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保利分析概念

保利分析概念

發布時間:2022-06-12 10:59:43

⑴ 論文:保利地產盈利能力分析。怎麼下手

1、確定評價指標,通過過去一定時期的統計數據計算相應的評價指標,將專保利的指標與行業內或屬跨行業的企業分析,可以看出保利在過去、當前的盈利能力。

2、分析評價指標的關鍵影響因素,以及這些影響因素的動態變化或當前狀態,結合保利的盈利模式,可以分析出保利未來的盈利能力趨勢。
3、根據過去的、當前和預測未來的盈利能力,給出結論。

⑵ 題目,保利地產償債能力分析 第1章 導論 第2章 保利地產償債能力分析相關概述

這個誰能幫你寫啊
只有保利地產的高級管理人員才會拿到相關數據,特別是地產營銷的內部問題,恐怕只有保利核心管理層才能知道。
真正的保利核心管理人員會沒事跑網路知道來幫你寫論文?

⑶ 保利地產所在行業分析; 保利地產行業地位分析、財務狀況分析; 綜上所述,給出結論。

行業涉足多個領域,文化藝術經營,礦產資源投資開發,房地產開發,國際貿易。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郵件是我發給你的

⑷ 量本利+分析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作用有哪些

量本利+分析可以通過計算安全邊際率,並與不同企業和行業比較,分析企業經營的安全性有多高。
只有安全邊際才能帶來利潤,企業要想提高銷售息稅前利潤率,就必須提高安全邊際率,或者提高邊際貢獻率。
基於本量利的關系原理,可以計算出企業為了達到保本,必須實現的銷售量和銷售額(保本分析);確保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必須達到的銷售量和銷售額(保利分析)。
基於本量利的關系原理,可以進行利潤敏感性分析,運用於項目投資決策。具體方法有最大最小法和敏感程度法。最大最小法可以計算某個參數最大最小的臨界值。敏感程度法可以計算各參數的敏感系數,企業在經營管理的時候,對於敏感因素要重點管理。
利用本量利分析的分析思路和各種指標,可以方便分析判斷各方案對企業利潤的影響程度。

⑸ 管理會計中保利分析的英文是什麼

target profit analysis

⑹ 什麼是保利分析保利分析有哪些具體內容

一、保本分析
保本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礎,其基本內容是分析確定產品的保本點,從而確定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
(一)保本和保本點的概念
保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收支相等,即邊際貢獻等於固定成本,利潤為零。保本分析主要確定使企業既不虧損又不盈利的保本點,這是本量利分析中最基本的內容。保本分析也可稱作盈虧平衡分析。
保本分析的關鍵是確定保本點。保本點是指企業達到邊際貢獻等於固定成本,利潤為零,不虧不盈時的業務量。在該業務量水平下,企業的收入正好等於全部成本。超過該業務量水平,企業就有盈利;低於該業務量水平,企業就虧損。保本點也可稱作盈虧平衡點、盈虧臨界點。
(二)單一品種保本點的確定
單一品種的保本分析是假設企業只生產、銷售一種產品的保本分析,它的保本點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保本點銷售量(簡稱保本量),二是保本點銷售額(簡稱保本額),它們都是標志企業達到收支平衡實現保本的銷售業務量指標,統稱為保本點業務量,常用的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解法。
1.公式法
根據利潤=銷售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當利潤為零時,該銷售量就是保本量,所以
保本銷售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0
保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保本銷售額=單價×保本量=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率)
【例3-2】按[例3-1]的資料。
要求:計算保本點的保本銷售量、保本銷售額。
解:(1)保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340000/(100-60)=8500(件)
或保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340000/40=8500(件)
(2)保本銷售額=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340000/0.4=850000(元)
或保本銷售額=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率)=340000/(1-0.6)=850000(元)
保本銷售額=單價×保本銷售量=100×8500=850000(元)
計算表明,企業要保本,至少要銷售8500件產品,或銷售額達到85萬元。
2.圖解法
圖解法是以作圖的方式來反映成本、收入和銷量之間關系的,主要有保本圖和利量圖兩種。
1)保本圖
保本圖反映在一定的價格下,企業各種產銷量所對應的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總成本和總收入的金額。保本圖具體有三種畫法。
標準式保本圖。現結合[例3-1]的資料,說明其繪制方法。

a.在直角坐標系中,以橫軸表示銷售量,縱軸表示成本和銷售收入(金額)。
b.繪制固定成本線。以固定成本的數值(34萬元)為縱軸上的截距,並以此為起點,繪制一條平行於橫軸的直線,即為固定成本線。
c.繪制總成本線。在橫軸上任取一銷售量(1萬件),計算出相應的總成本94萬元(1×60+34),在坐標中找出該點(10000,94),然後連接該點與縱軸上的固定成本點,即可繪制出總成本線。
d.繪制銷售收入線。在橫軸上任取一個整數銷售量(1萬件),計算出相應的銷售收入100萬元(1×100),在坐標系中找出與之對應的坐標點(10000,100),用直線將該點與原點相連接,就可作出總收入線。
在圖3-1中,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8500,85)即為保本點。保本點所對應的X軸上的數量(8500件)是保本點銷售量,對應的Y軸上的金額(85萬元)是保本點銷售額。當銷售量或銷售額超過保本點,即為盈利,低於保本點即為虧損。從圖3-1中可得出下面幾條基本規律:
笫一,在保本點不變的條件下,銷售量越大,能實現的利潤就越多;反之,銷售量越少,能實現的利潤就越少。
笫二,在銷售量不變的條件下,保本點越低,能實現的利潤就越多;反之,保本點越高,能實現的利潤就越少。
笫三,在銷售總成本不變的條件下,保本點受單價的影響而發生變動,產品單價越高(銷售收入線的斜率越大),保本點就越低;反之,保本點就越高。
第四,在銷售收人不變的條件下,保本點的髙低取決於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大小。固定成本或者單位變動成本越大,保本點就越高;反之,保本點就越低。
(2)邊際貢獻式保本圖。結合[例3-1]的資料,說明其繪制方法。
a.在直角坐標系中,以橫軸表示銷售量,縱軸表示成本和銷售收入(金額)。
b.繪制變動成本線。在橫軸上任取一銷售量(1萬件),計算出相應的變動成本60萬元(1×60),在坐標中找出該點(10000,60),連接該點與原點即為變動成本線。
c.繪制總成本線。以固定成本的數值(34萬元)為縱軸上的截距,並以此為起點,畫-條與變動成本線平行的直線,即為總成本線。
d.繪制銷售收入線。在橫軸上任取一個整數銷售量(1萬件),計算出相應的銷售收入100萬元(1×100),在坐標系中找出與之對應的坐標點(10000,100),以直線將該點與原點相連接,就可作出總收入線。
在圖3-2中,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8500,85)即為保本點。邊際貢獻式保本圖是將固定成本置於變動成本之上,形象地反映邊際貢獻的形成過程和構成,即產品的銷售收人減去變動成本就是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再減去固定成本就是利潤。由於邊際貢獻總額會隨著銷售收人的增加而不斷增加,因此,當邊際貢獻總額等於固定成本時就是保本點,邊際貢獻達到保本點之前是用來彌補固定成本的,當邊際貢獻小於固定成本,不足彌補時則發生虧損;超過保本點後,邊際貢獻大於固定成本,就會有盈利。

標準式保本圖將固定成本置於變動成本之下,反映了固定成本在相關范圍內不變的基本特徵。
(3)單位式保本圖。標準式和邊際貢獻式保本圖都是用來描述銷售總量、總成本和總利潤這三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而單位式保本圖則可反映產品的銷售單價、單位產品成本和單位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這三者與銷售總量之間的關系。仍結合[例3-1]的資料,說明其繪制方法。
a.在直角坐標系中,橫軸表示銷售量,縱軸表示單價、單位產品成本和單位利潤。
b.繪制單位變動成本線。以單位變動成本的數值(60元)為縱軸上的截距,並以此為起點,繪制一條平行於橫軸的直線,即為單位變動成本線。
c.繪制銷售單價線。以銷售單價的數值(100元)為縱軸上的截距,並以此為起點,繪制一條平行於橫軸的直線,即為銷售單價線。
d.繪制單位產品成本線。在橫軸上任取幾個整數銷售量(如2000件、4000件、5000件、8000件、10000件、17000件等),計算出相應的單位產品成本(230元、145元、128元、102.5元、94元、80元等),然後在坐標系中找出與之對應的坐標點,將這些坐標點連接起來,即可作出單位產品成本線。
在圖3-3中,銷售單價線與單位產品成本線的支點(8500,100)即為保本點的銷售量。當銷售量超過保本點銷售量即為盈利,低於保本點銷售量為虧損,從圖中可得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單位變動成本是固定不變的,單位變動成本線是一條直線;單位固定成本是變動的,單位固定成本線是一條曲線。因此,單位產品成本線也是一條曲線,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
第二,當產品銷量越來越小時,企業虧損就越來越趨於固定成本;反之當銷量越來越大時,由於單位產品所負擔的固定成本越來越小,因此單位產品成本也越來越小,並且越來越接近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產品的利潤也越來越接近單位邊際貢獻。
第三,產品銷售單價線與單位成本線的支點即為盈虧平衡點、在該點的銷售量下,銷售收入剛好抵消全部的成本,既不盈利也不虧損。

2)利量圖
利量圖是一種簡化的保本圖,略去了銷售收入和成本因素,用利潤線代替銷售線和總成本線,著重分析利潤和銷售業務量之間的關系。仍結合[例3-1]的資料,說明其繪制方法,見圖3-4。

(1)在直角坐標系中,橫軸表示銷售額,縱軸表示利潤。
(2)繪制利潤線。在縱軸的負數區確定固定成本,即在橫軸的下方,以固定成本的數額(34萬元)為縱軸的截距,再任取整數銷售量(1萬件),計算出相應的利潤6萬元(1×100-1×60-34),在坐標系中找出與之對應的坐標點(10000,6),以直線將該點與縱軸上的固定成本點相連接,就可作出利潤線。
利潤線與橫軸的交點(85,0)就是保本點。從圖中可得出以下規律:
第一,當銷售額為零時,企業的虧損額等於固定成本;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虧損逐漸減小,直到虧損為零時即為保本點;過了保本點,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利潤不斷增加。
第二,在產品的銷售價格和成本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銷售量越大,利潤就越多(虧損越小);反之,銷售量越小,利潤就越少(虧損越大)。
利量圖可以明確反映銷售業務量的變動對利潤的影響,但無法反映銷售業務量的變動對成本的影響。
(三)多品種保本點的確定
上面介紹了單一品種的保本分析模式,但事實上,大部分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有好多種,因此必須了解和掌握多品種的保本分析模式。由於各種產品的計量單位,可能不一樣,不同品種的產品銷售量無法直接相加減,因此只能根據多品種產品的保本點銷售額進行保本分析,主要有四種常用方法。
1.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為基礎,按各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出綜合邊際貢獻率,來反映企業多品種綜合創利能力的本量利分析方法。綜合邊際貢獻率的計算公式為:
綜合邊際貢獻率=Σ(某產品的邊際貢獻率×該產品的銷售比重)
其中:某產品的邊際貢獻率=(該產品的邊際貢獻/該產品的銷售收入)×100%
該產品的銷售比重=該產品的預計銷售額/Σ(各種產品的預計銷售額)×100%
綜合保本銷售額=固定成本總額/綜合邊際貢獻率
在加權平均法下,不僅可以計算綜合邊際貢獻率,確定綜合保本銷售額,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按銷售比重將其分解,計算出每一品種的保本銷售額和保本銷售量。
某產品的保本銷售額=綜合保本銷售額×該產品銷售比重
某產品的保本銷售量=某產品的保本銷售額/該產品的單價
【例3-3】某企業生產和銷售A、B、C三種產品,年固定成本為60萬元,有關資料見表3-1。

要求:用加權平均法進行保本分析。
解:A產品的邊際貢獻率=3/20×100% = 15%
B產品的邊際貢獻率=8/40×100% = 20%
C產品的邊際貢獻率=50/100×100% = 50%
A產品的銷售比重=800/1 600×100%=50%
B產品的銷售比重=400/1 600×100%=25%
C產品的銷售比重=400/1 600×100%=25%
綜合邊際貢獻率=15%×50%+20%×25%+50%×25% =25%
綜合保本銷售額=60/25%= 240(萬元)
A產品保本銷售額=240×50% = 120(萬元)
A產品保本銷售量=120/20=6(萬件)
B產品保本銷售額=240×25%=60(萬元)
B產品保本銷售量=60/40=1. 5(萬件)
C產品保本銷售量=60/100=0. 6(萬件)
2.分演算法
分演算法是在一定條件下,先將固定成本總額按一定標准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然後對每一個品種分別計算保本點,最後將各個品種的保本額匯總,計算出多品種保本銷售額的本量利分析方法。
【例3-4】按[例3-3]的資料,假設固定成本按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比重來分配。
要求:用分演算法進行保本分析。
解:固定成本分配率=60/400=15%
A產品分配的固定成本=120×15% = 18(萬元)
B產品分配的固定成本= 80×15% = 12(萬元)
C產品分配的固定成本= 200×15% = 30(萬元)
A產品保本銷售量=18/3=6(萬件)
A產品保本銷售額=6×20= 120(萬元)
B產品保本銷售量=12/8=1. 5(萬件)
B產品保本銷售額=1. 5×40=60(萬元)
C產品保本銷售量=30/50=0. 6(萬件)
C產品保本銷售額=0. 6×100=60(萬元)
綜合保本銷售額= 120+60+60=240(萬元)
分演算法可以提供各產品計劃與控制所需要的詳細資料,但對固定成本分配標標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的要求比較高,並且當企業產品品種較多時,工作量較大。在實際應用中,由於固定成本是由邊際貢獻來補償的,因此,一般按照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比重來分配固定成本。
3.聯合單位法
聯合單位法是按多種產品之間相對穩定的產銷實物量比例組成一組產品,確定每一聯合單位的單價和單位變動成本的本量利分析方法。
如果企業生產的多種產品的實物產出量之間存在著比較穩定的數量比例關系,就可用聯合單位作為保本點的計算單位。例如,企業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的銷量比為1 :2:3,即1個甲產品,2個乙產品,3個丙產品的組合就構成的一個聯合單位,再按這種銷量比計算出每一組合的聯合單價和聯合單位變動成本,並據以確定聯合單位保本點,然後按單一品種的本量利分析法計算出各產品的保本點。有關計算公式為:
聯合保本銷售量=固定成本/(聯合單價-聯合單位變動成本)
綜合保本銷售額=聯合保本銷售量×聯合單價
某產品保本銷售量=聯合保本銷售量×該產品銷量比
某產品保本銷售額=該產品保本銷售量×該產品的單價
其中,聯合單價為一個聯合單位的全部收入,聯合單位變動成本為一個聯合單位的全部變動成本。
【例3-5】按[例3-3]的資料。要求:用聯合單位法進行保本分析。
解:企業生產的A、B、C三種產品的銷量比為10:2.5:1
聯合單價=20×10+40×2. 5+100×1=400(元)
聯合單位變動成本=17×10+32×2. 5+50×1 = 300(元)
聯合保本銷售量=600 000/(400-300)= 6 000(聯合單位)
綜合保本銷售額=6 000×400=2 400 000(元)
A產品保本銷售量=6 000×10=60 000(件)
A 產品保本銷售額=60 000 ×20=1 200 000(元)
B產品保本銷售量=6 000×2. 5=15 000(件)
B產品保本銷售額=15 000×40=600 000(元)
C產品保本銷售量=6 000×1=6 000(件)
C產品保本銷售額=6 000×100=600 000(元)
4.綜合保本圖法
綜合保本圖是一種分析多品種產品保本點的圖解法,用銷售額來表示保本點。現結合[例3-3]的資料,具體說明繪制方法,見圖3-5。

(1)在直角坐標系中,橫軸和縱軸均表示金額。
(2)繪制銷售收入線。由於橫軸和縱軸均表示金額,可根據兩軸的對應金額畫一直線。按[例3-3]的資料,如果A產品銷售40萬件,B產品銷售10萬件,C產品銷售4萬件,那麼總銷售收入為1 600萬元(40×20+10×40+4×100),在坐標系中找出與之對應的坐標點(1 600,1 600),以直線將該點與原點相連接,就可作出銷售收入線。若橫軸和縱軸的坐標計量單位相同時,銷售收入線過原點且呈45角上升。
(3)繪制變動成本線。根據變動成本總額與銷售收人總額的比例關系確定變動成本線的斜率。在[例3-3]中,A產品銷售40萬件,B產品銷售10萬件,C產品銷售4萬件,總銷售收入為1 600萬元,相應的總成本為1 200萬元(17×40 +10×32 + 50×4),則變動成本線的斜率為3/4(1 200/1 600),再過原點即可作變動成本線。
(4)繪制總成本線。以固定成本的數值(60萬元)為縱軸上的截距,並以此為起點,畫一條與變動成本線平行的直線,即為總成本線。
總成本線和銷售收入線的交點(210,240)即為多種產品的綜合保本銷售點。綜合保本圖可對企業的目標利潤進行控制,著重反映銷售成本、銷售利潤銷售收入的關系。該圖不僅可以反映保本點銷售額,而且可以反映任何銷售水平上的盈虧情況,以便控制和分析企業的銷售利潤。

二、保利分析
(一)保利分析的意義
保本以企業利潤為零,不虧不盈為前提,盡管保本是企業生產的最基本目標,是安全經營的前提,但企業的經營目標不在於保本,而是盡可能地獲取利潤,達到一定的盈利目標,所以保利才是企業生產的真正目的,也只有在盈利的條件下,才能充分揭示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之間的關系。通過保利分析,可以確定為了實現目標利潤而應該達到的目標銷售量和目標銷售額,從而以銷定產,確定企業經營方向。
(二)保利點的概念
保利點是指在單價和成本水平確定的情況下,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利潤,而應達到的業務量。保利點也有保利量和保利額兩種,保利量是實現目標利潤應達到的銷售量,可記作X1 ;保利額是實現目標利潤應達到的銷售額,可記作Y1;目標利潤可記作TP。
(三)保利點的計算
(1)單品種保利點的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標利潤)/(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單位邊際貢獻)
保利額=保利量×單價=(固定成本+目標利潤)x單價/單位邊際貢獻
=(固定成本+目標利潤)/邊際貢獻率
【例34】按[例3-1]的資料,若計劃年度的目標利潤為6萬元。
要求:計算保利量和保利額。
解: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標利潤)/(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34+6)+ (100-60)= 1(萬件)
保利額=保利量×單價=1×100=100(萬元)
或 保利額=(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單價/單位邊際貢獻率
=(34+6)×1/0. 4=100(萬元)
計算表明,企業為了實現6萬元的目標利潤,應達到1萬件的銷售量,或達到100萬元的銷售額。
此外,上述保利點沒有考慮所得稅的影響,企業在一定時期實現的稅後利潤才歸所有者。因此,企業的目標稅後利潤和確保目標稅後利潤實現的保利分析更受投資者關注,也更受企業管理人員的重視。
在考慮所得稅的情況下,上述公式中的目標利潤就是目標稅後利潤,即目標稅後利潤=目標利潤x (1-所得稅稅率)。考慮所得稅的保利點計算公式為: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標稅後利潤/(1-所得稅稅率)]/(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 [固定成本+目標稅後利潤/(1 -所得稅稅率)]/單位邊際貢獻
保利額={[固定成本+目標稅後利潤/(1 -所得稅稅率)]×單價}/單位邊際貢獻
= [固定成本+目標稅後利潤/(1-所得稅稅率)]/邊際貢獻率
(2)多品種保利點的計算。多品種的保利點只需計算達到目標利潤的銷售額。其計算公式為:
綜合保利額=(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
【例3-7】按[例3-3]的資料,若計劃年度的目標利潤為10萬元。
要求:計算保利額。
解:綜合保利額=(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
=(60+10)/25%=280(萬元)
該企業為了實現10萬元的目標利潤,應達到280萬元的銷售額。
如果考慮所得稅,則:
綜合保利額=[固定成本+目標稅後利潤/(1 -所得稅稅率)]/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
三、企業經營安全程度的評價
評價企業經營安全程度的指標主要有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率、保本點作業率。
1.安全邊際
安仝邊際是指實際(預計)的銷售量與保本點銷售量或實際(預計)的銷售額與保本點銷售額之間的差額,表明銷售量(額)下降多少企業仍不至於虧損。它是一個絕對量,用來評價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經營安全程度。安全邊際有安全邊際量和安全邊際額兩種形式。它們的計算公式為:
安全邊際量=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量-保本量
安全邊際額=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額-保本額
=單價×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量-單價×保本量
= 單價×安全邊際量
安全邊際反映了產品盈利(虧損)的可能性,安全邊際越大,表示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越高,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安全邊際越小,企業經營的安全程度越低,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大。
安全邊際是一個正指標,並且只有超過保本點以上的銷售量或銷售額(即在安全邊際內的銷售量或銷售額)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因為這時全部固定成本已被保本點所彌補,所以安全邊際所提供的邊際貢獻就是企業的利潤,安全邊際越大,利潤越大,因此,利潤可表現為下列形式:
利潤=安全邊際量×單位邊際貢獻= 安全邊際額×邊際貢獻率
2.安全邊際率
安全邊際率是指安全邊際量與實際(預計)銷售量的比例,也可以指安全邊際額與實際(預計)銷售額的比例,它是一個相對量,用來評價不同企業的經營安全程度。
安全邊際率計算公式為: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量/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量)× 100%
=(安全邊際額/實際或預計的銷售額)×100%
安全邊際率的數值越大,企業的經營越安全,所以它也是一個正指標。表3-2是評價企業經營安全程度的檢驗標准。

【例3-8】按[例3-1]的資料。
要求:計算安全邊際和安全邊際率,並評價該企業的經營安全性。
解:安全邊際量=10 000-8 500=1 500(件)
安全邊際額=10 000×100-850 000=150 000(元)
或 安全邊際額=1 500×100=150 000(元)
安全邊際率=(1 500/ 10 000)×100% = 15%
或 安全邊際率=(150 000 / 1 000 000)×100% = 15%
由於安全邊際率為15%,在10%〜20%的范圍內,所以企業的經營不是很安全,要引起注意。
3.保本點作業率
保本點作業率是指保本點銷售量占實際(預計)銷售量或保本點銷售額占實際(預計)銷售額的百分比,也可稱危險率。它是一個逆指標,數值越小,企業的經營越安全;反之,則不安全。保本點作業率還可以說明企業在保本狀態下生產經營能力的利用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保本點作業率=保本點銷售量(銷售額)/實際或預計銷售量(銷售額)×100%
保本點作業率與安全邊際率之間存在互補關系,即:
保本點作業率+安全邊際率=1
【例3-9】按[例3-1]的資料。
要求:計算保本點作業率。
解:保本點作業率=(8500/10000)×100%=85%
保本點作業率=(850 000/1 000 000)× 100%=85%
保本點作業率+安全邊際率=0. 85+0. 15=1

⑺ 超市商品庫存保本保利分析預算

「保本、保利期」分析法是利用商品在經營過程中的進銷差價、銷售稅金、費用之間的數量關系,將商品儲存額或儲存量的多少和儲存期限的長短盈虧聯系起來,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對商品儲存進行預測分析,據以控制商品儲存時間的方法。

一、商品儲存保本期分析

商品保本期可以從商品保本儲存期和商品保本儲存額兩方面進行分析。

商品保本期是指商品從購進到銷售,不出現經營性虧損的最長存放時間,它所保的「本」,既包括進行分析時已經發生和支付了的商品購進成本、購進費用,又包括進行分析時尚未發生,但必將發生而又必須支付的費用、銷售費用等。最長儲存期是商品盈虧的分界點。在最長儲存期內,能取得一定的利潤,如果超過最長儲存期就會發生虧損。

進行商品保本儲存的預測,必須了解影響商品盈虧的有關因素,以及因素之間有何種關系。商品售價大於進價的差額稱為毛利,毛利減去應交納稅金後,如果與發生費用相等,即不盈不虧,正好保本,稱為保本點,商品儲存達到保本點時的期限,即商品保本儲存期。毛利和稅金不隨商品儲存期的長短而變動,商品購進後至銷售前發生的費用,如保管費、利息等,則隨商品儲存期長短而變動,商品儲存期越長,發生費用越多。超過商品保本儲存時間越長,發生的虧損越多。

根據以上分析,商品保本儲存天數的計算公式為:

商品保本儲存天數=(商品毛利率-商品固定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商品日增長費用

根據商品保本儲存天數和銷售額可測算商品保本儲存額,其計算公式:

商品保本儲存額=平均月銷售額×商品保本儲存天數

應用舉例:設某種商品毛利額為8,000元,固定費用為2,000 元,日增長費用60元,則該種商品保本期可做如下計算:

商品保本儲存天數=(8,000-2,000)/60=100(天)

由此可以看出,該種商品保本儲存期為100天,也就是說如果儲存l00天剛好保本,即不盈不虧,如果超過100天,多存儲一天就要虧損60元,如果能保證在100天之內將商品銷售出去,就能取得一定利潤。

二、商品保利期分析

商品保利期是指商品從購進到銷售出去,能夠實現目標利潤的最長存儲天數,商品實際儲存天數如果超過商品保利期,就不能實現目標利潤。為了實現目標利潤,企業應掌握商品的實際儲存期不超過商品保利期。

保利期的測算是在測算保本期的基礎上進行的,其計算公式為:

商品保質期=(商品毛利率-商品固定費用-商品銷售稅金-目標利潤)/商品日增長費用

應用舉例:設某種商品毛利額為10,000元,固定費用為2,600 元,目標利潤為2,200元,日增長費用為104元,則該種商品的保利期為:

商品保利期=(10,000-2,600-2,200)/104=50天

從比例可以看出,該種商品保利期不應超過50天,超過50 天則不能實現目標利潤,超一天,就少實現目標利潤104元,因此,必須把商品儲存天數控制在50天以內才能保證目標利潤的實現。

三、零售企業保本保利應用

零售企業應用「保本、保利期」分析法,主要是對所經營的商品進行保本保利期管理策劃。保本保利期管理實際上是對整個企業商品購、銷、存全過程的管理。

(一)采購

進貨部門運用保本保利期合理組織進貨,選擇最佳進貨渠道,推高進貨准確率,在組織商品進貨之前,以保本期為目標選進行兩方面測算:一方面,測算進貨地點對保利期影響,另一方面確定商品的最大進貨量、毛利率和費用率的高低。通過幾個進貨渠道的比較,以保利期為目標,選擇最佳品種,最佳進貨地點,最佳進貨時機和最佳進貨批量。

(二)銷售

銷售部門的主要任務則是運用商品保本保利期指導銷售,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銷商品,設法把商品在保利期內推銷出去。如果商品出現了積壓滯銷,就要設法在保本期內銷售處理出去。若商品儲存早已超過了保本期,則盡早處理,早處理一天,則可減少一天的變動費用支出。

(三)儲存

儲存部門通過保本保利期管理,調查庫存結構,促進商品庫存的良性循環。其主要任務是:在商品保管帳上記錄商品的進貨時間和保本保利期天數及各自的截止日期,使倉庫保管員在管理上心中有數。對即將超過保利期限的商品要明顯標志,並提前向銷售部門作出預報;對即將超過保本期或已經超過保本期的商品要及時督促銷售部門進行處理。

歡迎給我留言

閱讀全文

與保利分析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下跌英文 瀏覽:3
4月末外匯儲備 瀏覽:448
盧映融資料 瀏覽:644
股票上壓下托 瀏覽:290
米庄理財官網 瀏覽:164
哪種貴金屬在最低谷 瀏覽:995
外匯保證金計算題目 瀏覽:815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凈值上證指數 瀏覽:325
蘇寧易購投資方向 瀏覽:41
百洋股份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27
養老目標基金什麼時候發布的 瀏覽:459
博通集成直的投資嗎 瀏覽:700
融資平台網 瀏覽:442
草甘膦原粉價格 瀏覽:460
期貨指數裡面沒有多開嗎 瀏覽:895
5千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637
證券投資二十四堂課在線閱讀 瀏覽:235
螞蟻集團公募基金融資額 瀏覽:633
新基建融資建議 瀏覽:45
理財講座報告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