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打新盛宴開啟,科創板過會企業呈現「小而精」
31家科創板過會企業「小而精」
截至7月3日,共有141家企業申報上交所科創板上市:24家「已受理」,85家「已問詢」,16家提交注冊,15家已確認「注冊結果」,中止審核企業1家(九號智能)。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公告,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Wind統計顯示,從主題行業來看,在141家受理企業中,從佔比最多的行業來看,新興軟體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最多,有21家企業;電子核心產業,有20企業;智能製造裝備產業佔有19家,生物醫葯產業佔有18家,另外,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和下一代信息網路產業各佔有10家,再者,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服務也佔有8家。可見,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佔了主流。
截至目前,累計有31家科創企業過會。其中有18家企業完成證監會注冊程序,處於注冊生效狀態。另有13家處於提交注冊狀態。在發審委審核通過的31家科創企業中,上海企業最多,有7家;其次是北京有6家,廣東省有5家,江蘇省和浙江省各4家,陝西省2家,福建省、黑龍江省和山東省各1家。
從目前過會的31家科創板公司來看,這些招股企業不僅都有著精準的科創屬性定位,從數據上看多數顯得體量「小巧」。若不將中國通號(預計發行股數21.97億股,擬募資105億元)計入平均值計算中,其餘30家科創企業,平均發行股數為3959.34萬股,平均擬募集資金8.68億元。安集微電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僅預計發行1327.71萬股,擬募資僅3.03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預計首批科創板企業將在7月份上市,科創板的推出和注冊制的試行,將推動2019年下半年A股IPO市場的活躍。」
科創股打新盛宴開啟
目前已經有14家科創板公司進入了招股階段。除過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和天准 科技 3家公司已經招股完畢,還將有包括中國通號等11家科創公司開始招股。
據wind資訊統計:從資產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資產72.96億元。其中,中國通號資產最大為796.79億元,樂鑫 科技 資產最小為3.77億元。2017年平均資產53.38億元。其中,中國通號資產最大為612.45億元,樂鑫 科技 資產最小為2.46億元。
從歸母凈利潤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凈利潤4.1億元。其中,中國通號凈利潤最大為34.09億元,安集 科技 凈利潤最小為0.45億元。2017年平均凈利潤3.2億元。其中,中國通號凈利潤最大為32.22億元,樂鑫 科技 凈利潤最小為0.29億元。
從研發費用來看,14家科創公司2018年平均研發費用2.05億元。其中,中國通號研發費用最大為13.8億元,新光光電研發費用最小為0.12億元。平均研發費用佔比12.1%。其中,中微公司佔比最高為24.65%,中國通號佔比最小為3.45%。
打新盛宴開啟,從已經招股完畢的三家公司來看,呈現「全體總參與」的熱情。其中華興源創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4010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75.63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5985345%。
7月2日,睿創微納和天准 科技 也進行了招股,頂格申購分別為 10.5 萬元和 13.5 萬元。其中,睿創微納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1626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86.05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6025353%。天准 科技 ,網上最終發行數量1844.05萬股,參與申購的戶數達到285.92萬戶,網上中簽率為0.05496516%。
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天准 科技 這三隻科創公司的發行股本在4000萬股~6000萬股之間,平均中簽率為0.05793%。而據統計,2019年以來,發行股本在4000萬股~6000萬股之間,滬深主板、中小創的新股共有29隻,這29隻新股的平均中簽率為0.0385%。按照平均中簽率計算,科創板前三股是滬深主板、中小創同等發行規模新股的1.5倍。
除此之外,7月3日有杭可 科技 繼續申購。杭可 科技 ,股票代碼688006,它是浙江杭州市一家以鋰離子電池的後處理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企業。發行股份41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779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7.5萬元,申購上限為0.75萬股,發行價格為27.43元,發行市盈率為38.43倍,擬募集資金為11.25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7月8日將有瀾起 科技 招股,7月10日起,更有包括中國通號、光峰 科技 、容百 科技 等9家科創公司將紛至沓來。
其中7月8日招股的瀾起 科技 是上海徐匯區一家以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的企業。發行股份11298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582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5.50萬元,申購上限為1.55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7月10日將有9家科創企業招股。其中中國通號,可謂「體量最大」。是北京市豐台區一家以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技術的研究與 探索 的企業。發行股份1800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25200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252萬元,申購上限為25.20萬股,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光峰 科技 ,是深圳市南山區一家激光顯示核心器件企業。發行股份68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156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1.50萬元,申購上限為1.15萬股,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
容百 科技 ,是浙江餘姚市一家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發行股份45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855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8.50萬元,申購上限為0.85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福光股份,是福建省福州市一家軍用特種光學鏡頭及光電系統的高新技術企業。發行股份388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096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0.50萬元,申購上限為1.05萬股,保薦機構為興業證券。
新光光電,是哈爾濱市一家服務國防 科技 工業先進武器系統研製等領域,從事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企業。發行股份25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713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7.00萬元,申購上限為0.70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中微公司,是上海一家半導體設備的企業。發行股份5349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1016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10萬元,申購上限為1萬股,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
樂鑫 科技 ,是上海一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發行股份20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510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5萬元,申購上限為0.50萬股,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
安集 科技 ,是上海一家關鍵半導體材料企業。發行股份1328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366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3.50萬元,申購上限為0.35萬股,保薦機構為申萬宏源。
鉑力特,是陝西西安一家專注於工業級金屬增材製造(3D列印)的高新技術企業。發行股份2000萬股,網上發行數量為380萬股,頂格申購需配市值為3.50萬元,申購上限為0.35萬股,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總體來看,科創板新股申購的火爆將延續,大幅超募現象或將成常態。
Ⅱ 透視科創板信息技術企業:從晶元設計「隱形冠軍」說起
在科創板的擬上市公司當中,信息技術領域企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計算機、通信和其他設備製造業」是比例很高的一個行業。在晶元設計方面,包括聚辰股份、晶晨股份、瀾起 科技 等企業,都在各自領域當中是市場份額的「隱形冠軍」。
隨著華為事件的推進,半導體的自主研發生產變得愈發重要,在這一批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當中,整個產業鏈就是圍繞著半導體製造巨頭中芯國際(00981.HK)而建立起來的一個集成電路產業群,從晶元設計、晶元製造到封裝測試以及其他相關產業鏈附屬等。
晶元設計企業中的「隱形冠軍」
5月2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提出依法成立且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並享受至期滿為止。
聚辰股份、瀾起 科技 、晶晨股份等多家知名半導體設計企業,都加入到沖刺科創板上市的名單當中。這批企業的產品,已佔據細分行業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比如聚辰股份的手機攝像頭相關產品、晶晨股份的機頂盒晶元、瀾起 科技 的內存介面晶元等,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擬登陸科創板,有望讓這些企業進一步鞏固「隱形冠軍」的地位。
聚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聚辰股份」)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採用Fabless(沒有製造業務、只專注於設計)經營模式,目前擁有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的縮寫,即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音圈馬達驅動晶元和智能卡晶元三條主要產品線。2018年實現收入4.32億元,EEPROM、智能卡晶元和音圈馬達驅動晶元的佔比分別為89.20%、8.93%和1.37%。
招股書稱,「根據賽迪顧問統計,2018 年公司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攝像頭EEPROM 產品供應商,佔有全球約42.72%的市場份額,在該細分領域奠定了領先地位。公司已與舜宇、歐菲、丘鈦、信利、立景、富士康等行業領先的智能手機攝像頭模組廠商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產品應用於三星、華為、vivo、OPPO、小米、聯想、中興等多家市場主流手機廠商的消費終端產品」。
萬聯證券分析師宋江波表示,上市融資後,募投項目實施有利於鞏固聚辰股份在自身領域的市場領先地位,豐富在驅動晶元等領域的產品布局,進一步提升聚辰股份產品的競爭力和知名度,擴大產品的應用領域,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
晶晨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晨股份」)招股書披露的格蘭研究顯示,晶晨股份在OTT(可以通過公共互聯網向電視傳輸視頻和互聯網應用融合的機頂盒)機頂盒晶元市場的市場份額是63.25%,二到四名分別是聯發科(MTK),瑞芯微電子、全志 科技 (300458.SZ),份額分別為11.86%、10.03%和7.3%;「其他」公司合計共佔7.57%。
晶晨股份此次擬募資15.1億元,用於包括AI超清音視頻處理晶元及應用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等。宋江波認為,這些募投項目的實施有利於公司實現發展目標。未來公司將積極布局IPC等消費類安防市場及車載 娛樂 、輔助駕駛等 汽車 電子市場,推動AI音視頻系統終端的縱深發展。
瀾起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瀾起 科技 」)的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介面晶元等。公司在給上交所提出問題的回復中稱,「內存介面晶元市場規模及佔有率目前沒有權威的行業統計數據。根據IDT和Rambus定期報告公開披露數據和公司相關收入推算,報告期內(2016年到2018年)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從25%-30%提升至40%-50%之間。」
圍繞中芯國際形成半導體產業鏈
從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來看,晶圓代工是其中的重心;另一方面則是國內半導體領域較有競爭力的封裝測試。從目前大部分的科創板擬上市半導體企業來看,都是中芯國際的上下游企業;封裝測試方面供應商則主要是長電 科技 (600584.SH)。
比如晶晨股份中的晶圓代工供應商,除了超過六成來自台積電以外,中芯國際也有一席之地;封裝測試的主要供應商則是長電 科技 。供應商主要來自中芯國際和長電 科技 ,這在科創板這一批晶元設計的企業來看,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聚辰 科技 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公司合作的晶圓製造廠主要為中芯國際,合作的封裝測試廠主要為江陰長電、日月光半導體等。」「其中,晶圓主要向中芯國際采購,報告期內采購金額分別為8,518.30萬元、8,857.64萬元和12,606.05萬元,占同期晶圓采購比例分別為 98.17%、99.84%和100.00%。」而聚辰 科技 的第二大供應商,江陰長電先進封裝有限公司則是長電 科技 子公司。
中芯國際的上游供應商來看,擬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則主要是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微公司」)。中微公司招股書稱,2016年到2018年,公司每年前五名客戶包括台積電、中芯國際、海力士、華力微電子、聯華電子、長江存儲、三安光電(600703.SH)、華燦光電(300323.SZ)、乾照光電(300102.SZ)、璨揚光電等,以及前述客戶同一控制下的關聯企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向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額占當期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5.74%、74.52%和60.55%。
另外,6月5日首批上會的科創板企業當中,安集微電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集 科技 」)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成功打破了海外廠商對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使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自主供應能力。」招股書如是說。
2018年,安集 科技 來自中芯國際的收入達到1.48億元,來自台積電的收入則為2020萬元。2016年到2018年,安集 科技 向中芯國際下屬子公司的銷售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6.37%、66.23%和59.70%。
興業證券分析師張憶東表示,背靠國內半導體產業需求,看好中芯國際堅定發展先進製程的戰略,未來有望成為國際市場上僅次於台積電和三星的晶圓代工大廠。5月24日中芯國際公告稱,因為行政成本等原因,申請公司的美國存托股在紐約退市。
Ⅲ 科創板首批過會3家!上市委都關注什麼
今晚,首批進入科創板上市審議環節的3家公司傳來好消息:全過!
據上交所官網6月5日消息,科創板上市委發布公告,首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審議的天准 科技 、安集 科技 和微芯生物3家企業全部過會。按照科創板上市流程,上交所接下來將向證監會報送審核意見。3家公司離最終成功發行上市只有咫尺之遙。
此次過會的3家公司分別來自專用設備製造、半導體、生物醫葯行業。伴隨著審核結果一同披露的,還有上市委提出的審核意見及問詢主要問題,主要包括未來是否存在虧損的較大可能性、研發費用計算的合理性、公司大客戶依賴情況等。
在6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2019年第1次審議會議上,上交所的審核意見為2個:
1、報告期內,發行人2016年至2018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02.60萬元、1130.00萬元、1897.61萬元。請發行人結合2019年生產經營情況以及未來產品開發和銷售預計情況、研發項目和在建工程預計完成情況、深圳坪山生產基地用房土地使用權取得成本、代建成本預計情況等,補充披露未來是否存在虧損的較大可能性,如存在,相關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是否充分。請保薦機構核查並發表明確意見。這同時也是上市委會議對其提出問詢的主要問題。
2、請發行人補充披露《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微芯生物制葯廠區的情況說明》的相關內容。
專注抗腫瘤創新葯領域
「公司已有自主研發的新葯上市銷售,並實現盈利,這點難能可貴。」一家早期參投微芯生物的創投機構人士表示。
招股書顯示,貝達葯業、歌禮制葯、百濟神州、華領醫葯、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基石葯業7家公司作為國內創新葯企業,業務特點與微芯生物較為相似。這7家可比公司最新營業收入中位數為5450萬元,而微芯生物為1.48億元;7家公司最新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為-17.45億元,微芯生物為3128萬元。
從財務狀況看,2016年-2018年,微芯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8536.44萬元、1.11億元、1.4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39.92萬元、2590.54萬元、3127.62萬元。
對於營收快速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在於西達本胺片自2015年上市以來銷量快速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西達本胺研發歷經12年,其上市創出了多項紀錄。招股書顯示,西達本胺是微芯生物獨家發現的新分子實體葯物,是目前國內唯一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的葯物,海外首個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也是中國首個以II期臨床試驗結果獲批上市的葯物。
在有先發優勢的基礎上,公司不斷加強研發投入。微芯生物指出,一貫將創新與研發視為公司核心競爭力。2016年-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52%、62.01%和55.85%。該數據在目前7家申請科創板上市的醫葯製造類企業中居前。
此次,微芯生物擬募集資金8.04億元,投向創新葯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項目等6個項目。
安集 科技 自受理到上會用時68天,此次會議,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對安集 科技 無審核意見,上市委會議提出問詢的主要問題為:
1、報告期內,發行人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288萬元、5060萬元及5363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均超過20%,主要由人力成本、物料消耗、折舊與攤銷等構成,其中,在研發費用中的折舊和攤銷佔到發行人總折舊攤銷的70%左右。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發行人及其子公司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90項,但均為2014年及之前取得。
請發行人代表進一步說明:
(1)研發費用中的折舊攤銷占公司總折舊攤銷金額比較高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將實際生產用設備折舊計入研發費用,從而導致毛利率虛高的情形?
(2)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數與實際歸集的研發費用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明確意見。
2、請發行人說明光刻膠去除劑和CMP拋光液產品的相關性,是否有副產品,如有,在發行人財務報表中的反映情況,發行人現有項目是否取得相關環保部門的批准。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明確意見。
半導體材料行業潛力股
安集 科技 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其中,集成電路領域的化學機械拋光液2016年-2018年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42%、2.57%和2.44%。
2016年-2018年,安集 科技 營業收入分別為1.97億元、2.32億元和2.4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709.85萬元、3973.91萬元和4496.24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1.81%、21.77%和21.64%。
其中,安集 科技 2018年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及其他地區分別實現收入比例為88.77%、10.34%和0.89%,化學機械拋光液、光刻膠去除劑和其他業務分別實現收入2.05億元、4205萬元和25.79萬元,佔比分別為82.78%、16.97%和0.10%,該三項主營業務收入合計佔比99.85%。
研發投入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集 科技 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90項,覆蓋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於擬募資金及投向,安集 科技 此次擬募集資金3.03億元,投向安集微電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CMP 拋光液生產線擴建項目、安集集成電路材料基地項目、安集微電子集成電路材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安集微電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統升級項目4個項目。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投資金額未披露。
天准 科技 自受理到上會用時64天,在3家公司中用時最短。對於蘋果公司的依賴成為科創板上市委問詢的重點內容,上市委在審核會議上要求天准 科技 表說明獲得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訂單的穩定性,是否存在對發行人產品的需求上限,發行人玻璃及其他結構檢測裝備是否存在其他供應商,發行人的產品是否存在被替代的風險,上述產品的後續研發能力。
上市委還要求天准 科技 說明:公司自主研發的視覺感測器產業化生產存在哪些困難和不利因素,未來是否仍將採用外購核心零部件的經營模式;行業分類和產業鏈定位的准確性,及相關信息披露的准確性;公司提供的產品、技術基礎與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異。
發力機器視覺工業應用
天准 科技 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蘇州。公司以機器視覺為核心技術,專注服務於工業領域客戶並為其提供領先的工業視覺裝備產品,主要產品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製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2015年8月公司曾掛牌新三板,此後於2018年1月摘牌。
4月2日,天准 科技 披露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公司計劃募資10億元,主要用於機器視覺與智能製造裝備建設項目、研發基地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5月5日、5月20日,公司分別披露了兩輪問詢及回復。
從研發投入看,2016年至2018年,天准 科技 投入研發費用分別為4742.16萬元、5956.22萬元、7959.89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26.22%、18.66%、15.66%。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已獲得63項專利授權。其中,33項發明專利、68項軟體著作權。
從業績來看,2016年至2018年,天准 科技 營業收入分別為1.81億元、3.19億元、5.0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7.6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163.59萬元、5158.07萬元、9447.33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2.81%。
不過,天准 科技 也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主要是對蘋果公司。2016年至2018年,公司來源於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的收入合計佔比分別為41.99%、58.49%、68.55%。
推薦閱讀
➤都過了,微芯生物、安集微電子、天准 科技 !科創板近在眼前!
➤大放權!央企審批混改方案、股權激勵方案納入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央企:很解渴!
➤外資正在大舉買入這類資產!三大緣由透露中國經濟密碼
➤高凈值人群大揭秘!不到千分之二人群坐擁三分之一財富,資產超千萬富豪197萬人
戳!
Ⅳ 國內晶元行業前景怎麼樣國產晶元市場怎麼樣啊
集成電路製造行業主要企業:目前國內集成電路製造行業的主要企業有中芯國際(688981(科創板),HK.00981(港股),SMICY(中概股))、和艦晶元、上海先進半導體等。
本文核心數據:集成製造電路行業市場規模、集成電路產量
1、集成電路製造是推動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關鍵
集成電路製造屬於集成行業產業鏈的中游環節,是目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集成電路製造行業的發展直接關繫到我國科技、軍事等領域的發展走向。由此可見,集成電路製造行業對於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Ⅳ 未來半導體 - 7月22日重要芯聞
# 中國 汽車 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預計2022年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量達526.7萬輛 同比增71.7%
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中國 汽車 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預計,2022年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產量規模預測合計將達到562.7萬輛,同比增長約71.7%;新能源乘用車約535.7萬輛(純電乘用車429.44萬輛、插電混動乘用車106.26萬輛),同比增長約75.3%;商用車產量為26.98萬輛,同比增長約21.5%。
# MIT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性能比硅更好的半導體材料
硅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其純凈形式已成為許多現代技術的基礎,從太陽能電池到計算機晶元,但硅作為半導體的特性遠非理想。現在,來自 MIT、休斯頓大學和其他機構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稱為立方砷化硼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克服硅的上述兩個限制。其為電子和電洞提供了高遷移率,並具有優良的熱導率。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好的半導體材料,在將來也可能說是最好的材料。
# 應對模擬混合信號市場,西門子推出 Symphony Pro驗證平台
在日前的第59屆設計自動化會議 (DAC) 上,西門子 EDA 推出了其下一代混合信號 IC 驗證工具 Symphony Pro。Siemens EDA 混合信號業務部門首席產品經理 Sumit Vishwakarma 接受了一些媒體的采訪,並解讀關於驗證及其他一些內容。
# 三星斥資2000億美元新建11家晶元廠
據媒體報道,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電子提出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大規模建設半導體製造設施的計劃。三星在向得州提交的一系列文件中,提出了投資近2000億美元建設11家工廠的潛在計劃。其中,兩個工廠將建在得州首府奧斯汀,九個將在泰勒。此前,三星已經公布了在泰勒投資170億美元建立一個先進半導體生產基地的計劃。不過,三星並沒有承諾一定會建造這些新生產基地,而是強調,這一「假設性提案」可能會在各種情況下出現變動。而且,即使三星確定投資並推進這一計劃,首個新建的工廠也要到2034年左右才會開始運營。
# IQE控訴高塔半導體盜用商業機密及技術專利
# 三星電子尋求得州潛在晶元工廠稅收優惠
據路透社報道,三星電子向美國得州當局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已開始為其在得州的11家潛在晶元工廠申請稅收減免,投資總額約為1920億美元。三星電子已在得州擁有一座晶元工廠,並正在建造一座新工廠。上述文件首次公開估計了擬議中的新投資的潛在價值,顯示每家工廠將耗資120億至230億美元,並創造900個或更多就業機會。
# 摩根士丹利:需求疲軟,預計聯發科第三季度營收下降超 8%
7 月 22 日消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報告稱,由於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萎縮,聯發科第三季度需求疲軟,預計其營收將會下降。摩根士丹利表示,雖然中國工信部 6 月份數據顯示手機出貨年增率轉正,但預計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全年出貨量仍將下滑 10%-15%。由於 618 期間手機銷售量不如預期,因此下半年智能手機供應鏈將減少庫存。在此情況下,預計聯發科今年第三季度營收將減少 8%-12%,毛利率降低為 48%-50%。
# 消息稱英特爾部分 FPGA 晶元產品漲價,最高達 20%
近日,一份英特爾 PSG 業務線產品致客戶函件在業界流傳。該份通知函顯示,因供應鏈成本壓力和持續的旺盛需求,英特爾擬調漲部分 FPGA 產品價格,涉及 Arria 、MAX 、Stratix 、Cyclone 等產品線,其中較舊料號漲價幅度為 20%,較新料號漲價 10%。
# SK 海力士否認無限期推遲韓國工廠擴建:還沒有作出決定
據韓聯社報道,有消息人士稱,由於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嚴重,全球第二大存儲晶元製造商 SK 海力士暫停了韓國工廠擴建計劃。消息人士表示,在 SK 海力士上個月 29 日召開的董事會上,決定無限期推遲擴建計劃。SK 海力士作出該決定主要是因為在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公司將對大規模投資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
# 長沙盈芯半導體 科技 公司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
近日,長沙盈芯半導體 科技 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深圳速源控股、長沙麓谷投資、民航股權投資基金、蒲公英私募基金、國融大量私募基金共同完成。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於晶元研發、人才建設、市場推廣、產業布局等體系完善。
# 川環 科技 :擬參與設立合資公司 涉足儲能及半導體行業等領域新材料產品
川環 科技 7月22日晚公告稱,公司擬與文琦超、文建樹、唐宏3名自然人股東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川環德尚,旨在為新能源(儲能)及半導體行業等領域提供新材料解決方案及終端產品與服務,打造新的盈利增長點,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與盈利能力。文琦超及文建樹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本次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的事項構成關聯交易。
# 韋爾股份投資成立半導體 科技 公司 注冊資本1億元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天津極創豪芯半導體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陳可卿,注冊資本1億元,經營范圍包含:集成電路晶元設計及服務;集成電路銷售;軟體開發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韋爾股份等間接共同持股。
# 浙江大學發布「天目 1 號」超導量子晶元系列應用成果
# 射頻晶元廠商國博電子成功登陸科創板
7 月 22 日,國博電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據了解,國博電子建立了以化合物半導體為核心的技術體系和系列化產品布局,產品覆蓋射頻晶元、模塊、組件。在高密度集成領域,公司基於設計、工藝和測試三大平台,開發了 T / R 組件、射頻模塊等產品;在射頻晶元領域,公司基於核心技術開發了射頻放大類晶元、射頻控制類晶元等產品。
# 近 5 年全球元宇宙專利申請超過 2000 件,微軟三星均已過百
西班牙一家咨詢公司的數據就顯示,在過去的 5 年裡,全球所申請的元宇宙相關專利翻番,超過了 2000 件,微軟和三星目前所擁有的元宇宙相關的專利,分別已有 158 件、122 件,是元宇宙相關技術專利第 1 和第 2 多的公司。宇宙相關專利在數量上僅次於微軟和三星的,是在 2015 年憑借一段「鯨魚躍出籃球場地面」的視頻而大火的 Magic Leap,之後的則分別是 IBM、迪士尼、Meta、Adobe、Verizon、英特爾和 Snap。
# 寧德時代 M3P 電池明年將推向市場,能量密度高於磷酸鐵鋰、成本優於三元電池
據財聯社報道,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今日在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公司 M3P 電池已經量產,明年將推向市場運用。M3P 電池是寧德時代基於新型材料體系研發的電池,其能量密度高於磷酸鐵鋰,成本優於三元電池。
# 初創公司與 SpaceX「搶飯碗」,將於 2024 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7 月 22 日上午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太空初創企業 Relativity Space 從未發射過火箭,太空運輸企業 Impulse Space 也從未在太空中測試過任何推進器,盡管如此,7 月 19 日,這兩家位於美國加州的太空公司宣稱,將聯手啟動一項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務,預計不到 3 年的時間內登陸火星表面。
# 福特:將從寧德時代采購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來追趕特斯拉
福特 汽車 周四表示,將從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CATL)進口成本較低的鋰鐵電池,用於其北美電動皮卡和 SUV。目前福特正在與 CATL 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盟,並達成一系列單獨協議,以確保未來 10 年的電池和電池材料安全。對此,寧德時代證券事務代表表示,寧德為福特全球供應電池,寧德時代並不造車,而雙方的合作鎖定的電池體系是磷酸鐵鋰。
# NASA 將於 9 月下旬借 SpaceX 龍飛船去往國際空間站,包括日本、俄羅斯宇航員
Ⅵ 揭秘首批科創板上會企業 平均排隊58天
6月5日,科創板上市委正式「開工」,首批上會企業深圳微芯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等3公司正式迎來大考。記者注意到,作為首批「趕考生」,由於企業規范性比較好等因素,科創板上市申請快速推進,3家企業平均排隊時間為58天,且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15%的標准。
截圖來自上交所官網
三大領域拔頭籌
根據安排,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6月5日將審議微芯生物、安集微電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集 科技 」)、蘇州天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准 科技 」)3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這意味著3家企業正式迎來科創板的上市大考。
而安集 科技 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企業,安集 科技 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天准 科技 屬於專業設備製造企業,該公司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
按照上市標准來看,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均選擇標准一,而天准 科技 選擇標准三,目前天准 科技 也是唯一一家申報科創板企業中選擇第三套上市標準的企業。保薦機構來看,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天准 科技 分別由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和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
企業規模均較小
首批上會的3家企業,規模較小成為共性。
數據顯示,天准 科技 在2016年—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084.96萬元、31920.12萬元以及50828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163.59萬元、5158.07萬元以及9447.33萬元。
此外,安集 科技 、微芯生物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也均保持增長態勢。微芯生物2016年—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536.44萬元、11050.34萬元、14768.9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539.92萬元、2590.54萬元、3127.62萬元。安集 科技 2016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663.92萬元、23242.71萬元、24784.87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3709.85萬元、3973.91萬元、4496.24萬元。
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6月4日申報科創板的117家公司中,中國通號、天合光能、傳音控股在2016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均在百億元以上,中國通號在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更是超過400億元,暫列目前申報科創板企業的榜首。天准 科技 2018年的營業收入在申報科創板的企業中位列第53名,安集 科技 、微芯生物兩公司2018年的營業收入則分別位列申報企業的96名、113名。
分析指出,規模越小,公司存在的問題一般越少,審核起來反而相對較快。不過,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推進速度快是因為公司的規范性比較好,包括持續經營能力、科創屬性並不存在非常多的疑問。規模較小的企業,它的業務比較清晰,整個問詢和回答的效率比較高。在之前交易所的審核中,這些企業的問題已經比較明確,因此科創板上市申請在快速推進。
天准 科技 排隊時間最短
首批上會的3家企業,從排隊時間上看,
4月2日,天准 科技 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5月27日該公司具體上會時間出爐,也就是說天准 科技 科創板上市申請從獲得受理到獲准上會共用了55天的時間。相比之下,微芯生物的時間稍長一點。微芯生物自3月27日拿到「准考證」到獲准上會的時間間隔期為61天,安集 科技 則用了59天的時間。經前述數據計算,這3家企業平均排隊時間為58天。
除了審核效率高,交易所也嚴格把關。首批上會的微芯生物,經過3輪問詢後才獲得上會的機會。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針對微芯生物提出41問,包括核心技術等問題。研發支出資本化和費用化、實控人認定與控制權穩定、市場推廣費等14個問題為第二輪問詢的重點。到了第三輪問詢環節,微芯生物的問題縮減至3個,上交所主要聚焦「實控人的認定」、「風險因素」以及「其他信披問題」。
天准 科技 也是在經過三輪問詢後才獲得上會資格。上交所在首輪問詢中,給天准 科技 出了44道考題,包括發行人核心業務、公司治理與獨立性等問題。二輪問詢中,上交所還設置一些「定製化」考題,對公司核心技術、競爭對手、數據勾稽關系進行「刨根問底」式問詢。而核心技術先進性問題在「三試」中仍被重點關注。
雖說安集 科技 僅獲得兩輪問詢,不過問題的數量並不少,上交所對安集 科技 總共問詢問題為60個。經計算,這三家企業被問詢問題平均數量為60個。
研發佔比均「達標」
科創板更加註重科創屬性,研發投入等問題成為問詢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單從研發指標來看,首批上會接受審核的3家企業均「達標」。
經統計計算,這3家企業研發佔比最高的為微芯生物。數據顯示,微芯生物在2016年—2018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166萬元、6852.75萬元、8248.2萬元,分別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0.52%、62.01%以及55.85%,微芯生物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約2.03億元。微芯生物的研發費用率也遠高於同行業水平,「公司目前有多項在研發項目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及臨床早期階段,導致報告期內研發費用金額較大」,微芯生物在招股書中寫道。
此外,天准 科技 在2016年—2018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6.22%、18.66%、15.66%,安集 科技 2016年—2018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1.88%、21.77%、21.64%。
沖擊科創板的企業6月5日將迎來上市大考,能否獲通過答案也將揭曉。根據安排,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將於6月11日審議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煙台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蘇州華興源創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6月3日晚間,瀾起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的上會日期也正式敲定,定於6月13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有望從中誕生。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致電天准 科技 等三家公司進行采訪,但未有人接聽。
Ⅶ 細數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核心技術 超三成指向電子和半導體領域
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而言,「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 科技 創新企業」的定位使其自帶高 科技 光環。因此,科創板上市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就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和券商等研究機構研究的重點。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已經上市的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核心技術涉及電子領域的最多,有6家;其次是計算機應用和半導體,分別涉及5家和4家。此外,南微醫學、心脈醫療等核心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的公司和杭可 科技 、瀚川智能等核心技術涉及專用設備的公司受市場關注度也普遍較高。
昨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均小幅下跌。相形之下,科創板則表現搶眼,29隻個股中有24隻上漲,其中核心技術涉及計算機、半導體和電子的公司漲幅居前。
按照申萬分類,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核心技術涉及電子行業的公司最多,達6家,分別是容百 科技 、睿創微納、福光股份、光峰 科技 、新光光電和方邦股份。
其中,容百 科技 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首家實現高鎳產品量產的正極材料生產企業,NCM811產品的技術成熟度與生產規模均處於全球領先。
睿創微納則是從事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與MEMS感測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晶元企業,致力於專用集成電路、MEMS感測器及紅外成像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公司的優勢在於產品全產業鏈覆蓋,紅外軍民兩用產品市場空間大,部分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福光股份和光峰 科技 則屬於光學光電子的細分領域。
其中,福光股份的產品包括激光、紫外、可見光、紅外系列全光譜鏡頭及光電系統,公司憑借在光學領域深厚的技術沉澱,推動光學鏡頭的技術革新,率先打破了國外在安防鏡頭領域的壟斷地位。福光股份表示,公司四大核心技術分別是「大口徑透射式天文觀測鏡頭的設計與製造技術」「復雜變焦光學系統設計技術」「多光譜共口徑鏡頭的研製生產技術」「小型化定變焦非球面鏡頭的設計及自動化生產技術」。
另外兩家核心技術涉及電子領域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分別是新光光電和方邦股份。新光光電是國內光電技術裝備領域領先企業,專注於提供光學目標與場景模擬、光學制導、光電專用測試和激光對抗等方向的高精尖組件、裝置、系統和解決方案;方邦股份則是FPC上游材料國產替代先鋒,是高端電子材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電磁屏蔽膜、導電膠膜、極薄撓性覆銅板及超薄銅箔等,均屬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
北京某大型上市券商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子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電子行業關系比較密切的就是半導體行業,它們的業績相關性較強。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行業公司有4家,分別是晶晨股份、中微公司、瀾起 科技 和安集 科技 ,都是各自所在細分領域的明星,業績處於快速增長期。」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晶晨股份為多媒體智能終端SoC的領軍企業,公司多年深耕音視頻解決方案,並基於12nm製程,推出了4K/8K等超高清解決方案;半導體刻蝕+MOCVD 設備龍頭,公司各類型的刻蝕設備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MOCVD設備則打破國際壟斷,銷售持續放量;瀾起 科技 在內存介面晶元領域深耕十多年,成為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內存全緩沖/半緩沖完整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瀾起 科技 發明的DDR4全緩沖「1+9」架構被JEDEC(全球微電子產業的領導標准機構)採納為國際標准,其相關產品已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內存、伺服器和雲計算領域,並占據全球市場的主要份額;安集 科技 的核心技術在於濕法化學品研發,公司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CMP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Ⅷ 功率半導體十大龍頭
韋爾股份、中芯國際、卓勝微、北方華創、兆易創新、華潤微、紫光國微、鵬鼎控股、滬硅產業、三環集團在半導體企業中排名前十。
1、新能源領域的寧德時代已經率先站上萬億市值,那麼,代表著人類最先進的半導體科技也應該有萬億市值的龍頭。那麼,我們來簡單說說這十大半導體龍頭,其實,這十大龍頭和半導體ETF(512480)中的十大重倉股基本一致,韋爾股份、卓勝微、北方華創、兆易創新、紫光國微等在列,這裡面沒有科創板的中芯國際、滬硅產業、華潤微等,但是多了長電科技、匯頂科技、瀾起科技、華天科技、中微公司,那麼,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個龍頭。
2、韋爾股份 603501:2422.09億,主營業務為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等產品的研發設計。以CIS業務為核心,多產品線協同發展開啟韋爾新征程。2019年收購全球第三大CMOS圖像感測器供應商豪威科技,除豪威外,韋爾股份近兩年對外先後收購思比科、Synaptics 等優質資產,對內加大在分立器件、 射頻 IC、模擬 IC 等領域研發力度,形成了以 CIS 業務為核心,多產品線協同發展的業務布局。2020年上市公司實現營收198.24 億元,同比增長45.43%;實現歸母凈利潤 27.06 億元,同比增長481.17%,在疫情等外部不利因素影響下 依舊保持了較高的增速。2021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和利潤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創下單季歷史新高,體現了公司主業橫向拓展後良好的成長性。預計公司業績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長。
3、中芯國際688981:2263.81億,大陸晶圓代工龍頭,被給予厚望,目前全球最領先的晶元製造商是台積電,佔了全球晶元加工5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芯國際卻只有6%的市場份額,上市即巔峰,後面股價持續低迷,主要還是我們依然被卡脖子,而中芯被給予的希望太大了,最後大家失望了,中芯國際目前的先進工藝主要是14nm和28nm製程,大家都在等中芯國際量產出7nm製程的晶元,而台積電7nm和5nm製程的晶元早就量產了,現在人家已經大力投資建廠在研發3nm製程的晶元了,而現在高端手機都是5nm,所以,這是中芯國際的軟肋。業績方面,20年及一季度都不錯,目前半導體景氣度在提升,股價還是有希望的
Ⅸ 哪些港股上市的內地企業有退市可能
入2019年,企業赴港上市熱情不減,截至1月30日,已遞交申請等待登陸港股的公司超過150家。但是,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有2家公司完成私有化主動從港股退市。
這並非個案。據上證報資訊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至少有18家公司通過私有化的方式,主動撤銷了港股上市地位。當初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上市地位,為啥說不要就不要了呢?
梳理發現,「股份流通量較低」「股價大幅低於凈值」「籌資困難」「遠離資本市場喧囂」「回A」等,成為主動離場上市公司提及的高頻詞。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積極籌備科創板的當下,也有企業主動從港股退市,籌劃登陸科創板。
打包登陸科創板?
2019年1月17日,先進半導體完成了在港股市場最後一天的交易,報收1.49港元/股,結束了其在港股的13年歷程。1月25日,該股正式撤銷了其在港股的上市地位,並發布了在港股市場的最後一條公告:注銷款項將於2019年2月8日或之前寄發給股東。先進半導體是中國內地大型集成電路晶元製造商,主營業務為製造及銷售5寸、6寸及8寸半導體晶圓,同時還是較早從事汽車電子晶元、IGBT晶元製造的企業。
先進半導體的私有化發起方是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積塔」),但上海積塔之前並非先進半導體的股東。但是,上海積塔的控股股東華大半導體擁有先進半導體3.02億股內資股,相當於其已發行總股本的約19.65%。同時,華大半導體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上海貝嶺,亦持有先進半導體約5.78%的內資股及約2.45%的H股。
本次私有化先由上海積塔將先進半導體私有化,然後由上海積塔換股吸收合並先進半導體,先進半導體退市後注銷並入上海積塔。從2018年10月30日提出私有化,到2019年1月25日摘牌,先進半導體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走完了復雜的退市流程,速度之快,被市場解讀為「爭分奪秒為上海積塔首批登陸科創板做准備」。
資料顯示,上海積塔由華大半導體全資擁有,而華大半導體是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而組建的專業子集團。2018年11月,在上海設立科創板的消息宣布後,上海市相關領導對一批創新創業企業進行了調研,上海積塔就是被調研的對象之一。
籌資難上市地位如同雞肋?
1月份另一家主動退市的公司為中外運航運。1月16日,中外運航運撤銷了其在港股的上市地位,其退市的理由之一,是股份流通量較低,未能實現公開上市的初期目標,包括但不限於吸引資金以供未來發展。「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任何重大改善,故而沒有理由為維持公司上市地位而投入行政成本及管理資源」。
當然,目前招商局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集團的重組已經完成,中外運航運的業務與招商局集團旗下另一家上市附屬公司存在同業競爭問題,也是中外運航運選擇退市的理由之一。
中外運航運並非第一家因股份流通量較低、籌資困難而私有化退市的公司。2018年11月29日,有著53年上市歷史的香港飛機工程,也因同樣的理由撤銷了港股上市地位。此外,新世界中國2014年首次提出私有化時曾表示,新世界中國未來有龐大的資金需求,但股份的流通量低,且在港交所的成交價較每股資產凈值存在大幅折讓,而且籌集資金的能力有限。不過,其首次私有化方案遭到中小股東否決。2016年,新世界中國再度提起私有化,並於2016年8月4日正式摘牌。
有分析人士認為,港股市場的成交分布非常不均衡,市場成交主要集中於藍籌股、頭部企業,大部分中小市值公司長期不被市場所關注,成交量稀少,估值低迷,流通性差的企業籌資困難,上市地位如同雞肋。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2018年,在港上市的1100多家內地企業中,日均成交額不到100萬港元的超過三成,日均成交額在1000萬港元以下的接近七成,日均成交額不到1億港元的超過八成。
遠離資本市場喧囂?
當然,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部分公司從港股退市,是為了遠離資本市場喧囂,潛心改革,比如2012年退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和2017年7月27日揮別港交所的百麗國際等。
在阿里巴巴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前,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曾在港股市場短暫停留。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向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約,以與2007年底上市招股價持平的每股13.5港元,把小股東手裡的股份全部買了回來,並於該年6月20日正式撤銷了港股上市地位。
對於阿里巴巴B2B公司的退市,馬雲的解釋為:「將其私有化,可讓我們免於承受擁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臨的壓力,能夠制定對客戶最有利的長遠規劃。」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紐交所掛牌,實現了整體上市。
昔日「女鞋大王」百麗國際於2017年退市時,也在公告中坦言,私有化是因為轉型將不乏風險,這些戰略只有在不受公開股票市場的短期紛擾影響的情況下,才能夠得以更有效地實施。
銀泰商業2017年5月19日退市,其理由之一是:在零售業轉型環境下,阿里巴巴計劃與銀泰展開更深入的合作、探索新的發展機會及實施一系列長期發展策略。相關舉措可能影響公司的短期發展勢頭,私有化實施後,公司可專注長期利益,避免公開上市公司身份相關的市場預期及股價波動的壓力。
Ⅹ 半導體晶元龍頭股排名前十
中國半導體晶元龍頭股排名前十的有:1、北方華創;2、中芯國際;3、兆易創新;4、卓勝微;5、紫光國微;6、韋爾股份;7、北京君正;8、華潤微;9、揚傑科技;10、長電科技。
1、 北方華創。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方華創,股票代碼002371,是由北京七星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設備工藝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戰略重組而成,是目前國內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先進企業。北方華創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及精密元器件業務,為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公司現有四大產業製造基地,營銷服務體系覆蓋歐、美、亞等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
2、 中芯國際。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芹圓限公司,港交所股票代碼00981,上交所科創板證券代碼688981。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集團。
3、 兆易創新。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領先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致力於開發先進的存儲器技術和IC解決方案。2016年8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603986。在中國市場,兆易創新的SPINORFLASH市慶敬場佔有率為第一,同時也是全球排名前三的供應商之一。兆易創新的觸控和指紋識別晶元廣泛應用在國內外知名移動終端廠商,是國內僅有的兩家的可量產供貨的光學指紋晶元供應商。
4、 卓勝微。江蘇卓勝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8月10日,於2019年6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股嫌差塌票簡稱卓勝微,股票代碼300782。公司專注於射頻集成電路領域的研究、開發與銷售,主要向市場提供射頻開關、射頻低雜訊放大器、射頻濾波器、射頻功率放大器等射頻前端分立器件及各類模組產品,同時公司還對外提供低功耗藍牙微控制器晶元。