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馬山的簡介
天馬山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境內,距佘山西南10公里,松江區府11公里。原名干山,相傳春秋吳干將鑄劍於此而得名。據元代楊維楨《干山志》中記:「世傳夫差冢干將其山」。又據舊《圖經》記,有干姓者居此;《圓智寺記》中也謂山後皆干姓所有,故名干山。天馬山山勢陡峭,山體脊線近東西方向,山有兩峰,狀如行空天馬,首昂脊弓,故名。 天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上海陸上海拔最高點),周圍2.5公里,山地面積1800畝。 天馬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舊時為道教勝地,山上多琳宮梵宇。每逢陽春三月,松郡鄉民,詣山禮於中峰東岳祠,香火特盛,故俗稱「燒香山」。
天馬山現如今也是上海越野跑步者的鍾愛之地,在海拔普遍偏低的上海地區,天馬山給越野訓練提供了良好的場地。2014年12月6號,松江的跑步愛好者和玩么野俱樂部一起組織了第一屆 天馬山爬坡大賽,非常成功。
⑵ 上海天馬山怎麼走 地鐵
洞涇
地鐵9號線
松朱專線
40分鍾 | 9.7公里 | 步行220米
上海市松江區嘉松南路
步行 60米
洞涇地鐵站 上車
松朱專線 6站
天雞路站 下車
步行 170米
⑶ 上海天馬山怎麼過去
地鐵9號線
松朱專線
40分鍾、9.7公里。
上海市松江區嘉松南路
步行 60米
洞涇地鐵站 上車
松朱專線 6站
天雞路站 下車
步行 170米
⑷ 上海天馬山在哪裡是哪個區的
天馬山在松江區,坐地鐵九號線到洞涇站下,在轉乘滬佘昆公交車(西區汽車站-小崑山),經過天馬山.
⑸ 天馬山風景區的上海景點
上海市松江區天馬山
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政府11公里,古稱干山,傳說春秋吳國干將鑄劍於此而得名。山勢陡峭,山體脊線近東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飛的天馬,後改稱天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山體面積1433畝,海拔高度99.8米。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舊時為佛教勝地,山上多梵宮寺院。每逢陽春三月、初一、十五,便有香客登山進香,香火極盛,故又稱「燒香山」。 在天馬山眾多的寺廟中,規模最大的可算是「圓智教寺」。在寺後的半山間有一座千年斜塔,名叫「護珠寶光塔」,北宋元豐二年(1079)由橫山鄉人許文全建,距今已有915年之久,塔七級八面,高20餘米。塔身雖小,但屹立山間,奇峻挺秀。由於地基變動,使塔身逐漸朝東南方向傾斜。據1982年勘察,塔身已向東南方向傾斜62°51′52″,塔頂中心移位2.27米。塔身傾斜達6度53分,斜度超過義大利比薩斜塔,號稱「天下第一斜塔」。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高宗賜五色佛舍利藏於此塔內,時顯寶光。到了清代,天馬山香火極旺盛,為佘山乃至上海的一大奇觀。在摩雲攬勝景區內的上峰寺遺址處新近恢復的銅觀音,重3600斤,高3米,由松江西林寺方丈性修大法師主持開光,是天馬之神,香客莫不頂禮膜拜。天馬山的自然景觀十分豐富。
史料記載山上人文景觀、歷史遺跡豐富,如天下第四大泉、留雲壁。斗姆閣、摹雲閣、三高士墓等,現規劃建設的有天馬春曉、名賢傳秀、仙林弈秋、雲壁聽泉、古塔佛光、摩雲攬勝、石洞探秘、北峰觀日、竹影臨溪、琵琶月夜等十大景區。
岩壁、深谷、奇石以及頗具特色的雜木林、竹林,以及滿山滿野的野菊花,野樹莓、石蒜等構成天馬山富有野趣的獨特自然景觀。山上植物種類最為豐富,有700餘年古銀杏,枝繁葉茂。更有幾十種鳥類棲息枝頭,數不清的彩蝶飛舞其間,山上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是您休閑旅遊的最好去處。
天馬山下新近發現一大峽谷,這里將闢建天馬山大峽谷公園,不久將成為佘山旅遊區新的「亮點」。
⑹ 天馬山的介紹
天馬山位於上海佘山西南10公里,距松江區府11公里。 天馬山古稱干山,傳說春秋吳國干將鑄劍於此而得名。天馬山山勢陡峭,山體脊線近東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飛的天馬,今稱天馬山。
⑺ 上海天馬山深坑 在哪裡
⑻ 上海天馬山上的護珠塔為什麼而建還有為什麼回傾斜為什麼卻又斜而不倒呢
在上海郊區有一座宋代的護珠塔,這座塔不知何時開始不斷傾斜,如今它的傾斜程度已經超過著名的比薩斜塔。
那麼這座塔是怎麼開始傾斜的?為什麼至今沒有倒塌?有人說這座塔里藏有寶貝,是那些挖寶人不斷地尋找寶物致使塔傾斜的。也有人說是一場天火把塔燒的,那麼到底真相是怎樣的?
上海的護珠塔比比薩斜塔還要斜。
在我國上海松江的天馬山有一座護珠塔,這座塔除了具有千年歷史之外,更為神奇的是,它也是一座斜塔,而且竟然比比薩斜塔還要斜。1986年秋,在上海松江文物保護部門工作的林曉明偶然間來到了天馬山,看到護珠塔傾斜欲倒的樣子,一種強烈的好奇心擊打著林曉明。這座塔是開始建造時就是斜的,還是後來斜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林曉明在當地開始調查護珠塔傾斜的秘密。林曉明從地方史志上查詢到,松江博物館館藏一本書叫《干山志》,志書中有明確記載,這座塔建造年代是南宋紹興27年,建塔人叫周文達,因為征戰有功,高宗就賞賜給他兩件寶貝。一件就是打仗用的銀色盔甲,另外一件是五色舍利子。
舍利子是古代修煉有成的高僧在火化後,遺留下的骨頭。周文達拿到寶貝後,一直希望把這兩件寶貝供藏起來,選來選去終於把藏寶地點選在了自己的老家松江天馬山。於是,他在山上建了一個家廟,把銀盔甲供在家廟里,然後專門為保藏舍利子在山上建了一座塔,取名護珠塔。出於對皇家賞賜的尊重,林曉明分析周文達不可能建一座斜塔。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判斷,林曉明又找到了一幅明代描繪天馬山風景的古畫,從畫中可以看出,護珠塔的形象是垂直聳立在山間的,這說明護珠塔至少在明代時不傾斜。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護珠塔傾斜成這樣?
鎮塔之寶被人挖走後,寶塔開始傾斜。
在當地走訪中,林曉明了解到一個挖寶傳說。幾百年前一個漆黑的夜晚,幾個神秘人來到護珠塔腳下。他們用鎬在塔底刨個不停,一陣忙碌後,他們好像找到了什麼。於是只要到了夜晚,護珠塔腳下就會經常出現挖寶人。終於有一天,護珠塔塔底被挖了一個大洞。
於是一種恐怖的說法開始流傳,護珠塔的鎮塔之寶被人挖走了,護珠塔就要倒了。根據這個傳說,林曉明認為傳說中被挖走的鎮塔之寶很有可能是舍利子。
但這顆舍利子真的是在塔底被偷的嗎?按照江南古塔的結構,五色舍利珠應該藏在塔叉頂部,塔磚結構有一個天宮,天宮里有一個銀匣藏在裡面,然後蓋頂時把它封起來。經過查找資料,林曉明似乎找到了答案。「乾隆五十三年,護珠塔經歷了一場火災,塔頂全部燒毀,木結構盪然無存。」據傳說,護珠塔之所以會發生那次大火,也是與塔藏著舍利子有關。
傳說塔里埋藏了舍利子後,人們都來朝聖,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香火非常旺,到了乾隆年間,朝拜時焰火掉在塔心裡,就造成了火災。難道天宮里的舍利子也被燒化了嗎?但是舍利子是佛教修行高僧火化後的結晶,再厲害的火焰也不能把它熔化。
塔基建在山坡上,土層軟硬不均。
既然舍利子沒被燒化,那麼它是不是被人盜走了呢?林曉明突然意識到,也許舍利子根本就沒有藏在天宮里,很有可能藏在另外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叫地宮。根據這種猜想,林曉明又對護珠塔進行了多次考察,他發現,從塔的建築結構和史料來看,護珠塔根本就沒有建過地宮,也就是說舍利子不可能藏於地下或其它地方。
村民挖到的寶物究竟是什麼呢?為了弄清真相,林曉明對周圍居民進行了走訪。終於從一位老人那裡得知人們挖寶鑿洞的真相。「這個洞三米見方,一個盜寶賊聽說塔里有寶貝,就拚命往裡鑿,結果在磚縫里發現一個唐代的通寶元寶,拿回家給妻子摸了摸,當時他的妻子正養不出兒子,結果他家裡後來得了子。一傳十十傳百,洞也越挖越大。」
原來,傳說挖到的寶不是舍利子而是唐代古錢。為什麼塔里要埋放古錢呢?據說唐朝是佛教最興盛的時期,很可能這個銅錢是人家化緣來的,開光後放到塔里起鎮塔作用。不管怎麼說,挖古錢確實對護珠塔造成了很大破壞。根據這種說法,似乎護珠塔傾斜的原因是挖寶引起的。但不可思議的是,塔身並沒有向傾斜破損的西北大洞方向傾斜,而是向相反的東南方向傾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於護珠塔傾斜的真正原因,早年參與護珠塔保護工作的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楊家佑說,「塔建在一個山坡上,從土層來講,東南土深一點,西北土淺一點,那麼它的基礎是一邊硬一邊軟,這就是塔傾斜的最主要原因。另外,乾隆時期的那場大火對塔身破壞比較嚴重,也進一步加劇了塔身的傾斜。」
特殊的建築材料和結構,使塔傾而不倒。
雖然護珠塔傾斜的真正原因被找到,但人們更關心的是,這座斜塔會不會突然倒塌呢?
建築力學專家認為,義大利的比薩斜塔高54米,全都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按理說,比薩斜塔很容易倒塌,但從一開始建造時,就採取了各種保護措施,因此一直到現在保持斜而不倒的姿態。但是護珠塔的傾斜角度要比比薩斜塔斜很多,而且以前從沒進行過任何保護措施,並且經歷了各種天災人禍的威脅,從這點上看,護珠塔能夠現在傾而不倒,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奇跡。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護珠塔傾而不倒?
對於這一點,建築專家提出真正的原因,應該和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有很大關系。護珠塔的材料是混凝土結構,古代建築用很粘稠的米燒成粥,打成漿,和石灰、砂子拌在一起,這樣的材料很堅固,接近於現在的鋼筋混凝土。除了建築材料外,護珠塔的建築結構也很特殊。護珠塔的塔身是一個八角形結構。塔門的設計是每隔一個面開一個門。
而且每層的門不開在同一個方向的牆面上,這樣就使每個沒開門的牆面像四條腿一樣支撐著每一層塔身。每層牆面之間既相連又不承受一層的壓力,使塔身受力十分均勻。同時因為使用十分牢固的石灰糯米等材料,即使遇上較強的台風、地震等外力作用,某些牆面斷裂塔身也不會輕易倒塌。雖然因為地層原因護珠塔發生傾斜,但是仍可以保持斜而不倒的姿態。
⑼ 夢幻西遊天馬山
項鏈大概是450RMB
衣服700RMB
武器150RMB
換算成MHB大概是 6000w 9000w 2000w
⑽ 上海天馬山海拔
天馬山主峰海拔98.2餘米
天馬山,人文歷史悠久,為松郡九峰中第八山。位於隴上海佘山西南10公里,距松江區府11公里。主峰海拔98.2餘米,山勢巍峨險峻陡峭,境內森林繁茂,為上海路上海拔最高地點,也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有南北兩峰,形如天馬,故名。黑松、油桐、毛竹等鬱郁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