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大姑娘到底是誰
「大姑娘」它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指所有參加地下黨抗日的團體。
劇情簡介——
1937年,日軍的鐵騎在中華大地上肆虐。中共地下黨員成立組織「大姑娘」開始於日軍作戰,夏家河帶著電台前往淪陷區大連,赴交通站接頭時,意外碰見當年的初戀女友王大花,王的丈夫唐全禮誤以為兩人舊情復燃,打亂了夏的計劃,兩人同時被捕入獄,入獄前夏將電台託付於王大花。
王大花傾其家產欲救出兩人,但丈夫卻蒙冤而死,得救的只有夏家河。對夏抱有成見的王大花稀里糊塗將電台帶至大連,引出重重危機,幾經輾轉終於成功交付共產黨。王大花為謀生,在大連開起飯店,與夏家河所開的診所共處一街,兩人逐漸從冤家到相依相幫,歷經磨難,屢次完成革命任務,立下奇功。在夏家河的引導下,王大花終於從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成長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1)陝西文投銀海投資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夏家河 演員張博
一名中共地下黨員,「大姑娘」組織隊長,那個年代標準的熱血青年,跌宕起伏的時代背景註定了他要踏上東北抗聯的征程,於是他選擇了在和王大花結婚的當夜離開,投入革命。在一次將電台帶往淪陷區大連的任務中恰逢昔日戀人王大花,由此展開了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充滿喜感的故事情節,最後帶動和幫助王大花成為一名共產主義革命戰士。
2、江桂芬 演員辛芷蕾
長相美麗,性格堅強勇敢,身份十分的特殊,看是一名簡單的女的,其真實身份竟然非常的神秘,屢次幫助王大花與惡勢力作斗爭,喜歡夏家河,願意為他付出一切的感覺,為追尋夏家河一路從哈爾濱追到花園口。
3、青木正二 演員木幡龍
一名日本高級軍官,畢業於日本陸軍軍官大學,是當時日本派駐中國大連的最高長官,中國通,自信、聰明。視王大花,夏家河為一生的敵人,幾個人之間經歷一系列的爭鋒相鬥。青木正二因為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放火團屢次燒毀日軍的碼頭戰備物資而一心想鏟除潛伏在大連的「大姑娘」。
Ⅱ 窮追不舍 導演
李京 Jing Li
性別: 男
職業: 演員 / 導演
家庭成員: 江雨晨(妻)
Ⅲ 銀海投資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銀海投資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是2006-01-1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芝罘區北馬路付75號。
銀海投資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602783498617M,企業法人張利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銀海投資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貸款擔保、票據承兌擔保、貿易融資擔保、項目融資擔保、信用證擔保。(二)訴訟保全擔保、投標擔保、預付款擔保、工程履約擔保、尾付款如約償付擔保等履約擔保業務、與擔保業務有關的融資咨詢、財務顧問等中介服務。(三)按照監管規定、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有效期限以許可證為准)。(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銀海投資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3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銀海投資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電視劇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是在哪個影視基地拍攝的
由陝西文投(影視)銀海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吳毅擔任總製片人,閆妮、張博等主演的諜戰懸疑劇《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正在上海熱拍。該劇講述了一個土得掉渣的農村家庭主婦王大花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革命考驗後成長為革命者的故事。談及選擇該劇的原因,閆妮坦言:「在電視劇方面,我還是想擔當一部以女性為主的作品,《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從名字上就先吸引了我。」
由陝西文投(影視)銀海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簡川訸導演,郝岩編劇,閆妮、高峰、張博等主演的諜戰懸疑劇《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正在旅順熱拍。近日,該劇在旅順舉行媒體探班,導演簡川訸攜主演閆妮、高峰、張博等悉數亮相在媒體面前。
所以不是在一個地方拍的,望採納
Ⅳ 北京銀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銀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3月1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項目投資等。
法定代表人:王永明
成立時間:2011-03-17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01369621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東路11號泰興大廈6層602
Ⅵ 陝西銀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陝西銀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1997-01-15在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西安市新城區東新街2號。
陝西銀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000294202854L,企業法人宋旄,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陝西銀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房地產開發經營及配套、銷售服務;建築裝飾工程及配套服務;建築場地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陝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419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15家。
陝西銀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陝西銀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我們光榮的日子的幕後花絮
《光榮的日子》殺青 金牌製作人三年磨劍
《我們光榮的日子》日前在北京靈水村正式殺青。
由陝西文投(影視)銀海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吳毅擔當總製片人的正能量大戲《我們光榮的日子》,日前在北京靈水村正式殺青。改編自劉醒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天行者》的該劇由劉淼淼執導,曾推出《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名作的金牌製作人吳毅再度出手,起用唐曾、柯藍等實力派演員,投資數千萬花費三年心血精心再制精品大戲。殺青之後,吳毅面對記者感慨良多,在一個多小時的專訪里談得最多的不僅僅是新作品的市場與投資收益,而更多的是對教育的思考、對社會現實的關照以及對電視劇行業發展的深深思索與特殊情懷。
大製作:精品大戲再現時代風貌
《我們光榮的日子》改編自劉醒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天行者》,是吳毅繼《聖天門口》後與劉醒龍、劉淼淼的再次合作。吳毅告訴記者,在《天行者》出版之初就買下了它的版權,「實際上在買小說的時候它還沒有獲獎」。在各種抗日劇、家庭倫理劇、古裝「雷劇」大行其道的市場上,「舍近求遠」選擇投資這部作品,吳毅承認沒有過多考慮商業元素,而是被小說講述的故事和傳遞的精神深深感動到了:「這是近幾年少有的能把我看到感動的小說,我確實是帶著很強烈的一種情感來看的,故事裡所表現的視角、現實主義的方式,以及所關注的民辦教師這個已經被人遺忘的群體,都是讓我感興趣的重要因素。」
據吳毅透露,從買小說到尋找改編者,再到籌建劇組開機拍攝,這期間歷經了三年多的時間。從製作的角度上講,吳毅認為《我們光榮的日子》沒有《聖天門口》難度大,「但從表現現實主義題材上講,《天行者》比《聖天門口》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它表現的是一個很現代但又很邊緣化的群體,除了表現民辦教師的堅守,還有鄉村民眾對教育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能承載很多民族精神的東西。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是現在真正反映鄉村民辦教師的影視作品又很少,能夠引起社會關注和深刻思考的更少,我認為社會需要這樣的作品,電視人也有這樣一份責任。」吳毅相信,《我們光榮的日子》不是時下流行的商業劇題材,也沒有採用「賣萌扮丑灑狗血」等手段吸引眼球,「但這部戲並不缺乏激烈的戲劇沖突和強大的劇情張力,也飽含相當精彩感人的表演,在情感上會給觀眾帶來一種互動感,帶來一種久違的純真和美好。」
和原著相比,《我們光榮的日子》在劇本上做了很大的改動,「雖然基本上人物沒有什麼改動,但在具體的空間和它所反映的社會層面上更加寬廣。」吳毅舉了一個例子,「小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湖北,劇中則改到了北方。因為從拍攝角度來考慮,北方的那種粗獷、貧瘠所帶來的豐富性,對主題的表達更好;原著只講了小學里的幾個人,我們在劇中把他們延伸到了當地鄉村裡的各色人等,因為教育不僅僅是講到師生的問題,還講了一個鄉村乃至整個社會環境對教育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受教育的人們對鄉村的影響。我覺得它們是一個互補的關系。」在劇中,主要人物的故事跨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鮮明的時代特徵與風貌,以及社會變遷給劇中人物以及教育事業帶來的影響乃至沖擊,都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和演員的精彩演繹呈現給觀眾。
大情懷:對藝術與題材保持尊重
在觀眾的印象中,吳毅一直做軍旅劇和歷史劇比較拿手,此次選擇《我們光榮的日子》這樣一部反映社會變革的現實題材電視劇,他坦言自己「一直比較喜歡題材拓展,也在不斷挑戰不同的題材類型。比如《士兵突擊》,就是呈現出一種士兵成長,體現出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像拍軍旅片《我的團長我的團》,選擇了一部塵封的歷史,不僅是回顧,也是對今天不該忘卻歷史的一個思考。而選擇《我們光榮的日子》更多的是對現實的一種關照。」
《我們光榮的日子》在開機之前,劇組提前三個月斥巨資在拍攝地靈水村搭建了一所真實的小學,從操場到教室、辦公室、宿舍一應俱全。就費用和製作水準而言,《我們光榮的日子》並不比一部電影大片差,而被問到如此大手筆是否擔心風險問題,吳毅一再強調拍攝環境對影視劇創作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比較少涉獵到這樣一個題材,還是本著對藝術、對題材的尊重,只有環境真實了,才能營造出想要的那種氛圍。現在不少影視劇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故事虛假環境也不真,我覺得這是很要命的。」
經過三個半月的拍攝工作,本劇終於順利殺青並進入後期製作階段。到目前為止,吳毅對出來的拍攝效果非常滿意:「在五光十色的當下,我覺得我們這幫人還在堅守著認真做一件事,這個團隊本身就非常有力量。現在已經很難得有劇組在條件不好、相對貧窮的環境中扎扎實實拍三個多月的戲,但我能夠自豪地說,目前粗剪的樣片質量就不輸電影,無論是美術服裝道具,還是畫面質感。」談到導演劉淼淼,吳毅更是贊不絕口:「我們在《聖天門口》已經合作過,那部作品口碑就很好,這次拍的是個情懷片,要有人文情懷、人文關照在裡面。劉導是當今電視圈裡面比較全面的導演,剪輯出身、獨立導片,所以他對這部劇的形態、包括視聽語言的解讀很符合我的審美期待。」
大願景:文藝作品應帶正能量
打開電視機,熒屏上最常見的熱播劇以婆媳關系、古裝惡搞之類的題材較多,而像《我們光榮的日子》這樣一部刻畫人性、反映社會變革的嚴肅文藝作品,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可,觀眾的青睞呢?吳毅深信該劇自有吸引觀眾的法寶:「首先它所表現出的群體,人們並不陌生,同時它講到的鄉村小社會是個多元復合體,生活在這裡面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包括他們的情愛,慾望,矛盾,掙扎,他們的奮斗和命運……我相信這些都是能夠吸引觀眾的。」
談起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吳毅表示無論是從題材還是從呈現質感,這部劇給人們帶來了一個以往沒有看到過的農村景象,「既有生活化的東西,同時也呈現出一種浪漫的情調」。吳毅自豪地講到,在農村題材的創作上,《我們光榮的日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它給你的景物、人物以及劇情呈現都像一個第三方在訴說,我覺得這可能有點像我們看到的一些美劇日劇;它反映的鄉村生活是真實的,但所呈現出來的美感——既包括視覺上的也包括情感上的——都是我們心靈所渴望的。」另外,吳毅還希望這部劇可以給人提供一種心靈上的感應和交流,而不是像其他某些電視劇那種笑一笑、樂一樂的簡單感官刺激,「文藝作品應該帶來一種正能量,文藝工作者有自己的社會責任,一個電視人的成功不僅僅指他的創作在經濟效益上的成功,一定也包括這個作品的口碑和社會效益的成功;電視產品既然仍是目前最具有群眾基礎和家庭影響力的大眾文藝消費品,那麼它所承載的社會責任,它必須在商業價值之外實現的正能量傳播和對社會關系的真實反映、善意引導、美學包裝,就是電視人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