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杭大運河現狀和保護措施
京杭大運河有著輝煌的歷史,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今天,大運河面臨的處境讓人擔憂:自然環境污染嚴重,文化遺存毀損流失驚人,社會經濟功能銳減等。為保護京杭大運河,支持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北京科技大學成立了「京杭大運河學生調研團」,赴運河沿岸6個省市、18個城市進行調研,並對社會公眾進行運河知識普及,攜手推進申遺工作。
今年11月,在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北京科技大學「京杭大運河」調查報告獲一等獎。本報現刊登調查報告中「運河歷史與文化」部分,以饗讀者。
調研方法
■ 請國家文物局和北京科技大學考古科學技術方面的專家對調研組成員進行培訓。
■ 調研團通過徒步、騎自行車等方式,對運河的水源、水質、水利設施及周邊環境等進行實地考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調研團通過與運河沿岸百姓交流,了解運河的變遷,已流失的民俗文化等。
■ 調研團主動聯系運河沿岸城市政府和相關機構,組織系列座談會。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調研團共發放運河知識宣傳資料15700餘份、調查問卷2581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487份,開展「保護運河,支持申遺」萬人簽名活動,活動輻射人數近百萬。調研團隊還采訪了70餘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並與天津市水利局、漳衛南運河管理局、滄州市文物局等26家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了座談。
京杭大運河開鑿於春秋末期,成形於隋,發展於唐宋,元代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運河體系,經過歷代的修治、改道,最終形成了一條全長1794公里的「黃金水道」,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
京杭大運河作為古代溝通南北的黃金通道,一直是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命脈,在促進經濟繁榮、融合南北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等各個方面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京杭大運河流域廣闊,文化古跡星羅棋布。
京杭大運河的昔日輝煌何在?現在面貌如何?為什麼申遺之路如此艱辛?帶著上述問題,北京科技大學京杭大運河學生調研團組建了13支調研小分隊共144人,奔赴京杭大運河沿岸6個省市、18個城市,對大運河進行為期半年的全面調研,同時沿河發起「保護運河,支持申遺」萬人簽名活動。
京杭大運河南北情況差異大,存在問題各異,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自然環境破壞嚴重
主要表現為水源減少,水量不足;污染嚴重,水質較差;水利設施管理失范,水利工程已經嚴重老化,大部分年久失修,已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於運河南北河段情況的不同,同樣的設施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運河周圍環境不佳,大運河的管理被分割給沿途的各個省市管理,這給運河的整體保護和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再加上一些沿岸居民環保意識不高,運河整治難度較大。現代運輸業的發展使運河的航運價值大打折扣。
■ 社會經濟功能退化
1. 航運功能發揮不足
京杭大運河曾經擁有發達的航運,是南北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和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水道。即使現在,每年也約有10萬多艘船舶長年在運河上航行,年運輸量3倍於京滬鐵路。但從目前大運河的水位、水利設施等整體情況來看,大運河已不可能全線通航,有近半數的河段已停止航運。大運河全年通航里程僅為800多公里,季節性通航里程也只有1000多公里。
2.難於滿足兩岸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在調查中僅有30.25%的沿岸居民認為運河水依然可用於燒菜煮飯和洗澡洗衣服等日常清潔,大多數居民已經基本沒有使用運河河水的概念。
■ 文化遺產損失驚人
京杭大運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孕育了一座又一座的名城古鎮,留下了一處又一處的文物古跡。
各地居民對運河沿岸文物古跡及風俗習慣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差異,還需加強對運河文化的宣傳教育。
文物古跡的損毀
在運河沿線,已經公布和注冊了654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109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9座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北京通州為例,36公里的運河沿岸有燃燈舍利塔、石壩碼頭等100多處與運河有關的建築,2000多件可移動文物。另外,運河部分地段的文物保護規劃也在制定中,一些河段還展開了環境整治、搶救修繕文物等工作。如浙江杭州的小河直接編制了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杭州市建設了運河博物館等。在江蘇蘇州寒山寺,景點沿河而建,保護工作也很完善,導游也在遊客游覽過程中大力宣傳介紹當地的歷史文化。無疑,在旅遊等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呼籲大家保護文化遺產和繼承歷史文化精神,但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有統一、完善、健全的保護措施的基礎之上。
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對運河沿線殘留不多的古宅、古街、古巷以及深埋地下或為草木掩映的閘壩、堤岸、碑刻等,不僅沒有發掘整理或採取相應保護措施,相反還大興土木製造偽古跡、兜售假古董,人為地破壞了運河的原貌。例如,天津古宅的拆除、泊頭段「正太茶莊」的居民區改建、蘇州西山的建築等,由於得不到有效保護,目前正以每年約為20%的速度消亡。
民間工藝的流失
民間工藝是民間藝人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視角,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創作的工藝美術品,是民間文化的鄉土瑰寶。運河水養育了心靈手巧的運河人,他們創造了一批批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
運河沿岸有農民畫、剪紙、泥玩、布玩、面人、風箏、彩燈、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綉、木版年畫、草編、柳編、刺綉織錦等民間藝術形式。其中江蘇徐州流傳至今的30餘種民間藝術形式保留完好。東昌府區民間工藝作品眾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東昌年畫、梁水葫蘆,聊城(古時為東昌府)與濰坊楊家埠並稱山東兩大民間畫市。
但是民間工藝正日漸消亡。在家家有蘇綉、人人知蘇綉、戶戶懂蘇綉的江蘇百家名鎮——蘇州滸墅關第一鎮,原本盛行的特色草編工藝,在蘇綉的繁榮發展中卻消亡殆盡。手工業的發展無疑帶來了商業的活躍和城市的興起,但在市場競爭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較為困難,受到忽視。伴著城市的大規模改造,運河沿岸的歷史文脈也變得漫漶不清。老藝人在老去,技藝後繼無人。保護是在與時間賽跑,搶救工作迫在眉睫。
民間藝術的沒落
大運河吸納融匯了中國南北各地的民俗、飲食服飾、宗教信仰、官民儀禮等,形成了獨特的運河風情和民俗文化。其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市井文化,即人們通過舉辦各種節日活動,期盼香火興旺、風調雨順、萬事如意。如每年春節,龍燈、旱船、高蹺、獅子舞,走街串巷,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此外,百餘種曲藝也見證了運河人的文化生活。以天津為例,曲藝包括評書、相聲、梅花大鼓、樂亭大鼓、西河大鼓等近20餘種。
然而,隨著運河功能的衰退,運河價值的銳減,由運河哺育的民間藝術也難逃沒落的命運。運河沿岸某些村落處於自然發展狀態,許多地方連基本的娛樂活動場所都沒有。大多數地區,尤其是經濟落後地區,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文化沙漠」和「文化死角」。
其中最典型的是已收入在《中國民間歌曲集》的運河號子。北部運河沿岸常年居住的人們都還會哼唱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運河號子,但由於運河的缺水甚至斷流,已無法在河岸邊聽見船夫們拉船時高唱出的真實的運河號子。這種在漕運中形成的民間藝術,隨著漕運的衰退,如今已漸漸成為「千古絕唱」。值得欣慰的是,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運河號子這種運河文化的傳承,目前通州、揚州地區運河號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在進行著。
京杭大運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遺產,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但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諸多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們認為,除了對大運河缺乏統一規劃管理和部分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相對薄弱等原因外,主要還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運河文化的相關研究工作停留於表面,在文化、歷史等方面,尤其是非物質文化方面的研究相對薄弱;第二,當今社會上部分人對財富的認識局限在眼前利益,忽略對古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致使文化遺產由於缺乏經濟效益而日漸消亡。
■ 保護對策及申遺建議
雖然京杭大運河所面臨的問題較多,但運河沿岸各級政府也正在加大對運河保護和治理的力度,紛紛出台相關保護政策和方案,不斷加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隨著申遺和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大運河受到了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我們建議建立統一管理協調機制,成立多方參與的京杭大運河保護及申遺工作組。其參與主體應包括文物保護機構,運河沿岸地方政府,水利部、交通部及其對應的基層部門,運河相關工作人員、專家學者等,從而統一管理、協調沿岸各地對大運河的保護、管理、開發及申遺工作。
■ 旅遊資源開發負面效應過多
調查發現,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資源不僅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在有限的開發中還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旅遊資源開發不足
京杭大運河沿岸既有寺塔廟院、古街巷道等文物古跡,又有戲劇曲藝、燈彩陶塑等民間藝術和民間手工藝,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在調查中有群眾說:「我們這里有唐代的石板、宋代的瓦、明代的門檻、清代的窗,內部還有現代化設施。」但是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經濟產值低。
(2)不合理開發破壞旅遊資源
沿岸城市在對運河的旅遊開發中缺乏合理的規劃、保護,許多河段的旅遊開發盲目地推陳出新,沒有合理劃分緩沖區和保護區。開發商們為了建造熱門旅遊景點,大興土木建造運河文化廣場、運河公園等。過量建設樓群,隨便改造河道,使大運河的原貌及沿岸的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運河古文化與現代都市氣息沒有合理結合,也不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部分被訪者對運河申遺的了解情況和支持程度
北京到天津段:
知道杭大運河現在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有39.42%;問及京杭大運河有必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認為沒有必要的為24.24%,有必要的為42.42%,說不清的為33.33%。
支持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為92.65%,不支持的為2.21%,說不準的為5.15%。受訪群眾了解了保護大運河的重要性後,很大部分的民眾都表示支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徐州到宿遷段:
有將近60%的人不知道京杭大運河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當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京杭大運河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必要,並且給與支持。
吳江到杭州段:
知道京杭大運河現在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有54.93%;問及京杭大運河有必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認為沒有必要的為1.41%,有必要的為94.37%,說不清的為4.23%;支持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為98.59%,不支持為1.41%,說不準的為零。
部分被訪者對運河歷史的了解情況和運河文化的認識
北京到天津段:
對京杭大運河的歷史一點不了解的為12.78 %,有一點了解的為57.89 %,基本了解的為25.56%。對當地與運河有關的文物古跡不知道的為41.67%,知道一些的為58.33%。對地方曲藝、舞蹈、戲劇、文學、民間藝術、民間傳說、民俗的了解方面,不知道的為53.85%,知道一些的為46.15%。
天津到滄州段:
50.2 %的被訪者選擇對京杭大運河的歷史「有一點了解」,18.7 %的被訪者選擇了「基本了解」,很了解和一點不了解的各佔15.6%。在被訪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能說出有關運河的傳說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運河具體的歷史,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不知道自己家門口那條水溝就是京杭大運河。
徐州到宿遷段:
大多數人都對京杭大運河歷史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對於和運河有關的文物古跡,大家知之甚少,一般知道的有秦淮河與瓜州古渡。而對藝術和民俗,有30%左右的人有所了解,知道有安徽柳琴戲,安徽黃梅戲,越劇,豫劇,花鼓戲。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電(記者 馬海燕)今天下午,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大運河保護與『申遺』」集體采訪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中國將採取八大措施保障對大運河的保護與恢復。
這八大措施是:第一,對大運河文化遺產進行全面調查,摸清家底。第二,根據文物普查情況,及時把相關文化遺產公布為保護單位和歷史村鎮。第三,建立健全大運河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包括制定大運河保護條例。第四,開展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第五,結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做好搶救性考古發掘和保護工作。第六,建立健全適應大運河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門的保護管理體制,明確相關的保護責任。第七,深入開展大運河保護的社會宣傳教育。第八,增加對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的投入。
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運河,大運河流經今天中國行政區劃的六省兩市,貫通了東西方向的五大水系,是中國重要的南北水上通道,同時也是防洪灌溉工程。濟寧以南的段落至今仍在通航,但濟寧以北的段落已經斷流。
據介紹,運河文化遺產的內容,既包括河道、碼頭、船閘、堤壩、橋梁等水工設施,也包括運河沿岸的崖谷、官倉、會館、驛站、廟宇等相關設施,還包括依託運河發展起來的歷史性城鎮、街區、村鎮,同時還包括與大運河相關的非物質遺產。
單霽翔說,中國已經列入「申遺」名單的大運河共涉及文物保護單位六百五十四處,其中一百零九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座城市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2. 水質監測報告中所提出的平行樣和空白樣是指什麼
平行樣又稱平行雙樣復,是指制在環境監測和樣品分析中,只包括兩個相同子樣的樣品。
空白樣本,是指進行空白試驗的樣本。
採集和測定平行樣是實施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一項措施。平行樣的測定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測試的精密度水平。在環境監測中,採集和測定平行樣的百分比應根據樣品的批量、測定的難易程度、有無質量控制等進行確定,一般不少於全部樣品的10%。
(2)京杭大運河水質化驗分析報告擴展閱讀
平行樣的測定結果可根據標准方法所規定的界限進行判別合格與否,也可將測定結果點入質量控制圖進行判別。此外,也可參考分析化學中所作的一般規定進行判別。
對物質進行檢驗時,除去要檢驗的物質,進行其它條件完全相同的試驗,即空白試驗。其目的是校正有關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鑒定中有時需檢驗案件有關事實中發生變化的物質成份,而實際提取的檢材中常混雜有其他物質,檢驗時須消除其影響。
3. 簡述京杭運河污染的原因
京杭大運河斷流已久
斷流是黃河以北的那段斷流,不是黃河以南的,不是從杭州到徐州的那段斷流。北邊那段斷流已經相當長時間。它當時建的時候就有一點問題。第二是河北、華北地區當時缺水,京杭運河那時就有點斷了。那麼就是說當時隋煬帝建的從北京到杭州的運河,很長時間是不通的。
大運河污染的自然原因
目前大運河的污染問題嚴重,從杭州段到徐州段,可以分兩大部份。南段是長江以南,從鎮江到杭州這一段;北段是從揚州到濟寧這一段。兩段運河污染一直相當嚴重。運河是人工挖出來的,它沒有源頭,也沒有入海的地方。運河最初主要用於航運的,後來大家都把它當「陰溝」來用,把廢水往裡排。運河就像一盆水,越洗越臟。
運河是南北向的,淮河是東西向的。淮河自從黃河奪了它的入海口以後,淮河就沒有入海口了。它的一個入海口是人工新開的,當時主要是依靠京杭運河把水排到長江里。大家知道中國的幾大河流都污染得很厲害。譬如遼河、海河、淮河這三條河都比長江污染的厲害的多,特別是淮河。
淮河政府一九九二年開始治理。治理了十五年了,到現在還沒有什麼成果。淮河的水很臟。淮河和京杭運河在洪澤湖那裡做了個交叉,淮河的臟水都進了京杭大運河裡。即使京杭大運河的水花很多錢治理好了,只要淮河的水一進來,作一個交叉,它的水又污染了。
治理運河的污染必須與治理與其交叉的河流、湖泊同時進行。
政府拿出很多錢治理京杭運河江北這一段的水質,因為京杭運河江北這段的渠道,是作為南水北調的縱向方案的輸水渠道,它是要向天津輸水的。天津不要縱向方案的水,是因為輸過去的都是臟水。政府要保證南水北調,就必須保證改善京杭運河的水質問題,限制南水北調方案里東線方案里輸送臟水。「污水不許排入」等定了很多規矩。但京杭運河的水和淮河的水在洪澤湖交叉,淮河的水一到洪澤湖就把洪澤湖給污染了,洪澤湖裡連魚蝦都不怎麼長,長出來的魚蝦也是有毒的。這些水又進了京杭運河,所以,如果不治理淮河的水質,京杭運河的水也不會好。
南邊運河也有同樣的問題。南邊的運河有一段是利用了太湖的。太湖也是一九九二年政府計劃治理的,經過十五年治理,太湖的水質還是五類水質,負氧化很厲害。因為等到河流、湖泊失去自凈能力、負氧化很高的程度,治理費用就會很高。淮河治理,三年以前已經投入了六百個億,一點效果也沒有。
要保證運河的水質,首先要解決太湖、洪澤湖、淮河、長江的污染,因為運河水的流速比自然河流慢,所以它的水質要求比自然河流水質要求高。
富氧化問題
當排放進湖、河裡的廢棄物質含的營養成分太多,湖裡就會瘋長藻類植物,它需要很大的養分,湖裡沒有這么多養分,就會造成缺氧環境,整個湖水會變黑。藻類的生長和死亡速度特別快,死亡後成為淤泥,湖面淤積也很厲害,會把其他生物全部殺死,河水迅速變臭。那種河裡、湖裡綠綠的、發藍的或者油亮油亮的那種東西,就是負氧化現象。
打個比方,做個實驗。拿一個碗或者一個花盆, 裡面放上水。讓它曬上三天,你看看它成了什麼顏色。時間越長顏色越深,就會發臭。
治理從技術上講不是不可能做到,而是治理費用很高、效果很難保持。如果你不停的抽水, 抽出來,沖氧,再重新回填,讓水循環,它在運動過程中,就會吸收養份。不斷的沖氧,補償它的自凈能力,這是一個很昂貴的過程。
運河本身沒有自凈能力,是靠幾個湖泊的水來補充它,靠長江的水來補充它。太湖水源是從浙江北部、安徽山區來的水,它的水也能補充運河的水。後來也用長江的水補充它。但運河不是活水而是死水。
要警惕那種把環境污染問題簡單化,認為現在破壞不要緊,將來只要錢投下去就能治理好的錯誤認識。譬如杭州,把錢塘江水放進來,確實運河杭州段的水就干凈了不少,但是時間以長,如果不換,水質又壞了。換了一次水以後,也許能頂三四個月,但問題還存在。河床里的重金屬、污染物還在。
環境污染問題實際是制度問題
以前我們把泰晤士河、萊茵河、多瑙河的污染當作資本主義的特性,其實這是人類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危害。西方國家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認識和重視了這個問題,採取很多措施進行監督、管理和保護。問題緩解了很多,英國泰晤士河、德國萊茵河水都變清了。
中國是看到發達國家在工業發展道路上走過的這條彎路的,它可以走得比資本主義國家好,避免這條彎路。但是現在的情況顯然並不樂觀。我們現在的發展模式,比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還厲害,對資源的掠奪、破壞更嚴重,速度更快。這二十多年是環境破壞最厲害的,二十多年以前,中國的水污染問題基本不存在。八十年代以來,這個問題就越來越嚴重。可以說,這是決策錯誤,或者說,是一個制度的問題。
解決環保,主要依靠民眾監督
解決環保問題不靠責任制,靠民眾,靠監督,靠輿論的監督,靠民眾的意許。靠責任制沒有用。在責任制度上政府所採取的某些措施是遠遠超過西方國家的。 譬如像淮河治理,下了很大決心。比如責令所有的生產過程中有污染物排放的造紙廠廠長,必須把工廠的廢水處理池建起來。措施很強大,但作用不大。中國搞了三次環保風暴,每年春節之前打一次,卻效果不明顯。
環保靠的是監督,不能靠環保局的幾個官員來監督。環保局應該替那些保護環境的民眾說話,說他們的行動符合環保法、他們的維權運動合理,這樣環保監督問題會容易得多,因為民眾會替政府看著,誰在那裡破壞。
4. 寫關於京杭大運河的調查報告有哪些方面可以調查
隋煬帝 繁榮 大運河溝通南北,經濟發達
5. 京杭大運河水質目標從四類改為三類了嗎
杭州抄市環保局副局長樓炳文表示,2007年,杭州共完成17個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每天處理污水55萬噸,其中有相當部分是處理運河沿線的污水。目前,運河已經摘掉了水質劣五類的帽子,他們的目標是使運河水質達到三類標准。
6. 09 京杭大運河水質
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京杭大運河是華北、華東地區的黃金水道,並與沿線眾多的河流湖版泊形成權天然水運網。在以水資源富足著稱的江蘇、浙江兩省境內,大運河還是許多城市的飲用水源地和地下水資源補給源。 然而,近年來,隨著蘇、浙兩省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農業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大運河水污染問題日漸突出,這條黃金水道正在成為沿岸污染點源的排污管道,造成嚴重的「水質型」缺水,局部河段水體呈現惡化趨勢,水體自凈和生態修復能力降至最低點,斷面水質檢測達標率不容樂觀。
有關專家建議,應盡快編制科學的大運河航道規劃管理制度,並對飲用水源地所處的重點河段實行改道和禁航,減少人類活動對水體的污染,促進水污染防治模式的根本轉變,真正卸去大運河污染的沉重包袱。
7. 現在京杭大運河水質好嗎,
沒哪裡是干凈的
8. 要一篇京杭大運河的研究報告,400字,有表格的,急
京杭大運河申遺研究報告
大家都知道運河要申報世界遺產,但運河申遺何時才能成功?
在中國蘇州網上,我查到了有關運河申遺的信息。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距今已經2400多年。作為溝通我國南北的主要通道,京杭大運河對中國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0多年來,有識之士也一直想把大運河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可始終未能如願。最近,申遺一事又有了轉機。運河沿岸豐富的物質文化遺跡,對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至關重要。為了保護好這些遺跡,寧可多花錢,多費力,也要盡量在原地確保文物古跡的完好;必要時,不惜讓運河改道。50年代中期、1987年、1996年,蘇州三改河道,讓運河繞城而過。為了改善運河的水質,蘇州還關閉了沿岸的兩家大型造紙廠。 不過由於運河現在仍然發揮著重要的航運功能,一些問題也比較凸現。就以蘇州為例,一半的煤炭、建築材料以及大米、農用物資、大件物品等,都是通過運河來承載的。
這只是運河申遺的一個難度,此外,由於運河涉及到六個省市,沒有一個地方願意出面來牽頭組織申報工作,也導致現在申遺工作還停留在口頭上。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有不少政協委員提出提案,希望國家統一協調,加快京杭大運河的申遺進程。目前,省政協視察組已經結束了對宿遷、邳州、淮安等地運河的考察,今年5月份,相關學者還將在杭州集中討論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的問題。
經過調查,我提出關於運河申遺的建議:
政府應該把運河的水質先搞好,不要因為兩邊的工廠而使運河的水質受到污染;要保留運河兩邊的古建築,盡量不要拆掉。如果房子非拆不可也最好再仿原來的樣子重建一遍,讓運河保持原番風味;要更多的去宣傳運河,使大家一起來保護運河。
9. 水質化驗報告的表怎麼做
冷凝水(Condensate Water)軟水(Soft Water)給水( Feed Water)爐水(Boiler Water)總鐵Fe硬度T.H.pH值電導率E.C.pH值總鐵Fe硬度T.H.電導率E.C.氯離版子Cl-pH值硬度T.H.總鐵Fe電導率E.C.濁度TB總鹼M-V酚酞鹼權P--V磷酸PO43-電導率E.C.pH值氯離子Cl-亞硫酸SO32-<0.1<0.57.5~8.5<30>7.0<0.30.00 <100—8.0~9.5<0.5<0.1<80≤2<200—10~30<15009~11N/A10~30#DIV/0!0.00 8.14 28.00 8.44 #DIV/0!0.00 38.75 10.40 9.09 0.00 #DIV/0!43.00 0.00 107.08 37.65 11.50 890.00 10.53 25.50 28.00
10. 京杭大運河是怎麼解決南北地勢造成的水位差的
京杭大運河由南到北,水位高差別非常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採取了三內種辦法。
截直道使曲
京杭大運容河的許多河段並沒有直接修成直線,而是故意修成彎彎曲曲。彎曲的河段可以有效消除地面高度不一形成的水位差,保證河面平緩。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