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價值投機的價值投機與價值投資
一、價值投資理論
講到價值投機原理就不能不了解價值投資理論。價值投資最早源於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這本書被譽為投資聖經。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指出,「投資是基於詳盡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格雷厄姆還指出,決定普通股價值的因素是股息率及其記錄、損益因素(盈利能力),資產負債表因素。通俗地說,價值投資就是通過對股票基本面(主要是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公司的經營業績)的分析,使用金融資產定價模型估計股票的內在價值, 通過分析現狀和預測未來確定其內在價值, 並通過對股價和內在價值的比較去發現並投資那些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潛力個股,以獲得超過大盤指數增長率的收益。價值投資 又可以分為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兩個流派。
價值型投資者認為投資者選擇股票是為了取得現金股利,股票的內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威廉姆斯提出的「貼現現金流量模型」是價值型投資的典型代表, 通過貼現現金流量模型、紅利模型等方法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將之與股票的市價進行比較,從而決定相應的買賣策略,其主要的盈利模式並不是我們熟悉的在證券市場上獲利,而是通過不斷的現金分紅獲取持續穩定的回報。在具體的操作策略上,價值型投資者主張買入並長期持有的策略,不主張頻繁地進行換手。
成長型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意味著股價的上升,購買股票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資本利得(價差)而非紅利,成長型投資者通過對行業公司的調研預測上市公司未來收益作為股票投資的主要依據。
投資大師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理論的成功實踐者和代表人物。他簡單地把價值投資分為三個步驟:首先,評估每一家公司的長期經濟特徵;其次,評估負責運作公司的人的質量;最後,以合情合理的價格買入幾家最好的公司。
二、價值投機與價值投資二者關系
價值投機與傳統的價值投資既有區別又有極為緊密的聯系。從原理上講,價值投機其實屬於價值投資理論的一部分,是運用價值投資理論指導實際股市投資操作的手段之一。這是因為價值投機的理論核心仍然是建立在價值投資的分析指導基礎之上,即以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為基礎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內在價值進行科學、詳盡的綜合分析,選取具有價值發現和未來價值成長空間的股票買入以期取得投資收益和回報。從獲取利潤的手段上來說,價值投機和成長型價值投資者一樣,是以股價上升後的資本利得作為回報的。
然而,作為投資行為模式,價值投機和價值投資是有本質區別的。無論是價值型投資者還是成長型投資者,其投資模式都是屬於中長期的戰略投資,這類投資收益無論是來自於公司的分紅回報或是股價拉升,其前提都是所投資的企業擁有超出大盤指數的長期、持續、穩定的成長潛力。在第一章我們分析過,本質上其投資的是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投資者隨著上市公司的成長而成長。而價值投機,本質上仍然是一種投機行為模式。雖然它也是建立在投資價值的分析基礎之上,但是其投資收益主要來自於價值發現階段的股價拉升差價,也就是市場公眾投資者發現股票價值低估之後的價值回歸過程。而一旦這個價值回歸過程順利實現,價值投機也就宣告完成。
從投資表現來說,兩者的區別就是價值投資通常是長期持有固定的幾只股票,股價的短期震盪並不會影響到其投資信心,只要上市公司在未來具有可預期的成長空間,投資者就不會輕易地拋出手中的股票;而價值投機者更加關心市場對股票價值的反應,高拋低吸依然是價值投機者的一般操作模式,當股票的價格回到市場價值合理的定位區間之後,盈利變現是其典型的選擇。
從市場投資環境上說,價值投資首先需要一個成熟理性、健康有序、成長向上的規模化收益市場,擁有完善公開的信息渠道,足夠的具有投資價值與業績表現的上市公司。只有多數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才能支撐起一個以價值投資為主導理念的投資市場。價值投機,同樣需要市場的規范和對投資價值理念的普遍認可,但由於其投資收益的動力來源是價值發現和價值回歸,因此對於尚未完全成熟的新興資本市場,價值投機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和實戰價值。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投機策略與投資策略的一種妥協,也是賭博性投機市場向價值投資市場歷史性過渡過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個時期。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以價值投資理念為主導的成熟理性的資本市場中,價值投機依然是客觀存在的重要投資策略。這是因為市場永遠不是理想模型下的市場。在理想化的市場中,投資者是整體理性的群體,信息是完全透明並且對稱的,市場假設也是完全有效的,因此股票的價格應該與自身實際價值擬合。由於以上條件的不可實現,導致非理想化的真實市場股價是圍繞其價值進行波動的,因此 股票的實際價值被市場低估或者高估的情況無時無處不在,這是客觀經濟規律決定的。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的投資者都是長線戰略投資者,投機作為一種風險與收益並存的投資行為模式,也是永遠存在的。因此,價值投機和價值投資對於成熟資本市場都是有效的投資策略。
社會活動的本質就是交易活動。交易活動就是通過付出並獲取資源以滿足需求。社會交易都可以依據其獲取收益的方式,分為投資交易與投機交易。經濟活動就是可以用貨幣為交易媒介或價值表達的交易活動。
㈡ 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關系如何正確看待兩者的關系
這個問題是個很好的問題,您沒有說明字數,而且我在這里也不可能詳細講,那就簡述吧。首先需要強調股票本身沒有真正的價值,股票只是公司用來融資的工具。我們平時買某隻股票實際上原因一是為了預期股息,二是看好本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前景。這也就是為什麼創業板高送配和符合熱點的股票受到追捧的原因。如果一定要說「價值」的話,那主要看該公司在未來的表現了。股票市場價格時刻在波動,它實質上是反映了市場對這只股票的預估值。假設某公司非常好,那麼理論上此公司的股票價格會非常高。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市場的「羊群效應」,加上公司有可能在發展中遭遇危機,使得股票的價格與其真正估值有一定差距。當然我們靠賺差價來賺錢。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我們用長遠的眼觀看股票的「價值」與市場價格的關系,我們會發現它們幾乎相等。所以長期來說隨著股票的「價值」增長,市場價格也會隨之增長。
㈢ 股市中價格與價值的關系是什麼
價值是基礎,價格圍繞價格波動,這是股票投資經典理論所描述的。
對於大資金的機構,可以使用本結論。對於小資金的個人投資者,卻可能被這句話害死。
實際情況正如二樓兄弟所說,就算你買入了低於價值的股票,你卻無法知道它的價格什麼時候能回到價值之上。
實際上,更要命的是,散戶根本無法對股票進行價值評估!對股票進行估值需要兩個必要前提:(1)科學的估值模型;(2)及時准確完整真實的信息。而這兩項,都是中國散戶投資者無法具備的,那麼如何估值呢?
所以,做價值投資對中國普通投資者就是個惡夢或幻想。
㈣ 價格與價值是什麼關系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這兩種投資哲學有所重疊。它們對價格-價值關系有相同的看法。但它們各自側重於強調未來的不同方面。價值投資強調確定股票價值並將之與價格相比較。成長投資則強調由增長帶來的價值並將這個價值與價格相比較。從這個意義上說,成長投資戰略是價值投資戰略的堂兄弟。這兩種戰略的支持者認為投資分析者是可以確定股票價值並與價格相比較的。
指數投資戰略則服務於那些沒有能力或不願進行價值分析的投資者。這種戰略不需要特殊的技能或幕後分析的努力。投資回報反映的是整個指數的市場表現面而不是某些選定的股票的表現。價值投資或成長投資的熱衷者們認為指數投資是那些缺乏技能或時間來進行價值分析的投資者的首選(盡管如此,知曉價值投資的基本哲學仍然有助於這些被動投資者們理解哪些因素在驅動著他們的這些一般性投資)。
在價值投資者看來,技術投資者實際上是在投機,而不是投資。他們試圖根據投資者的動向來預測價格趨勢,通過研究股票價格變化的歷史模式來提煉出對未來的預測。這種方式實際上不太應該被稱作一種投資方法,其期限也太短了,不足以成為投資。技術投資對理性投資者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但在市場持續繁榮的時候卻能甚囂塵上。20世紀90年代正是大量投資者盲目痴迷技術投資的巔峰時期。
技術投資的一個分支,成為「動量交易」(momentum trading),在20世紀90年代末風行一時。大部分投機股票價格的攀升更加大了這種吸引。這種方法的採用者們過分自信地意味自己是敏捷靈巧的股票選擇者而沾沾自喜,很多人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所投資公司在從事什麼業務,是否盈利,也從來不看公司的財務報表。有5年的時間,絕大部分的股票,包括那些業務搖搖欲墜的公司股票價格都持續上漲,這就更使得這種自我陶醉的情緒不可遏制。
在這期間,大量的新投資者湧向股市,盡管他們幾乎不懂得如何閱讀一份財務報表或其他投資的基本原理。甚至連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們也開始醉心於搜集市場謠言與印象而放棄了對事實和數據的分析。無經驗的投資者從來沒有聽說過價值投資這回事,而經驗老到的投資者也相信所謂的「新經濟」已經是價值投資不合時宜。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最眾所周知的就是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股市,其虛假繁榮在1929年的「大崩潰」中達到了頂點。
經濟發展的災難促使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總結歸納價值投資的哲學。20世紀20年代末的投資氣氛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投資組合管理技術。這種投資方式由內部信息和市場印象所驅動。格雷厄姆通過為投資哲學設定一個清晰的思維框架來幫助投資者們提高投資水平。他的價值投資框架雖然需要投資者作出更多判斷,卻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分析基礎。
組合投資戰略是為建立投資哲學框架進行的一個更大膽的嘗試。它的核心假設就是價格等於價值。如果所謂的「效率市場假設」成立的話,價值投資將毫無用武之地。這種情況下,試圖通過購買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未來現金流的現值)的股票而無風險地獲取超額投資回報無異於天方夜譚。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㈤ 如何理解價格策略與價值策略之間的關系
價格策略是給所有買者規定一個價格是一個比較近代的觀念。它形成的動因是十九世紀末大規模零售業的發展。在歷史上,在多數情況下,價格是作為買者作出選擇的主要決定因素在起作用;在最近的十年裡,在買者選擇行為中非價格因素已經相對地變得更重要了。但是,價格仍是決定公司市場份額和盈利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營銷組合中,價格是唯一能產生收入的因素,其它因素表現為成本。
價值投資策略指投資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企業,以追求較為固定的投資回報為目標。根據是否介入被投資企業的管理又分為消極價值投資和積極價值投資兩類。消極價值投資指不介入企業的管理;積極價值投資指透過持有的股份影響企業的改造重組以提升企業價值。成長投資策略以投資為成長股為主要對象,以獲取企業成長時的股價增長為主要目標。
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對投資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其主要觀點大致如下:
1、 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如何看待市場預測
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認為,傳統基本分析中試圖准確預測市場變化是徒勞的,尤其是在大多數人都在試圖准確、快速地預測市場的前提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准確預測市場的變化的;此外,由於市場本身還包含了大眾心理等各種易變且難於把握的復雜因素的影響,所以試圖准確預測市場幾乎不太現實;並且,由於現實中市場無效之處始終存在,所以安全邊際也就一定存在,並且總可以找到。正是基於上述考慮,該策略最終不再考慮市場的波動和心理因素的變化,只專注於安全邊際本身,對那些諸如不準確的估計、意外的變化、環境的改變以及糟糕的運氣等導致損失的可能性給出一個合理的保守的估計;最終他們正是運用這種基於保守估計的安全邊際策略真正做到了提高勝算和增強投資信心。
2、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如何看待風險收益和價值之間的關系
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認為,風險和收益並非象現代投資管理理論所認為的那樣總成正相關關系。事實上,由於市場無效性永遠存在,高風險並不一定帶來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或者低風險高收益的現象普遍存在。由於市場中投機行為諸如盲目冒險、追尋短期快速獲利等投機行為的廣泛存在,所以,高風險低收益,甚至嚴重受損現象也就普遍存在。事實上,由於准確預測市場是極為困難的,所以現實投資中最科學、理性的策略也就是尋找一個相對保守的價值區間,也即安全邊際。
3、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如何看待長期投資
該策略並不象投資組合理論那樣把市場的波動性定義為風險。他們認為那些關於方差、標准差等的定義缺陷太多.而且之所以不把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看作風險的原因還在於他們更加側重長期的資本收益,認為只有長期的資本損失才是真正的風險。他們認為,在較短時間中,價格更容易受到各種復雜的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往往難以把握。只有找到合理的安全邊際進行投資後,堅信在長期投資中必將得到應有回報,才能真正做到任憑價格漲落,我自巋然不動。當然,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也並非不進行短期投資,不過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整體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以便有機會投入更有吸引力的公司。
4、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如何看待集中投資
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分散風險的方法與現代投資組合管理理論通過分散的股票投資方式達到分散風險的做法完全相反,它更傾向於採用集中投資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加大對優秀公司的投資額來實現既減少風險又增加收益的目的。他們相信,只要發現了優秀的公司,並且找到其安全邊際,只需增加投資額即可,沒有必要再投資於其他二流公司。這一點就更加體現了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的實施者對公司內在價值評估的自信,從而充分展示了該策略的市場魅力。
5、現代安全邊際價值投資策略
傳統的安全邊際價值投資策略以本傑明·格雷厄母為代表,其核心是關於公司內在價值的評估,其中特別重視公司有形資產的內在價值。而現代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則是以華倫-巴菲特為代表,他在繼承傳統的價值投資策略的同時,又特別重視公司無形資產如商譽等潛在價值的作用及評估,並且對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也高度重視,從而大大提高了投資的成功率,使得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越發成熟和完善。
事實上,在現實運用中,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不僅要求對公司的內在價值做出合理有效且趨於保守的准確判斷,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還必須具備成熟理性的心理策略。因為,現實中的市場是復雜多變的,投資者在運用有關策略時往往容易受到各種干擾而把持不定,關鍵還在於心理方面的良好把握。具體包括始終要保持理性的平靜心態,克服貪婪和恐懼;始終堅持獨立和自信,固守既定原則,不隨波逐流,同時還要具備超凡的勇氣和膽識等等。現實中真正能夠做到長期堅守策略而不為短期功利所誘者可謂鳳毛麟角。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安全邊際的價值投資策略不僅僅是一種投資策略,其中還包含了哲學和人性等方面更深層次的內涵,它代表了股票投資的一種高層境界。
㈥ 價格與價值
我們僅僅在兩種情境下使用「價格」一詞:
1,買方或賣方的報價。商場里的價格標簽,交易中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報價等等。或者買賣雙方准備報出的價格。
2,成交價。買賣達成的交易價格。這種情境下也是使用價格一詞。
「價值」這個詞彙也是在兩種情境中使用:
1,價值是我們心中猜測推理和估算標的物「可能」的或「應該」的價格。可能是長期的價格,也可能指短期的價格。這是我們探討的價值一詞的真意。
對短期價格估算的例子:
比如,對房子評估時,會說:這個房子價值100萬;想想看,我們說這個房子價格是100萬,與我們說這個房子價值是100萬,這兩個說法的區別在哪裡?
對存貨評估時,也會說:這批貨物價值10萬元等;
對古董藝術品估價時,會說:這個古董價值多少多少;
當我們想達成一筆交易時,我們會在心裡估算對方的報價,並且心裡思考:這個東西價值該是多少。
對長期價格估算的例子:
比如,股票的價值投資者談論,認為這個股票價值是多少,價格是多少。那意味著,長期而言,股票的價格會向價值回歸。
再比如,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也是一種對長期價格的解讀。就是長期價格圍繞勞動消耗波動。
這樣,當我們應用價值一詞時,僅僅在推測價格應該會是多少。而這種推測推理和估算的依據,就可以被當成所謂的價值理論。
2,價值一詞,有時候會在比喻的情境下使用。比如,人生價值,普世價值,春曉一刻值千金,核心價值,價值觀等等。這種比喻沒有特別的經濟學意義。
價值這個詞彙除了在比喻的情境下使用外,其餘任何地方的使用都是指核算推理一種可能的價格。
所以,任何一種價值理論,都不能武斷地說,價值必須是怎樣怎樣。一個投資者在股市上慘賠時,他有時候會抱怨說:這個股票不該跌啊,這么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怎麼還跌啊?
他這樣是在要求股票的價格適應他的投資價值理論。可是現實的價格不會管你的價值理論是怎麼樣,你的價值理論必須適應價格,而不是反過來要求價格適應你的價值理論。
價值的唯一來源是否是勞動?這個我不大知道。我能知道的是,價格不會管你價值是什麼或怎麼樣,它自己運行自己的。
一塊從未開墾過的土地是否有價值?你可以說依據勞動價值論,它沒有價值。可是這塊地不會管你說它有沒有價值。不管它有沒有你說的勞動價值,它都有價格。
㈦ 股票的價值與價格有什麼區別
股票的價值與價格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股票價格,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時的價格。股票本身沒有價值,僅是一種憑證。其有價格的原因是它能給其持有者帶來股利收入,故買賣股票實際上是購買或出售一種領取股利收入的憑證。
股票價值是虛擬資本的一種形式,它本身沒有價值。從本質上講,股票僅是一個擁有某一種所有權的憑證。股票之所以能夠有價,是因為股票的持有人,即股東,不但可以參加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影響,還享有參與分紅與派息的權利,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
2、實際意義不同
股票價值是股票價格的基礎,對價格起決定作用,價格始終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價格偏離價值太大就出現價值的回歸。價值與價格兩者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實際情況中兩者一致只是一種偶然情況,不一致是經常現象。股票價值與股票價格也不例外,同樣遵守這條價值規律。股票價值通常是用會計方法計算出來的數值。
3、影響因素不同
當股票價格低於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時,他們開始買入股票;當股票價格高於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時,他們開始賣出股票。大家都是基於公司價值本身的長期投資,是對企業業績,行業狀況,經濟基礎進行綜合考慮後做出的投資行為,股市也由此形成了一種價值投資氛圍。
但是在投資領域,長期存在著價格嚴重偏離其價值的情況。股票的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多空力量的消長決定的,在一定時期與價值無關。如果價格等於價值,就不需要市場的作用。然而,多數人容易產生誤解,以為股票價格總是等於股票價值,或在價值上下浮動。
一隻股票最終會波動到什麼價格,不僅僅是因為本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股市的環境和氛圍來決定的。所以,股票價值本身並不能決定其市場價格,其市場價格也不能反應出股票的真正價值。
(7)價值投資中價值與價格的關系擴展閱讀:
股票價格的分類
1、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因而,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就有發行價格和流通價格的區分。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發行公司與證券承銷商議定的價格。
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有三種情況: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股票的票面價值。股票的發行價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為基準來確定。股票的發行價格在股票面值與市場流通價格之間,通常是對原有股東有償配股時採用這種價格。
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才是完全意義上的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稱為股票市價或股票行市。股票市價表現為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等形式。其中收盤價最重要,是分析股市行情時採用的基本數據。
2、股票的理論價格
股票代表的是持有者的股東權。這種股東權的直接經濟利益,表現為股息、紅利收入。股票的理論價格,就是為獲得這種股息、紅利收入的請求權而付出的代價,是股息資本化的表現。
靜態地看,股息收入與利息收入具有同樣的意義。投資者是把資金投資於股票還是存於銀行,這首先取決於哪一種投資的收益率高。按照等量資本獲得等量收入的理論,如果股息率高於利息率,人們對股票的需求就會增加,股票價格就會上漲,從而股息率就會下降,一直降到股息率與市場利率大體一致為止。
㈧ 投資價值與價值投資的關系
本可達到70%-80%。而不斷抬高的預期配合不斷抬高的PE定位水平,決定了價格與投資人預期之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以前這個現象被我稱作市場的不理性行為,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市場的理性短期預期導致的自發波動。也可以稱作「戴維斯雙擊效應」。
雙擊策略其實很簡單: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厚,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盡享EPS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雙擊並非戴公獨創,事實上很多投資家都有類似策略,但是戴公卻神乎其技,憑此名滿天下。雙擊和巴老「永恆價值」相比,顯然世俗化了很多,但是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者,或許雙擊更實用一些。 雙擊把買入價格放在企業質量之前,強調低市盈率,其實暗含了很多安全邊際的保護。對PE提高的期待使得不會輕易陷入「雪茄煙蒂」的陷阱。賣出策略提醒投資畢竟不是婚姻,再長的持股期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還是要離場。
戴維斯堅持的操作很簡單,以10PE買入每年增長10-15%的公司,五年後市場會給這公司更高的預期,便會以13甚至15PE買入,此時戴維斯賣出,其獲利率是相當客觀的。 相反,很多人以30PE買入期望每年增長30%以上的所謂成長股,六年後的獲利率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因為在成熟的經濟體,期望一個公司每年保持30%以上的凈利潤增長率,以攤薄其PE水平的難度是很大的。
1 1.2 1.4 1.6 1.8 2.5 3.5 5
10 倍PE 10 12 14 16 18 (此時的價格很可能在12元) --轉折
20PE*2.5元=50元---100元 即由12---50元--100元,獲利4倍--8倍,
而凈利潤只是轉折性地由10%/年增長到40% ,同時雙擊中的PE變成了20,
即DAI氏雙擊的高獲利度在於其 PE的大幅提高,而凈利潤的拐點大幅增長即是催化劑!
戴維斯雙殺與雙擊策略相反,為從雙高到雙低的負循環過程。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具體的是一種與技術分析相對立的方法
簡單的說價值投資是:
1 注重基本面分析的 關注企業盈利能力的 即注重實體經濟對股價的影響
2 圍繞價值選股 找尋價格低於價值 和價值具有成長性的股票
3 什麼是價值?其實高中的經濟學就有介紹 大學的金融課程只是將它具體的深化講解了一下 粗略的講:有效用 又有交換可能的就有價值
4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沒有什麼重點 因為他自己還沒有寫書 現在的關於他的介紹都是第三者的臆測 以及對伯克希爾公司年報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