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菲特公司現金儲備達1466億美元,他是怎麼做到的
受美股反彈影響,公司第二季度盈利大增 。與此前的減持動作有關 。回購規模創新高
一、受美股反彈影響,公司第二季度盈利大增伯克希爾第二季度回購了超過46億美元的B類股票和大約4.866億美元的A類股票。該回購是該集團在巴菲特歷史上近2019年四分之一的最高回購數量。第四季度翻了一番,達到22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的年度贖回支出。 巴菲特表示,在回購方面,他希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數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如果股價與其內在價值之間的折讓擴大,則贖回將變得更加活躍,但這是為了支撐股價。巴菲特在5月初的一次股東大會上表示,回購的吸引力不如從前,但最近的數據改變了他的想法。
巴菲特公司現金儲備達1466億美元,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她手底下的精英人才為他撐起的。
② 什麼是高盛事件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6日向聯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高盛集團在金融產品問題上涉嫌欺詐,造成投資者損失超過10億美元。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對沖基金、投行等暗地勾結、蒙蔽投資者並做空金融市場,從而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盪,使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
SEC在昨晚發布的一項聲明中指出,高盛設計並銷售了一種基於房地產市場次級貸款業務的抵押債券(CDO),但卻沒向投資者透露相關重要信息,特別是美大型對沖基金公司――保爾森對沖基金對該產品做空的「關鍵性信息」。
事件影響
美政府或啟動對華爾街「秋後算賬」
高盛是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這起針對該公司的法律訴訟被認為是美國政府打擊金融危機期間金融衍生品欺詐的一次關鍵行動。
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對沖基金、投行等暗地勾結、蒙蔽投資者並做空金融市場,從而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盪,使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
《華爾街日報》指出,有人甚至認為這些交易可能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
《紐約時報》稱,接下來人們將看到一個「更具攻擊性的」SEC,該部門將徹查華爾街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
這也引起了市場對SEC可能調查其他銀行及CDO產品的猜測,16日,道・瓊斯指數結束了六連陽,下跌126點。花旗集團、美國銀行也同遭連累,股價連聲下跌,金融行業股票幾乎無一倖免。
美國媒體感嘆:「好不容易復甦的金融市場又被高盛的一隻鞋子打下去了。」
洋投行在華也行為不軌
實際上,洋投行對中國投資者做出的不軌行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最有名的當屬高盛、花旗、匯豐等洋投行將在美國國內被禁止銷售的「累積期權」類金融衍生品兜售給中國投資者。
許多投資者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購買這種被稱為「金融鴉片」的產品,並在金融危機中大多賠得血本無歸,損失動輒以千萬元計。2009年7月,大批被「血洗」的內地投資者組成「香港銀行受害者聯盟」,開始集體維權之路。
③ 高盛為何應回購巴菲特持所持50億美元優先股
市場人士開始猜測高盛可能利用這些富餘資本來提高普通股股息、回購股票和增加業務收購。但是,高盛的高管們應該首先考慮的是回購兩年前沃倫·巴菲特買去的價值50億美元的可累計永久優先股。
巴菲特的投資對兩年前的高盛來說確實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雷曼兄弟剛剛倒閉,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當時都很可能步雷曼的後塵,就在這時這位來自奧馬哈的智者向高盛投了信任的一票,並在隨後的日子裡說服其他投資者購買了50億美元的新股
。總之,當時無論對於哪一方而言,這都是一筆很好的交易。
不過,現在這些優先股對於高盛而言可是昂貴的資本:高盛每年需要向巴菲特支付10%的紅利。更何況,根據從2013年開始逐步實施的新的資本規則,這些優先股將不再計入核心一級資本之中——因此,這一資金也未計入溫尼亞爾預測的可超過巴塞爾的資本比率新規的資本之中。
因此,高盛甚至不需要為回購這些優先股進行再融資。擁有1730億美元的富餘流動性資本,高盛不需要在資本結構中增加任何新的債務。然而,根據美國銀行的分析師預測,就算高盛選擇通過長期債務進行優先股回購,它很可能只需支付4個百分點利息。
的確,如果選擇了回購巴菲特手中的優先股,高盛將支付一年的股利罰款,或約5億美元。但與以4%的利息為回購交易融資相比,高盛將少支付兩年的股息。之後,高盛將會得到更多的現金,要麼進行投資要麼返還給股東。至於巴菲特,他將不會因此遭受任何損失,迄今他已經在這筆投資中獲利近20億美元。(憶松)
④ 三季度賺兩千億,巴菲特到底是做的什麼生意呢
其次,我們再來看另外三家公司,無論是美國銀行,美國運通還是可口可樂,其實都是在消費市場上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公司,美國銀行作為賺錢的巨頭,本身就有足夠的市場影響力和控制力,擁有一家銀行對於巴菲特這樣的巨頭來說一定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畢竟日本銀行業的主銀行團制度。是非常有利於日本企業發展的,所以巴菲特持有美國銀行是很正常也很正確的舉動。而美國運通和可口可樂則有著絕對的優勢,美國運通在支付產業中具有著絕對的領先地位及美國運通的黑卡,甚至被稱為萬卡之王,這張百夫長的卡可以說是有事情都辦得到。
而可口可樂則是巴菲特常年代言的公司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巴菲特的投資是非常穩定的,即使在美國面對著較大壓力的情況下,巴菲特的投資都非常穩定,所以這才是巴菲特之所以能夠長期賺錢的關鍵。
⑤ 今天上網有人跟我說 他做的美國銀行的黃金投資 他是屬於招商。說投資之後每天返利百分之三,連續能返100天
我是做現貨的,先在根本沒有穩賺的生意。不付出怎麼可能有回報。天上是不可能掉餡餅的。
⑥ 巴菲特會買入哪家A股銀行
作者:劉建位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美國以及歐洲的大銀行出現重大危機,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銀行股股價一落千丈。目前我國股市的銀行股,盡管比歐美銀行盈利高,經營更穩健,但多隻股票市盈率僅為個位數。
危機,也謂危中有機。最近4年巴菲特增持富國銀行24億美元、買入美國銀行50億美元優先股。巴菲特正是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才得以低價買入最好的銀行股。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東的信中說:「美國銀行業正在起死回生。」
重溫1990年度巴菲特對他的第一大銀行重倉股富國銀行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巴菲特選擇銀行股的四個標准:業績一流、管理一流、規模較大、股價便宜。
巴菲特說:「過去的凈資產收益率為20%,總資產收益率為1.25%。」請注意,巴菲特除了凈資產收益率以外,還使用總資產收益率評估銀行業績。
巴菲特重視銀行管理,因為管理對銀行業績影響很大:「銀行業並非我們偏愛的行業。如果資產是股東權益的20倍——這是銀行業的普遍資產權益比率(資本充足率的倒數)。那麼,只是涉及一小部分資產的錯誤就能夠毀滅很大部分的股東權益。因此,在許多大型銀行中,錯誤不是例外,而是已經成為慣例。大多數錯誤源自於一種管理上的失敗,這就是去年年報中我們討論過的『機構盲從症』:管理層盲目模仿同行行為。」
由於資產與權益比率為20:1的財務杠桿,同時放大管理上的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巴菲特對以「便宜的」的價格買進一家管理糟糕的銀行的股票毫無興趣。相反,他惟一的興趣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管理良好的銀行。
巴菲特1990年投資的富國銀行是一家規模很大的銀行,當時資產規模高達560億美元。2011年巴菲特投資組合中四大銀行資產規模在美國排名分別是,美國銀行第1,富國銀行第4,美國運通第19,合眾銀行第10,都是規模很大的銀行。巴菲特之所以只投資大銀行,是因為銀行業規模優勢很重要,而且規模越大的銀行股很難被收購,股價往往更加便宜。巴菲特說:「我們買進資產規模560億美元的富國銀行的股票,占其股權比例為10%,大致相當於100%整體收購一傢具有相同的財務指標,而資產規模只有50億美元的小銀行。我們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價花費2.9億美元,但是如果整體收購這樣一家小銀行,我們就必須支付2倍的價格。」
巴菲特1990年買入富國銀行時市盈率不到5倍:「1990年我們能夠大規模買入富國銀行,得益於當時一片混亂的銀行股市場行情。這種混亂的市場行情是理所應當的:一個月接著一個月,一些過去一直很受尊敬的銀行被公開曝光做出愚蠢的貸款決策。隨著巨大貸款損失被揭露出來,投資者情理之中自然會這樣推論:沒有一家銀行披露的財務數據值得信賴。在投資者紛紛拋售逃離銀行股的風潮中,我們才得以投資2.9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買入的股價低於稅後利潤的5倍,低於稅前利潤的3倍
⑦ 2008金融危機為何巴菲特投資荷蘭銀行股
巴菲特一直被投資者頂禮膜拜奉為「股神」,全球金融危機大爆發的背景下,美國及歐洲的大銀行出現了嚴重的危機,這讓許多投資者無所適從,憂心忡忡,對市場毫無信心。但是巴菲特在逆市中尋得機會,最近四年他增持國富銀行24億美元、買入美國銀行50億美元優先股。正是他這種別人恐懼時貪婪、才得以在低價位時買入最好的銀行。縱觀股神巴菲特過去二十多年的投資經理,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工具/原料
第一,巴菲特選擇銀行股的標准非常高。
1、業績一流:巴菲特1991年大量買入富國銀行時用兩個業績指標來評價,「過去的凈資產收益率(ROE)和總資產收益率(ROA)都要優秀。」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巴菲特第一大銀行重倉股富國銀行過去三年ROE為11.6%、10.4%、11.9%,ROA為1%、1%、1.2%,逐年增長;運通銀行過去三年ROE則為16%、26%、28%,ROA為1.7%、3%、3.3%,同樣逐年增長。
2、管理一流:巴菲特強調管理對銀行業績影響很大,「銀行業並非我們偏愛的行業。如果資產是股東權益的20倍,那麼一個只是涉及一小部分資產的錯誤就能夠毀滅掉很大部分的股東權益。」這也是目前國內投資者對於銀行股的詬病所在。財務杠桿同時放大了管理上的優勢和劣勢,所以巴菲特對以「便宜的」的價格買進一家管理糟糕的銀行毫無興趣,他唯一的興趣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管理良好的銀行。
3、規模一流:2011年巴菲特投資組合中6大銀行資產規模在美國排名分別是,美國銀行排第1,富國銀行第4,合眾銀行第10,紐約梅隆銀行第11,美國運通第19,M&T銀行第29,都是規模很大的銀行。巴菲特之所以只投資大銀行,是因為銀行業規模優勢非常重要,而且規模越大銀行越難被收購,股價往往更加便宜。
方法/步驟
1
第二,巴菲特長期重倉持有銀行股。
2007年巴菲特投資組合為總市值688億美元,其中5隻銀行股市值197億美元;2011年投資組合總市值662億美元,其中5隻銀行股市值198億美元,以富國銀行和美國運通持倉最重。不僅如此,巴菲特持有銀行股的時間周期也非常長。富國銀行持有至今已23年,美國運通銀行、M&T銀行持有至今也已經21年。
END
注意事項
第三,巴菲特都是在銀行股價大跌之後趁機大量買入。
巴菲特1990年買入富國銀行時市盈率不到5倍:「1990年我們能夠大規模買入富國銀行,得益於當時一片混亂的銀行股市場行情……在投資者紛紛拋售逃離銀行股的風潮中,我們才得以投資2.9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我們買入的股價低於稅後利潤的5倍,低於稅前利潤的3倍。」
投資是有風險的,如何在風險中獲得收益是每個投資者都關心的問題,我們不讓學習一下巴菲特在逆市爆發的發展法則,或許有助你在投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