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好業績爛股價

好業績爛股價

發布時間:2022-05-21 08:57:04

⑴ 公司業績穩步增長,為什麼股價一直下跌

每隻股票抄的季報都是有預期的,若是季報預期非常好,那麼就在季報公開前就會得到爆炒,季報公開後倒可能出現調整,當然這種好理解。還有一種是,季報預增,但是季報的情況和預期差別不大,不會有很大的波動,除非季報情況超過預期,那樣才會獨立於大盤,走出個股行情。若不是如此,肯定會跟著大盤,隨波逐流。

⑵ 公司業績和股價有什麼關系為什麼有時越虧損的公司股票漲得越瘋狂

公司的業績和股價是有著比較深的關系的。如果說公司的業績長期都很好的話,那麼它的股價也往往會有一個比較好的上升。如果說公司的業績很差,那麼它的股價往往也會下降。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有一些公司它虧損的厲害,但是它的股價卻上漲的瘋狂。主要是因為公司虧損之後股價也下去了,同時它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利好,導致她會上漲。我們做股票並不是拘泥於他過去怎麼樣,而是看他未來會怎麼樣。

一.股價和業績的關系

如果說某一個公司它的業績增速非常的穩定,每一年的業績都能夠比去年要好一些,那麼它的股價也往往會一直持續不斷的往上走。如果說他的業績一年比一年差,那麼它的股價也會一年比一年低。總體來講,一隻股票的股價跟它的業績是成一個正相關性的。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上市公司的業績明明很好,但股票卻一直往下跌是什麼原因

1、比例提升不等於絕對值提升。我們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很容易就認為該公司很賺錢,股價應該會大漲。而事實上,業績增長500%只是增長比例,而不等於絕對值的增長。也就是說,就算是凈利潤增長500%,絕對值也可能並不高。

比如說一家上市公司上年度凈利潤20萬元,本年業績增長500%,也只是達到100萬元而已。而如果公司本身估值水平較高,增長凈利潤對估值水平吸引力的提升也是微不足道的。

2、業績提升可能只是非經營性損益。業績增長體現在利潤表上,但利潤反應的是總收入與成本之差,包含公司經營業務和營業外收入。比如投資收益、政府補貼及轉讓子公司股權獲得收益,這些收益是一次性收益使利潤增長,但不具持續性。

3、市場不會單純看到業績增長就買入,如剔除非經營性損益後實際公司業績下滑,投資資金會在單純看到業績增長購買時選擇拋售,而這類資金對股價的影響力顯然大於諸多看好利好空炒股的散戶,從而形成下跌。

4、業績增長幅度達不到市場預期。有些股票業績增長一直較高,投資者對公司的期望也很高。雖然公司發布業績顯示,依然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如增長沒達到預期,也會造成股價下跌。

5、業績增長預期已經在市場反應。有些股票在業績發布前會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市場預期公司業績較好,股價反應市場預期,當這種預期已提前在市場中得到反應後,當預期兌現時就無法再對股價繼續形成推動力,或牽引股價上升的預期消失,資金選擇兌現,導致下跌。

(3)好業績爛股價擴展閱讀

目前整個市場,很缺錢,很缺資金。有幾個數據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015年上證指數一天的成交量是1.3萬億,上證指數一天的成交量萎縮至1200億以下。1300億是一個地量的標志,地量就會見地價。

因為成交量已經萎縮至1200億以下,而且不止一天,是頻繁的出現。在17年的時候,上證指數的成交量可以去翻看一下,基本上大多數交易日維持在2000億以上,2000億以上的成交量,算是放量!所以市場很缺錢缺錢。

⑷ 京東方的業績那麼好,為什麼股票價格一直上不去

京東方股票價格一直上不去的原因有幾個,行業本身是一個低技術含量的重資產行業(凈利率極低),屬於國家標志(必須有自己的業務,但沒有市場競爭力),而不是利器。公司的運營一直以來,很多大的折價會稀釋股東的權益,會增加與壓力,釋放前後都是市場的恐懼,所以是創造了京東方平時不賺錢,而行業繁榮兩三年後,大額定增來了,壓住了機構做更多的願望,此外,京東方一直是散戶的集中營,所以眾多散戶投資者聚在一起,導致股價一直上不去。

關於京東方動態市盈率,京東方仍被低估,但動態市盈率是基於預測,未來是不確定的。同時,產能增加了多少,產能價格如何變化,銷售如何,所有這些都需要一些時間來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價格的變化是自然波動的,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⑸ 公司業績好股票為什麼一直跌

就你的這個問題,需要詳細的用很多知識給你說,才能完整的回答清楚
讓你理解原理是什麼
首先,基本面信息包括業績或者利好利空和股價不是絕對關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後或者看新聞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闆,大股東甚至行業對手,去調研過的機構都會比你先知道情況吧。那麼是好他們就會先賣股票,股價就會先漲,是壞就會先賣出,股票就會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價炒上去,出利好的時候就會借消息出貨套人,比如去年公布三季度利潤上升106%的贛鋒鋰業,當天跳空下跌4%,以後一路跌了近30%

然後,股票的漲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決定他的根本質量,而不是直接決定因素。

直接決定因素,第一是籌碼面,意思就是持有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還是散戶,如果是主力,易漲難跌,如果是散戶,易跌難漲。然後,如果是主力的話是哪一種類型的主力。國家隊,法人機構,外資這類型的主力,股票確定上漲趨勢後,就會沿著固定的均線上漲,正乖離過大就會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線。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資,私募之類,股性就會較為活躍,來回波動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斷買賣。

直接決定因素,第二是技術面,技術面不是網上泛泛而談的什麼技術指標,K線組合這些,而是量價,趨勢,波浪,時間轉折等等,這些東西是主力進出的痕跡,可以最快捷的判斷要漲要跌或者要盤整。
市盈率低,只代表公司體質好,盈利狀況好,未來有潛力漲,但是在沒有主力完成進貨動作之前,不會馬上漲,比如工商銀行,市盈率低,漲的慢,但每年總有那麼2~4次主力完成進貨上漲達20%~30%的機會,如果你看的懂這些技術面訊號,就可以第一時間上車,看不懂就價值投資當存款不看
股票不是跌多了就會漲,有業績有概念。會不會漲取決於有沒有主力進貨做他。而一旦主力進貨了,技術面上就一覽無余。

有不懂可以追問

⑹ 為什麼業績好的股票總跌,業績越差的股票漲的越厲害

基本面信息包括業績或者利好利空和股價不是絕對關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後或者看新聞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闆,大股東甚至行業對手,去調研過的機構都會比你先知道情況吧。那麼是好他們就會先賣股票,股價就會先漲,是壞就會先賣出,股票就會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價炒上去,出利好的時候就會借消息出貨套人,比如公布三季度利潤上升106%的贛鋒鋰業,當天跳空下跌4%,之後跌了20%多了。 現在才漲回來。

也就是說,你現在看到業績好,但股價跌可能是公司有沒公告的利空,而現在業績差卻漲,有可能背後有你沒看到的利好,比如現在大部分公司還沒出年報,你看到的業績數據還是17年前三季度,那麼如果四季度大幅度增加呢?

業績公布不如預期大跌20%的寒銳鈷業現在卻是歷史新高對不對
然後,股票的漲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決定他的根本質量,而不是直接決定因素。
直接決定因素,第一是籌碼面,意思就是持有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還是散戶,如果是主力,易漲難跌,如果是散戶,易跌難漲。然後,如果是主力的話是哪一種類型的主力。國家隊,法人機構,外資這類型的主力,股票確定上漲趨勢後,就會沿著固定的均線上漲,正乖離過大就會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線。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資,私募之類,股性就會較為活躍,來回波動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斷買賣。
直接決定因素,第二是技術面,技術面不是網上泛泛而談的什麼技術指標,K線組合這些,而是量價,趨勢,波浪,時間轉折等等,這些東西是主力進出的痕跡,可以最快捷的判斷要漲要跌或者要盤整。
股票不是跌多了就會漲,有業績有概念。會不會漲取決於有沒有主力進貨做他。而一旦主力進貨了,技術面上就一覽無余。
有不懂可以追問

⑺ 為什麼業績好的公司股價不漲,業績不好的公司股價卻大漲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投資的「預期」!

老伊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會有這樣的困擾,就是你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其利潤增速是上漲的,且增速不低,但股價卻遲遲不漲,甚至說極端情況下還會下跌,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主要還是那兩個字「預期」!

什麼是預期?老伊自己的理解是,未來一段時間,標的物或者某種趨勢,在大眾認知中可能產生的變化。

我們以美聯儲加息為例。大家都知道美聯儲對於貨幣的放水態度已經到達峰值,可它會不會加息呢?如果根據以往的通脹情況來說,它應該會加息。但議息的結果是沒有加息,或者比大眾認知里預期要加息的時間延後了,那麼市場就是過度看空,出現反彈就是正常現象!也就是說,出現在大眾意料之外的事情才算是超預期,市場才會對大家的意料之外做出反應。

因此,朋友們應該就能理解為什麼公司利潤上漲但股價卻是下跌的了吧?除了系統性風險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標的物的業績增速低於市場的預期,因此股價就會下跌。

再舉個例子。比如某隻教育股,它近三年的業績增速分別為100%、50%和50%,市場給它的平均市盈率為50倍,如果它一季度的財報業績顯示的利潤增速為20%,那麼您覺得它的股價應該是漲還是跌呢?如若當下市場還未瘋狂,那它的股價肯定是要跌的。

因為市場給予其50倍的估值是建立在它可以按照50%的速度一直增長下去的前提之下,一旦增速不及50%,那麼在其它因子不變的情況下,股價出現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就出現了預期之外的變化,導致市場出現波動的典型例子。

有朋友此時可能會有疑問,既然市場會重新對企業的估值進行定價,那麼我等它風險釋放完畢,也就是股價不跌的時候抄底不就行了嗎?

可以是可以。

但你憑什麼認為它未來能夠保持20%的增速不變呢?你能看到它下個季度,下一年的業績情況嗎?如果不是對行業或者公司極為了解且眼光獨到之人,哪怕是公司內部人員也不敢給出一定范圍內的答案。

所以資本市場會給予類似情況的股票殺業績的稱謂,而對於殺業績的個股,抄底的難度很大。這也就是機構為什麼不喜抄底卻願意追高的原因之一,畢竟對於機構來說,縱然他們掌握的信息更多一些,但要他們判斷中短期企業業績的變化,他們心裡也沒底。

通常,這種情況被稱之為預期中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大家都不確定標的物未來業績的變化方向,不確定性變大,除了被套牢的參與者外,基本上都會以觀望為主。

還有些價值投資派的朋友可能會說:

我對比了全球相類似的經濟體中教育股,並根據它們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類似的階段做了對比,發現教育股的真實水平就應該在50倍左右(老伊只是隨便舉例子,數據未必真實),哪怕20%的增速也是應該保持在50倍估值的水平上。所以市場錯了,因此我應該繼續持有。

話說市場里能對某個標的或某個板塊能有如此深入研究的投資者是少之又少,他們可以算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也許未來此教育股在20%的增速下,還真的就回到了50倍市盈率。但被市場發現所要耗費的時長是不確定的,過程是不確定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是不確定的。

在投資市場上,賺這樣的錢有個獨有稱謂,叫做賺市場估值定價錯誤的錢,換句話說就是賺預期錯誤的錢。群體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能保持理性,實際上,群體參與者經常犯錯,而個體的理性會造成群體的非理性。因此長期的錯誤定價是可能存在的。

所以我們就能看到,成功的價值投資者大都經歷過長時間的煎熬,說他們是熬出來的並不為過。而如若想做一名價值投資者,那麼對自己不能絲毫懷疑,對標的物更是如此。

除了我們剛才提及的兩種預期及變化外,市場上還有很多與預期變化有關的股價波動。像是因突發事件導致的某板塊業績大增,市場通常認為其增速不可持續,但結果預期不符致使股價大漲。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例子,就是集采。集采導致部分醫葯股大跌,但事後發現業績下滑是短暫的,養老的大需求扭轉了業績變化的預期,致使股價大漲。

幾乎可以說類似的例子每天都有發生,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罷了。所以聰明的投資者不單單要考慮投資標的未來可能的變化,也就是市場預期如何?更會考慮到預期之外的變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第二層思維。只要學會通過第二層思維去參與市場,投資者才能賺到超額收益。

#A股市場##股票##投資理財##財經#

⑻ 南山鋁業為何業績好股價低

_熊市長期讓600219低迷下跌超跌。
_600219南山鋁業大股東的增發也造成部分的股民紛紛離開拋棄它。
_600219南山鋁業的產品鋁價低迷。業績不被看好所致。
拓展資料:
1.證券是財產性權利憑證。
證券表彰的是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憑證。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對財富形態的直接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而是更重視對財富的終極支配和控制,證券這一新型財產形態應運而生。持有證券,意味著持有人對該證券所代表的財產擁有控制權,但該控制權不是直接控制權,而是間接控制權。
例如,股東持有某公司的股票,則該股東依其所持股票數額占該公司發行的股票總額的比例而相應地享有對公司財產的控制權,但該股東不能主張對某一特定的公司財產直接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只能依比例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講,證券是藉助於市場經濟和社會信用的發達而進行資本聚集的產物,證券權利展現出財產權的性質。
2.證券是流通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活力就在於證券的流通性。傳統的民事權利始終面臨轉讓上的諸多障礙,就民事財產權利而言,由於並不涉及人格及身份,其轉讓在性質上並無不可,但其轉讓是個復雜的民事行為。
比如由於「債權相對性」的民事規則,債權作為財產的表現形式是可轉讓的,但債權人轉讓債權須通知債務人,這種涉及三方利益的轉讓行為受制於法律規范的調整,並不方便快捷。但一旦民事權利證券化,財產權利分成品質相同的若干相等份額,造就出一種「規格一律的商品」,那麼這種財產轉讓不再局限於轉讓方和受讓方之間按照協議轉讓,而是在更廣的范圍內,以更高的頻率進行轉讓,甚至通過公開市場進行交易,從而形成了高度發達的財產轉讓制度。證券可多次轉讓構成了流通,通過變現為貨幣還可實現其規避風險的功能。證券的流通性是證券制度順利發展的基礎。

⑼ 為什麼上市公司業績很好,股價卻跌的很厲害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⑽ 為什麼有些股票業績很好但股價不漲呢

股票的上漲不是看業績的,業績的好壞不能決定股票的漲跌;而股票的上漲靠資金推動的,沒有資金推動的股票業績再好也沒用,從而造成股票業績好的不漲還反跌現象。

(5)主力控盤行為

往往有些業績很好的,比如白馬股,優質藍籌股之類的,這些績優股業績非常好,但是一般都是長線資金在裡面用作不會大起大落的現象出現。意思就是這只績優股已經被主力控盤了,主力想拉升就拉升,想不拉升就橫盤震盪,完全控盤了。

總之這些原因就是不能排除業績很好的股票不上漲的真正原因,以上這5大原因都是不能排除的。至於每隻個股的漲跌都是有不同的原因,相信每隻個股的漲跌都是要抓時機,抓時間節點來啟動上漲的,大部分時候不漲都是非常正常的。

閱讀全文

與好業績爛股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川科技融資 瀏覽:823
國投融資渠道 瀏覽:153
星河控股股票 瀏覽:256
山東黃金電氣 瀏覽:764
網上貸款哪些平台是坑人的 瀏覽:734
6500韓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元 瀏覽:422
股票兼職講師 瀏覽:856
期貨劉福厚 瀏覽:914
節能建材股票 瀏覽:403
股票下跌英文 瀏覽:3
4月末外匯儲備 瀏覽:448
盧映融資料 瀏覽:644
股票上壓下托 瀏覽:290
米庄理財官網 瀏覽:164
哪種貴金屬在最低谷 瀏覽:995
外匯保證金計算題目 瀏覽:815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凈值上證指數 瀏覽:325
蘇寧易購投資方向 瀏覽:41
百洋股份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27
養老目標基金什麼時候發布的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