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俄900字聯合聲明透露了啥
這份聲明全文刊登在次日的《人民日報》上,正文只有924個字,但絕對很有料。由國家元首親自簽署,這可是非同一般的規格。
對接,提升至戰略高度
「兩國元首商定,將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俄方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從戰略高度、以更廣視野全面擴大和深化雙方務實合作,擴大相互開放,深化利益交融,更好促進兩國發展振興,拓展歐亞共同經濟空間,帶動整個歐亞大陸發展和穩定。」
聲明開門見山,點明了兩國的相互支持:
——「俄方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願與中方密切合作,推動落實該倡議」;
——「中方支持俄方積極推進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一體化進程,並將啟動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方面的協議談判」。
雙方將共同協商,努力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相對接。
方向,8個優先領域
聲明第二部分是重點。雖然只有不到430個字,卻一口氣列出了對接的8個優先領域,可見兩國元首已經談得相當深入。每個領域平均只用了50多個字來表述,可謂字字珠璣。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8個優先領域是什麼:
——擴大投資貿易合作,優化貿易結構,為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培育新的增長點。
——促進相互投資便利化和產能合作,實施大型投資合作項目,共同打造產業園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
——在物流、交通基礎設施、多式聯運等領域加強互聯互通,實施基礎設施共同開發項目,以擴大並優化區域生產網路。
——在條件成熟的領域建立貿易便利化機制,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制訂共同措施,協調並兼容相關管理規定和標准、經貿等領域政策。研究推動建立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自貿區這一長期目標。
——為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促進擴大貿易、直接投資和貸款領域的本幣結算,實現貨幣互換,深化在出口信貸、保險、項目和貿易融資、銀行卡領域的合作。
——通過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銀聯體等金融機構,加強金融合作。
——推動區域和全球多邊合作,以實現和諧發展,擴大國際貿易,在全球貿易和投資管理方面形成並推廣符合時代要求的有效規則與實踐。
機制,對接有了保障
聲明的第三部分最短,只有不到150個字,但是為對接規劃了初步的保障機制:
——對話機制。雙方將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一體化的對話機制,並將讓專家學者參與其中,探討就開辟共同經濟空間開展協作。
——工作組。雙方工作組將由外交部牽頭、相關部門代表共同組成,工作組的任務是協調在8個優先領域的合作。
覺得這樣的機制保障級別還不夠高?放心,雙方將通過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及其他雙邊合作機制監督落實進程。國家元首簽字,總理監督落實,夠有派吧。
B. 中俄聯合聲明:在領土等問題上相互支持,這中國與俄聯繫到底能有什麼好那,蘇聯撤走專家的事為什麼就忘了
蘇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中俄互相支持,可以攜手對抗美日,可以互相學習借鑒,總之,好處非常大
C. 如何解讀中俄對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
一 、影響全球戰略穩定的消極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我們對此感到擔憂。這個消極因素是指責美國和以美國為首北約這這個軍事政治聯盟為了謀求在軍事和軍技領域獲得決定性優勢,以便在國際事務中毫無阻礙地通過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來實現自身利益,而造成的。顯然非常明確指美國和北約動搖了世界戰略穩定體系,是影響世界戰略穩定的消極因素。
二、 進一步明確在反導領域,美國在歐洲和東亞部署的反導系統。外空武器化和某些國家 研製的「全球即時打擊系統」等遠程精確打擊武器,都是可能會嚴重破壞戰略平衡與穩定的具體表現
三、這個聲明裡,並沒有熱點南海這個話題。 但提到了中俄都面對的危險美國的反導系統。我認為這個聲明並沒有新的內容,只是在戰略穩定這個牌子下面,對美國和北約發出了一個更加清晰的信號。那就是中俄在維護世界穩定這個招牌下,可以走得越來越近,抱得越來越緊。
D. 跪求有關中俄關系的論文,3000字
不知道有沒有用
俄羅斯總統普京於7月17日至19日對中國進行其擔任俄羅斯總統後的首次國事訪問,並與中國國家主席******在北京共同簽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關於反導問題的聯合聲明》,同時雙方准備就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著手進行談判。期間,普京明確提到,兩國關系現有的堅實基礎來自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和******主席的不懈努力。而他這次訪華的目的「就是要鞏固兩國間業已存在的友好合作關系,制定發展兩國關系的長遠目標。俄決心與中國發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關系,這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將有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要「不斷努力,將兩國關系提高到新水平」。1這一切都意味著普京任內的俄羅斯將在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兩國關系這一既定的長遠目標,表現出俄羅斯在新世紀中對中俄關系政策上的連續性。而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這兩個因其相互關系發展變化而決定著歐亞大陸地緣政治和地域戰略狀況的變化,甚至帶動整個國際關系的分化和改組的歐亞大陸中最大的鄰邦。人們不禁要問,中俄兩國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要在21世紀繼續加強兩國之間的關系?中俄兩國之間的夥伴關系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的?中俄兩國之間的關系在21世紀究竟又會怎樣發展呢?本文擬從中俄兩國現有關系的政治基礎、兩國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戰略以及兩國在國際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環境等幾個角度對21世紀中俄關系的發展作簡要的分析。
一、中俄兩國具有較好的合作歷史、兩國關系在新世紀的發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礎
1991年12月,中俄兩國在原中蘇友好關系的基礎上正式建立了兩國之間的外交關系。隨著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於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訪華,中俄兩國以兩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簽署聯合聲明、聯合公報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協議文件等條約法律形式奠定了兩國關系的基礎和基本准則,即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其它公認的國際法准則處理發展兩國之間的關系。如在******主席與葉利欽總統共同簽署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相互關系基礎的聲明》中明確指出的:「中俄相互視為友好國家。他們將按照聯合國憲章,本著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原則及其它公認的國際法准則,發展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關系」;「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應妨礙國家關系的正常發展」;「雙方不參加任何針對對方的軍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國締結任何損害另外一方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的條約或協定」;「俄羅斯不同台灣建立官方關系和進行官方往來」等等。2
1994年9月2日至6日,******主席訪問俄羅斯並與葉利欽總統簽署《中俄聯合聲明》、《中俄兩國首腦關於不將本國核武器瞄準對方的聯合聲明》以及中俄西段邊界協議等重要文件則把中俄關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設性夥伴關系」3。這次最高級會晤,使得兩國相互信任得到增強,兩國關系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得到推進。此後, 兩國高層交往頻繁,政治關系日益密切;經貿合作務實進取,不斷探索新路子;兩軍互訪增多,軍技合作堅強;外交合作領域拓寬,對許多國際問題達成共識。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阻礙中俄關系發展的4000多公里長的邊界問題絕大部分得到解決,中俄關系出現了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
1996年,「中俄關系步入全面、深入發展的新階段」4。1996年4月25,中俄兩國首腦在京簽署的《中俄聯合聲明》宣布,雙方「決心發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雙方同意保持各個級別、各種渠道的經常對話……決定對此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間的熱線電話聯系」5。年底,中俄兩國又達成了包括決定建立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在內的雙邊關系和國防問題等廣泛的戰略共識和重要協議,
這樣,中俄兩國在從「相互視為友好國家」到「建設性夥伴關系」,再到「戰略性協作夥伴關系」的發展過程中,雙方關系日益密切,開創了中俄兩國高層領導會晤制度化的先河,並使之成為有效機制。如中俄兩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自1997年起年年舉行會晤,並使一年一度的會晤機制化便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為止,如果包括普京總統這次訪問在內,中俄兩國元首舉行了八次最高級會晤,兩國總理進行了四次定期會晤。中俄兩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經會晤又先後簽署了《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中俄聯合聲明》、《世紀之交的中俄關系》等聯合公報和聯合聲明,總共簽署的聯合聲明和聯合公報超過10以上,兩國關系發展的原則和方向得到了確定,並解決了諸如兩國邊界堪定,邊境裁軍等雙邊關系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經過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來之前,俄中邊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確定,且98%以上已得到標定。」6邊界問題的解決為中俄發展長期和穩定的睦鄰友好、互利合作關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礎。而各項包括「各國人民自由選擇國內發展道路的權利應得到尊重,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應妨礙國家關系的正常發展」,「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兩國間的一切爭端」,「不謀求霸權,也無意擴張」,「不對抗,不結盟」的原則在內的聯合聲明和聯合公報的簽署,使得中俄兩國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正如******主席在會見普京時所說的:「中俄建立和發展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是兩國正確的歷史選擇,是兩國戰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需要,有利於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深化睦鄰友好,加強戰略協作是我們對俄關系的既定方針。」7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中俄關系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二、中俄兩國的經濟發展現狀及其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擁有和平、穩定的國際及周邊環境,中俄兩國作為兩大鄰邦,為促進各自的經濟發展,更需要兩國加強合作與交流、
受命於危難之機的普京所面臨的國內經濟現狀是經濟結構嚴重畸形,投資嚴重不足,且每年須償還大量巨額外債,「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幾乎下降了50%」。針對這個現象,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這一綱領性文章中明確指出:「俄羅斯在政治和社會經濟動盪、劇變和激進改革中已經精疲力竭」;「……俄羅斯近200-300年來首次真正面臨淪為世界二流國家,抑或三流的危險。」並認為,「目前這種困難的經濟和社會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蘇聯式經濟造成的後果,」「這些年來的改革導致了俄羅斯經濟和社會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棘手問題。」8
基於這樣一種現狀,普京在就任代總統期間,成立了由200多名經濟專家組成的「戰略發展中心」,著手制定俄羅斯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並提出「強國富民」的競選綱領。當選俄羅斯第三屆總統以後,普京依然認為俄羅斯的當務之急在於振興經濟,並陸續提出了一些治國方略,探索強國之路。譬如適度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空,強調國家在經濟活動中的協調作用;改革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高科技拉動經濟增長,並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戰略支柱;整頓金融和稅收體制,改善投資環境等等。7月8日,普京在其首次發表的國情咨文中,較為全面地闡述了俄羅斯政治經濟改革的原則和措施。其中,他尤其強調只有建立強大的國家,才能振興經濟,主張建立有競爭力的自由經濟;在外交方面,突出強調國內利益,強調國內利益高於國外目標,外交要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服務。要求俄羅斯同世界所有國家發展夥伴、互利、非對抗關系,以求得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與周邊環境,埋頭進行經濟建設,重振大國雄風。
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在2000年到來之前成功完成了鄧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紀末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之後,正著力實施鄧小平「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提出在20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比小康更加富裕的程度,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確保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中國同樣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與周邊環境,擴大國際合作,在和平環境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由此可見,同處於經濟轉型期的中俄兩國現實的經濟發展戰略,俄總統普京上任後所肩負的使命及其治國方略,要求兩國爭取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特別是邊境的和平與安寧。同時,由於兩國具有經濟互補性和地緣優勢特點,在經濟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現代化,成為兩國的共同願望。雙邊睦鄰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對各自爭取國際和平、創造有利的周邊環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前不久普京總統在給******主席的信中強調的,俄羅斯為了實施制定好的10年經濟改革計劃,尤其需要加強同中國的密切合作。
事實上,中俄兩國經貿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經開始啟動。1992年兩國貿易從1991年的約40億美元增加到60億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億美元,1996年兩國貿易額也達到了68億美元。但是,此後至1999年底,兩國貿易依然在60億美元之間徘徊,離開兩國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達到200億美元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雙方在資金和技術上的缺乏,俄羅斯在經濟上的困難和頻仍的金融危機,雙邊貿易以易貨貿易為主、個體倒爺和小企業作為易貨貿易主角以及包括投資、信息和運輸在內的基礎設施的不利條件都阻礙了雙邊貿易的增長。同時兩國面臨都因要加入世貿組織而必須削減其易貨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兩國貿易增長很難持續發展。
盡管如此,由於兩國貿易擁有地理上的優勢、經貿合作具有互補性以及聯合開發自然資源的合作潛力巨大,中俄經貿發展從長遠看,其前景依然廣闊。譬如,中國在石油天然氣方面資源短缺,而俄羅斯擁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實現從(俄羅斯)雅庫特和西伯利亞其它地區向中國輸入天然氣的龐大計劃,能夠順利而有效地解決能源和生態問題。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經濟領域進行長期廣泛的戰略合作的基礎」9;中俄合作的最大項目江蘇田灣核電站已於1999年10月正式開工,也為兩國開展大中型長期項目合作樹立了典型範例;此外在航天領域,在農業開發及輕紡家電產品方面,中俄兩國的經濟互補性顯而易見。正如俄羅斯駐華大使羅高壽在普京總統訪華前夕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所指出的:「俄中貿易合作的潛力是巨大的」,「從現階段看,具有戰略意義的的長期任務是把兩國間經貿合作提升到與政治領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讓經貿合作成為發展雙邊關系的強勁推動力」。10
三、中俄兩國的國際地位以及兩國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兩國加強雙邊合作與交流
最近兩三年來,隨著科索沃戰爭、北約東擴、日美合作防衛指針以及美國研製部署國家導彈防禦體系(NMD)和戰區導彈防禦體系(TMD)等的相繼出台使得中俄兩國面臨的國際形勢、國際力量對比和國際格局日益復雜。對此,我們要「……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著眼於自身長遠的戰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而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並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對待……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最高准則來談問題和處理問題。」11這其中的國家利益,對近代以來的中國而言實際上就是指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完整;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完成現代化。這兩者相互關聯,相互促進。******主席在1996年11月19日會見俄羅斯外長時也指出,中俄建立和發展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完全符合我們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情況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的這一方針都是不會改變的。」12******主席的這一番話正是在面對日益惡化的國際環境下,根據中國自身的國家利益而說出的語重心長的話。
1999年這個20世紀的最後一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為借口,繞開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內的聯合國,悍然對南斯拉夫實施武裝干涉。這一行為,使得聯合國一度架空,大國關系嚴重失衡,對新世紀的國際關系產生了危險而深重的影響。與此同時,北約不斷東擴,先後接納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約,將其戰略空間向東推進650-700公里,不斷擠壓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並視俄羅斯為潛在的威脅,拋出「北約戰略新概念」,出台「新干涉主義」,對中俄兩國倡導的世界多極化進程構成重大威脅。再則,美國要求修改1972年簽署的《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積極研製試驗國家導彈防禦體系(NMD)、籌劃將台灣納入在內的戰區導彈防禦體系(TMD)、提出新日美安全防衛合作指針並通過相關法案,在車臣事件上對俄羅斯指手劃腳,使得中俄面臨的國際安全環境急劇惡化,迫使中俄在戰略上的相互倚重明顯加大。俄羅斯對美國等西方勢力弱俄、遏俄的戰略企圖的認識也更加清醒。俄羅斯在危機感空前加強的同時,迫切需要加強與我國的戰略合作,以抗衡北約、打破美國的戰略遏制。正如《關於反導問題的聯合聲明》所指出的:美國建立國家導彈防禦體系的「計劃的實質是謀求單方面的軍事和安全優勢。實施這一計劃不僅對俄羅斯、中國和其它國家的安全,而且也對美國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戰略穩定造成最嚴重的消極後果。中國和俄羅斯堅決反對這一計劃。」「中國和俄羅斯對某些國家在亞太地區部署非戰略性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表示嚴重憂慮和堅決反對。以任何形式將台灣納入外國導彈防禦系統都是不可接受的,都將嚴重破壞地區穩定。」13與此同時,中俄兩國「互視對方為在多極化世界體系形成條件下維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國,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包括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14「中國和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共同努力維護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在國際事務中,首先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主導作用,以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向前發展。」「中國和俄羅斯認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允許外部勢力對解決台灣問題加以干涉,強調這種企圖只能加劇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15
由此可見,中俄兩國在國際事務,尤其是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處理國際事務中,對許多事關全球和地區和平、安全、穩定和發展的的問題上負有重大責任,同時面臨類似挑戰;中俄兩國都面臨著美國等西方國家推行遏止戰略的巨大壓力,都反對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企圖,都主張建立多極世界。與此同時,兩國在地區和邊境問題上都面臨著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國際恐怖主義分子、極端宗教主義分子以及跨國犯罪的要求。進一步發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將有助於弱化西方國家敵視性的對華對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行經,有助於維護地區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有助於促進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和為建立國際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於以上各項分析,我們可以對21世紀的中俄關系發展作出以下幾個結論:
建立在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基礎之上的中俄關系具有較好的合作歷史,並有牢固的政治法律基礎。普京總統與******主席在北京簽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關於反導問題的聯合聲明》體現了俄羅斯新任總統對俄中關系發展的連續性政策。新世紀中俄關系將繼續得到健康發展,並有望通過即將談判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關系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中俄兩國的經濟現狀及其發展戰略,要求兩國擁有和平穩定的周邊與國際環境,以振興經濟,提高綜合國力。中俄兩國獨特的地緣優勢使得兩國在經濟領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兩國在資源、經貿合作等方面的互補性有望通過各種大中型合作項目表現出來,從而使得兩國貿易額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兩國間經貿合作提升到與政治領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經貿合作成為發展雙邊關系的強勁推動力」。16
中俄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共識不斷增多。面臨北約東擴、日美軍事同盟的強化、美國國家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部署,中俄兩國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和磋商將進一步得到加強;反對一極主導、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加強和鞏固中俄兩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爭將更加激烈。中俄兩國睦鄰友好,不僅可以穩定周邊環境,更可以與西方求得平衡,提高兩國的國際地位,增大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影響。
盡管如此,我們還必須注意到,鑒於普京實行「強國富民」政策,力圖實現經濟振興,經濟務實主義壓倒國際關系意識形態,一再強調「國內目標高於國外目標」,要求外交為經濟服務,因此,俄羅斯在與中國不斷發展兩國關系的同時,必將繼續保持與在資金、技術和管理上佔有優勢的美國和歐洲各國的關系。俄羅斯對外關系的重心依然在歐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國記者采訪時所明確表示的:「俄羅斯是歐洲文化的組成部分,我無法想像自己的國家被孤立於歐洲以及我們常說的『文明世界』之外。」
E. 中俄外長發表聯合聲明,你知道聲明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嗎
看了昨天晚上和今天的抖音我發現了HM、NIKE、阿迪等國外的一些廣受歡迎的品牌紛紛發文抵制中國新疆,支持新疆自由。還發文抵制新疆的棉花,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因為美國和歐盟聯手起來要制裁中國。我國時間3月23日,中國國務院委員兼外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廣西桂林發表關於全球治理若干問題的聯合聲明。
聯合聲明還稱:“所有人權都是平等了,可持續發展才是國家,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並且,我們每個國家應該遵守維護世界和平,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不幹預他國內政。我們要杜絕一些國家耍“小手段”,以推進民主為理由,干預我國內政。中俄兩國呼籲,國際事物的處理應該基於公認的國際原則。放下偏見。作為世界大國要帶頭維護國際法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其實,說白了講,就是美國害怕中國,嫉妒中國,在中美兩國同時受到疫情的情況下,中國卻能抗擊成功,且經濟較穩定。而美國卻不行。所以,美國慌了!
F. 前幾日簽署的《中俄關於全面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象徵什麼
這是中俄兩國之間的相互需求。
中俄之間全面合作,以文件的形式達成共識。
另外,中俄之間,關於「二戰」的,也就是<<中俄元首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5周年聯合聲明>>,很有品味意義。
G. 中俄聯合聲明簽署時國際格局特點
.寒冬之中,一對兒難兄難弟互相擁抱取暖
2.納投名狀拜大哥,給美國看的
3.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生和宣布吧?
4.西方國家對於訪問幾大流氓國和集權國家,基本上就是走走過場,一般一任就來一次禮節性訪問,同西方國家領導人之間頻繁的互訪形成鮮明對照。
但至少估計都會禮節性的來一次。
5.和中國關系不錯,軍事能力又很強的國家沒有。和中國關系不錯的基本都是流氓國家或者落後國家,一個富國或者一個發達國家都沒有。這也應了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和中朝這類國家有共同價值取向的國家已經不多了。5個左右。但沒有一個是經濟科技的強國
H. 【高中歷史】2013年3月33日,中俄兩國簽署聯合聲明,強調兩國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經濟上全面互利
這單方面的事件並不能說明中國的外交政策成熟,況且我們現在還達不到成熟那個水平。只能說這種外交原則,外交事例為上海合作組織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應該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