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裡能找到各城市的房價記錄
2008年世界主要城市房價排名 上海25位
根據「全球不動產指導」網站的最新數據,倫敦的房價仍然是世界最昂貴的,倫敦、紐約和莫斯科市區的公寓房價位列世界城市房價前三名,平均房價都超過1.5萬美元/平方米。
前十名中還依次包括巴黎、香港、東京、新加坡、印度孟買、巴塞羅那、日內瓦,平均房價都超過8000美元/平方米。
上海的房價均價被估計為3318美元/平方米,排在世界大城市的第25名。
北京的房價測算為均價在2282美元/平方米,排在世界大城市的第31名。
倫敦的房價仍然是世界最昂貴的。
如今倫敦市區最好地段的高檔公寓房價一般高達2萬-3.6萬美元/平方米,也就是20萬人民幣左右一平方米。較為差一點的地段也要1.4萬-1.9萬美元/平方米。
紐約緊隨其後,上曼哈頓地區房價平均在1.3萬-2.2萬美元/平方米之間,下曼哈頓地區的房價在1.2萬-2萬美元/平方米之間,中間價在1.6萬美元/平方米。
莫斯科房價高居第三,市中心的公寓每平方米價格在1-2萬美元之間,中間價1.5萬美元/平方米,僅比紐約略低。
第四是巴黎,巴黎房價每平方米在1.2-1.8萬美元之間,中間價1.38萬美元/平方米。
第五是香港,房價基本在1萬-1.5萬美元/平方米之間,中間價是12600美元/平方米,大大超過第六名東京的7600-11870美元/平方米,東京公寓的中間價11870美元/平方米。
新加坡號稱住房問題解決的好,但政府公屋除外的市場交易的商品住宅的房價則基本在1萬1-1萬3美元/平方米之間,中間價11800美元/平方米,排在世界第七。
第八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是印度的孟買,市中心公寓的中間價10222美元/平方米。
接下來是歐洲房價最貴的幾個城市,依次包括巴塞羅那、日內瓦、蘇黎世、馬德里。這四個城市的房價都在6000到1萬美元/平方米之間,分別排在世界大城市的第九、十、十一和十三。相比之下,德國的房價就要低很多,最高的慕尼黑房價也只有3500美元/平方米左右,法蘭克福的房價只有2400-3300美元/ 平方米,柏林更低到1840-2600美元/平方米。歐洲大城市中房價最低的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市區房價1850-2500美元/平方米。
悉尼的房價也是比較高的一個,房價中間價為7085美元。排在世界第十二。
該網站根據Ehome數據測算中國上海的房價中間價為3318美元/平方米,排在世界大城市的第二十五名,低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3417美元/平方米,但大大高於柏林的2462美元/平方米。中國北京的房價測算為2282美元/平方米,略高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2107美元/平方米,排在世界大城市的第31 名。
2008年各大城市市中心房價:美元/每平方米
英國倫敦(最核心的)24,250
美國紐約15,933
俄羅斯莫斯科15,531
英國倫敦(其他豪華的)15,202
法國巴黎13,826
香港12,599
日本東京11,870
新加坡11,800
印度孟買10,222
西班牙巴塞羅那9,871
瑞士日內瓦7,534
瑞士蘇黎世7,376
澳大利亞悉尼7,085
西班牙馬德里7,021
特克斯群島和凱科斯群島5,724
以色列特拉維夫5,021
加拿大多倫多4,737
紐西蘭奧克蘭4,438
波蘭華沙4,383
開曼群島4,234
阿聯酋迪拜4,066
巴哈馬群島3,998
加拿大蒙特利爾3,779
德國慕尼黑3,613
俄羅斯聖彼得堡3,417
中國上海3,318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拉丁美洲島國)3,174
德國法蘭克福2,843
泰國曼谷2,819
南非開普敦2,784
德國柏林2,462
中國北京2,282
印度新德里2,107
保加利亞索菲亞2,032
摩洛哥瑪拉喀什1,973
菲律賓馬尼拉1,969
土耳其君士坦丁堡1,867
巴拿馬城1,783
馬來西亞吉隆坡1,400
南非約翰內斯堡1,376
約旦安曼1,261
哥斯大黎加聖荷西1,255
黎巴嫩貝魯特1,237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1,068
印度班加羅爾980
埃及開羅569。
Ⅱ 哪裡有房價的歷史記錄
你要哪裡的?上網查一查,很多都有的,商品房才能查到
Ⅲ 上海房價歷年數據
反正大仰線~
Ⅳ 真是貴的離譜,如何查詢中國房價歷史數據
以查詢北京房價歷史數據為例,具體步驟為:
1、網路搜索「國家統計局」,點擊內進入官網;
還可以查詢到其他城市和最近10年,最近20年的房價數據,只需將第5步的地區和時間修改一下即可,其他步驟不變。
Ⅳ 最近一百年來,全球房價的歷史數據哪裡可以查到
你要是找到了,麻煩也給我一份,定酬謝。
Ⅵ 房價的歷史數據曲線為什麼很難找到
wincc歷史曲線一般是實時的,因為WINCC長期運行,存儲歷史曲線的話,磁碟空間有限啊。
Ⅶ 有沒有其他國家歷史上的房價崩盤的記錄
有,1993年日本房價全面崩盤。
日本房價的崩盤源於1985年簽定的"廣場協議",協議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為刺激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
到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
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個人紛紛破產,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7)上海房價歷史記錄擴展閱讀
日本房產崩盤的原因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
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個人紛紛破產,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
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Ⅷ 如何查詢中國的房價歷史數據
以查詢北京房價歷史數據為例,具體步驟為:
1、網路搜索「國家統計局」,點擊內進入官容網;
還可以查詢到其他城市和最近10年,最近20年的房價數據,只需將第5步的地區和時間修改一下即可,其他步驟不變。
Ⅸ 上海歷年的房價數據~可以有各個區的最好~
【上海市區二手房價最新數據】上海各大區二手房均價公布(2011年10月)內
1、靜安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容:41500元/㎡
周跌:↓-3.75%
2、盧灣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41500元/㎡
周跌:↓-1.23%
3、長寧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36900元/㎡
周跌:↓-0.91%
4、黃浦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36600元/㎡
周漲:↑1.2%
5、徐匯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30900元/㎡
周漲:↑2.93%
6、虹口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26900元/㎡
周漲:↑1.66%
7、楊浦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24700元/㎡
周漲:↑1.41%
8、浦東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24500元/㎡
周漲:↑0.33%
9、普陀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24500元/㎡
周漲:↑1.19%
10、閘北房價行情:
二手房均價:22400元/㎡
周漲:↑1.54%
Ⅹ 有沒有其他國家歷史上的房價崩盤的記錄
日本出現過房價崩盤,中國經濟特區香港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也出現過房價崩盤。
日本: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爆發的房地產泡沫破裂,是世界各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也是最深的一次房地產危機,至今仍無完全恢復的跡象。
香港: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返家發生動盪。
(10)上海房價歷史記錄擴展閱讀:
日本事件經過:
戰後50年,日本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上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僅用幾年時間連續趕超義大利、法國、英國和德國,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和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強國。
日本的貿易和製造業直逼美國,在電子汽車鋼鐵和造船等領域更是將美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日本經濟實力達到美國一半,外匯儲備超過4000億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的50%。
日本人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土地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土地。彈丸島國的日本房地產總價值超過地大物博的整個美國,日本平均房地產價格是美國的100倍,東京大阪的價格是紐約、芝加哥的幾十倍。
日本人買下紐約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洛克菲勒中心和美國人最驕傲的產業好萊塢影片公司。
尤其是日元大幅度升值使得日本人極其富有備感自豪,資金指處所向披靡。伴隨「國富民強」,大量新資金沒有去處,只好集中和積聚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造成土地和房屋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價格和泡沫與日俱增。
日本房地產發展在世界各地中有其特殊性。日本土地狹小,人口眾多,加上經濟高度發達,房地產開發從戰後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來。
伴隨經濟和房地產開發,土地價格尤其是主要城市的土地價格不斷上漲,高度壟斷集中,1985年東京大阪的土地價格比戰後初期猛漲了10000倍。
但是如果以為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是無可避免的,那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即使是1985年泡沫已經相當嚴重,如果沒有後來5年時間中執行的一系列錯誤政策,泡沫破裂還是可以避免的。
1985年日元升值以及對升值錯誤的估計和預期,將日本直接推入泡沫破裂前的「最後瘋狂」。在5年短暫的「輝煌和燦爛」之後,日本經濟和房地產陷入了已經長達14年的蕭條和低迷。由此可見,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房地產泡沫以及破裂,都不能歸咎於客觀原因。
日本主要的錯誤政策是:
1、利率太低,資金泛濫,引導失誤監管失控。
2、盲目擴大信貸,濫用杠桿作用。
影響:
泡沫破裂後許多日本居民成為千萬「負翁」,家庭資產大幅度縮水,長期背上嚴重的財務負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嚴重影響正常消費。
日本銀行及非銀行機構的不良債務高達100萬億日元,最後成為壞賬的達到幾十萬億日元。倒閉和被收購的銀行和房地產公司不計其數,大量建築成為「爛尾樓」。
建築業飽受重創,1994年合同金額不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國民經濟陷入長達十年的負增長和零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