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股市場有「丁蟹效應」嗎B股又如何
你好 從科學分析,當今社會財經理論並無客觀的證據顯示丁蟹效應」能左右到主流投資界的選擇或偏好。至於B股然後走 這個也是也是無法做出具體判斷的 根據目前行情來看 B股後期走勢應該會有一點平穩增長 希望採納 謝謝
2. 「丁蟹效應」是什麼意思
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因鄭少秋綽號「秋官」))是香港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籍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因此有了「丁蟹效應」一詞。此後十幾年,幾乎每次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的時候,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
從經濟理論上來說,這只能算是一連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丁蟹效應真有其事,甚至連跨國證券經紀里昂證券也於2004年3月曾為此發表研究報告,使這個現象受到一些其他國家的投資者所認識。
從科學角度分析,所謂的丁蟹效應只是股民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機者亦可能以丁蟹效應為借口推跌大市。但現時並無客觀證據,顯示股民會受丁蟹效應影響投資選擇。
另一方面,劇集播放之際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圍投資因素恰巧轉壞。例如1997年底碰著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底碰著科網股泡沫經濟爆破,2007年中碰著美國次級按揭危機等,加上這些劇集多在9月至11月這段股市利淡的時期播出,都使丁蟹效應看來像真有其事。
3. 大時代大結局裡丁蟹為什麼會虧損幾百億不是頂多就把投到股票裡面的錢清零嗎
大時代里丁蟹股票買跌賺了很多錢是怎麼回事
秋官效應」)是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版現象,指權的是從鄭少秋於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電影等,恆生指數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損失慘重的現象。
由於部分投資者相信這特殊股壇現象,生怕相關效應必定靈驗,從而導致他們手中的證券投資將會下挫,於是部分投資者便進行非理性的減倉,使證券市場出現暴跌,
當今社會財經理論並無客觀的證據顯示丁蟹效應,能左右到主流投資界的選擇或偏好」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
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借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鄭少秋飾演丁蟹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電影或節目播出時。
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後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
4. 丁蟹效應的歷年資料
日期 節目名稱 影響情況 1992年10月05日 《大時代》 播出後恆生指數一個月內跌幅曾多達1283點(20.6%) 1994年10月 《笑看風雲》 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1976點(20.5%) 1995年5、6月 《香帥傳奇》、《男人四十一頭家》 兩劇同時播出後的短短五天內跌幅曾多達505點(5.3%) 1996年02月 《天地男兒》 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1254點(10.9%) 1996年09月 《新上海灘》 恆指曾於兩個交易日內最多下跌221點(2.0%) 1997年12月 《江湖奇俠傳》 香港恆生指數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842點(26.4%) 1999年07月 《神劍萬里追》 香港恆生指數輕微突破14500點後即反復向下,其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084點(14.4%) 2000年09月 《世紀之戰》 節目播出後八個交易日內急瀉2469點(14.5%),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2900點(17.1%) 2003年夏天 《大時代》 美國無線衛星電視播放,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NASDAQ因企業欺詐風暴表現疲弱 2003年10月 《非常外父》。 節目播放期間香港恆生指數曾經在兩個交易日內下跌681點(5.6%) 2004年03月 《血薦軒轅》 節目播出後香港恆生指數四個交易日內下跌843點(6.2%),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1482點(10.9%) 2004年10月 《楚漢驕雄》 首播日香港恆生指數最多曾下跌272點(2.1%) 2005年03月 《御用閑人》 節目播出翌日(3月15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90點,但及後持續反復向下;恆生指數在3月尾較節目啟播時相比跌幅曾多達550點(4.0%) 2006年04月 《潮爆大狀》 節目播放完畢前,香港恆生指數未能沖破17000點,並回落至16500點水平。節目播放完畢的四個交易日後,恆指在一個多月內急挫,最大跌幅達2097點(12.1%) 2006年07月 《御用閑人》美國無線衛星電視播放 當時全球股市因以(色列)黎(巴嫩)沖突爆發下跌。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大跌561點(5.0%) 2007年02月 《御用閑人》開始重播 重播後兩日計起的七個交易日內香港恆生指數暴跌2150點(10.3%),一度失守19000點關口。 2007年05月 《謎》香港首播 香港恆生指數在首播翌日下跌111點,之後反復下挫,截至2007年5月30日,恆生指數跌至20300點水平,累積跌幅曾多達795點(3.8%) 2007年07月 《香港傳奇·榮歸》香港首播 香港恆生指數於7月18日首播當日下跌215點,之後表現持續偏軟;總結該劇播放期間,恆指跌幅曾多達1181點(5.2%)。在節目播放完畢後,恆指卻未能止跌,在五天內最多曾暴瀉2504點(11.4%),直到被稱為港股「大奇跡日」的8月17日後恆指才止跌回升。 2007年08月 《潮爆大狀》、《大時代》美國無線衛星電視播放 當月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爆發下跌。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暴跌1202點(8.8%) 2007年10月11日 因沈殿霞在九龍塘住所突然暈倒及昏迷,鄭少秋前往探望之後被大批傳媒包圍訪問,導致他鮮有地出現於無線電視《六點半新聞報道》、《晚間新聞》等主要新聞節目 翌日(2007年10月12日)恆指在先前連升三個交易日的情況下掉頭大跌,最多曾下滑764點。 2007年11月10日 鄭少秋偕同女兒鄭欣宜出席節目「歡樂今宵團圓夜」,父女合唱一首《天涯孤客》 及後恆指於星期一(11月12日)最多曾大跌1315點,失守28000點水平。 2007年12月09日 《一擲千金》香港首播 節目播出前的星期五(12月7日)恆指一度逼近30000點,及後卻出現急瀉,收市時跌716點;節目播出翌日(12月10日),恆指曾失守28500點關口,收市跌341點;及後恆指反復下挫,在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最多暴跌7132點(24.7%),創出秋官效應出現以來以點數計的最大跌幅紀錄,也是以百分比計的第二大跌幅紀錄。 2008年02月08日 《天之驕子》於高清翡翠台播放 恆指在農歷年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2月6日)大跌1339點;之後年初五(2月11日)復市,結果鼠年第一個交易日再跌853點 2008年03月02日 「肥姐追思會」 全港電視台並機直播,本來沒有被安排致悼詞的鄭少秋回應鄧光榮的言論時要臨時上台發言,及後該片段反復出現在各大傳媒的報道內 翌日(3月3日)恆生指數大跌746點,之後數天更持續下挫;總結節目播出後的短短五天恆指急跌1830點(7.5%),為七年內表現最差的一周 2008年05月19日 鄭少秋出席無線電視為哀悼汶川大地震死難者進行的全體職員自發性默哀,之後被問及當時的感受;該訪問片段在晚上的《東張西望之四川大地震全民哀悼》節目內播出 翌日(2008年5月20日),恆生指數最多曾急挫700點,收市仍跌573點 2008年10月03日 《楚漢驕雄》重播 10月8日,恆生指數跌1372.03點。至10月10日總計全星期跌2886點,是自1997年以來最差的星期。值得一提的是,鄭少秋10月10日晚在澳門文化中心劇院向歌迷奉獻了一場《香帥風雲起》演唱會,這是一連三天演出的首場。10月3日至10月27日,恆指由17788點跌至11015點,累跌6773點;美國道指由10483點跌至8378點,累跌2105點。NASDAQ、歐洲富時100亦受之影響 2008年10月20日 情景喜劇《畢打自己人》首播 有網友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恆生指數再次逐日下滑,甚至把鄭少秋的女兒欣宜拖下水,說她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指她與父親鄭少秋一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 2009年03月30日 《撞球天王》香港無線首播 恆指開市即失守14000點關口,下午跌幅曾擴大至706點,收市仍跌663點。總結該劇播放期間,恆指反復上升1802點(13.1%)。不過,4月7日節目中,鄭少秋警告「投資涉及風險,你小心,別亂來」,4月8日的股市即應聲下挫,跌逾440點。湊巧的是,《大時代》一劇中飾演丁蟹之四子丁利蟹的郭政鴻亦在這劇演出 2010年05月10日晚 《神醫大道公》CCTV-8首播 05月11日中國上證指數開盤2752.50點,下午上證指數跌至2604.20點,收市仍跌148.30點。這也是五月份以來百分比計的第二大跌幅紀錄。深證成指也創歷史新低,未能守住10000點大關,收盤以9905.48點,跌幅是本年度新低 2010年10月25日 《書劍恩仇錄》在亞視本港和亞洲高清台首播 丁蟹效應再度發威;香港恆生指數結束持續兩個月的升勢,於2010年10月27日跌436點 (1.85%),為近四個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其後11月12日至17日,一共跌近1300點。 2012年5月7日 鄭少秋的新劇《心戰》將在香港無線推出。 2012年5月5日、6日周末,電視熱播鄭少秋玩千面人的預告片 。結果截止2012年5月10日,港股恆生指數連跌四天,累計跌幅近4% 2013年3月28日鄭少秋新作電影《忠烈楊家將》,安排在有雙重意味的4月4日清明節上映。2013年3月28日A股大跌2.82%,港股恆生指數跌0.74%。至此「丁蟹效應」日益深入人心。2013年4月5日鄭少秋新作電影《忠烈楊家將》4月4日清明節上映。2013年4月5日港股恆指周五暴跌2.73% 創8個月來最大跌幅 2015年4月20日TVB重播《大時代》2015年4月20日A股市場早盤摸高,隨後暴跌近4%,收盤仍跌1.64%,創三個月最大跌幅。
5. 股市應丁蟹效應 開始暴跌了 是嗎
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是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指的是從鄭少秋於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電影等,恆生指數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損失慘重的現象。「丁蟹效應」屬於「自我應驗預言」的一種,由於部分投資者相信這特殊股壇現象,生怕相關效應必定靈驗,從而導致他們手中的證券投資將會下挫,於是部分投資者便進行非理性的減倉,使證券市場出現暴跌。從科學分析,當今社會財經理論並無客觀的證據顯示丁蟹效應」能左右到主流投資界的選擇或偏好。
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借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因此得名「丁蟹效應」。
鄭少秋飾演丁蟹
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電影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據不完全統計,鄭少秋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後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
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恆生指數 跌破一萬點。事有湊巧,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鄭少秋都有電視劇上演,「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恆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網友稱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
6. 丁蟹效應的丁蟹看法
喜劇就沒影響?
「丁蟹效應」對股市沒有太激烈的影響,有傳言稱自從2003年《非常外父》的首播數日沒有明顯跌幅後,「丁蟹效應」的宿命已被打破,可是也有消息指鄭少秋演出的喜劇才對股市沒有太大影響。
如果是一些與香港經濟相關的電視劇,香港股市便風起雲涌,2007年鄭少秋在《榮歸》中飾演香港地產集團大老闆,又會有部分股災劇情,對此他表示:「是啊!聽完這個統計我都有點怕啦,唉!這讓我增添了困擾!希望這次我這套劇不會對股市有太大影響啦!如果真是跌的話,希望股民可藉此機會趁低吸納,我已經不買股票,所以不敢說什麼,只有希望大家投資要穩重點,凡事不要太過相信啦!」
鄭少秋是股票災星?
2009年10月30日鄭少秋和女兒鄭欣宜主演的新戲首播,港股果然也應聲下跌。一開盤就失守14000點,下午跌幅還一度大跌706點,收盤13,456.33點,大跌663點讓股民哀聲連連。
對此,鄭少秋自我解嘲說,「丁蟹效應」引發話題有助宣傳。但投資專家認為,港股升值會超過14000點主要是憧憬G20峰會以及基金「粉飾業績」有關,純粹「資金炒作」因此急速回落不令人意外,而投資人紛紛走避的丁蟹效應根本沒有科學根據,還是理性面對比較好。
7. 連續劇《大時代》裡面,期貨是怎麼結算的中途丁蟹賺了很多錢為什麼不止贏
大時代是一部港股恩仇錄,它最令人熟知的是「丁蟹效應」。其實除了丁蟹效應,《大時代》中還有很多讓你受益的股市哲理,比如什麼是股災。
了解H股歷史的人都能看出來,《大時代》中兩次股災都有暗指。第一集開頭字幕直接標明香港1973年股災。在那時,隨便一隻股都能漲上天,連擺水果攤的大媽都開始不務正業,一門心思指望在股市上發財。還有就是之後陳滔滔與丁蟹一家對抗的那次股災,從時間上推算應該說的是1987年H股「黑色星期一」。
H股於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間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飈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鈔票」的觀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窩蜂搶購股票。結果在1973年,H股半年間下跌1200點。這種毀滅性股災讓人一夜變瘋,很多人跳樓自殺;H股「黑色星期一」是指在1984到1987年的H股大牛市中,恆指上漲2.3倍。然而在1987年10月26日,恆指暴跌千點,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
《大時代》中的兩次股災多是人為因素造成,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在第三次股災中,丁蟹一家主要做股指期貨,通過做空盈利。如果要讓丁蟹服軟,只能選擇讓股指飈起來。於是,丁蟹的對手方展博開始找香港三大闊佬借錢,通過融資將股指抬高,最終丁蟹不得不以高價買入,多年積蓄全部蒸發並負債數億。
8. 丁蟹效應的科學分析
經濟學上的巧合
從經濟理論上來說,這只能算是一連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丁蟹效應真有其事,甚至連跨國證券經紀里昂證券也於2004年3月曾為此發表研究報告,使這個現象受到一些其他國家的投資者所認識。
另一方面,劇集播放之際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圍投資因素恰巧轉壞。例如1997年底碰著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底碰著科網股泡沫經濟爆破,2007年中碰著美國次級貸危機等,加上這些劇集多在9月至11月這段股市利淡的時期播出,都使丁蟹效應看來像真有其事。
有分析員認為「丁蟹效應」純屬巧合而已。他解釋,鄭少秋的劇集多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間上演,那時適逢半年結,市況較波動,而且鄭少秋早前上演的劇集,在時間上遭遇較大型的經濟回落周期,所以股市才出現較大跌幅。
自我實現預言
從科學角度分析,所謂的丁蟹效應只是股民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機者亦可能以丁蟹效應為借口推跌大市。但現時並無客觀證據,顯示股民會受丁蟹效應影響投資選擇。
趕上投資因素的轉壞
另一方面,劇集播放之際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圍投資因素恰巧轉壞。
例如1997年底碰著亞洲金融風暴,
2000年底碰著科網股泡沫經濟爆破,
2007年中碰著美國次級按揭危機等。
9. 鄭少秋丁蟹效應的真的嗎有誰知道
新浪財經訊 4月7日消息,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港股周五大跌逾600點,專家指是市場憂慮禽流感疫情擴散、歐美經濟數據差、朝鮮半島戰雲密布所致,但小股民心裡卻另有想法,鄭少秋(秋官)的電影《忠烈楊家將》在周四清明節上映了,周五即爆港股小股災,被指「丁蟹效應 」(又稱「秋官效應」)再現。
20年32次明顯跌幅
「丁蟹效應」可算是股壇獨有現象,不論是新是舊的電視劇或電影,只要是秋官現身幕前,股市例必下跌。就在去年5月,鄭少秋參演的新劇《心戰》播出預告片時,就不幸地巧遇上歐債危機重臨,令恆指一路狂瀉,直到21日首播才止,期間共瀉2,751點。
然而,上述只是一個不幸例子,由1992年第一次的「丁蟹效應」開始,當年無帹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劇集《大時代》,講述由秋官飾演的丁蟹經常在熊市中沽空期指而賺大錢,劇集播出恰逢當時港股暴跌,自始就有「丁蟹效應」一詞。而詭異的是以後凡是有秋官參演的劇集或電影播出,股市一般都會下跌,廿年來錄近32次明顯跌幅紀錄。如08年10月初播映《楚漢驕雄》就遇上雷曼倒閉後引發的金融海嘯;07年12月初的《一擲千金》就碰著美國信貸危機,月內最高跌過24.7%,為有紀錄中以點數計算的最大跌幅。
怕預言應驗人踩人
這廿年來一連串的巧合,從科學角度分析「丁蟹效應」或只是股民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應驗預言,里昂證券於2004年3月亦曾為此發表過專門的研究報告。招商證券[微博]香港投資銀行總經理溫天納[微博]表示,「部分投資者相信這種股壇現象,怕相關效應會靈驗,而先行對股票進行非理性甩賣。」另外不少金融業人士指出「丁蟹效應」並不真實,只是秋官主演之劇集播放時候,碰上周邊投資因素轉壞而已。真是信不信由你。 (曉峰)
相關報道
鄭少秋新電影首播港股暴跌2%
新浪財經訊 4月5日消息,鄭少秋新作電影《忠烈楊家將》昨日(清明節)首映,這加重了丁蟹效應驚恐性。在過去鄭少秋主演新戲一旦開播,股市多下跌,被稱為丁蟹效應。截止4月5日14:00,港股恆生指數(21726.9,-610.59,-2.73%)跌幅超2.5%。這也是21年中第33次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