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一抄股未賣
巴菲特重襲倉中石油的投資,其一舉一動備受國內投資人關注,在年報中,巴菲特披露其持股情況:23.39億股中石油,與2003年比沒有變化。此前市場曾傳出巴菲特減倉中石油的傳聞,得到了徹底的澄清。按去年底中石油的收盤價計算,巴菲特這筆4.88億美元的投資,依然帶來了超過兩倍的投資回報。
http://cache..com/c?word=%B0%CD%3B%B7%C6%3B%CC%D8&url=http%3A//finance%2Esina%2Ecom%2Ecn/nz/bftstory/&b=0&a=1&user=
Ⅱ 中國石油為什麼入市首日開盤沒有人買過還跌
怎麼會沒人買啊?
從48元跌到15元(08年4月)時,TOPVIEW數據顯示71%的籌碼在散戶手中。由於前期對中石油的宣傳及定位都很到位,導致幾乎所有投資者對中石油的後市非常樂觀,預期年內破80的咨詢機構比比皆是,所以中石油受到空前的追捧,接下了中國股市最高的一棒。
控制中石油的莊家,類似秦朝明將白起。
Ⅲ 中國石油上市後,機構賺得盆滿缽滿,散戶卻虧得一塌糊塗
1、風險意識淡薄:大部分投資者,都是在市場熱烈的時候進入,其中絕大部分投資者對股市一無所知。由於對股市缺乏認識,投資者風險意識淡漠,甚至以為股市根本就沒有風險,直到在市場中損失慘重,這才感受到切膚之痛。
2、市場知識匱乏:沒有風險意識,投資者就沒有了解、學習、研究市場相關知識、技術的動力,整體對市場認知非常匱乏。莫說新進入市場的投資者,那些進入市場數年甚至十數年的資深投資者,也不乏知識匱乏者。知識匱乏,是投資者在市場虧損的另一個根本原因。
Ⅳ 中石油在國內為什麼如此聲名狼藉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明白中石油的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對於公司的態度決定了一家公司的名譽. 參與企業運作的利益相關者至少可以分為3大集團. 1資本市場利益相關者(股東,資本的重要提供者) 2產品市場利益相關者(顧客,供應商,所在社區,工會) 3組織利益相關者(員工,管理人員,非管理人員) 就中石油而言它的名譽在中國主要來自於投資者,消費者,公眾,所在社區.
投資者:就本質而言其實中石油的業績和基本面是不錯的,它的營業額從03年起每年保持20%的增長,凈利潤從04年起每年保持千億元以上,凈利潤率從01年開始就保持在10%以上,油氣產量分別佔中國總產量的60%和76%,可以說中石油幾乎壟斷了中國的上游業務,它的業務構成是一家以上游業務為主的能源公司,而在能源行業上游業務是最賺錢的 但中石油特殊的企業性質和所處的行業決定了它更像一個國家機構,它的企業運作受到了頗多束縛.它的利潤率與它所擁有的天然優勢很不掛鉤.就像其他大型國有企業一樣中石油的營運效率也是非常低的,舉例來說中石油的員工總數是BP,殼牌,埃克森美孚幾乎5倍,但每個員工對於凈收入的貢獻僅為埃克森美孚的16分之1,BP和殼牌的7分之1(2008年數據). 結合種種因素,中石油的股價除了剛發行A股期間的瘋漲就一直疲軟,到現在為止還是低於發行價.所以也就有了著名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滿倉中石油",我個人覺得除非中石油發生大變革或原油價格飆到瘋狂的程度要不中石油股價這輩子也回不到40幾塊了. 中國的股民大多是急功近利且盲目的(從近期創業版的暴炒就可見一斑),本著一股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中石油就在廣大投資者中留下了惡名....
消費者:在08年原油價格瘋漲之前我們可能對中國的油價並無太多抱怨,但是隨著原油價格的不斷上升,中國的氣柴油價格也是一路上漲,普通的消費者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而消費者一般都把油價上漲理解為企業行為,其實國家發改委對於零售的氣柴油有一個最高限定價,允許企業自由下浮,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為了利潤都維持發改委設定的最高零售價格,兩個企業默認保持價格聯盟,對於民營加油站,由於中石油中石化控制了油源和處於對自己利潤的考慮,大幅停止了對民營加油站的油品批發,導致民營加油站無油可賣.當08年7月11號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達到了147.2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後不久我們的油價也到了歷史水平.通過測算我們的油價比一些發達國家還貴,民怨不斷,中石油的企業形象更一步惡化 當油價處於高位那漲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另人質疑和憤怒的是當國際原油價格從7月的147.27美元/桶一路下跌超過70%時(第4季度),我們國內的油價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不變... 退一萬步說,這可以理解為發改委的行動遲緩,但某種程度上作為一家社會責任意義大於經濟效益的巨型國有企業來說,中石油並沒有主動要求發改委下調零售價格是很不負責的,中石油同時拒絕對這一問題發表回應!再者由於技術的原因中石油中石化的油品都不怎麼樣,時常我們會聽到加了油導致發動機受損之類的報導.這樣就更是雪上加霜,已經貴了但是質量還不怎麼樣...
公眾:這個部分是中石油惡名的真正所在!中石油的一些行為令公眾憤怒至極.比如08年中石油總體上依靠自己的強大的壟斷力量和飆升的原油價格賺取了巨額利潤,但與此同時僅僅由於下游業務的大幅虧損而要求政府補助,08年一年中石油共獲得157億元政府補助...媒體大篇幅報導中石油沒有履行足夠的社會責任,以及中石油對於油價追漲不追跌的態度. 不光如此,當國家環境總局和中國保監會共同決定施行中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時遭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質疑和拒絕...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已表示:「對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工作予以支持,但是都認為目前不宜把大型化工企業納入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的范圍內。」理由是:公司財力雄厚,可自行解決污染賠償問題;與現有的保險和基金制度不好協調,如中石油、中石化設有「安全生產保證基金」,該基金已經涉及環保方面;一些污染責任損害,如油污損害的賠償限額很大,擔心國內保險公司不具有承保能力。此舉遭到媒體空前質疑並被認為是在逃避環境責任.
所在社區:由於能源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高污染的行業所以其業務勢必會對所在區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中石油環境責任事故非常多...比較有名的就是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傷,100多噸致癌物質流入松花江,禍及長達939公里的松花江沿岸居民。僅漁業一項損失就高達18億元。但中石油隻字不提賠償二字,僅拿出區區500萬小錢「捐助」當地政府治污...反正對中石油來說這是常事,最近還有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污染黃河事件
中石油的購房門比起前面那些也就是個小事吧,主要是買便宜了群眾眼紅了... 再者你想想中石油的最大股東是誰,各職能部門關系總歸是鐵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你懂的...
Ⅳ 中國石油人如何逃離苦累窮
轉行
Ⅵ 在中國個人投資者如何直接參與石油的投資。有沒有相關途徑當然不可能買一桶桶原油放在家裡。
這一般要通過國外的平台了.我知道一個平台MT4,上面可以做外匯,石油,還有商品,都是保證金交易.當然這些都屬於投機了,是有風險的了,自己要想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為什麼中國石油這個股票幾乎每天都在下跌
它是權抄重股。主力要利用襲中國石油,工商銀行等權重股砸大盤。讓中小投資者在恐慌中把廉價籌碼割出來。但主力是有代價的。
另外海外資本希望拿到廉價的中國石油籌碼。
就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天砸盤一樣,是海內外敵對勢力的陰謀!
Ⅷ 為何油價有升有降中國的呢
油價升降影響因素有大的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以及少數人的操縱。
中石油和中石化無非是打價格戰,爭取市場。
這里有一篇文章:
探求國際油價暴漲的動力
首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政府採取持續的降息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使得美元疲軟加劇,投機資金拋棄美元資產,紛紛進入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場規避風險,這樣的投機行為導致油價被越炒越高。而且,目前世界石油市場交易中主要採用美元結算,近年來美元的持續貶值導致石油出口國實際石油收入嚴重縮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歐佩克等產油國抬高油價。
其次,地緣政治因素對油價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伊朗核問題久拖不決,土耳其軍隊打擊盤踞在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等沖突,都成了助推油價上漲的重要因素。市場擔心,中東局勢持續動盪,有可能影響該地區的原油開采和運輸,威脅國際市場原油供應,從而促進了國際油價的上升。
此外,對全球原油需求量的良好預期也促進了國際油價的上漲。雖然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放慢,但總體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這增強了投資者對世界原油市場的信心,由此推測全球原油需求並不會大幅下降。根據歐佩克公布的最新數據,2007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為8574萬桶,比2006年增加1.42%。據此估計,2008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將進一步達到8706萬桶,比2007年增加1.54%。
解讀國際油價狂跌的原因
貝爾斯登公司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雷曼兄弟破產,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接管,華爾街投行的處境之險暴露無遺。為了及時解救華爾街最大的兩家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避免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的動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於2008年9月21晚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請求。至此,華爾街前五大投行消失殆盡,美國金融機構面臨著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的格局調整,美國金融海嘯乘勢呼嘯而來,全球經濟受此影響深重,增長速度明顯減緩。目前國際石油價格狂跌不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源於美國金融危機的強大震動。
首先,美國金融風暴的徐徐侵襲使得世界經濟走在衰退的邊緣,投資者擔心世界經濟衰退將嚴重影響原油消費,認為國際原油市場希望渺茫,因而害怕原油需求在短期內無法恢復,這是導致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從根本上來說,左右國際油價的真正因素是供求關系,盡管美國救市計劃和歐洲聯合救市方案紛紛出台,這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提振市場信心的作用,但並不能幫助經濟在短時間內快速復甦,全球經濟增長減緩勢必減少對石油的需求。從全球市場石油消費情況看,美國是世界第一石油消費大國,佔全球石油總消費的25%,美國能源部10月15日公布一組數據顯示,近4周美國石油產品消費比去年同期下降7%,市場據此預期,美國即將進入經濟衰退,對石油需求量將繼續減少。歐洲等主要石油消費國家和地區經濟也相繼滑坡,法國、西班牙、愛爾蘭和丹麥都已進入經濟衰退階段,義大利和英國的經濟也已停滯不前,一度是歐洲經濟增長火車頭的德國同樣出現不祥預兆。此外,亞洲對石油的需求已佔到全球總消費的22%,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成長被視為引領本輪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而如今美國金融海嘯將沖擊這些新興經濟體的出口,間接使其減少對石油的需要。
其次,導致國際油價下跌的直接原因是美國商業原油和汽油庫存上升幅度遠遠超過市場預期。2008年10月16日,美國能源部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前一周,美國商業庫存原油增加了560萬桶,增幅是市場此前預期的兩倍到三倍。
再次,近期國際油價的暴跌也緣於投機資金的撤離和外逃。國際金融市場的信用危機和美元資金的緊缺,推動了美元升值,使債券市場成為投資的安全避險去處,導致投資者收回在世界石油市場的投資基金,造成油價一落再落,不斷下挫。美國10月10日公布的一項獨立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已經有390億美元資本逃離國際原油市場。
此外,日本等國家在全球購買石油開采權的行為事實上增加了石油潛在產出量,這也是導致油價下滑的動因之一。
Ⅸ 中石油是否還有投資價值
中石油從上市的48元到現在的不到22元,跌幅超過了50%,這個上市前機構投資者炒作的最火熱的公司,也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沒有讓普通投資者賺錢,反而把普通的散戶投資者套牢了一大批(據說散戶目前為流通股持股主體),當然機構投資者肯定在中石油身上賺了不少錢,無論是網下配售還是網上申購,擁有雄厚資金的機構投資者都是大頭,沒有他們的炒作,中石油上市開盤價格不會達到48元以上,炒高後,它們開始逐步拋售,讓散戶們在賺錢的夢想中逐步被套牢,而它們則從中石油身上賺得了可觀的利潤。
現在,一些機構投資者又開始對中石油的投資價值發表評論了,它們現在認為中石油跌破發行價才有投資價值,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就是香港投資者很成熟,香港股市的中石油價格才多高?中石油跌破發行價還比香港股市的價格高,另外以埃克森美孚的市盈率計算,跌破發行價中石油價格也不低。
可是這些觀點正確嗎?如果這些觀點正確,這些機構投資者在中石油上市之前為什麼不說。另外,我們的經濟學家和股市評論家難道不知道這么簡單的道理,事實應該不是這樣,當時機構投資者和專家的理論解釋並不是這樣,他們認為中國股市的市盈率30倍不算高,就是上市公司市盈率超百在新興資本市場也是正常的事情,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快,這些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很好。當時就是最保守的機構投資者,給出的中石油的合理價位也是25元至35元之間,沒有人認為中石油及大盤藍籌股沒有投資價值,並且說以中石油對大盤指數影響的特殊性,其必然要被機構投資者所追逐,可事實與他們的預測相反,機構投資者賺了錢就跑,而堅守中石油陣地的是被套牢的散戶。在中石油一跌再跌的情況下,那些曾經為中石油及大盤藍籌股吶喊的經濟學家和股評專家,現在為什麼也無語了,因為他們又開始為下跌尋找原因了。
中石油的現象實際上就是機構炒作股指的一個縮影,中石油下跌的同時,大盤藍籌同時下挫,股指也同時下滑,現在的股市已經不是上市公司有沒有投資價值了,連一些機構投資者自己也承認現在的股市波動不排除炒作的可能,「中石油總股本高達1830億股,但A股流通盤僅40億股。按照上證綜指波動設計,中石油是目前操控市場最佳工具,因此不能排除有機構不斷砸出中石油,然後拉底其他股價,借勢吸籌或者借道港股操作指數期貨等圖謀(摘自《主力機構坐等中石油破發再建倉》的新聞)」。說明目前的股指波動並不能反映目前上市公司的業績好壞和投資價值,許多股票的漲跌實際是機構投資者藉助目前宏觀經濟調整和一些政策出台而進行炒作的結果。
實際上,股市的泡沫是炒作出來的,而股市的寒流同樣也可能是炒作的結果,對應炒作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台為股市升溫的政策,就如同股市瘋漲時,需要政策來降溫一樣,在股市低迷時,也應該多出台一些政策利好,讓股市回暖,讓借機炒作的人沒有機會,畢竟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建設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目前的股市並不是沒有投資價值,中石油及一些大盤藍籌股無論機構怎樣炒作都不會影響其盈利能力,中石油現在仍然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如果價格合理仍然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所以,普通股民最好不要讓機構投資者的炒作嚇著,當然也希望資本市場的監管更加規范,政府對資本市場的宏觀調整更加合理。只有讓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受益的資本市場才是健康的,才能夠不斷的發展壯大。
Ⅹ 關於中國石油A股的問題
中石油A股發行價是參考H股當時的股價發行的,發行新股要網上認購最小認購1000股為一手,不是每一個投資者認購1000股就有1000投,需要抽簽,由於認購資金3.3萬億中簽率只有1.94%(即100人認購1000股,只有1.9人可以成功獲得1手1000股)
上市當日,被散戶盲目至嚴重爆炒,最後受傷的還是這些盲目的投資者,開盤價達到48.6元,估值水平完全不合理,所以非常不合理,當時中石油一家公司市值超美國市值前兩位的總和(埃克森美乎,花旗銀行)
所以我在此建議投資者中石油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千萬不要或目跟風,辛苦得來的收入風險永遠要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