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余宙對上海機場貢獻

余宙對上海機場貢獻

發布時間:2022-01-27 04:05:55

① 中國的「天眼」,對中國的貢獻都有哪些呢

其實人類科學的進步是離不開望遠鏡的發明以及使用的,而且隨著人們科學技術的發展,望遠鏡所能探測到的距離越來越多了。而且人們現在所使用的望遠鏡也不是傳統的光學望遠鏡而採用多種技術所創造出來的望遠鏡。在我國就以一個被稱之為天眼的望遠鏡,這個望遠鏡能夠探測到宇宙外的信息,而且能夠在現實的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那麼中國的天眼,對於中國的貢獻是有多大的呢?

② 中國的航天科技對全人類有過哪些貢獻

中國進行航天飛行科學實驗,打破了世界上極少數國家壟斷航天技術的局面,既彰顯了雄厚的綜合國力,也是對人類科學與和平事業的貢獻,有助於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資源、緩解地球面臨的自然壓力。

走向太空、探索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太空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疆域,空間資源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載人航天是人類進入太空的階梯,也是人類開發宇宙空間、利用太空資源的必由之路,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希望所在。航天技術涵蓋了許多尖端科學技術,航天技術在生命科學等領域如果能夠有突破性成果,那麼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將可能出現質的飛躍,其價值更是用數字無法估計的。

神七是中國的,然而科學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所取得的航天成就都屬於全人類,中國的航天成就理所當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當今世界,國際航天合作越來越多,合作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中國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為人類探索太空增添了一支生力軍。中國航天作為世界航天的一部分,必將為人類探索太空事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航天事業的終極目標就是和平利用太空資源,最終造福全人類。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中華民族一直在為實現飛天夢想而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神七升空,太空行走之後,航天器交會對接、建造大型空間實驗室、月球探測、深空探測……中國在太空中的腳步將會越走越遠,對人類的貢獻將會越來越大。
集中來說,在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意義有如下幾個方面:
1.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它的發展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同時,它也影響這整個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同時對於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從而可促進和推動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和高科技產業水平,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以及測試技術等諸多方面。它也能體現這個國家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要想把人送進太空並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國赫赫有名的"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實施至1972年結束,共花費240億美元,先後完成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它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特別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能在極大程度上實現中國科技力量的跨越式發展。
2.發展載人航天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各發達國家都在發展戰略上都將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發展,而載人航天技術就是其主要內容之一。一個國家如果能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入太空,不僅僅是國力的體現,而且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眾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特別是「神舟飛船」計劃一旦獲得成功,將如同60年代的「兩彈一星」工程一樣,引起全世界的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毫無疑問,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未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日漸重要。而載人航天技術顯然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巨大寶庫,載人航天事業就是通向這個寶庫的橋梁。「太空工廠」可以幾乎像是在變魔術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無對流的條件下,製造出地球上難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關產品,可以想像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那麼這次由太空技術引發的「新工業革命」最終將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現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樣將充滿整個市場的各個角落。中國要想在未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離不開開發太空資源的基礎——載人航天技術。
除了以上幾點,載人航天事業的從分發展將標志著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以往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能見到的鏡頭,將一步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人類轉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將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開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來解決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的現狀,特別對於中國。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又將面臨著更多新的考驗和抉擇。

③ 在人類探索宇宙中有哪些歷史人物及貢獻

太空探索的十大貢獻者
我們每天都會學到更多關於終極前沿的知識,但是讓我們探測宇宙的技術並不是自發出現的。這份名單確認了空間探索和我們對宇宙的了解的一些最偉大的個人貢獻者。我已按時間順序排列了這份清單。
1、托勒密——90-168年

托勒密
托勒密是最早的天文學家之一。他根據對夜空的觀察,開發了一種已知的最早的宇宙模型。他的模型把地球放在幾個天體的中心,太陽、恆星和其他行星都是固定的。他的模型是第一個解釋行星在夜空中「漫遊」的模型之一。他的天文學專著《大匯編》和《Tetrabiblos》編目了48個星座,並提供了一個供未來天文學家使用的天文預測表。托勒密的工作構成了一千多年的天文學基礎。
2、尼古拉斯·哥白尼——1473-1543年

哥白尼
哥白尼最著名的成就是他發展了最早的日心說的宇宙模型之一。日心模型是以太陽為中心的模型。哥白尼在發展他的模型時,提到了托勒密的觀察。除了直接加深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外,哥白尼的思想還被認為是科學革命的開端。科學革命導致了幾乎所有現代技術和科學知識的發展。
3、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

伽利略
伽利略被認為是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在伽利略幾乎所有天文學都是用肉眼完成之前,他研製出了放大率高達30倍的望遠鏡。他用望遠鏡發現了木星的四顆最大衛星,觀察了太陽黑子,並用他的新技術證實了金星的相位。他也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模式,盡管他受到羅馬教皇、西班牙宗教法庭以及其他天文學家的騷擾,因為他這樣做了。當伽利略不觀察夜空時,他研究了物體的運動。這項工作將成為牛頓所發展的經典力學的先驅。
4、第谷·布拉赫——1546-1630年

第谷·布拉赫
第谷·布拉赫既是天文學家又是富有的貴族。據估計,他曾經控制過丹麥所有財富的百分之一。他大量的財力使他既能對天文學做出科學貢獻,又能為他人的工作提供大量資金。布拉赫建立了多個研究機構和天文台。他的觀察在他的時間里是最精確的,中位數誤差為1.5。他的數據稍後將被他的助手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使用,第五個在這個列表中。有趣的是,第谷因丟失了部分鼻子而聞名,他把鼻子換成了金或銀的假肢。
5、約翰內斯·開普勒——1571-1630年

開普勒
開普勒以其描述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行星運動定律而聞名。他的三條定律後來將被艾薩克·牛頓證實。他的第一個也是最簡單的定律揭示了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並不像先前假定的那樣是完全圓形的。它們實際上是橢圓的。橢圓是一個細長的圓,有兩個焦點或聚焦點。每顆行星圍繞太陽運行一個橢圓,該橢圓位於兩個焦點中的一個上。開普勒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版的折射望遠鏡,由伽利略使用。
6、艾薩克·牛頓——1642-1727年

牛頓
艾薩克·牛頓在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工作對現代太空知識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他的運動三定律構成了物理學的支柱,他是微積分發展的兩個功臣之一。牛頓證實了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和太陽系的日心說。他還研製了第一台實用的反射式望遠鏡。他在引力研究方面的工作將有助於未來天體物理學理論的發展。簡而言之,今天的物理學讓我們能夠將一個有效載荷發射到太空中,並知道當它到達太空時它將做什麼,從艾薩克·牛頓的工作開始。
7、羅伯特 h. 戈達德——1882-1945年

羅伯特 h. 戈達德
戈達德被稱為現代火箭之父。他無疑是他所選擇的領域的先驅。在他的研究中,他發射了超過34枚火箭,這些火箭達到了2.6公里(1.6英里),時速885公里(550英里)。他研製了第一代液體燃料火箭和第一級多級火箭並申請了專利。正是他的研究使現代航天成為可能。雖然他的作品是革命性的,但在他有生之年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這使得他對自己的作品變得非常保密。
8、埃德溫·哈勃——1889-1953年

埃德溫·哈勃
埃德溫·哈勃最著名的是他的同名法律「哈勃定律」,該定律對「紅移」現象進行了擴展。「紅移現象是空間中最容易觀察到的現象,從離開我們的光源發出的光會轉移到光譜的紅端。紅移的反義詞是藍移。這使得科學家能夠確定宇宙中的物體,比如星系和恆星,是否正在遠離我們或朝向我們移動,以及它們飛得有多快。幾乎所有可觀察到的星系都顯示出紅移,這證明了宇宙在膨脹。著名的哈勃望遠鏡是以埃德溫哈勃望遠鏡命名的。
9、沃納·馮·布勞恩——1912-1977年

沃納·馮·布勞恩
沃納·馮·布勞恩是一名火箭科學家、航空航天工程師和空間設計師。許多在太空競賽中發展起來的最重要的火箭技術都要歸功於馮·布勞恩。戰後,他既在德國的納粹政權下工作,又在美國工作。在德國期間,他研製了用於襲擊倫敦的V-2火箭。遷移到美國之後,他研製了中程彈道導彈。盡管他對武器的背景是他對勞動的熱愛是太空飛行。在與NASA的合作中,他是土星V火箭的總設計師,也是馬歇爾航天中心的主任。土星V號火箭為阿波羅號宇宙飛船提供動力,將人類送上月球。
10、埃隆·馬斯克——1971年至今

埃隆·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是Space X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企業家。他的創新業務是將太空工業私有化。該公司旨在創造第一個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一個革命性的目標。太空X龍飛船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私人航天器。這個名單上唯一沒有死亡的成員;他的貢獻的全部影響還沒有看到。然而,如果馬斯克能夠成功地將太空飛行貨幣化,我們可能正處在太空探索和發現的新時代的開端。

④ 哥白尼和布魯諾的學說對宇宙的探索分別做出了什麼貢獻

哥白尼 日心說,改變了人類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觀點
布魯諾 他的理論是太陽系不過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規律是:人類的認識是逐漸發展的,要經歷艱難挫折

⑤ 1975年至2020年科學家對宇宙的有哪些發現

四個最奇怪宇宙新發現,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無限延伸的太空,永遠數不清的天體,還有探索不盡的奧秘,這就是我們通常口中所說的浩瀚宇宙。可以說宇宙空間是無窮無盡,你想它有多大,它便有多大。當然,宇宙中隱藏著奧秘也是如此,我們永遠不會有探索完這一天。即便如此,人類對宇宙探索卻從未放慢腳步。

從水中爬上陸地,從陸地射入太空,再從太空飛往其它星球,這些我們已經做到了。未來還將沖破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甚至移民另一顆超級地球。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顯然,我們正一步步向遙遠太空邁進,科學家也加大了對宇宙的探索力度,在過去一年時間里,科學家對神秘宇宙又有了不少奇怪的宇宙新發現,每一個都有可能重塑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一.宇宙空間漂浮著一種有毒油脂
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廣泛存在於星際空間的塵埃中存在著大量油脂原子。研究數據表明,100萬個氫原子中含有100個油脂碳原子,它們佔全宇宙碳總量的4分之1。如果按這個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麼光銀河系內就有400000億億億桶油脂。我們知道油脂有很強粘性,因此未來人類宇宙飛船可能要裝「刮油刷」了。

二.中子星內核存在比鋼硬100億倍的「核披薩」
中子星是全宇宙最緻密天體,如果地球密度也變得那麼大,那麼地球體積只有足球大。中子星內部物質的原子核被引力緊緊地擠壓在一起,合成一團由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密集核物質。在擠壓過程中它們形成的各種形狀讓科學家聯想到了湯團,義大利面和面條。因此,科學家將密集核物質稱為「核披薩」。然而更瘋狂的是,「核披薩」的硬度竟是鋼鐵的100億倍。

三.太陽系後院一顆恆星突然變暗80%,以至用「戴森球」都解釋不了
在大多數星系中,主恆星光線變暗一般不會超過3%,這是因為繞行星球遮擋緣故。就算是被外星劫持,存在「戴森球」的KIC 8462852恆星其光線最多變暗22%。然而,在距離太陽系440光年的太陽系後院,有一顆名為EPIC 204376071的紅矮星光線突然變暗了80%。因此,以至於用外星人的「戴森球」都解釋不了。不過有專家初步推測可能是超大行星或塵埃雲。

四.銀河系內存在著1000億顆流浪星球,科學家懷疑曾有一顆來過太陽系
來自荷蘭萊頓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銀河系內有多個恆星系存在著行星脫軌現象。科學家通過對獵戶座大星雲一批恆星系進行了研究後,確定恆星系的行星脫軌率大約為16.5%。如果按這個數據來計算,那麼銀河系至少存在著1000億顆流浪星球。科學家懷疑,有一顆流浪星球有可能已經來過太陽系,天王星傾斜的軸向可能就是流浪星球引力造成的。

宇宙對人類來說永遠是神秘的,永遠有那麼多探索不完的奧秘。對以上四個奇怪大發現,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⑥ 哪些科學家對人類探索宇宙有過貢獻

伽利略,牛頓,布魯士,愛因斯坦

⑦ 對探索宇宙有貢獻的人和事 簡潔!

1. 巴斯德
巴斯德為人類和人類飼養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在科學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個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德國的波恩大學鄭重地把名譽學位證書授予了這位學者。但是,普法戰爭爆發後,德國強佔了法國的領土,出於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對侵略者德國的極大憎恨,巴斯德毅然決然把名譽學位證書退還給了波恩大學

2. 錢學森
1935年8月的一天,錢學森從上海乘坐美國郵船公司的船隻離開祖國。黃浦江濁浪翻滾,望著漸漸模糊的上海城,錢學森在心中默默地說:「再見了,祖國。你現在豺狼當道,混亂不堪,我要到美國去學習技術,他日歸來為你的復興效勞。」

3.波義耳
羅伯特·波義耳用玻璃活塞繼續實驗,發現了很多值得注意的事情。當他向堵住的空氣施加雙倍的壓力時,空氣的體積就會減半;施加3倍的壓力時,體積就會變成原來的1/3。當受到擠壓時,空氣體積的變化與壓強的變化總是成比例。他創建了一個簡單的數學等式來表示這一比例關系,現在我們稱之為「波義耳定律」。

4.牛頓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5.普利斯特里
普利斯特里刻苦好學,興趣廣泛。他曾學過古文、數學。自然哲學導論等,後因體弱多病,中斷過一段學習,待康復後,他進入了考文垂的非國教的高等專科學校。因為他學習勤奮刻苦,成績超群,學校同意他免修一、二年級的部分課程。他在後來的學習中,深感自己的數學與德語基礎太差,又主動要求學校允許他補學了這兩門。

6.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7.童第周
著名學者童第周在國外留學時,與他同住的俄國人皮諾挑釁地說:「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見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國家,東亞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許你侮辱我的祖國!你可以代表你的國家,我就代表我的國家,從明天起,看我們誰先取得學位!」皮諾啞口無言。4年之後,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學位,受到了歐洲生物界的贊揚,他為自己爭了那口氣,也為祖國爭了光。

8. 畢達哥拉斯
古希臘學者畢達哥拉斯有一個敏銳的音樂耳朵。對於鐵匠打鐵的聲音,人們都習以為常,並不覺得他們彼此之間有什麼不同。但他卻聽出了差別。有一天路過一家鐵匠鋪,就聽出這一家的敲擊聲比其它的更諧和悅耳。他量了量鐵砧和鐵錘的大小,終於發現了音響的和諧與發聲體存在一定比例關系的規律。

9.愛因斯坦
有一次,愛因斯坦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個問題,沉思起來,忘記自己在做什麼了,猛的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麼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想到這里便馬上站立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桌邊,提筆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記了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

10.諾貝爾
當有人要諾貝爾寫自傳時,他認為不應拿自己的功績吹噓,他寫道:「下面的記載,依我看是最漂亮的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當他呱呱墜地時,他那可憐的生命,本可斷送於一位仁慈的醫生之手。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清潔,從不累及他人。主要的過失:沒有太太,脾氣很壞,消化不良。唯一的願望:不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惡:不祭拜財神。……」

以上是十個科學家的故事,我已經盡量地縮短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剛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84歲美國老人,為宇宙做了什麼貢獻

他使人們重新認識了宇宙,讓人們可以更明白更清楚的了解宇宙,為人類探索宇宙做出了貢獻。

⑨ 中國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神州五號載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急速飛向太空。
10月15日9時10分左右,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從這一刻起,楊利偉成了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州六號載人飛船
2005年10月12日09:00時,神州六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10月17日4時33分,神舟六號飛船著陸成功.
「嫦娥一號」
中國發射的第一顆繞月球飛行的衛星.
2007年10月24日18點05分04秒,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嫦娥一號」肩負4項任務
1,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
3,探測月壤特性
4,探測地月空間環境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文化領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政治領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體現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徵,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嫦娥一號在十七大勝利閉幕之際成功發射升空,無疑是對中共十七大獻禮的最好禮物。
經濟領域:將帶動信息、材料、能源、微機電、遙科學等其它新技術的提高,對於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空間技術的進步和深空探測的深入,對相關材料的需求必將促進相關行業、產業得到更大的發展。
同時,月球上特有的礦產資源和能源是對地球上礦產資源的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月球表面具有極其豐富的太陽能,月壤中蘊藏的豐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變的材料,應用前景廣闊。
軍事領域:表明我國的導彈技術\火箭技術都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科技領域:將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國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月球探測將推進宇宙學、比較行星學、月球科學、地球行星科學、空間物理學、材料科學、環境學等學科的發展,而這些學科的發展又將帶動更多學科的交叉滲透。
文化領域:嫦娥奔月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通過媒體以各種形式傳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識、時代意義,公眾接受了氛圍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啟蒙。

⑩ 有哪些偉大的科學家為探索宇宙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場論。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貢獻。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

2、霍金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3、普朗克:

普朗克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他因發現能量量子化而對物理學的又一次飛躍作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博士論文開始,普朗克一直關注並研究熱力學第二定律,發表諸多論文。大約1894年起,開始研究黑體輻射問題,發現普朗克輻射定律,並在論證過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

4、卡爾·薩根:

美國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科幻作家,和非常成功的天文學、天體物理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科普作家。行星學會的成立者。小行星2709、火星上的一個撞擊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薩根的一生主要從事天文學以及核戰爭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曾任美國天文學協會行星科學學會主席,美國地球物理學會聯合會行星學會主席,在美國的太空計劃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阿諾·彭齊亞斯:

阿諾·彭齊亞斯,德國出生的美國射電天文學家,猶太人,1964年與羅伯特·威爾遜一起發現了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力證據。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也因此獲得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閱讀全文

與余宙對上海機場貢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北燕郊銀行貸款公司 瀏覽:587
廣西防城港市貸款 瀏覽:475
期貨交易的指令 瀏覽:679
公積金貸款可以貸幾成 瀏覽:606
外匯cctv 瀏覽:819
期貨大宗商品為什麼會停盤 瀏覽:302
易方達並購重級基金161123 瀏覽:254
期貨籌碼計算公式 瀏覽:142
白銀外匯投資 瀏覽:598
股票投資堂 瀏覽:636
期貨分時量峰如何判斷頂底 瀏覽:740
比較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瀏覽:591
如何查詢個人持有的基金凈值 瀏覽:777
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 瀏覽:883
中國貴金屬交易所發展史 瀏覽:598
進口高純貴金屬材料 瀏覽:54
會理財的意思 瀏覽:124
紅棗期貨上市受益股票 瀏覽:745
陝西金葉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747
交易師多屏全推122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