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綠色投資評價

綠色投資評價

發布時間:2021-08-15 22:37:06

㈠ 綠色投資的綠色投資出現的必要性

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看,人類先後經歷了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現在已經進入後工業經濟時代,後工業經濟時代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代表,有人稱之為信息經濟,也有人稱之為知識經濟時代。與之相應,人類文明也先後經歷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目前還在發展和形成之中,其主要的明顯標志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生產,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其實質就是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綠色發展,構築綠色文明。
人類進入後工業經濟時代後,對與人類自身活動密切相關的周邊環境日益關注,從而形成了環境保護的觀念和意識。綜觀綠色經濟發展時代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持續發展思想達成共識
「綠色經濟」一詞源自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於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綠色經濟學主張從社會及生態條件出發,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社會分裂和生態危機,不會因為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綠色經濟是生態經濟,其實質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在人類進入工業經濟時代以來,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和對環境的破壞,不斷遭受生態環境的報復之後,思考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而得出的結論,其核心思想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使得發展一方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不損害後代人的利益,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這一思想見於1987年挪威首相布蘭特夫人(Gm Harlen Brundland)出版的《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的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一思想的提出和得到當代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同,不僅經歷了曲折的過程。而且意義重大。¨
2、綠色消費開始成為消費者的時尚消費方式
21世紀的世界經濟是綠色經濟。綠色經濟時代的生產活動是綠色生產,其消費活動為綠色消費。所謂綠色消費,它有兩個內涵:一是消費無污染、有利於健康的產品;二是消費行為有利於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消費是一種節約性消費。即主張適度消費,反對奢侈和浪費。合理的和適度的消費是在基本上不降低消費水平的條件下,排除浪費性、不適當的消費。綠色消費是消費者在基本生活得到滿足後,受消費需求上升規律的影響,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和美好生態而產生的綠色需求,它反映了人們消費層次的提高,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發展。它又是一種文明、科學的消費,即要求人們開展情趣高雅、文明的消費活動,要求人們用科學知識來規范和指導消費活動。這種消費既滿足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要求,又能夠使得人們在消費中體質、智力和心理性格全面發展。
3、全球國際貿易中不斷增強綠色壁壘
在國際貿易中,各國出於貿易保護或維護國家安全等目的,往往設置種種貿易壁壘,限制貨物進口。除了關稅壁壘和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外,一種更為隱蔽、更為復雜、破壞力更大的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加強。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to Trade,TBT)是貨物進口國以保護國家安全,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阻止欺詐,保護環境,保障產品質量為由而採取的種種技術性限制措施,包括技術性法規和標准、產品檢驗的合格評定程序。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兩面性,既具有積極的一面,如保障進口國消費者的健康、維護國家的基本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出口國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和促進技術進步的積極一面,也有貿易保護主義的消極的一面。
近年來,技術性貿易壁壘數量劇增,在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綠色壁壘日益盛行。為了適應綠色消費的潮流,各國設置了從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到製成品,從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消費到處置各個環節的「綠色」技術標准、法規和檢疫制度,構成了限制或禁止貿易的綠色壁壘。綠色壁壘以保護消費者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具有合理性和隱蔽性,在WTO中受到保護和鼓勵,被許多國家廣為利用,甚至成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工具。
例如,歐盟以生態環境保護和消費者健康安全為由,設置極高的「綠色標准」。在生態紡織品標准中,對服裝和紡織品中某些有害物質的含量要求高到ppb級(十億分之一)(有害物質含量檢驗的通用標准,一般是以ppm級計量,即百萬分之一。ppb級相當於將標准提高1000倍。)達到上述標准,才能加貼生態標簽進入歐洲市場。歐盟在2003年公布了《關於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和《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ILS),要求出口商自行承擔報廢產品回收、處理及再循環的費用,並規定從2006年7月1日起,進入歐洲市場的電子電氣產品禁用6種有害物質。
以我國家電產業為例,90% 以上的原材料含有這6種有害物質,很難達到歐盟的標准,必須尋找新的原材料、新的供貨商,建立新的價格體系。面對日益盛行的綠色壁壘,我們必須順應這種潮流,引導企業將環保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把綠色概念貫穿到產品的開發、生產、包裝、運輸、消費和回收等環節。

㈡ 綠色投資的發展綠色投資的作用

1、經濟增長中的資源瓶頸與環境約束凸顯
發達國家在其發展的初期曾經大量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特別是在工業化過程中給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但是,隨著科技發展和對環境的重視,資源和環境得到保護,並且在不平等的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將環境污染嚴熏和資源耗費量大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因而資源瓶頸和環境問題較發展中國家輕。但是,由於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地球環境是共同的,不論哪一個國家和地區破壞了生態環境,大量耗費了自然資源,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資源瓶頸和環境約束成為經濟增長的障礙,這一點已經引起社會有識之士的重視,並且進行了研究和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0世紀70年代,以梅多斯(D.L.Meadows)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增長的極限」問題,使人們開始重視資源和環境問題。他們提出,由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使得資源的存量滿足不了不斷增長的人1:1的需要,人類社會的發展必將遇到增長的極限,經濟增長出現停滯甚至是負增長。此後雖然人類社會並沒有出現梅多斯所說的增長的極限,但是,人類已探明的自然資源的存量隨著各個國家經濟的增長而不斷地減少,甚至有些資源難以為繼,各個國家為了某些資源而展開了競爭甚至發生了戰爭,國際形勢變得日益緊張。環境問題也為各個國家和地區所重視。因為地球環境在人類對資源的掠奪利用下及工業生產、生活消費中被嚴重破壞和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清潔空氣和水源因大量污染而變得稀缺。
目前,人類活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問題主要是:(1)生產消費活動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暖,生態系統破壞和海水平面上升。(2)大量使用氟利昂等化學物質,地球臭氧層遭破壞,導致太陽紫外線過度照射地球表面。引起生物皮膚癌等疾病大量產生。(3)人類過度耕作、放牧、採伐等加快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4)大量消耗能源產生的硫氧化合物等污染了空氣,降低了空氣質量。(5)三廢的大量排放引起地面污染嚴重,人居環境質量變壞。(6)森林面積減少和大量農葯的使用,破壞了生態平衡,動植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資源瓶頸和環境退化給當代人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嚴峻危機。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類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次,治理污染費用高昂。再次,資源供應不足,導致增長速度減慢。最後,生態環境的破壞進一步加劇了貧困,影響了社會穩定。
2、綠色投資有利於解決資源瓶頸和環境問題
綠色投資的提出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在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和資源約束問題時必然選擇的投資方式。根據綠色投資的定義,即用於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投資,綠色投資對於解決資源瓶頸和環境問題具有積極的意義。
(1)綠色投資要求投資者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按照有利於實現經濟利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重原則的標准進行投資決策,因而在投資項目的立項上就保障了對資源環境的保護。人類社會的投資活動並非都是有益於社會發展和人類利益的,投資者(企業和公眾投資者)必須從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對有益於社會發展和人類福利的事業進行投資。
(2)綠色投資將資源合理利用、防治污染的有關措施,與生產投資結合起來,在生產的過程中實現對資源、環境的保護。綠色投資在污染治理方面遵循的是生產與治理同時進行,是從始到終的防治,並且重視始端治理。與綠色投資相比較,傳統意義上的投資活動可以稱作灰色投資。因為這種投資生產活動的結果造成了大量環境污染,使得資源耗費嚴重,不利於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3)綠色投資有利於實現循環經濟。循環經濟要求在生產消費活動中貫徹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利用的原則。這是保護資源、環境的經濟模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途徑。用於發展循環經濟的投資,就是綠色投資。

㈢ 綠色建築在投入使用後多久進行評價

綠標辦在工作時間隨時受理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的申報,即報即評;從開始組織評價到評價結束約需2~3個月時間

綠色建築評價標識是指對申請進行綠色建築等級評定的建築物,依據《綠色建築評價標准》系列文件,按照《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建科[2007]206號)確定的程序和要求,確認其等級並進行信息性標識的一種評價活動。標識包括證書和標志。
綠色建築設計評價標識有效期是2年,以前有些項目是1年,但後來統一了
綠色建築評價標識有效期是3年

㈣ 申報綠色建材評價標識有什麼好處

首先是更容易獲得政府工程的采購訂單,住房城鄉建設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的總則中有指出,鼓勵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優先使用獲得評價標識的綠色建材。綠色建築、綠色生態城區、政府投資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項目,應使用獲得評價標識的綠色建材。
其次是有助於跟一般的建材產品區別開來,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環保了,對於生活家居的環境更是如此,在價格相差不是太大的情況下,人們選擇綠色環保產品的幾率大增。

㈤ 綠色GDP作為評價可持續發展的優缺點是什麼

什麼是綠色GDP?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後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
綠色GDP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
此指標作為評價可持續發展的優缺點是什麼?
在通常情況下,GDP是反映一國經濟增長、經濟規模、人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價格總水平變化的一個基礎性指標,因而是國際上普遍適用的考察國民經濟發展變化的重要工具。正確認識並合理使用這一指標,對於考察和評價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僅憑GDP這一指標來評價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並不能得出全面正確的結論。
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經濟發展。
首先,GDP沒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務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GDP不能反映經濟發展的質量差異。……
第三,GDP不能准確地反映財富的增長。
第四,GDP沒有反映非市場性家務勞動。
總之,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會進步。
受字數限制,供參考。

㈥ 綠色投資的介紹

對綠色投資理論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理論界對綠色投資的解釋多種多樣,尚未統一。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學者們對綠色投資的解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我國大陸有學者認為,綠色投資就是環境保護投資;

㈦ 綠色發展指數是如何評價各地發展質量的

據報道,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和中央組織部聯合發布《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綠色發展指數和公眾滿意程度。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展年度評價,對於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引導各地方各部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政績觀,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希望中國可以早日實現綠色發展!

閱讀全文

與綠色投資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女銷售 瀏覽:174
080012基金虧損多少 瀏覽:180
投資最終結果盈和虧或平 瀏覽:318
投行融資案例 瀏覽:41
民生貨幣理財 瀏覽:516
如何看股票的資金流入 瀏覽:18
中投屆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38
合夥企業從事股權投資 瀏覽:177
一元人民幣等於多少捷克錢幣 瀏覽:66
貸款承諾函贖樓 瀏覽:764
32新加坡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59
新興籌管股票 瀏覽:267
一百塊錢人民幣可兌換多少港幣 瀏覽:328
005449基金贖回有費用嗎 瀏覽:135
中國最可能上市的期貨公司 瀏覽:87
天圖資本投資騙局 瀏覽:487
外匯戶頭是 瀏覽:3
690捷克克朗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9
襄陽外匯控流出 瀏覽:542
指數基金一定拆分嗎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