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力改革後,對對電廠和電網的影響分別是什麼待遇將會怎麼變
改革已有10多年,現電廠收入和電網收入有很大差別:電網收入穩定,不存在績效問專題, 一手收電,屬一手賣電,永遠不存在虧損問題,相關福利恆定;電廠效益和發電量有直接關系,如大國企,如五大集團、浙能、魯能、粵電還好點,每年的工資有總額,員工收入也比較穩定,小電廠和民營電廠就看電量吃飯了。另外同已集團電廠差別也大,大機組、沿海,發電廠成本低,廠效益好,集團批復的工作總額就高,員工收入也高。如就業,建議先考慮發達地區電網,然後是普通地區電網,然後大集團沿海大電廠,然後大集團大電廠,最後才是民營大電廠。
2. 電力體制改革進展到哪一步,國家電網公布最新數據
(一)隨著分布式電源的不斷廣泛接入,電力調度和優化控制將變得愈加復雜,供電企業和用電戶之間的交互與合作關系將更加緊密。(二)傳統的供電企業與用電戶構成的供用雙方市場中,將出現虛擬電廠、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充換電等第三方主體,完成改變原有市場秩序。大批售電公司將湧入售電市場,供電企業面臨被「管道化」的風險。(三)隨著電力交易中心的建立,電力交易市場的定價功能、交易功能、數據服務功能將不斷完善,競爭更趨多元化、激烈化。(四)電網與用電戶之間、電網與售電企業間、售電企業與終端產銷者之間將建立一套高效、聯動的立體化需求管理機制。(五)以更高效的信息化管理電力市場,在通信及信息技術的強力支持下,電力市場將實現信息共享、設施共享、即時協作和智能決策。三、供電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電力業務,如分布式能源方面的比亞迪等;通信企業如華為、中興、小米等以及互聯網企業也會參與到新興業務。與這些競爭者相比,我們供電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豐厚的電網技術經驗、高素質的電力專業員工。但同時,我們也存在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運用不夠成熟、現有制度流程限制多及企業體型龐大轉型慢等問題。表1供電企業與競爭主體優劣勢對比競爭主體優勢劣勢供電企業龐大的已有客戶群體;積累豐厚的電網技術和經驗;員工電力營銷服務的知識積累。企業規模龐大轉變周期較長;對於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運用不夠成熟;業務方式不夠靈活,受限較多。發電企業穩定的能源供應;數據積累豐富;技術研發實力強;客戶渠道穩定。敏感不足;商業模式缺乏創新;競爭意識較弱。互聯網企業服務渠道豐富;服務模式創新能力強;信息深度廣。電力產品知識欠缺;電力行業技術經驗薄弱;技術研發能力較弱。四、供電服務發展提升策略(一)增強全員、全程、全心全意服務理念。積極推進客戶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電網架構,提高電力供應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供電可靠性,提高電能質量水平;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不斷提升客戶關系管理能力。要在供電企業內部進一步強化全員服務意識,變傳統的「等客戶上門」為「主動出擊」、積極走出去。通過各專業協同服務,做好客戶用電前、中、後各環節全流程服務,提升企業信譽度和美譽度。(二)加強服務品牌建設,培育忠誠客戶。服務品牌是企業長期積累的客戶口碑,是企業面對激烈社會競爭的軟實力。供電企業要樹立品牌和產品意識,學習借鑒其他行業品牌包裝和品牌運營管理經驗,通過不斷整合升級供電服務品牌,更新升級供電服務產品,爭取獲得客戶的認同和依賴,逐步培育重視的客戶群體。(三)注重服務成本管控,提升盈利能力。找准客戶需求,提供客戶真正需要的服務,避免過度服務和資源浪費。通過開展營銷大數據分析研究及應用,結合不同類型、群體客戶的用電需求、習慣、價值、影響等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策略。在確保電力普遍服務和個性化差異服務的基礎上,整合服務渠道資源,優化配置實體營業廳,推廣普及微信、網廳、掌廳等遠程服務渠道以及電費銀行劃扣等低成本服務方式,力爭在企業成本與經營利潤之間取得合理平衡。(四)優化流程規則,提高業務便捷性。對標學習香港中華電力客戶僅憑身份證即可快速所有用電業務的人性化措施,進一步精簡業務流程,使得供用電業務流程設置既能配合政府要求、合理規避企業經營風險,又能提升業務便捷性、提高客戶主觀感知體驗。(五)推進科技創新,增強人才和技術優勢。加強電力營銷科技創新,應用前沿技術手段,為業務、現場服務等工作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撐。加強計量表計管理,努力為供用電雙方提供透明、公正、放心的交易環境,同時也可以為竊電案件查處、取證、電量追補等公正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供電企業也需要依託電力專業技術優勢,建立科研培訓基地,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增強供電企業人才技術資源優勢。
3. 中國這次推行電力改革的意義和目的
國企多圈錢,精英們經濟危急中受損失了,窮人就應該出點血讓他們恢復。
4. 分析當前電力改革對電力工人的機遇和挑戰
搞人是最重要的
5. 電力改革已經有幾年了,改革對電力市場有很大影響嗎比如說哪些
在我國電力體制改革之前,國家電網公司-直處於金字塔頂尖位置,在實行了電力體制改版革之後,我國的電力行業進權行了資產重組,提高了市場競爭的可能性。
從江蘇能源雲網得知;我國積極吸取國內外電力體制改革的教訓,總結相關經驗,並且結合我國電力市場的實際情況,遵照電力工業的發展定律,使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提高現代電力企業制度完善的速度,對電力企業內部經營機制的改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發展的電力市場機制提供了幫助。
從我國電力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要打破我國電網系統的壟斷制度,將非國家電網公司的供電企業引進電力市場的競爭中來,並且盡可能地降低供電的成本,建立起科學完善的電價制度,讓電力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地促進我國電力的發展,使全國聯網得到推進,並且構建出一-個能夠進行公平競爭、有序開放以及科學發展的電力市場體系。
6. 電力體制改革的改革內容
能源局牽頭制定的新電改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新方案以電網逐步退出售回電和大用戶答直購競價上網為主線,以及電網的財務和調度兩者擇其一獨立。
電網逐步退出售電就是所謂的「電改從售電側起步」。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史玉波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當下電改將「放開售電側,讓用戶選擇售電商進行交易。」
在大用戶直購電改革方面,建立多買多賣的電力市場,用電企業和發電企業繞過電網自主交易,並擁有自主選擇權。核心是電價的市場化,其最終目的都是打破電網公司在電力交易中對發電公司的單一買家地位和對電力用戶的單一賣家地位,實現電力交易市場化,逐步形成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決定、輸配電價由政府制定的價格機制。
新電改方案從售電側改革起步是折中的結果,在此前的課題申報階段,有關部門的改革思路不一致,如果電網只保留輸配權,發電方和用電方直接交易,電價完全市場化,多年來一貫形成的國家定價局面將被改變。最後意見統一後確定先放開售電價交易。「在剔除電網的過網費,電力完全市場交易後,發電企業只要成本能覆蓋,電價的下調是可以預見的,具體來說,購電價有下降空間。
7. 如何評價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
大家提到壟斷,先天地會有一種厭惡的情緒,像煙草、兩桶油和咱們要探討的電力行業,都是屬於壟斷行 業。他們在目前處於壟斷地位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其實都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咱們不要一味地攻擊電力的壟 斷,壟斷也是有原因,也曾是有好處的。 傳統的電力工業普遍採用的是發、輸、配、售一體經營的方式,整個產業鏈都是屬於壟斷經營的電力公 司。這種經營方式的特點是:集中規劃、集中管理、集中調度、分區壟斷。在電力工業發展過程中,這種方式 為社會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電力資源,並且為電力工業自身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貢獻。電力工業在這種方式下 經營了100多年,自然有其合理性。 首先,電力工業是規模效益明顯的行業,在達到其最優的規模效益點之前,壟斷經營方式更有利於提高效 益。其次,電力工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存在進入壁壘,准入門檻比較高。第三,也就是我們電力從業 者常自詡的,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命脈,對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治安全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放開競爭有風 險。最後,可能一些人不清楚,電力商品是即時平衡的,不能大量存儲,發多少電就得用多少點,用多少我就 得發多少。多了少了都不行。因此對電力規劃、投資和運營等各個環節要求有非常強的計劃性和協調性,放開 競爭後如果制度不完善會導致各個環節不能協調配合。 這些原因促使了電力行業長期以來都是採取壟斷經營的計劃經濟體制。
8. 電力體制改革的改革目標
改革要有一個來理性的出發點自,就是要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目標很明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市場是一種手段,目的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目標是共同富裕,也就是現在說的實現中國夢。
對於電力體制改革,應該分析能源行業、電力體制出現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是不是妨礙了實現大的目標。而不是像有些人表面所說的市場化當然可能後頭還有其他的目的。我個人認為,市場化是方向、手段,但不應該成為改革的目的。人們對於市場的認識,以及世界各國的市場結構、組織、體系也不完全一樣,而且事實上沒有一個所謂的規范的、理想的市場經濟模式。有些國家國有化程度高一些,有些國家自由市場經濟的成分更多一些,即使是發達國家之間,也有很大區別。而各國的電力裝機結構、電力管理的架構也不一樣。所以,如果改革只是從一個徹底市場化概念出發來討論,這本身就是偽命題。
9. 為什麼要進行電力體制改革
國家壟斷,應當在與國家利益休戚相關的行業實施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