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回顧中國股市十年市盈率 還看得見希望嗎
在股市行情大好之時,投資者往往看不到股市的風險,而總喜歡找 各種論據支持「國家牛市」的說法,把一些領導的話拿出來當護身符,
比如說「央行行長周小川說了,資金進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其實,把領導們的話找來看看你會發現,大家都只挑自己聽的那一句。
2015 年3月12日,周小川表示:「我並不反對結構性貨幣政策釋放的資 金進入股市,因為這樣也能夠支持實體經濟。」周小川還指出,無論是股權融資還是銀行貸款,這些資金都很好地支持了各類企業的發展,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發行股票融資,使實體經濟得到發展 ;雖然有一些投機性的金融交易脫離了實體經濟,但「不能一概而論」,央行也會對 這些投機活動加以防範。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揣摩,這是一句很中性的話, 周小川作為央行行長當然不能說反對資金進入股市。
關於「國家牛市」,中歐陸家嘴(600663)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於衛國的觀點 流傳很廣,甚至經濟之聲、央廣財經都在轉載引用他的觀點。但我認為 他的觀點不對。他認為,股市上漲是國家戰略,「股市,從來沒有被中國政府提高到如此的戰略高度。國企改革、推行 IPO 注冊制、降低企業杠 桿率、提高居民財富收入、經濟轉型等等,這些戰略任務的實施都需要 一個繁榮的資本市場做基礎。換句話說,國家需要牛市,經濟轉型需要 牛市。」基於此,他得出結論 :「股市將接替房地產市場,成為新的國家 戰略。簡而言之,不印鈔票,印股票 ;不賣土地,賣股票。」這怎麼能信 呢,因為印股票、炒股票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從根本上說,股市該 不該漲,必須由實體經濟說了算。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最近 10 年的股市。通過下圖可以看到,上證綜指的市盈率還比較正常,2015 年 4 月最高點也不過 23.4 倍,和納斯達克的 25 倍、標普 500 的 18.5 倍接近。但是,中小板和創業板仍舊非常瘋狂,其中中小板的市盈率 83 倍,已經接近 2007 年 10 月的 85 倍的水平,而創業板更離譜,2015 年 5 月份市盈率高達 133.76 倍。
橫向來看,美國股市歷史上也有過這樣的瘋狂時刻,而且距離現在 並不遙遠。我們來看下圖,近 20 年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以及標普 500 的市盈率。2000 年的科技股泡沫,使得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市盈率最高達 500 多倍。而標普 500 作為一個存在了 100 多年的指數,相對來說理性多了。
❷ 中國股市近十年出現過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說這個問題其實你自己心裡有答案4635
❸ 中國股市持續了10年3000點,這是為什麼
在美股一茬又一茬的割韭菜之後,很多人都在感嘆美國在度過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股市一直處於長牛之中,而對比中國來說十年之內中國的股市只維持到3000點的原地踏步,你知道為什麼會相差這么大嗎,中國的股市為什麼在十年裡還是止步於3000點呢?一起來看看吧!
第二點就是我們的市場風格在A股上都是以短線市場為主,大部分股民都非常喜歡研究新聞熱點和主題,在股票的選擇上也會受制於新聞消息等的影響。而中國股票市場中盡管有那麼多隻股票,但是絕大部分的題材股因為無人關注,所以並不能夠在股市中被投資者所投資。部分題材股還容易被游戲資或者是主力用來當做“靶子”,短期之內將價格調到很高,目的是為了吸引很多小的散戶去追高。在這種情況下,A股的投資者就會更加看中短期內自己能夠追回多少成本或者賺到多少錢,顯然他們對於長期的投資還是稍顯信心不足,因此中國股票市場熊市出現的時間比較長,也正是如此,導致中國的股市上證指數在十年左右還是處在3000點附近。
❹ 為什麼中國股市十年歸零
其實沒有歸零,歸零的只是指數而已。舉例來說2009年浦發融資,大盤指數修正,所有IPO,增發的指數修正都是修正基期的,這也就是說,每次有新股發行,大盤都是實漲明跌的。
❺ 一個女股民的十年股市經歷分析 慘痛的中國股市自殺股民有多少
打個比方吧,進入中國股市就好比是把你獨自一人扔到環境最險惡的原始森林荒野求生,每一次錯誤的選擇都可能萬劫不復,成功逃離(賺錢)的少之又少。
❻ 中國股市回到十年前意味著什麼
1、以滬市A股為抄尺度,股市回到了十襲年前的點位。其原因是歷史造成的原來非流通股以極低成本上市和近年來市場大規模IPO加上無度地募集資金。導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2、意味著平均下來大家非但沒有掙錢,還賠了很多錢。因為IPO 過程是一個抽血的過程。總的來說上市公司以股市資金彌補自身的虧欠和上市過程中的巨大花費。還有很多交易中介抽取暴利。真正投資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3、中國股市因為制度不全,監管不力,信息公開不及時,老鼠倉橫行,連基金業也失去了公信力。盡管如此,我想賭場還是更危險。4、股市的莊家也不是萬能的,坐莊搞好了賺錢,做不好也是被套,甚至賠錢殺跌出局。所以莊家把股票拉到高位才動用媒體、股評人士忽悠散戶接盤,讓無經驗的新手上當。至於怎麼規避,你明白了吧。
❼ 持有封基:中國股市十年增長多少倍
閃牛分析:我們看最常用的上證指數,2018年6月15日是3021.90,十年前的2008年6月13日(15日是非交易日)是回2868.80,十答年增長了5.34%,年化才0.52%,和活期存款利率差不多。有人說上證指數失真,那麼我們看看分別代表大中小企業的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十年年化漲幅分別為2.34%、6.06%、7.48%。比上證指數確實要好很多。
但如果我們再看看我大A股的十年總市值,從229473億提高到591452億,增長了157.74%,年化增長率9.93%,超過十年內最好的指數中證1000,如果我們再看看流通市值,增長就更加驚人。從十年前的61795億提高到422564億,提高了整整583.82%,年化增長率高達21.20%。再看看一直被詬病的已經萎縮到極限的成交額,和10年前比較,年化增長率也高達18.11%。
❽ 盤點一下中國股市的成長歷程、及大事記
中國股市大事記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開放,上證綜指從99.98點一直上漲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點,漲幅達1329.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聯農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股票上市,當日上證綜指跌至386.85點,收盤393.52點。此後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漲幅296.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上證綜指從1558.95點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點,跌幅達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後管理層的堅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稱「三大政策」。上證綜指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漲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點,漲幅達215.33%。
1995年5月18日,停止國債期貨交易,出現三天井噴行情。
1996年1月22日,上證綜指低至514.16點,此時民間認為宏觀調控即將結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此輪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證社指從516.46點漲至1258.69點,漲幅143.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目前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引起市場暴跌。上證綜指由1200點附近下跌至865.58點。此後一路上揚,最高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18點,漲幅74.47%。
1999年5月19日,行情井噴。上證綜指由18日的1059.87點到1999年6月30日1756.18點,漲幅65.70%。
此後持續了兩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
2001年6月26日,國有股減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證綜指由14日最高的2245.43點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點,跌幅39.93%。
2004年1月31日,「國九條」發布,短暫行情持續到2004年4月9日最高1778.22點。
2005年4月29日,股改試點工作啟動。
2005年6月6日,滬市跌破千點。
2005年下半年,新《證券法》出台,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出台,權證重返市場。
2006年,中國股市告別了漫漫「熊」途,開始步入良性循環。期間,上證綜指從1月4日的1163點起步,之後幾乎是以單邊上行之勢穩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聯合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規定國外投資者對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後新上市公司兩類對象進行戰略投資,可以採取有條件的定向發行和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發布,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辦法》實施股權激勵。
2006年5月18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實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這標志著「新老劃斷」全面啟動。
2006年6月8日,滬深股市單邊暴跌,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跌幅分別為5.33%和4.64%,均創下2002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紀錄。
2006年6月19日,中工國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塊上市,標志著「全流通」大幕正式拉開,「股權分置」「一股獨大」這一困擾中國股市多年的頑疾,從此成為歷史。
2006年7月5日,國內資本市場的「航母」級公司——中國銀行正式登陸A股市場。
2006年9月18日, 受A、B股並軌傳聞的影響,滬深B股暴漲。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銀行A股H股分別在上海、香港兩地掛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證綜指收盤報2017.28,為2001年7月27日以來的收盤新高。人民幣升值和股改實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轉牛的兩大重要因素。
2006年12月6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959億元,創中國股市有史以來單日成交量之最。
2006年12月29日,上證綜指以距2700點僅一步之遙的2698.90點創出新高。按照12月29日的收盤指數計算,滬市和深市的全年漲幅各達到130.4%和132.3%。伴隨股指的持續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8日,滬深市場總市值分別達到68714億元和173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7.5%和85.5%。
2007年1月4日,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刊出《致股指期貨投資者的一封信》。該信指出,自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成立,待相關准備工作完成後,中國將正式開展股指期貨交易。股指期貨產品的推出將意味著我國股市有了「做空機制」,這將是我國股市交易制度上的重大變化。
以後,滬深兩市步入大牛市。
❾ 中國股市為什麼畸形發展
原因很多:
一、國內股市股票上市的畸形與退市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大陸股票成為「只吃飯不拉屎」的龐然大物。(如果您有看過《千與千尋》,裡面出現過的河神將是最貼切的形象)
1、上市畸形。目前上市公司還處於審批制,大家都在排著隊高價發行。發行制度沒有市場化運行,勢必「三高」發行。公司上市,本質還是將公司的資產拿到股票市場進行套現。好比各家農民將自家種的菜拿到市場上賣。現在是審批制,你能賣菜,我不能賣菜,結果市場上的菜必然不能便宜。如果大家都能賣菜,由於有競爭關系,菜的價格勢必會貼近其實際價格。而目前我們面臨的情況是,菜還是那樣的菜,有人走過來問,「你的菜賣5塊!?那怎麼行!你應該賣50塊!」另外一個人跑過來說,「給我吧,賣60塊!」…………而菜還在那兒,其實品質與菜價無關,但一群割肉的人卻在罵那棵菜…………
2、退市制度不完善。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郎咸平的介紹,在美國,面值跌破1塊的股票就要退市,或者流動性不佳的股票就要退市。因為它們不受股東歡迎,股市作為一個群體在大部分時間裡面都是睿智理性的。而市場,也只有在一個汰弱留強的機制下才能不斷地產生活力為有需要有發展前景的公司融資。但國內的退市制度不完善,二十年了,退市的股票寥寥無幾。沒有正常的排泄,就不能有正常的吸收。
3、結果,美國用100年的時間形成股票數目規模,我們用20年就完成了,但其活力程度及回報程度則相距甚遠。為什麼美國最大的500支股票(標普500)是最好的投資標的之一,而為什麼我國同樣最大的800隻股票(中證800)這些年卻牛不起來?
沒有正常的排泄,也沒有正常的吸收,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還沒完全運行起來。
二、投資者的利益保護沒能完全得到有效覆蓋,法律等配套基礎軟體還沒完善起來等等。(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