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南疆主要分析材料

南疆主要分析材料

發布時間:2022-04-08 04:57:13

㈠ 武林外傳南疆有什麼材料

妖女 妖蠍材料
裝備材料:金礦 獸筋 毛氈 精緻皮 琵琶木
聲望材料:剛玉 古獸鱗片 方解石
葯:黑玉續命丸 十花玉露霜
還有一些70的裝備和80、90裝備配方

其他南疆怪物掉落材料
裝備材料:絹布 杉 金絲 龍皮 白金礦
聲望材料:剛玉 古獸鱗片 方解石
葯:黑玉續命丸 十花玉露霜
還有一些70的裝備和80、90裝備配方

沒仔細的打過怪的就別瞎叫喚~~
我都小號天天掛機我不知道?

㈡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 和碩縣位於天山南麓,南疆盆地東北部,年總日照時數為2 990小時

(1)有利自然條件:光熱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等。6分
主要的制約因素:氣候乾旱,降水少。2分
(2)交通運輸條件逐步改善, 市場需求量擴大, 政府的政策支持, 品種的改良,
灌溉技術的改進。8分
( 3 )C D (2分)

㈢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材料一:南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石油資源分布區,棉花年產

(1) 天北塔里木( 3分 )
(2) 有充足的冰川融水作為灌溉水源;氣候條件適宜,晝夜溫差大;土質疏鬆,適宜優質長絨棉生長等。(2分)
(3) 連雲港鹿特丹隴海線蘭新線 (4分)
(4) 西氣東輸工程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 2分 )
(5)ADGCEFB(2分)

㈣ 從氣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地理環境對南疆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

答:氣候:南疆地區為溫帶荒漠和沙漠氣候,全年降水少,氣候乾旱,適宜抗旱作物種植,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適宜積累糖分,發展特殊果蔬經濟作物農業。
地形:地形以盆地為主,種植面積小,多綠洲、沖積平原。綠洲、山谷沖積平原區適宜發展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

㈤ 南疆和北疆具體是怎麼劃分的

新疆南疆與北疆是以天山為界的,天山以北為北疆,天山以南為南疆,北疆經濟略好於南疆。確實有東疆主要是進新疆的以東的地區,新疆本地人都有叫東疆之說。

新疆主要城市都在北疆,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奎屯,博樂,獨山子,阿勒泰,克拉瑪依,阿拉山口,塔城、伊寧都在北疆,大多數城市以漢人為主,這些城市都是新疆經濟重要城市。

南疆主要城市有庫爾勒市-阿克蘇市-喀什市-和田市。 南疆地區較大以少數民族為主。

東疆主要說的是以吐魯番以東的新疆地主要的城市包括:吐魯番,鄯善,哈密等除了吐魯番和哈密比較特殊之外,北疆南疆是按照天山山脈來劃分的,天山以北算北疆,天山以南算南疆,北疆漢族佔大多數,南疆維族佔大多數,下面我按照地級行政單位來說吧。

以下地級行政單位屬於北疆:
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克拉瑪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這個是全國唯一一個介於地級和省級之間的行政單位,它下轄了阿勒泰地區和塔城地區還有伊犁它本身直轄的幾個縣)。

以下地級行政單位屬於南疆:
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這個是中國行政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堪稱「華夏第一州」,面積等於三個山東省或四個福建省)

另外,吐魯番地區和哈密地區處於新疆的最東端,吐魯番維族多,哈密漢族多,雖然天山沒有延伸到這里,但從位置上看這兩個地區還是在天山的南方,所以有些人將這兩個地區劃入南疆,但這兩個地區的維族不管從長相上還是從認同上都和喀什等地的維族不同,他們更像是回族,所以也有人把這兩個地區單獨劃為東疆。
望採納,謝謝

㈥ 南疆和北疆的地理自然區別

1.氣候的區別

天山以北的北疆,由於受西比利亞暖濕氣流的影響,氣候相對比較濕潤,降雨量稍多;天山以南的南疆,由於巍峨的天山阻隔,暖濕氣流無法逾越天山山脈進入南疆,因此氣候較為乾旱,降雨量稀少。

2. 景觀特色的區別

由於氣候上的明顯區別,造就了南北疆景觀特色上的巨大差別:北疆氣候濕潤,因此孕育了大量的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觀,最著名的有喀納斯湖旅遊區及伊犁草原大旅遊區;而南疆氣候乾燥,自然景觀多以沙漠、高原、胡楊為主,而一千多年前絲綢之路上遺留下來的宗教遺址、古城烽燧,也因為其乾燥的氣候而保存下來,成為南疆人文景觀重要的一部分。

3. 旅遊方式的區別

北疆的自然景觀,如喀納斯湖、伊犁草原,由於旅遊開發較早,相對比較成熟和完善,各種交通方式都比較便捷,飛機、火車、高速公路都已經直達景區,相對都比較方便;南疆的旅遊開發較晚,相對於北疆比較落後,遊客要麼選擇包車游,要麼選擇自助游。

(6)南疆主要分析材料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差異:

造成南北疆地區民族分布與社會風貌迥異的基本因素是地理分異。

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占據了大量土地,而盆地周邊則是受冰山流水滋養的小塊綠洲,其中主要以喀什、和田、庫車與焉耆幾塊大型綠洲主要的居民定居點,生存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主要進行農業種植與漁獵活動,並且憑借優越的交通條件發展商業貿易,因而會出現了繁榮的農業文明與大型商業城鎮。

而在天山以北,來自大西洋的水汽在盛行西風帶的指引下穿過山間孔道,在伊犁河谷以及天山北麓形成了大片豐美的草地,也就自然成為了游牧民族理想的牧場。

參考資料網路——新疆

㈦ 新疆的南疆和北疆是怎樣劃分的

天山以南就叫南疆 天山以北就叫北疆

烏魯木齊就在北疆 因為北疆的的經濟要發達點,南疆主要的自然環境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流動沙漠(注意,這里是流動沙漠,撒哈拉是全球最大的沙漠)經濟沒有北疆發達,但是最近發現南疆有大量的石油儲備(如克拉瑪依)。

(7)南疆主要分析材料擴展閱讀:

南疆北疆區別:

1、氣候的區別

天山以北的北疆,由於受西比利亞暖濕氣流的影響,氣候相對比較濕潤,降雨量稍多;天山以南的南疆,由於巍峨的天山阻隔,暖濕氣流無法逾越天山山脈進入南疆,因此氣候較為乾旱,降雨量稀少。

2、景觀特色的區別

北疆氣候濕潤,因此孕育了大量的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觀,最著名的有喀納斯湖旅遊區及伊犁草原大旅遊區;南疆氣候乾燥,自然景觀多以沙漠、高原、胡楊為主,而一千多年前絲綢之路上遺留下來的宗教遺址、古城烽燧,也因為其乾燥的氣候而保存下來,成為南疆人文景觀重要的一部分。

㈧ 北疆和南疆的最主要經濟作物分別是什麼

很多作物是南北疆都種植的,如棉花、番茄、葡萄、哈密瓜、西瓜、蘋果、蟠桃、向日葵、甜菜等,由於氣候的因素種出的產值不同,種植面積也不同。也因氣候因素一些作物只在南疆有種植,如核桃(薄皮核桃只在新疆產)甜杏、香梨、石榴、巴達木、紅棗(最好的棗在新疆就是說的是南疆的大紅棗)葡萄乾、玫瑰茶等等,北疆產酒葡萄(做紅酒的,大面積的種植)薰衣草(主要在伊犁)阿魏蘑菇、雪蓮等等。

㈨ 走馬南疆看地質

以和田為界,和田以西為二分隊,和田以東為三分隊(我任分隊長、駐在和田地委院內)。主要工作任務是對昆侖山北麓與塔里木盆地南緣之間的山前坳陷進行1:20萬至1:100萬地面地質勘查。

和田以西的葉城坳陷,除未見三疊系外,各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發育,侏羅系出露較少,到白堊紀湖盆擴大,晚白堊世—老第三紀有海侵沉積,生物灰岩的出露在地貌上有明顯特徵,在上白堊系中曾採集到海膽化石。新第三紀為快速堆積,為沉積最厚的覆蓋層。新生界向箕狀坳陷斜坡逐層超覆,在坳陷中褶皺發育,至山前有多排背斜發育。我們僅到杜瓦背斜作過觀察。受逆沖作用影響,構造復雜背斜呈倒轉狀。

和田以東,界以玉龍喀什隆起帶,再往東為於田坳陷,它是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發育起來的中、新生代坳陷。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山前斷裂帶控制,走向北東,坳陷中以白堊紀—新生代沉積為主,侏羅系分布甚少,新生界總厚約4000~5000米。

葉城、於田坳陷均屬於西南坳陷區,受昆侖山鐵克里克隆起控制。該隆起地表廣泛出露深變質岩系,其岩性主要是一套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及綠片岩等,由於受鐵克里克逆沖推覆作用,中新生界向斜坡帶遷移,形成葉城—和田山前坳陷。

據統計,現時被稱之葉城—和田的前陸盆地,至今已鑽探20個構造,其中有8個構造見油氣,但僅發現一個柯克亞油田。目前,尚不明白那些逆沖倒轉的復雜構造中油氣重新運移分配是否會形成隱閉油氣藏,以及採用哪些最先進的高科技勘探方法才可找到油氣田。

三分隊建制基本與631隊一樣,但工作條件相差甚大。在准噶爾盆地,野外工作交通工具還算得上是機械化的,而在這里大部分是沙漠地區,汽車寸步難行,出野外只有騎馬騎毛驢。由於氣候異常乾燥炎熱,便特製了一批大容量的水壺,一人兩個掛在馬背上,這才免強維持一天的飲用。從移動沙丘刮來的風沙時常堆滿帳篷周圍,把行軍床上的被子埋住。可想而知,野旅生活是何等艱苦,騎馬收工回來時累得兩腿站立不穩!可是年輕人以苦為榮,以苦為樂,高昂的樂觀情緒和熱愛祖國的理想,從准噶爾到塔里木,「我騎著馬兒過草原……」嘹亮歌聲一直響徹在戈壁大漠!

蘇聯專家哈拉包夫來753隊指導工作,二、三分隊技術人員集中在和田陪同專家等去野外觀察。大隊向邊防軍借來軍馬作交通,大部分人已出發。我因同管理員交代點事最後走,誰知軍馬有嚴明紀律集體行動,我騎的那匹高頭大馬突然發驚,迅猛奔跑,追趕前面的馬隊。這時我才跨上一隻腳即被馬拖出很遠,情況極其危急!幸虧前頭有一根大圓木擋住,馬躍飛而起崩斷了馬登,我被拋在地上暈死休克過去。軍區首長當即派來吉普車把我送到邊防軍醫院,經搶救脫險,但頭上、頸部連縫了7針,20分鍾後才蘇醒過來。人是得救了,但從此留下了永久性頸椎病。

塔里木盆地南緣斷斷續續分布著一套晚白堊—老第三紀淺海—潟湖相的深灰、灰綠、灰色泥岩、生物灰岩、灰岩等,厚約200~400米,西厚東漸薄。其中,生物灰岩的出露尤為醒目,常在地貌上形成「圍牆」。據參考資料推測,這套淺海相地層有可能是從西亞費爾干納盆地延伸過來的,或者屬相同的沉積環境。

考慮到對這套使人感興趣的海相地層的評價,詳細介紹一下費爾干納盆地油氣地質情況是十分必要的。這對今後在塔里木盆地南緣尋找白堊—老第三系可能存在的油氣藏也有參考價值。

「費爾干納盆地位於天山山脈(古生界褶皺山系)中的一個山間盆地,面積38000平方公里,基底為古生界變質岩,盆地中央可深達10公里,上覆中、新生代沉積,西南端開口與錫爾河盆地通連。

中生代沉積比較穩定,主要為雜色碎屑岩沉積,僅上白堊統夾少量石灰岩,頂部並有石膏層,厚約2000米,屬陸相轉變為海陸交替相和瀉湖相的沉積。

老第三系為灰色、棕色及褐色的泥岩夾石灰岩及砂岩。石灰岩類包括鮞狀灰岩、生物灰岩和白雲岩,為海侵沉積,厚約600米。

新第三系為陸相磨拉石沉積,北部有鹽湖相的巨厚鹽層和石膏層。在盆地中部上第三系可厚達5~6公里。

盆地的區域構造為北東-南西向,南、北兩條構造帶夾一個中央凹陷。北部構造帶長300公里,由雁行排列的新第三系褶皺組成,並受新第三系鹽運動的影響,有鹽丘構造。南部構造帶長350公里、寬20餘公里,主要由白堊系和老第三系組成,斷裂發育。中央凹陷為新第三系的深凹陷,地球物理剖面顯示,有深埋的平緩大型隆起。此外,在盆地東南為庫薩布凹陷,此區老第三紀沉積最薄,上覆1~3公里的新第三系,多為塊斷構造,有的核部出露白堊系甚至基岩。

盆地的生油層為老第三紀和白堊紀的海侵沉積,油氣儲集層主要是老第三系的碳酸鹽岩及砂岩,白堊系的砂岩和石灰岩次之、侏羅系和新第三系砂岩產量則不到10%,最大單井日產油500噸和氣200萬立方米。油氣田集中在南、北兩構造帶內。原油性質為低比重、含高蠟、低含硫,因此很可能含有中央深凹陷陸相新第三紀沉積的生油層。

盆地產油最高年產量為1964年的220萬噸、1974年就下降到100萬噸。盆地內至1974年底共鑽探井進尺450萬米,平均每平方公里超過百米。

在和田以西的西南坳陷區內海相特徵非常明顯。

我們在野外觀察時,曾在晚白堊紀地層中還找到了海膽和蜇皮類生物化石。在和田以東進行了野外追蹤觀察,當到了策勒便出現相變層,由海相漸變成陸相砂礫岩層,繼續往東觀察到於田因沙漠覆蓋未找到出露地層。該縣位於昆侖山北麓,清置於闐縣,1959年改於田縣。

據有關史料,東漢時期,西域諸國分割為55個小國,分北道與南道諸國。公元74年,明帝時派假司馬班超率吏36人,出使西域南道各國聯合抗拒匈奴。班超先到鄯善,夜率吏士燒匈奴使者營幕,殺匈奴使者,控制鄯善。接著班超西至於闐、迫使於闐王殺匈奴使者,歸服漢朝。

我們從於闐向東接近民豐,旅途條件越來越差,已基本無路可循。

發源於昆侖山的尼雅河從民豐往南潛流入塔克拉瑪干沙漠。

2000多年前,漢朝使臣張騫出使西域,曾報道了在尼雅河尾閭的三角洲有個尼雅古國叫「精絕國」。據《漢書·西域傳》載:「精絕國,王治精絕城,戶480,口3360,勝兵500人。」唐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經過尼雅,稱其為「王治尼壤城。」他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唯取城路僅得通過,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相傳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而他到過的這個興盛一時的王國,卻在以後的沙漠歷史記載中神秘地消失了。

1901年,尼雅古國遺址被英國探險家、考古學家斯埋因首次發現。當時,他曾發現這里有遺址40餘處,並發掘到八支價值連城的漢文木簡。木簡的用法、書體與西漢後期長沙王家族墓內出土的有著驚人的相似。

此外,他還掠走了大量珍貴古文獻及各種完好無損的毛織物、漆器、銅鏡,以及具有健陀羅風格的木器傢具、希臘神話中人物雅典娜像封泥等。消息傳出,國際學術界為之震驚: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死亡之海深處竟有過如此人類輝煌的文明!

尼雅古國,沙丘周圍散布著佛塔、寺廟、城牆等50多處古代遺址。當年唐玄奘描述的一座佛塔、遠遠望去,像一座威嚴的「人面獅身」凝視著大漠里的一片死寂。距今2000年前的房屋依然房柱林立,此乃世界上極為罕見的人類活動古遺址。尼雅緊挨於闐,在歷史上曾是於闐國的一部分。

尼雅是一個雖被內陸包圍卻又具有國際性的繁華大城市,是連結中國漢王朝與羅馬帝國兩大文明古國的重要中轉站。它是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古伊朗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在地球上的一個罕見交匯點,是中國絲綢通向西域的重要通道。

尼雅王國為何會陡然間神秘消失?對此難解之謎尚有爭論。一種觀點是尼雅河改道,尼雅綠洲因得不到水源灌溉,「沙進人退」。另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尼雅遭到了外界的襲擊,被戰爭危險所毀滅。

於田—且末,構造區劃屬塔東南斷階區,在斷陷邊緣出露有侏羅—白堊系及第三系。據後來進行地震調查資料分析,中新生界厚度推測約7000米,應是個中新生代的坳陷。

遠望東北,那裡就是神秘莫測的羅布泊。有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很久以前,身世顯赫的蒙古族青年羅布諾爾不願繼承王位,要去龜茲學習歌舞。當他走到塔里木盆地東部邊緣時,飢渴、勞累、使他昏倒在地。三天後,當他醒來時,竟發現身旁坐著一對青年男女。小夥子說他叫若羌,姑娘說她叫米蘭。他倆是風神母收養的同胞兄妹,因忍受不了風神母的殘暴虐待,拋家到庫車學技藝,不料返回途中在此與羅布諾爾相遇。米蘭對羅布諾爾一見鍾情。風神發現女兒與凡人相愛,惱羞成怒,便颳起黑風暴懲罰他們。用砂石打瞎了羅布諾爾的眼睛,把米蘭從空中摔下折斷了雙腿。之後,風神又將他們三人分別刮到東、南、西面的荒漠上。哥哥惦念妹妹,米蘭思戀情人,三人哭天搶地,淚流聚在一起,形成鹽澤,成為羅布泊,這當然是神話。

古元古代時,羅布泊基底為塔里木陸塊一部分。阿爾金山隆起後,羅布泊正處在坳陷位置。現今的羅布泊的表面主要為第四紀以來的沖積、洪積、湖成或風成堆積物覆蓋。曾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封閉盆地,為塔里木河、孔雀河的積水地,後因河流改道、下游斷流、湖泊逐漸乾涸,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

羅布泊附近有著名的樓蘭古城遺址。「樓蘭」這個名字直譯就是:巫史或皇家史官為帝王反復思考其歷法思想的地方,而從前的巫史就是最早的太陽觀測者,就是殷人始祖契那樣的部落首領。

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發現樓蘭遺址後,轟動了全世界。人們獲知樓蘭人有明顯的原始歐洲人血統,證實樓蘭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在這里就已開始了。樓蘭向西到達地中海、向東到達美洲大陸、向南到達馬來半島,被稱為「大地四極」。它是世界古文明的奇跡,近百年來一直是史學家研究的熱門課題。

由於野外工作條件極差,難以展開地質勘查,故對塔東地質情況所知甚少。

事隔13年之後,即1969年7月,地質部石油地質綜合大隊組成塔里木隊,派遣孫萬祿等沙漠踏勘組,徒步橫穿沙漠又一次到達瑪扎塔格,取得了重要地質成果,加深了對盆地地質結構的認識,經過4個月的工作,編寫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質概況及今後找油意見》的報告。

次年5月,該大隊又組成西北分隊,由康玉柱帶隊繼續對塔里木盆地進行綜合評價,認為:「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重要的大型含油氣盆地之一。盆地大型隆起坳陷具長期活動性質,為生、儲油氣創造良好條件。盆地內圈閉多、斷裂發育,並多分布於坳陷邊緣地帶,是一個多油氣類型的含油氣盆地。」並提出以後工作方針:「著眼全盤、確保重點、快速擴大、積極准備,著眼於找大油氣田。」其具體部署是:「擴大一塊(庫車坳陷)、突破一塊(西南坳陷區)、准備一塊(塔東坳陷區)。並建議把石油勘探重點由庫車坳陷向西南坳陷區轉移。」

1979年10月,地質部石油地質局關士聰總工程師在長沙石油地質部署座談會上,書面發言提到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查工作:

「塔里木,自從西和甫(柯克亞)再噴油以後,迄今兩年有餘,但研究程度還是很低,當然是由於工作條件不足之故。在大地構造劃分上,在塔里木的地史發展上,意見比較分歧,特別是西和甫油源問題,至今沒有結論。塔里木含油層位很多,但生油層不明。因此,還不能確切地選擇重點。有些同志特別強調了塔東坳陷,而塔東坳陷航磁和重力資料所顯示的,極大可能不存在這樣一個面積較大的深盆。相反地,中新生界分割的可能性很大,應當全盤考慮,用多兵種作戰,沿著和田河在不同地質構造單元上進行區域剖面測量。最近在有爭議的向東南延伸的巴楚隆起南緣地區,曾見瑪扎塔克山的強烈褶皺帶,它是否意味著某一堅硬地盤的邊緣,還不能定論。而從瑪扎塔克的南部斜坡,成了擴大了的西南坳陷,應給予較高評價。因此,新疆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從阿克蘇到和田一線的附近,同時不放棄西南坳陷的西部地區的工作。關鍵是要加強新疆的多工種的物探工作。」

在長沙會議上,朱夏對塔里木盆地的選區評價是這樣的:

「塔里木的西南凹陷更深,如果我們能打六千米、八千米、一萬米,手段很夠的話,那麼這里(指塔里木西南)同柴達木一樣是大有可為的。如果沒有相應的手段,恐怕不容易一下子下手。對塔里木來講,我是想以北部邊緣下手,似乎容易奏效。深凹陷,我同意關總的說法,不能放棄,應多做些工作,然後再下手。所謂北面,我想庫車凹陷是被一個梁子隔開的。這條梁子的南坡口上應該是很有利的地方,也比較容易下手,探索更多的層位。

另外,大塔里木套小塔里木,這觀點還是對的,西南凹陷是個小菱形,整個塔里木是個大菱形。關老總懷疑南邊有硬塊,也許是小塔里木的核心,所以巴楚隆起的南緣,也是斜坡地帶,同樣應予重視。」

1981年,康玉柱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刊物上發表《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質特徵》(第2卷第4期)。他的論述是:「該區是晚古生代以來長期活動之深坳陷。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層發育齊全,多時代生、儲油氣層發育良好。油氣顯示豐富,局部構造較發育。已在該區內葉城坳陷柯克亞構造上,發現高產油氣流和麥蓋提斜坡的石炭系碳酸鹽岩內見良好油氣顯示和少量原油等,是盆地內含油氣遠景最佳的地區之一。」

自80年代以來,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尤其是1984年9月22日,一普6008鑽井隊在塔北雅克拉構造上的沙參2井,於5363~5391米井段奧陶系白雲岩中,試獲特高產油氣流,日產原油1000立方米、天然氣200萬立方米,成為塔里木盆地油氣普查勘探的重要轉折點,在西北大漠中樹起了一座歷史豐碑。爾後,油氣勘探連連取得重大突破,在早年沙漠踏勘所見石炭一二疊紀地層露頭的西南坳陷區麥蓋提斜坡終於找到了油氣田。對此,康玉柱確認油源來自海相古生代地層。他的根據是:經地質礦產部無錫中心實驗室等單位,對沙參2井原油進行多項物理和化學鑒定表明:

原油含蠟量低(2.27%),釩鎳比高(7.74);天然氣中含氦氣高;油田水鉀、硼、溴、碘、鍶……等含量也較高。鍶/氯為0.004,溴/氯為0.034。原油經全烴氣相色譜、飽和烴氣相色譜分析,OEP值、碳數范圍及主峰碳等均顯示為低碳豐度優勢的特點。

氣相色譜分析,正構烷烴高低碳比為2.1~5.9。據美國學者菲利浦認為:其比值在0.6~1.2為陸相腐泥型標志;1.5~5.0為海相和湖相腐泥型標志。故沙參2井原油母質具腐泥型特徵。

原油碳同位素δ13C為-32.41‰;芳烴、非烴、瀝青質等含量均小於-32‰,也說明碳同位素較輕,具海相特點。

色譜—質譜分析,沒有見到陸相原油的典型生物標志化合物伽馬蠟烷和奧利烷。而且色質分析中三環二萜烷含量較高,表明原始生油母質菌藻類數量占優勢。

綜上所述,沙參2井原油具海相原油特徵,原始生油母質以海生菌藻類為主,為腐泥型。由此,康玉柱認為沙參2井油氣主要來自於寒武—奧陶系。

許靖華教授在《中國沉積盆地的成因》的論述中,對塔里木盆地的看法是這樣的:

「塔里木盆地位於天山和昆侖山之間,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盆地,它的規模和形狀可與現代的弧後盆地日本海對比。

塔里木的基底埋藏很深,為寒武紀變質岩和古生代淺海沉積岩,在盆地周圍已經出露或者埋藏在盆地中央很淺的隆起上,估計塔里木下伏著地台碳酸鹽岩和大陸殼,但未證實。前寒武紀至古生代淺海沉積分布於盆地的最深部位,從地震剖面上追蹤這些地層深達7公里(地質部非出版資料,1987)。

昆侖山脈和塔里木盆地C—P地層包括火山碎屑岩、粗碎屑岩和黑色頁岩,晚古生代深成侵入岩形成昆侖山脈主峰,喀拉昆侖發現二疊—三疊系的濁積岩。所有這些特徵存在活動板塊邊緣,火山弧產生火山岩、火山岩則來自深部岩基。深海槽中的濁積岩分布於昆侖山以南的前弧盆地,弧的南部是天山弧後盆地,已由海底擴張陸殼漂移而成。

從重力資料估計,塔里木莫霍面埋藏在40公里左右,最大沉積厚度為15公里、最小地殼厚度為25公里。塔里木弧後盆地顯然下伏著減薄了的陸殼,偶然出現的大的正磁力異常最大值為350nT,說明那些地方也是盆地最深處,由塔里木中央隆起負異常分為兩個正異常帶。這些大的磁力異常說明存在洋殼,塔里木弧後凹陷擴大很厲害,為鐵鎂質岩石侵入的海底擴張階段。根據均衡條件凹陷底為洋殼,磁異常和沉積厚度對比的結果認為,磁力異常最大處也是沉積最厚的地方。

負異常出現在塔里木中心,據觀察這條帶為陸殼,這條弓形的脊將弧後盆地分成兩部分,一個殘留弧和一個塔里木中心脊,視其幾何形態像一個弧,塔里木二疊系島弧是很復雜的,可能在菲律賓有一個現實的模型。前弧沿昆侖山方向可與現在的馬里安娜弧對比,塔里木的中央脊將塔里木的南凹陷與北部分開,與現今的九洲—帛琉海(Kyushu—Palan)脊相當。

塔里木盆地是在早中生代古Tethys海消失在昆侖山背後形成的。盆地中心,中生代堆積近10公里厚的沉積,與中生代沉降相均衡。盆地在弧-陸相碰後完全與開闊海隔絕,接受了巨厚的侏羅系陸相沉積。氣候溫暖、潮濕,因為達到了均衡沉降的極限,沉積率降低,白堊—老第三系海相層,相對比較薄,塔里木於新第三紀中新世時又重新活動,這時陸相地層沉積於數個拉張成因的邊緣槽地中。」

與南疆主要分析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博瑞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46
買基金什麼時候上車 瀏覽:481
匯添富外延基金到底怎麼了 瀏覽:811
融資建造類型 瀏覽:160
壽險理財規劃師有用嗎 瀏覽:605
保壘理財 瀏覽:759
ec融資 瀏覽:720
花生理財預警 瀏覽:932
富養女兒理財 瀏覽:414
企業融資投資分析報告 瀏覽:116
興業期貨廈門 瀏覽:176
華夏策略回報基金凈值 瀏覽:332
錦江融資租賃 瀏覽:709
蘇州科達股票代碼 瀏覽:318
股票圖標大全 瀏覽:449
小川科技融資 瀏覽:823
國投融資渠道 瀏覽:153
星河控股股票 瀏覽:256
山東黃金電氣 瀏覽:764
網上貸款哪些平台是坑人的 瀏覽:734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