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借殼上市後股價下跌
因為在之前已經炒高了,該出貨了。
2. 很多優質的企業不直接上市,而是要借殼上市,這是為何
在A股市場上一直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借殼上市,借殼上市就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通過大量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直至達到控股的程度然後注入自己公司的業務和資產從而達到上市目的的行為。這是很多非上市公司走向上市的渠道之一,也是A股近20多年一直存在的現象。
融資多少原因。借殼上市的好處也很多的,像我們熟知的360借殼江南嘉捷,順豐借殼鼎泰新材,巨人借殼世紀游輪,綠地借殼金豐投資等都是借殼成功的典範,借殼上市後的這些公司都出現了20個左右的漲停板,股價漲幅遠遠大於發行新股的漲幅。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融資,借殼上市的漲幅越大能融來的資金就越多,公司的股東們肯定是願意選擇能融來更多資金的方式進行上市了。而且通過借殼上市還可以避過一系列步驟比如初審,發審,核准等,這些都是很多公司選擇借殼而不選擇自己上市的原因。
3. 借殼上市為什麼要砸股價,出利空
借殼上市當然就是殼公司越便宜越好,如果能把股價砸下來,付出的代價就很小。
4. 股市借殼上市是什麼為何要借殼上市
什麼是借殼上市?
借殼上市,是指一家私家公司經過一定途徑獲得另一家已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運用其上市公司位置,使母公司的財物得以上市。通常情況下,該殼公司會被改名。 企業為何要選擇借殼上市?
有的企業之所以選擇借殼上市,也是無可奈何。一般情況下,企業上市要經過證監會審閱、同意,流程較為繁瑣,期限也比較長。前面幾百家排隊企業,一個IpO等好幾年,等那時候融到資,市場早就被對手搶占。寧可多花錢少融資,也要敏捷上市成了許多公司選擇借殼的根本原因。
借殼上市呈現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美國自1934年已開始實行借殼上市,因為較低的本錢及較高的成效率,所以越來越受歡迎。在經濟衰退時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收入削減,市值大幅跌落,這造就了讓其他私家公司運用這個殼得以上市的時機。
而在國內,許多企業想在海外上市,但礙於政治要素以及煩瑣的程序,部分企業會選擇收買美國一些殼公司,在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在科網泡沫爆炸後,有許多科網公司瀕臨破產,市值極低,這造就了更多借殼上市的時機。
借殼上市與買殼上市有什麼區別?
借殼上市和買殼上市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一種對上市公司殼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活動,都是為了完結直接上市。而它們的不同點在於,買殼上市的企業首先需求獲得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而借殼上市的企業現已具有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殼公司一般具有哪些特色?
一般來說,殼公司具有這樣一些特徵:所在職業大多為落日職業,詳細上營事務增加緩慢,盈餘水平菲薄乃至虧本;此外,一個好的殼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單一,市值小,債券聯系容易,以利於對其進行收買控股。
借殼上市的辦法是什麼?
非上市公司經過並購,獲得殼公司的相對控股位置,只需到達控股位置,並購就算成功。詳細的完結辦法有三種:
(1)直接經過現金收買。這樣做能夠節約許多時刻;
(2)徹底經過財物或股權置換,完結殼的整理和重組兼並。這樣做容易使殼公司的財物、質量和成績敏捷發生變化,很快完結作用。
(3)兩種辦法結合運用。實際上大部分借殼都採納這種辦法。 非上市公司經過重組後的董事會對上市殼公司進行整理和內部重組,剝離不良財物或整理進步殼公司原有事務情況,改進運營成績。
經過並購、重組、財物置換等辦法獲得公司的控制權之後,將母公司的本錢注入殼內,就算是借殼完結。
借殼上市有那些優缺點?
對於殼公司來說,因為不被看好,股價一般較低,面對退市風險。而一旦被借殼上市,往往會使投資者對公司股票發生活躍的預期。極端情況下,乃至會被爆炒,影響股價大幅飆升。
對於待上市公司而言,盡管借殼的本錢較高,但經過借殼能夠更快地完結上市融資。一般情況下,在借殼上市的半年後,公司即可出售新股進行融資。但因為借殼上市的殼公司現已是上市公司,所以借殼公司並不能享用IpO時的許多融資,還要花許多錢來購買殼公司,對借殼公司來說壓力巨大。
最終,因為借殼上市的存在,許多運營不善、理應退市的公司都被借殼並購,嚴重破壞了證券市場原有的退市機制。炒作借殼概念股,也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風險。
5. 「借殼上市」和「買殼上市」有什麼區別
「借殼上市」和「買殼上市」沒有區別。
買殼上市又稱「後門上市」、借殼上市或內「逆向收容購」,是指非上市公司購買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後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
買殼上市的工作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收購公布前的工作,涉及收購大股東的股份,所需時間沒有一定,視乎買賣雙方的談判進度和收購者盡職調查的深入程度和進度而定;第二階段是收購公布後的工作,涉及向其他股東提出全面收購,需按照收購與合並守則指定的時間表進行。
(5)借殼上市股價為什麼越低越好擴展閱讀:
買殼上市的一般程序,整個步驟包含以下各項相關連之交易:
1、收購人購入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即30%或以上的股份,或低於35%但能給予收購人上市公司管理權的股份比例);
2、收購人注入新資產予上市公司,並將一些收購人沒有興趣經營的資產由上市公司賣給前控股股東;
3、收購人在取得上市公司30%或以上的股權後,須根據證監會的收購及合並守則向上市公司其他股東提出全面收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買殼上市
6. 股價的高低,對上市公司有什麼影響嗎
股價高低直接影響股東手中財富的多少,哪怕股票價值只是紙上富貴,股專東也非常介意屬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
對於上市公司說,股價高低基本就是CEO最重要的KPI。能把股價搞上去,CEO就是稱職的,就會有大筆的獎金拿;股價如果跌跌不休,CEO就要准備卷鋪蓋走人了。
上市公司的股權用法很多,可以用做並購、做股權激勵、做抵押擔保等等。無論怎麼用,都是股價越高越好用。股價越高,並購時候付出的成本就越低,股權激勵付出的成本也越低,抵押擔保的金額會越高。
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講,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可分為:個別因素和一般因素。
個別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其所處行業地位、收益、資產價值、收益變動、分紅變化、增資、減資、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等等。
一般因素分主要包括:政治、社會形勢;社會大事件;突發性大事件。
7. 借殼前股價大跌是什麼意思
答:是借殼上市後股價下跌是因為資金追捧程度不高,不看好以後業務的發展
引發股市暴跌的原因可能是: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3、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8. 什麼是借殼上市後原來的股票有什麼變化
借殼上市是指一間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過把資產注入一間市值較低的已專上市公司(殼,Shell),屬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直白地說,借殼上市就是將上市的公司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ST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從而實現上市的目的。
對於借殼上市的公司,用借殼上市這種方法比自己上市少了很多的審批手續,只要先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然後合並重組,再更改原來上市公司的名稱,以自己公司的名義增發股票,實現上市.借殼就是借原來那家上市公司的名義,從而實現自己發行股票的目的.合並後上市的公司即重組後的公司,以收購者為主
上市公司由於種種原因而陷於低迷,甚至有退市的危險。另外一個公司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上市,後者就把資產投入前者,所謂重組,也被稱為借殼上市。
被借殼的公司一般股價極低,在醞釀期間,知情者一般大肆吸籌,而原股民因為不能忍受折磨而割肉離場。借殼時機都由大股東掌握,一旦籌碼吸足,重組也就宣告成功,大幅上揚也就水到渠成。
9. 為什麼上市公司希望發行的股票價格越低越好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10. 為什麼借殼賣掉的股票一般會漲價
1、因為借殼的上市公司把優質資產注入到原先低價股票中,這個股票的總市值增加,基本面上是看多的,所以股價會上漲。被借殼公司一般已經連續虧損面臨退市,一家好企業想要上市又沒有指標只能借殼,就相當於這個上市公司收購了未上市公司,把優良資產注入了殼里。這樣股民對該公司的期望就高了,就會去追捧,就會出現接連漲停的局面。
2、借殼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過把資產注入一家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殼,Shell),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