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文詳解美國首屆白宮加密峰會釋放了哪些信號
想緊跟市場動態,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行情嗎? http://www1.itou8.com/ba/
3月7日,美國白宮召開首屆加密貨幣行業峰會,特 朗普政府攜多名高官及行業領袖發表講話,宣布多項加密貨幣政策調整,引發全球市場關注。
若是有人熬夜觀看了特 朗普的白宮加密峰會,恐怕會相當失望。
整場峰會都完全貼合特 朗普給人的刻板印象,荒誕不經又充滿表演痕跡。在峰會召開前數周,行業宛如迎來一場大考,研究會議主題,挖掘參會人員,設想可能的對話,關注參與記者,生怕錯漏任何首屆白宮加密會議帶來的財富密碼。而就在峰會前夕,消息面紛沓而至,一會加密儲備名單發布,一會比特幣戰略儲備建立,更是讓預期高高地懸在了行業人士的心中,又一次,“大的要來了”。
可惜的是,高高舉著所謂“奠定四年加密方向”的口號,但全場中沒有提到任何一個可實施政策,市場也成功在這一場不明所以的峰會中跌落,比特幣從會前的9.1萬美元來到了8.5萬美元,目前持續下跌中,一度跌至8萬美元,現報8.2萬美元。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但畢竟是白宮的加密峰會,也仍然釋放出了一些有效信號。
周六熬夜追白宮峰會的人們,“有福”了
首先要表明的是,本場加密峰會是閉門的形式,在此前,參會人員已經被深扒,約有30名政府高級官員、國會議員和企業高管參加此次活動,領袖人物齊聚一堂。除了最重磅的嘉賓總統特 朗普外,既有政府側的高級人士,白宮加密與AI負責人David Sacks、眾議院多數黨黨 鞭Tom Emmer、眾議院數字資產小組委員會主席Bryan Steil,也有頭部平台與知名企業,Ripple、BitGO、Crypto.com、Kraken、Coinbase、Chainlink、Mara、Gemini、Robinhood,特 朗普的裙帶關系WLFI也包含其中,頂尖資本側也紛紛出席,a16z、WisdomTree、Paradigm、Multicoin等等。
盡管是閉門峰會,但在會議開始時,也仍有官方直播鏈接,給了市場探聽峰會內容的重要窗口。但遺憾的是,官方直播畫面不到20分鍾就戛然而止,而在這短短的20分鍾里,除了不到5分鍾的特 朗普講話外,一場大型的職場厚黑學也在上演。
本在4點開始的峰會推遲了約45分鍾,市場好不容易等到了姍姍來遲的特 朗普,但特 朗普最先開始的話題卻並非加密,而是即將召開的2026世界盃足球賽。其先讓國際足聯主席詹尼·因凡蒂諾展示了一番足球世界盃獎杯,才順勢提出比特幣價值高於國際足聯,回到了主題。
特 朗普感謝了來參會的左膀右臂們,並按照其慣例狠踩了拜登政府“愚蠢”出售比特幣的決定以及扼殺行動 2.0,在發表了會改變政策環境,將推動穩定幣與數字資產市場監管明確性的法案,8月份希望穩定幣相關立法能遞交至總統辦公室後,就結束了演講。
隨後就是各大監管官員與行業領袖的輪番發言,想像中的真知灼見禍化為泡影,所有人士都是以感謝偉大的總統開頭,再以感謝總統的英明作為結束,一場峰會變成了特 朗普的遠見誇誇大本營,作為最高領導者舉辦的嚴肅會議,也是實屬罕見。
足以看出,峰會的價值更多是形式上的,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業發展的探討,換而言之,這是特 朗普對於加密支持者一次態度上的回饋,也是加密納入競選議程的政治背書。但從發言而論,特 朗普並非幣圈的資深愛好者,對行業所關注的Defi應用領域缺乏關注,更是對市場曾預計的加密免稅毫無提及,其對加密,更多呈現出一種不管黑貓白貓,能賺到錢就是好貓的態度。
當然,本次峰會也並非全無信息,特 朗普的演講中仍然釋放了部分信號。
首先是戰略比特幣儲備將成為數字黃金的‘虛擬諾克斯堡’,由美國財 政部進行存儲。相比此前市場猜測的儲備增量問題,特 朗普表示財 政部和商務部還將探索新的途徑,以增加比特幣儲備的持倉,前提是不會對納稅人產生任何成本。
其次從監管而言,特 朗普維持了一貫的監管松綁態度,明確表示將終結扼殺行動2.0(拜登政府曾通過禁止加密接入銀行服務來遏制加密活動),美國貨幣監理署(OCC)也重申,聯邦銀行系統可合法託管加密資產、持有作為穩定幣儲備的存款,並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支付業務。
最重要的信息是穩定幣。此前就有市場傳言,特 朗普對於穩定幣興趣盎然,且其家族項目WIFL也曾提到要進軍穩定幣領域,本次演講確認了這一信號。國會立法者正在推動有關美元支持的穩定幣和數字資產市場監管明確性的法案,對此,特 朗普認為這將成為一種“極具前景”的增長模式,希望國會能夠在 8 月休會前將相關立法。值得強調的是,其還提到了“美元的地位將長期保持穩定”。
從針對穩定幣的發言可以看出,美元穩定幣將會是特 朗普加密政策中的重要一環。對當今加密貨幣對主 權貨幣的沖擊,美國採取了堵不如疏的戰略,相比一刀切的操作,強調自身建立規則把握話語權,通過核心價值標的掌控計價的方式構建美元影響力,實際上,該做法與美國對石油的主張頗為類似。
具體而言,穩定幣是加密市場的關鍵計價工具,只有美元穩定幣才可推動加密貨幣以美元計價,而非讓去中心化貨幣橫行動搖到美元霸權的根基。換而言之,美元穩定幣可成為美元制霸去中心化領域的另一種工具,通過穩定幣的廣泛應用,可使美元霸權進一步延伸至加密領域,從而促使數字貨幣成為美元的附屬與衍生。在此語境下,即便全球進入數字貨幣時代,美元也仍是第一貨幣。此外,比特幣儲備成立的原因也可窺見一二,比特幣是加密領域的關鍵支柱,以美元計價、將其建立在美元霸權地位穩固的基礎上才最為可控。這也是為何打著“美國製造”的幣種在本輪山寨市場中取得先機,而行業更關注的ETH、Defi等卻在政府遭到冷遇,要想獲得足夠的政策敘事,只有融入以美元計價、以美國優先的體系中。
另一方面,特 朗普的演講也彰顯出其對於加密貨幣的核心態度,美國當局寄希望通過代幣化來減輕債務壓力,而非推動幣價的發展,不論是銀行服務的接入,還是穩定幣的立法,都是為實現該目的奠定基礎。可以預見,鏈上美債代幣化或會成為後續的重點。一個微妙的佐證是,在演講中,特 朗普不再以加密貨幣(Crypto)代稱,而是使用數字資產Digital Asset替代,穩定與合規,將成為行業的主旋律。
干貨雖有,但廢話更多,在預期拉滿的前提下,本次峰會毫不例外又讓市場再度失望了一次。
比特幣價格也從會前的9.1萬美元跌至8.5萬美元,ETH也再度跌回2000美元左右。更為有趣的是,此前的加密儲備名單也引發烏龍,David Sacks對此做出解釋稱,“總統提及了市值排名前五的加密貨幣,人們對此解讀有點過頭”。Cardano創始人Charles Hoskinson甚至表示,對於特 朗普計劃將 ADA 納入戰略儲備並不知情,表示自己都不知道為何ADA會納入儲備。目前,XRP、SOL、ADA等總統此前的“心選”代幣全部下跌,SOL已然跌破130美元,現報127美元。
除了峰會的不及預期,比特幣戰略儲備也遇到了問題。3月10日,備受關注的猶他州參議院通過了HB230《區塊鏈和數字創新修正案》法案,但最終刪除了原本允許州財 政部投資比特幣的條款,也讓市場頗為失望。目前,在出台的 31 項比特幣儲備州法案中,有25項在進行中,包括來自伊利諾伊州、愛荷華州、肯塔基州、馬里蘭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希爾州、新墨西哥州、北達科他州、俄亥俄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的法案。
整體而言,盡管政策頻出,監管松綁已成事實,戰略儲備也已建立,但當前市場的上漲動力仍明顯不足,比特幣價格在宏觀經濟發展和全球貿易問題上持續承壓,政策牛市的號角似乎已來到尾聲。
從後市來看,市場對於行情的預判也躊躇不定。CryptoQuant研究主管Julio Moreno發文表示,比特幣現貨需求增長正在收縮,而比特幣的空頭倉位在期貨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本次收縮是自 2024 年 7 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反映出表明市場參與者不願建立新倉位,此外,長期持有者 (LTH) 已從派發轉向持倉,也顯示出上漲行情尾部的信號。
而就在今日,BitMEX聯合創始人Arthur Hayes在社交平台再度發文,本周市場開局不佳,比特幣可能回測78000支撐位,若跌破,該價格將指向7.5萬美元。
有趣的是,市場是公平的,特 朗普家族項目WLFI投資組合目前已浮虧約 1.1 億美元,該基金以3.36億美元購買的9種代幣現價值僅剩2.26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特 朗普總統發幣的行為,David Sacks也作出了回應,表示“我認為這沒有任何影響,它與我們在這里的工作無關”,更表示特 朗普對於加密的個人投資是“沒有證據的事實”。
從目前來看,市場正處於牛熊交界處,信號尚不明確,短時的下跌壓力更為明顯,現有的政策刺激效應逐漸降低,在風雲詭譎的全球局勢下,加密市場自身的“吸水”能力正在遭遇大考。大的要來了已基本結束,陰謀論滿天飛,守住自己的錢袋子,至關重要。
這場加密峰會釋放的3個信號,將決定比特幣命運
一、政策急轉彎:美國為何突然「擁抱」加密貨幣?
1. 川普的加密野望
「數字美元必須成為美國主導21世紀金融的工具。」早在競選期間,川普的這句宣言就引發震動。如今,其團隊正將口號落地為政策:
行政命令開路:2024年簽署的《數字金融技術促進令》,首次明確將加密貨幣納入國家戰略親商立場凸顯:政府官員私下表態「區塊鏈企業不是敵人,而是新經濟引擎」戰略儲備疑雲:傳美國計劃建立加密貨幣儲備庫,或效仿「石油美元」打造「加密美元霸權」
2. 監管與市場的雙重壓力
當前美國加密市場正經歷冰火兩重天:
機構入場加速:貝萊德、富達等資管巨頭的比特幣ETF規模突破500億美元散戶信心滑坡:Coinbase數據顯示,日活用戶數較2023年峰值下跌37%監管亂象叢生:SEC與CFTC管轄權之爭導致企業合規成本激增300%
「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邊開車邊畫車道線。」Ripple CEO布拉德·加林豪斯的比喻,道盡行業困境。
二、閉門會議四大焦點:哪些政策可能引爆市場?
1. 穩定幣生死線(最緊迫議題)
USDT、USDC等穩定幣占據加密貨幣交易量的70%,但監管始終處於灰色地帶。知情人士透露,會議可能明確:
發行方准備金審計:100%美元抵押或成硬性要求銀行牌照門檻:發行機構需滿足商業銀行級監管跨境支付牌照:或為Circle等合規玩家打開萬億美元市場
2. 戰略儲備計劃(最具爭議方案)
傳聞美國政府擬建立加密貨幣戰略儲備,專家分析兩種可能路徑:
直接持有比特幣:效仿薩爾瓦多,但需解決價格波動風險發行數字美元債券:通過國債形式錨定加密資產流動性
「這相當於把美元霸權從石油擴展到演算法世界。」前美聯儲顧問大衛·安德森指出。
3. 監管沙盒實驗(最受企業期待)
針對DeFi、NFT等新興領域,可能推出:
12個月豁免期:允許創新項目在不完全合規條件下試運行動態白名單機制:符合特定技術標準的協議自動獲得監管許可跨部門監管局:整合SEC、CFTC等部門許可權,終結「監管踢皮球」
4. 投資者保護紅線(最敏感底線)
為防止FTX事件重演,或將出台:
冷錢包託管強制令:交易所90%以上資產須離線存儲杠桿交易封頂:散戶最高杠桿倍數限制在5倍以內做市商透明度規則:要求披露訂單簿深度和交易對手信息
三、加密市場暗戰:華爾街與矽谷的萬億博弈
1. 傳統金融勢力的陽謀
摩根大通被曝游說政府將穩定幣發行許可權定於FDIC投保機構貝萊德提議將比特幣納入財 政部外匯穩定基金Visa秘密測試加密貨幣清算層,欲取代SWIFT系統
2. 區塊鏈原生派的反擊
邁克爾·塞勒(MicroStrategy)聯合16家企業成立「去中心化金融游說集團」Solana基金會發布《監管紅線報告》,警告過度監管或迫使企業離岸匿名開發者組織推出抗審查智能合約協議,代碼內置監管規避模塊
「這不是技術創新與監管的對抗,而是新舊世界秩序的碰撞。」斯坦福加密經濟學實驗室主任一語道破玄機。
四、政策巨震前的市場眾生相
1. 機構玩家:提前布局
灰度基金增持32萬枚ETH,疑似押注監管清晰化利好高盛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量環比暴漲280%美國退休基金首度試水比特幣期貨,規模達4.7億美元
2. 散戶投資者:焦慮觀望
Reddit加密貨幣板塊熱度飆升,「該抄底還是清倉」成最熱議題期權市場異動:比特幣看跌期權未平倉合約創歷史新高鏈上數據警示:交易所比特幣存量降至2018年以來最低,或預示拋售恐慌
3. 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
香港緊急宣布擴大數字資產ETF范疇,爭奪政策紅利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局(MiCA)提前審議日程日本央行秘密測試數字日元與比特幣跨鏈結算
五、歷史轉折點:機遇還是陷阱?
盡管市場普遍期待政策明朗化,但三大風險暗藏其中:
監管過度風險:若新規過度傾向傳統金融體系,可能扼殺DeFi創新戰略儲備悖論:政府持有加密資產或將扭曲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全球監管套利:嚴苛政策可能促使企業遷往開曼群島等離岸避風港
「這場會議要麼成為加密世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要麼變成另一個Libra夭折事件。」彭博社資深分析師的觀點,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當前的歷史性張力。
以上就是區塊鏈網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美國首屆白宮加密峰會釋放了哪些信號的詳細介紹了,希望大家喜歡!
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不構成本平台任何投資建議。本文內容僅供參考,風險自擔!
點擊官網不僅提供實時更新的最新行情,讓你隨時把握市場脈搏;還有專業的網路知識推薦 http://www1.itou8.com/ba/
② 干貨 | 中國資金合法出境途徑與政策紅線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移民海外和海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隨之而來的資金轉移問題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在這一過程中,許多人試圖通過非法途徑將資金轉移到國外,但事實上,中國政府已經提供了多條合法的出境途徑,以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與安全流轉。然而,國家外匯儲備的波動和政策的收緊,凸顯了資金出境的復雜性和挑戰性。
在2018年,中國外匯儲備經歷了連續下降,9月外匯儲備降幅達到了226.9億美元,全年外匯儲備規模首次跌破3.1萬億美元。這表明,在資本流出壓力下,國家外匯管理局加大了對外匯政策的管控力度,以應對市場對外匯的飢渴需求。面對這一背景,合法合規的資金出境成為了一個重要且必要的議題。
針對資金出境的需求,當前共有15種主流仍屬於合規范圍內的途徑,但同時也存在政策紅線,需嚴格遵守。這些途徑包括但不限於:
1. 個人額度: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外匯兌換限額。超過此額度的資金轉移,通常需要通過親友分拆的方式,但這一做法也存在被外匯局列入「關注名單」的風險。
2. 朋友間互轉:在特定條件下,通過朋友間的資金互轉,實現資金的合法轉移,但此類行為也可能被納入大額交易或可疑交易的監管范圍。
3. 利用境內外雙身份證:通過利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雙身份,實現資金的合法轉移,但其可行性和合法性存疑。
4. 利用消費轉移資金:通過信用卡消費或「先買後退」的策略,間接實現資金的跨境轉移,但需注意信用卡支付限制和合規問題。
5. 保險融資:個人到境外購買保險,通過申請貸款或質押保單的方式獲得資金,但CRS政策和香港修訂的條例使得這一方式的合規性存在疑問。
6. 現金對倒:在特定的地區開設銀行賬戶,通過換匯店進行交易,實現資金的跨境流動,但涉及高額手續費,主要適用於大額交易。
7. 融資租賃與跨國公司資金池調撥:利用融資租賃和跨國公司資金池的便利性實現資金的跨境轉移,但可能引發合規風險。
8. 境外放款:企業向境外全資或參股企業借貸,但受到額度限制和外債額度影響。
9. 內保外貸:通過境內企業為境外企業提供擔保,實現資金的跨境轉移,但審批嚴格,且存在關聯關系要求和合規風險。
10. 內存外貸與內存離岸貸:通過境內銀行提供的保證金,實現境外貸款,但操作受到嚴格監管。
11. 境外證券投資通道:包括QDII、QDII2、RQDII和香港公募基金境內發售等渠道,但存在額度限制和新政策的影響。
12. 跨境私募基金通道:如QDLP、QDIE和跨境人民幣投貸基金,但規模有限且參與者受限。
13. 離岸基金模式:注冊於離岸司法管轄區,但設立難度大,且受到CRS政策的影響。
14. 經常性項目項下資金出境:通過貿易渠道實現資金的跨境支付,但存在合規問題。
15. 衍生品模式:通過與境外銀行簽署衍生品交易合同實現資金出境,但需具備實體企業資質。
在操作這些合法途徑時,需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確保資金流動的合規性。同時,需注意政策的動態變化和風險評估,以避免觸及政策紅線。在執行具體資金操作前,建議咨詢專業人士,確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