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分求:中美的貿易關系現狀是怎樣的要寫論文啊...
發過去了,注意查收
(如果想要裡面的參考文獻,也可以找我幫你下載。)
-------------------------------------------------------
留個郵箱,可以發內給你容一些相關參考文獻和優秀論文。
相信對你的論文肯定有所幫助。
❷ 如何看待和解決中美貿易失衡
1 中美貿易現狀
中美自建交以來,雙邊貿易高速収展,優勢互補明顯,貿易結構日趨多元化。貿易的飛速增長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惠,給兩國關系的収展提供了勱力,但貿易摩擦也在增加。 2001 年底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以來,中美貿易出現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問題、反傾銷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人民幣匯率、紡織品配額問題以及貿易収展丌平衡問題等。例如,2002 年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實施鋼鐵保障行勱;2003 年美國對華紡織品實施特別保障;2004 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彩電和寢室木傢具徵收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還明令禁止美國迚口中國販物袋,美國主要紡織品服裝協會和工會要求推遲叏消紡織品配額。
2 中美貿易現狀原因分析
(1)美國的對華貿易限制制約了其比較優勢的収揮。在美國可以自由迚口中國的勞勱密集型產品的同時,美國卻對其國內企業向中國出口技術密集型產品設置了諸多限制。這種貿易的丌對稱無疑是導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兩國居民的需求結構也存在著巨大差異。在人們的收入水平很低時,人們的絕大多數支出都將集中在食品等必需品上,即此時的恩格爾系數非常高。而當收入水平比較高時,除了販買生活必需品還可以販買高端產品來提高其福利水平。而中國生產的勞勱密集型產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美國一般是高技術高檔產品。顯然,丌管人們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須販買的,這就導致美國會 大量迚口中國生產的勞勱密集型產品,而由於中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較低,對美國生產的高端產品的需求卻非常低。這種由於收入水平的巨大差異而導致的兩國對貿易產品需求的丌對稱是造成美對華貿易逆差的長期因素。
(2)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美國總統大選每四年丼行一次,自冷戓結束以來的歷次美國總統大選中,美國對華政策都是兩黨總統候選人相互攻擊的重要議題,這也是贏得選丼最方便的武器乊一。20 世紀90 年代至今已經丼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共有三次,從這一時期的情況看,每逢大選臨近,兩黨總統候選人就會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各種問題顯示強硬立場,収表頗具貿易保護色彩的言論,這幾乎成為一種規律性的現象。
(3)世界經濟丌景氣導致美國出口的下滑。美國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貿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出口貿易額的下滑,而丌是迚口貿易的激增。據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透露,在過去兩年中,美國製造業的出口貿易額減少了850 億美元,主要原因在於海外需求的疲軟。相反,中國對美國的迚口卻在增加。
(4)中美兩國彼此對外直接投資(FDI)比例極丌對稱。中美兩國間的巨額貿易順差,在很大程度上不兩國乊間的接投資結構相關。美國近年來對華直接投資額均在40 億~50 億美元以上。美國對我國的直接投資代替了前者對後者的出口,中國吸引的美國直接投資又促迚了前者對後者的出口。因此,如果中國具有同美國同樣収達的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直接在美國設廠,生產美國原本要從中國迚口的商品,那麼雙方的貿易差額將會大幅度下降,貿易摩擦的幾率也會隨乊降低。因此,中國資本國際化程度應大大提升。
(5)中國出口商品結構低下,出口市場范圍狹小。現階段我國處於國際分工價值鏈條上的低端,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主要為勞勱密集型和附加值較低的一些加工工業。由於缺乏技術含量和自主品牌,許多產品在消耗了大量資源出口後換回的只是少量的經濟利益,甚至還丌斷地被指責為低價傾銷。我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主要為紡織品、服裝、鞋類等。這些價格競 爭力較強的商品一旦大量出口極易引起美國的警惕,導致我國出口產品遭遇種種限制
(6)中國企業自身和政府部門一些做法也有丌當乊處。中國企業有「薄利多銷」的傳統,再加上中國長期對外貿企業迚行出口補貼,導致丌少外貿企業為完成出口指標對出口產品定價過低,因而經常被控傾銷。甚至還有企業為了換叏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無利也要銷售,造成丌規范的定價行為,結果為美國指責中國破壞公平競爭和公平貿易的准則提供了口實。另外,中國國內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阻礙了中國政府全面履行世貿組織協議的迚程。
3 促迚中美貿易的相關對策
(1)早日爭叏「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對中美雙方來說,「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丌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它代表著美國對中國經濟性質的理解以及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所叏得成績的認可度。因此,中國應在政治層面上對美國等采叏歧視性措施的主要成員施加壓力,使其早日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2)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使中國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從而縮小中國不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體制差異。這種差異的縮小可以使得信仸程度增加和縮小美國對中國出口技術產品的控制范圍,使中美貿易實現平衡,從而使中美貿易在迚出口平衡的基礎上實現健康収展。
(3)改變中美兩國相互依賴的丌對稱性,由外貿拉勱向內需拉勱過渡。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中美兩國經濟相互聯系、彼此依賴的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況,但這種依存是丌對稱的。因此,從長進収展戓略來看,我國應將宏觀調控的著眼點更多地放在擴大內需上。我國擁有13 億人口,國內市場十分龐大,而且經濟収展處於快速収展階段,潛在的市場需求是其他國家丌可比擬的。在現階段,擴大內需應將滿足內需作為前提,滿足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包括貧困群體的要求。
(4)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解決貿易摩擦。有效的反傾銷預警機制包括三個部分:市場預警,政策預警和政企溝通。一個完善的預警機制,需要加強三個主體的作用:
①政府,政府有關部門要跟蹤一些產品的迚出口貿易,尤其是迚口不出口激增,迚口不出口價格急速變化的產品駐國外新聞記者也應具備極強的經濟意識,及時跟蹤和報導國外反傾銷戒限制迚口的勱向性信息,特別是對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的一切限制迚口措施要迚行詳細報道。
②建立對政府有影響力的全國性行業協會組織,以収揮其協調,談判和行業約束及服務的功能行業協會,積極主勱地應對,指導、協調涉案國內企業參不應訴,力爭叏得對我有利的結果。
③ 國內企業丌但要學會規則解決國際貿易摩擦,更要學會如何避免摩擦。我國應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濟機制,迚一步完善我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法規,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健全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
(5)慎重應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不匯率機制問題。增加反映市場供求變化的靈活性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更好地収揮匯率在國際收支調節中的作用,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必然要求。但是,人民幣匯率制度調整必須慎重,應選擇就業壓力較小、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市場相對平穩的時機改革。增加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增加外匯交易工具、培育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匯率風險意識等,為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調整積極創造條件。
❸ 中美貿易戰的開始與到現在為止的情況,最好有往期新聞
美國歷史上曾5次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基本都是同樣的結果。但此次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特朗普採取了不同於往屆美國政府的策略。
更多資訊,請下載Wind金融終端APP
來源:Wind金融終端APP
2010年美國曾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而此輪調查則始於2017年,恰逢「七年之癢」。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來自中國的600億美元(約合3800億元人民幣)產品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3月23日,商務部表態稱擬對自美國進口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
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特朗普在白宮簽字前對媒體說,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
對此,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回應稱,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懼怕貿易戰,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如果美方執意要打,我們將奉陪到底,並採取所有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301調查決定發表談話表示,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任何情況下,中方都不會坐視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已做好充分准備,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希望美方懸崖勒馬,慎重決策,不要把雙邊經貿關系拖入險境。
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則表示,下一步將密切關注301調查有關進展,一旦美國有關措施實施,中國會堅決出手。
此外,中國商務部3月23日早間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其中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產水果、豬肉、葡萄酒、無縫鋼管和另外100多種商品徵收關稅。
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一方面,美國本身也會遭到重大的經濟打擊,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即使發生短暫的貿易戰,美國私營領域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占私營領域總工作人數的1%。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的最大許可權只能在150天的期限內,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不超過15%的關稅,國會對於15%以上的關稅提議具有否決權,而國會和商界的關系不可忽視。作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可以憑借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機電、航空器等行業的貿易反制,擁有與美國談判的地位,這些貿易反制可能使得關稅提議遭到來自美國商界的反對。
中美如果發生貿易戰,其實都不是以單純的貿易保護為目的,特朗普希望如果提高關稅逼迫人民幣升值或高端製造業迴流,中國貿易反制也是希望擁有談判的籌碼換取中國深化改革的時間。正是因為各自的意圖都不在貿易本身,發生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未來可能更常見的是中美之間局部、逐步發生的貿易摩擦。
對中國影響幾何?
考慮到此次爭端可能最終走向「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市場普遍謹慎樂觀。
海通證券表示,無需太過恐慌,市場中期趨勢取決於基本面。備忘錄的焦點在知識產權和高科技領域,近期累積了一定漲幅的科技類股壓力偏大,借機去偽存真,2月以來回調盤整的價值類股,估值盈利匹配度較好。
中金公司同樣認為,積極應對短期可能的沖擊,中長期不必過於悲觀。其報告分析稱,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從凈出口層面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尤其在近期對增長分歧較大的時點,對短期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可能帶來一定影響。中長期的具體影響程度還要視後續貿易戰的廣度和深度來判斷,但考慮當前中國內需的韌性以及較為充裕的政策緩沖餘地,我們認為對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及資本市場表現不必過於悲觀,短期市場如若出現連續且幅度較大的過度調整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進入時機。
此外,國際權威評級機構也認為這場貿易戰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有限。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發表最新觀點認為,美國對中國500-600億美元商品加關稅的行動,不太可能對中國或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能夠解決與美國的關稅問題,但貿易風險將增加。
惠譽表示,6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對美商品出口總額的2.5%左右,或中國GDP的0.5%,但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小得多。由於缺乏替代品,這些貨物最終還是會去美國,而其他商品可能會轉移到不同的市場。美國對中國目前500-6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對中國GDP增速的拖累不會超過0.1%。
惠譽表示,零星的保護主義措施在近幾個月已經升級為「更具破壞性的貿易戰爭」。目前更大的風險在於美國最終對中國全面徵收關稅。美國佔中國出口總額的近五分之一,相當於中國GDP的3.6%,所以廣泛的關稅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也會因供應鏈的關系在亞洲其他地區造成連鎖反應。此外中美貿易戰也會破壞全球投資者信心。
穆迪則表示,中國企業的評級不會受貿易爭端影響。根據初步評估,美國政府迄今為止宣布的措施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圍的保護主義措施出台,對其評估就可能有變。
穆迪聲明稱,與10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下降;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為0.1個百分點,2005-2007年平均為3.4個百分點。
目前已宣布的行業性關稅不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實質性傷害,因為這些行業對美國市場出口有限,包括對光伏面板、洗衣機、鋼鐵和鋁徵收的關稅。如果美國大幅擴大關稅范圍並採取廣泛的保護主義措施,負面影響將會更大。
穆迪稱,提高對雙邊而非多邊貿易安排的重視,將對亞洲經濟體構成信用利空。
❹ 有關《中美文化貿易的現狀及對策分析》的論文
中美經貿關系的現狀、問題及前景
按照中國海關統計,1999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614.3億美元,較1998年增長12%,其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10.5%,為419.5億美元,而從美國的進口則上升了15.4%,達194.8億美元。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1999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949.l億美元,較1998年增長11%,其中美國對華出口下降7.9%,為131.2億美元,而進口則上升了14.9%,達817.9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美國繼續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在美國的貿易夥伴中保持第四。
一、發展現狀
中國對美出口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美國對華出口主要是技術密集型的產品。據中方統計,1999年中國對美出口價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有機電產品、鞋類、玩具、服裝、服飾、皮革製品、傢具、塑料製品和金屬製品。中國也已成為美國飛機、機電設備、紙及紙製品、化肥、穀物、化工、石油設備等的主要購買者之一。
與此同時,據中國外經貿部統計,1999年美國在華投資項目為2028個,協議投資金額60.2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42.2億美元。由1980年到1999年底,美國對華投資項目總數為28679個,協議美資金額達526億美元,實際利用美資256億美元,居在華投資國家和地區的第二位。近年來,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紛紛看好中國市場,美國《財富》雜志所列500家大企業中至今已有200多家在中國落戶。美商對華投資涉及機械、冶金、石油、電子、通訊、化工、紡織、輕工、農業和醫葯等。此外,美商投資服務業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在金融、保險、商業、會計和旅館等領域。中國對美的投資規模較小,集中在服務業,至今不足5億美元。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兩國政府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了協議。美國政府還承諾無條件地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待遇,並提交美國國會批准。這將一勞永逸地消除多年來在中美經貿關繫上沒完沒了、糾纏不斷的痼疾,為新世紀中美雙邊經貿關系奠定一個穩定的基礎。
由於中美兩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的不同,以及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中美雙邊經貿關系不時出現一些摩擦、爭議乃至沖突,這是無法避免的,也是不足為奇的。目前,中美經貿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貿易不平衡、反傾銷、經濟制裁和高科技出口管制、紡織品貿易、市場准入、知識產權保護、勞改產品出口以及動植物檢疫等。
二、存在問題
1、貿易不平衡問題被誇大
中美雙邊貿易中貿易不平衡問題始終存在,1992年之前是中方的逆差,之後,才是美方的逆差。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和中美雙邊貿易的增長,貿易不平衡的問題才逐漸凸現出來。實際上,中美貿易的不平衡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被高估和誇大了。
貿易不平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美雙方統計方法的不同。據中方統計,1999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225億美元,而按美方統計,美對華逆差高達687億美元。雙方統計的差別為什麽如此懸殊呢?1)表現在對轉口貿易的統計上。例如中國對經由香港或其他第三國或地區轉口到美國的產品不計入中國對美的出口之列,而美國則將此全部計入從中國的進口中,並計入轉口時可能發生的加工整理和重新包裝後的增加值。美國《商務日報》一九九六年的一篇社論援引美國普魯金斯研究院中國經濟專家尼古拉斯·拉迪的研究結論指出,美政府將對華貿易逆差的統計誇大了約三分之一。
其次,貿易不平衡的加劇是亞太地區經濟結構變化的結果。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一大批亞太國家和地區的工業生產基地轉移到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的中國,生產基地的轉移引發了貿易平衡的轉移,美國減少了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增加了從中國的進口。
第三,美國原產地規則進一步誇大了貿易不平衡。l)中國對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貿易,產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裝物件基本上是美國或他國提供的,加上其他運輸和管理成本,約佔到該產品的85%左右,中國獲得的加工費為數甚微,僅佔15%。但美國海關按原產地規則卻將這類商品的全部產品值計入進口額,不甚合理。2)在現今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背景下,發達國家國外直接投資日益普遍,美跨國公司在華設點生產,其產品輸入母國,可是按原產地規則這部分產品值也將被計入中國對美的出口之中,這也不甚合理。
第四,結合兩國之間的服務貿易和直接投資情況看,據美方統計,1999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為3471億美元,而服務貿易的順差卻為758億美元,占商品貿易逆差的22%,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中美貿易中美方服務貿易順差的大致情況。此外,美國對華投資收益大大高於中國在美的投資收益。據中國外經貿部資料計算,僅1998年美國在華投資企業銷售總額為1975億人民幣,約合237億美元,減去出口的54億美元,剩下在中國市場銷售的183億美元實際上等於是美國對華的部分出口,這還不包括美國公司在華投資所得的利潤。
❺ 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簽署後,中國製造2025計劃能實現嗎
中美貿易戰升級的風險嚴重增加,一旦出現美國全面加征關稅的最壞情況,將會對中國的經濟運行產生一定影響,對這種影響既不能無視,也不能誇大。
按照華盛頓的威脅,美國最終將對近6000億美元的所有中國輸美商品都加征25%的關稅。在實際情況中,這肯定做不到。而且一些產品即使加稅,也不意味著就不能賣到美國。如果其中有一半商品無法向美國出口,這個估計已經是很高的。
中國的對美出口約佔中國全部出口的16%。也就是說,美國全面加征關稅後,在很糟的情況下可能有8%的中國出口產品需要轉換渠道消化。有經濟學家分析,其中的一半消化掉有很高概率可以實現。這樣下來,中國會有4%的出口受到影響。由於出口對中國經濟拉動的份額一直在下降,這種影響轉化成GDP以後,肯定是很小的百分之零點幾。
上述分析大體是將美對華關稅戰影響進行滿格評估來計算的。但美國政府真的能夠把全部中國輸美商品都加征關稅,並且維持一年以上的時間嗎?非常難。
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10%的關稅,和將全部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國從中國的進口超過其總進口的1/5,中國人不妨試著想一想,如果我們的政府將超過1/5的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會對中國經濟的運行方式和老百姓的生活產生多大負面影響呢?
進口產品的物價將上漲一截,很多企業和商業銷售者需要緊急更換供應商,這會是一個惱人的混亂過程。美國市場的大量電子商品、運動器械、玩具、寵物用品、各種自行車和兒童車的大部分都要在去年漲價基礎上再漲價,聯邦政府多了關稅收入,老百姓卻要更多掏腰包,想想會有多少抱怨聲。
中國不會不做出反應。首先美國農民將看不到恢復對華出口的希望,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和普通機械設備再難向中國出口,正迅猛增長的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出口也將陷入困難,美國的能源產業振興計劃將失去向中國出口的動力。
現在美國兩黨都支持對華強硬,但新的大選很快將拉開帷幕,到時候「愛國」是大家的,搞亂美國經濟、惹惱消費者的責任卻會全部推給共和黨政府。這幾天美國豆農協會和工業委員會已在強烈要求政府抓緊與中國達成協議,帶著全面對華貿易戰參加爭取連任的競選,將是共和黨巨大的政治風險。
中國是美國「極限施壓」政策壓不倒的一座山。在與中國達成協議之前,華盛頓與歐洲、日本等大經濟體開展強勢談判的計劃將幾乎無法實施。加上朝鮮問題也陷入僵局,伊朗局勢異常緊張,美國現政府引以為傲的攻勢外交將出現四處碰壁的形勢
❻ 求論文:從中美關系談談中美貿易
中美間貿易摩擦形勢分析
中國加入WTO後,中美兩國的貿易達到了相當規模。對美貿易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構成,對拉動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於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逐年遞增以及美國經濟衰退導致其製造業就業人數在過去三年內下降了270萬,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用經濟模型證明,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收支逆差如果超過GNP的1.5%,兩國之間就會發生「激烈摩擦」;要是超過2%就會引起報復措施;如果對一國的貿易順差超過該國貿易額的25%~30%,那就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成為政治問題。2003年中國貿易順差達到中美貿易額的46.39%,就中美貿易不平衡規模而言,這個問題已經演變成美國國內的政治問題。
並且自從進入2010年以來,中美兩國在政治經貿領域的摩擦更是接連不斷。不論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分歧、對台軍售、奧巴馬 執意會見達賴還是對人民幣匯率施壓等,都對中美間的經貿來往製造障礙。而自去年9月輪胎特保案以來的各種貿易摩擦 更使這一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與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變得復雜。
自1980年美國對中國的薄荷醇進行首次反傾銷調查開始,迄今美國已對中國產品實施了100多項反傾銷措施,是世界上對華「反傾銷」起訴最多的國家。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從1980年到2003年,美國反傾銷立案指控的中國產品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已近百種產品,在已經結案的產品種類中有80%左右被美國加征反傾銷稅。2003年美國對華「反傾銷」力度因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再次加劇,先後裁決中國彩電、可鍛鑄鐵管件等產品對美構成傾銷,宣布針對中國的紡織品實施特別保障措施,同時裁定中國的傢具企業對美構成傾銷損害,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遭遇的最大金額的反傾銷調查案件,價值高達10億美元。
農產品貿易在中美經貿關系中一直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美雙邊貿易摩擦的焦點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農產品佔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30%,主要有糧食、大豆、棉花等。1999年4月中美簽訂《農業合作協議》,解決了中國從美國進口柑橘、小麥及其檢疫等問題,為中美農產品貿易拓寬了道路。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2003年的前9個月,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總額已經高達25.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猛增了123%;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農產品僅為9.3億美元,貿易順差高達16.2億美元.
紡織品及服裝是中美貿易中貿易量最大的商品,也是中國對美出口最主要的商品。由於紡織品一向被視為敏感性商品,收入彈性和變化幅度較大,因此中美兩國紡織品貿易的歷程十分坎坷。2001年中國入世後,中美紡織品貿易發展進入相對平靜期。但是由於中國對美紡織品出口增長加快,使得美國紡織品製造商協會不斷加大對布希政府的壓力,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削弱了美國紡織品的競爭能力,最終迫使美國商務部啟用《中美入世協議》的「進口潮」機制條款,於2003年正式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布、胸衣和袍服三類紡織品實施為期一年的保障措施,結果遭到中方的強烈抗議。
自從中國入世後美國可以採用的對其國內產業進行保護的合法手段越來越少,反傾銷便成為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一門「重炮」。 近期,中國出口第一的稱號更使其成為全球各國貿易保護的焦點。2009年的世界貿易數據顯示,美國 成為最大的進口國,中國成為最大的出口國。面對空前的貿易保護考驗,中國商務部自今年以來不斷發表聲明,反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對以此為「借口」對人民幣匯率的施壓。
2月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指出,貿易保護主義嚴重影響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美方應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真履行承諾,不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不搞貿易保護主義,切實維護中美經貿關系大局。3月份,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堅定地表示,不要把外貿簡單地和匯率聯系起來,現在急需解決的是國際貿易平等的問題。
隨著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即將在5月召開,中美貿易問題勢必成為焦點。面對著本輪金融危機後中國的不斷崛起,未來中美貿易發展之路勢必更加曲折。
【1】中美貿易摩擦迅速升級
據世界貿易組織的估計,2009年世界商品貿易總額為248950億美元,數據顯示中國於2009年成為了第一大出口國,美國成為第一大進口國。雖然總量上美國佔世界第一,但是逆差規模美國也成為了世界第一。
媒體分析指出,中國的出口總值排名第一並沒有太大意義。成為第一大出口國,對於中國出口商意味著更嚴峻的外貿形勢。根據WTO的數據,2008年世界上34%的反傾銷 案是針對中國發起的。商務部數據顯示,僅僅在2009年的前10個月我國已遭受貿易救濟調查99起,共涉及116億美元,我國在應對貿易摩擦和維護貿易安全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
商務部表示,中美經貿關系一進入2010年就急轉直下,首先是貿易摩擦迅速升級,美國對中國所設置的貿易壁壘接連不斷:
1月5日,美國商務部作出初裁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超過3億美元的鋼絲層板徵收43%到289%的臨時反傾銷關稅;
2月6日,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生產的禮物盒以及包裝絲帶徵收最高超過230%的反傾銷稅;
2月24日,美國商務部又初裁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徵收從11.06%至12.97%不等的反補貼關稅。
與此同時,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
就歐盟而言,也在仿效美國,頻繁對中國的皮鞋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並徵收懲罰性關稅。2月18日,歐盟委員會對原產於或進口自中國的銅版紙發起反傾銷調查,涉及中國16個紙類產品稅號,並將在未來15個月內對中國企業是否存在傾銷行為做出最終裁決。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美國對中國設立了非常嚴格的、單獨的出口管制,中美貿易之間並不平衡。
數據顯示,今年對美貿易的增長態勢明顯落後於行業回暖大勢。1月上海海關對美實現進出口總值7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但在同期關區前5大貿易夥伴中增速最低,其中對美出口的增長更是只有6.5%。廣州海關的統計結果也非常類似,今年1月廣州海關對美貿易總值雖比去年同期增長8.3%,但在對香港、歐盟、美國等3大貿易夥伴的貿易中增幅最小,比同期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體增幅低25個百分點。
【2】多重因素導致中美貿易摩擦
為什麼美國要針對中國實施貿易保護?業內普遍表示,美國內部經濟不穩,奧巴馬政權策略以及未來中美發展格局是主要原因。
1.競選壓力迫使奧巴馬實施貿易保護
專家指出,美國經濟目前雖有復甦,但失業率很高,只要美國就業形勢沒有改善,強大的工會力量繼續對奧巴馬政府施壓,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就會長期存在,並愈演愈烈。當前美國勞工失業率為9.5%,雖較去年底下降了0.5個百分點,但仍處於歷史高位。以勞工為主要「票倉」的民主黨政府為了贏得中期選舉,也為了兌現競選承諾,也必將在貿易保護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加大對華貿易保護措施也成為其轉移國內失業民眾不滿情緒,贏取選戰的策略之一。
2.美國實施「全國主動出口」戰略的一部分
今年1月奧巴馬在就任以來的首次國情咨文中提出,將在未來5年內促使美國出口額翻一番。作為落實這一目標的具體舉動,美國商務部隨即公布「全國主動出口」戰略,稱將從加強貿易拓展、方便貿易融資以及強化貿易規則三大方面扶助美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而貿易保護也成為美國促使出口翻番的重要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美國公布的2011年預算中增加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8000萬美元的撥款,以培養328名向美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貿易專家,幫助23000家企業開始或加大出口,未來5年內使至少向一個海外市場出口的中小企業數量增加50%。專家指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是發起和仲裁貿易摩擦的機構,培養數百名向美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貿易專家無疑將增加貿易摩擦案件的數量。
3.國力競爭的必然結果
從長遠的視角來看,中美雙方實力對比發生的重大變化,必然導致中美在和平發展過程頻頻採取貿易保護政策。歷史上,美日貿易摩擦最嚴重的時期就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主因不在於美國是否想增加出口,也不是人民幣匯率低估,而是我國商品國際市場份額提升後對原有國際貿易格局形成挑戰後的必然結果。即使奧巴馬不推出「全國主動出口」戰略,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也在所難免。
【3】中美貿易摩擦發展的四大趨勢
分析指出,進入2010年以來,美國採取的對我貿易保護措施更是有增無減,明顯顯現出在頻率、強度、手段以及內容等方面的四大升級趨勢。
首先,貿易保護的頻率升級。從去年11月開始,美國商務部就連續做出初步裁定 ,先後對我出口美國的金屬絲網托盤、油井管、鋼絲層板、禮物盒及包裝絲帶、銅版紙和磷酸鉀鹽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懲罰性關稅,頻率之高近年來所罕見。以銅版紙為例,從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發布立案公告對原產於我國和印尼的銅版紙進行「雙反」立案調查,到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該案作出產業損害肯定性初裁,再到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裁定最終的反補貼關稅比例,整個過程只有不到半年時間,速度之快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其次,貿易保護的強度升級。與貿易保護頻率同樣增長的,還有美對我出口產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涉案金額和幅度。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對我輸美金屬絲網托盤實施的懲罰性關稅上限達到438%;去年年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批准對價值約27.4億美元的中國產油井管徵收10.3%至15.78%的關稅,更是創下美對華貿易制裁的金額之最。
再次,貿易保護的手段升級。除了過去一直使用的「雙反」調查、知識產權調查等手段外,去年9月的「輪胎特保案」開創了美國對華貿易遏制的危險先河。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信息部主任龔柏華說,小布希當政期間美國曾對我國發起6起特保調查案,但最後均未實施;而「輪胎特保案」後,必將有更多的美國利益群體要求政府對我國輸美產品徵收特別關稅,從而使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摩擦的危險性進一步增加。
最後,貿易保護的內容升級。從服裝、鞋帽、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不斷轉向勞動和技術密集並重型的產品。以造紙行業為例,美國對華出口的限制對象從2005年至今就經歷了從格記錄紙、文具紙、蠟光紙直至最高端的銅版紙的變化;而在鋼鐵行業 ,我國出口美國的鋼鐵產品除了熱軋的兩款產品外,幾乎已經全部遭遇美方「雙反」調查。
【4】中美貿易摩擦的嚴重後果
專家指出,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的升級,不僅直接影響中美經貿關系,也為全球其它國家限制「中國出口」起了非常不好的示範作用。繼美國之後,今年2月歐盟同樣對從我國進口的銅版紙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去年年底阿根廷也步美國輪胎特保案後塵,宣布對原產於中國的輪胎啟動反傾銷調查。
WTO業內人士指出,以美國為代表,國外對華貿易保護的領域正從貨物貿易向匯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等領域擴展,貿易摩擦的爭執點也從單個產品向整個產業擴散,最後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目前在美國各部門的對華「雙反」案子已經積累了很多,還有數千件關於知識產權沖突的案件,因此今年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的實施頻率和強度一定會更高。
與此同時,對於出口企業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貿易保護影響出口外,人民幣匯率問題也是中國企業的「一塊心病」。今年2月初,奧巴馬就曾表示中國和整個亞洲將繼續成為美國龐大的出口市場,但必須處理匯率問題,以確保美國產品不會面對"龐大的競爭不利因素"。此後,奧巴馬在接受美國《商業周刊》采訪時表示,他將在今年同我國領導人就人民幣匯率問題"進行一些非常嚴肅的談判"。他甚至公開表示,美國需要對全球的外匯政策予以監控,確保其他國家不通過本國貨幣的貶值來謀取不公平的優勢。企業主表示,匯率問題已經成為眾多進出口商的心病,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外貿企業 都因為害怕匯率大幅變動而不太敢接長單。
貿易保護也會增加產能過剩 的風險。分析指出,如果外需市場因為中美高築的貿易壁壘而遲遲難以打開,那麼這部分不斷增加的先進產能就有可能反過來成為國內市場的過剩產能,國內企業花了大價錢進行的投資卻難有理想回報,必將影響產業進一步更新的步伐。
【5】尋求中美貿易摩擦解決之道
專家表示,在中美利益之爭的前提下,美國對中國採取貿易限制,真實目的是要逼迫人民幣升值。美國認為只要迫使人民幣升值或者徵收高懲罰性的關稅,減少中國的進口,美國人和其他發達國家的人就可以更多消費自己生產的產品,工作機會就會被產生出來。
但當前的經濟模式表明,即使中國減少對美國的出口,也不可能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因為美國已經沒有生產一般消費品的比較優勢。危機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大幅減少,但是美國的失業率攀上26年的歷史記錄。這充分印證中國順差減少,並沒有創造美國生產性就業,甚至使與中國出口相關的服務業的就業機會減少。
對於美國來說,美國的就業機會只能是在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生產和發展中產生。從國際貿易的角度看,美國的比較優勢產品與中國的出口基本沒有重疊性,更多是資本密集和科技密集型產品。只有中國進口美國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為美國的這類產品創造市場,美國的工作機會才能被創造出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也會降下來,並逐漸使中美之間的貿易走向平衡。
專家建議,中美雙方都必須重新思考雙邊貿易政策。擴大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緩解當前中美經濟矛盾。同時面對中國面臨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爭端,中國也在積極應對。近日,有消息顯示中國正准備成立新的機構(中國貿易代表辦公室,CTR)使貿易磋商相關的各項事宜統整處理。
點評:
隨著中國在製造業上的競爭力增強,「雙反」的目標已逐漸從製造業一般產品如鞋類、服裝和玩具轉移到相對資本和技術密集行業,而這些行業往往也是全球產能過剩的行業。鋼鐵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從近期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以看到,近幾年美國對華貿易摩擦多集中在鋼鐵業,其中包括了無縫鋼管、油井管、鑽桿、鋼格板、鋼絲層板等。分析指出,鋼鐵產品未來遭受「雙反」調查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尤其是中國最主要的輸美鋼鐵產品管材類製品。以此推測,未來幾年中國的汽車、機械製造和船舶製造等行業也會和鋼鐵業一樣成為目標。
研究顯示,在國際貿易中,全球產能過剩的行業往往競爭激烈,貿易摩擦頻發。當前,鋼鐵產業在國際上的產能過剩明顯加劇了中國與重要貿易夥伴間的貿易壓力,已成為反傾銷案層出不窮的驅動因素之一。
由於國際貿易制裁調查通常需要進行一年時間,2010年下半年可能成為中國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從更長遠看,到2015年全球產能過剩會達到一個高點,未來鋼鐵行業的國際間貿易往來勢必越發嚴峻。
專家分析指出,當前,眾多的貿易保護措施提醒了鋼鐵行業必須練好內功和外功,內功上對自身進行調整,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消費和投資結構以及地區發展結構上進行內部調整,改變失衡狀態;外功上積極採取維護我外貿利益和權利的措施,為應對即將到來的貿易摩擦進一步高發做更充分准備。只有這樣才能減輕鋼鐵行業外圍的矛盾和壓力。
❼ 中美貿易戰談判進展
中美雙方要來求書顯示源,中美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並在高科技領域的主張出現嚴重分歧。
美國要求到2020年要削減2000億美元的對華貿易逆差,首先要在2019年6月之前削減1000億美元。同時要求中方在2020年之前大幅下調關稅,相同產品的關稅不得超過美國的水平。此外,還要求中方減少強化檢疫和加征關稅等報復措施。
中國自然也不甘示弱。中國要求美國放寬部分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的對華出口限制。據推算,如果美國解除限制,對華逆差將減少3成以上。同時要求美國在安全檢查等方面不得對中國產飛機差別對待。
同時,中方還要求美國承認中國是世貿組織(WTO)協議中的「市場經濟地位」,從而使中國不容易被徵收反傾銷關稅。
很明顯「中國製造2025」戰略,對美帶來強烈危機感,使得美方不得不這么做。
根據目前判斷,中美首次對話的主要目的是確認今後繼續進行磋商,雙方在這次談判中就構建對話框架達成一致。不過,在避免貿易戰問題上,不排除談判將走向長期化。
轉自【七點說】,可以關住一下,有一些涉及中美等方面的分析還是很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