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供應商因素
相對於用戶來說,油氣供應商的源頭大都為油氣公司巨頭。這些油氣供應商的業務大多包括完整油氣供應鏈業務,即包括油氣資源的勘探、生產,也會涉及油氣的運輸業務。因此壟斷性很強。這樣其經營戰略的調整將可能使得油氣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所以對那些世界油氣市場的巨頭公司們的行動應該時時刻刻加以關注。
例如,由於中國對清潔能源消費需求量不斷提高,盡管目前天然氣進口和LNG加氣站運營仍然虧損,但在消費需求兩位數增長和天然氣價格上漲預期之下,中國三大石油巨頭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正加速天然氣全產業鏈布局。在上游爭搶海外氣源,下游「跑馬圈地」建LNG加氣站。未來幾年內,資金投入將超萬億元。中海油正在打造沿海天然氣大動脈,其將縱貫吉林、遼寧、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截至2012年,中石油已投產液化天然氣加氣站約300座,遠期也還將在全國布局5000座以上。而中石化也在浙江、山東等地積極規劃建設LNG加氣站。為進一步提高其在油氣市場的壟斷地位而主動積極地抓住市場機會。
油氣生產供應商的國際化加劇了油氣市場的變革。例如,2013年,中國三大油企海外搶氣步伐進一步加快。中石油3月斥資42億美元收購了義大利石油集團埃尼運營的東非莫三比克項目20%權益;6月24日,與諾瓦泰克簽署協議,獲得其主導的俄羅斯北極項目亞馬爾LNG20%權益。中石化在2月斥資10.2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天然氣公司切薩皮克能源的俄克拉荷馬一塊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土地資產50%的權益後,又計劃入股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加拿大價值200億美元的LNG項目。而中海油在7月26日與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在加拿大油砂、液化天然氣等業務領域尋求機會。這些舉措將使世界油氣供應商之間相互制約程度加大[100]。中國的油氣公司正在用該方法提高在國際油氣市場上的競爭力。
油氣生產供應商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市場國際化步伐在加快。例如,巴西石油公司為了實現從2013年至2017年投資2370億美元,到2020年將其石油產量提高一倍多,達到每天420×104桶目標,並解決其資產負債和彌補國內燃料價格失調引起的現金增值短缺問題,將其秘魯分公司以26億美元的價格全部賣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101]。這對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來說,該交易增加了其海外投資目的地南美的重心,同時也給了中國油氣公司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