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流通的股票好不好
好不好看自己怎麼認為,下面介紹一下全流通股票:
我國股市成立時制度上比較特殊,一家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流通(即在交易所公開買賣),包括國家股,法人股等等,這就是所謂的「股權分置」或「全流通」問題。一般投資者購買的是可以流通的流通股。這就造成了很多問題。
目前正在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就是要讓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買賣,也就是「全流通」,讓股市在制度在走向完善,讓其正常發揮作用。
這項改革有很多困難,制度上的、利益上的、操作上的等等,其中之一就是利益的再分配。
非流通股東的持股成本大都很低,而流通股東的成本很高,比如以前的國企改製成股份公司時,按凈資產折價為國家股,後來發行現流通股時則按幾倍於凈資產的價格發行,當時由於國家股不能流通,發行時也沒有太多問題。現在如果都可以買賣了,對流通股東就很不公平,這就需要非流通股東向流通股東支付一定的補償來獲取「流通權」,這就是所謂的支付「對價」。
2009年6月19日晚,國務院宣布在境內證券市場實施國有股轉持政策,轉持國有股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從而掀開中國證券市場全新的一頁。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曾經是長期困擾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桎梏。從2005年4月末開始,一場席捲整個市場、波及多個方面的股權分置改革相繼展開,並於2006年底初步告捷,奠定了全流通股市的制度框架。
但是,進入「後股改」時期的中國股市並不平靜,對於「大小非」、「大小限」的議論仍不絕於耳。特別是在市場低迷時,對於解禁股的各種爭論更趨激烈,解禁股甚至被指為「砸盤」的罪魁禍首。
而一旦市場情緒高漲之時,人們對解禁股的關注度又驟然降低。從2009年3月以後的市場看更是如此。人們對所謂的「大小非」股票不再恐懼,可以解釋為「牛市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也折射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日益得到夯實。
如果說始於2005年4月末的股改大變革奏響了中國股市步入成年的號角,那麼這個成人禮儀式顯然還沒有落幕:股改成功只是它的上半場,建立起中國特色的全流通市場是這個成人禮的下半場。
B. 股市全流通有什麼好處
郎咸平教授在清華大學談股市改革
那麼我們其它的改革呢?比如說股改。這個可能跟你們關系不大,因為你們都不是股民。你們同學當中有股民嗎?可能不好意思講,是嗎?(笑)你們最好不要炒股票。你不好意思講的因為是因為你被套牢了。(笑,掌聲)只要談到改革都有問題。(笑)什麼叫做「股改」,我們到底清不清楚「股改」的概念。讓我們回頭看一下英國這個邪惡的帝國主義怎麼做股改的!(笑,掌聲)英國有很多的國營企業,所以在撒切爾夫人時代進行了「股改」。但是股改有股改的原則。這種改革都是和國企改革相對應的。股改三部曲,第一部曲是在國有股權的結構不變的情況之下,聘請職業經理人改革。第二部曲,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經營好的國有企業進行「股改」,而經營不好的國有企業不能進行「股改」。因為「股改」本身牽扯到英國中央政府的背書。只要政府把壞的公司推出,股民賠了錢之後就會罵英國政府。中央政府怎麼敢對老百姓言而失信,怎麼敢在老百姓的心目之中失去了其信用形象呢?因此,只有把好公司進行「股改」,希望老百姓可以賺錢。而現在我們的股改,是好好壞壞的公司全部進行「股改」!到最後的代價是我們的政府將信用一起賠了進去.
最後我只問監管單位三句話,第一:你敢不敢保證上市公司在股改前不大量收購流通股?你不敢保證。第二,你敢不敢保證上市公司不敢篡改選票,不敢賄賂選民? 你也不敢。我們已經知道的賄選事件,曾經在上海被大規模報道。第三,你敢不敢保證,推出法人股之後,上市公司不會製造假消息,在高位套現離場,坑害股民?最後,監管單位什麼都不能保證!而在什麼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之下進行「股改」,甚至把壞公司都一起進行「股改」,這就是對政府信用的破壞,也是對股民的再一次掠奪!同時,我們的股改的目的是要進行全流通。「全流通」重要嗎?你們看看美國的股票市場,美國政府的目的非常的清楚,就是為了全體百姓的利益。而我們的股改,是為了全流通!(笑)目的都搞錯了,進行「全流通」的改革,是讓全體的股民一起跟著受罪,承擔著改革的成本。這種股改能夠成功嗎?
第三步,也是讓我很痛心的地方。所謂的股改是全流通,讓政府退出股市。看看人家英國政府,股改後的公司,政府保有一股黃金股。在重大的決策,在涉及「國計民生」的問題上,中央政府對於股改的公司有一票否決權!那是對全體股民的一個保障!那是表示在任何時候,英國中央政府都會為了股民的利益而打算,這才是最根本的保障!而我們竟然要求政府完全退出股市。拿我們的股改和英國的「股改」比較一下。哪一個是為百姓打算,哪一個是真正社會主義的改革?(掌聲)
「股改」失敗之後怎麼辦?就算了嗎?誰負責呢?在今天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中,我們這種簡單引用一些國外的先進概念而創造的政策,必須要檢討。
C. 流通股是越多越好嗎,流通股多好還是少好
股票全部流通是我國近年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是保證我國股市正常發展的重大舉措,全流通解決了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分散不合理的問題,最終公司大小股東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對大股東而言,由不流通到可以流通,原來在手裡不容易交易的股票,現在可以在股票市場上賣高價,當然是天大的好處。 對上市公司而言,原來大股東的股票不可以在股票市場上變現,股票的漲跌與他們無關,所以他們只知道在股市中圈錢而沒有積極性經營好公司。現在他們的股票也可以在股票市場上交易,股票價格與他們的利益緊密相關,促使他們搞好公司的治理結構,促進公司的發展。
對股市來說,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了,股民願意出錢投資,是其一;全流通方便了收購、重組,增加了股市的活躍度,是其二。 對股民來說,上市公司經營改善了,盈利機會增多了;股市活躍了,掙錢的機會增多了,可不是有好處?何況股改時大股東還支付對價呢。 對國家來說,解決了股權分置這個歷史問題,這是一個好處,公司好了股市好了,可以多收稅這是二個好處,股民都有盈利,社會穩定,這是三個好處。股市好了,可以多發股票,那麼中央可以上市籌資,減輕國家負擔,這是四個好處。
D. 從長遠來看 股票的全流通是好是壞
好事,全球的股市基本上都是全流通的,影響就是大股東的利益和小股東一致了。能更好的體現公司的價值,中國股市要開放就必須全流通,中國的資本市場是要開放的,那它就要擴容,就要壯大,發展。從長期看,中國的股市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但這2年就不好說了。要謹慎對待股市的變化。
E. 我國股市要進入全流通時代了,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對股民有好處嗎
全流通的好處就是原來的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利益不一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可以使那些大股東真心做強上市公司
全流通的壞處就是現在的面臨的大小非成本太便宜這個問題,對二級市場造成了沖擊,使股民蒙受損失
F. 股票全流通的問題 啊
我國股市開始,由於所有制的問題,把股票分成了法人股和流通股,為了保證"公有制",國家必須要持有大部分股票,所以規定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只能由大股東也就是國有資產管理持有,但是在股票權利方面,和流通股是一樣的,可以同樣分紅、表決。後來,上市公司也出現了非國有企業,但法人股制度一直保持了下來。因此,客觀上,在證券市場交易的股票只是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只有1/3。所以流通股才可以在市場上交易,客觀上縮小的股本,所以市場給予了它們很高的流通性溢價,股價比不能流通的法人股高出很多,甚至幾倍幾十倍。但是,這種股權人為割裂的現象不利於證券市場的發展,所以就會有「全流通」問題。
「全流通」問題的難點就是,市場上的股票數量一下子多了2倍,那裡來的資金接受這些股票?流通股東當初是因為法人股不能上市才願意以高價買流通股,如果法人股上市,對流通股是不公平的。
股票全部流通是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是保證我國股市正常發展的重大舉措,全流通解決了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分散不合理的問題,最終公司大小股東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相對來講,散戶的利益並不大,只是獲的對價而已,而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最大化了,全流通後給股市影響可想而知,是利空,不是利好啊。
G. 已經全流通的股票好不好
全流通的股票,也就是沒有限售股,可以說是比較活躍,比較靈活,如果說風險,內當然也要看公司業績,同時容看公司高管對公司的一個前景判斷,如果高管對前景公司不看好,那樣的話非全流通股票風險大,因為到了解禁的時候,高管會套現。如果高管對前景比較看好,機構也看好,那樣的非流通股,股價很容易長起來。 全流通大盤股,一般來說機構少,他的價格不容易控制,相對穩定,風險也相對低點,但是機會也少點,會跟著市場節奏走。全流通小盤股,投機性強。風險也大。
H. 全流通股票和非全流通股票哪個好
全流通的股票好一些,但這種好僅僅是體現在心理上而已
因為很多所謂的「全流通」股票,僅僅是指大小非有資格可以賣他們的股票了,但實際上他們的股票都還握在手裡,沒有真正扔出去。
所以僅僅是名義上的「全流通」而已,到底市場真正接到他們扔出去的股票,那承受力如何,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