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經濟學分析葯不能停

經濟學分析葯不能停

發布時間:2021-10-30 04:27:06

A. 用經濟學十大原理 分析下面的問題!!!

選擇只有一個,所以我想,要是我是管理者,我覺得裁掉孫悟空,理由是:

1.孫悟空在五行山下壓了500年,受觀音之命去西天取經才得以解脫,換句話說,他是為了被迫的,也就很可能不忠於團隊

2.性格極端,不聽指揮,自以為是,一夜孤行,團隊意識比較差,甚至賭氣曠工離隊回花果山,影響項目工廠進度.

3.從控製成本方面考慮,孫悟空本領比較強,月薪比其他兩個師弟較高

4.唐僧是那種可以把形形色色的人組織起來為自己所用的管理者,缺他不可

5.豬八戒雖然有不足,但是他性格開朗,公關能力比較強,加上唐僧的管教,業務水平定有提高,並且其在天上也有一定的關系網,遇上難對付的妖魔,可由它上天庭去動用關系擺平。

6.沙僧比較踏實,他和豬八戒的性格是一種互補,踏實的人吃苦耐勞,基礎好,技術過硬,忠誠度高。

7.小白龍,這個一直是唐僧取經的支持者,任勞任怨,何況月薪是團隊里最低的一個,並且有效得分擔了 唐領導的體力負擔

所以應該裁孫悟空。大家認為呢?呵

http://www..com/s?kw=&sc=web&cl=3&tn=sitehao123&ct=0&pn=&rn=&lm=&ie=gb2312&rs2=&myselectvalue=&f=&pv=&z=&from=&word=%CE%AA%C1%CB%BD%DA%D4%BC%B3%C9%B1%BE%A3%AC%BC%F5%C9%D9%C8%CB%D4%B1%B1%E0%D6%C6%A3%AC%D3%D6%D2%AA%B1%A3%D6%A4%C8%CE%CE%F1%CD%EA%B3%C9%B2%BB%CA%DC%D3%B0%CF%EC%A1%A3%D2%AA%D4%DA%CE%F7%D3%CE%BC%C7%CD%C5%B6%D3%D6%D0%D4%D4%D2%BB%B8%F6%C4%E3%BB%E1%B2%C3%B5%F4%C4%C4%CE%BB%A3%BF+

B. 用經濟學原理怎樣解決谷賤傷農求答案

從現階段從事農業節目的電視工作者身份構成看,大多數人自小生活在城市,沒有任何農村生活的感性認識,即使有部分人出身農村,但是在求學過程中已對農村、農業、農民的認識日逐表面化、膚淺化。他們中的很多人原先並沒有從事農業電視節目製作的經驗,所以對農村的認識還處於非常粗淺的階段,因此對農業生產規律、市場規律、價值規律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認識。看到田間麥浪滾滾,園子碩果累累,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今年農民大豐收,農民收入必然會大副度增加。孰不知,在經濟學原理中還有「谷賤傷農」的說法,農產品的豐收並有一定就意味著農民效益能夠得到大增長。在很多農業節目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字眼:今年某地農民的收入將會大幅增長,農民們從**的大豐收中體會到無比的喜悅。其實他們也許並不知道,某種農產品過剩後,由於價格下滑,農民們收獲的也許只是豐收的苦澀。
經濟的人經濟一詞從小就有耳聞,可真正懂得經濟一詞內涵的卻為數不多。經濟不僅僅是經濟學家考慮的問題,像北極的那種豹子,也會成本收益的計算,農民伯伯他們做出的有些決策不知不覺地也運用了經濟學知識。所以經濟是一切人——所謂的經濟人抑或理性人的經濟。比如說大人們做事都先問問自己做這件事經不經濟:今年咱家是否再多養兩頭牛,因為看到別人家都放棄養豬了,市場上的豬肉價格又一直在上漲;今年咱家多種點西瓜和糯米稻,雜交水稻面積減少點,因為糧價持續下跌,谷賤傷農,多種些經濟作物還能增加收入;再比如這家人家有兩個小孩,這倆小孩還挺爭氣,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考上大學一定沒問題,在該不該蓋新房的問題上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說不蓋了。這些都是現在農村的一些現象,在經濟學眼中是否能有些許研究意義呢?所以,在讀了《經濟學原理》之後,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會自覺地運用經濟學知識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二、機會成本——放棄不一定是錯的由於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所以做出決策就要比較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但是,有些行為的成本並不是那麼明顯。比如說,當一個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3000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這些相同的經濟資源來生產2000台電腦。於是,可以說,生產3000輛汽車的的機會成本就是所放棄生產的2000台電腦。因此,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關鍵是其他生產中所能獲得的最高收入。我們也是大二的學生了,再過一年就要面臨著升學或是就業決策的選擇。升學的利益是使知識豐富和以後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成本是什麼呢?肯定有人回答是:學費、書籍、住房、和伙食的錢的加總。首先,這並不是你繼續升學的全部成本。即使你離開了學校選擇工作,你也要需要睡覺的地方,要吃東西。只有在學校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貴時,貴的這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一部份成本。其次,它忽略了上大學的最大的成本——你的時間。當你把再把三年的時間用於聽課、讀書、和寫文章時,你就不能用這些時間去工作。所以,對於繼續考研升造的同學而言,為升學而不得不放棄的工資是他們受教育的最大的機會成本。
三、激勵——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正如上面說的:糧食價格下跌時,農民就會決定多種些西瓜等經濟作物而減少水稻等糧食作物的種植,因為種植糧食的收入將減少。所以,無論是公共決策者還是個人決策者都不應該忘記激勵。我個人認為激勵可以分為兩類:正激勵和負激勵。正激勵就是我們所說的表揚,即微觀經濟單位在做出某種行為之後獲得的積極的有效的經濟利益。而負激勵就是我們所說的懲罰,即微觀經濟單位在做出某種行為之後受到的消極的有害的經濟處罰。剛讀書時好好學習是為了爭當「三好學生」,讀到中學挑燈夜戰是為了「中考」「高考」,在大學博覽眾書是為了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崗位上還得為了職稱拚死拼活……也許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奮斗,從一個頂點向另一個頂點攀登,不知疲憊。而這一切完全是符合經濟學的這個重要原理: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曼昆在《經濟學原理》的上下冊都提到了這個原理,上冊第六章《供給、需求與政府政策》中關於租金控制的一個案例,就是政府實行最高限價,長期中會導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為此時政府限制了潛在房東的激勵,誰也不願做不賺錢的生意,此時房子的質量環境都會大打折扣。所以有經濟學家戲稱租金控制是「除了轟炸之外,毀滅一個城市最好的辦法」。下冊的第二十六章《失業與自然失業率》中的失業保障談到有些人因為能獲得失業的保障而不願就業,造成政府沉重的負擔。曼昆都是從宏觀角度闡述該原理的,也說明政府的任何一個政策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現實生活中我們接觸太多太多由於引進激勵機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為什麼農村濫砍濫伐的森林和過度放牧等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杜絕,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我想應該有一個因素是因為對封山育林的激勵措施不完整科學吧。
四、三農問題——另類的經濟學
三農問題這幾年已為公共決策者的提上議事日程,所以在農村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比如說現在為了落實中央的政策——村村通公路,各級政府紛紛擬訂了各鄉鎮的方案,但一打聽才知道所謂的村村通公路是指公路通到村委會,那這個資金的提供就有意思了。從國道分出來到村委會這一段由政府撥款,那受益的是沿線的那些村子,而還有好些村子不在這條村道兩旁,就不能獲得這條村道的正外部效應。殊不知,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而這些納稅人的卻得不到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好處,這能算是公平嗎?這與我們倡導的和諧社會是一致的嗎?再者說,要想富先修路,可這路是修給誰的,農民們還能認為這是公平的嗎?社會主義新農村能真正建成嗎?
第二個例子是關於農民收入的問題,我們學經濟的都聽過「谷賤傷農」這個在我國流傳已久的說法,它的意思是:在豐收的年份,農民得收入卻反而減少了。經濟學也經常講這個問題,因為穀物是缺乏價格彈性的物品,豐收的年份糧食產量大增,導致市場上的糧食供給上升,引起價格下降,結果使收入反而減少了。西方國家主要是通過減少農產品的種植面積來減少供給,從而保證農場主的收入。那我國這8億多廣大的農民群眾的生活誰來管哪?政府能坐視不管嗎?所謂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就是這個道理嗎?所以在公元2004年出台了中央一號紅色文件:免去農業的稅收,規定糧食的最低價格,進行糧食直補,根據承包的耕地面積進行補貼,等等使農民的收入有了提高。所謂的只有收而沒有出,農民的口袋當然就能鼓起來了。但現實卻沒有發生這些,反而卻發生了讓農民詫舌的事情: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暴漲,糧種價格翻了兩三番;化肥農葯也是拼了命似的漲;拋秧板和地膜的價格也是飛到天上去了……為啥?政府的強制限價時違法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的,每個人都是理性的,即使政府規定了農業生產資料的最高價,卻不能避免這些現象:最高限價會導致農民排隊搶購生產資料和黑市交易;也會有生產者粗製濫造,降低了產品質量,形成變相漲價。最終,農民獲得的好處仍然不多。
結束語:經濟學其實是一種人生哲學,不僅是教人致富,經邦治國,也教我們正確對待人生,用經濟學知識分析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問題。永不後悔是沉沒成本,追求快樂和諧是最大化。《經濟學原理》,曼昆寫的,值得一看,細細品味……聲明:我是來自農村的,所以就我家那兒的一些現象說了說,由於知識儲備不足,未能分析准確,望予以諒解。

C. 經濟學分析中停止營業點的含義是什麼

停止營業點是廠商的平均可變成本的均衡點,在這一點上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一樣,處於關閉企業的臨界點(完全競爭市場下即AVC曲線與d(AR=MR=P)的交點)

D. 關於葯物經濟學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葯物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和評估葯物治療的成本與效果及其關系的邊緣學科。葯物經濟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是通過成本分析對比不同的葯物治療方案或葯物治療方案與其他治療方案的優劣,設計合理的臨床葯學監護方案,保證有限的社會衛生保健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 1 )葯品定價通過對新葯和已上市同類葯品的經濟學評價研究,制葯廠家可以戰略性地確定新葯的價格範圍,這是葯物開發過程中很重要的內部戰略研究。
( 2 )葯物補償或共付水平除了英國有國家醫療服務體制補償幾乎所有的上市葯品以外,大多數歐洲國家或者指定葯品報銷范圍,或者對不同種類葯品採用不同的共付水平,或者是採用參考定價體系來限制葯品的公共補償。
( 3 )制定醫院用葯目錄或診療常規很多國家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促進各個獨立的醫療服務決策者(包括地方醫療行政管理部門、醫院、醫師)有效地利用醫療資源。
( 4 )促進合理用葯葯物經濟學研究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合理用葯,有效利用葯品資源,葯品合理使用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使病人獲得臨床需要的葯物,採用滿足個人需要的劑量,服用適當的期限,並具有最低的成本。」
( 5 )控制葯品費用隨著經濟和人口增長,疾病譜改變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醫療高新技術和新葯被廣泛地使用,醫療費用特別是葯品費用的急劇增長日益受到越來越多國家政府的關注。

E. 西方經濟學問題:相對而言,為什麼化妝品可以薄利多銷而葯品不可以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化妝品屬於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而葯品屬於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所以,化妝品可以薄利多銷而葯品卻不行。不是所有的葯品都不能薄利多銷,在葯品中的保健類葯品與普通葯品相比,屬於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也可以適用於薄利多銷的原則平達到增加總收益的目的。

F. 葯物經濟學分析方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法

【關鍵詞】 醫療機構 葯物經濟學評價研究進入我國已有十幾年,很多人對這一概念模糊,甚至陌生,以為是葯品銷售商研究利潤的專利工具。2006年3月亞太專家聚會上海探討葯物經濟學,得到政府部門和臨床醫生越來越多的重視。 1 葯物經濟學的概念、方法和可行性方案 1.1 概念 葯物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提高葯物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臨床合理用葯,控制葯物費用的增長,為葯品的市場經營決策和葯品管理提供依據[1] 。 1.2 方法 葯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各種分析方法的主要差別在於對健康結果的不同測量上。 1.3 葯物經濟學研究可行性方案 葯物療效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時,應使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有顯著性差異時(P<0.05),可用單個中間或最終健康指標分析的適用於成本效果分析法,否則應選擇成本效益分析或成本效用分析法。醫療機構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成本效果分析法。 2 臨床研究程序 2.1 立題 分析素材,提出問題和確立研究的目的,立項命題。 2.2 收集材料的方法和結果 回顧性研究或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對象選擇住院或門診患者或住院、門診綜合就診患者。與治療方案相似的備選有效方案可並入研究和比較的范圍。 葯物療效,無論是期望的效果還是不期望的不良反應,都應收集比較。若不良反應不影響方案成本和結果的構成因素,可忽略不計。 2.3 查閱、收集研究資料 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各種已有數據,包括財務憑證、收費單、貼現率等;考察結果,包括病歷、檢驗和診斷報告單等。充分利用院內區域網搜尋、電話回訪和信件、E-mail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工作效率。 2.4 計算治療方案的終點成本 治療終點,是對患者在葯物治療後,得到治癒、死亡,轉歸後治癒,或未治癒等不同結果的決策分析。如果患者在1個療程或觀察期內葯物治療後獲治癒,便不再耗費衛生資源。可其他尚未治癒的患者需追加治療成本,治療更長的時間。很顯然,不同時段的治癒結果所耗費的資源也不同。 2.5 選用合理的葯物經濟學方法 治療方案中葯物療效相近或相同,也就是說沒有統計學差異,應選用最小成本分析法;療 效有統計學差異的用葯方案應選擇成本效果分析法。 2.6 確定結果事件的概率 用於計算成本和決策分析。一是通過文獻檢索,如採用元分析法(meta-analysis),對葯物治療結果進行統計匯總,求得治癒率、不良反應率和轉歸率等結果的概率。二是通過醫院或多中心的研究結果或歷史數據,對上述指標的概率進行估計。 2.7 應用決策分析方法,計算成本效果比 比值越小越具有較好的成本效果。決策分析方法是選擇最理想治療途徑的一種定量方法。葯物經濟學研究中的決策類型屬於統計型決策,即決策者對未來發生的自然狀態不能完全肯定,但其出現的概率可以估計,不過要承擔一定風險,所以又稱為風險性決策。 2.8 進行成本貼現或敏感度分析 研究時間超過1年就應將各年的成本進行貼現。貼現就是把將來的價值換算到現在的價值,換算比率稱貼現率(discount rate),也叫折扣率,它是根據銀行利率和物價指數綜合確定,一般在3%~15%之間,計算公式為:C=Σ n t=1 C t(1+r) t。式中Ct為時間段內的總成本;r為貼現率;n為時間段的數目。 由於治癒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等參數測准不易,加之貼現率也是假設估計的,因此,考慮對結果的影響,還必須進行增量成本分析或敏感度分析,即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或者選擇兩個以上參數的百分比或增或減的變化來分析結果的靈敏度,使該項葯物經濟學研究可信度更高。 2.9 報告結果 研究報告必須敘述採用的具體方法和實施過程,說明估計算術的理由,討論方法的局限性,以便讀者能理解和接受報告的結論。 2.10 參照葯物經濟學論文的結構撰寫文稿,結題[2] 。 3 討論 我國葯物經濟學研究者太少;有葯物經濟學專欄的醫葯雜志更是屈指可數。葯物經濟學在葯品研發,葯品定價,醫保用葯,促進合理用葯等多方面發揮著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政府決策者來說,葯物經濟學是科學決策的保證,並且在干預和控制葯品費用上漲方面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何文主編.葯物經濟學.第1版.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5.8. 2 胡明,張伶俐.葯物經濟學研究論文結構分析.中國葯房,2005,16:1148.

G. 用西方經濟學知識分析取消政府葯品最高定價

取消政府限價說白了,是放開政府管制,將葯品市場的價格制定權重新交回市場,由市場自身規律來產生,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出於對某些商品的保護和限制,西方經濟學認為商品價格應該由市場自行完成,不應該由政府幹預

H. 沉默成本為何是經濟學中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

沉沒成本別稱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 它表示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存在形式有多種,比如時間、金錢、精力。它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內涵闡釋
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與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投資決策時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

對企業來說,沉沒成本是企業在以前經營活動中已經支付現金,而經營期間攤入成本費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均屬於企業的沉沒成本。

從成本的可追溯性來說,沉沒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間接成本。如果沉沒成本可追溯到個別產品或部門則屬於直接成本;如果由幾個產品或部門共同引起則屬於間接成本。

從成本的形態看,沉沒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變動成本。企業在撤消某個部門或是停止某種產品生產時,沉沒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機器設備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變動成本。通常情況下,固定成本比變動成本更容易沉沒。

從數量角度看,沉沒成本可以是整體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棄用的機器設備,如果能變賣出售獲得部分價值,那麼其賬面價值不會全部沉沒,只有變現價值低於賬面價值的部分才是沉沒成本。

一般說來,資產的流動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強,其沉沒的部分就越少。「現金為王」的觀念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固定資產、研究開發、專用性資產等都是容易沉沒的,分工和專業化也往往與一定的沉沒成本相對應。此外,資產的沉沒性也具有時間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轉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資產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舊期限之後棄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會成為沉沒成本,而中途棄用沉沒的程度則會較高。

I. 在經濟學中,廠商在什麼情況下會停止生產

完全競爭市場中,市場價格等於廠商的短期平均可變成本的時候就是廠商停產的臨界點,這個時候如果廠商繼續經營,那麼他賺的錢只能彌補維持生產所需的各種原材料,水電費的支出,但是不能收回早期的固定成本投入。


(9)經濟學分析葯不能停擴展閱讀:

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經濟學家看來,所謂經濟,就是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動,所謂經濟學就是教人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經世致用的學問。但隨著後來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出現、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產生出商品經濟,發展出市場經濟,提升為知識市場經濟,衍生出虛擬經濟;經過西方古典-新古典-新興古典經濟學家與時俱進線性抽象的一路折騰一路演化,價值逐步異化為價格,異化為金錢,經濟活動逐步異化為賺錢。

經濟學也就逐步異化為教人怎樣賺錢,包括怎樣投機賺錢。隨著產品的邏輯逐步演變為貨幣的邏輯,衍生出金融的邏輯,最後產生出金融泡沫,虛擬經濟也就演變成虛幻經濟。當金融泡沫破滅,虛幻經濟就釀成金融危機。

J.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原則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為福利經濟學,由英國經濟學家霍布斯和庇古於20世紀20年代創立,這一時期的福利經濟學被後人稱為舊福利經濟學。20世紀30年代,卡爾多、希克斯、勒納等人對舊福利經濟學理論進行了批判,並從帕累托的理論出發創立了新福利經濟學。新福利經濟學和舊福利經濟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研究框架,它是一個新體系而不應僅僅被認為是理論上的改進。此後薩繆爾森、伯格森繼續在新福利經濟學的框架內研究並提出社會福利函數理論。二戰後,阿羅不可能定理的提出否定了社會福利函數理論,結束了新福利經濟學時代。20世紀70年代以來,福利經濟學進入了新發展時期,提出了許多新理論、新學說,其中包括社會選擇理論、非福利主義、超福利主義等[1,2]。由此可見,福利經濟學的發展並非一脈相承,而是由多種福利學說鬆散組成的。

從評價方法角度分類,葯物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可以分為福利經濟學中的福利主義與超福利主義,二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論框架[3,4](見表1)。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方便與超福利主義對應,本文中的福利主義是指廣義上的福利主義,代表新福利經濟學觀點,而不僅僅是新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新福利經濟學有四個基本原則[3]:效用原則,個人主權,結果論和福利主義)。福利主義觀點是通用領域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是在固定預算的前提下嘗試最大化個體效用的總和,其分析方法為成本-效益分析,通常用支付意願來測量效用指數,成本和收益都用貨幣計量; 超福利主義觀點主要應用於健康領域,其目的旨在通過選擇比某一標准更具經濟性的健康產品來最大化健康產出,而這一標准必須由政策制定者來選擇,其分析方法主要是成本-效果分析與成本-效用分析,成本用貨幣計量,而結果用生命年(Life Year,LY)、質量調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效果、效用指標來測量。

效用是消費商品或服務的相對滿意程度或欲求的測量手段,效用函數是偏好的數字化表現形式。福利主義認為健康是在一個經濟體制中可以被生產出來的眾多商品之一,是可以產生效用的消費,它與人們的能力和期望有關,允許不同個體有不同的偏好,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意願支付法 超福利主義不是根據健康與其他商品頭對頭比較的偏好來進行定義,是通過健康產品對健康本身的貢獻,而不管其是否產生效用[5,6]。

福利主義的觀點視一些人的個體健康價值在與其他商品比較時比其他人要多;超福利主義的觀點則排除任何收入、社會群體的變化,認為所有患同類疾病的個體健康價值都是一致的。福利主義的觀點在健康領域里很難實現,因為在實踐中很難測量每個個體增加一個健康水平的支付意願。超福利主義觀點看似天真,但是它用一個統一的標准來衡量所有個體的健康價值,因此在實踐中很容易被執行。此外,將阿瑪蒂亞森的非福利主義觀點引進健康領域並發展為超福利主義的著名健康經濟學家Culyer也認為,健康產品不同於其他商品,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基於效用的福利主義觀點應用於健康領域的經濟學評價是不合適的,並支持使用QALY來測量健康。大多數國家的健康管理部門也特別願意接受超福利主義的觀點,例如英國健康和臨床療效國家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就是超福利主義觀點的忠實實踐者[7]。

福利主義有著理論完備性的優點,而超福利主義易於實踐,因此一些超福利主義者常常試圖將兩種觀點的優勢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既有理論完備性又易於在實踐中執行的方法[8]。Johannes-son[9,10]認為,如果成本-效果分析使用一個外設的評價標准,它就可以被解釋為成本 - 效益分析。由此可見,在有人為設定評價標准干預下的超福利主義,同樣也具有與福利主義相似的理論完備性。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分析葯不能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紋指縫 瀏覽:389
融資使用原則 瀏覽:972
股票穿插 瀏覽:440
鈷酸鋰的股票 瀏覽:537
馳宏鋅褚股票 瀏覽:590
重點融資 瀏覽:181
信用卡融資功能是什麼 瀏覽:276
基金凈值查詢值查詢系統 瀏覽:791
銀邦股份資金流向 瀏覽:434
港股融資打新暫緩上市 瀏覽:668
塑料1909期貨行情 瀏覽:871
怎麼投訴網易貴金屬 瀏覽:463
投資中國公司 瀏覽:630
中國農業銀行有什麼基金 瀏覽:993
信託控股好嗎 瀏覽:662
信託名門 瀏覽:711
主要的融資模式有哪些 瀏覽:675
2013年貓郵票價格 瀏覽:317
上海仟家信貴金屬 瀏覽:319
戰略投資家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