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用航空安全領域的研究包括哪些方向
《中國民用航空》是由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主辦的唯一刊物,其前身《民航經濟與技術》於 1975 年創刊,是民航業內最早和發行時間最長的專業期刊。按照中央有關精神,經民航總局研究決定,並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從 2001 年 1 月起,《中國民用航空》以民航總局指導行業工作的機關刊物身份正式與讀者見面。
《中國民用航空》為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每月 20 日出版。
《中國民用航空》為大 16 開本,每期為 80 頁, 80 克 銅版紙全彩印刷。內容豐富,圖文並茂。
《中國民用航空》是宣傳中國民航政策法規、報道行業重要工作動態、展示中國民航企業形象的重要陣地;是發布中國民航權威統計數據、進行行業前景分析的重要媒介; 是交流國際國內民航業信息、介紹民航先進管理經驗和最新航空技術的窗口。
《中國民用航空》分設 20 多個欄目,報道內容涵蓋民航各個領域。編采人員以其長期從事民航業內工作的豐富經驗和良好的敬業精神為廣大業內外讀者提供優秀的精神產品而竭誠努力。
欄目設置《中國民用航空》面向民航,以服務於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為宗旨,力求深入民航各行業各領域,貼近廣大讀者。其欄目涵蓋民航業各領域。主要有:
航空法規、航空運輸、機場、通用航空、航空工業、民航證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航空安全、適航與維修、航空保障、空管、世界民航、民航資訊、企業文化、一家之言等。
㈡ 簡述民用航空服務的含義和特點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從事除了國防、警察和海關等國家航空活動以外的航空活動,民用航空活動是航空活動的一部分,同時以「使用」航空器界定了它和航空製造業的界限,用「非軍事等性質」表明了它和軍事航空等國家航空活動不同。《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試行)》已於2005年8月15日起正式實施。
20世紀50年代以來,民用航空的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成為一個國家的重要經濟部門。商業航空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客貨運輸量的迅速增長,定期航線密布於世界各大洲。由於快速、安全、舒適和不受地形限制等一系列優點,商業航空在交通運輸結構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它促進了國內和國際貿易、旅遊和各種交往活動的發展,使在短期內開發邊遠地區成為可能。
通用航空在工、農業方面的服務主要有航空攝影測量、航空物理探礦、播種、施肥、噴灑農葯和空中護林等。它具有工作質量高、節省時間和人力的突出優點。直升機在為近海石油勘探服務和空中起重作業中也具有獨特的作用。在一些航空發達的國家,通用航空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政府機構和企業的公務飛行和通勤飛行。這是由於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線不能滿足這種分散的、定期和不定期的需要而興起的飛行。此外,通用航空還包括個人的娛樂飛行、體育表演和競賽飛行。
民用航空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對商業航空的客運和通用航空的通勤、公務飛行來說,還要求准時和舒適。
航空運輸作為民用航空的一個部分劃分出去之後,民用航空的其餘部分統稱為通用航空,因而通用航空包羅多項內容,范圍十分廣泛,可以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l)工業航空:包括使用航空器進行工礦業有關的各種活動,具體的應用有航空攝影、航空遙感、航空物探、航空吊裝、石油航空、航空環境監測等。在這些領域中利用了航空的優勢,可以完成許多以前無法進行的工程,如海上採油,如果沒有航空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後勤服務,很難想像出現這樣一個行業。其他如航空探礦、航空攝影,使這些工作的進度加快了幾十倍到上百倍。
(2)農業航空:包括為農、林、牧、漁各行業的航空服務活動。其中如森林防火、滅火、撒播農葯,都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
(3)航空科研和探險活動:包括新技術的驗證、新飛機的試飛,以及利用航空器進行的氣象天文觀測和探險活動。
(4)飛行訓練:除培養空軍駕駛員外培養各類飛行人員的學校和俱樂部的飛行活動。
(5)航空體育運動:用各類航空器開展的體育活動,如跳傘、滑翔機、熱氣球以及航空模型運動。
(6)公務航空:大企業和政府高級行政人員用單位自備的航空器進行公務活動。跨國公司的出現和企業規模的擴大,使企業自備的公務飛機越來越多,公務航空就成為通用航空中一個獨立的部門。
(7)私人航空:私人擁有航空器進行航空活動。
㈢ 舉例說明民用航空分類有哪些
具體如下:
1、按飛機的用途劃分,有民用航空飛機和國家航空飛機之分。國家航空飛機是指軍隊、警察和海關等使用的飛機,民用航空飛機主要是指民用飛機和直升飛機,民用飛機指民用的客機、貨機和客貨兩用機。
2、按飛機發動機的類型分,有螺旋槳飛機和噴氣式飛機之分。螺旋槳史飛機,包括活塞螺旋槳式飛機和渦輪螺旋槳式飛機,飛機引擎為活塞螺旋槳式,這是最原始的動力形式。它利用螺旋槳的轉動將空氣向機後推動,借其反作用力推動飛機前進。
螺旋槳轉速愈高,則飛行速度愈快。噴氣式飛機,包括渦論噴氣式和渦論風扇噴氣式飛機。這種機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速度快,一般時速可達500-600英里;燃料費用節省,裝載量大,一般可載客400-500人或100噸貨物。
航空運輸作為民用航空的一個部分劃分出去之後,民用航空的其餘部分統稱為通用航空,因而通用航空包羅多項內容,范圍十分廣泛,可以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l)工業航空:包括使用航空器進行工礦業有關的各種活動,具體的應用有航空攝影、航空遙感、航空物探、航空吊裝、石油航空、航空環境監測等。在這些領域中利用了航空的優勢,可以完成許多以前無法進行的工程,如海上採油,如果沒有航空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後勤服務,很難想像出現這樣一個行業。其他如航空探礦、航空攝影,使這些工作的進度加快了幾十倍到上百倍。
(2)農業航空:包括為農、林、牧、漁各行業的航空服務活動。其中如森林防火、滅火、撒播農葯,都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
(3)航空科研和探險活動:包括新技術的驗證、新飛機的試飛,以及利用航空器進行的氣象天文觀測和探險活動。
(4)飛行訓練:除培養空軍駕駛員外培養各類飛行人員的學校和俱樂部的飛行活動。
(5)航空體育運動:用各類航空器開展的體育活動,如跳傘、滑翔機、熱氣球以及航空模型運動。
㈣ 求專業人士分析民航業發展前景
民航業是重要的戰略產業,一是指民航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處於基礎地位,對其他產業的發展起著制約或決定作用;二是指民航業是國民經濟規劃中應該先行發展的產業。
低成本航空正在顛覆世界民航格局,低成本模式在全球中短程航線上已佔絕對優勢。亞太各國低成本航空異軍突起,東南亞、南亞已佔半壁江山。2016年5月,亞太地區的8家廉價航空公司宣布組成「價值聯盟」,以此彌補自身在航線網路和機隊規模方面的劣勢,進而同大型公司競爭。根據協議,8家公司的航線網路將覆蓋亞太地區160多個目的地城市。而「價值聯盟」並不是亞太地區首個廉價航空聯盟組織。早在2016年1月,中國境內的西部航空、烏魯木齊航空、祥鵬航空以及香港快運4家公司就組成了類似的U-FLY聯盟。除了組成聯盟,亞太地區的廉價航空公司還在通過收購的形式加強聯合。今年3月,新加坡航空集團完成了對虎航的收購。
㈤ 如何更加全面的了解民用航空業
1、以員工身份參加一些內部會議,可以真實地了解實際運作情況和文化;
2、和不同層面的員工(高管、中層、基層)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的看法,如做得好的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改進的方面等;
3、了解的運作流程(是否有流程、流程有效嗎、流程有責任人和指標及目標碼、目標達成情況如何等)
4、了解內部的溝通機制及溝通情況;
5、了解產品在業界的競爭力情況、銷售情況及財務指標;
6、了解和當地的關系。
㈥ 中國各大民用航空公司的優缺點
海南航空最好,連續九年「旅客話民航」第一,安全15年飛行,最近剛拿了國家民航安全最高獎,還有旅客服務滿意度連續N年第一吧,這些都是公認的。
沒有坐過海航飛機的人不知道,坐了你會發現空乘是非常出色熱情的,比起南航,川航,好太多了。。。
還有海航發展速度特別快,除了航空運輸業,還有旗下的地產業,旅業,置業,酒店業,實業等等好多吧,比較全面發展。。
我每次從北京出行都盡量選擇海航的航班,最主要是海航內部要求嚴格,對航班安全抓的好,我比較放心。。。
另外,國航也還不錯,深航也挺特色。。。南航的服務態度實在不咋地,,,,
㈦ 民用航空的中國概況
中國的民用航空事業70年代以來發展較快,到1983年底,國內外航線共有203條,航線總里程37萬多公里,其中國際航線23條,通往亞、非、歐、北美、大洋洲的19個國家23個城市。
國內航線已將北京與各省(台灣省除外)省會和大城市連結起來,當天即可到達。
中國民用航空企業還經營航空攝影、航空探礦、海上服務、農業播種等一系列為工農業生產服務的業務(中國稱為專業航空)。
1980年以後,一些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門也開始經營諸如海上石油服務和地區旅遊等通用航空業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航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規模、質量和效益躍上一個新台階。
——人力資源。全行業共有員工約35萬人,其中,截至2012年底,全行業取得駕駛執照飛行員31381人 ,適航維修人員16100名,管制員3600人。
——航空公司。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運輸航空公司46家,按不同類別劃分國有控股公司36家,民營和民營控股公司10家;全貨運航空公司10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14家;上市公司5家。 截至2011年底,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123家,其中,華北地區33家,中南地區23家,華東地區22家,東北地區15家,西南地區13家,西北地區11家,新疆地區6家。
——飛機。全行業運輸飛機982架,其中客機937架,貨機45架。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1764架,比上年增加167架。截至2011年底,通用航空企業期末在冊航空器總數達到1124架,其中教學訓練用飛機303架。
——機場。截至2011年底,起降波音737以上機型的113個(其中起降波音747機型的機場25個),起降波音737以下機型的機場34個。
2005年,民航航空運輸機場中,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7個,500-1000萬人次的9個,100-500萬人次的26個。北京、上海/浦東和廣州三大機場旅客吞吐量在世界排名第14、44和45位。
2012年,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以上的運輸機場57個,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佔全部機場旅客吞吐量的 30.7% 。
——固定資產投資。「十五」期間,民航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820億元,其中中央政府資金22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中,機場建設707億元,空管建設70億元,安全設施建設13億元,科教信息30億元。「十一五」期間,民航固定資產投資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預計投資總規模為1630億元,其中機場建設1400億元,空管建設110億元,安全設施建設50億元,科教信息70億元。2012年,民航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464.6億元。
——運輸規模。全國民航共有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1257條,其中國內航線1024條(其中港澳航線43條),國際航線233條。每天飛行4023班,其中國內航班3602班,國際航班421班。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總里程達到200萬公里。我國民航平均增長速度高出世界民航平均水平兩倍多,運輸總周轉量在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中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9位提升到2005年的第2位。
2012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610.3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32.88億噸公里,增長5.7%,其中旅客周轉量446.43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42.90億噸公里,增長10.6%;貨郵周轉量163.89億噸公里,比上年減少10.02億噸公里,減少5.8%。
——院校和科研院所。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183個,比上年增加3個。 科研院所2個,科研基地11個。2012年,民航直屬院校共招收學生18006 人,其中:研究生676人,普通本專科生14125人,成人招生2698人,中專生507人。飛行、機務、空管三個民航特有專業計劃招生7161人,占總招生計劃的50.4%。 2012年,民航直屬院校在校生數達到55101人,其中:研究生1759人,普通本專科生45270人,成人招生6250人,中專生18 22人。
㈧ 想了解民用航空的發展史及現狀或機場電氣設備,高人推薦本書或者網站吧,謝謝
機場的電氣設備實際上也不是特別的高科技,倒是專用的電子設備多一些。電氣設備就是一般的供電配電變電設備,查找輸配電專用書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