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金的著名市場
歷史悠久,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1804年,倫敦取代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香港的交易。市場黃金的供應者主要是南非。
1982年以前,倫敦黃金市場主要經營黃金現貨交易,1982年4月,倫敦期貨黃金市場開業。倫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的特點之一是交易制度比較特別,因為倫敦沒有實際的交易場所,其交易是通過無形方式--各大金商的銷售聯絡網完成。
交易會員由最具權威的五大金商及一些公認為有資格向五大金商購買黃金的公司或商店所組成,然後再由各個加工製造商、中小商店和公司等連鎖組成。交易時由金商根據各自的買盤和賣盤,報出買價和賣價。
倫敦黃金市場交易的另一特點是靈活性很強。黃金的純度、重量等都可以選擇,若客戶要求在較遠的地區交售.金商也會報出運費及保費等,也可按客戶要求報出期貨價格。
最通行的買賣倫敦金的方式是客戶可無須現金交收,即可買入黃金現貨,到期只需按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即可,但此時客戶不能獲取實物黃金。這種黃金買賣方式,只是在會計賬上進行數字游戲,直到客戶進行了相反的操作平倉為止。
倫敦黃金市場特殊的交易體系也有若干不足。首先:由於各個金商報的價格都是實價,有時市場黃金價格比較混亂,連金商也不知道哪個價位的金價是合理的,只好停止報價,倫敦金的買賣便會停止;其二是倫敦市場的客戶絕對保密,因此缺乏有效的黃金交易頭寸的統計。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由於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加上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以及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於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中心。蘇黎世黃金市場在國際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於倫敦。
蘇黎世黃金市場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士三大銀行: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負責清算結賬、三大銀行不僅可為客戶代行交易,而且黃金交易也是這三家銀行本身的主要業務。蘇黎世黃金總庫(Zurich Gold Pool)建立在瑞士三大銀行非正式協商的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作為交易商的聯合體與清算系統混合體在市場上起中介作用。
蘇黎世黃金市場無金價定盤制度,在每個交易日任一特定時間,根據供需狀況議定當日交易金價,這一價格為蘇黎世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的波動不受漲跌停板限制。
紐約和芝加哥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後,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為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使得黃金期貨迅速發展起來。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兩大交易所對黃金現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為例,該交易所本身不參加期貨的買賣,僅提供一個場所和設施,並制定一些法規,保證交易雙方在公平和合理的前提下進行交易。該所對進行現貨和期貨交易的黃金的重量、成色、形狀、價格波動的上下限、交易日期、交易時間等都有極為詳盡和復雜的描述。 中國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其形成是以中國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成立為標志。1974年,中國香港政府撤消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此後中國香港金市發展極快。
由於中國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
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引起了歐洲金商的注意,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港設立分公司。他們將在倫敦交收的黃金買賣活動帶到香港,逐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當地 倫敦金市場,促使香港成為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黃金定盤 1919年9月12日上午11點,產生了第一筆黃金定盤,當時金價定在每盎司4磅8先令9便士。開頭幾天的報價是用電話進行的,後來就決定在斯威辛街的洛西爾銀行的辦公室里舉行正式會議。如今金價一天定盤兩次,上午10:30和下午3:00。
倫敦黃金定盤價是獨一無二的,與其他黃金市場不同,它為市場的交易者買入或賣出黃金只提供單一的報價。它提供的標准價格,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產商、消費者和中央銀行作為中間價。有5個銀行成員參加定盤,每次定價時他們各派一個代表出席。在定盤過程中這些人用電話與其自身的交易員保持聯系。 國際黃金價格徘徊於1200美元附近,其2013年的跌幅已經接近30%,這一數字創下近30年來的最大跌幅已幾成定局。價格的下跌帶來的是世界黃金整體需求的下滑,尤其是黃金投資需求的下滑。然而,中國黃金需求不但沒有下滑,反而大幅增長,尤其是黃金飾品。
世界黃金協會日前公布的最新《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全球第三季度黃金需求為869噸,同比下降21%,主要由印度政府對其國內市場的管制以及ETF凈減持造成。
正如世界黃金協會所言,黃金ETF資金的大幅流出成為壓制2013年黃金價格的關鍵因素。截至2013年12月24日,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Shares凈持倉量下滑至805噸,持倉價值下滑至309億美元,與年初相比,降幅分別超過40%和50%。
長期來看,金價依然被高估。黃金已經失去了對沖系統性風險的地位,市場從2013年上半年就開始期待美聯儲縮減QE,這成為金價下跌的主要壓力。
多家投行預計,世界主要黃金生產商邊際生產成本1100~1200美元/盎司,而平均生產成本700~800美元/盎司,這意味著如果利空頻現,黃金價格仍有下跌空間。
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還顯示,2013年上半年全國黃金消費量達到706.36噸,比2012年上半年增加246.78噸,同比大幅增長53.7%。其中首飾用金383.86噸,同比增長43.6%;金條用金278.81噸,同比增長86.5%;金幣用金10.87噸,同比增長1.1%;工業用金24.03噸,同比下降1.6%;其他用金8.79噸,同比增長14.9%。
進入第三季度之後,中國黃金需求依舊在大幅增長,尤其是黃金價格下跌帶來的黃金飾品需求。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還顯示,中國市場需求格外強勁,同比增長29%達到164噸。
不僅如此,黃金交易量也在大幅攀升。上海黃金交易所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產品成交量達到1048萬千克,約1.048萬噸,同比增加83.48%;成交金額達到29386億元,同比增加33%。 2014年8月11日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金價反彈引起了很多投資人士的關注,現貨黃金在一天之內漲價1.6%,報每盎司1308.15美元,不少人也開始擔心金價是否會從此一路飆漲。而據專家的分析,金價上漲只是暫時的,因為真正促使黃金上漲的因素還未出現,這種上漲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不排除金價還有上漲的可能性。
國際金價進入2015年後大幅飆升,紐約市場金價從每盎司1200美元一路上行,不到一個月已升至1300美元關口;統計顯示,紐約市場黃金期貨價格今年來已累計上漲9.3%。
⑵ 有哪些知名的黃金期貨交易所
全球黃金市場主要分布在歐、亞、北美三個區域。歐洲以倫敦、蘇黎士黃金市場為代表;北美主要以紐約、芝加哥為代表;亞洲主要以日本東京、中國香港為代表。中國內地主要是上海、天津和大連為代表
⑶ 為何印度的黃金儲量是全球第一,還是這么窮
現在評價世界各國中哪個國家比較有錢,不會再用單一標准來評價,不是通過多個因素綜合評價過後才得出的決定。黃金這個貴金屬在世界幾千年的文明史上,一直都備受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人民的青睞和追捧。哪怕是到了現代社會,世界各國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黃金儲備量,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黃金儲備量的多少有著舉足輕重的調解作用。
印度人手中這么多黃金,印度的黃金儲量位居全球第一,為何還那麼窮呢?難道是因為印度的黃金不值錢嗎?其實,印度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影響的,一是印度這個國家經濟剛起步,很多印度人也才剛剛可以滿足溫飽問題;第二印度人十分痴迷購買金飾,每年印度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黃金來平衡國內的消費市場,這對於印度經濟和印度政府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三是,印度人手大部分的錢全部花在購買金飾身上了,很少一部分錢才會流通到印度經濟市場當中,這對於印度經濟來說,印度人的很大一部分錢變為死水了,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四是,印度人很少會把錢存到銀行當中,這樣印度銀行就沒有更多的資金貸款給工商業企業主們,這也導致銀行里的錢不能增值,不利於工商業和銀行的發展。
⑷ 黃金價格不斷上漲,印度黃金卻是「白菜價」,為啥中國人卻不買
黃金,是一種貴金屬,一直被認為是貨幣的唯一價值實體,雖然現在人們不以黃金作為交易的貨幣,但黃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價也是衡量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最近這段時間,金價一路上漲,現在最高金飾已經上漲到了500多一克了,很多人也開始囤黃金。
⑸ 全球主要期貨市場有哪些
芝加哥期貨復交易所(CBOT):農產品
倫敦金制屬交易所(LME):有色金屬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前身農產品交易所 後來和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網上聯網 交易者可進行歐洲美元 日元 英鎊 德國馬克的跨交易所期貨交易
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德國證券有限公司和瑞士交易所發起 第一大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泛歐洲交易所集團(EURONEXT):多邊交易所 指數期貨、指數期權等金融衍生品
2004年期貨交易量前十名:
歐洲交易所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泛歐洲交易所集團 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 巴西期貨交易所 紐約商業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 印度國家股票交易所
⑹ 黃金市場的市場簡介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市場在倫敦、蘇黎世、紐約、香港等地。倫敦黃金市場的價格對世界黃金行市較有影響。
專門經營黃金買賣的金融市場。進行黃金交易的有世界各國的公司、銀行和私人以及各國官方機構。黃金交易的去向主要是工業用金、私人貯藏、官方儲備、投機商牟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段時期,由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限制其成員的黃金業務,規定各國官方機構不得按與黃金官價(每盎司黃金合35美元)相背離的價格買賣黃金,因此西方官方機構絕大部分是通過美國財政部按黃金官價交易的。1968年黃金總庫解散,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不再按官價供應黃金,聽任市場金價自由波動;1971年8月15日美國宣布不再對外國官方持有的美元按官價兌換黃金。從此,世界上的黃金市場就只有自由市場了。世界上約有40多個城市有黃金市場。在不允許私人進行黃金交易的某些國家,存在著非法黃金市場(黑市)。黑市金價一般較高,因而也伴有走私活動。各國合法的黃金自由市場一般都由受權經營黃金業務的幾家銀行組成銀行團辦理。黃金買賣大部分是現貨交易,70年代以後黃金期貨交易發展迅速。但期貨交易的實物交割一般只佔交易額的2%左右黃金市場上交易最多的是金條、金磚和金幣。
黃金長久以來一直是一種投資工具。它價值高,並且是一種獨立的資源,不受限於任何國家或貿易市場,它與公司或政府也沒有牽連。因此,投資黃金通常可以幫助投資者避免經濟環境中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黃金投資意味著投資於金條,金幣,甚至金飾品。投資市場中存在著眾多不同種類的黃金帳戶。
黃金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倫敦和紐約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黃金交易市場所在地。黃金市場的運作與其它投資市場以及股票市場類似。 買賣每天都在進行,而價格受市場內經濟條件的影響。
同其他市場資源一樣,黃金的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黃金一直是貴重資源。人們常會在經濟通貨膨脹時儲備黃金。政治爭斗和戰爭也會促使人們儲備黃金。而儲備黃金的行為會造成黃金的供不應求,從而價格上揚。 市場職能黃金市場的發展不但為廣大投資者增加了一種投資渠道,而且還為中央銀行提供了一個新的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一)黃金市場的保值增值功能因為黃金具有很好的保值、增值功能,這樣黃金就可以作為一種規避風險的工具,這和貯藏貨幣的功能有些類似。黃金市場的發展使得廣大投資者增加了一種投資渠道,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投資風險。
(二)黃金市場的貨幣政策功能黃金市場為中央銀行提供了一個新的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也就是說,央行可以通過在黃金市場上買賣黃金來調節國際儲備構成以及數量,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雖然黃金市場的這個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由於其對利率和匯率的敏感性不同於其它手段,從而可以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的一種對沖工具。隨著黃金市場開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它的這個功能也將慢慢顯現出來。可以說,通過開放黃金市場來深化金融改革是中國的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的一個客觀要求。市場主體從國際經驗上來看,黃金市場的參與者可分為金商、銀行、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各個法人機構、私人投資者以及在黃金期貨交易中有很大作用的經紀公司。
(一)金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許多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
(二)銀行銀行又可以分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可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士的三大銀行為代表。
(三)對沖基金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人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貸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相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
(四)各種法人機構和私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專門購買黃金消費的(如各種工業企業)黃金製品商、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業務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種類多樣,數量眾多。但是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為風險厭惡者和風險喜好者:前者希望迴避風險,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就是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取利益。前者希望對黃金保值,而轉嫁風險;後者希望獲利而願意承擔市場風險。
(五)經紀公司有的交易所將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活躍著許多的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六)交易所從國際經驗上來看,黃金交易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目前世界上共有五大黃金交易所,分別是英國倫敦黃金交易所、瑞士蘇黎世黃金交易所、新加坡黃金交易所、香港黃金交易所和東京黃金交易所。中國上海黃金交易所於2002年底成立,位於上海外灘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內。
在中國的黃金市場上還不存在類似黃金市場的上對沖基金之類的市場機構。中國黃金市場實行的是會員制,目前共有金融類和非金融類共108家會員,其中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類會員占據了大部分的交易量。隨著上海金交所一年多的營運,中國黃金市場最大的供應商也漸漸浮出水面,中國黃金總公司下屬的中金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為金交所最大的黃金提供者。 國際金價在1680美元/盎司附近的「多空爭奪戰」已經曠日持久,一直無法讓人看清走勢。如果在節前兩天投資金市,需要火眼金睛。
上周,美國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及就業數據意外回落,令美元指數持續受壓考驗79一線支撐。加上美聯儲新年首次議息會議仍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美元指數走勢更顯搖搖欲墜,推升商品市場價格震盪上揚。國際現貨金價格亦一度上沖測試1680美元附近的重要短期阻力。
法國巴黎銀行近日也宣布下調2013年金銀價格預期,把黃金預估價從1865美元下調至1790美元。該行解釋,金市可能出現投資者疲勞,繼續認為黃金將從目前水平反彈,並重新測試1800美元大關。而黃金走勢疲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自2012年底開始出現的風險情緒回彈。
實際上,國際黃金自去年10月開始逐步回調後,便一路走弱,去年聖誕、今年元旦都沒有給市場帶來「大禮包」,並在春節前夕依然呈現弱勢震盪格局。
有業內人士梳理了一下近幾年中國黃金市場在農歷新年前後的表現發現,歷年春節期間黃金價格均呈現上升勢頭,最大上漲空間為2011年的11.91元,漲幅為3.51%。「從黃金價格的周期走勢來看,在每年的1月至2月,金價為全年的相對高位。3月開始金價便展開下行整理。在經過了7月至8月份的整理後,9月份上漲的概率較高。」相比之下,今年春節是黃金的一個平緩年。
另了解到,受大環境影響,黃金飾品需求旺盛,價格與元旦相比頗為平穩,基本維持在每克430元上下,比去年最高峰時候依然便宜幾十元。
不過,雖然節前市民和投資者對實物金的需求加大,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隨便加倉加碼。高級分析師提醒,目前市場利空因素較多。印度上調了黃金的進口稅,從之前的4%上調至6%,這成為黃金走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美國債務上限調升爭議擱淺,歐元區經濟企穩,也將減弱黃金的避險屬性。從近兩年的市場表現看,這段時間內黃金波動相對較大,這對於投資者的風險控制並不有利。 黃金同市場上其他貨幣及商品一樣都存在著市場風險。通常與貨幣相比,黃金的波動率較低(價值的上下波動),然而這些年來隨著投機行為的增加黃金的波動變大了。
作為投資對象,黃金與其它投資對象相比有著不同的屬性。 一直以來投資者對這個市場都抱有極大的興趣,這導致其市場流通性高於其他市場的市場流動性。 高流通性意味著,當您想賣出時不愁找不到買家,同時在您想買入的時候不愁找不到賣主。
在黃金市場上人們可以投資買賣金幣和金條、珠寶、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買賣基金、甚至黃金證。 與眾多其它物品交易相比,黃金交易不但快而且價差低。
在外匯市場上,黃金可以說相對美元的避險投資。 美元升值,金價下跌;美元貶值,則金價上漲。 明白了這一點,投資者就能把黃金交易作為一種手段來平衡其在美元買賣中的盈虧。
市場條件在不斷變化,然而黃金一直保持著它的購買力。 就其相較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力來看,黃金的價值一直很堅挺。 相比黃金其他貨幣在隨著商品和服務價格的上升其購買力卻在下降。
因此,一些投資者買入黃金來平衡通貨膨脹和貨幣價值變化造成的影響。 在外匯交易中,投資者買賣黃金大多出於投機目的而不是為了長期的投資。 在外匯市場,交易者可在買入黃金幾小時後賣出,憑借黃金價格的小幅波動(變動)獲利。 影響黃金市場走勢的因素錯綜復雜涉及到許多的方方面面,這里僅從跟蹤獲取農歷戉子牛年較為突出影響黃金市場價格走勢的資料實際出發,重點歸納為六個方面每個方面一對既相互依存又互為因果關系,具有密切相關性的主導因素,期盼通過「拋磚引玉」與廣大金民們共享,為庚寅金虎之年再創黃金投資的佳績加油!
【黃金市場價格的上漲和下跌】
黃金市場價格的上漲和下跌,是形象直觀地標示黃金市場的「晴雨表」,是影響黃金市場走勢的一對核心反向因素。因此,成功的黃金投資者,首先就要從影響黃金市場價格上漲和下跌的因素入手,研究未來黃金市場的走勢,從而有效地把握黃金市場運行的脈搏,准確地作出「低買「與」高賣」的決策,不失時機地釆取付諸實施的行動。黃金市場的投資,收益與風險共存。黃金市場交易買賣的時機,決定黃金市場投資的成敗。黃金投資者就是在黃金的大牛市中, 也仍然面臨著價格上漲與下跌的波動,帶來黃金投資盈利機遇與虧損風險的不確定性,關鍵在於有效地把握有利的機遇和防範出現的風險,確保黃金投資資金的安全和升值。
過去的農歷戉子牛年黃金市場牛氣沖天步步高,成為了全球投資市場中一枝獨秀的最牛市場,不但實現了連續9年的牛市,而且刷新了黃金價格的歷史最高記錄,為黃金市場價格描繪出了一幅以上漲為主旋律的奪人眼球走勢圖。「低谷」是年初的每盎司830美元,2月20日率先躍進每盎司1000美元的金牛市場,經歷大半年穩打穩扎築底之後,11月9日加速攀升成功地攻克每盎司1100美元大關,12月3日更是登上創造歷史最新記錄的每盎司1227.50美元「頂峰」。
2009年4月2日,G20集團宣布支持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售403噸黃金以援助貧困國家。英國首相布朗宣布:20國集團同意為多邊金融機構提供總額1萬億美元資金,此消息一經公布就出現了金價見底的「布朗底」信號。「布朗底」前3次賣金時機均被認為是金價的階段性底部,賣了就大漲漲幅甚至都超過60%。事實證明,「布朗底」第四次再現了,為2009年黃金牛市價格一路攀升成功地築了底。
江城武漢謝氏市民是一位炒過2年多紙黃金,善於解讀黃金市場價格上漲和下跌傳遞的信號,研判未來黃金市場價格發展變化的大趨勢,踩准「低價買進」與「高價賣出」有利時點的黃金投資高手。2009年9月3日,當國際金價每盎司900多美元時,他帶著130萬元本金「殺入金市」,炒風險較高的黃金T+D現貨遞延交易,至12月3日黃金價格急劇上升到每盎司1227.50美元「頂峰」時為止的3個月期間,130萬元就變成了415萬元凈賺285萬元,從而成為了2009牛年資金回報率高達219%的黃金投資最牛大贏家。
【黃金市場黃金的供給和需求】
黃金市場的價格為什麼會上漲和下跌呢?原因涉及到錯綜復雜的許多方方面面,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性一條就是「黃金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黃金的價格漲跌」。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依據「物以稀為貴」的商品價格形成機制,市場的黃金價格是由黃金市場供給和黃金市場需求兩個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市場黃金供不應求則黃金價格上漲,市場黃金供過於求則黃金價格下跌。」
黃金,是全球唯一最為稀缺的資源。地球上的人類在整個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中,從這個星球上共挖出來總量15萬噸黃金,世界每個人平均只有20多克。「物以稀為貴」是商品價格形成的基本機制,以及黃金是世界供不應求最為稀缺資源的現實告訴了我們:從長期戰略視角觀察黃金的市場價格,盡管黃金的市場價格在「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諸多因素的作用下有時會出現下跌,但是黃金的「稀缺性」決定了過去、現在和將來黃金價格上漲的大趨勢是永恆不會改變的。
以史為鏡。2009年12月18日,美國知名的雜志《福布斯》報道:國際黃金市場的金價在過去10年內上漲了逾300%。剛剛過去的農歷戉子牛年,黃金市場價格從「低谷」的每盎司870.25美元,到創造歷史新高記錄的「高峰」每盎司1212.50美元,呈現了一波牛氣沖天的大幅上漲342.25美元,上漲率更是高達39.33%的行情。2009年12月3日,中國黃金市場賣出的價格創每克達人民幣268.22元的歷史新高,為2002年10月16日新中國黃金市場開放後第一筆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價每克人民幣83.50元的320%。
著名財經評論員時寒冰指出:「黃金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是『亂世買黃金』的投資機會,更在於它作為貨幣體系中定海神針作用的回歸。世界各國為了應對次貸危機瘋狂發行的紙幣,正在悄悄重塑黃金的王者地位。張庭賓(戰略預測專家)撰寫的《黃金保衛中國》讓我們重新認識現實的危機和困境、以及黃金的真正價值所在。」他在書中指出「美元大崩潰己大勢所趨,黃金王者歸來己勢不可擋。」
全球央行過去都是以出售黃金為主,而2009年扭轉成為了黃金的凈買入方。20年來央行首次實現購入黃金量超過售出黃金量,這將持續推升黃金需求量成為金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量。2009年4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提供的信息表明:「自2003年以來,我國逐步通過國內雜金提純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黃金儲備增加454噸至1054噸。」2009年11月,印度央行購買黃金200噸,斯里蘭卡央行購買黃金10噸,模里西斯購買黃金2噸,俄羅斯央行增持800,000盎司黃金,黃金儲備量達2.05千萬盎司224億美元。世界黃金理事會(WGC)稱:「進入2010年以來各國央行凈買入280億美元的金條,中國是第一大黃金買家。」
世界黃金的價格走勢趨勢並不是由各國政府的意願所左右。世界黃金市場的參與主角是民間力量,構成了當前世界黃金交易量的95%以上,而且其中很多都是首次投資黃金新客戶,這是因為黃金是對抗美國經濟不穩定和美元貶值的最終手段。中國老百姓在國家「藏金於民」的宏觀政策指引下,以及剛剛過去的牛氣沖天農歷戉子牛年黃金牛市的鼓舞下,黃金越來越成為了越多尋常百姓的「鎮家之寶」,百姓投資黃金的積極性前所未有的高漲。2009年,中國僅黃金交易所個人黃金交易量就超過438噸,同比增長率高達572%,其中北京菜百公司黃金銷售額就突破45億元。2010年北京黃金市場年前黃金銷售更是井噴,投資性金條是首選春節臨近銷量猛增一倍,有的顧客一出手現金就是幾百萬元。
【美元匯率價值的堅挺和疲軟】
美元與黃金之間存在著「此起彼伏」與「此伏彼起」密切負相關性的關系,即「美元堅挺則金價下跌,美元疲軟則金價上升」。例如,2009年12月11日,受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普遍表現出色的影響,美元指數全盤大幅走強,一度觸及1個月以來的新高76.72,且突破了100天均線的重要阻力。國際金價則很快「晴天轉陰」完全逆轉了歐洲交易時段的反彈勢頭,在紐約午盤後回撤加劇,最低跌至每盎司1110美元下方的低點。與此恰恰相反,2009年12月18日,在美國連續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疲軟,導致美元遭到拋售而下跌的背景下,黃金市場迅速「陰天轉晴」做多,大型投資機構紛紛增持黃金,推動國際金價上升突破每盎司980美元的阻力位,向上二度破千達到了每盎司1006美元,刷新了11個月以來的新高。
從長期戰略的觀點來觀察,美元疲軟貶值是今後不會改變的大趨勢,美元堅挺只不過是短期發生而不可能持久的戰術調整現象。正如,2010年2月12日,某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發表的文章所稱:「基於對美元長時間的跟蹤與觀察認為,美元近期表現是短期階段性調節並非是美元轉入升值階段。預計2010年美元貶值仍是主基調,美元匯率較為明顯是針對歐元升值。因此,美元指數雖然短期突破80點,但美元未來繼續以貶值為主的趨勢難改。目前美元的迂迴是從長遠保全自己,維護自己和強大自己。」
美國赤字一日不解 美元難以真正走強。2009年,美國財政赤字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42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0%,這比美國建國頭200年所有國債加在一起還要多,相當於全國不分男女老少每人負債4700多美元。進入新的2010年,美國的財政赤字更甚,2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向國會提交的預算顯示,2010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總額更高達1.56萬億美元。2010年2月24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出席國會聽證時說,「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一派胡言』的建議,推動美國政府創下了創紀錄的巨額外債,削弱了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給國家安全蒙上風險。十年前我們收支平衡,現在我們卻一直在償還外債,想到這些就讓我心痛」。從希臘等國開始爆發的歐洲國家債務危機正愈演愈烈,正如英國央行行長近日指出的:「歐洲區經濟復甦已陷入停滯」。所以,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美元升勢並不是因為美國經濟或美元本身的價值,而主要是集中建立在歐洲經濟危機引起的歐元貨幣貶值的基礎之上。
【國家國民經濟的興盛和衰退】
黃金具有不可替代的「保值避險」獨特優勢功能,在決定黃金價格走勢與世界宏觀經濟局勢變化之間呈現了負相關性的密切關系,即「國民經濟興盛則黃金價格下跌,國民經濟衰退則黃金價格上漲」。
自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級債所引發的金融危機,發展成為了殃及全球的經濟危機。2008年危機從美國擴大到了歐洲、日本、東亞等國家,全球經濟進入了20年來前所未有的衰退。2009年,為了應對世界經濟危機,各國聯手釆取了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世界經濟總體開始觸底回升。作為對抗經濟衰退的最佳武器黃金自然也成為了人們首選的對象,國際黃金價格呈現了加速上漲的大趨勢。
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是2.8%,為一年多以來首次實現擴張;第三季家庭金融資產價值增長5.6%;家庭債務下降2.6%,為連續第五個季度下降;三季度家庭資產凈值從二季度50.76萬億美元增長到53.42萬億美元等。這一系列的利好數據表明,美國經濟正在緩慢地走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2009年12月7日至12日,美元受美國公布的2009年三季度以來上述一系列國民經濟利好因素的影響企穩反彈,與此相反國際金價則持續大跌創下了一個月以來的新低,黃金市場價格暴漲之後遭遇暴跌,上演了「過山車」的行情,連續8個交易日的回調,使得11月的漲勢腰斬近一半,距離前期高點1226.65回調近10%。
【通貨膨脹壓力的上升和下降】
通貨膨脹與黃金價格之間,成相互同步密切正相關性的關系,即「通貨膨脹壓力上升則黃金價格上升,通貨膨脹壓力下降則黃金價格下降」。這再一次充分地顯示出了,黃金在通貨膨脹壓力上升的特定條件下,具有特殊的「保值避險」保障性功能。過去黃金市場價格連續9年的上漲,其最主要的推動力量正是通脹壓力的上升。比如,2010年2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公布的2010年預算赤字創1.56萬億美元的記錄新高。此話一出就刺激了對抗通脹工具黃金價格的上漲,開盤每盎司1079.90美元,收於每盎司1106.35美元,每盎司上漲25.15美元漲幅達到2.33%被稱為「百年難遇」的金融危機還會二次探底嗎?在全世界各國先後表示將退出此前推出的「刺激政策」後,全球經濟會陷入「二次衰退」嗎?著名投資人、前量子基金合夥人、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日前表示:「緣於各國政府此前的刺激政策,全球經濟惡化狀況在『表象反彈』的短暫停歇後,將出現更為嚴重的『二次衰退』。預測『二次衰退』可能會出現在2010年晚些時候或2011年,屆時情況將比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更為嚴重。歐元區部分國家的債務持續惡化,繼希臘主權評級遭下調以後,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曝出債務風險,現在冰島、拉脫維亞等國家實際已經破產。『二次衰退』的困境未來將席捲各大國,四處泛濫的流動性成為貨幣不穩定的一大誘因,將進一步導致更多的通貨膨脹上升。」
進入2010年以來,黃金從前期每盎司1200多美元降到現在1000多美元,雖不能說已經觸底但己經是相對地低,是黃金市場「低價買進」的大好投資機會。正是在這種利好投資的背景之下,2月18日廣州市民馮雲把全部年終獎投入了黃金市場。他說:「為了抵禦天量信貸發放的風險,買些黃金壓箱底比較安全。2009年黃金價格持續走高,2010年2月以來價格為每盎司1000美元左右,已經是高位回落到低位我決定入市買些黃金保值。」
【央行貨幣政策的寬松和收緊】
2009年,為了應對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各國央行紛紛採取降息、增加流動性等干預手段,直接地導致了美元的持續貶值。投資者對世界經濟未來風險的憂慮。作為對抗經濟危機和通脹的最佳武器黃金,此時自然成為了人們最佳選擇的目標。
以美聯儲為例,2008年年底利率降至0.25%。2009年3月,宣布採取「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將購買總額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以及額外花7500億美元購買相關房產抵押證券。2009年8次決議維持利率不變,還宣布將信貸額度規模擴大到1萬億美元。央行釋放的大量流動性資金,實體經濟無法全部吸收,剩餘的便進入金融資產市場。而黃金作為價值尺度的作用表現得格外明顯,從而成為對沖各國貨幣貶值的一個主要工具,與此同時對於經濟復甦可能面臨的風險的疑慮、甚至是對經濟復甦後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的擔憂都成為了利多黃金的因素,這些都在基本面上有力地支撐了2009年金價大漲的牛市走勢。
2009年,中國經歷了創歷史的信貸狂飆,年度新增信貸9.67萬億元,貨幣供給增速創出10年來的新高,對2010年物價形成了巨大壓力;加之2009年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由負轉正,12月同比上升1.9%,表明通脹預期已經顯現。2010年1月12日,中國央行在這種通脹預期的背景下突然宣布,決定從2010年從1月18日開始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0個百分點,這是自2008年下半年央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連續下調准備金率以來首次調整准備金率,這是中國央行收緊流動性遏制經濟過熱苗頭發出的一個明確信號,表明中國正集中精力對抗通脹的抬頭。此舉的中國因素立即給美元上漲提供了支撐,進而引發了全球性的黃金拋售的「地震」導致黃金吸引力減弱。2010年1月20日,紐約時段午盤後金價加劇下滑相繼跌破1150、1140和1130美元三道整數關口,最低見1107.09美元,為逾兩周以來的新低,而美元指數則反向全盤大漲超過1%成為了金價暴跌的主要推手。 國際黃金市場的參與者,可分為國際金商、銀行、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各種法人機構、私人投資者以及在黃金期貨交易中有很大作用的經紀公司。
【國際金商】
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黃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
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本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對沖基金】
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
各種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黃金製品商(如各種工業企業)、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為避險者和冒險者:前者希望黃金保值而迴避風險,希望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如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則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得利益,因此願意承擔市場風險,如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
【經紀公司】
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並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把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有很多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出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⑺ 全球有哪些黃金期貨市場
全球黃金市場主要分布在歐、亞、北美三個區域。歐洲以倫敦、蘇黎士黃金市場為代表;北美主要以紐約、芝加哥為代表;亞洲主要以日本東京、中國香港為代表。
1、美國黃金市場
美國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後,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為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發展起來的。美國黃金市場經過了一系列合並整合,如今以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以下簡稱CME)集團下屬的COMEX交易所為主。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成立於1898年,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美國最大的期貨交易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和第二大期貨期權合約的交易所。
美國黃金市場以做黃金期貨交易為主,目前紐約黃金市場已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最活躍的期金市場。1974 年12 月31日,COMEX 市場上開始進行黃金交易。1994年8 月3日,NYMEX 和COMEX 正式合並。合並後的名稱仍為紐約商品交易所,而原先的COMEX 則作為分部。合並後的交易所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期貨交易所。2007年和2008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分別收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以下簡稱CBOT)和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COMEX),成為全球規模最大且多元化的交易所集團。根據CME集團的界定,它的黃金期貨交易歸下屬的COMEX交易所負責。COMEX目前交易的品種有黃金期貨、迷你期貨、微型期貨、以及期權和基金。COMEX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10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1美元/金衡制盎司,交易標的為99.5%的成色金。迷你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5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25美元/金衡制盎司。微型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1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25美元/金衡制盎司。COMEX的黃金交易往往可以主導全球金價的走向,實際黃金實物的交收占很少的比例。參與COMEX黃金買賣以大型的對沖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的買賣對金市產生極大的交易動力;龐大的交易量吸引了眾多投機者加入,整個黃金期貨交易市場有很高的市場流動性。
2、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1804年,倫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巴克萊、德意志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匯豐、法國興業銀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中國香港的交易。但德意志銀行宣布在2014年5月退出定盤價機制後,有著117年歷史之久的倫敦白銀定盤價於2014年8月終結。2015年3月20日,有倫敦黃金定盤價被LBMA黃金價格取代,新定價機制仍然每天兩次定價(倫敦當地時間10:30和15:00),但與之前少數銀行通過電話定價方法不同,這是一個電子和可交易的拍賣過程,獨立管理,買賣集合競價並實時發布,參與者數量可以盡可能地多。倫敦金銀市場協會是金銀基準價知識產權的所有者,黃金基準定價由洲際交易所(ICE))旗下的ICE Benchmark Administration(IBA)提供定價管理,白銀基準定價則由芝加哥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Inc)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共同管理。
倫敦黃金市場的交易制度比較特別。狹義地說,倫敦黃金市場主要指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簡稱LBMA),該市場不是以交易所形式存在,而是OTC市場。LBMA充當的角色是其會員與交易對手的協調者,其主要職責是作為時常與規則制定者之間的橋梁,通過其職員及委員會的工作,確保倫敦始終能夠滿足全球金銀市場革新的需求。
LBMA的運作方式是通過無形方式——會員的業務網路來完成,市場監管主要以自律為主。LBMA的會員主要有兩類:作市商和普通會員。作市商均為知名投行,如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高盛國際、瑞銀、摩根大通等。LBMA黃金的最小交易量為1金衡制盎司,標准金成色為99.5%。
3、蘇黎士黃金市場
蘇黎士黃金市場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世界黃金市場。由於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者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於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與借貸中心。蘇黎士黃金市場在世界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於倫敦。
蘇黎世黃金市場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和瑞士信貸銀行負責結算結賬。這兩大銀行不僅可為客戶代行交易,而且黃金交易也是這兩家銀行本身的主要業務,提供優良安全的保險櫃和黃金賬戶。蘇黎士黃金總庫(Zurich Gold Pool)建立在瑞士兩大銀行非正式協商的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作為交易商的聯合體與清算系統混合體在市場上起中介作用。
蘇黎士黃金市場無金價定盤制度,在每個交易日特定時間,根據供需狀況議定當日交易金價,這一價格為蘇黎士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的波動無漲停板限制。蘇黎士金市的金條規格與倫敦金市相同,可方便參與者同時利用倫敦市場,增加流通性,其交易為99.5%的成色金,交割地點為蘇黎士的黃金庫或其他指定保管庫。
4、東京黃金市場
日本黃金交易所成立於1981年4月。1982年開設期貨。是日本政府正式批準的唯一黃金期貨市場,為日本的黃金業者提供了一個具有透明度和有效率的交易平台。之後在1984與東京橡膠交易所等合並為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於2013年2月更名為東京商品交易所。]。1991年4月,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將黃金市場原有的日本傳統的定盤交易方式改為與世界主要市場一樣的自動盤交易,同時引進電子屏幕交易系統,該系統完全實現了電子操作,遠程式控制制。交易所又在配備全新系統的基礎上,採用全電子化連續交易技術。2004年,黃金期權獲准上市,日本的黃金期貨市場更加活躍。據統計,2004年國外投資者在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所佔份額為12.50%,在黃金這個品種上國外投資者所佔比重為13.67%。在24小時的黃金交易市場中,東京市場成為倫敦、紐約交易時間外的亞洲時段的重要交易市場。日本市場與歐美市場的不同之處在於,歐美的黃金市場以美元/金衡制盎司計而日本市場以日元/克計,每宗交易合約為1000克,交收純度為99.99%的金錠,在指定的交割地點交割。
5、中國黃金市場
(1)中國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起源可以追溯至1910年香港金銀業行成立。其發展歷史已逾百年。雖然較之倫敦黃金市場,香港市場起步晚得多,但是,由於在1974年當時的香港政府撤銷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香港金市開始快速發展;又因為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具備了「地利」和「人和」的條件,於是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到香港設立分公司,他們將在倫敦交易的買賣活動帶到香港,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倫敦金市場」。此後,香港交易所成立,黃金期貨合約推出,倫敦金標准合約在金銀貿易場推出,眾多舉措使香港發展成為世界五大黃金交易市場之一。目前香港最重要的黃金交易市場有香港金銀貿易場、倫敦金市場以及期貨市場。更多相關知識關注點匯之鑰自主交易培訓。
(2)中國大陸黃金市場
20 世紀30 年代,上海金業交易所曾是遠東最大的黃金交易中心之一,炒金是當時極為流行的投資方式。
新中國建立後,政府對黃金實行統一管理,195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下發《金銀管理辦法》,凍結民間金銀買賣,明確規定國內的金銀買賣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營管理。
1983年6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其基本內容是國家對金銀實行統一管理、統收統配的政策,即對黃金實行市場管制,國家管理金銀的主管機關為中國人民銀行。
1993年,我國黃金市場啟動改革,這一年國務院63號函確立了黃金市場化方向。
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標志著中國的黃金業開始走向市場化。
2008年1月9日,經國務院同意和中國證監會批准,黃金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
目前,我國黃金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業務、商業銀行黃金業務和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業務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形成了與黃金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⑻ 黃金期貨行情走勢受哪些因素影響
影響黃金價格因素:
1.美元走勢
美元匯率也是影響金價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元對黃金市場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美元是國際黃金市場上的標價貨幣,因而與金價呈現負相關,假設金價本身價值未有變動美元下跌,那金價在價格上就表現為上漲;另一個方面是黃金作為美元資產的替代投資工具,實際上在之前的幾年金價的不斷上漲,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美元連續三年的大幅下跌。
從黃金的歷史數據統計來看,美元與黃金保持負相關關系。而從近十年的數據中,美元與黃金的關系越來越趨近於-1%,因此在分析金價走勢時美元匯率的變動是一重要的參考。但在某些特殊時段尤其是黃金走勢非常強或非常弱的時期,黃金價格也會擺脫美元走勢的影響獨立運行。
2.政治局勢
歷史上黃金就是避險的最佳手段,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即是對黃金避險價值的完美詮釋,任何一次的戰爭或政治局勢的動盪往往都會促漲金價,而突發性的事件往往會讓金價短期內大幅飈升,1980年的元月21日金價達到歷史高點,每盎司850美元,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之一是當時世界局勢動亂——1979年11月發生了伊朗挾持美國人質事件,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從而使得金價每日以30-50美元速度飆升。
3.通貨膨脹
作為這個世界上唯一的非信用貨幣,黃金與紙幣,存款等貨幣形式不同,其自身具有非常高的價值,而不像其他貨幣只是價值的代表,而其本身的價值微乎其微。在極端情況下,貨幣會等同於紙,但黃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失去其作為貴金屬的價值。因此,可以說黃金可以作為價值永恆的代表。這一意義最明顯的體現即是黃金在通貨膨脹時代的投資價值——紙幣等會因通脹而貶值,而黃金確不會。以英國著名的裁縫街的西裝為例,數百年來的價格都是五、六盎司黃金的水準,這是黃金購買力歷久不變的明證。而數百年前幾十英鎊可以買套西裝。因此,在貨幣流動性泛濫,通脹橫行的年代,黃金就會因其對抗通脹的特性而備受投資者青睞。西方主要國家尤其美國的通漲率最容易影響黃金的變動,而一些較小國家如智利烏拉圭等每年的通漲最高能達到倍卻對金價毫無影響。
4.供給因素
金價波動是基於供求關系的基礎之上的。如果黃金的產量大幅增加,金價會受到影響而回落,此外新採金技術的應用、新礦的發現、央行售金等均會令金價承壓,如果進入印度等黃金消費大國,用金高峰期或出現礦工、長時間罷工等原因使總體出現供小於求的局面,金價就會受益上揚。近幾年來,黃金投資需求在市場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黃金的影響更具彈性,更敏感,所以金融衍生品市場上的一舉一動對金價走勢更為重要。
(1)地球上的黃金存量:全球大約存有13.74萬噸黃金,而地上黃金的存量每年還在大約以2%的速度增長。
(2)年供求量:黃金的年供求量大約為4200噸,每年新產出的黃金占年供應的62%。(3)新的金礦開采成本:黃金開采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於260美元/盎司。由於開采技術的發展,黃金開發成本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下跌。(4)黃金生產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變動狀況:在這些國家的任何政治、軍事動盪無疑會直接影響該國生產的黃金數量,進而影響世界黃金供給。(5)央行的黃金拋售:中央銀行是世界上黃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黃金儲備為36458噸,占當時全部地表黃金存量的42.6%,而到了1998年官方黃金儲備大約為34000噸,占已開採的全部黃金存量的24.1%。按生產能力計算,這相當於13年的世界黃金礦產量。由於黃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儲備資產逐漸轉變為生產珠寶的金屬原料,或者為改善本國國際收支,或為抑制國際金價,因此,30年間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無論在絕對數量上和相對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數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黃金市場上拋售庫存儲備黃金。例如英國央行的大規模拋售、瑞士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准備減少黃金儲備就成為國際黃金市場金價下滑的主要原因。
5.需求因素
(1)黃金實際需求量(首飾業、工業等)的變化。
一般來說,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決定了黃金的總需求,例如在微電子領域,越來越多地採用黃金作為保護層;在醫學以及建築裝飾等領域,盡管科技的進步使得黃金替代品不斷出現,但黃金以其特殊的金屬性質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趨勢。而某些地區因局部因素對黃金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如一向對黃金飾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1997年以來黃金進口大大減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韓國的黃金需求量分別下跌了71%、28%、10%和9%。據統計,中國21世紀人均黃金消費量僅有0.2克,與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印度人均黃金消費量為0.85克,相當於中國人均黃金消費量4倍以上。從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及人均收入看,中國大大高於印度。因此,中國有著非常大的黃金消費潛力,前景非常可觀。
(2)保值的需要。
黃金儲備一向被央行用作防範國內通脹、調節市場的重要手段。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黃金主要是在通貨膨脹情況下,達到保值的目的。在經濟不景氣的態勢下,由於黃金相較於貨幣資產更為保險,導致對黃金的需求上升,金價上漲。例如:在二戰後的三次美元危機中,由於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趨勢嚴重,各國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場對美元幣值的信心動搖,投資者大量搶購黃金,直接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1987年因為美元貶值,美國赤字增加,中東形勢不穩等也都促使國際金價大幅上升。
(3)投機性需求。
投機者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利用黃金市場上的金價波動,加上黃金期貨市場的交易體制,大量「沽空」或「補進」黃金,人為地製造黃金需求假象。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對沖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
COMEX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空倉有關。在1999年7月份黃金價格跌至20年低點的時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數據顯示在
COMEX投機性空頭接近900萬盎司(近300噸)。當觸發大量的止損賣盤後,黃金價格下瀉,基金公司乘機回補獲利,當金價略有反彈時,來自生產商的套期保值遠期賣盤壓制黃金價格進一步上升,同時給基金公司新的機會重新建立沽空頭寸,形成了當時黃金價格一浪低於一浪的下跌格局。高賽爾金銀研發中心高金錶示:「現在黃金市場價格走勢並不完全由市場供需來簡單決定,也不是由各國央行在其間簡單博弈,其中投機性因素對價格的影響也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6.其它因素
信用貨幣危機帶來黃金上漲良機;資產儲備調整潮推高金價;量寬預期直接推高金價。
⑼ 世界主要的黃金期貨市場有
http://www.cnstock.com/newgmxx/2008-01/16/content_2943176.htm
這里有詳細介紹
美國 倫敦 蘇黎世 東京
世界的黃金市場主要分布在歐、亞、北美三個區域。歐洲以倫敦、蘇黎士黃金市場為代表;亞洲主要以東京、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為代表;北美主要以紐約、芝加哥和加拿大的溫尼伯為代表。世界各大金市的交易時間,以倫敦時間為准,形成倫敦、紐約(芝加哥)、東京連續不斷的黃金交易。
(一)美國黃金市場
美國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後,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為了套期保值和 投資增值獲利發展起來的。美國黃金市場由包括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芝加哥國際商品交易所(IMM)、底特律、舊金山和水牛城共五家交易所構成。
美國黃金市場以做黃金期貨交易為主,目前紐約黃金市場已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最活躍的期金市場。紐約商業交易所(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是由(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和(The Commodity Exchange, Inc)於1994年合並組成,是世界最具規模的商品交易所,同時是世界最早的黃金期貨市場。根據紐約商業交易所的界定,它的期貨交易分為NYMEX 及COMEX兩大分部,NYMEX負責能源、鉑金及鈀金交易,其餘的金屬(包括黃金)歸COMEX負責。COMEX目前交易的品種有黃金期貨、迷你期貨、期權和基金。COMEX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100盎司,交易標的為99.5%的成色金。迷你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50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25美元/盎司。COMEX的黃金交易往往可以主導世界金價的走向,實際黃金實物的交收占很少的比例。參與COMEX黃金買賣以大型的對沖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的買賣對金市產生極大的交易動力;龐大的交易量吸引了眾多投機者加入,整個黃金期貨交易市場有很高的市場流動性。
(二)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1804年,倫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中國香港的交易。市場黃金的供應者主要是南非。倫敦黃金市場的特點之一是交易制度比較特別。狹義地說,倫敦黃金市場主要指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簡稱LBMA),該市場不是以交易所形式存在,而是OTC市場。LBMA充當的角色是其會員與交易對手的協調者,其主要職責是作為時常與規則制定者之間的橋梁,通過其職員及委員會的工作,確保倫敦始終能夠滿足世界金銀市場革新的需求。其運作方式是通過無形方式——會員的業務網路來完成。LBMA的會員主要有兩類:作市商和普通會員。作市商目前有9家,均為知名投行,如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高盛世界、JP摩根等。LBMA黃金的最小交易量為1000金衡制盎司,標准金成色為99.5%。
(三)蘇黎士黃金市場
蘇黎士黃金市場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世界黃金市場。由於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者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於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與借貸中心。蘇黎士黃金市場在世界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於倫敦。
蘇黎士黃金市場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士三大銀行: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負責清算結賬。三大銀行不僅可代客戶交易,而且黃金交易也是這三家銀行本身的主要業務。蘇黎士黃金總庫(Zurich Gold Pool)建立在瑞士三大銀行非正式協商的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作為交易商的聯合體與清算系統混合體在市場上起中介作用。
蘇黎士黃金市場無金價定盤制度,在每個交易日特定時間,根據供需狀況議定當日交易金價,這一價格為蘇黎士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的波動無漲停板限制。蘇黎士金市的金條規格與倫敦金市相同,可方便參與者同時利用倫敦市場,增加流通性,其交易為99.5%的成色金,交割地點為蘇黎士的黃金庫或其他指定保管庫。
(四)東京黃金市場
日本黃金交易所成立於1981年4月,1982年開設期貨,是日本政府正式批準的唯一黃金期貨市場,為日本的黃金業者提供了一個具有透明度和有效率的交易平台;之後在1984與東京橡膠交易所等合並為東京工業品交易所。1991年4月,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將黃金市場原有的日本傳統的定盤交易方式改為與世界主要市場一樣的動盤交易,同時引進電子屏幕交易系統,該系統完全實現了電子操作,遠程式控制制。交易所又在配備全新系統的基礎上,採用全電子化連續交易技術。2004年,黃金期權獲准上市,日本的黃金期貨市場更加活躍。據統計,2004年國外投資者在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所佔份額為12.50%,在黃金這個品種上國外投資者所佔比重為13.67%。在24小時的黃金交易市場中,東京市場成為倫敦、紐約交易時間外的亞洲時段的重要交易市場。日本市場與歐美市場的不同之處在於,歐美的黃金市場以盎司/美元計而日本市場以日元/克計,每宗交易合約為1000克,交收純度為99.99%的金錠,在指定的交割地點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