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尚德光伏行業分析報告

尚德光伏行業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22-02-22 22:09:02

⑴ 有誰知道無錫尚德太陽能公司現狀

破產重組後的現在尚德,經過殘酷的13年之後,14年屬於調整期,整體開始向好發展。

⑵ 我國光伏太陽能產業的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

太陽能發電,太陽能LED照明節能減排,實現能源替代,效果顯著。經過兩年多的實踐,人們認識到太陽能熱利用是投資少、見效快、經濟實用、節能減排,實現我國能源替代的一個好產業,國家也正大力扶持和支持,學校、賓館、飯店、洗浴中心,廣場,農村道路,市政要道等等紛紛建設太陽能照明系統,太陽能發電照明系統的市場存在擴大空間。新農村建設與建築節能也為太陽能照明的應用推廣帶來機遇。 我國雖號稱世界生產第一大國,但中國太陽能發電LED照明市場不容樂觀。伴隨著中國太陽能LED照明產業的急速發展,行業內競爭者極劇增加,大量小規模生產企業和無品牌小作坊混雜其中。雜牌企業因為規模小、質量差、服務弱,只能依靠價格戰生存,給真正高投入進行產品研發、推廣和生產的優秀企業帶來困難,進而影響了太陽能LED照明的產業形象,阻礙了太陽能發電LED照明系統的推廣使用。目前全國太陽能發電LED照明企業已達5000多家,然而,實際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只有20家,前十名品牌市場份額相加起來也不超過20%。散、亂、差已經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
目前,照明消耗約占整個電力消耗的20%左右,降低照明用電是節省能源的重要途徑。為實現這一目標,業界已研究開發出多種節能照明器具,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離「綠色照明」的要求還較遠,開發和應用更高效、可靠、安全、耐用的新型光源勢在必行。
到2006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總計為2億噸標准煤(不包括傳統方式利用生物質能),約佔0.5個百分點,為201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佔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10%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目前,我國正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光伏發電的國內市場發展:一、啟動送電到村工程;二、在特殊工程上運用光伏發電,如世博會、奧運會等;三、在沙漠地區建光伏電站;四、動員一些城市啟動屋頂計劃;五、研究制定提高光伏發電競爭力的電價政策(光伏產品90%的出口以及國內市場的缺失,都可能限制中國光伏產業的長遠發展。一旦國外光伏產業政策有變或者為保護本國產業採取限制進口的措施,中國近年來大量上馬的光伏項目將面臨困境)。
a. 太陽能照明的技術創新
LED以低功耗、超常的使用壽命被廣泛應用到信號指示、數碼顯示等弱電領域。然而,由於傳統LED光源開光角小,點面積的亮度高,光的散射具有極強的方向性,光源易形成光點,光均勻度不好等因素,束縛了其在照明領域的應用。
通過對傳統太陽能照明燈具結構、智能控制器、反光燈角度的更新和技術改進,進行最佳傾斜角設計,使平頭和圓頭優勢互補,從而使其發光更均勻、整體亮度更高、成本更低、更有利於應用推廣。
平頭LED的柱式和炬式組合光源結構,通過合理控制平頭超高亮度白光LED安裝傾斜角度,使LED組合光源所發出照明光的均勻度及照度得到大幅提升。該技術不但能使光效加強,而且組合光源耗能僅4W左右,所發出光的亮度可達20W節能燈或40W白熾燈的亮度,可以更有效利用太陽能。只需要12W太陽能電池的容量,12V/24Ah的蓄電池組就能夠保證此種LED發光源在5個陰雨天持續有效工作,並且,使用壽命在10萬個小時以上,為節能燈的10倍以上。
為路燈領域專門研製的組合發光源——十字型和矩形組合發光源,充分發揮平頭LED開光角度大光均勻度好和圓頭LED點面積亮度高的優點,使兩者取長補短,發揮最大的光效,克服了平頭LED點面積亮度不如圓頭LED,而圓頭LED光均勻度不如平頭LED的缺點。
在控制器方面,利用太陽能光電轉換技術,實現電能的最大化收集,在電能的儲備完成後,蓄電池向發光源提供12V直流電源,使發光源產生6500K的白光。同時,通過精簡智能控制器結構,使結構更加簡單,故障率更低,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做好了技術准備。而且,通過檢測太陽能電池輸出和蓄電池電量,從而確定系統工作狀態,實現了整個系統的自動控制和智能管理。
b. 太陽能照明燈具的推廣應用
太陽能作為一種新興的綠色能源,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得到迅速的推廣應用。作為第四代新光源,在城市亮化美化、道路照明、庭院照明、室內照明以及其他各領域的照明和應用中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尤其是在偏遠無電地區,太陽能照明燈具更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般人認為,節能燈可節能4/5是偉大的創舉,但LED比節能燈還要節能1/4,這是固體光源偉大的革新。除此之外,LED還具有光線質量高,基本上無輻射,可靠耐用,維護費用極為低廉等優勢,屬於典型的綠色照明光源。
超高亮LED的研製成功,大大地降低了太陽能燈具使用成本,使之達到或接近工頻交流電照明系統初裝的成本報價,並且具有保護環境、安裝簡便、操作安全、經濟節能等優點。由於LED具有的光效率高,發熱量低等優勢,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照明領域,並呈現出取代傳統照明光源的趨勢。
在我國西部,非主幹道太陽能路燈、太陽能庭院燈漸成規模。隨著太陽能燈具的大力發展,「綠色照明」必將會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節能發電照明下太陽能的機會:
2010年,中國道路照明市場預期達2800多萬盞路燈,每年約新增及更換路燈達300-400萬盞,呈現出龐大的LED大功率路燈市場。
2011年LED路燈增長約800多萬盞,產值達21.5億美元。隨著LED光效的提高與價格的下降而大面積應用,由此LED照明市場需求的潛力將會迸發。
行業背景:LED照明中南市場潤含商機無限我國經濟建設情況好轉,城市化基礎建設進程加快,使LED照明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文明城市創建,將促使湖南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城市道路照明設施數量大幅劇增
2010年的春季燈飾展共有9個國家和地區的381家商號參展,吸引了22,784名業內買家參觀,較2009年增加40%。專區大放光芒大會設置不同專區,以突顯燈飾業主要的業務領域,除了LED照明專區及環保照明專區,還有迎合市場對節慶及裝飾燈具需求的裝飾照明專區,其他專區包括燈飾配件及零件專區,燈飾管理丶設計及技術專區,以及專業照明專區。
太陽能燈展會說明:美國和中國內地是最大的市場,分別佔23%及20%份額。春季燈飾展在4月舉行,國際買家都在這個采購旺季匯聚亞洲,觀摩最新產品,發掘新穎意念。促進資訊交流照明科技持續向前邁進,推動燈飾業蒸蒸日上,業者必須追上業界步伐,留意市場最新動態。加大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力度,增強居民使用高效照明產品意願,加快綠色、節能光源產品的開發推廣和應用,打造自己的優勢品牌已成為我國燈具行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和燈具行業持續發展的目標。
另外,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太陽能充電站既是充電站,也是發電站,也是儲能電站,三位一體,看上去很美。但是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如果只是經營這三項業務,很可能是長期虧損的。太陽能充電站首先必須是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和電動汽車的銷售和服務網點,這樣才能保證從開始營運就有一定的現金收入。其次,太陽能充電站必須建設咖啡店、雜貨店、茶餐廳之類的服務設施,因為充電和維護的時間比加油的時間要長,客戶正好利用這段時間休閑購物。因為太陽能充電站既沒有汽油和柴油的異味,也沒有油庫起火的恐懼,來往均是零排放的車輛,如果規劃設計和管理得法,它們完全可以成為城市沙漠里的綠洲,成為農村綠洲里的宮殿,成為城鄉結合的靚麗風景線。
設想中國的高速公路(甚至非高速的公路)旁建滿了太陽能充電站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這便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城鄉一體化,因為城市延伸到了鄉村,而鄉村延伸到了城市;這便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低碳經濟,因為太陽能充電站完全沒有碳排放;這便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拉動內需,因為太陽能充電站的投資與消費都在國內,既不需要出口,也不需要進口;這便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因為太陽能充電站既是高科技,又是服務業,完全沒有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問題;這便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能源安全,因為太陽能不需要進口,不怕索馬裏海盜,不經過馬六甲海峽,也不擔心核輻射。
能源供應是制約中國增長和崛起的根本問題,而太陽能是地球的終極能源。與其花幾百億幾千億到塔里木建太陽能電站再花幾千億幾萬億許輸送到萬家億戶,不如花幾萬億在全國各地建幾百萬幾千萬個太陽能充電站。如果全國能夠比較均衡地發展,大家也就不會擠在北京上海深圳幾個大城市,把樓價炒到幾十萬一平米讓億萬百姓望樓興嘆畢生戮力為一蝸居而不可得。太陽能充電站是中國人的機會,是中國人投資的機會,就業的機會,改善居住環境和提高消費水平的機會。
2). 風險研究:
1. 硅原料供應緊張
今天這個行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硅原料供應。一年前,在第一份太陽能行業報告中,我們預測對硅原料的強勁需求增長伴隨著有限的產能擴張,將導致非常高的硅料價格,以及硅料利用率的迅速提高,在過去的一年裡,這個故事變成現實。下面是對供應緊張情況的描述以及這個緊張市場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的仔細分析電子和太陽能兩個行業使用的高純度硅從2009 年的31000 噸增長到2010 年的35000噸左右,這個增長是由電子行業5%的年用量增長和太陽能行業20%的年用量增長推動的。許多太陽能公司要使用大量的硅料,如Evergreen Solar,京磁,茂迪,夏普,SolarWorld,Suntech(無錫尚德)等,如果原料充足,太陽能行業可以消耗更多的原料,因為太陽能終端用戶的需求增長遠超過目前可得到的硅原料。我們預計明年使用的硅料將增長到39000噸,增長速度僅受限於硅料供應。
2. 太陽能行業硅料用量
供應跟不上飈升的需求的原因是新的硅料生產線(即使是熟地工廠)需要18 到24 個月的建設期,而5000 噸的產能需要2.5 億到5 億美元的投資。短期的措施是消除生產薄弱環節,生產線滿負荷運作,降低庫存。去年以上情況都發生了,但只起到有限的作用。我們的調查顯示,全球產量將從2009 年的61000 噸增長到2010 年的65000 噸和2007 年的52000噸(產量和用量之間的差額是約1000 噸廢料),總體而言,這些短期措施僅使年供應量增加了12%,如果全部用於太陽能相當於300 兆瓦,雖然這些增長已相當可觀,但是它是遠遠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太陽能行業的需求。由於來自太陽能行業的需求增長超過了產能的增長,導致硅料的價格大幅上升,在過去的兩年,太陽能級的硅料價格上漲了67%,從2009 年的每公斤24 美元到2010 年的32 美元及今年的40 美元,而2012 年很可能進一步上漲到每公斤50 美元。電子級硅料的價格也跟隨同樣的上漲步伐(通常電子級硅的成本比太陽能級的硅高10 美元/公斤)。值得指出的是對太陽能級硅料價格的預估超出了我們在去年報告中的預估,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看到價格還有上漲的潛力,因為太陽能和電子公司雙方都在繼續爭奪硅料的供應。
a. 硅料緊張的正面影響
1、促進了上業的利潤增長
緊張的硅料市場對這個行業里的公司具有正面的影響,隨著科技泡沫的破滅,硅料生產商經歷了數年的損失,而如今Hemloack,Wacker,Tokuyama,Rec 和MEMC 等公司正享受一段非常有利可圖的時期。兩年中,太陽能級和電子級硅料全球平均價格都上漲了大約15美元/公斤,這個結果導致它們的稅前利潤率從盈虧平衡上升到30%,我們預期2012 年會進一步上升到40%。面對飈升的需求和高漲的價格,所有原料生產商的一致反應是擴大產能。 從硅料的長期展望來看,到2010 年硅料產量將有非常大的增長。根據已經投資和很可能投資的產能擴張計劃,我們回首硅料產量從2005 年的32000 噸增長到2006 年的36000 噸,2007 年的42000 噸,2008 年的52000 噸,2009 年的61000 噸,2010 年的65000 噸。2010年的預測中包括中國、台灣和韓國等東亞地區的約10000 噸。
2、減少了中游的價格競爭壓力
與硅料短缺對很多太陽能公司是不利的觀點相反,我們認為價格上漲對很多公司是一個好消息。在通常情況下,緊張的硅料市場意味著下游的價格競爭在減弱,因為能獲取原料比價格更重要。實際影響是,硅原料價格的上漲已傳導到整個供應鏈,在供應鏈的每個層面都可以看到價格的上漲。我們預計硅料價格從去年的每公斤32 美元上漲到今年的40 美元和2012 年的50 美元,這意味著太陽能電池每瓦的硅料成本在2009 年上升了0.06 美元,2010年上升了0.07 美元。硅料成本的上升已經被矽片、電池片和組件價格的上漲
所抵消,簡而言之,硅料價格的上漲對許多太陽能公司都是一個好消息。
3、硅料利用率的持續提高
隨著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供應商和下遊客戶都有非常大的動力來提高硅料的使用效率,在整個生產供應鏈的各個步驟都取得了一定進步。在上游,硅料生產商減少廢品率,大型硅料生產商的廢品率占整個產量的比重由一年前的10%下降到2010 年的5%。同樣,硅錠製造商在利用更多的可循環原料,矽片製造商在切割更薄的矽片並減少切割的損耗,電池片製造商在生產轉換效率更高的電池。例如,夏普生產的部分電池的厚度已低於200 微米,2009年行業平均厚度約為300 微米,Sunpower 公司生產的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21%,2009年行業平均轉換效率為17%。所有這些努力都對減少硅原料的每瓦用量產生了可觀的作用,根據眾多調查,硅原料的每瓦用料從2009 的12 克減少到2010 年的11克,2012 年將進一步下降到10 克。這等於在相同的硅料用量下2010 年新增了100MW 的產量,2011 年新增了225MW產量(相當於2009 年全年產量的20%)
4、鼓勵成本的節約
因為價格競爭有限,任何成本的節約直接增加了利潤空間,這產生了減少成本的強大動力。減少成本通常集中在提高硅料的使用效率上,例如減少切割損耗,切出更薄的矽片和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利潤增加的一個事例是,REC 的子公司ScanWafer 生產的矽片約佔全球的13%(2009 年為300MW),盡管硅料價格在上漲(ScanWafer 是按市場價從REC 子公司SGS 內部獲取硅料的),ScanWafer 的EBIT 利潤率從4%提高到13%,增長了3 倍,同樣的事例也發生在電池和組件身上(註:中國的企業在組件生產具有巨大的人工成本優勢)。在所有中游製造商都在努力大幅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我們預期那些沒有受到硅料供應緊張影響的公司的利潤率,在未來的18 到24 個月將進一步提高。
5、促使市場集中度的提高
可能有一打的中游的優勢公司將會從緊張的市場中獲益,這包括那些與原料供應商有很強戰略關系的大型矽片、電池片和組件公司,如Sharp,SolarWorld,REC,Q-cells,以及那些在硅料使用效率處於行業領先因而能支付較高的硅料價格的公司,如EvergreenSolar,Sunpower,RWE Schott,另外投資擴張於非硅技術的公司如ECD,First Solar,Wurth
也有可能擴大市場份額。總之,我們預期領先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市場份額在2010 和2011年將繼續擴大。
6、促進非晶硅技術的發展
硅料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促使非晶硅技術的產出在上升,我們預計基於非晶硅技術的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將從2009 年的90MW 提高到2010 年的140MW 和2011 年的240MW,這些增長主要來自於CSG-Solar,Fisrt Solar,ECD,Kaneka,Mitsubishi Heavy,Fuji Electric,Antec Solar,Shell,Wurth,Daystar 以及其它公司。
總結:我們對硅料供應自下而上的估算表明,盡管存在原料供應緊張的問題,整個太陽能電池行業在2010 和2011 年產量將持續快速增長,我們預期2012 年產量至少增加0.35GW,從2009 年的1.15GW 增加到1.5GW 以上。這種增長是由硅料產量的增加,硅料庫存的減少,硅利用率的提高以及非硅技術的新增部分等幾個因素共同促成的。在2010 年,以上因素會促使太陽能電池產量增加到2.0GW。這意味2005 年產量至少增長30%,2006 年至少增長35%。
b. 硅料緊張的負面影響
緊張的硅料市場當然具有負面的作用,尤其是它增加了所有公司的波動和風險。甚至是有可靠原料供應和產能利用率高的公司也可能出現盈利的波動。硅料供應緊張可能造成更高波動和風險的幾個原因如下:
1、原料庫存水平降低
許多公司的硅原料庫存(指多晶硅和矽片)已經降至極低,一家大型電池和組件公司的原料庫存從2004 初的50 天下降到只有不到5 天的原料庫存。許多小公司根本沒有硅料和矽片庫存,這些小公司面臨缺少原料而被市場擠出的風險,硅料供應商傾向於供給那些他們認為有很大機會生存以及履行長期合約的大客戶。很低的原料庫存增加了產量和盈利波動的風險,例如台灣茂迪2005 年第一季由於矽片短缺,銷售收入月環比出現了9%的負增長(同比則增長了164%)。
2、發生工廠事故的可能
硅料市場的另一個風險來自於硅料工廠可能發生事故,表面看,這種風險是真實存在的,因為為了滿足需求,這些工廠都在超負荷運轉,幾乎沒有維護。經管如此,對大型硅料生產商的調查說明,根據歷史紀錄判斷發生大的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現在,這種風險值得牢記在心,因為它會對中游生產商的產量和利潤帶來波動。例如,一座年產5000 噸的工廠由於事故關閉了一周,將減少100 噸的硅料供應,相當於8MW 的光伏產量。雖然8MW 只是全球年產量的0.5%,它是夏普月產量的25%,佔小公司產量的比例就更高,而小公司可能會因事故而被完全中斷原料供應。
3、電子需求的復甦
還有一個風險來自於電子工業需求增長速度的大幅提高。我們預計在2010 和2011 年電子工業硅料用量的年增長率為5%,在目前的訂單和電子工業下游增長速率的情況下,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這樣的用量增長是現實的。但是如果電子產品的需求超過了這個水平,它將會對太陽能行業的硅料供應造成擠壓,從而產生更大的波動。
4、傳統硅料供應鏈關系的混亂
傳統上,太陽能行業使用的大部分硅都是由硅錠和矽片製造商購買的,這些硅料來自於硅料生產商、再循環的硅料以及電子工業的晶片生產商手中。隨著硅料市場變得越來越緊張,下游的公司如電池片公司、組件製造商,甚至零售商和系統安裝公司也在與硅料公司聯系,期望為他們的上游公司獲取硅料。緊張的市場和傳統銷售渠道的混亂造成快速膨脹的大量客戶湧向所有可能的供應商那兒尋找硅料,這個結果產生了人為需求和甚至蜂搶的短缺心理。
5、產能利用率下降
表面上看,太陽能電池產量的增長似乎是強勁的,但是它遠遠不能滿足終端客戶的需求以及太陽能生產商的需求,根據調查,全球硅錠、矽片、電池片和組件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只有70-80%。許多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更低,例如在中國,硅錠和矽片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通常低於50%。隨著下半年新增產能的釋放,這個數值可能會繼續下降。顯然,低的產能利用率對利潤率有很大的沖擊。
以上對整個行業是個壞消息,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因為緊張的硅料市場會給優勢企業帶來暴利。對硅料產能制約的總結。我們認為在未來兩年硅料供應緊張是太陽能行業最主要的風險,如果其中某些公司無法獲取足夠的原料供應,將會造成盈利增長波動的風險。但是,緊張的硅料市場也有積極的一面,尤其對那些能夠成功獲取硅料的公司,例如上游企業高額的利潤率,減少了中下游企業的競爭,成本節約帶來的利潤增長,市場集中度的提高等,總體而言,硅料緊張提高了盈利空間但也帶來了很大的波動,為了平衡原料供應給公司帶來的風險,我們建議投資者對太陽能採取組合投資的方式。

⑶ 光伏的國內現狀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的自主研發實力普遍不強,主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和核心設備均靠進口,技術瓶頸已嚴重製約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封裝環節技術和資金門檻最低,但由於原材料價格暴漲、封裝產能過剩,政策的不定時波動,導致這些企業基本上沒有多少利潤,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

去年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指出,「但我國光伏產業高端產能尚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關鍵工藝技術與國外領先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核心光伏裝備領域,新型薄膜、異質結等技術路線發展緩慢,基礎創新能力也亟待提升。」

另外,人才緊缺也是光伏行業發展的一大現實困境,截至2018年,真正開設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只有56家。而我國目前高等院校有約1388所,教育部高職高專新能源分教指委主任委員戴裕崴教授說,因為國內缺少專門的高技能人才,一般只好招用電子、化工等專業畢業生,根據需要再培養。光伏產業大部分需要的是復合型技能人才,巨大的缺口亟待高職畢業生填補。

某知名太陽能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光伏產業蓬勃發展,太陽能的應用領域愈來愈廣,但是專業對口的人才太少了,每年缺口約有20萬。

光伏現狀資料《光伏企業應當為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多做考慮》

⑷ 光伏太陽能產品目前市場銷售情況

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太陽能光伏產品第一製造大國。然而,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產品銷售主要依靠出口。這種"兩頭在外"的產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全球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具有無污染、可持續、能源總量大等優點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已逐漸登上世界能源舞台。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日新月異,各種太陽能光伏產品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從太陽能路燈到太陽能並網發電,從MP3播放器到太陽能汽車……太陽能光伏發電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據相關預測,203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的佔比將達到10%以上;到21世紀末,太陽能光伏發電所佔比率將更高,預計會突破60%。這些數字足以描繪出太陽能光伏產業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對時代機遇,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光伏產業發展計劃,我國的光伏產業也在國內外市場的推動下經歷了爆發式的成長過程。2009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已佔到全球總產量的40%,成為名副其實的光伏產品製造第一大國,並涌現出一些像尚德電力、賽維LDK等一批國際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巨頭。同時,在知識產權方面,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也結出碩果:據統計,1990年至2009年,在太陽能光伏領域,我國共申請相關專利4400多件,僅次於日本,居全球第二位。然而,記者在深入采訪中了解到,雖然我國專利申請總量較為可觀,但光伏領域中的一些核心技術,大都集中在以佳能株式會社、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三洋電機株式會社為代表的國外企業手中。尤其是在多晶硅主流技術方面,我國仍與這些企業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產品銷售都主要出口,這種「兩頭在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此,有專家建議,我國應在做好產業整體規劃的同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研院校和企業的優勢,圍繞多晶硅提純、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重大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逐步突破技術壁壘,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從而確保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象發展強勁,品牌崛起專家:中國已成全球太陽能光伏第一製造大國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受到各國的重視。先是美國、日本等國家紛紛制定本國太陽能光伏發展計劃,之後德國、西班牙等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太陽能光伏產品的需求,形成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中華新能源動力與儲能委員會研究員李雷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開始迅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產業鏈日趨完善,規模產量日漸龐大。據業內人士介紹,2009年,我國光伏產量已達到4100兆瓦,穩居世界首位;其中,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產量佔到全球總產量的40%,遠遠超過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此外,多晶硅、矽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產能分別佔全球總產能的25%、65%和61%。目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太陽能光伏第一製造大國。據了解,太陽能光伏電池是光伏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環節,目前世界上有90%以上的光伏電池是以單晶硅或多晶硅為原材料生產出來的。「白天具有太陽能電池功能的太陽能接受板收集太陽光,並把陽光輻射轉化為電能儲存起來,晚上或待需要時再釋放電能供人們利用,這就是光伏發電的一個簡單過程,其中太陽能電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利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於洋告訴記者。在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產能規模逐漸增長的同時,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光伏產業應用的政策,如《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從法律和戰略層面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整體發展規劃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光伏產業的應用市場也開始迅速擴張。據統計,2009年,我國的裝機容量已達到350兆瓦,2010年預計將超過500兆瓦。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刺激,使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到光伏產業鏈中,並涌現出一批如尚德電力、賽維LDK、天威英利等在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太陽能光伏企業。據了解,目前在全球太陽能電池1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了4位。其中,僅尚德電力一家企業,2010年就為全球新增太陽能光伏產品1500兆瓦。
發展知識力量倍受重視,專利申請全面開花專家:自主知識產權為企業不斷開拓市場保駕護航 「光伏產業巨大的發展前景吸引了我國眾多企業的加入,但是隨著市場的成熟、行業門檻標準的提高,如果企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不過關,將難以在光伏領域長久發展。」賽維LDK技術研究院主任蔣榮華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事實上,我國很多光伏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不斷加強研發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些企業已成功積累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尚德電力是我國較早進入光伏產業的企業之一,目前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以及光伏發電系統等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據尚德電力公關事務部張建敏介紹,尚德電力一直堅持崇尚科技、持續創新的理念,每年將銷售收入的3%用於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技術研發。截至2010年10月,尚德電力已在國內外申請專利240多件,其中多數為發明專利,涉及領域包括晶體硅太陽電池、太陽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系統等多個核心技術領域。賽維LDK也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矽片生產企業,通過多年的自主研發,已在光伏產業多個技術領域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截至2010年11月,賽維LDK已在中國申請專利62件,其中發明專利有43件;同時,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遞交了PCT專利申請。」蔣榮華告訴記者,專利不僅幫助企業更好地開拓了國內外市場,同時也加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據北京知識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專利分析服務中心(下稱知立方專利中心)主任趙棟介紹,通過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資料庫(DWPI)檢索太陽能光伏領域相關專利後發現,1990年至2009年,我國光伏產業領域的企業共申請相關專利4400多件,僅次於日本,居全球第二位。比美國、德國分別高出了1%和5%。 問題關鍵技術依賴進口,產品市場90%在國外專家:「兩頭在外」,中國仍處全球光伏產業價值鏈中端 近年來,雖然我國太陽能光伏技術和光伏產業發展迅猛,並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專利,但核心技術專利較少。據了解,太陽能光伏核心技術領域涉及把輻射能轉換為電能,通過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用於製造、處理半導體器件的方法或設備等方面。記者從知立方專利中心提供的一份專利分析報告中了解到,截至2010年11月,在我國申請的H01L03專利權人排名中,佳能株式會社以141件專利申請遙遙領先,明顯多於其他申請人;其次是夏普株式會社121件、三洋電機株式會社108件、半導體能源研究所株式會社89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84件。在排名前10位的專利權人中,還有3位來自中國的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和南開大學,他們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分別是75件、66件和60件。「國外企業在我國光伏技術核心專利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趙棟向記者坦言,雖然近年來我國科研院校和企業已加大在該領域的研發力度,但與國外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我國在該領域的專利大戶多為科研院校,產業化水平相對較低。此外,國內企業還沒有掌握太陽能電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技術,尤其是多晶硅提純技術方面,我國還存在一定差距。「多晶硅主流技術掌握在以德國瓦克公司為代表的國外企業手中,目前國內多數企業的多晶硅技術都是從俄羅斯引進的。」李雷告訴記者,目前美國、日本等國家壟斷了全球多晶硅料的供應,中國企業從國外購買硅料後,在國內加工成矽片、太陽能電池,最後組件封裝後再出口。「原料、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產品市場銷售90%又在國外,這種『兩頭在外』的模式使國內一些光伏企業承擔了多晶硅生產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後端生產環節,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成本很高,這都直接影響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生命力。」尚德電力董事長兼CEO施正榮博士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尚處於全球光伏產業價值鏈的中端,離光伏產業強國還有一段路要走。 建議做好產業發展規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家:聯合攻關突破技術壁壘,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 核心專利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因此突破技術瓶頸已成為各方共識。據了解,在我國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中,太陽能發電被明確列為新興產業中重點發展的新能源領域。而在我國的「973」、「863」科技支撐計劃中也圍繞光伏電池材料、光伏電池、並網光伏電站等關鍵領域部署了一系列重大項目,並進行重點支持。李雷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整合力量,發揮科研院校和企業的優勢,就多晶硅提純、晶體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重大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逐步突破技術壁壘,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從而確保整個產業健康發展。「企業應充分利用專利信息,通過專利申請趨勢來分析太陽能光伏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也應積極採取措施,調整技術創新的重點和方向,從而加強相關領域技術研發力度,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趙棟告訴記者。同時,針對目前國內大多數多晶硅企業從國外引進技術的情況,李雷表示,一方面企業在引進技術的同時要做好消化、吸收和本土化再創新,以防企業發展命脈被別人所掌握。另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也應就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參數出台相關標准,逐步加強我國標准體系建設。此外,針對我國光伏產業鏈發展不太平衡的狀況,如多數企業集中在產業鏈中間環節,上游硅料生產缺乏核心技術,李雷認為,光伏產業需要一個科學的、符合產業發展現狀和規律的規劃。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結合業內行業組織,開展較為全面的行業調查,並出台發展規劃和激勵政策,引導產業可持續發展。據了解,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就從政策、法律法規和戰略方面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給予扶持。其中,德國就通過立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隨後,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也紛紛制定了本國光伏產業發展計劃,並出台相關政策對光伏電池進行補貼。對此,李雷建議,我國相關部門應聯合推進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積極推進光伏發電示範工程的建設,加大示範工程的補貼力度,從而不斷擴大我國光伏發電應用市場,並形成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

⑸ 光伏行業的現狀和將來

光伏(Photovoltaic):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Solar power system)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並網運行兩種方式。

同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分類,一種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發電系統;一種是分布式(以>6MW為分界),如工商企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民居屋頂光伏發電系統。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新增裝機量為48.2GW。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中集中式裝機32.7GW,我國光伏市場並網裝機主要集中在Q4,2020年Q4並網裝機為29.4GW。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新增裝機量為48.2GW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2020年新增裝機量為48.2GW,同比增長60%。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量為2605 kWh,同比增長16.2%,占總發電量比重3.5%。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光伏發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⑹ 光伏行業在未來5年呢的前景如何

未來5-10年光伏產業將迎爆發式增長
2010年下半年開始,光伏產業已經取得恢復性增長,市場需求的旺盛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預計未來5-10年內,光伏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在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各國不斷落實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推動下,全球太陽能年新增裝機容量從2005年的1.4GW增長至2010年預期的15GW,五年間增長了十倍有餘。與補貼落實推動了過去五年的光伏行業高速發展相對應的,太陽能發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並最終低於火電成本,將是未來五年行業第二波高速成長的主要推動因素,而爆發式增長的觸發點將是大國實現光伏上網平價。 未來3至5年內,隨著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規模效應的逐漸顯現,多晶硅價格有望從目前的每噸60萬元降至30萬元;矽片生產環節的成本將通過耗材利用率和設備效率的提高降低40%以上;新型光伏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也將為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作出巨大貢獻。重要的是,這些進步都是我們基於目前各光伏企業的技術研發進度所能看得到的。 綜上,我們認為在一些日照條件較好的地區,光伏發電成本將在2013年以前降至0.6元/度以下,這意味著在歐美部分高電價地區,光伏發電的成本將低於其傳統能源的上網電價(如義大利火電上網電價為0.08歐元/度),也就是說,光伏發電無需補貼即可實現盈利。 在中國,0.6元是政府開始大規模補貼風電的開始,經過2005年到現在的大規模補貼,中國的風電每年新增裝機接近20GW,能源儲量、發電穩定性均勝過風電的太陽能一旦成本低於風電、甚至火電,其規模將不可限量。 如果以2015年實現替代全球10%的火電發電量計算,意味著有1500GW的太陽能裝機,即年均300GW,這一數字將是2010年15GW新增裝機規模的20倍。這波以成本下降為主要推動力的光伏行業第二波增長將比前五年的政策推動來得更加迅猛。 與此同時,我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提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實現方式,但在我國目前的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和石油幾乎占據九成,非化石能源所佔比重僅為6.5%,其中太陽能所佔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中國是一個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目前我國對太陽能的利用還處於剛起步階段,這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各地方政府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也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光伏產業,江西新余的「世界太陽能之城」、山東德州的「太陽能城」、江蘇徐州的「新能源之都」、河北保定的中國「太陽之城」、遼寧錦州的「綠色能源城」、甘肅敦煌的「大漠太陽城」,陝西省、河北省、廈門市均將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其「一號工程」。

⑺ 光伏行業現狀怎麼樣啦

你好,光伏行業經過5.31政策之後,淘汰了一大批靠譜補貼生存的尾部企業,目前行業發展穩步向前,而且在平價市場到來之後,光伏市場的競爭會更加的激烈也更加的良性,因為無補貼情況下,靠的就是產品的質量來提升企業口=口碑,獲得用戶的認可。
目前光伏發電的最大瓶頸就是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還未達到理想的目標,隨著未來技術的不斷革新,一旦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大幅度提高,光伏太陽能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
就目前來看,光伏發電依舊是很多國家大力支持的綠色用能方式,目前在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鄉村建房配備光伏站已經是標配,且帶有儲能設備,完全實現用電自給自足。
在我國,目前城鄉市場還有很大的,現在很多農村家庭依舊對於光伏發電比較陌生,還有很大市場可以開拓。國家目前也在大力推動光伏發電,2020年安裝光伏發電站還有8分錢的發電補貼,工商業屋頂,企業廠房屋頂更是安裝光伏發電的好地方。
因此光伏發電不會衰落,隨著技術和國家對綠色環境的高要求,光伏太陽能發電會上越來越多的人用能選擇。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⑻ 最近國內光伏業遭到美國雙反調查,滅頂之災,尚德也快倒閉了,實情如何還有希望嗎什麼原因

光伏產業是個很矛盾的產業。美國對中國進行雙反調查是事實,但不等於國內的光伏產業就完蛋了,至於尚德股價從120美金到2美金了,理論上是要倒閉了,但政府不會讓它倒閉的,政府給了那麼多補貼,咋辦呀?!先維持著解決點老百姓的就業問題也好。光伏產業的問題不是簡單的生產過剩問題,而是國內沒有核心技術,沒有產業標准,一團亂麻。讓美國人治理清楚了,就好了。

⑼ 急 誰知道無錫尚德太陽能股票的行情和代號

尚德太陽能 (股票代碼:STP)
產業別:能源業-另類來源 類股別:石油/能源類 產業中的推薦排名:42家中的第8名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2638萬股美國存托憑證股票,定價為15美元。尚德電力的美國存托憑證股票是在2005年12月26日開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代號為STP。尚德電力是首家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民營企業。

閱讀全文

與尚德光伏行業分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比較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瀏覽:591
如何查詢個人持有的基金凈值 瀏覽:777
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 瀏覽:883
中國貴金屬交易所發展史 瀏覽:598
進口高純貴金屬材料 瀏覽:54
會理財的意思 瀏覽:124
紅棗期貨上市受益股票 瀏覽:745
陝西金葉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747
交易師多屏全推122 瀏覽:708
信託打包 瀏覽:483
外匯年檢是什麼 瀏覽:658
布魯克融資 瀏覽:84
瀘州老窖股票最低價是多少 瀏覽:981
通達信手機版沒有國際貴金屬 瀏覽:781
融資性擔保的性質 瀏覽:511
香港的信託基金 瀏覽:187
基於macd的價格分段研究 瀏覽:707
基金東方紅169101 瀏覽:273
旺順閣融資 瀏覽:785
短線寶投資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