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時坐標轉換
54北京-80西安坐標的轉換公式與演算法
地形圖由北京54坐標系轉換到西安80坐標系應在高斯平面上進行。由於新舊橢球參數不同,參心所在位置也不同,在高斯平面上其縱橫坐標軸不重合,因此地形圖上各點在兩坐標系統下x,y均有一差值。將北京54坐標地形圖轉換到西安80坐標地形圖,就是對每幅舊地圖上求出測圖控制點的新舊坐標系統之高斯平面坐標的差值,即改正量,通過這些改正量,在舊圖上建立新系統的公里網線確定新的圖廓點,使之成為一幅新圖。通過對我國1∶10萬地形圖內數千個一二等大地點的計算統計證明,每幅圖只要計算一個控制點的高斯平面坐標改正量作為整幅圖的公共改正量。而我國的大部分GIS工程均採用大於1∶10萬比例尺建庫,因此每幅均可用選一點計算高斯平面的改正量作為該圖幅公共改正量進行新的地形圖轉換。新舊地形圖轉換方法分為兩步:
第一步:坐標系統轉換,其方法如下:
3.1.1 大地坐標轉換
式中 △e2為第一偏心率平方之差;a,e2分別為克氏橢球的長半徑和第一偏心率的平方;L,B為這個點的大地經緯度;△x,△y,△z為兩橢球參心的差值。
則這個點在1980西安坐標系中的大地坐標為:
3.1.2 根據B80,L80採用高斯投影正算公式計算X80,Y80高斯投影正算公式為:
式中 x0=C0B-cosB(c1sinB+c2sin3B+c3sin5B);m0=lcosB;l=L-中央子午線經度值(弧度);L,B為該點的經緯度值。
上列二式中:
3.1.3 求取轉換改正量
平差改正量的計算 1954年北京坐標系所提供的大地點成果沒有經過整體平差,而1980西安坐標系提供的大地成果是經過整體平差的數據,所以新舊系統轉換還要考慮平差改正量的問題。計算平差改正量比較麻煩,沒有一定的數學模式,不同地區,平差改正量差別很大,在我國中部某些地區,平差改正量在1m以下,而在東北地區的某些圖幅則在10m以上。在實際計算中,根據這些差值和它們的大地坐標在全國分幅圖上分別繪制兩張平差改正量分布圖(即dx,dy分布圖),在分布圖上可以直接內播出任何圖幅內所求點的平差改正量,即DX2,DY2。
根據轉換改正量和平差改正量按下列公式計算總改正量:
式中 DX1,DY1為新舊坐標系的轉換改正量,DX2,DY2為控制點經整體平差後的平差改正量。
總改正量(DX,DY)就是新舊坐標系統地形圖轉換的基礎數據。
第二步:改造舊地形圖
按上面給出的總改正量在地形圖上移動公里網線,對我國而言地形圖由北京54至西安80轉換,其改正量DX,DY均為負值,故只要將公里網線北移│DX/M│,東移│DY/M│(M為比例尺分母),則移動後的公里網格就是新系統圖幅的公共坐標格網。
1.單純移軸. 設Oxy,O'x'y'是兩個直角坐標系,坐標軸有相同的方向,O'在Oxy中的坐標為(x0,y0).我們用(x,y),(x',y')分別代表點M在坐標系Oxy,O'x'y'中的坐標.在移軸下,坐標轉換公式是
x=x'+x0,
y=y'+y0.
2.單純轉軸. 設新舊坐標系有相同的坐標原點O,由Ox到Ox'的角度為t,坐標轉換公式是
x=x'cost-y'sint,
y=x'sint+y'cost.
3.一般的坐標轉換公式. 設Oxy,O'x'y'是兩個坐標系, O'在Oxy中的坐標為(x0,y0),由x軸到x'軸的角度為t,坐標轉換公式是
x=x'cost-y'sint+x0,
y=x'sint+y'cost+y0.
以上是通過新坐標來表示舊坐標,同樣可以通過舊坐標來表示新坐標.
⑵ 坐標系轉換
利用已有來實測數據或圖件的,自坐標系如果不是1980西安坐標系的,應按照下列方法進行轉換。
(1)使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的,選取測區外國家C級GPS點,與本區首級控制點聯測,求取公共點的兩套坐標,計算轉化參數;按此參數,將本區所有特徵點和礦業權拐點坐標轉化為1980西安坐標系。
(2)面積在400km2以內的測區,選取的國家C級GPS點不少於3個,面積大的應適當增加點數。
(3)使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的,且改變了中央子午線和橢球常數的,需按逆運算方法恢復1954年北京橢球參數,將控制點成果恢復到1954年北京坐標中,再按上述方法進行坐標轉換。
(4)使用1975國際橢球改變了中央子午線和投影面位置的,需將成果恢復到1975國際橢球,使用橫軸墨卡托投影的,需恢復高斯投影。
(5)對於測區橫跨兩個坐標3°帶的,應按照面積較大的一帶進行投影和坐標轉換。
(6)使用Microstation軟體對圖件的其他點、線、面進行轉換。
對於使用標准分幅的圖件,可不進行聯測轉換,可直接到國家測繪局大地計算中心(西安)購買相應圖幅的平移參數,將1954年北京坐標系的原圖平移到1980西安坐標系。
⑶ 80坐標怎麼轉換成2000的坐標
這個坐標轉換,必須有公共點的兩套坐標成果,應該從省級測繪資料館去購買測區范圍內或者測區附近的兩套國家坐標系控制點成果,最好是三個控制點
⑷ rtk上怎麼將80坐標轉換為國家2000坐標系
一、1980西安坐標系下1:2.5-1:10萬DLG資料庫轉換
依據相應比例尺分幅進行區域劃分,不考慮橢球體變換,直接利用對應的比例尺圖幅區域的X、Y坐標平移量進行坐標平移;然後按照1954年北京坐標系下DLG資料庫轉換的b~f對應步驟進行。
二、1980西安坐標系下1:2.5-1:10萬DRG資料庫轉換
獲取圖幅對應比例尺圖幅圖廓角點的X、Y坐標平移量,根據平移量計算圖幅定位坐標,修改數據頭文件;然後按照1954年北京坐標繫到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1:2.5-1:10萬DRG資料庫轉換的b~e步驟進行。
轉換後數據為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坐標、1980年西安坐標系分幅。
三、1980西安坐標系下1:2.5-1:10萬DEM資料庫轉換
(1)按照相應比例尺對應圖幅分塊,在需補充內容的鄰接邊各增加一個相應比例尺圖幅;
(2)依據相應的比例尺圖幅的X、Y坐標平移量,進行圖幅坐標平移,並參考像素解析度確定起算坐標完成數據重采樣;
(3)d按1954年北京坐標系1:2.5-1:10萬DEM資料庫轉換的d、e步驟進行。
四、1:25萬DLG資料庫轉換
(1)將1:25萬分幅的平面坐標平移量轉換為對應的經、緯度平移量或直接獲取對應圖幅的經、緯度平移量;
(2)根據1:25萬分幅的經、緯度平移量,完成1:25萬經緯度數據到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經緯度數據的轉換(1954年北京坐標系需同時考慮橢球體變化和平移量);
(3)依據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下對應的1:25萬標准分幅圖廓進行數據裁切,區域邊緣圖幅中的數據空白區利用相鄰圖幅數據進行補充;
(4)數據後處理,包括:圖廓更改、新格網層添加、數據編輯、數據接邊、拓撲重建、數據入庫等;
(5)更改元數據文件。
五、1:25萬DEM資料庫轉換
(1)利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對應的DLG數據層,重新內插生成DEM;
(2)依據新的DEM更改元數據文件。
(4)5080坐標成果轉換分析報告擴展閱讀:
點位坐標轉換方法:
一、模型選擇
全國及省級范圍的坐標轉換選擇二維七參數轉換模型;省級以下的坐標轉換可選擇三維四參數模型或平面四參數模型。對於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與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聯系可採用平面四參數模型或多項式回歸模型。坐標轉換模型詳見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點選取
坐標重合點可採用在兩個坐標系下均有坐標成果的點。但最終重合點還需根據所確定的轉換參數,計算重合點坐標殘差,根據其殘差值的大小來確定,若殘差大於3倍中誤差則剔除,重新計算坐標轉換參數,直到滿足精度要求為止;用於計算轉換參數的重合點數量與轉換區域的大小有關,但不得少於5個。
三、模型參數計算
用所確定的重合點坐標,根據坐標轉換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計算模型參數。
四、精度評估與檢核
選擇部分重合點作為外部檢核點,不參與轉換參數計算,用轉換參數計算這些點的轉換坐標與已知坐標進行比較進行外部檢核。應選定至少6個均勻分布的重合點對坐標轉換精度進行檢核
五、資料庫中點位坐標轉換模型參數計算的區域選取
對於1980西安坐標系下的資料庫,採用全國數據計算的一套模型參數可滿足1:5萬及1:25萬比例尺資料庫轉換的精度要求;採用全國數據計算的六個分區的模型參數可滿足1:1萬比例尺資料庫轉換的精度要求。
對於1954年北京坐標系下的資料庫的轉換,採用全國數據計算的六個分區的模型參數可滿足1:5萬及1:25萬比例尺資料庫轉換的精度要求;按(2°×3°)進行分區計算模型參數可滿足1:1萬比例尺資料庫轉換的精度要求。
網路——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網路——西安80坐標系
⑸ 成果整理
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按照《農用地分等成果要求細則》和《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專項目技術簡報》(屬第 25 期)要求,分類進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數據整理
數據表格成果要齊全,欄位格式必須統一,按照相關要求填寫。
(二)圖件整理
包括縣級和市級圖件整理,圖件成果要完備;圖上各類線狀地物、權屬界線要齊全;等別色標由低到高要符合識圖習慣;圖名、圖例、比例尺、指北針、坐標系統、制圖時間和單位等要素要齊全。
(三)文字整理
文字報告包括技術報告、工作報告、成果應用報告、成果分析報告等;文字報告格式嚴格按照成果要求統一編寫。
圖2-8 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
重慶市農用地分等項目最終生成成果圖 800 余幅,完成各類文字報告 150 余篇、數據匯編7000 多張,開發了重慶市農用地等、級、價體系信息管理系統,並結合重慶市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樣地法分等探索研究,建立了全國首個標准樣地體系,編輯出版的《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研究》獲得 2006 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