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雲南景谷盈利能力分析

雲南景谷盈利能力分析

發布時間:2022-02-20 15:15:30

㈠ 請股票高手分析一下000878雲南銅業這支股票後期如何,謝謝。

呵呵,又是你哥們。。。雲南銅業有色板塊,因為是有色周期性的,業績就內那樣不死不活容的,沒必要關注業績,看看廣成有色就知道了,垃圾也能上天。。。如果是我我是不會買的,首先作為股價的生命,30均線已經向下,中期趨勢不看好,前期不算爆炒,也算小炒了一下,如果是盈利狀態出了吧,換別的歷史累計漲幅小的票

㈡ 芳烴類化合物特徵

現代沉積中,芳香烴含量很低,尤其缺乏低分子量芳烴化合物,這與活體生物中幾乎不含游離芳烴是一致的。

然而,在沉積岩、原油和煤中卻檢測出了上百種芳烴化合物和環烷芳烴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多以烷基芳香烴為主,其中尤以1~3環的苯、萘、菲系列最為豐富。此外,還含雜環的芳香族化合物如氧芴、硫芴等。

不同結構,不同取代基的芳香烴反映了原始有機質來源和成岩、熱演化環境。從豐富的芳香烴化合物中獲得更多的地質信息已成為油氣地球化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

1.常見的芳香烴類化合物

景谷原油的芳烴化合物主要是以三芳甾烴含量高為其特徵。三芳甾烴占芳烴總含量的68%~83%(表3-9)。菲系列含量一般為10.4%~13.7%。僅牛七斷塊上牛7井原油中,三芳甾烴含量相對低些(68.8%),而菲系列化合物含量達21.5%。萘系列含量一般為2.44%~4.66%,芴含量很微,變化范圍在0.04%~0.06%之間,氧芴含量從微量到0.25%,芘系列為1.3%~2%,惹烯含量為1%左右,熒蒽在0.38%~0.69%之間,四環芳烴含量較少(圖3-10~12)。

表3-9景谷原油芳烴化合物相對含量

在景谷盆地原油芳烴餾分總離子流色譜圖(圖3-10~12)上主要顯示前後兩組譜峰。前者以萘系列化合物為主,後者以三芳甾烷占優勢。此外,在特徵離子質量色譜圖上還檢出了低豐度的菲系列、聯苯系列、芴系列和硫芴系列等化合物。

圖3-17景谷盆地原油芳烴中菲、甲基菲、二甲基菲相對含量棒狀圖

A組:菲;B組:1—甲基菲;2—甲基菲;3—甲基菲;4—甲基菲;C組:3,5-2,6—二甲基菲;1,3+3,5+2,10—二甲基菲;1,6-2,9+2,5—二甲基菲;1,7—二甲基菲;1,9+4,9+4,10—二甲基菲;1,4—二甲基菲

在景谷原油中,所檢測出的萘系列化合物包括萘、甲基萘、二甲基萘、三甲基萘和卡達烯、優達烯。統計結果表明(表3-11),該系列化合物是景谷原油芳烴組成中第三類主要成分。從整體來看,景谷原油萘系列化合物中,三甲基萘>二甲基萘>甲基萘>萘。從表3-11中的MNI、MNI1-4等甲基萘指標就清楚地反映了這一規律。究其原因,是由於低成熟原油的樣品,萘系列化合物中脫甲基作用較弱,而造成三甲基萘向二甲基萘、甲基萘的轉化過程不強。就是在三甲基萘中,景谷原油芳烴中處於不穩定構型的1,2,4-三甲基萘和1,2,5-三甲基萘,其含量還最高,這種構型的三甲基萘,經甲基重排和脫甲基化作用,還可進一步形成更趨穩定構型的三甲基萘和C0—C2的甲基取代萘。所以,不穩定構型的三甲基萘含量較高的原油,表明其原油成熟度較低。

從總萘菲指數也可看出,景谷原油菲含量遠大於萘,其值在0.19~0.44之間。隨原油成熟度的增加,芳烴中的菲系列化合物的豐度降低,總菲含量減少,而二環的萘系列化合物豐度相對增高,熱力使芳烴化合物向穩定的萘環結構演化。總萘菲指數的低值,反映出原油的低成熟度。

景谷原油中含有一定量的卡達啉。卡達啉是由法呢醇或杜松烯及杜松醇等天然先驅物經氧化及成岩演化而形成的,反映了母質中高等植物輸入的特徵。

㈢ 景谷林業的市盈率是怎麼算的

靜態市盈率=股票價格/上年度每股利潤(全年)
目前軟體上看的市盈率一般都是預測
市盈率=股票價格/4*(當年前若乾季度的每股收益)/季度數
假如說某股票現價20元,今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6元,則它的市盈率為 20÷((6÷3)×4)=2.5
它的市盈率就是2.5
往往股票的市盈率越低,它的估值也就越低,同樣來說它的安全邊際就比較高,但需要綜合考慮去所處行業的平均市盈率

㈣ 天然氣性質判識

景谷盆地大牛圈油田的7口井中有不同量的天然氣產出,其地球化學分析結果如表3-13、3-14所示。

表3-13景谷盆地大牛圈油田烴類氣體分析結果

表3-14景谷盆地大牛圈油田天然氣氣體組成及參數表

景谷盆地原油為未—低熟原油,其伴生氣具有相當高的溫度,烴類氣中甲烷相對含量為58%~95%,就組分而言與正常石油伴生氣相似。但烴類氣碳同位素組成卻不同,如表3-13所示。

景谷盆地原油伴生氣甲烷碳同位素明顯富集12C,4口井中的δ13C值在-57.8‰~-53.8‰,而正常原油的伴生氣δ13C1值一般在-40‰~-48‰之間,如測定的遼河盆地43個正常原油伴生氣氣樣δ13C1為-47.9‰~-36.0‰,平均-41.2‰,鄂爾多斯盆地16個樣-48.7‰~-40.2‰,平均-46.0‰;准噶爾50個樣-48.1‰~-36.7‰,平均-42.9‰;東濮凹陷19個樣-45.5‰~-38.6‰,平均-41.1‰。總之,對於正常原油的伴生氣,基本未見<-50‰的甲烷同位素值,但東部發現的一些未—低熟油,其伴生氣δ13C1在-55‰~-48‰范圍,和景谷盆地的情況有良好的吻合,如果用低演化階段油型氣δ13C1與Ro模式計算景谷盆地源岩的成熟度,則相應值約為Ro=0.3%~0.5%,與景谷盆地地質背景和烴源岩Ro為0.5%左右基本一致。表3-13中乙烷的碳同位素值為-29.1‰~-34.6‰,平均值為-32‰。定性地說,乙烷應主要為油型氣的特徵,但對於景谷盆地未—低熟油的伴生氣而言,則乙烷的同位素偏重。同時牛5-1、牛2-6和牛2-1井在方法精度可檢測范圍內均出現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反序列情況,可以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煤型氣貢獻的多源復合現象,景谷盆地原油儲聚於第三繫上、下兩煤系之間,有煤型氣的貢獻是可以理解的。

景谷盆地油伴生氣地化特徵表明,是與該盆地原油同型、同階的氣體,即油為湖相烴源岩形成的未—低熟原油,氣為同一演化階段形成的油型氣,其階段、其特徵與天然氣的「過渡帶」氣相當,天然氣中可能有一定數量煤型氣的復合,但主源則為低演化階段的油型氣,景谷盆地的CO2同位素測定值為-12.2‰~-18.3‰,具有機成因的特點,應屬有機質低演化過程相伴形成非烴氣體。

景谷盆地原油伴生氣具有典型的「過渡帶氣」的地球化學特徵,該盆地油氣主體為油型氣的低演化階段同型、同階的油氣組合,可能有煤型油氣的復合貢獻。

另一方面,景谷天然氣的c2/c3值大多在0.53~0.93之間,僅一個樣大於1。由未成熟—低成熟的演化中,該比值由大變小,而從高成熟—過成熟階段,又由小變大。顯然景谷盆地天然氣在有機質演化過程中還處於第一階段。ic4/nc4值一般為0.43~0.76,此比值也是隨成熟度的增加而變小,這與c2/c3的結果完全一致。

㈤ 景谷盆地

一、前言

景谷盆地為迭置於蘭坪—思茅中生代盆地中部之上的新近系斷陷殘留型盆地,盆地長軸近南北向,南北長18km,東西寬4~6.5km,面積88km2,地表海拔900~1100m。

景谷盆地的地質研究工作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1922年西方學者勃郎曾在威遠江至普洱一帶對三疊系做過路線地質調查,同年CorwperReed也研究了景谷、思茅地區的六射珊瑚並作了報道。

至目前,景谷盆地已在東部斷階帶探明大牛圈油田面積0.3km2,獲Ⅰ類探明儲量41×104t,可采儲量12.4×104t,累計產油近1.3×104t。

在盆地的中部斜坡帶,勘探程度較低,僅在1971~1972年由地礦部鑽了6口井,3口井有油氣顯示,其中深1井獲日產原油0.9t(油層厚0.9m)。

資源評價由中石化承擔,掌握盆地油氣資源潛力和分布狀況,獲取地質資源量和可采資源量,分析資源在空間的分布特點;參加國家油氣資源評價資料庫和評價系統的建立,為今後油氣資源的動態評價和管理提供必要的資料和技術支持;匯總和統計盆地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分析盆地油氣資源潛力,為盆地下步勘探提供決策依據。

評價出盆地的石油地質資源量0.0132×108t、可采資源量0.0020×104t;評價盆地石油資源量的深度分布;評價盆地石油資源量的地理分布;對盆地進行油氣資源潛力綜合分析。

二、油氣地質條件

(一)地質概況

1.評價單元

景谷盆地可劃分為東部斷階、中部斜坡、南部高台階及北部高台階四個二級構造單元,盆地面積88km2,盆地勘探程度相對較低,根據資評實施方案中關於評價單元的劃分原則將景谷盆地作為一個評價單元整體進行評價(圖8-18-1)。

圖8-18-1 景谷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圖

2.構造框架

該盆地是新近紀早期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擠壓碰撞,使本區基底斷裂發生走向滑動,發生引張和沉降而形成的一個小型斷陷盆地,其邊緣為不斷活動的基底斷裂所限。盆地的發展演化、盆內的沉積作用及沉積環境主要受南北向和東西向斷裂系統所控制。盆地呈西斷東超,箕狀不對稱構造格局,可劃分為東部斷階、中部斷凹、南部高台階及北部高台階四個二級構造單元。

盆地基底及周邊為白堊系—古近系紅色砂、泥岩,夾膏鹽層。盆地蓋層為新近系中新統至上新統地層,中新統自下而上分為三號溝組(N1s),回環組(N2h),全盆皆有分布;上新統大紅貓村組僅分布於盆地西部。盆地最大埋深2430m。

3.沉積特徵

景谷盆地中新世早期沉積相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沉積體系:扇和扇三角洲體系;辮狀河三角洲體系;河流體系和湖泊沉積體系。

(二)烴源岩

1.烴源岩展布

盆地主要烴源岩為三號溝組(N1s)深灰—褐灰—灰黑色泥岩夾少量灰質岩、碳質頁岩,為湖灣—淺湖相沉積,厚約200~500m,盆地深凹部位最厚可達千餘米。

2.烴源岩有機質豐度

三號溝組三段(N1s3)有機碳含量最高達4.66%,平均1.94%,氯仿瀝青「A」平均0.1182%,總烴平均623.7ppm,相應熱解烴總量(Sl+S2)平均高達9.36mgHC/g岩石,顯示生烴潛力大(表8-18-1)。

表8-18-1 景谷盆地新近系烴源岩有機質豐度統計表

3.有機質類型

盆地烴源岩樣品乾酪根元素分析結果,其H/C原子比介於1.17%~1.45%,O/C原子比介於0.10%~0.13%,有機質類型在范氏圖上主要位於混合型(尤其是ⅡA型)。岩石熱解分析結果,也顯示了樣品均處於混合型(ⅡA—ⅡB)內。在縱向上,ⅡA型有機質主要發育於N1s2中上部(牛4井167.73~321.27m井段)即三號溝組沉積中晚期,這時,隨景谷盆地湖水水域擴大低等水生生物增加,其原始有機質輸入相應變好。而在三號溝組早中期,有更多陸植碎片輸入是和其邊緣沉積環境一致的。

4.有機質成熟度

據大牛圈油田鑽井資料,盆地現今地溫梯度為5.21℃/100m,屬於高溫度梯度,烴源岩鏡質體反射率Ro:0.4%~0.84%,岩石熱解分析Tmax為430℃~446℃,表明盆地三號溝組烴源岩有機質成熟度已進入低熟—成熟演化階段。

在縱向上,大約在300m以內,Ro≤0.4l%,Tmax<435℃,OEP>1.2,具明顯未成熟特徵;300~550m、Ro>0.5%~0.61%,Tmax>435℃,OEP<1.20,甾烷C29S/S+R約為0.30~0.40,進入低成熟階段。在埋深約550m以下,Ro增至0.84%,Tmax高達446℃,OEP近於消失,甾烷C29S/S+R接近異構化終點(0.54),表明已進入成熟階段。在層位上,大致可以認為,N1s3上部屬未熟—低熟階段,中—下部屬低熟—成熟階段,N1s2已進入成熟階段。

(三)其他成藏條件

1.儲層

盆地儲集層主要分布在三號溝組(N1s)第二、第三段,主要為淺湖、湖相三角洲砂體,儲層砂岩類型主要為中—細粒石英砂岩,次為粉—細粒含雜基石英砂岩。岩石膠結類型以泥質膠結為主,次為方解石和硅質膠結,顆粒接觸方式主要為點接觸式,岩石顆粒排列較疏鬆,壓實作用較弱,有利於原生空隙的保存。孔隙類型為原生粒間孔、溶蝕孔和充填殘余孔。儲層孔隙度值在18.8%~34.3%,平均有效孔隙度為26%,滲透率最大值為4047.3×10-3μm2,平均560×10-3μm2,屬高孔、高滲型儲層,具有良好的儲集性能。

2.保存條件

盆地內普遍分布的三號溝組四段及回環組泥岩厚幾十米至300多米,是有利的區域性蓋層。

3.成藏配套

盆地主要發育斷塊、斷塊—岩性及背斜圈閉,其中大牛圈油田位於東部斷階上,屬於斷塊—岩性油藏,受近南北向及東西向兩組斷層控制,形成牛2、牛4、牛7三個「井」字型西傾單斜斷塊。

盆地主要烴源岩為三號溝組(N1s)暗色泥岩,已進入低熟—成熟階段。儲集層為三號溝組二、三段淺湖、湖相三角洲砂體,蓋層為三號三段及回環組泥岩,形成了良好的生儲蓋組合。油氣運移以側向運移為主,運移距離短,以自生自儲為主。

三、資源評價方法與參數體系

(一)方法體系

本輪評價遠景資源量在二次資評的計算結果基礎上適當調整參數而得出;地質資源量採用類比法與百色盆地東部坳陷石油刻度區進行類比計算;可采資源量的計算首先通過類比法求取可采系數,然後將可采系數乘地質資源量得出可采資源量。

(二)主要參數的獲取

1.類比刻度區的選取

景谷盆地和百色盆地都為南方新生界第三系斷陷殘留型盆地,兩盆地的構造發展史、沉積發育史和烴源岩演化史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本次評價中,景谷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採用類比法與百色盆地東部坳陷石油刻度區進行類比計算。

2.類比相似系數

類比評價結果,景谷盆地與百色盆地東部坳陷刻度區的相似系數為0.2192(表8-18-2)。與百色盆地東部坳陷刻度區相比,景谷盆地在圈閉條件、油氣源條件、蓋層保存條件等方面相對較差,導致其地質評價分值較低,相似系數亦較低。

3.可采系數的選取

根據全國資評項目辦關於可采系數取值標准及計算方法的要求以及《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與應用》項目的研究成果,景谷盆地屬於南方古近系、新近系小型斷陷殘留型盆地,可采系數取低值15%。

表8-18-2 景谷盆地石油地質風險分析參數取值表

續表

四、資源評價結果

(一)油氣資源評價結果

景谷盆地與百色盆地東部坳陷石油刻度區的相似系數為0.2192,評價單元面積88km2。景谷盆地的石油地質資源量為0.0132×108t,可采資源量為0.0020×108t(表8-18-3,圖8-18-2)。

表8-18-3 景谷盆地資源量計算結果表

(二)油氣資源分布

景谷盆地屬於古近—新近系殘留型盆地,烴源岩層位為新近系三號溝組,生儲蓋組合類型有自生自儲、下生上儲兩種類型。油氣資源分布層系主要為新生界新近系(表8-18-4)。

圖8-18-2 景谷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可采資源量概率分布曲線圖

表8-18-4 景谷盆地石油資源層系分布表

通過評價計算,全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為0.0132×108t,石油技術及經濟可采資源量為0.0020×108t,目前在東部斷階帶獲石油探明儲量0.0041×108t。盆地油氣資源深度分布范圍小於2000m(表8-18-5)。

表8-18-5 景谷盆地石油資源深度分布表

景谷盆地地處雲南西部,盆地內為低矮丘陵地貌,盆地油氣地質資源自然地理特徵為高原。盆地油氣資源品質特徵為常規油。

五、勘探建議

(一)資源潛力分析

景谷盆地面積小,烴源岩總體上仍處於低熟—成熟階段,油源不足,且後期抬升遭受剝蝕,保存條件較差。目前的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盆地東部斷階帶,在盆地的中部斜坡及南、北高台階帶鑽探程度仍較低。目前僅在東部斷階帶探明大牛圈油田,獲探明儲量41×104t。本輪評價計算的地質資源量為132×104t,資源豐度較低,具有一定的含油氣遠景。

在盆地的中部斜坡帶,由於埋藏較深,烴源岩發育且已達成熟階段,油源相對較為充沛。構造位置及沉積環境均有利於儲層的發育,生、儲、蓋條件匹配關系較好,是下步勘探最為有利的地區。

(二)勘探方向和建議

繼續加強盆地東部地區的勘探力度,在老油區外圍進行滾動擴邊勘探,擴大油氣勘探成果。

在盆地深凹部位,積極尋找緊鄰湖灣—半深湖、深湖相的扇三角洲及河流三角洲砂體和濁積砂體等,在進行地震資料精細解釋的基礎上,加強岩性—地層圈閉的識別,選擇有利圈閉目標進行勘探有望獲得較好的發現。

推測盆地西側發育有扇三角洲沉積體系,其砂體緊鄰深凹主要烴源區,也是油氣運移的主要指向區和油氣富集地帶之一,在繼續尋找東部油氣資源時應大力在該區勘探以期獲得景谷盆地找油新突破。

六、小結

採用類比法與百色盆地東部坳陷石油刻度區進行類比,計算了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為0.0132×108t,石油可采資源量為0.0020×104t。計算的結果較為客觀地反映了景谷盆地的勘探現狀和油氣資源潛力。

通過對評價結果的分析,認為總體上盆地資源豐度較低,具有一定的含油氣遠景。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盆地勘探潛力分析,提出了盆地勘探方向的建議。

㈥ 景谷盆地形成發育過程

與其它斷陷盆地相似,景谷盆地的形成和發育演化也受到了其所處的大地構造背景、區域地質發展、邊界地質條件以及區域應力場等方面條件所控制。經過多年研究,景谷盆地可以大致劃分出以下4個主要演化階段:

1.古近紀

在第一章里已述及,晚白堊世到古近紀是中生代陸內裂谷萎縮階段,長期發育的景谷盆地在面積上大為縮小且紅色粗碎屑岩沉積占相當大的比例。

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可以反映出盆地內在古近系與白堊系界面處有一角度不整合面,深度大於1060m。該不整合面可在盆地東部地表觀察到,但迄今未在鑽井中見到。

在新近紀地層沉積時,盆地基底(指古近系)比較平坦,尚未發現大的深凹和隆起區。古近系發育較強的壓性構造形變。

古近系沉積後盆地進一步萎縮,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的內陸沉積區,到新近紀已萎縮成約100km2的小型沉積區。由於目前的油氣主要生成和儲存於新近系內,加上新近系與其前地層形變程度上有明顯差異,所以單獨把晚新生代盆地獨立劃分出來加以討論,其前地層作為其基底。

2.盆地發展期

這一階段主要指中新世中期(

)的沉積時期,該時期盆地內部斷裂有較大程度的發展,新的斷裂生成,並處於發展狀態。中心地塊不斷下降,接受

的沉積。

在此期間,景谷盆地周邊的植物更加繁盛,氣候更加濕熱多雨,盆地四周的溝河及近南北向主河道帶來大量陸源碎屑物質及豐富的有機質,湖面積擴大,水體變深(桂寶林、王朝棟等,1987)。探井揭露,

形成了一套厚達700m的濱湖、濱淺湖、淺湖、半深湖、深湖相岩系。富含生物化石。而且,在

的沉積過程中,盆地東部抬升,沉降中心逐漸向西遷移。

盆地東部沉積物在下部為淺色礫岩、細砂岩、粉砂岩夾泥岩及煤層;上部為褐黑色泥岩夾砂岩及煤線;中部為深灰色鈣質泥岩夾細砂岩及煤線。盆地西部為灰色、灰黑色鈣質泥岩,微細層理發育。此期為盆地發育的全盛時期,形成的烴源岩厚度最大。

景谷盆地內的構造分區在中新世中期便逐漸形成,出現了西部斜坡、中部斷凹、東部斷階以及北部高斷塊區。勘探表明,中部斷凹應為盆地內主要烴源岩發育的凹陷區。在其餘幾個分區與該斷凹鄰近的結合部位沉積形成的扇三角洲前緣、水下沖積扇、河流三角洲平原以及深湖相區的密度濁流砂體等,成為良好的儲油層(桂寶林,王朝棟等,1987)。

至中新世晚期,盆地內鎮沅-景谷大斷裂繼續活動,使中西部以更大的幅度繼續下沉,而盆地東部則相對抬升。在近南北向分支斷裂的繼續作用下,盆地內各區塊的輪廓更為清晰。在中部斷凹形成半深湖、深湖相沉積,最大厚度可達1000m。盆地內次級斷裂系統十分發育,決定了盆地以斷層圈閉為主的斷塊油藏的性質。

3.盆地萎縮期

晚中新世(

)是景谷盆地的收斂期。由於控制盆地發育的動力學機制從拉張轉為擠壓,使盆地東部進一步抬升,西部相對更下降,湖水顯著地向西退縮,沉積中心向西遷移。此期間形成的沉積物下部為含鈣質泥岩夾砂岩、砂質泥岩,厚350m;中部為砂質泥岩、泥質粉砂岩及細、粉砂岩,厚600~700m,上部為砂質泥岩、石英砂質岩夾砂礫岩,厚200~500m。隨著湖盆的不斷收縮,湖水逐漸變淺。

到第三紀後期,湖盆內水體進一步變淺,直至湖盆全被灰黃色、紫紅色含礫砂岩、砂岩夾粉砂岩所充填,厚約300m,該期的沉積物僅分布於盆地中段西側。

盆地東部內於抬升的幅度最大,因而所受到的剝蝕程度亦最高,預計剝蝕厚度達800~1000m,在東部地表可見

地層,

地層全部被剝蝕。

從上新世以後所發生的一系列抬升剝蝕作用,終於使景谷盆地發展、演化成為現今的構造格局與地貌。

至第三紀末期,景谷湖泊萎縮消亡。

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威遠江沿岸,其次是幾條支流沿岸,威遠江已進入老年期,河床開闊而彎曲,砂洲多發育,河漫灘面積增大,形成小島與牛軛湖。全盆地被現代河流切割、破壞,特別是威遠江的各條支流,如曼免河、課里河、景谷河等。這些河流對盆地內地形的形成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東部區域由於抬升運動,河流切割形成階地。

從整個盆地的發展過程來看(圖2-4),景谷盆地屬於深斷裂控制的拉張斷陷盆地。後期的斷裂活動和抬升運動控制著盆地內部各個時代的沉積。

沉積前;D—現今構造

㈦ 大家幫我看看吉電股份000875,002067景谷紙業, 600333長春燃氣

漲不了多少了 潛力到了

閱讀全文

與雲南景谷盈利能力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比較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瀏覽:591
如何查詢個人持有的基金凈值 瀏覽:777
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 瀏覽:883
中國貴金屬交易所發展史 瀏覽:598
進口高純貴金屬材料 瀏覽:54
會理財的意思 瀏覽:124
紅棗期貨上市受益股票 瀏覽:745
陝西金葉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747
交易師多屏全推122 瀏覽:708
信託打包 瀏覽:483
外匯年檢是什麼 瀏覽:658
布魯克融資 瀏覽:84
瀘州老窖股票最低價是多少 瀏覽:981
通達信手機版沒有國際貴金屬 瀏覽:781
融資性擔保的性質 瀏覽:511
香港的信託基金 瀏覽:187
基於macd的價格分段研究 瀏覽:707
基金東方紅169101 瀏覽:273
旺順閣融資 瀏覽:785
短線寶投資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