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李敏證券投資分析出版社

李敏證券投資分析出版社

發布時間:2021-08-13 21:53:08

1. 本人想跨專業考研,想考金融,有什麼推薦的書嗎

1、金融有學碩、專碩,跨考建議報考專碩。

2、學碩一般考西方經濟學,推薦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專碩考金融學綜合,推薦《金融學》,李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公司財務》,劉力,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

4、其他大學金融學教材也可以先自學以備復試考核:
《貨幣銀行學》李敏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年5月。
《經濟學原理與應用》陳憲 韓太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范里安 上海三聯書店 2006年。
《宏觀經濟學》曼昆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年。
國際金融學》陳信華 殷鳳編著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4年。

2.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A+U高校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教材) 作者:李敏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頁碼:447 頁

哥們,這個你就別找了,都沒有全的,還是買書吧。我也是找了很久,至今為止就網路文庫有個試讀的,最後是借的單位同事的書。這本書上中下這三篇,總體說風景園林這塊內容不錯,下篇有幾個案例分析挺好的,學完感覺內容有些抓不準重點,不過裡面還是有讓你茅塞頓開的東西。

3. 求企業(上市公司)收益質量分析 要求自己寫的 不是網上下載的 我是網院本科畢業論文 誰有收藏的論文 幫幫

都是收費的現在就這行情,真是要被這個畢業論文折磨死了!!

4. 上海珍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上海市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李敏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自貿試驗區分局注冊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富特北路240號一層C14室
法定代表人:李敏
成立時間:2014-06-18
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4100008787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富特北路240號一層C14室

5. 李敏的研究成果

1.「求初始基可行解的一種簡易方法」《遼寧師范大學報》 2000;
2.「試論利用函數連續性求極限」 《佳木斯大學學報》 2001;
3.「Basic Thoughts on Maths Ecation Reform」《I J E E》2002;
4.「試談財經類院校〈微積分〉教學」獲校科研活動優秀論文一等獎2002 ;
5.「存儲問題的優化演算法」 《數學研究與評論》 2003;
6.「直覺模糊邏輯的拓展討論」. 《遼寧師范大學報》2003;
7.「Cut Sets of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 《A S S A.》2004;
8.「資源的影子價格與對偶最優解的非唯一性」《哈爾濱師范大學報》2004;
9.「高等代數中有關問題的降階演算法」《計算數學學報》2005;
10.「擬正規-------模糊子集」《遼寧師范大學報》2005;
11.「不定點選址的科學方法」《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06;
12.「聚類分析在證券投資基本分析中的應用」《遼寧師范大學報》2006 ;
13.「經濟增加值(EVA)的上市公司內在價值評估」 《財經問題研究》 2007;
14.「噪音交易能驅逐理性套利嗎?」 《財貿經濟》 2007;
15.「價值——成長型股票的套利策略」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2008;
16.「封閉式基金業績持續型的統計分析」 《財經問題研究》 2008;
17.「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Anti-fuzzy Ideal」 《F I E》2009;
18.「分拆B/M 指標對上市公司股票收益解釋力的改進性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09;
19.教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主編,海事大學出版社1999年;
20.教材:《線性代數》主編,海事大學出版社1999年;
21.教材:《線性代數》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22.參與遼寧省教育廳創新團隊項目 (2008T054);
23.參與遼寧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研項目 (2009S034)
24.參與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支持創新方法領域重點任務項目
(2009IM010400-1-39).

6. 李敏的主要學術成果與獲獎

專著與論文:
專著:
·李敏著. 李敏著.僱傭雙贏——私營企業僱傭關系沖突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版.ISBN7-5058-3687-0.
·李敏,黃愛華編著.國際企業管理.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版,ISBN7-5623-1709-7.
·毛蘊詩,李敏,袁靜著.跨國公司在華經營策略.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10月
·毛蘊詩,李敏主編.國際化環境與跨國經營.環球(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7月,ISBN:962-650-742-X.
·Mao Yunshi, Li Min. Multinationals in China: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Universal Press Limited, July,2004. ISBN: 962-650-743-8.

期刊論文:
·Frenkel, S. J., Li, M., & Restubog, S. L. D. 2012.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mong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Evidence from two Manufacturing Firms.British Journal of Instrial Relations,50(1): 121-147.
·Li, M. 2008. The Direct Effects of Minimum Wage Regulation In Two Low-paying Sectors.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7(2): 261-284.
·Li, M., & Edwards, P. 2008. Work and pay in small Chinese clothingfirms: a constrained negotiated order.Instrial Relations Journal, 39(4): 296-313.
·Lan, H. L., Yao, B. H., Li, M., Huang, M. L. 「Market and Nonmarket Impact on the Bargaining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IJVs: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in China」, submission to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李敏,鄧蓉.汽車合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員工幸福感關系的實證研究.軟科學, 2010(4): 104-108.
·李敏,黃翠龍,徐澤盛.關系型求職對農民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影響:社會資本的調節作用.軟科學, 2012(1):76-82.
·李敏, Frenkel, S.,劉繼紅.人力資源管理強度對員工工作態度的影響研究.科技管理研究, 2011(19): 147-150.
·李敏,黃翠龍.跨部門組織社會網路結構比較研究及其管理啟示.圖書情報知識, 2011(1): 95-101.
·李敏,黃翠龍.心理契約對農民工工作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以建築施工企業農民工為例.管理學報, 2012(4):522-528.
·李敏,郭逢爽.汽車集團戰略整合與政府幹預分析.商業研究,2010(11): 90-94.
·李敏,郭逢爽,黃嫚麗.汽車集團戰略整合與政府幹預分析.商業研究,2010, 403(11):90-94.
·邱學青,李敏等.從契約理論的視角論研究型大學教師崗位管理.高等理科教育, 2011(1): 57-60.
·李元元,王光彥,邱學青,李敏.高等學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59-65.
·李元元,邱學青,李敏.高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路與對策.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06年第3期:14-22.
·劉澤瀚,李敏.臨工就業模式的風險及其控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6年第11期:80-83.
·劉澤瀚,李敏.勞務派遣中用人單位的法律風險防範.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06年第6期:97-100.
·羅婷婷,李敏.我國靈活就業僱傭沖突管理對策研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06年第2期:94-96.
·何琳,李敏.中小型企業彈性僱傭制度及利弊分析.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2006年第1期:51-54.
·黃河,李敏.外資企業人力資源外包的利與弊.中國人才, 2007年第4期:70-71.
·李敏.勞動保障熱點問題探討——新法對勞動者權益的雙重保障.總第1期,廣東勞動保障,2007(10):37-38.
·李敏.人才租賃三方模式對僱傭關系的影響.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年第1期:37-41.
·李敏.靈活就業中的僱傭關系外部化.經濟經緯,2005年第1期:84-87.
·李敏.民工權益保障與短期僱傭契約的第三方實施.經濟問題探索,2005年第3期:28-31.
·李敏.中國企業:世界工廠與超越世界工廠.生產力研究,2005年第1期:98-101.
·李敏.跨國電子合約製造商在華投資動因及決策分析.特區經濟,2005年7月:48-50頁.
·李敏,曾國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策略及中國企業的應對措施研究進展.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128-130.
·李敏,孔凡柱.菲佣對中國大陸家政服務就業的啟示.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4年第1期:79-82.
會議論文:
·林鍵,李敏,黃嫚麗.「廣州中外零售企業動態整合與績效的關系研究」,國際會議The 7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1, Nanjing, P. R. China.2011年6月5日-6日,地點:中國 南京 南京大學商學院。
·李敏,鄭秋延,徐澤盛,黃嫚麗.知識分享態度與行為研究:基於高管職位配置形成的咨詢網.已經完成初稿,第七屆社會網年會,地點:上海,時間:2011年10月7-8日.
·Li, M. & Zhou, L.To Be Union Members or To Be Small Group Members for Informal Negotiation: Evidence from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Small Construction Firms. Proceeding of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llective Labor Dispute Resolution and Regulation, Beijing: Renmin Univerisity, December, 2011
·Li, M., Zhang, C.Y.,Restubog, S. Huang, C.L. The Role of the Labor Contract in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Dynamics: Evidence from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stry. Accepted by 16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Labour & Employment Relations Association, July 2-5, 2012,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SA 「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
華南理工大學2002年教學優秀一等獎
2002年廣州市社科招標項目二等獎

7. 姚先國的論文

1. 姚先國,「綜治進民企」的經濟學解讀,《今日浙江》,2005(15),p46-47
2. *姚先國、翁傑,工資結構、僱傭關系穩定性和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石油大學學報》,2005(6),P14-19(人大復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2006(3),P71-77)
3. 姚先國,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財富智慧》,2006(5),P35-36
4. 姚先國、黃志嶺、逯岩,家庭背景與子女高等教育的關系,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1),P5-10
5. *姚先國、謝嗣勝,職業隔離的經濟效應——對我國城市就業人口職業性別歧視的分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P73-79
6. *陳海勇、姚先國,資本充足監管與銀行破產概率的數理模型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3),P50-57
7. *姚先國、來君,以人為本 任重道遠——姚先國教授訪談,《學術月刊》,2006(2),P144-149
8. *姚先國,人力資本與勞動者地位,《學術月刊》,2006(2),P93-97
9. 姚先國、盛樂,和諧社會構建與經濟發展中的三大矛盾,《浙江經濟》,2006(1),P24-25
10. (A)姚先國、翁傑,僱傭關系的穩定性和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技術經濟》,2005(12),P1-4
11. (A)姚先國、翁傑,工資結構、僱傭關系穩定性和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石油大學學報》,2005(6),P14-19
12. 謝嗣勝、姚先國,我國城市就業人員性別工資歧視的估計,《婦女研究論叢》,2005(6),P10-24
13. (A)姚先國、方陽春,高薪企業薪酬制度及其效果的實證研究——以浙江省高薪企業為例,《技術經濟》,2005(11),P1-4
14. 姚先國,一流大學如何打造?——讀丁學良《什麼是世界一流大學》有感,《中國高等教育》,2005(19),P31-33
15. *姚先國、周禮、來君,技術進步、技能需求與就業結構—基於製造業微觀數據的技能偏態假說檢驗,《中國人口科學》,2005(5),P47-53
16. Hongbin Li, Xianguo Yao, Junsen Zhang and Li-An Zhou ,Parental childcare and children』s ecational attainment:evidence from China,Applied Economics, 2005, 37, 2067–2076
17. 姚先國,以事實的鍛打鑄造理論利器——評董克用《中國轉軌時期薪酬問題研究》,《中國勞動經濟學》,2005(3),P117
18. 姚先國,浙商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浙商》,2005(8),P26-27
19. 姚先國、來君,二元社會結構中的工資決定模型與人口流動-當前「民工荒」現象分析,《財經研究》,2005(8),P68-75
20. *姚先國、譚嵐,家庭收入與中國城鎮已婚婦女勞動參與決策分析,《經濟研究》,2005(7),P18-27
21. *姚先國,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制度條件,《浙江社會科學》,2005(4),P3-6(人大復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轉載,2005(10),P65-68
22. *姚先國、譚嵐,中國經濟轉型中城鎮女性勞動供給行為分析——兼論動態博弈框架下教育決策的內生性問題,《經濟論壇》2005(8),P33-37(人大復印資料《婦女研究》轉載2005(4),P44-49
23. 姚先國、謝嗣勝,勞動力市場歧視研究:西方理論與中國問題,《新政治經濟學評論》(第一卷),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2005,P180-197
24. 姚先國,放棄要素市場的行政掌控,《財經》2005(11),P80
25. 姚先國,民營經濟發展與勞資關系調整,《浙江勞動與保障》,2005(3),P7-9
26. *姚先國,民營經濟發展與勞資關系調整,《浙江社會科學》,2005(2),P78-86(人大復印資料《鄉鎮企業、民營經濟》,2005(6),P40-47)
27. *姚先國、方陽春,企業薪酬體系的效果研究綜述,《浙江大學學報》,2005(2),P74-81,(《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轉載,2005.6,p70-74)
28. *姚先國、翁傑,企業對員工的人力資本投資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5(2),P87-95(人大復印資料轉載《企業管理研究》,2005(5),P63-71)
29. 姚先國,浙江經濟新挑戰與對策思路,《中國經濟》2005(總第54期),P58-60
30. *姚先國、黎煦,勞動力市場分割:一個文獻綜述,《渤海大學學報》,2005(1),P78-83(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2005(3),P47-52)
31. 姚先國、盛樂,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Efficiency of Human Capital Property Rights Between State,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The Chinese Economy》,March-April,2004/VOL.37,NO.2,P56-75,M.E.Sharpe Inc. NY
32. 姚先國,黎煦,效率工資理論的微觀假定及其對報酬激勵的啟示,《廣東社會科學》,2004(6),P59-64
33. 姚先國,謝嗣勝,西方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綜述,《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4(6),P148-157
34. *謝嗣勝、姚先國,勞動力市場中統計性歧視的模型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9)
35. *姚先國,張海峰,中國教育回報率估計及其城鄉差異分析――以浙江、廣東、湖南、安徽等省的調查數據為基礎,《財經論叢》,2004(6),P1-7.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005(1),P23-24)
36. 姚先國,高度重視和妥善處理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勞資關系,《經濟研究動態》,2004.11.10,P1-13.
37. 姚先國,王躍梅,市場化進程中的浙江糧食安全,《糧食經濟研究》,2004(5),P7-11
38. *姚先國、賴普清,中國勞資關系的城鄉戶籍差異,《經濟研究》,2004(7),P82-90
39. 姚先國、謝曉波,長三角經濟一體化中的地方政府競爭行為分析,《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4(3),P5-10
40. 譚嵐、姚先國、郭東傑,企業參與普通培訓動因的理論解釋與述評,《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4),P121-122
41. *姚先國、黎煦,長期僱傭與激勵機制,《社會科學戰線》,2004(3),P255-257
42. *姚先國、郭東傑,世界轉型經濟績效差異的比較制度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5),P59-64(人大復印資料《世界經濟導刊》轉載,2004(7)P17-22)
43. *姚先國、郭東傑,改制企業勞動關系的實證分析,《管理世界》,2004(5),P97-107
44. 姚先國、盛樂,關注「三農」,妥善解決失地農民問題,《浙江經濟》,2004(6),P30-32
45. *姚先國,「企業本位論」反思,《中國工業經濟》,2004(4),P76-81
46. *郭競成、姚先國,市場結構還是治理結構?――兩種銀行改革思路之檢討和中國實證,《國際金融研究》,2004(2)(《新華文摘》轉載,2004(8),P35-37)
47. *姚先國、郭東傑,論勞動制度與政策對轉型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經濟學家》2004(2),P75-81
48. 姚先國、陳道江,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缺失的新古典制度經濟學分析,《經濟管理》,2004(4),P91-96
49. 姚先國,陳道江,對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缺失的分析,《投資研究》,2004(3),P44-48
50. 姚先國,可能的依據與可能的出路——關於新政治經濟學三人談的簡評,《浙江社會科學》,2003(6),P26-30。
51. *陳建軍、姚先國,上海建設國際經濟中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經濟關系研究,《管理世界》2003(5),P44-51。
52. *陳建軍、姚先國,論上海和浙江的區域經濟關系――一個關於「中心-邊緣」理論和「極化-擴散」效應的實證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3(5),P28-33;載《長三角一體化理論新視角》,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53. *姚先國、盛樂,關於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的理論思考,《經濟學動態》2003(2),P36-38。
54. *姚先國、郭競成,轉型中的中國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中國經濟問題》2003(2),P11-19。(《新華文摘》轉載,2003(8),P42-44;人大復印資料F62《金融與保險》2003(8),P23-28 )
55. 姚先國、倪雲虎、陳建軍,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與浙江經濟發展,《浙江社會科學》,2003(2),P169-174;載《21世紀初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56. *姚先國、朱海就,企業的契約理論與能力理論比較,《學術月刊》2003(2),P49-55。
57. 姚先國,農村人力資本投資與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經濟》,2003(2),P16-19。
58. *姚先國 關於人力資本的幾個基本問題,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3(1),P19-21,被《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P158 轉摘。
59. *姚先國、盛樂,鄉鎮企業和國有企業經濟效率差異的人力資本產權因素分析,《經濟研究》2002(3),P61-68。
60. *盛樂、姚先國,對企業經濟效率差異的理論分析,《社會科學戰線》,2002(4),P24-29。
61. *姚先國、朱海就,產業區「靈活專業化」的兩種不同模式比較—兼論「特質交易」觀點,《中國工業經濟》,2002(6),P45-49。
62. 姚先國、盛樂,失業問題的微觀分析與模型解釋,《中國經濟問題》,2002(1),P49-54
63. 姚先國、盛樂,對中國經濟轉型成效的另一種解釋,《經濟學動態》,2002(5),P15-18。
64. *姚先國、陳國權、曾軍榮,政府幹預:凱恩斯與布坎南的理論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2(11),P72-75。
65. 姚先國、郁建興,社會資本:市民社會理論的再出發,《新經濟條件下的生存環境與中華文化》(金庸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P133-145。
66. 姚先國、孫樹華,葯品集中招標的博弈分析,《價格理論與實踐》,2002(8),P32-33。
67. 姚先國,與國際接軌到底從何入手,《浙江經濟》,2002(18),P37-38。
68. 姚先國、郭東傑,創新、知識產權與新經濟,《商業研究》,2002(10),P15-17。
69. 姚先國、黃煒華,論房價與地價的關系,《土地市場與城市化》(王松林主編),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年4月,P196-201。
70. 姚先國、黃煒華,城市化與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土地市場與城市化》(王松林主編),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年4月,P249-256。
71. 姚先國、劉湘敏,勞動力流遷決策中的遷移網路,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P124-130。
72. 姚先國 蔡寧,浙江經濟持續競爭力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2(3),
73. 姚先國、黃煒華,地價與房價的關系,《中國土地》,2001(9),P33-35。
74. 姚先國、朱海就,我國傳統產業部門科技人才偏少的現狀及其原因,《上海經濟研究》,2001(9),P40-44。
75. 盛樂、姚先國、黎潔,企業經濟效率差異的勞動力產權因素分析,《經濟評論》,2001(3),P36-40。
76. *Yu Jianping, Yao Xianguo and Fang Xiaoyan, A Study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Farm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1(3), P338-341.
77. *姚先國、郭繼強,再論勞動力產權:用「勞動力產權」概念超越「勞動力商品」概念,《學術月刊》,2001(3),P54-61。
78. 盛樂、姚先國,產權殘缺勞動力的行為博奕,《中國經濟問題》,2001(1),P44-49。
79. Yao Xianguo, China Rolle in international Kapitalverkehr Auslandische Investitionen in China und chinesische Investitionen im Ausland, 《Argumente und Materialien zum Zeitgeschehen 25 》, Hanns Seidel Stiftung Akademie fur Politik und Zeitgeschehen, 2000.
80. 姚先國、蔡寧、郭繼強,企業產權結構模式與中國的選擇,《財經論叢》,2000(4),P1-6。
81. *姚先國、盛樂,勞動力產權的規范:國企競爭力提高的前提,《浙江學刊》,2000(3),P66-71。(人大復印報刊《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0(9),P95-100)。
82. 陳凌、姚先國,90年代德國就業困境的成因和出路,《邁入21世紀的德國與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3月,P192-211。
83. *姚先國、盛樂,國有企業經營低效的勞動力產權因素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0(3),P39-42。(人大復印報刊《工業企業管理》,2000(7),P27-30)。
84. *陳凌、姚先國,退休、養老和勞動力供給決策,《中國經濟問題》,2000(1),P22-30。(人大復印報刊《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2000(5)P44-50)。
85. 姚先國,制度與人才:迎接「入世」挑戰的兩大根本要素,《浙江社會科學》,2000(1),P50-51。
86. 新世紀浙江經濟發展中的人才戰略,《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0(1),P22-27。
87. Keith Forster and 姚先國,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Hangzhou and Wenzhou cities, 《Cities in China----recip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form era》, published by Routledge, 1999, P.53—104。
88. *姚先國、陳凌,中國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壓力分流,《學術月刊》,1999(11),P14-19。
89. 姚先國、李敏、郭峻,論國有企業激勵與約束機制的改進,《浙江學刊》,1999(4),P17-21。
90. 姚先國,浙江經濟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為評析,《浙江社會科學》,1999(3),P21-27。
91. 陳凌、姚先國,荷蘭部分就業能否解決歐盟失業問題,《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9(2),P45-51。
92. 陳凌、姚先國,論我國退休政策的勞動力市場效應,《中國勞動》,1999(12),P11-12。
93. 姚先國,化解當前就業壓力的基本思路與對策,《理論視野》,1998(3),P12-19。
94. *姚先國、陳凌,試論勞動力市場的供給管理,《管理世界》,1997(6),P174-183。(被人大復印報刊《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 F102》收錄,1998(1),P.20-29)
95. 姚先國,東歐國家經濟體制轉型的進展與啟示,《世界經濟文匯》,1997(4),P7-13。
96. 姚先國,制度創新與經濟發展,《理論視野》,1997(2),P18-22。
97. 姚先國、錢雪亞,農村工業發展中的問題與農村工業化的認識偏差:農村工業化模式思考,《浙江社會科學》,1997(4),P3-7。
98. 陳凌、姚先國,論人力資本中的資源配置能力,《經濟科學》,1997(4),P27-34。
99. 姚先國、郭繼強,勞動力產權與人力資源配置的制度安排,《中國勞動科學》,1997(6),P13-16。
100.姚先國、郭繼強,按勞分配新解:按勞動力產權分配,《學術月刊》,1997(5),P49-54。
101.勞動力產權與勞動力市場,《深化企業改革和治理通貨膨脹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3。
102.按勞動力產權分配是實現按勞分配的現實途徑,改革月報,1997。
103.姚先國,有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學習鄧小平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浙江社會科學》,1996(6),P8-11。
104.姚先國、郭繼強,論勞動力產權,《學術月刊》,1996(6),P44-49。
105.姚先國、郭繼強,經濟轉型中的利益協調與利益補償,《浙江學刊》,1996(5),P60-64。
106.姚先國、許慶明,城市化影響因素和中國城市化對策,《江海學刊》,1996(5)。
107.姚先國,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的評價和展望,《報告與參閱》,1996(2)。
108.姚先國,永恆主題的拓新之作(書評),《中國社會科學》,1996(6)。
109.姚先國、程迅,交易成本與產融結合,《浙江金融》,1995(9),P9-11。
110.姚先國、李曜,國際金融創新與中國金融改革,《世界經濟研究》,1995(4),P30-34。
111.姚先國、潘麗春,論技術創新的制度環境與法律保障,《浙江社會科學》,1995(4),P40-46。
112.人力資源開發與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第二屆兩岸管理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4。
113.教育市場化過程中的不對稱現象分析,浙江大學教育研究,1994(4)。
114.訪台歸來話經濟,今日浙江,1994(6)。
115.職業技術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浙江經濟管理,1994(4)。
116.投資飢渴與投資膨脹的治理,浙江投資,1994(1)。
117.我國勞動力市場發育的障礙及其克服,管理教育學刊,1994(3)。
11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勞動力商品與勞動者地位,勞動關系問題研究,1993(5)。
119.公有制經濟中管理者階層的勞動「異化」及矯正,勞動關系問題研究,1993(5)。
120.經濟體制的基本模式與我國的選擇,浙江社會科學,1993(5)。
121.論我國體制模式的兩次轉換,浙江學刊,1993(3)。
122.中國的收入分配改革:成就、問題與前景,浙江大學學報,1992(2)。
123.經濟轉型理論及其思考,河北學刊,1992(4)。
124.論企業凈產值分配的合理化,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92(4)。(與李敏合作)
125.勞動力的雙軌價格及經濟效應,經濟研究,1992(4)。
126.勞動者本位論,天津社會科學,1992(4)。(趙學增合作)
127.關於勞動力雙軌價格的理論分析,華東交通勞動,1992(2)。
128.關於經濟協作企業的若干理論分析與評價,浙江協作論壇,1992(1)。
129.浙江經濟發展的戰略調整與結構轉換,中國經建月報(香港),1991(22)。
130.經濟秩序與經濟安全,浙江大學學報,1991(1)。
131.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和投資環境,浙江投資,1991(2)。
132.試論實現浙江經濟穩定增長的合理投資結構,浙江投資,1991(增刊)。
133.平等、效率與社會公正,浙江大學學報,1990(1)。
134.在治理整頓中實現就業機制轉換,浙江學刊,1990(5)。
135.論我國就業壓力的分流與轉化,中國勞動科學,1990(1)。
136.全民企業內部分配製度改革的困境與出路,中國勞動報,1990.5.12.。
137.循著綜合配套的思路,研究企業分配製度改革,勞動理論與實踐,1990(8)。
138.關於治理整頓與深化改革的新思考,經濟問題,1990(9)。
139.不要神化生產力標准,經濟問題,1989(5)。
140.論我國宏觀收入分配政策的轉換,活力,1989(1)。
141.利益格局紊亂與國民精神危機,探索,1989(5)。
142.再談人民幣的價值基礎,浙江大學學報,1989(1)。
143.投資體制改革與投資主體行為,浙江投資,1988(4)。
144.西德住宅儲蓄簡介,房地產經濟,1988(11)。
145.對我國收入分配中幾個問題的探討,求索,1988(5)。
146.非理性經濟人及其成因,探索,1988(4)。
147.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開發,1988(1)。
148.住宅銀行與住宅建設,浙江投資,1988(1)。
149.關於全民所有制企業自負盈虧的幾個問題,復旦大學學報,1984(12)。
150.也談人民幣的價值基礎,復旦大學學報,1984(12),(與周人偉合作)。
151.純粹流通費用理論補償公式之淺見,中國經濟問題,1984(5),(與周人偉合作)。
152.社會主義勞動基金的兩重性與我國的工資改革,經濟問題,1984(12)。
153.關於生產決定分配原理的探討,浙大學刊,1984(2)。
154.共產主義思想與按勞分配,經濟科學,1983(6),(與周文騫合作)。
155.試論工資增長的客觀依據和合理控制,晉陽學刊,1983(3)。
156.雙層次的按勞分配與兩級決策的工資制度,復旦大學學報,1982(4)。
157.農產品的成本、價格與價值,復旦大學學報,1981(1)。
會議、報紙、論文集論文
l 姚先國,翁傑,企業的僱傭戰略和人力資本投資戰略,《2005CES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國際研討會:人力資本與環境投資》,2005年6月24-26日
l 姚先國,李曉華,中國城市居民工資收入分布的變動及影響因素分析,《2005CES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國際研討會:人力資本與環境投資》,2005年6月24-26日
l 姚先國,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浙江日報》,2005年4月18日
l 姚先國,謝嗣勝,西方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與中國歧視問題的研究現狀,《「兩岸三地新世紀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高級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國勞動社會出版社,2004年4月5日
l 姚先國,社會性基礎設施為解決宏觀經濟難題另闢新徑,《東方早報》,2004年3月1日
l 陳凌、姚先國,90年代德國就業困境的成因與出路,「中國德國研究會第八屆年會暨第八屆德國問題北京研討會」,99年5月在北京召開。
l 陳凌、姚先國,中國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壓力分流,「海峽兩岸國際研討會」,1998年6月在杭州召開。
l 姚先國、郭繼強,按勞分配新解:按勞動力產權分配,《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P388-391,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l 姚先國、郭繼強,勞動力產權與勞動力市場,《深化企業改革和治理通貨膨脹研究》,P102-110,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l 姚先國,全民企業內部分配製度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回顧·探索·選擇:1949-1989》(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P163-173,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

8. 中悉論文發表靠譜嗎是不是騙人的

信用管理能力: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庫,實現政府部門、金融機構
中小企業信用評價的協調聯動和信息交流和共享,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
4.1.4建立中小企業的服務中心
中小企業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市場繁榮、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財政收入、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看,正面臨著創業難、融資難、創新能力弱、信息不暢等諸多方面的制約:從外部壞境看,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機構少、服務市場亂、服務范圍窄、服務水平低,嚴重影響著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圍繞中小企業發展需求,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導的社會各方面參加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
體系,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務、非營利機構公益性服務和中介機構商業化服務為一體的滿足中小企業基本需求的服務網路,通過網路幫助中小企業獲取各種經濟信息,幫助中小企業利用網路開拓市場:建立中小企業信息資料庫,推動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進一步完善服務供應機制,有效配置服務資源,開發服務產品,創建服務品牌,提高服務質量,形成比較規范的服務市場。
4.2構建信息系統,創造戰略管理條件

9. 羅黨論的已發表論文

羅黨論、趙聰:《什麼影響了企業對行業壁壘的突破?》,《南開管理評論》,2013年第6期。
羅黨論、彭維:《媒體關注度、政府幹預與股票收益》,《金融研究》即將發表。
羅黨論、楊玉萍:《產權、政治關系與企業稅負》,《世界經濟文匯》,2013年第4期:1-19頁。羅黨論、楊毓:《保薦人聲譽與IPO表現》,《會計與經濟研究》,2013年第4期。羅黨論、汪弘:《公司特質、保薦人與公司過會時間》,《證券市場導報》,2013年第3期。
汪弘、羅黨論、林東傑:《證券分析師的報告有投資價值嗎?》,《證券市場導報》,2013年第8期.羅黨論、聶超穎:《法律訴訟與企業融資》,《金融學季刊》,2013年第1卷。應千偉、羅黨論:《職業背景、住房承受能力與隱性收入》,《統計研究》,2013年第7期。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Bank Lines of Credit,《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With Yingqianwei),即將發表。Incentives for China』s Urban Mayors to Mitigate Pollution Externalities: The Rol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Public Environmentalism,《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SSCI)(With Siqi Zhenga, , Matthew E. Kahnb, Weizeng Sun)online 6 September 2013
「BANK CREDIT LINES AND OVERINVESTMENT」,《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Finance Research 》,2013年 volume 7(2),(with Qianwei Ying, Lifan Wu)Sandwich class』s home purchasing affordability in a new emerging economy——Empirical findings from Guangzhou,China,《Urban studies》(SSCI),50 Issue 9 July 2013 ,(with CHEN Jie and Qianwei Ying))
陳艷艷、羅黨論:《地方官員變更與企業投資》,《經濟研究》(青年論壇專輯》,2012.
羅黨論、應千偉:《政企關系、官員視察與企業績效》,《南開管理評論》,2012年第5期。
羅黨論、汪弘:《政府之手:公司上市之前的故事》,《北大商業評論》,2012年第10期。
羅黨論、魏翥:《民營企業政治關系與稅收規避》,《南方經濟》,2012年第11期。
羅黨論、盧俏媚:《什麼影響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泡沫?》,《經濟管理》,2012年第9期。
應千偉、羅黨論:《銀行授信與投資效率》,《金融研究》,2012年第5期。
羅黨論、應千偉、常亮:《產權、授信與企業投資》,《世界經濟》,2012年第3期。
羅黨論、楊玉萍:《產權、地區環境與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效果》,《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5期。
李敏才、羅黨論:《政治關聯、審計師選擇與審計師獨立性》,《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11年(待發表).
羅黨論、黃向、聶超穎:《產權、政治關系與房地產企業融資》,《財貿研究》,2010年第6期(雙月刊)
楊海生、羅黨論:《資源稟賦、官員交流與經濟增長》,《管理世界》,2010年第5期。
羅黨論、劉璐:《民營企業「出身」、政治關系與企業債務融資》,《經濟管理》,2010年第7期。
羅黨論、唐清泉:《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制度環境與績效問題研究》,《經濟研究》2009年第2期。
羅黨論、劉曉龍:《行業壁壘、政治關系與企業績效》,《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羅黨論、唐清泉:《政治關系、社會資本與政策資源獲取》,《世界經濟》,2009年第7期。
羅黨論、黃瓊宇:《民營企業政治關系與企業價值》,《管理科學》,2008年第6期
羅黨論、甄麗明:《民營控制、政治關系與企業融資約束》,《金融研究》,2008第12期
羅黨論、唐清泉:《金字塔結構、所有制與中小股東利益保護》,《財經研究》,2008年第9期
羅黨論、唐清泉:《政府控制、銀企關系與企業擔保行為》,《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羅黨論、唐清泉:《市場環境與控股股東的掏空行為研究》,《會計研究》,2007年第4期
羅黨論、黃楊楊:《會計師事務所任期會影響審計質量嗎》,《中國會計評論》,2007年第5卷第2期
羅黨論、徐璇、封煜:《獨立董事薪酬形成機制研究》,《管理科學》,2007年第2期
羅黨論、唐清泉:《大股東利益輸送與投資者保護——一個分析框架》,《管理科學》,2005年第5期
羅黨論、唐清泉:《獨立董事制度實施效果分析》,《南方經濟》,2006年第9期,
羅黨論、黃郡:《審計師監督與大股東掏空行為》,《當代經濟管理》,2007年第2期
唐清泉、羅黨論:《風險感知力與獨立董事辭職》,《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1期
唐清泉、羅黨論:《政府補貼的動機與效果分析》,《金融研究》,2007年第6期
唐清泉、羅黨論:《設立獨立董事的效果分析——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問卷調查》,《中國工業經濟》,2006年第1期
唐清泉、羅黨論、王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辭職行為研究——基於前景理論的分析》,《南開管理評論》,2006年第1期
唐清泉、羅黨論、王莉:《大股東隧道挖掘與制衡力量》,《中國會計評論》,2005年第4卷第1期
唐清泉、羅黨論:《董事會效率效能實證研究》,《經濟管理》,2005年第2期
唐清泉、羅黨論:《現金股利與控股股東的利益輸送行為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財貿研究》2006年第1期

閱讀全文

與李敏證券投資分析出版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萬歐元多少錢人民幣匯率 瀏覽:749
123信託網 瀏覽:550
三安集團安信基金 瀏覽:475
22紐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94
每日基金凈值查詢002021 瀏覽:523
零首付購房融資犯法嗎 瀏覽:612
福牌阿膠股票 瀏覽:583
國通信託股東 瀏覽:104
基金如何凈值表 瀏覽:61
諾安基金公司價值多少 瀏覽:745
融資額與股價的關系 瀏覽:296
企業融資利息 瀏覽:844
國家性融資 瀏覽:917
公募基金發售時間 瀏覽:398
融資余額東方財富 瀏覽:513
發行短期融資券利好 瀏覽:337
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 瀏覽:513
中金所國債期貨手續費 瀏覽:813
愛投資ppt 瀏覽:688
原油外匯符號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