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94年漲幅最大的股票是那幾只
000037 (深南電A) 000045 000036
B. 中國股市歷史及重大事件;以及牛市與熊市轉折點事件。
第一輪暴漲暴跌:100點——1429點——400點。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中國股市從100點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這是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的「頂峰」。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29%。隨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第二輪暴漲暴跌:400點——1536點——333點。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這一次暴漲來得更為猛烈,從400點附近極速地竄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點收盤(上證指數第一次站上1500點之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漲幅達284%。股指在1500點上方站穩了4天之後,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第三輪暴漲暴跌:333點——1053點——512點。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竄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這一輪下跌總計耗時16個月。
第四輪暴漲暴跌:512點——1510點——1047點。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1997年5月12日達1510點。不到半年時間,大盤暴漲1000點,上證指數上漲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開始了長達兩年的「調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點。
第五輪暴漲暴跌:1047點——1756點——1361點。1999年「519」行情井噴,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股指上漲將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證指數上攻至1756點。它第一次將歷史的「箱頂」(1500點)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腳下。隨後股市大幅回調。2000年1月4日,上證指數直抵1361點。
第六輪暴漲暴跌:1361點——2245點——1000點。由於繼續受歐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國股市最後奮力一搏,終於沖上了本輪行情的「至高點」。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向2245點的歷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國本輪大牛市的真正終結。
2001年10月22日,上證指數快速跌至1515點這一敏感點位。1500點究竟是中國股市的「箱底」,還是「箱頂」?歷史似乎跟我們股民開了一個大玩笑。原來1500點仍是中國股市的「箱頂」,曾經的「箱底」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不是嗎?就在中國股市在1500點的上方稍作停留後,她依然還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點的歷史「箱頂」下方,這樣的指數點位似乎讓人感覺更真實、更安全、更踏實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1339.2點;2004年9月13日,上證指數跌至1259.43點;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最低為998.23點。與2001年6月14日的2245點相比,總計跌去1247點,這與此前專家預言「推倒重來」的1000點預測是十分巧合的。這便是一種技術性的報復,更是上一輪瘋狂的大牛市自製的「苦果」。
第七輪暴漲暴跌:1000點——3300點——1500點?2005年6月,上證綜指破1000點,2006年1月從1200點啟動,截止2007年4月6日收於3300點之上,過去的歷史高點已被遠拋腦後,一年多時間大盤累計漲幅超過了230%。這一輪行情的上漲應該算是歷史上最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還能伴隨這一波行情走多遠?我們將拭目以待。當然,這一輪大的行情結束後,將回調至何處,我們仍將拭目以待。我認為目前4300是階段性高點
C. 1994年04月22日股市為什麼暴跌
政策
D. 歷史上1994年發生了什麼大事
1月 原國務院副總理萬里被美國馬里蘭大學授予公共服務榮譽博士學位
1月1日 歐洲經濟區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為《專利合作條約》(PCT)成員國。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正式施行。
1月5日 國家新聞出版署宣布:北大方正集團研製成功了高檔彩色出版系統。這一系統標志一場彩色印刷革命的開始,同時外國公司獨霸中國彩色印刷市場的歷史已告結束。
1月5日 中國地方病協會成立。
1月8日 我國首家外匯交易中心—深圳外匯交易中心成立
1月10日 匯豐銀行石硤尾分行發生縱火案,造成兩人當場死亡,其餘十一人只有一人生還,其餘均傷重死亡。
1月12日 我國與賴索托王國恢復外交關系。
1月14日 中國政府正式向美方登記發行10億美元全球債券。
1月15日 中國第一部反映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總貌的地圖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地圖集》正式出版。
1月28日 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2月24日 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基金會成立。
3月11日 四川長虹(600839)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滬市第一藍籌股。
5月 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
6月16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
6月16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嚴格彩票市場管理,禁止擅自批准發行彩票問題發出通知。
6月22日 日本首次公開承認侵華戰爭期間日軍曾強擄中國青壯年到日本充當勞工。
6月24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第一冊。
6月26日 午夜11時58分由33座隧洞聯結86.95公里長的「引大入秦」總乾渠全線貫通。
6月28日 在東京理科大學的大力協助下,北京化工大學開通了與Internet相連接的試運行專線
6月29日 我國與安道爾建交。
7月1日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堅決制止國債賣空行為的通知》正式生效。
7月19日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7月30日 中國證監會會同國務院等有關部門推出一系列新措施
8月1日 受前一日利好消息刺激,股市經歷了近乎瘋狂的一天。滬、深兩市飆升達30%以上。
8月3日 落實汪辜會談協議成果海協負責人首次赴台。
8月21日 該年度第17號台風在浙江溫州登陸,時值天文大潮,死亡一千多人,造成浙南百年未遇的特大災害。
8月27日 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
11月27日 阜新市發生特大火災事故死亡233人。
12月14日 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E. 自1990年到目前為止影響股市震盪的事件
1989年,深股開市,中國在1949年之後終於有了第一代股民。
1991年,滬市老八股登場。
1992年5月21日,滬指從616點躥至1265點,隨後幾天又登頂1420點。監管層趕忙懸崖勒馬,並加快新股上市速度。到了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同時出台,滬指從333.92點一路漲至1052.94點。
1995年,指數又在政策指揮下玩了一把過山車:先是5月18日證監會下發緊急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指當天漲幅40%多;但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9年5月19日,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空前的大牛市在9月9日最終奠定。當天,三類企業獲准入市,滬指大漲103.52點。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股市隨後一路暴跌至1514點。
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發布通知宣布啟動股改試點。10天後,4家上市公司被迅速圈定進入股改首批試點程序。
2005年12月6日,上證指數開始了長達一年的逼空行情,
2006年12月14日以16年新高2249點收盤。
2007年2月,節後行情並未因存款准備金率上調而下挫,盤中多個板塊全線揚升,個股行情更是演繹瘋狂,滬指昂首站上了3000點,並刷新了歷史新高。
2007年3月18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2007年5月9日,中國股市演繹詭譎行情,歷經午間黑色25分鍾的驚險一跳之後,上證綜指收盤頑強站穩4000點整數關口,收於4013.09點,全天上漲63.07點。
2007年5月15日,滬深股市由於交通銀行的上市,滬指直接高開,但之後走弱,銀行股成為盤中跳水的最大動力。午後大盤又出現一波快速跳水,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破3900點關口。
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 2007年7月20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2007年8月22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並未對股市造成嚴重沖擊,上證指數低開高走,最高距5000點僅差1點,上證指數開盤報5002.84上漲22.77點,直接沖破5000點。
2007年9月15日 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
2007年9月28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突破6000點.
2007年10月13日宣布,從10月25日起,將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是今年來央行第8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也使得存款准備金率與1988年創下的13%的歷史高位持平。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A股開盤48.6元
2007年11月7日滬指一度跌破5500點關口.後收於5600點。
2007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10日宣布,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7年11月2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調整後,普通存款類金融機構將執行13.5%的存款准備金率標准,該標准創近年歷史新高。12日遂低開5174,最低至5033,考驗5000點關口。
2007年11月22日,5000點支撐被擊穿,收於於4984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突破7.40。
2007年11月28日,半年線破。
2007年12月股指在4800-5000之間整理。
2007年12月20日,央行加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7年12月21日起 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 7.29%提高到7.47%,上調0.18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 2008年初股指穩步摸生至5552點。
2008年1月16日,為落實從緊的貨幣政策要求,繼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8年1月2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股指以5290點回應。16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於7. 2418。
20080121,全球籠罩在跌勢下,先是亞太股市,而後波及歐美,收於4400,單日最大跌幅。
2009年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3G等互聯網行業的興起,在下半年大盤上升至3400點,
2010年,中國股市迎來房產泡沫,大盤在1500-3000點之間震盪
F. 1994年那支股票瘋漲
延中實業,愛使股份,西南葯業。 股市跳水一詞,來源於西南葯業,該股當天由 22元一口氣跌到13元。
G. 關於1994年6月7日香港股市大奇跡日的問題
是虛構的。
大時代的上映時間是1992年,關於1994年6月7日香港股市大奇跡日的問題是虛構的。
真實的那一天是下跌,下面是恆生指數1994年6有7日的K線圖和具體的數據(游標所指的那一根陰線):
H. 金豐投資在1994年的股市表現
綠地控股(600606),曾用簡稱:嘉豐股份、ST嘉豐、金豐投資、G金豐、金豐投資
1994年收盤價:8.30元(不復權),較1993年上漲:2.18元,漲幅:35.62%
年內高低點差價:11.66元,振幅:35.62%元
當年開盤價:6.15,最高價;13.51,最低價:1.85,收盤價:8.30
I. 1994年有什麼大事
1月 原國務院副總理萬里被美國馬里蘭大學授予公共服務榮譽博士學位 1月1日 歐洲經濟區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為《專利合作條約》(PCT)成員國。 1月5日 中國地方病協會成立。 1月8日 我國首家外匯交易中心—深圳外匯交易中心成立 1月10日 匯豐銀行石硤尾分行發生縱火案,造成兩人當場死亡,其餘十一人只有一人生還,其餘均傷重死亡。 1月12日 我國與賴索托王國恢復外交關系。 1月14日 中國政府正式向美方登記發行10億美元全球債券。 2月15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指出,貧富差距就是知識差距。 2月24日 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基金會成立。 2月25日 約旦發生易卜拉欣大慘案。 3月 Linux1.0問世,約有17萬行代碼。 3月11日 四川長虹(600839)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滬市第一藍籌股。 4月 楊致遠與大衛.費羅(David Filo)一起推出了互聯網導航指南。 4月5日,美國著名搖滾明星kurt con在西雅圖的家中飲彈自殺。 4月6日 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和蒲隆地總統恩塔里亞米乘坐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遭導彈襲擊墜毀遇難。隨後,盧安達爆發了大規模的內戰和種族仇殺。 4月17日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大連萬達隊榮獲該年度甲級A組聯賽冠軍。 4月20日 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 5月 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 5月1日 著名巴西F1車手塞納在比賽中喪生。 5月6日 英法海底隧道通車。 5月10日 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新總統。 5月15日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架設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 5月19日 晚上10點15分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夫人傑奎琳.肯尼迪.奧納希斯在自己的家中去世,終年64歲。 5月21日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了cn域名伺服器的設置,從此cn伺服器設在國內。 6月2日 在北京作全裸「行為藝術」表演的青年馬流明及朱敏被拘留。 6月5日 葉喬波告別運動生涯。 6月6日 8時23分中國西北航空公司2303號航班在距離西安東南30公里處墜毀,160人全部遇難。 6月16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 6月16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嚴格彩票市場管理,禁止擅自批准發行彩票問題發出通知。 6月22日 日本首次公開承認侵華戰爭期間日軍曾強擄中國青壯年到日本充當勞工。 6月24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第一冊。 6月26日 午夜11時58分由33座隧洞聯結86.95公里長的「引大入秦」總乾渠全線貫通。 6月28日 在東京理科大學的大力協助下,北京化工大學開通了與Internet相連接的試運行專線 6月29日 我國與安道爾建交。 7月大事 [編輯本段] 7月1日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堅決制止國債賣空行為的通知》正式生效。 7月8日 金日成逝世。 7月16日 彗星木星相撞。 7月19日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7月27日 普利策獎得主、南非攝影家凱文-卡特自殺身亡,終年33歲,他是著名照片《等著吃小女孩的禿鷲》的拍攝者。 7月30日 中國證監會會同國務院等有關部門推出一系列新措施。 8月大事 [編輯本段] 8月1日 受前一日利好消息刺激,股市經歷了近乎瘋狂的一天。滬、深兩市飆升達30%以上。 8月7日 傑出美術教育家和藝術大師劉海粟在上海去世。 8月21日 該年度第17號台風在浙江溫州登陸,時值天文大潮,死亡一千多人,造成浙南百年未遇的特大災害。 8月27日 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 9月大事 [編輯本段] 9月7日 攝影家吳印咸在京逝世,享年94歲。 9月24日 中國外交家高宗武在美國逝世,享年88歲。 9月28日 凌晨,一艘客輪在芬蘭西南部波羅的海海域沉沒,800多人喪生。 10月大事 [編輯本段] 10月7日 原國務院副總理萬里被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授予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10月14日 阿拉法特、佩雷斯、拉賓分享諾貝爾和平獎。 11月大事 [編輯本段] 11月15日 尼泊爾共產黨在大選中獲勝。 11月27日 阜新市發生特大火災事故死亡233人。 12月大事 [編輯本段] 12月8日 克拉瑪依發生特大火災。 12月14日 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2月19日 香港回歸倒計時牌在天安門廣場矗立。
J. 1990日本股市崩盤的原因(詳解)、過程
1990日本股市崩盤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具體如下
利率太低,資金泛濫,引導失誤監管失控。
1985年9月美英德法日五國財長聚會紐約的廣場飯店,就爭執許久的日元升值達成協議。之後一年時間里日元對美元升值一倍以上,由此對出口造成巨大沖擊。日本政府為了刺激國內經濟,完成外向型向內需型經濟過度,連續五次降低利率放鬆銀根,基礎利率跌至歷史最低點,貨幣供應量連續每年超過10%,1998年超過15%,造成市場上資金極其充沛。
但是由於當時日本上下對日元升值和經濟轉型的困難認識和准備不足,大量資金並不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樣流入製造業和服務業,而是流入容易吸納和「見效」的股市樓市,造成股市樓市價格雙雙飆升。1985年以後的4年時間中,東京地區商業土地價格猛漲了2倍,大阪地區猛漲了8倍,兩地住宅價格都上漲了2倍多。在此過程中日本政府並沒有採取有效措施引流資金和監管資金,而是聽之任之。
盲目擴大信貸,濫用杠桿作用。
在資金泛濫的情況下,原本應該緊縮的信貸不僅沒有緊縮,相反進一步擴張,推波助瀾火上加油。為了追逐高額利潤,日本各大銀行將房地產作為最佳貸款項目,來者不拒有求必應。
1990年危機已經一觸即發,但是銀行繼續大規模貸款。這一年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日本最大銀行向房地產發放貸款總額達到50萬億日元,占貸款總額的四分之一,五年間猛增2.5倍。尤其錯誤的是為了擴大杠桿作用增加利潤,日本銀行違反國際清算銀行的巴塞爾協議,將持股人未實現利潤當作資本金向外出借,造成流通領域里的貨幣數量進一步擴張。
1991年日本銀行總貸款額達到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90%,而美國僅為37%。為了爭奪利潤和分享市場,日本上千家財務公司和投資公司等非銀行機構也不顧政策限制,躋身於房地產金融行業,直接或間接向房地產貸款,總額高達40萬億日元。可以說日本金融機構是房地產泡沫的最大鼓吹者和最後支撐者,為泡沫源源不斷輸送能量直到最後一刻。
投資投機成風,股市樓市連動,管理監督形同虛設。
日本和香港完全一樣,股市和樓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泡沫的嚴重程度。當時日本居民從股市中賺了錢投資到樓市中去,從樓市中賺錢投資到股市中去。無論從那一個市場賺錢都十分容易,很多人所賺之錢比一輩子工作積蓄的錢多得多。股市樓市比翼雙飛,同創一個又一個「高度」。
1985到1988年日本GDP增長16%,土地市值和股票市值分別增長81%和177%。1989年底日經指數達到歷史最高點近39000點,房地產價格也同創歷史最高。這段時間里,房價日長夜大,數月甚至數天價格又上漲了。人們千方百計從各個地方借錢投向房地產,炒作和投機成風,很多人辭去工作專職炒樓。人們用證券或者房產作抵押,向銀行借錢再投資房地產。
銀行則認為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由此作抵押沒有風險,所以大膽放款,造成大量重復抵押和貸款,監督管理形同虛設,資金鏈無限拉長,杠桿作用無限擴大。但是市場轉折後立即就形成「中子彈效應」,一個被擊破,個個被擊破。日本大公司也不甘寂寞,在炒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利用關系進行土地倒買倒賣,數量極大倒手率又極高,每倒一次價格就飆升一次。在此過程中政府很少的應對政策也嚴重滯後。大公司倒賣土地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92年政府增收94%重稅後才被迫停止。
泡沫破裂後許多日本居民成為千萬「負翁」,家庭資產大幅度縮水,長期背上嚴重的財務負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嚴重影響正常消費。日本銀行及非銀行機構的不良債務高達100萬億日元,最後成為壞賬的達到幾十萬億日元。倒閉和被收購的銀行和房地產公司不計其數,大量建築成為「爛尾樓」。建築業飽受重創,1994年合同金額不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國民經濟陷入長達十年的負增長和零增長。日本的沉痛教訓應該在中國房地產發展進程中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