖書館借書,他要的一本數學專著不巧被一位學生先借走了。
那書是一般學生不可能讀懂的,教授有些奇怪。他詢問借書人的名字,管理員答道「麥克斯韋」。教授找到麥克斯韋,看見年輕人正埋頭摘抄,筆記本上塗得五花八門,毫無頭緒,房間里也是亂糟糟的。霍普金斯不禁對青年產生了興趣,詼諧地說:「小夥子,如果沒有秩序,你永遠成不了優秀的數學家。」從這一天開始,霍普金斯成了麥克斯韋的指導教授。
霍普金斯很有學問,培養過不少人才。麥克斯韋在他的指教下,首先克服了雜亂無章的學習方法。霍普金斯對他的每一個選題,每一步運算都要求很嚴。這位導師還把麥克斯韋推薦到劍橋大學的尖子班學習。經這位優秀數學家的指點,麥克斯韋進步很快,最後終於成為一代科學大師。
5、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正面回答,卻讓他們走田埂,只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要求是選摘一個最好最大的麥穗。
第一個弟子沒走幾步,就看見一個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來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的那個大,但已經沒有機會,只得遺憾地走完全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要提醒自己,後邊還有更好的。可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邊兩個弟子的教訓。當走過全程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個美麗的麥穗。雖說,這麥穗不是田裡最好最大的一個,但對他來說,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C. 關於抓住機遇,挑戰自我的名人事例
機遇
著名科學家巴斯德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關於機遇的故事:1822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撕特在一次報告快結束的時候,把當時正巧帶著的一根導線的兩端與一個伏打電池連接,放在磁針的上方,與磁針平行。起初,他故意使導線與磁針垂直,但沒有什麼情況發生。但是,當他偶然將導線平放並與磁針平行時,他驚奇地發現磁針向相反的方向偏轉。這樣,完全憑借機遇,奧撕特發現了電和磁的關系,並為法拉第發明電磁發電機開辟了道路。正是在講述這段故事時,巴斯德說出了關於機遇的至理名言:「在觀察的領域里,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華羅庚曾說過:「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D. 5篇有關抓住機遇邁向成功的事例
讓·克雷蒂安,加拿大第一位連任兩屆並跨世紀的領導人,小時其貌不揚,並口吃,幼年因病導致左臉局部麻醉,嘴角歪斜,一耳失聰,講話時嘴巴總歪向一邊。雖然他有這么多缺陷,他不僅不自卑,而且還自信向上,發奮圖強,成了飽學之士,換能在演講時恰到好處的利用幽默的語言來彌補自己的缺陷,並不失時機地提高嗓音,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以後他成了一個頗有樹見的人。1993年10月,他參加加拿大總理競選,保守黨利用他臉部缺陷進行人身攻擊,他泰然處之,以自信來迎接對手的侮辱,博得廣大選民的支持,當選為加拿大總理,並在1997年大選中再次獲勝。
諸葛亮待機而出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著名政治家,軍事家。15歲時隨家人為逃避戰亂,離開山東老家輾轉到湖北襄陽避難。17歲時隱居在襄陽城西的隆中。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時大政治家管仲和軍事家樂毅。因此,他隱居隆中邊種地,邊修學,靜觀天下,待機而出,人稱「卧龍」。
漢末以來軍閥混戰的形熱已趨明朗。曹操基本上統一中國北方,勢力最大。孫權割據江東統治鞏固勢力次之。劉表、劉璋等軍閥也各有地盤。劉備在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中,組成了一個勢力不大的軍事集團,但屢被曹操擊敗,被迫輾轉投靠,沒有自己固定地盤。為發展自己勢力,到處訪尋人材。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向劉備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並提出了對策,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掌握著軍政大權。他聯孫抗曹,取得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勝利,並乘機佔領荊州,進軍四川,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為劉備建立和鞏固蜀漢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
拿破崙捕捉機遇
拿破崙·波拿巴,法國18世紀政治家,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尉級炮兵軍官。
1793年,他被匯報會往前線,參加進攻土倫的戰役。正當革命軍前線指揮官面對土倫堅固的防守犯難的時候,拿破崙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直接向特派員薩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戰方案。在特匯報會員苦無良策時,看拿破崙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崙為攻城炮兵副指揮,並提升為少校。拿破崙抓住這個機遇,在前線精心謀劃,勇敢戰斗,充分顯示出他的膽識和才智,最後攻克了土倫。他因此榮立戰功,並被破格提升為少將旅長。終於一舉成名,為他後來叱吒風雲,登上權力頂峰奠定了基礎。
E. 關於抓住機遇的故事
《最大的麥穗》
希臘有一位大學者,名叫蘇格拉底。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成熟的季節,地里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後,就陸續走進了麥地。
地里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以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你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突然,大家聽到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鍾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 ;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蘇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這這樣一個道理:人的一生彷彿也是在賣底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了那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單把眼前的麥穗拿在手中,才是實實在在的。
F. 關於機遇的小故事
1955年,比爾蓋茨出生在美國西部美麗的城市西雅圖。11歲時,蓋茨進入西雅圖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學學習。這時正是計算機悄然興起之時,湖濱中學花巨資購置了一台計算機供學生們了解、學習。好學的蓋茨很快就迷上了計算機。
1973年,蓋茨被哈佛錄取。哈佛是世界著名大學,這里雲集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
1974年,第一台個人電腦問世的消息激發了蓋茨的全部激情。他決定從哈佛退學,投入到這一場計算機浪潮之中。因為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機會。
1975年,蓋茨和他的好朋友保羅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們將自己的公司取名為微軟公司。此時的微軟雖然還沒有形成大的氣候,但是蓋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計算機界已小有名氣。
1981年,當時最大的計算機公司IBM公司正式展出其新型個人計算機,轟動一時。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為IBM公司提供語言程序的正是年輕的蓋茨領導下的微軟公司。經過不懈的努力,微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IBM個人電腦問世半年後,微軟正式成為個人電腦軟體方面的領導者。年僅26歲的蓋茨也一舉成名。
如今,蓋茨已登上計算機軟體世界的巔峰,成為新一代美國青年崇拜的偶像人物。
G. 關於抓住機會的事例300字
姜子牙磐溪垂釣數十載才迎來文王,後輔佐周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鎬京 , 滅了荒淫無道、沉溺酒色的紂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諸葛亮高卧隆中數十載,方換來玄德 「 三顧茅廬 」 ,進而輔佐劉備三分天下。試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難道僅僅是因為與文王的偶然相遇嗎?孔明三分之計的成功難道只是因為劉備偶然聽到傳聞而三顧茅廬嗎?非也,其實他們在機遇到來之前早已胸中韜略萬千,他們的頭腦早已做好把握機遇的准備。
H. 抓住機遇,取得成功的事例
放眼古今中外,就有許多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正是因為把握住了時機。
世界酒店大王希爾頓,早年追隨掘金熱潮到丹麥掘金,他沒有別人幸運,沒有掘出一塊金子,可他卻得到了上天的另一種眷顧。當他失望地准備回家時,他發現了一個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商機,也迅速地把握住了它。當別人都忙於掘金之時他卻忙於建旅店,他頓時成為了有錢人,也為他日後在酒店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中國首富李嘉誠想必人人都知道吧。他的成功在於對時機的把握。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還相對落後,土地也沒有現在這樣的「寸土必爭」。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嘉誠把握住了商機,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借巨款購買了大量的地皮。這樣的舉動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啊。也正是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資使他發家起業,成為了亞洲地產大亨。
其實,機遇是留給准備好的人。勞倫斯.J.彼得不是說過,不要有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想法。只要你是錐子,哪怕是放在口袋裡,年長日久,也會冒出尖來。
I. 抓住時機的小故事
抓住一切機遇地去叩響機會的大門
一天,在西格諾·法列羅的府邸正要舉行一個盛大的宴會,主人邀請了一大批客人。就在宴會開時的前夕,負責餐桌布置的點心製作人員派人來說,他設計用來擺放在桌子上的那件大型甜點飾品不小心被弄壞了,管家急得團團轉。
這時,西格諾府邸廚房裡干粗活的一個僕人走到管家的面前怯生生地說道:"如果您能讓我來試一試的話,我想我能造另外一件來頂替。"
"你?"管家驚訝地喊道,"你是什麼人,竟敢說這樣的大話?"
"我叫安東尼奧·卡諾瓦,是雕塑家皮薩諾的孫子。"這個臉色蒼白的孩子回答道。
"小傢伙,你真的能做嗎?"管家將信將疑地問道。
"如果您允許我試一試的話,我可以造一件東西擺放在餐桌中央。"小孩子開始顯得鎮定一些。
僕人們這時都顯得手足無措了。於是,管家就答應讓安東尼奧去試試,他則在一旁緊緊地盯著這個孩子,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看他到底怎麼辦。這個廚房的小幫工不慌不忙地要人端來了一些黃油。不一會兒工夫,不起眼的黃油在他的手中變成了一隻蹲著的巨獅。管家喜出望外,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連忙派人把這個黃油塑成的獅子擺到了桌子上。
晚宴開始了。客人們陸陸續續地被引到餐廳里來。這些客人當中,有威尼斯最著名的實業家,有高貴的王子,有傲慢的王公貴族們,還有眼光挑剔的專業藝術評論家。但當客人們一眼望見餐桌上卧著的黃油獅子時,都不禁交口稱贊起來,紛紛認為這真是一件天才的作品。他們在獅子面前不忍離去,甚至忘了自己來此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了。結果,這個宴會變成了對黃油獅子的鑒賞會。客人們在獅子面前情不自禁地細細欣賞著,不斷地問西格諾·法列羅,究竟是哪一位偉大的雕塑家竟然肯將自己天才的技藝浪費在這樣一種很快就會熔化的東西上。法列羅也愣住了,他立即喊管家過來問話,於是管家就把小安東尼奧帶到了客人們的面前。
當這些尊貴的客人們得知,面前這個精美絕倫的黃油獅子竟然是這個小孩倉促間做成的作品時,都不禁大為驚訝,整個宴會立刻變成了對這個小孩的贊美會。富有的主人當即宣布,將由他出資給小孩請最好的老師,讓他的天賦充分地發揮出來。
西格諾·法列羅果然沒有食言,但安東尼奧沒有被眼前的寵幸沖昏頭腦,他依舊是一個淳樸、熱切而又誠實的孩子。他孜孜不倦地刻苦努力著,希望把自己培養成為皮薩諾門下一名優秀的雕刻家。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安東尼奧是如何充分利用第一次機會展示自己才華的。然而,卻沒有人不知道後來著名雕塑家卡諾瓦的大名,也沒有人不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
人生智慧:機會不會自動地找到你,你必須不斷而又醒目地亮出你自己吸引別人的關注才有可能尋找到機會。但是第一步必須讓人發現你,進而賞識和信仰你。因此,你必須勇於嘗試,一次次地去叩響機會的大門,總有一扇會為你打開的。
J. 抓住機遇的名人事例
一、比爾•蓋茨的故事
1955年,比爾蓋茨出生在美國西部美麗的城市西雅圖。11歲時,蓋茨進入西雅圖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學學習。這時正是計算機悄然興起之時,湖濱中學花巨資購置了一台計算機供學生們了解、學習。好學的蓋茨很快就迷上了計算機。
1973年,蓋茨被哈佛錄取。哈佛是世界著名大學,這里雲集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
1974年,第一台個人電腦問世的消息激發了蓋茨的全部激情。他決定從哈佛退學,投入到這一場計算機浪潮之中。因為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機會。
1975年,蓋茨和他的好朋友保羅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們將自己的公司取名為微軟公司。此時的微軟雖然還沒有形成大的氣候,但是蓋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計算機界已小有名氣。
1981年,當時最大的計算機公司IBM公司正式展出其新型個人計算機,轟動一時。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為IBM公司提供語言程序的正是年輕的蓋茨領導下的微軟公司。
經過不懈的努力,微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在IBM個人電腦問世半年後,微軟正式成為個人電腦軟體方面的領導者。年僅26歲的蓋茨也一舉成名。
如今,蓋茨已登上計算機軟體世界的巔峰,成為新一代美國青年崇拜的偶像人物。
二、年輕的洛克菲勒剛進入石油公司工作時,由於學歷不高,又沒有什麼技術,因此被分派巡視並確認石油罐有沒有自動焊接好。這是石油公司最簡單的工作崗位,連一個小孩子都能勝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著焊接劑自動滴下,沿著石油罐蓋轉一圈,看自動輸送帶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簡單又枯燥,沒干幾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厭倦了。但由於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洛克菲勒決定安下心來,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於是,他更加認真地觀察、檢查石油罐的焊接質量。當時,公司正在推行節約計劃,洛克菲勒想,我這項工作是不是也可以節約某些程序呢?
他發現每焊好一個石油罐,焊接劑要落三十九滴;而經過周密計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這個方法卻不實用。
洛克菲勒沒有灰心,而是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經過多次測試,他終於研製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機。也就是說,使用這種焊接機,每次可以節約一滴焊接劑。盡管節約的只是一滴焊接劑,可一年下來,「三十八滴型」焊接機為公司節省了五百萬美元的開支。
那三十九滴焊接劑滴在公司每個人的眼裡,卻只滴在洛克菲勒一個人的心裡。就是這么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劑,改變了洛克菲勒的一生。
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少機遇,真正缺少的,是發現機遇的敏銳眼睛和把握機遇的睿智心靈。
三、凡爾納撞到大仲馬
18歲時,儒勒•凡爾納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一次,凡爾納自一場晚會早退,下樓時他忽然童心大發,沿樓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紳士身上。
凡爾納非常尷尬,道歉之後隨口詢問對方吃飯沒有,對方回答說剛吃過南特炒雞蛋。凡爾納聽罷搖頭,聲稱巴黎根本沒有正宗的南特炒雞蛋,因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紳士聞言大喜,誠邀凡爾納登門獻藝。
兩人友誼從此開始,並一度合寫戲劇,為凡爾納走上創作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位胖紳士的名字是大仲馬。就在大仲馬的影響下,他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中。在巴黎,他創作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得以上演,這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後來,凡爾納成為「科學幻想之父」。
四、毛遂自薦
毛遂在平原君門下三年,一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一次,秦國大舉進攻趙國,情況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決定挑選出20名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可是只有19人合乎條件。這時,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願隨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一開始不以為然:「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裡,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鑽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現他。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面顯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並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理力爭說:「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裡鑽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一樣放進您的口袋裡呀。」平原君便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只有毛遂面對楚王,慷慨陳詞,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楚王終於被說服了,與平原君締結盟約。趙國於是解圍。
事後,平原君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可是以前我竟沒發現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一個人才呢!」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去推薦,只要有才幹,不妨自己主動站出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五、麥克斯韋的人生轉折點
16歲的麥克斯韋初到劍橋,一切都覺得新鮮。這一時間,他專攻數學,讀了大量的專門著作。不過,他讀書不大講系統性。有時候,為了鑽研一個問題,他可以接連幾個星期什麼事都不幹;有時候,他又可能見到什麼讀什麼,漫無邊際。
這個善於學習和思考的年輕人,需要名師點撥,才能放出異彩。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麥克斯韋果然遇到了一位好老師,這就是霍普金斯。霍普金斯是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一天,他到圖書館借書,他要的一本數學專著不巧被一位學生先借走了。
那書是一般學生不可能讀懂的,教授有些奇怪。他詢問借書人的名字,管理員答道「麥克斯韋」。教授找到麥克斯韋,看見年輕人正埋頭摘抄,筆記本上塗得五花八門,毫無頭緒,房間里也是亂糟糟的。
霍普金斯不禁對青年產生了興趣,詼諧地說:「小夥子,如果沒有秩序,你永遠成不了優秀的數學家。」從這一天開始,霍普金斯成了麥克斯韋的指導教授。
霍普金斯很有學問,培養過不少人才。麥克斯韋在他的指教下,首先克服了雜亂無章的學習方法。霍普金斯對他的每一個選題,每一步運算都要求很嚴。
這位導師還把麥克斯韋推薦到劍橋大學的尖子班學習。經這位優秀數學家的指點,麥克斯韋進步很快,最後終於成為一代科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