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加征關稅哪些股票影響
如果僅僅脫離來貿易戰本源身對市場的影響去分析的話,加關稅自然是對那些有著被加關稅出口產品的上市公司有影響,因為首先關稅影響了利潤,其次,關稅會影響到業務量,當然歸結到底還是上市公司的利潤問題,最後,進出口是不是這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等等。具體的市場幾千隻股票,一隻只去找自然是不好找的,要列一個全表出來,建議去各大財經網站去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名單。但是這裡面的邏輯弄清楚就可以了
⑵ 加征關稅後美國車為什麼沒漲價
繼美國建議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增加關稅以後,中國迅速做出回應,將對包括汽車在內的眾多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總價值約為500億美元。此消息一出,在華銷售的美國汽車廠商一片哀嚎。
對眾多美系車企來說,加征關稅意味進口成本將大幅度上揚,市場價格也將做出相應調整,這將嚴重削弱其在與同類(非美國產進口車)產品競爭中的價格優勢。
首先,我們先梳理一下進口車的稅費政策。
任何進口到中國的汽車產品都會產生高額的關稅、進口消費稅以及進口增值稅。這里要提到三個重要概念:離岸價(近似於本土售價)、到岸價(加上運輸和保險成本)、抵岸價(再加上稅費)。
根據我國對進口汽車的稅務政策,目前關稅是到岸價價格的25%,另外還會根據汽車的排量徵收價格不等的進口消費稅和進口增值稅,其中排量4.0L以上的車型,其進口消費稅稅率高達40%,占進口車銷量主體。現在政策調整後,關稅將上漲到50%,即使1.0L以下的進口汽車(如純電動車)抵岸價也會提高接近30%,4.0L以上的汽車抵岸價將會提高接近50%。
其次,我們看看加征關稅對進口車的影響。
關稅上漲意味著大排量的豪華進口車,在進口國內後的價格相比其在原產地上漲將超過3倍以上,當然這些錢都將由消費者買單,但實際上都進了政府的口袋裡,相當於變相向中國的廣大土豪征稅了。但對於國內生產的小排量家轎,一般只有購置稅一項(1.6L以下排量10萬的車稅也就1萬左右),而對於部分新能源車,購置稅全免,還有免搖號的車牌。
換句話說,似乎是越有錢、越愛花錢的人越愛國,畢竟稅重,給國家提供了實質的支持,而我等「主席最牽掛的人」實際上只能打打嘴炮。
而對廠商來說,關稅的上漲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市場價也跟著漲,這必然影響產品的競爭力;另外就是自己消化成本,像這種25%的巨額關稅上漲所有廠商都不可能完全自我消化;長遠來看,還是轉從其他國家進口最為靠譜,但這種轉型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實現,產能的調整同樣需要投入成本;最後一條路就是在銷售地國產化,先期成本同樣高昂,還得看我們給不給面子。
最後,我們看看哪些產品將受到影響。
此次關稅調整影響的是從美國進口到國內的進口車,而不是美系品牌車型,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產地在美國的賓士GLS
舉個例子,寶馬和賓士都是德系品牌,但是在國內的銷售的寶馬X5/X6(包括寶馬M系列高性能版)、賓士GLE/GLS(包括AMG系列高性能版)都是在美國生產,然後進口到國內銷售的,所以同樣在加征關稅的名單之中,另外,日系的謳歌MDX、英菲尼迪QX60、雷克薩斯LX也都是在美國生產的。
奧迪Q7不受影響
這么來看的話,奧迪比較走運,現款Q7是在斯洛伐克工廠生產的,不在加征關稅之列。作為寶馬X5和賓士GLE的最直接對手,奧迪Q7面臨的壓力要比上面兩位小很多,可以預見,要不了多久現款寶馬X4/X5/X6以及賓士GLE/GLS以及其高性能版本都將面臨漲價。
即將引入國產的寶馬X3
這里還有比較戲劇的一幕,現款進口寶馬X3也是美國生產的車型,但全新一代寶馬X3將由華晨寶馬引入國產,剛好避開加關稅的風口。對寶馬高層來說,此次關稅調整雖然重創旗下的SUV產品線,倒也不致命,畢竟主銷的X1/X2/X3都將是國產車型。
除此之外,我們再梳理一下美系品牌受影響的產品。
毫無疑問,福特的高端皮卡車——F-150猛禽是美系車中最「倒霉」的產品,剛進入國內不久就要面臨兩輪大部分漲價。上一次調價是因為海關總署將這款車的分類由貨運機動車輛(8704)歸類為乘用車(8703),雖然不用再貼反光條,但綜合稅率漲到了95%(原先為46.25%),整車價格上漲了12.20-13.30萬元。而受此次關稅政策影響,未來進口到國內的猛禽也將面臨新一輪漲價風波,漲幅也將達到12萬元。
即將進口的新一代牧馬人
除此之外,福特旗下的進口車Mustang野馬、探險者也在加征關稅的行列;通用旗下的雪佛蘭科邁羅、別克昂科雷、凱迪拉克凱雷德也「中招」;Jeep雖然被菲亞特收購,但牧馬人、大切諾基等依舊是美國進口車,所以同樣未能倖免。
特斯拉旗下電動車漲幅將超10萬
國內廣受追捧的新能源車——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也在加征關稅的名單之中,雖然排量為零,但提高關稅後成本也將上漲超過10萬元,這對於目前經濟狀況本就不好而銷量20%來自中國的特斯拉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埃隆·馬斯克的臉色此刻一定很難看。
產地不在美國本土的MKZ得以倖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林肯MKZ、MKX是典型的美系進口車,但這兩款車都不是美國生產的,而是分別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工廠生產,暫時躲過一截,而現款MKC/新大陸/領航員就沒那麼走運了。
●總結:
目前受到關稅影響的汽車主要還是集中在美國生產的進口產品,無論是寶馬X5、賓士GLE還是特斯拉Model S都是銷量不高的高端產品,對我等老百姓的影響還未真正體現出來。但隨著中美貿易關系的進一步惡化,未來「北約」是否也會趟這趟渾水還真不好說,屆時受影響的就不光光是上面幾款「土豪專屬」的豪車了,歐洲、日本的進口車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就連合資車企都可能會因為貿易戰的升級而「前途未卜」。
⑶ 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是什麼意思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需要向美國海關繳納關稅後才能到美國市場上銷售。加征關稅意味在原來稅率的基礎上再提高稅率,這樣使商品在市場上的最終零售價可能會上漲,導致該商品競爭力降低。
比如一個中國產自行車成本300元,原來關稅是5%,則在美國市場零售價為300+300*5%=315元,但現在關稅加到20%,則現在售價是300+300*20%=360元。同一輛自行車,由於加征關稅導致零售價格上漲了45元。
(3)加征關稅股市還漲擴展閱讀:
徵收關稅是一國政府增加其財政收入方式之一,但隨著世界貿易的不斷發展,關稅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在不斷下降。每個國家都會對進出口的商品根據其種類和價值徵收一定的稅款。其作用在於通過收稅抬高進口商品的價格,降低其市場競爭力,減少在市場上對本國產品的不良影響。關稅有著保護本國生產業的作用。
一般說來,當一國的經濟實力強大,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時,往往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關稅體現的主要是稅收的職能;相反,當一國經濟發展落後,國際競爭力不強時,則往往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時候關稅的保護職能居於重要甚至主要地位。
徵收關稅會引起進口商品的國際價格和國內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到出口國和進口國在生產、貿易和消費等方面的調整,引起收入的再分配。關稅對進出口國經濟的多方面影響稱為關稅的經濟效應。
⑷ 加征關稅有哪些危害
加征關稅、增設貿易壁壘等做法應對貿易摩擦給國際貿易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是逆歷史潮流而行的舉動,通過磋商解決經貿摩擦才是正確出路。
加征關稅是對進口商加征的,相當於增加了進口商品的成本。這對進口商會產生影響:
情況一:
假設原來進口商的毛利較高,加征的關稅較低,進口商可能既不調整價格也不調整供給量。這樣的結果是利潤減少一些(等於加征的關稅)。
情況二:
假設原來進口商的毛利較低,加征的關稅較高,進口商可能要提高價格同時減少供給量。如果該商品價格彈性較小,也許會增加利潤;如果該商品價格彈性較大,也許會減少利潤。
情況一,需求曲線與供給量線均不變。
情況二,需求曲線不變,供給量線左移。
加征關稅進口商的影響,人們一般會想到情況二,忽略情況一。情況二比較常見,情況一不常見。
(4)加征關稅股市還漲擴展閱讀
收關稅會引起進口商品的國際價格和國內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到出口國和進口國在生產、貿易和消費等方面的調整,引起收入的再分配。關稅對進出口國經濟的多方面影響稱為關稅的經濟效應。
歷史上對進口商品所徵收的關稅,不管是從量關稅(SpecificTariffs)還是從價關稅(AdvaloremTariffs),都曾經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源泉。
但是在當代,關稅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增加政府的稅收,而是去阻擋來自國外商品的進入,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相關的產業。當然,國家有大有小,同樣幅度的進口關稅,對小國和大國可以產生不同的經濟效應。
假定進口國是個貿易小國,即該國某種商品的進口量佔世界進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該國的進口量的變動不能影響世界市場價格,如同完全競爭的企業,只是價格的接受者。這樣,該國徵收關稅後,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上漲的幅度等於關稅稅率,關稅全部由進口國消費者負擔。
如果進口國是一個貿易大國,即該國某種商品的進口量佔了世界進口量的較大份額,那該國變動進口量就會影響到世界價格。
因此,大國徵收關稅雖然也有上述小國的種種關稅經濟效應,但由於大國能影響世界價格,因此從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徵收關稅的代價和利益對比的凈效果,就不同於小國情況了。
⑸ 美國加征的25%關稅到底有多大
舉個例子。
中國某種商品報關完稅價格100美元,原來的關稅是10%,那麼美國經銷商的進貨成本就是110美元,經銷商賺取20%的利潤,即22美元,那麼售價就是132美元。同時,美國還有消費稅,這筆錢是消費者掏的,假使消費稅為5%,那麼稅費就是6.6美元。最終,消費者購買這件商品需要138.6美元。
關稅加征25%,即關稅變成35%,進貨價就變成了135美元,此時,如果經銷商還維持原來22美元的利潤,那麼利潤率就會變成16%,對經銷商來說,利潤率是降低了,因此一般會維持原來的20%利潤率,即利潤變成27美元。對於商人來說,利潤增加了5美元,同時有美國政府背鍋,何樂而不為呢?那麼最終售價將變成162美元。再加上5%消費稅,稅費8.1美元,稅費也漲了1.5美元。購買需要170.1美元
對於普通人來說,購買這件商品的價格將上漲31.5美元,漲幅為22.7%。
假如該商品還有二級經銷商,也是賺20%的利潤,那麼二級經銷商原來的售價是158.4美元(不含消費稅),只加價了26.4美元,但現在還不夠進貨價的,稅後價為166.3美元。而現在,稅後價格將204.1,漲價37.8美元,漲幅為22.9%,比二級經銷商20%的利潤還高。
你站在消費者角度,關稅漲了25%,售價才漲不到23%,你會認為商家降價了2%嗎?消費者只會看到,自己買一件商品,現在需要多花將近四分之一的錢了。原來能買5件的錢,現在只能買4件。
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國的稅種不只消費稅,所有的稅費都會在25%關稅的基礎再往上加,同時許多商品入關後還存在多個中間加工環節,每一道環節也會加價,最終導致,消費者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消費者降低對於加稅商品的消費,反應到國家層面,就是我國的出口額大幅降低,導致企業利潤下降,企業減產、縮減規模等,再導致相關行業利潤下降,然後大家一起裁員潮,裁員又導致消費降低,進一步導致企業利潤下降,企業減產。。。。。。。一個不好,陷入惡性循環,就會導致經濟危機。
現在你知道,美國加征25%關稅有多可惡了吧
⑹ 商品加征關稅,對中國A股上市公司相關股票有何影響
加征來關稅,對中國相關上市公司自的股票當然是不利影響。
本來,中國企業的一些產品科技含量一般,利潤就不高。如果加征關稅,毫無疑問,將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甚至無利可圖,不得已只好減產、停止出口。這種不利的情況下,股票想必也沒人感興趣了。
⑺ 加征關稅後汽車漲多少錢
中國和美國貿易戰升級,4月4日中方出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將美國製造的汽車也納入到加稅范疇,汽車行業自此捲入貿易戰風暴中心。
對汽車商品來說,加征關稅范圍已經覆蓋到各種排量的小客車(包括轎車)、越野車(包括SUV),按照動力總成囊括了燃油車、電動車,甚至零部件也未能倖免。從具體車型清單來看,包括排量在1.5L以上的SUV、1.5L以上4L以內小於9座的轎車(含MPV)、排氣量在2.5L到3L的柴油SUV、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小於5噸的汽油貨車,包含了目前美國品牌最主流的進口車型,比如特斯拉、Jeep、福特等品牌。
本次對來自美國的進口汽車加征關稅,並不涉及目前美國在華合資國產的車型,而是在美國生產的進口車型。而目前在美國生產的車型不僅僅包括美國本土品牌,還涉及一些其他國家的汽車品牌。比如說寶馬的多款進口SUV車型、賓士多款進口SUV車型、日產、英菲尼迪、謳歌等的部分車型,可以說,除了多數美系品牌外,躺槍最多的就是德系品牌。
進口汽車綜合稅計算:
1.報關價(到岸價);
2.關稅:排量在4升以下(含4升)稅率為25%,報關價*關稅稅率;
3.消費稅:25% (報關價+關稅)/(1-消費稅率)*消費稅率;
4.增值稅:稅率為17%;應納增值稅:(報關價+關稅+消費稅)*17%;
稅率增加25%之後的公式為:
1.報關價(到岸價);
2.關稅:排量在4升以下(含4升)稅率為(25%+25%),報關價*關稅稅率;
3.消費稅:(報關價+關稅)/(1-消費稅率)*消費稅率;
4.增值稅:稅率為17%;應納增值稅:(報關價+關稅)/(1-消費稅率)*消費稅率;
也就是說如一輛報關價為30萬元3.0排量的進口車,
關稅:300000*0.25=75000
消費稅:51136
增值稅:72443
上述三個之和就是總稅費198579元,稅率增加25%後的總稅費就變成了150000+61300+86900=298200元。
⑻ 加征關稅對我們普通人究竟有何影響
加征關稅對於中國人的生活影響並不大,但是對於大多數受到影響的產業來說,加征關稅某種程度上就是形成了對於產業的保護,這對於抓緊難得的市場機遇期,從而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6日在《環球時報》上表示,美國對中國鋼鋁產品加稅,對最終消費者影響不大。但如果對製成品和日用消費品加稅,很快就會在終端價格上反映出來。有時候進口環節漲一分,還會出現終端價格漲三分的現象。通俗點來說,就是很多進口的東西要漲價了,這對於經常海淘的老百姓來說,影響會比較大。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關稅的好處參差不齊。提高某種產品的關稅,將意味著這種產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最終增加了消費者的成本。如果提高關稅帶來的收益大於由此增加的成本,那麼該國從關稅中受益。
如果不是,那麼它就會損失。對於一個沒有市場影響的小國來說,提高某種產品的關稅得不償失,因為它無法影響某種產品的全球價格。
(8)加征關稅股市還漲擴展閱讀:
過高的進口關稅,會對進口貨物形成壁壘,阻礙國際貿易的發展。進口關稅會影響出口國的利益,因此,它成為國際間經濟斗爭與合作的一種手段,很多國際間的貿易互惠協定都以相互減讓進口關稅或給以優惠關稅為主要內容。
美對華加征關稅的一個目的,就是改善所謂貨物貿易逆差狀況。但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以人民幣計,我國對美貿易總值下降11.2%,對美貿易順差則擴大10.5%。
美國商務部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則顯示,2018年全年,美國對全球各國貨物和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為6210億美元,較2017年擴大688億美元,創下自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美國一意孤行推動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並沒有起到縮小美國貿易逆差的效果。
⑼ 中美貿易疑問: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是加征15%還是25%的稅
美國對中國:是從10%提高到25%,意思是從原來10%的基礎上再增加15%=25%(也就時提高到25%)
中國對美國:是新增對2493個商品的關稅增加,也就是從原來的沒有關稅實施新增25%關稅。
⑽ 美國加征1000億美元關稅對中國股市有什麼影響
中美貿易戰日趨緊張!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研究「301條款」能否對中國進口商品金額總價值500億美元,加征關稅1000億美元,白宮事後表態願能與中國談判,但消息一出仍引起投資人恐慌,掀美股對全球貿易戰的憂心,美國股市道瓊收盤大跌。
特朗普擬再對中國價值1000億美元產品課稅。中國隨即發表聲明,若美國仍堅持,那麼中方奉陪到底,也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予以回擊,採取新的應對措施。
中美貿易戰越燒越旺,美股3大指數收盤皆下跌,道瓊工業指數下跌572.46點或2.34%,至23932.76點;標准普爾500指數跌58.37點或2.19%,至2604.47點;納斯達克指數跌161.44點或2.28%,至6915.1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跌39.99點或3.06%,至1265.25點。
根據著名外媒引述不具名官員的說法,目前中美正針對貿易方面進行溝通,但雙方正式談判日期未定,而特朗普堅持對中國的任何貿易協商都必須獲得「可驗證、可執行、可衡量」的結果。
「我們在不同的論壇進行談判,中國在這方面做出許多不同的承諾,但這些承諾並未兌現」,官員指出,「我們不想重蹈覆轍。總統已經說得很清楚,政府也講得很明白,我們不是要發動貿易戰。我們只是想要得到公平、互惠的對待,所以我們願意對話。」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已注意到美方有關聲明,在中美經貿問題上,中方立場已經講得很清楚,中方不想打、但不怕打貿易戰,「對美方聲明,我們將聽其言觀其行。如果美方不顧中方和國際社會反對,堅持搞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行徑,中方將奉陪到底,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必定予以堅決回擊,必定採取新的綜合應對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