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交聯葯物研發有限公司

上海交聯葯物研發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6-27 19:37:58

A. 上海葯物研究所怎麼樣

上海葯物研究所還不錯。

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前身是國立北平研究院葯物研究所,創建於1932年,次年遷至上海,2003年搬遷至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創新葯物研究機構。

上海葯物所瞄準國際生命科學發展的開展創新葯物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發展葯物研究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圍繞治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開展新葯研發,加強現代中葯的研發。

上海葯物所共有在職職工778人,其中科技人員548人、科技支撐人員11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01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26人,共有萬人計劃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 「優青」7人。

B. 翰博瑞強這個公司怎麼樣

翰博瑞強公司的全稱是翰博瑞強(上海)醫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的臨床CRO企業。
CRO公司分為兩大類別:實驗室CRO(也稱為臨床前CRO)和臨床CRO公司。實驗室CRO處於葯物研發的前端,主要開展的是化合物篩選、葯理學、毒理學、葯物劑型(是注射液還是口服,片劑還是膠囊等等),代表企業是「葯明康德」(股票代碼603259)等;臨床CRO處於新葯研發的後端,是關鍵的臨床測試階段;主要任務是對候選物質開展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和上市後臨床試驗,這是葯物研發的重頭戲,接近60%的研發費用花在這里,也是新葯研發的瓶頸。代表企業國內是「泰格醫葯」(股票代碼300347)。下面我說的都是臨床CRO公司。
現在說說翰博瑞強。
十多年前我曾經在哪兒工作,後來跳槽兩家公司後,現在又重新回到這家公司。
十三年前我剛剛參加工作時,國內CRO一共才5-6家。那時候「依格斯」、「泰格」、「翰博瑞強」、「萬全陽光」都是國內不錯的頭部CRO企業。CRO屬於「政策驅動型」的業務模式。在2015年之前,整個行業死氣沉沉,規模很小。翰博瑞強是實實在在做臨床試驗的公司,自然不受大多數對數據沒有要求的國內制葯企業待見,基本上全部承接的是外企在中國的上市後臨床試驗。外企也不傻,肥活好活自己團隊留著,錢少、難乾的活兒給CRO公司,還經常請歐洲的、美國的、日本的「國際稽查員」進行稽查(Auditing),那時國內還沒有自己的合格稽查員(Auditor)。那段時間翰博瑞強過得比較艱難,但是鍛煉了技術和隊伍。同時期的臨床CRO有的賣給了外企(依格斯),有的轉行做仿製葯開發,有的沒有「熬過冬天」,解散了。
2015年國家發起「一致性核查」運動,業內人士稱為「722風暴」(2015年7月22日發布的政策),當時中國數千個品種、無論外企還是國內制葯企業,都面臨嚴峻的「臨床試驗數據一致性核查」問題。說白了,就是國家集中打假:打擊假數據、提高仿製葯的質量。制葯企業平時對臨床試驗數據「隨便」慣了,那能夠經得住實實在在的稽查呀!上千個已經提交到CFDA的臨床試驗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回來。花的錢全部打了水漂。老闆那個心痛呀。
痛定思痛,葯企的老闆們徹底認識到真實數據的價值,臨床試驗人才的價值,臨床試驗專業人才最為集中的臨床CRO公司價值。他們轉頭尋求CRO協助他們開展臨床試驗,自此翰博瑞強們的春天來了。
形勢一好,大家都看好這塊市場和前景。到了2019年,據說國內臨床CRO公司已經發展到500多家了。公司一多,難免魚龍混雜,大家都是老王賣瓜說自個兒好,有的自吹自擂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行外人士也是「看花了眼」,難以分辨孰優孰劣。
大家知道,衡量一個制葯企業優劣,不是看它每年十幾億還是上百億的銷售額,而是看這家企業有沒有自己的專利葯物。
同樣,衡量CRO公司的優劣也不是看他每年接多少項目多少營業額(例如,過去做上百個中葯項目也培訓不出一個過硬的人才!),而是看它有沒有能力承接國際研發巨頭(如輝瑞、諾華、諾和諾德、默克等)的項目及其通過人家國際稽查,有沒有能力承接遞交到美國FDA的臨床試驗。
翰博瑞強早在國家「722風暴」之前就已經做到了。
她是一家專業技術領先的公司。

C. 請問上海科勝葯物研發有限公司怎麼樣急求。謝謝各位。。。

首先你要確保其面試的准確性和安全性。
薪水信息,你參考下。

上海科勝葯物研發有限公司
研發部-工藝優化 | 助理研究員 | 2000-4000元/月 本科

學術/科研 | 民營 | 20-99人

D. 上海博志研新葯物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博志研新葯物技術有限公司還不錯。

上海博志研新葯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博志研新」)作為一家以改良型新葯、創新葯、高端制劑為核心的葯物研發和生產服務(CRO/CDMO)企業,致力於打造國際化,前沿化的醫葯研發和創新平台。

不僅在腫瘤、心血管、免疫、神經和精神等領域具有豐富的開發經驗,在高端制劑技術(口服緩控釋、口服固體增溶、長效注射液、液體與半固體等)方向上也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和創新技術優勢。

2012年,上海博志研新葯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開展從事葯物發現,原料葯及中間體研發,高端制劑研發等一系列研發服務。

2017年,數據追蹤系統實現Waters網路版覆蓋,年研發服務合同金額過億。

2020年,新建上海臨港研發中心及中試基地,中國醫葯工業百強(CRO/CDMO)20強。

E. 我接到上海葯明康德的offer,想請問下該公司有雙休不福利怎樣請大家幫忙,非常感謝!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上海葯明康德嚴格遵照國家法定節假日安排假期,工作滿一年後享有10天的帶薪年假,每年還有幾天不定的高溫假。其它五險一金等福利都有。
薪資的話在同行業中不算很高,但是上市公司的生產及管理流程都是很規范的,能在其中學到很多經驗。總的來說,這家公司很適合第一次就業的萌新,很適合納入職業規劃的第一站。
拓展資料:
葯明康德全稱葯明康德新葯開發有限公司,於2000年在江蘇省無錫市成立,在上海設立運營中心。葯明康德作為全化學、生物學技術和能力平台,向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覆蓋各個疾病領域的葯物發現及葯理葯效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助力並加速葯物研發進程。卓越的化學創新葯研發和生產的能力和技術平台,致力於為全球合作夥伴提供從原料葯(API)到制劑,高效、靈活、高質量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葯明康德的願景:成為全球醫葯健康產業最高、最寬和最深的能力和技術平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葯,難治的病。
葯明康德的使命:創建和完善開放式的能力和技術平台,提供個體化治療和健康管理的解決方案,使任何人、任何公司的研發之夢得以實現,使廣大病患受惠於更多、更好的醫葯產品。
葯明康德的核心價值觀:誠實敬業,共苦共享;做對的事,把事做好。
葯明康德的行為准則:客戶第一、正直誠信、精益求精、高效執行、跨界合作、變革創新。
公司自成立以來獲得很多榮譽,2008-2013年,連續六年入選「中國十大服務外包領軍企業」;2005-2009年,連續五年榮膺「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2004-2009年,連續六年榮膺「德勤亞太地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

F. 上海合全葯物研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合全葯物研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4月1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葯物合成工藝路線的研發等。
法定代表人:李革(GE LI)
成立時間:2011-04-15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181337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德林路90號79#樓二至五層

G. 上葯集團是央企還是國企

上葯集團是國企。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葯集團)是滬港兩地上市的大型醫葯產業集團。公司注冊資本28.42億元,主營業務覆蓋醫葯工業與商業,2020年營業收入1919億元,位列《財富》世界500強與全球制葯企業50強,居全國醫葯企業第二。

上海醫葯始終堅持創新發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致力於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公司2020年研發總投入19.72億元,擁有研發人員超過1200名,建有海外研發平台,研發能力位居國內醫葯企業第一梯隊。

公司積極發揮生物醫葯產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以多元化、開放式的創新模式,積極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及跨國葯企開展研發合作,推動創新平台建設,加快新葯研發與引進,持續構建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葯物研發產品鏈。

國企的定義: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閱讀全文

與上海交聯葯物研發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凈值上證指數 瀏覽:325
蘇寧易購投資方向 瀏覽:41
百洋股份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27
養老目標基金什麼時候發布的 瀏覽:459
博通集成直的投資嗎 瀏覽:700
融資平台網 瀏覽:442
草甘膦原粉價格 瀏覽:460
期貨指數裡面沒有多開嗎 瀏覽:895
5千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637
證券投資二十四堂課在線閱讀 瀏覽:235
螞蟻集團公募基金融資額 瀏覽:633
新基建融資建議 瀏覽:45
理財講座報告 瀏覽:563
快漲停股票 瀏覽:704
華中數控屬於哪個基金 瀏覽:832
招商證券股指期貨手續費調整 瀏覽:257
融資計劃書模板怎麼寫 瀏覽:29
第一理財年化 瀏覽:637
基金凈值公告方式 瀏覽:502
綠化貸理財安全嗎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