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慶百貨大樓的公司優勢分析
綜合投資建議:重慶百貨(600729)的綜合評分表明該股投資價值較佳,運用綜合估值該股的估值區間在48.73-53.60元之間,股價目前處於低估區,可以放心持有。
12步價值評估投資建議:綜合12個步驟對該股的評估,該股投資價值較佳,建議你對該股採取參與的態度。
行業評級投資建議:重慶百貨(600729)屬於百貨公司行業,該行業如今投資價值一般,該行業的總排名為第7名。
成長質量評級投資建議:重慶百貨(600729)成長能力一般,未來三年發展潛力一般,該股成長能力總排名第447名,所屬行業成長能力排名第17名。
評級及盈利預測:重慶百貨(600729)預測2009年的每股收益為0.96元,2010年的每股收益為1.17元,2011年的每股收益為1.48元,當前的目標股價為48.73元,投資評級為強力買入。 基本面風險: 該股如今已經超出了正常價值投資范圍,已經出現市場投機特徵,注意風險。
技術面風險: 大盤短線處於高風險區,該股短線處於高風險區,如今已經不適合操作該股,請注意風險。
強弱指標短期強度55.29,中期強度65.50 中短期強勢,向好。
趨勢動向短期價格趨勢38.05,長期價格趨勢28.54 下跌趨勢,看空。
支撐壓力中期壓力41.77, 短期壓力39.37, 中期支撐34.06, 短期支撐35.47 在箱體內,可波段操作。 1. 公司是一家包括百貨、超市和家電連鎖三大業態的區域型零售公司,目前有百貨店28家,重百超市64家,家電連鎖16家。
2. 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財務指標:每股收益0.5387(元),每股凈資產4.38(元),凈資產收益率12.30%,營業收入5193464144.74(元),同比增減9.678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9898175.69(元),同比增減-10.9446%。
3. 公司第一大股東重慶商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質押給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股份32791032股,於2009年4月9日解除質押。
4. 公司200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2.00元(含稅)。股權登記日:2009年7月3日;除息日:2009年7月6日;現金紅利發放日:2009年7月10日。
5. 公司擬向控股股東重慶商社(集團)和新天域湖景投資有限公司發行A股,購買上述兩家發行對象分別持有的重慶商社新世紀百貨有限公司61%股份、39%股份,合計100%的股份。此次發行股份價格為22.03元/股,合計發行股份數量約17930萬股。
6. 公司第六次安排的有限售條件(僅限股權分置改革形成)的流通股508636股於2009年10月30日起上市流通。
7. 公司將以22.03元/股作價,向其大股東重慶商社集團和外資股東新天域湖景發行總計1.78億股,分別收購二者持有的重慶新世紀百貨61%和39%的股權,從而將新世紀百貨納為其全資子公司。
⑵ 如何利用財務數據識別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會計論文
對於注冊會計師行業而言,在高度關注執業風險的前提下,提高執業素質和加強職業道德是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環節。而培養專業判斷能力無疑是提高執業能力的根本保證。從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的全過程來看,利用會計要素或會計報表相關項目之間內在的邏輯或勾稽關系進行專業分析,是培養專業判斷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擬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一些具體的分析問題的方法。
案例A:對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識別
一、公司相關財務數據
為了便於闡述與分析問題,根據公司2000年度和2001年度會計報表及報表附註所披露的信息,將相關財務數據整理如表一:
二、對公司相關財務數據的分析
通過上述相關數據,我們不難計算出,該公司2000年度和2001年度的存貨周轉次數分別為2.04次和2.57次,即存貨周轉一次所佔用的時間分別為179天和142天。筆者認為,作為一家坐落在省會城市的大型商業企業,這樣的存貨周轉速度很不正常。為了驗證判斷,筆者特意收集了商業類上市公司這兩個年度的相關財務數據,經計算,部分公司2001年度和2000年度存貨周轉次數分別是:西單商場(4.731、4.567)、王府井(2.93、2.93)、重慶百貨(11.09、8.2)、蘭州民百(2.58、2.59)、津勸業(14.41、14.59)、上海第一百貨(14.81、15.73)、上海豫園(2.94、4.54)、武漢中百(4.89、3.53)、大連友誼(15.52、12.13)、ST成百(13.7、13.3)、ST昆百大(3.16、3.17)。
經過比較後,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該公司在全國同類上市公司中存貨周轉次數明顯偏低,似乎有利潤操縱嫌疑。從理論上分析無非有兩種可能,要麼存貨質價不符、變現不靈,要麼虛轉成本、庫存不實。在與對方實際接觸和交流中,了解到真正成因是前者。原來該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將當時的存貨按評估價值作價入股,但實際的售價要低於賬面成本。為了確保利潤指標,索性將該部分存貨專門存放,多年不做銷售處理。由此不難得出結論:無論從及時處理積壓商品、盤活存量資產和貨幣資金的市場化經營角度,還是按《關於印發〈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補充規定〉的通知》財會字[1999]35號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計提存貨跌價准備的會計核算角度,該公司的做法都是不值得稱道的。從理論上講,該公司的會計核算有悖穩健性會計核算原則。
接下來讓我們再依據上述相關資料,對該公司所披露的「其他應收款」的賬齡的可靠性做出推斷。從現金流量和年初貨幣資金的相關數額以及各項目之間的內在勾稽關系出發,我們可以計算出:2000年度如果不考慮收到和支付的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年初貨幣資金與本年現金凈流量之和能夠在當年形成的「其他應收款」的最大數額為72,707,820.71元;如果考慮收到和支付的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年初貨幣資金與本年現金凈流量之和能夠在當年形成的"其他應收款"的最大數額為31,511,185.85元。兩種情況下得到的結果,都遠遠低於該公司披露的一年以內的其他應收款 241,383,898.69元,即年初貨幣資金余額與當年所形成的現金流量不足以形成該公司所披露的一年以內的其他應收款的數額。如此看來,該賬齡的披露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同樣,我們再來測算2001年度的情況 。如果不考慮收到和支付的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年初貨幣資金與本年現金凈流量之和能夠在當年形成的「其他應收款」的最大數額為29,012,986.69元;如果考慮收到和支付的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年初貨幣資金與本年現金凈流量之和能夠在當年形成的「其他應收款」的最大數額為9,279,539.31元。兩種情況下得到的結果,同樣遠遠低於該公司所披露的一年以內的其他應收款264,199,605.18元。顯然,該年度的其他應收款賬齡的劃分同樣有操縱之嫌。
從理論上分析,如果以上判斷屬實,則該公司存在為了少提壞賬准備、虛增利潤而人為加大一年以內其他應收款所佔比例的行為。經過溝通,公司認可了筆者的判斷,即只要當年度其他應收款的每一明細科目有新的借方發生額發生,該明細賬戶的賬齡就確認為一年以內。而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准則有關問題解答》明確規定:「採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准備時,收到債務單位當期償還的部分債務後,剩餘的應收款項,不應改變其賬齡,仍應按原賬齡加上本期應增加的賬齡確定;在存在多筆應收款項、且各筆應收款項賬齡不同的情況下,收到債務單位當期償還的部分債務,應當逐筆認定收到的是哪一筆應收款項;如果確實無法認定的,按照先發生先收回的原則確定,剩餘應收款項的賬齡按上述同一原則確定。」
案例B:對某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的推理剖析
一、財政部《關於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
某公司董事會2002年發布公告稱,日前,公司收到財政部下達的行政處罰決定,要求公司對不符合《會計法》和會計制度的行為限期整改,予以糾正,同時處以罰款10萬元。公告同時稱,2001年9月至12月,財政部對公司2000年及以前年度執行《會計法》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認為,公司2000年及以前年度多確認收入36,717萬元。公告稱,公司將應計入財務費用的利息支出予以資本化,少計財務費用4,945萬元;同時,由於工程完工轉入固定資產不及時,折舊計提起始月份不準確及港口設施、設備資產分類不當等導致2000年度少提折舊780萬元;此外,公司對在建工程確認不準確,1998~2000年多列資產11,939萬元。
二、對該公司財務情況的推理分析
按該公司披露的數據,2000年及以前年度公司虛增利潤的總額共計42,442萬元(按15%所得稅率計算的稅後凈利潤為36,076萬元),而該公司2000年披露的三年凈利潤總和為36,136萬元。也就是說,按財政部的處理方法,該公司2000年及以前兩個年度的盈虧基本平衡。公司2001年度和2002年上半年分別實現凈利潤4,839萬元和3,297萬元,那麼2001年和2002年上半年的業績可靠性如何?通過比較該公司1998年~2002年上半年公開披露的財務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如下一組數據:(見表二)
由表二我們不難得出,該公司出現了「增量不增收現象」。2001年下半年雖然實現吞吐量570萬噸,但實際已出現虧損520萬元(2001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5,359萬元,而2001年度全年實現凈利潤4,839萬元);2002年上半年實現吞吐量693萬噸,實現凈利潤3,297萬元,可見業績反復無常。盡管噸費率由1998年的32元下降至2001年的24元,下降了25%,但吞吐量卻從575萬噸增加到1,110萬噸,增加了93%。由此可見,其裝卸收入實際在逐年增加,那麼「增量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應當出在「固定資產折舊費及財務費用增加」上(見表三):
從上表我們不難發現,該公司的「其他收入」與吞吐量之間不成比例。1999年「其他收入」為10,101萬元,而1998年和2000年分別只有7,408萬元和6,302萬元,2001年又急劇降到2,256萬元,2002年上半年也只有1,242萬元。而該公司1999年招股說明書稱,「其他收入」為船務代理費、堆存費、集裝箱裝卸費、船方服務費、倒運費、加班費、鐵路使用費和船舶速遣費。這些費用與吞吐量之間應當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看來該公司在「其他收入」方面似乎存在操縱可能。
此外,通過該公司公開披露的相關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如下數據:自1997年以來,該公司通過股權融資籌資40,919萬元(A股23,400萬元,B股17,519萬元),銀行貸款凈增加108,204萬元,兩項合計149,123萬元。而自1998年以來該公司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出高達149,006萬元,2002年6月30日的「固定資產合計」比1997年年初凈增加 117,055萬元。
至此,我們能否大膽推測:該公司可能通過虛增收入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同時虛增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的方式來操縱利潤呢?接下來讓我們將該公司與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的相關指標進行橫向比較。
從表四我們可以看出,同行業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上半年的總資產周轉率分別為0.22、0.28、0.14,而該公司的數額則分別為0.14、0.11、0.05,明顯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此外,我們注意到:截止2001年末,該公司總資產29.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18.5億元;天津港總資產28.1億元,其中固定資產17.5億元。兩者資產規模大體相當,但2001年天津港實現收入10億元,該公司只有2.8億元。次新股營口港同年實現收入2億元,但其資產總額只有3.9億元,其中固定資產3.4億元。不難看出,該公司的資產利用效率明顯偏低。那麼資產利用率偏低,是出於管理問題,還是資產數額的真實性存在問題?接下來讓我們再比較以下港口行業部分上市公司2001年度主營收入與固定資產凈值的比率,見表五:
從表五我們可以看出,該公司的主營收入是同行業平均值的40%,但固定資產卻是同行業平均值的157%。至此,我們有理由推斷,該公司的固定資產數額有虛增之嫌。那麼,如果該公司虛增固定資產的推理成立,那又是可能通過什麼手段進行的呢?
最後,讓我們看一下該公司近年來實現的凈利潤和生產經營現金流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顯然,該公司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均高於凈利潤數額,尤其以2001年為最,差額高達10,663萬元。這樣我們可以再一次大膽推斷,該公司有可能通過虛增貨幣資金或應收賬款的方式來虛增業務收入,再通過虛減貨幣資金的方式虛增固定資產,進而使其總資產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均明顯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筆者注意到,該公司造假行為敗露後,有媒體報道,截止1999年末,該公司賬面貨幣資金45,693萬元,其中有21,367萬元是虛構的。從2000年開始造假集中在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上,2001年通過虛增在建工程將虛增的銀行存款做實(筆者註:2001年末固定資產合計比2000年末增加40,278萬元),這樣到2001年末,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虛增了34,164萬元。
至此我們就基本推理出了財政部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所做結論的基本形成過程。
總之,通過利用報表和報表附註相關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可以對公司存在的利潤操縱行為做出相應的識別。此外,通過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來修訂計算出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通過現金流量表附註部分的「將凈利潤調整成生產經營活動獲得的現金流量」中所列示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項目的數額,與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原值」和「無形資產」的數額相比較,也可以對公司所披露的相關會計政策的執行情況做出推斷。這些都是很有效的鑒別會計報表可靠性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來增強專業判斷能力,無疑會大大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執業風險。
⑶ 誰知道馬上金融的合作夥伴有哪些
馬上金融的合作夥伴不僅有浦發銀行、永誠保險、江西裕民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有華為雲、金山雲、用友金融等機構,以及中 國電信翼支付、今日頭條等場景機構。截至目前,馬上金融的增信開放平台已聚合超200家金融機構、200個合作場景、百萬級合作商戶,服務超1.4億注冊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