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美貿易戰的開始與到現在為止的情況,最好有往期新聞
美國歷史上曾5次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基本都是同樣的結果。但此次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特朗普採取了不同於往屆美國政府的策略。
更多資訊,請下載Wind金融終端APP
來源:Wind金融終端APP
2010年美國曾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而此輪調查則始於2017年,恰逢「七年之癢」。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來自中國的600億美元(約合3800億元人民幣)產品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3月23日,商務部表態稱擬對自美國進口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
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特朗普在白宮簽字前對媒體說,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
對此,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回應稱,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懼怕貿易戰,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如果美方執意要打,我們將奉陪到底,並採取所有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301調查決定發表談話表示,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任何情況下,中方都不會坐視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已做好充分准備,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希望美方懸崖勒馬,慎重決策,不要把雙邊經貿關系拖入險境。
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則表示,下一步將密切關注301調查有關進展,一旦美國有關措施實施,中國會堅決出手。
此外,中國商務部3月23日早間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其中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產水果、豬肉、葡萄酒、無縫鋼管和另外100多種商品徵收關稅。
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一方面,美國本身也會遭到重大的經濟打擊,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即使發生短暫的貿易戰,美國私營領域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占私營領域總工作人數的1%。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的最大許可權只能在150天的期限內,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不超過15%的關稅,國會對於15%以上的關稅提議具有否決權,而國會和商界的關系不可忽視。作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可以憑借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機電、航空器等行業的貿易反制,擁有與美國談判的地位,這些貿易反制可能使得關稅提議遭到來自美國商界的反對。
中美如果發生貿易戰,其實都不是以單純的貿易保護為目的,特朗普希望如果提高關稅逼迫人民幣升值或高端製造業迴流,中國貿易反制也是希望擁有談判的籌碼換取中國深化改革的時間。正是因為各自的意圖都不在貿易本身,發生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未來可能更常見的是中美之間局部、逐步發生的貿易摩擦。
對中國影響幾何?
考慮到此次爭端可能最終走向「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市場普遍謹慎樂觀。
海通證券表示,無需太過恐慌,市場中期趨勢取決於基本面。備忘錄的焦點在知識產權和高科技領域,近期累積了一定漲幅的科技類股壓力偏大,借機去偽存真,2月以來回調盤整的價值類股,估值盈利匹配度較好。
中金公司同樣認為,積極應對短期可能的沖擊,中長期不必過於悲觀。其報告分析稱,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從凈出口層面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尤其在近期對增長分歧較大的時點,對短期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可能帶來一定影響。中長期的具體影響程度還要視後續貿易戰的廣度和深度來判斷,但考慮當前中國內需的韌性以及較為充裕的政策緩沖餘地,我們認為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及資本市場表現不必過於悲觀,短期市場如若出現連續且幅度較大的過度調整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進入時機。
此外,國際權威評級機構也認為這場貿易戰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有限。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發表最新觀點認為,美國對中國500-600億美元商品加關稅的行動,不太可能對中國或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能夠解決與美國的關稅問題,但貿易風險將增加。
惠譽表示,6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對美商品出口總額的2.5%左右,或中國GDP的0.5%,但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小得多。由於缺乏替代品,這些貨物最終還是會去美國,而其他商品可能會轉移到不同的市場。美國對中國目前500-6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對中國GDP增速的拖累不會超過0.1%。
惠譽表示,零星的保護主義措施在近幾個月已經升級為「更具破壞性的貿易戰爭」。目前更大的風險在於美國最終對中國全面徵收關稅。美國佔中國出口總額的近五分之一,相當於中國GDP的3.6%,所以廣泛的關稅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也會因供應鏈的關系在亞洲其他地區造成連鎖反應。此外中美貿易戰也會破壞全球投資者信心。
穆迪則表示,中國企業的評級不會受貿易爭端影響。根據初步評估,美國政府迄今為止宣布的措施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圍的保護主義措施出台,對其評估就可能有變。
穆迪聲明稱,與10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下降;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為0.1個百分點,2005-2007年平均為3.4個百分點。
目前已宣布的行業性關稅不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實質性傷害,因為這些行業對美國市場出口有限,包括對光伏面板、洗衣機、鋼鐵和鋁徵收的關稅。如果美國大幅擴大關稅范圍並採取廣泛的保護主義措施,負面影響將會更大。
穆迪稱,提高對雙邊而非多邊貿易安排的重視,將對亞洲經濟體構成信用利空。
『貳』 看股票基本面,重點在什麼地方
1.行業概況:有哪些公司,政策是怎樣等等。t
2.行業空間,行業未來增速(3-5年),這點超級重要,是成長股投資不可忽略的,連續三年復合增速高於(15-25%)的行業才能算具備成長(比如環保,醫葯等朝陽行業)。具體到個股要求是高於30%。
3.行業所處產業鏈位置(一般習慣說上、中、下游)
4.行業發展趨勢(比如:鋰電正極材料未來發展趨勢是三元材料,所以當升科技漲幅很大,汽車發展趨勢是: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清楚自己公司自己所處細分行業的趨勢,以防被淘汰。比如柯達,諾基亞)
5.行業替代品風險:(有可能是致命一擊,特別是科技類產品,經常錯過啦就意味著破產倒閉,膠片相機被數字相機代替,目前的天線可能被天線集成晶元代替,信維通信。等等)
二、個股分析
1.公司基本情況:注冊地址、辦公地址、法定代表人(因為市場對於某些地區是存在偏見的,特別是東北,認為某些地區造假嚴重,不過這個也是事實,大家都懂的,建議優先考慮上海,北京,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大股東是誰這點很重要,背靠大樹好乘涼,大股東實力強大的,旗下優質資產注入,並購等資本運作計劃多,比如山東黃金是控股股東山東黃金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公司,每隔1-2年就有次收購。)
2.公司業務概況:公司主營業務,主要產品(這是最基本的,至少得知道公司是靠賣什麼賺錢的。比如有色金屬分「采,選,冶煉」,產品對應的是精礦石,冶煉成品是金屬,對應的毛利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3.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可以說是超級長牛股最核心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享受高估值,高PE很重要的一點。主要有:1.產品技術優勢2.研發投入與能力
4.品牌知名度、可能的亮點:出現了頂尖的新技術,火熱的概念(目前的石墨烯,無人駕駛,VR/AR,汽車輕量化等等,對應即時的火熱概念查找公司是否有,技術儲備如何,是不是獨一無二),希望大家在公司技術這塊也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這往往是能不能給高估值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市場選擇作為龍頭的潛在原因。驗證:就是該項技術是不是拿到很多訂單。
5.公司未來發展的規劃:行業的概況與未來情況,公司的戰略布局和發展規劃,最重要一點是:是不是可以挖掘到公司下一年的經營計劃,甚至未來三年的預期凈利潤。未來三年的預期凈利潤知道啦,這樣勝算大很多。
6.當前業績情況:營收,凈利潤同比,環比增長多少,與市場預期(參考券商的給的盈利預測)如何,毛利率是升是降。
7.股東人數變化:一般要2年以上數據。動態分析,理論上股東人數持續下降,同時股價不斷上升是最好,股東人數不大派發,如果股價高位後,股東人數忽然增加2-3倍,那這股近期基本沒戲,會磨9-12個月,比如同為光伏行業的隆基股份(業績極好,股價就是不漲),中來股份人數低於1萬,股東人數還有所下降,沒形成派發。當然不是說只看這個指標就可以知道股價未來漲跌情況,這是觀察的經驗,很多有這個特點。
三、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基本與牛股相伴,十倍股當中至少有50%以上涉及各種並購。
1.外延式並購:非公開發行股份或者現金收購資產,現金收購最好,不增加股本,卻能增加了盈利。
2.股權激勵:這個可以知道公司未來三年的凈利潤解鎖要求
3.高管大股東增持,員工持股計劃:最好大股東增持金額1億以上,增持股份3%以上,最好員工持股金額超過1億,比例超過3%,杠桿越高越好。
4、增發:增發加碼主業比較好,容易得到市場認可。
四、財務分析
1.營收,凈利潤:這是財務指標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指標。主要看同比與環比。成長股同比不能低於30%。最好是選擇單季度凈利潤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季度,創歷史新高的凈利潤,甚至超過以往全年的凈利潤。同時分季度的營收也是跟隨高增長:比如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的歐菲光:
2.毛利率:毛利率下滑太多是危險信號,往往意味著競爭加劇,行業進入者增多。
3.現金流:凈利潤和股價的關系相關性大概有60% 左右,而現金流只有10%左右。現金流為正比較好,連續為負是不好的現象。
4.應收賬款:應收賬款過高,說明了公司雖然實現了銷售,但相當多的銷售並未實現回款,導致公司墊付了大量的資金,這樣就形成了"公司雖然盈利,卻見不到錢"的尷尬局面。此時應該注意跟蹤回款時間。回款差難於持續長遠發展。
5.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俗稱三費也是在這節,看這些主要還是預防公司造假。銷售費用很難操縱,而管理費用可操縱的貓膩最多,管理費用中最可以操縱的就是「計提」。總之,三項費用變化無窮,一家好企業,一般會保持三項費用的相對穩定。企業在擴張的同時,三項費用沒有同步增加,這樣的企業才有價值。其中財務費用往往包括利息,傳統行業利息往往很高,賺的錢還不夠付利息,嚴重吞噬凈利潤。
6.稅率:一般所得稅分為15%,25%,這里差10%也是比較要命的,有時候企業認證時間沒跟上,可能會暫時被徵收25%。一般高新技術企業減按 15%的稅率征,傳統行業按25%比較多。年報中關鍵字「主要稅種」和「所得稅稅率」搜索可以快速找到。關鍵字這招很方便也很重要,特別是對於細節。
五、估值與預測
預測未來3年的業績,對應到每年所給的估值,算出相應市值,計算出所對應的市值相對目前市值的空間。自己預測不了,就參考券商的。
六、風險提示
一般年報也會提到這些,同樣在年報中用關鍵字「風險提示」或者「風險」搜索,還有同行的評價
『叄』 有誰了解深圳信維通信的具體情況做手機天線的,已經在創業板上市,在招股說明書里把自己的吹得很牛。
信維通信通訊我倒是聽說過、但是如果說他做的產品毛利有60%以上、我就不是很回相信了。我曾經在深圳一家手機內答置天線上過2年班(生產技工後來轉到做品質管理)。每條生產線每個小時產量有1.8K已經屬於高產量了。1.8K裡面還有不良品呢、實際能做到好的估計只有1.7K。每件產品的單價是1.3-1.6左右(聽我銷售的朋友說)、如果是每件產品有2塊錢的話、估計是有點水分。賺他是肯定有得賺的。業內的話。名氣和口碑還可以。我以前那家公司還派人到信維去討論學習呢。如果不是我有事要回家、離開那家天線公司後。我也考慮會去信維或維力谷應聘呢。
『肆』 該不該跳槽到一家上市民營企業(深圳信維通信),求大神分析和建議~
看待遇了,不需要看什麼以後,以後還會跳槽的
『伍』 聽說大富科技股價必超信維通信,有沒有持有相同看法的
就現在技術面客觀分析,已經連續跌破關鍵量價節點16.31 15.20短線空方掌控,一段時間內不是盤整就是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