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信社和農商行有什麼區別
農村信用合作社:簡稱「農信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回實行民主管理、主答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農村商業銀行:簡稱「農商銀行」或「農商行」,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農村信用社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將其進行股份制改革,婧中國銀監局審批,改製成農商銀行,可以說,農商行是農信社的升級版。
>>>農信社和農信社的區別有哪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性質
農信社是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地方金融機構,農商行是股份有限公司區域金融機構。
2、發起人
農信社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農商行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目前一般都是由有一定實力的企業發起成立。
3、監管部門
農信社作為省聯社的發起人卻主要受省聯社監管,商業銀行主要受銀監會監管。
4、管理方式
信用社實行社員民主管理,而農村商業銀行以股東大會作為最高管理機構。
5、規模實力
一般來講農商銀行與農信社相比,農商行規模更大、更具實力。
㈡ 農商行為什麼需要統一數據分析平台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得更方便
想要做好數據分析,先要多讀點書
數據分析方面個人推薦書目:
1、《統計與真理——怎樣運用偶然性》
2、Google Analytic經典分析
3、統計學:從數據到結論(吳喜之)第二版
4、統計數據標准化方法
補充幾本書:
1、統計學的世界
2、民生數據的真相
3、統計陷阱
希望幫到你
㈢ 農商行考試內容主要是哪些,和銀行一樣的考試內容么
考試內容不一樣。
農商行招聘考試筆試分為綜合能力測試(經濟、金融、財會)、法學和計算機3類,均採用機考形式。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半結構化面試。
綜合類考生筆試內容包括職業能力測試(EPI)和綜合能力測試兩個部分,各占筆試總分的50%。EPI(Employability Profile Inventory)—— 通用就業素質測評,是一款考核測評者基本就業素質的測評產品,通過對測評者言語、數字、推理等基本能力的考察來預測其未來的工作績效。這種測評方式類似於俗稱的行政能力測試(簡稱:行測)。
法學、計算機類考生筆試內容包括職業能力測試(EPI)、綜合能力測試和專業知識加試三個部分,佔分分別為40%,40%,20%。
一般銀行筆試科目:行測、英語、經濟、金融、財會,銀行常識。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半結構化面試。
銀行考試比農商行考試主要多了要考英語,報考的人也多,比較難。
㈣ 農商行優勢劣勢出路
農村信用合作社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經多次變革才使其在金融機構佔有一席之地。農村信用社在經過漫長的變革之後,已經與國有商業銀行脫鉤,形成了具有特色行業的新的金融機構。雖然農村商業銀行產生於銀行,但其與銀行之間依然有很大的區別,它們的優劣勢也各不相同。
農村信用社是以前的農行的一個部分,後來單分出來變成了農村信用社。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服務三農,也是銀行機構的一種,目前許多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了。農 村商業銀行是銀行類金融機構,所謂銀行類金融機構又叫做存款機構和存款貨幣銀行,其共同特徵是以吸收存款為主要負債,以發放貸款為主要資產,以辦理轉賬結算為主要中間業務,直接參與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農村商業銀行是銀行類金融機構,它與國有銀行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都屬於金融機構,並都辦理存、貸款業務和 資金結算業務。農村商業銀行業務范圍一般是向農村、城鎮人口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品種較為簡單,儲蓄、貸款、轉賬、擔保等,如「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存貸款業務。國有銀行一般是向大集鎮及縣城以上人口提供理財服務的,品種較為豐富。還有信用卡(透支的卡)、電子銀行、國際業務等等。農村商業銀行是以縣級聯社為一個獨立核算的法人單位,在縣級以下設立分支機構。國有銀行是有許多分支機構的,分支機構非獨立核算的營業單位,一般是一級法人單位。總的來看,農村商業銀行相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資金實力較差,服務品種較少。
本地化優勢。農村商業銀行長期以來立足農村金融市場,在農村金融市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商業銀行帶有鮮明的機構地方性、分布社區性色彩,與所在地域的聯系比其他金融機構更多、更廣,可謂當地土生土長的「草根銀行」。政府將農村商業銀行定位於三農,它在接受國家扶持的同時也承擔了大量政府指定的業務,這些業務往往煩瑣卻效益很少。但也使得農村商業銀行活動於基層(鄉村),密切聯系群眾,這是其他機構所沒有的。
資金管控優勢。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於周邊社區,卻很少像大銀行那樣將當地吸收的資金轉移用於外地,而是憑借著對當地市場的了解,將主要信貸對象仍然鎖定在社區內的中小企業和個人,誠邀農民和中小企業入股農村商業銀行,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社員。這樣既能迅速消除國有銀行對基層資金的虹吸效應,又能有效遏制資金從欠發達社區大規模流向發達社區,因此在經營區域內比大銀行更能獲得當地居民的支持。農村商業銀行優勢是面在農村,根在農村,是農民自己的銀行,有它獨特的人文關系。
信息獲取效率優勢。大銀行規模龐大,代理鏈條較長,且各銀行都有一套嚴格的信貸審批程序,手續較為煩瑣,決策需要層層上批,因而靈活性較差,不適應中小企業經營快速多變的特點。相反,農村商業銀行由於管理層次少、經營方式靈活,同時基於農村商業銀行的地緣優勢,平時對已知和潛在的客戶都積累了大量的信用信息知識,在需要發生信貸業務關系時,無須再耗費過多的時間去搜集和處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就能對客戶需求具有快速的決策能力和靈活的處置能力,從而及時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在與其他商業銀行爭奪市場時取得先人一步的優勢。農村商業銀行小范圍的信息資源和自我僱傭,使其在減少摩擦和監督成本的同時,天然地具有小規模、小范圍經營信貸的優勢。
劣勢分析
抵抗風險能力弱。農村商業銀行基於決策快捷、傳遞迅速的機制,兼具對中小企業掌握軟信息優勢,使其具有較強的風險識別能力。但是農村商業銀行以區縣或鄉鎮為單位法人,管理層次較少,規模小使其不能像其他國有銀行那樣扛得住風險。像工商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可謂家大業大,它們能抗得住風波,被稱之為「航空母艦」,它們不怕壞賬,哪怕是幾個億,因為它們面向為全國,融資能力強結算范圍廣,資金實力強,而這些都是農村商業銀行所沒有的。
服務區域小、業務結構單一。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雖然在省內實現免費通存通兌,但對於跨省資金流通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相比,方便程度有著不小的明顯差距,全國統一的資金清算中心發展的速度較慢,對國內資金流動要求較高的對公存款沒有吸引力,並且農村商業銀行的絕大部分收入仍舊為傳統的存貸業務利差收入,而新型的中間業務、個人業務、信用衍生產品還處於開發探索階段,不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也暫時無法適應建立社區銀行的要求。
人才資源匱乏。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的網點都有5 人以上,但在從業人員當中,第一畢業院校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佔比卻很少。同時,各營業網點一線人員年齡結構相對 偏大,對新鮮事物的適應能力明顯滯後,真正精業務、懂技術、高素質、富有開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數。
郵政銀行的成立對農村商業銀行產生的巨大沖擊。郵政儲蓄所吸收的資金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是對農村資金採取「抽血」式管理,集中運用資金,鄉鎮網點只吸收資金而非運用資金,郵政儲蓄正在蓄勢待發蠶食其農村金融市 場份額,這樣造成了農村有限的閑散資金被抽走。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現如今已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且在市場競爭中佔有農村商業銀行無與倫比的優勢。保險行業的滲透。保險行業的滲透,讓農村商業銀行融資渠道變得窄小,資金來源的弱化,勢必產生農村商業銀行資金減少,接踵而至的是盈利能力削弱。
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沒有任何一家銀行能夠在每個市場都勝出,只有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市場進行拓展,才能在細分的領域內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與特色。作社區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無論在資金實力還是在人才素質方面都不如國有商業銀行,為了能在激烈的金融行業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農村商業銀行必須根據自身特點,找准比較優勢,抓住機會,揚長避短,確定自己的市場定位。
㈤ 銀行或金融單位的數據分析崗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最重要還是數據治理和數據分析的能力!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產業的蓬勃發展,企業和政府對於自身數據資產的價值也產生了重新的認識。但遺憾的是數據本身並不能直接產生價值。當我們想利用數據產生價值的時候,很多問題都會暴露出來,比如:數據標准缺失,數據源頭不清晰,數據質量缺乏監管等。這就要求我們要有統一的數據標准和良好的數據質量來構成數據價值實現的基礎。而數據治理恰是保障這一基礎的存在。
國際數據管理協會(DAMA)對數據治理給出的定義是:數據治理是對數據資產管理行使權力和控制的活動集合。它是一個管理體系,包括組織、制度、流程、工具。
在國內企業的實際應用中,一般將數據治理和數據管理綜合考慮,認為數據治理是將數據作為組織資產而展開的一系列的集體化工作,包括從組織架構、管理制度、操作規范、信息技術應用、績效考核支持等多個維度對組織的數據模型、數據架構、數據質量、數據安全、數據生命周期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梳理、建設以及持續改進的過程。
五、 數據和AI中台
隨著金融業正在邁入第四個重大發展階段--數字化時代,給各金融機構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伴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解決數據孤島、新應用與老系統結合難?現有IT能力不足以支撐業務的快速變化?數據調用方式多樣且標准不統一質量差?以及數據資源未被挖掘數字化能力得不到釋放等問題,是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數據集成和數據資產管理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本課程將從如何進行有效的數據集成、各種數據平台建設介紹、如何有效開展數據治理,以及數據資產管理與數據中台的建設這四個大的方面進行開展。幫助企業在數字化進程中快速建立系統間的數據集成體系,支撐用戶數據集成應用的快速實現;提供完善數據管理體系和有效的完成數據整合方案,支撐起上層數據的挖掘、分析應用;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業務創新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洞察企業的運營狀態和市場趨勢等,提高企業新業務靈活性,創建數據應用敏捷環境。
㈥ 為什麼那麼多農商行而不合並成一家農商總行
要知道國有六大行員工最多的農業銀行也就46萬餘人。那麼多不同地域不同機構的員工融合在一起太難了。
5、各區域的經濟水平不同,很難將一碗水端平。
各地農商行吸收的存款都是用於支持本地域內經濟發展。要將一線城市的農商行資金用於偏遠山區的發展,將偏遠地區的資金用於繁榮地域的發展都是不現實的,很難將一碗水端平,實現共同繁榮。
總結
綜合上述,想將全國農商行合並成一家農商總行實在是太難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小而美的銀行也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形成巨頭壟斷也不一定是好事。畢竟已經有六大國有銀行,不需要再出來一家大型全國性銀行浪費資源了。
㈦ 談談你對農商行了解的程度是什麼
農村商業銀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全國各地都有分支行,農商行也屬於農信社的一種,目前農商行招聘都要求本科,待遇還不錯。
㈧ 簡要談談農商銀行如何進一步做實「網、微、普」金融
淺談農商銀行如何發展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從金融角度提升社會福利、增強社會保障和保護弱勢群體,向普羅大眾提供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務。農商銀行發展普惠金融具有傳統優勢和先發優勢,其歷史傳統、市場定位和競爭方式,都決定了必須發展普惠金融,擔負起中國式普惠金融的責任。在此,本人就農商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淺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完善普惠金融體系。當普惠金融是一個系統工程而非一個孤立的模塊,需要明確普惠金融發展的目標和改革路線圖,應由人民銀行牽頭制定普惠金融改革發展的方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消除制度障礙,構建「全覆蓋、低成本、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建立普惠金融發展的監測分析體系,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把普惠金融相關指標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中去。
(二)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增強服務「三農」能力。一是面對「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新機遇,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目前已成功上線自助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且各電子渠道的功能基本上可滿足客戶查詢、轉賬貸款、還款等,以及享受足不出戶就能繳納水費、電費、話費等便民服務,逐步提高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業務的電子替代率。同時應積極落實普惠金融有關減費讓利政策。在使用成本上手機銀行轉賬免交手續費、服務費、工本費等。二是根據農戶的實際貸款需求,拓寬擔保渠道,在穩妥試點基礎上,發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充分解決農戶因抵押物不足貸款難的問題。三是踐行服務「三農」的社會責任,把精準扶貧幫困工作納入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實際行動中。做好與政府扶貧辦對接工作,准確獲取全縣貧困客戶清單,做到金融扶貧政策「精準發力、精準施策、惠農利民」,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集中力量進行扶持,力爭達到全方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三)加大金融資源配置,健全普惠金融機制。改進服務方式,由實體網點服務為主向線下與線上服務相結合轉變。同時加大新增存款用於當地發放貸款力度,重點投向三農和小微企業,優先滿足優質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需求。簡化業務流程和審批手續,提高「三農」客戶的滿意度。
(四)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加快普惠金融發展。要想健康發展普惠金融,必須加強以支付清算系統和農村金融中介服務體系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積極推動助農取款點建設,爭取實現助農取款點村村全覆蓋;增加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的代繳話費、代繳電費等功能,以更好的發揮銀行卡助農服務點的功能;面對固定電話使用逐漸較少的趨勢,積極布放無線助農取款服務點;積極運用互聯網、手機、POS機等信息技術降低運營成本、改善客戶體驗,讓城鄉居民得到更便捷的金融服務。
(五)健全政策扶持體系,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在稅收政策方面,對農戶和小微型企業等貸款,給予稅收優惠或推行稅收返還政策,優惠稅率可因當地經濟發展情況不同而有所差別。在財政補貼政策方面,通過運用一定的涉農財政資金構建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進一步解決農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此外,在合理減稅的同時,還可為小弱農戶、個體戶和企業服務的全方位金融業務,實行壞賬損失和風險損失的部分補貼。對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實施差別的監管政策和大力的獎勵政策,支持其穩健發展。
(六)持續加強金融知識教育,有效保護消費權益。農村普惠金融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育農村金融消費者,滿足農村金融消費者金融需求,不繼提升農村金融消費者金融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