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跟香港是一個檔次嗎
兩個城市綜合來說,應該算得上不相上下。
第一、經濟對比:上海的GDP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了,在中國排名第一,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東京,香港的GDP為3200億美元,在中國排在上海,北京之後,預計今年會被廣州和深圳超過,上海常住人口2400萬左右,香港人口750萬左右。
所以上海的人均GDP為1.6萬美元,香港的人均GDP為4.2萬美元,如果把香港和上海都比成一個國家的話,香港的人均收入可以稱得上一個發達國家,在亞洲排名第三,位於卡達和新加坡之後。
第二、產業結構:很明顯,兩個城市都是以金融業為支柱產業,香港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市值排名前十的唯一一家公司就是在港交所上市的,那就是騰訊。上海有中國二大證券交易所之一的上海交易所,在中國,幾乎所有的銀行和證券公司都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香港的工業很少,大多或者遷移。但這樣的危機就是產業太過於單一,導致香港本地人就業面太窄。而上海具備完整的工業體系,具有非常龐大的工業實力。
第三、在娛樂產業方面,上海雖然在民國時期就出了陸小曼等知名影星,電影事業起步也比香港早,但香港憑借著吳宇森,袁和平,李小龍,成龍等老一輩電影人的努力,成功打入國際市場,香港更是被稱之為「東方好萊塢」。粵語歌曲更是藉助香港影視劇風靡亞洲,這是香港軟實力的體現。
第四、港口城市:作為港口城市,上海市進入內陸的門戶,所以,在港口貿易方面,肯定遠超過香港港口的貿易量。
第五、展望未來:毫無疑問,上海的最終目標要超越香港,超越的時候是不會喊著要超越的,關鍵看作啦那些扎實的工作。同樣,作為競爭對手,希望香港也努力加油,不被超越。
❷ 讓你選一個,上海和香港哪一個才是中國最發達的
上海GDP幾年前就超過了香港,比東京低一點。但是香港人均GDP是上海的2倍有多(而且香港對比與上海人少地少)。香港目前在中國最發達還是無可厚非的。
❸ 曾經占據香港上市公司市值一半的人誰啊
葉榮添
❹ 我想知道一家公司同時在香港和大陸上市總資產是怎麼分的,為什麼工商銀行香港市值4850多個億
市值跟總資產沒有關系。同時在大陸和香港上市的公司他的總資產是同一個數值,不需要區分大陸和香港部分。所謂大陸和香港的市值,不是公司的總資產數,而是公司分別在兩地上市流通的股票的市場價格。
❺ 關於2020東京申奧成功
經濟
日本技術先進,經濟優勢明顯
縱橫交錯的立交橋,高速行駛的磁懸浮,高聳林立的寫字樓……,上海這座新興的城市在硬體上似乎與香港、東京、新加坡等老牌金融中心相差無幾,但是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5月25日至27日復旦大學舉辦的「上海論壇」上從多方面比較了上海、東京、香港市場的發展,從股市市值、金融業增加值、債券市場來看,上海與東京、香港的差距十分懸殊。
上海股市市值大概是東京的1/3,約為香港市場的一半。東京金融業的增加值也遙遙領先於上海。東京和香港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都高於12%,上海僅為8%左右。日本債券市場發行余額也遠遠把香港和上海「甩在腦後」。
不過,上海市場進一步發展,超過東京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監管更加嚴格、更加明確,上市公司和券商的行為更加規范,投資者更加理性一點,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必定為股票市場的發展帶來機會。
從代表股市發展趨勢的籌資額來看,東京市場遠遠不如香港市場。上海市場從2006年開始和東京並駕齊驅。並且,近期上海股市的成交額超過了東京市場。最近一個月內,上海市場每日交易額大概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東京市場上日成交額大概略低於3萬億日元。
東京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後盾,無論在市場的廣度還是深度,都具有巨大優勢。但東京面臨著日元國際化程度有限、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的挑戰。近年來日元匯率的持續低迷與日本社會的日趨老齡化關系密切。香港在金融市場某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現有的經濟制度和貨幣體制下,可以在金融市場的某些方面發揮中心的作用。
上海與東京、香港相比,差距非常明顯。上海要躋身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上海必須先成為國內的金融中心;開放和競爭;資本自由流動和人民幣國際化。
此外,上海還面臨著來自北京的競爭。比較北京和上海存貸款市場以及金融業增加值。結果顯示,雖然上海人口和GDP都超過北京,但是北京的存款市場大於上海的存款市場,北京金融增加值及佔GDP增加值也領先於上海。
政治
發展政治需要經濟 軍事等條件
日本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大國,急需擴充政治上的領導地位。八十年代初
以來,日本一直把謀求成為世界政治大國作為最根本、最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
日本已具備成為政治大國的經濟實力
作為時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
值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2010
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位居世界第3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2,325美元,是世界第17位。此外,截至2011年底,日本已經連續2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
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東京證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200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達549.7兆日圓,也是世界第二。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的電子產業
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
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本田、日產和鈴木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遭受了八十年的「泡沫經濟」的影響,日本開始出現經濟倒退的現象,但不可否認,現今日本的經濟實力還是十分強大的。
日本已具備成為政治大國的軍事實力
冷戰後,迫於國際裁軍的壓力及國內和平力量的反對,日本軍隊建設開始實行「一邊裁減一邊提高效率」的方針,致力建成一支「規模精幹、質量充實」的現代化軍隊。自衛隊通過採取控制普通備,
重點保證海空軍新型、大型武器系統等措施,不斷提高部隊質量與現代化水平,其軍事實力已經相當強大。
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並正式放棄軍事侵略以來,它的武裝部隊被憲法限制在自衛的范圍內,從來沒有參與過真正的戰斗。盡管有憲法的限制,但日本已經實質上把它的自衛隊建成亞洲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現在日本自衛隊正在謀求搶占軍事實力和軍事技術的制高點。日本一直重視發展高新技術,其高新技術在許多方面稱雄於天下。據一些軍事技術專家分析,如果日本把一些高技術賣給俄羅斯,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軍事平衡就會發生變化。可以說,日本已掌握了現代戰爭最核心的高技術。從戰斗機到軍艦,美國尖端武器的電子裝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
95%都是日本製造的。只要需要,日本可將一些民用高技術迅速轉為軍用,成為向軍事領域不斷提供新技術的源泉,使日本的裝備在世界上保持高水平和高性能。因此,從表面上看,日本武裝力量規模並不大,但實際上軍事力量僅次於美國,在特定的領域內,還同美國保持同等地位或超越美國。
日本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實際影響足以達到政治大國的標准
在國際影響力方面,日本積極利用「援助外交」,作為其實現政治大國的主要手段。冷戰後,日本一再強調要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為躋身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積極做准備。由於日本為國際事務提供財力較多,其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日本是聯合國第二大出資國,當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次數最多、在聯合國高級官員中任職的也很多;日本所介入的國際事務面較廣,在一些地區爭端上的發言權超過了其他大國。日本通過多方拉票,積極競選非常任理事國。日本認為,當選非常任理事國是走向常任理事國的第一步,因而一有機會,日本便千方百計地競選非常任理事國。
無論在經濟、科技還是在軍事上,日本目前都可以稱得上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大國。它如今
想在國際社會贏得與經濟實力相稱的地位,並且提高自己對國際事務的發言權和影響力。為此,日本正在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謀求其在國際社會的政治地位,同時實現能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確保日本的經濟利益。
現在,日本想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日本認為,自己承擔了聯合國會費的19.5%,比中、英、法、俄4國所交會費的總額還多,僅次於美國。日本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後重建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並承諾對伊拉克重建提供50
億美元的援助。日本從1992年起多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日本所發揮的國際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日本完全有資格當常任理事國。大多數日本媒體也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認為這是奠定
21世紀日本外交基礎的最主要課題
文化
文化。在過去,可以說從5世紀-19世紀,日本的文化幾乎80%來源於中國。從宗教、文化、政。治體系、制度、書籍、建築等方面來說,幾乎完全是從中國學過去的。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運動之前,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而這時的中國,在亞洲而言,影響力非常之大,所以日本現在的文化,幾乎都是從中國傳承過去的。
但令國人汗顏的是,日本模仿、學習中國的文化,反而成了日前亞洲第一文化大國,而被日本模仿的中國,在如今的文化影響力卻遠遠不及日本。到目前為止,許多日本人都異常熱愛中國文化,如論語等古籍、古文化,比中國人還要更專精、更熱愛。
中國文化已經漸漸沒落,日本成為了亞洲第一文化大國。在文化方面,日本占據優勢。
不過在國民方面,日本與中國完全是兩個極端——日本軍國主義正漸漸復甦,日本也試著篡改歷史將這樣的思想傳播給下一代,但是這一代了解過去歷史的日本國民,是十分反對戰爭的,厭戰情緒非常之高,甚至對於中日戰爭並不看好,不信任日本的軍事實力;而中國則是恰恰相反,中國國民大多狂熱的支持對日戰爭,反日情緒一波高過一波,對國家實力非常自信。
就目前來講,日本執政黨還沒有得到大部分民眾的支持,對於日本目前的方針,大多民眾持反對態度。這一點上,中國是優於日本的。
總之 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日本這個國家的 但這與我熱愛國家沒有任何關系 希望你能採納我的答案
❻ 一個公司在幾個證交所上市怎麼計入市值
可以在多個交易所上市。市值的計算是加在一起
❼ 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的企業,其市值是如何計算的
計算總市值的時候一般是用該公司的總股本*A股的股價,流通市值就是分開各自計算了
分紅的政策由公司決定,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的
❽ 上海和香港哪個發達
上海的GDP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了,在中國排名第一,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東京,香港的GDP為3200億美元,在中國排在上海,北京之後,預計今年會被廣州和深圳超過,上海常住人口2400萬左右,香港人口750萬左右,所以上海的人均GDP為1.6萬美元,香港的人均GDP為4.2萬美元。
如果把香港和上海都比成一個國家的話,香港的人均收入可以稱得上一個發達國家,在亞洲排名第三,位於卡達和新加坡之後,那上海也可以稱之為低收入的發達國家,因為在亞洲,除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卡達,沙特,汶萊等國家的人均GDP也排在香港的前面。
兩個城市都是以金融業為支柱產業,香港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市值排名前十的唯一一家公司就是在港交所上市的,那就是騰訊。上海有中國二大證券交易所之一的上海交易所,在中國,幾乎所有的銀行和證券公司都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香港的工業很少,大多或者遷移。但這樣的危機就是產業太過於單一,導致香港本地人就業面太窄。而上海具備完整的工業體系,具有非常龐大的工業實力。具備生產飛機、航天軍工、高精密儀器等非常多的行業。
❾ 一家公司,股票在上海上市了,比如他有50億市值。那麼他又在香港上市,那麼這個時候他的股本,又從哪裡
這個上市的資本是他上市的一部分股票,比如他發行5000萬股股票,在內地上市了3000萬股,在香港上市了2000萬股。
❿ 為什麼中國好多企業上市都是在美國、香港而不是在上海、深圳
這是因為不止很多企業在美國香港上市,因為美國和香港的話是主要的一個經濟繁榮的紐帶之一。在這兩個地方上市的話,就意味著像全球的一個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